《浅谈吴道子的画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吴道子的画风.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浅谈美!子的画风【摘要】吴道子是一位多产而优秀的佛教壁画艺术家。史称其“凡画人物、佛像、鬼神、禽兽、山水、台殿、草木”皆冠绝于世,国朝第一。吴道子人物画的出现,是中国人物画史上的光辉一页。他吸收民间和外来画风,确立了新的民族风格,即世人所称的“吴家样”。就人物画来说,“吴装”画体以新的民族风格,照耀于画坛之上。本文通过对吴道子擅长的茄菜条、兰叶描的吴风样式的研究,来分析、总结他的画风。【关键词】吴道子“吴家样”中外民族文化的交汇共同熔铸了唐代美术的辉煌,多数画科从此开始明确并日臻成熟。唐代绘画作为唐代美术的首要组成,亦是雄健磅礴的盛唐气象的重要部分,在我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代绘
2、画也因为唐代多向而频繁的对外交流而更加丰富多彩,赢得了世人的瞩目,以雄浑博大的气度为世界艺术抹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唐人名手至多,吴道子笔法超妙,为百代画圣!”吴道子画风中纵横健拔、高扬揭举的气势,昭示着盛唐画风的开始。吴道子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迅速成长起来。吴道子人物画的出现,是中国人物画史上的光辉一页。他吸收民间和外来画风,确立了新的民族风格,即世人所称的“吴家样:就人物画来说,“吴装”画体以新的民族风格,照耀于画坛之上。一吴道子生平吴道子,又名道玄,河南阳翟(今禹州市)鸿畅乡山底吴村人,幼年贫穷孤苦,但画史记载他“年未弱冠”,已“穷丹青之妙”。他是一个“幼抱神奥”早熟的画家,也是一个全才的
3、画家,据记载他的作品有送子天王图、道子墨宝、朝元仙仗图等。他的画与张旭的草书、斐旻的剑术,被誉为当时的“三绝”。传说,吴道子于洛阳曾遇到书法家张旭和剑手斐旻,斐旻请吴在天宫寺为他亡故的双亲作壁画,吴不受金而请斐旻舞剑以壮气。舞毕,奋笔,俄顷而就。张旭也在那里写了一壁字。洛阳人都说:“一日之中,获睹三绝,真乃人生之幸事”。二吴道子的画风一吴家样在绘画史上,画家的创造,被尊称为“样”的有南朝张僧繇的“张家样”,北齐曹仲达的“曹家样”,唐吴道子的“吴家样”,唐周昉的“周家样”。那么何为样呢?“样”即“样子”,即楷模的意思。在艺术上要给人以楷模的作用,首先要具有独特的风范,吴道子的绘画是由张僧繇发展而
4、来的,但在多样地、富有变化地反映现实生活这一方面超过了张僧繇,固有“至其变态纵横与造化相上下,则僧繇不能及也”。“吴家样”固然有吸收“张家样”长处的地方,但是吴能巧变,不受张之“法度”的束缚。他也受到凹凸法的较大影响,成为继“张家样”以后更成熟的宗教画样式。然而吴道子的创造力和革新精神集中表现在他既熟悉凹凸法又不为这种技法所囿,他基本采用白描画法,用线或主要用线,辅之以淡色来生动表现形象的画法,一反盛唐以前依靠均匀的线条加以重彩的造型路线,在发扬以线作画的民族风格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在设色浓艳的盛唐时代,吴道子的简淡敷彩,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显得格外新奇出众。吴道子早年行笔很细,保持了六
5、朝和初唐的传统,到中年以后,在熟练的基础上创出自己的风格,行笔磊落,挥霍如“熊菜条”。“茄菜条”说法出自北宋大书法家米芾之口,它是一种睡莲科植物,其圆形绿叶浮在水面上,根茎在水中生长,其表面附有胶质黏液,所以给人的手感非常润滑,“苑菜条”是班菜茎。吴道子用快慢疾徐、粗细轻重、变化富于节奏的“熊菜条”的笔法表现迎风飘举的宽衣博带、衣褶,表现“高侧深斜,卷褶飘带之势”,是以表现对象的细微的透视变化高、侧、深、斜为目的的,是带有立体感的线条。这种线条比铁线描更敏锐地表现出客观事物的立体造型,赋予线条更强的运动感、节奏感和表现力,使画面效果具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效果,被称为“吴带当风”,这种风
