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服饰文化研究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代服饰文化研究综述.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清例醐文化研服饰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最直接的展现,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政权执政的朝代,其服饰文化是满汉民族文化交融共同发展的结果,是构成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成分。因此,深入研究清朝服饰有助于了解满汉文化各自特色,对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继沈从文先生编纂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1981年)之后,服饰的研窕受到不同领域学者的关注,研窕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宽,由此得到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通过文献收集、整理,将目前关于清朝服饰的研究资料分为清朝相关著述、现代研究著作、学术论文研究三类,主要将学
2、术论文成果从清朝服饰的研究视角、存在的不足与拓宽方向两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清朝服饰文化研究的学术脉络有一个较为完整、清晰的梳理和呈现,为接下来学者们开展的研究提供参考,助力清朝服饰文化的传播与弘扬。1清朝相关著述古人所记典章、杂文、方志、小说是留给后人研究一个朝代史实的重要资料。1.2 官修典籍自周朝以来,服饰制度被作为统治者维护皇权、统治国家的一种手段,由帝王确立并作为明文纲领被规定下来,再由宫廷史官正式编修为书籍,该类书籍所著内容真实性极高,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清代历朝官修汇编大清会典钦定大清会典钦定大清会典图清实录,乾隆期皇朝礼器图式,后世所修清史稿舆服志等史籍,详细而系统地记载了
3、清代上自皇帝下至土庶的各类典章制度,服饰制度作为礼制的.重要部分,其相关的记载占有较大的比例,既有对各阶层服饰的一一介绍,也有记载当朝服饰演变、服制更迭和服装特点等资料。另有穿戴档三织造缴回档苏州制造局志等服饰专著,记有皇帝每日服饰穿着、三大织造局织造规章等。但这类书中所记多为满族宫廷皇室贵族的服饰,民间及汉族服饰较少涉及。1.3 稗史笔记与方志啸亭杂录清稗类钞听雨丛谈黑龙江外纪扬州画舫录等文土稗史笔记与各地方志,虽然不是为专门记录服饰而著,但所记内容也多与服饰相关,相较于官吏编修的记载史料,这一类的书籍则较多地描述社会民间的日常服饰。1.4 通俗小说此外,红楼梦儿女英雄传风月梦等清朝中后期通
4、俗小说的写实性较高,书中为塑造人物形象而对服饰的描写也较为丰宫全面,是对清朝服饰记载的.重要补充,为学者们研究清朝服饰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2现代研究著作现代所著的清朝服饰研究书籍包括通史类和断代研究两种,这两类著作多与考古学和历史学结合,主要对留存的资料记载和出土实物进行整理.,将服饰的原始样貌和形态呈现给世人。2.1 通史类研究著作现代以来最早的服装通史研究应该是沈从文先生1981年出版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书中大量征引正史中的文字资料,参考传世和出土图像资料,以及其他与服饰相关的文物,记载了从殷商至清朝的三、四千年间各个朝代的服饰,为中国服装史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20世纪90年代,多名学者
5、相继出版多本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书籍,包括周锡保先生著的中国古代服饰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华梅著的中国服饰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黄能根、陈娟娟等著的中国历代服饰艺术(中国旅游出版社,1995年第I版),周讯、高春明著的中国衣冠服饰大辞书(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版)等。这类书籍系统地将中国历代各朝的服饰进行全面梳理与呈现,对各朝主要服饰形态、服饰制度等进行概况介绍。2.2 断代研究著作目前中国出版的清朝断代服饰著作主要是以展示、描述为主的全品类服饰介绍卜书中内容以翔实史料作为基础,内容多为出土文物、文献史料及绘画作品),专题类的出版图书较少。全品类介绍书籍中较具代表性