6、格的问世,为中国绘画开辟了新途径。“吴家样”与“曹家样”的显著区别,被宋代评论家用“吴带当风,曹衣出水”一语概括。这两句话指出了两者在服装上的不同,前者是其势圆转,衣服宽松,裙带飘举,所画人物衣带宛若当风飘舞之状;后者是体制稠密,衣衫紧贴身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般,结构严谨。同时,吴又能突破“曹家样”自北齐以来在画坛上的支配地位。所以有“吴生始用兰叶描,曹衣出水法全灭”的说法,这也正是中国画发展的必然趋势。他把线的造型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丰富和完善了民族线描手段。“曹家样”和“吴家样”实际上代表了中国画发展史上两种不同的用笔风格,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吴家样”体现了大唐盛世气势
7、恢弘、开明自信的精神气质。吴道子开创了行笔磊落挥霍,笔势豪放,方圆凹凸的“兰叶描”,通过笔触的抑扬顿挫来增强线描所能表达的质感、立体感和表达作者内心感情的力量。“兰叶描”的特点则不同于“就菜条”。在用笔上打破了传统的描法,他在运笔时压力不均,凭借其深厚的书法功底,将六朝以来“紧劲连绵”变为提按明显,波折起伏,用笔轻重多变,劲力外张,时提时顿,因而所画线条的粗细随着用笔走势的起伏进行,给人以流畅而强劲的节奏感。粗细不均增强了线条的方向感和运动感,也增强了画面的运动感。这种“兰叶描”在抑扬顿挫中的丰富表现力,可以看出吴道子运用线条的方法有很高的造诣,由于吴道子掌握了极熟练的绘画技巧,才能打破常规,
8、随意挥洒。这种从粗细单一的线条解放出来的新的线型,正是中国绘画的一个新的走向,也是书法发展影响到绘画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吴道子脱离了“张家样”“曹家样”注重人体曲线和衣褶描绘的西域画风。吴道子首创的“兰叶描”“为菜条”的笔法则正好适应壁画的特点而应用,由于吴道子的用线风格不受形的约束,用笔率真活泼,用线之间经常有意想不到的地方。所谓“落笔生风”,“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以吞”的记载中可以想见,这种线条在把握“形似”的“度”上恐怕就不能是缜密和工致了,对形似的要求要放松得多、自由得多,于是吴道子的线型打破了长期以来沿袭陆探微、顾恺之的“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的高古“游丝描”,因为“游丝描”线
9、条圆润劲健,如铁丝一般无变化。若不加改变宜接施用于墙面,会因为线条过于纤细,而使整幅壁画失之贫弱,因此线条的加宽很有必要。“苑菜条”宽约3毫米,显然比“游丝描”“铁线描”粗,这也使得线看起来更加结实有力,不至于显得弱不禁风,因此它更适合于在墙上画大画。米芾用行笔“磊落挥霍”,如“兔菜条”来评价吴道子的作品,前半句是指吴道子用笔的气势和精神状态,后半句则用形象比喻的手法来描述吴道子线条的模样,又可以理解为通感的手法,用“苑菜条”的触觉感受来隐喻视觉感受。吴道子的绘画艺术风格,属于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疏格。这种风格的问世,为中国绘画开辟了新途径。在吴道子之前的人物画注重于笔迹周密,而吴道子则一改前人陈
10、规,往往“笔才一二,像已应焉”,“以疏体而胜密体,笔不周而意足,貌有缺而神全”。这就是一种全新的绘画艺术风格一疏体。在形象塑造上,吴道子的独创性更是强烈,即所谓“众皆密于盼际,我则披其点画。人皆谨于像似,我则脱落其凡俗”。用线条将形象描绘得生动淋漓至极,甚至“离披点画,时见缺落”。在创作上,点面缺落”,而不失其神,这分明是“笔不周而意足”,或即是“遗貌取神”。他的有些作品,甚至“脱落”到只以“墨踪”为之。吴道子人物画的出现,是中国人物画史上的光辉一页。他吸收民间和外来画风,确立了新的民族风格,即世人所称的“吴家样”。就人物画来说,“吴装”画体以新的民族风格,照耀于画坛之上。吴道子这种设色简淡、轻拂丹青的表现手法,不仅加强了线条的表现力,更使得以后宋代李公麟把白描作为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段,使白描形式具有了独立的审美意趣。参考文献1王伯敏著.中国绘画通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2李少林著.中国美术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3王逊著.中国美术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4贺西林、赵力著.中国美术史简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