6、的有宗凤英先生的清代宫廷服饰,附图100余张,介绍清代宫廷服制起源、形成与演变的发展过程;王金华的中国传统服饰:清代服装展示近两百张服饰藏品图片,对应描述藏品的历史背景、材料工艺、艺术特征;严勇、房宏俊出版的天朝衣冠一一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服饰精品展,书中收录清代宫廷服饰精品特展百余件华丽的皇家服饰,而后又在其基础上进行增补,精修得清宫服饰图典,收录服饰精品200余件。专题类书籍有宗凤英先生的图说清代女子服饰:清代女子服饰、李晓君所著清代龙袍的时代特征和文化意蕴、殷安妮的清宫后妃酷衣图典,刘瑞璞等所著清古典袍服结构与纹章规制研究等,相对来说成果不是很多。白建新在述评天朝衣冠中也提到,目前关于清
7、朝宫廷服饰的出版图书主要以描述性论述成衣为主流,而缺乏对朝代社会背景下的经济条件、政治力量、生产过程、工艺技术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与剖析1。这是今后学者们撰写清朝服饰著作值得深入探讨的方向,同时专题类的著作书籍也是值得期待的。3学术论文研究现状相较于著作书籍,关于清代服饰研究的学术论文研究领域更加广阔,研究成果也更加丰富,其研究领域涉及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艺术学、服装学、美学、民族学等多学科。在追溯清朝服饰真实样貌的同时,也深入剖析服饰卜的社会背景、政治形态、审美意识、文化底蕴,甚者将优秀的文化元素结合现代审美进行传承与创新,由此呈现出百花齐放的丰富学术成果。3.1 清朝服饰文化研究视角3.1
8、.1 清朝服饰文化发展与制度的研究一个朝代的服饰文化发展与所处的社会背景、政治统治、经济力量密切相关,学者对服饰文化发展的研究多得力于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多学科的支持,曾慧2综合历史文献与多学科知识,梳理出满族自先祖到辛亥革命期间不同时期的服饰特点与形成原因,揭示了服饰文化继承与发展、创新与融合的必然性。曾意的着重点在于对各个时期服饰特点的展示,朴文英网则注重于结合历史背景探究影响服饰形成的相关因素,并将其归纳为民族因素、前朝影响、皇朝思想、美学思想、宗教等五大因素。满汉文化的相差其远,却在历史的推动下交织交融,逐步变异与发展。虽然清政府成立后下旨改俗易服,但是汉族服饰依旧广存民间;虽然清政府极力
9、保留满族旧制,废弃明代服饰,但在某些方面还是沿袭了汉制。王耘4、刘若琳5等因此从服饰的满汉元素,形式进行比较与分析,探析其交融9流变的原因。直至清末民初,随着社会的大变革与大发展,满汉服饰更是与西洋服饰交相辉映,男子服饰由长袍马褂向西装与中山装过渡,女装服饰从整衣、坎肩向新式旗袍、洋装转换,服饰开始呈现多元化,对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发展有着重大的膨响。因此,基于这时期的相关服饰研窕极为丰富,包括时服式的研究分析、服饰演变的原因等。清朝服饰制度在清朝服饰文化的变迁过程中孕育而生。中国古代服制自周朝开始建立,作为一种政治统治手段被历代君主沿袭与创新,至清朝时期,服制条例规章的繁缗程度与政治意义已达到历
10、代顶峰。清朝服制严格规范了上自皇帝下至士庶各阶层的穿着标准,尤以宫廷皇室贵族、文武百官的服饰规定为严。结合考古实物、史料记载,刘菲、李媚团、张正义8等从限制的角度出发,分别对清宫皇室贵族、文官、宫廷后妃的服饰进行梳理分类。3.1.2 清朝服饰元素与形态的研究服饰元素是民族文化凝练之物,自古以来人们对元素的运用都不单是作为外在美的形态表现,同时也被作为礼制与情感寄托的载体,因此清朝服饰元素既有其表面物质层面的研究意义,也有其内在文化层面的研究价值。清朝服饰元素大致可以分为服式、纹样、色彩、工艺质料、饰物五大方面,严勇9在其文中就将清期服饰中此五大元素的具体形式与政治功能作介绍,从繁复至极的元素形
11、式中足以窥见清代服饰元素体系的庞大和文化底蕴的深厚。基于审美的视角,雷文广10也从此五种元素入手剖析清帝王服饰华美、奢侈、精致的审美特点。1)服式。清朝服式一改汉族宽袍大袖的款式风格,推行以长袍马褂为主的服装形制,并在晚清逐渐兴起整衣、衬衣、坎肩、裤子等服式。王淑慧11对满族服饰结构进行深入研究,对清朝时期各类服装款式和结构进行介绍,并深究其服装结构的实用功能性:殷安妮12以大量故宫旧藏清宫后妃整衣和衬衣实物资料及文字史料为据,从款式、穿用异同、制作工艺等方面对整衣和衬衣进行区分,以纠正业内外常将两者混为一谈的不当说法;许平山等13基于留存的整衣实物进行整理,根据造型结构分为四种式样,并介绍其
12、主要的结构特征、工艺特征:张俊杰等14时现存清代满族裤装实物进行测量、分析,并对其造型结构和特征进行总结:梁惠娥等15结合史料与近50件馆藏凤尾裙进行细致考察,对其起源、形制、面料、色彩、缝制工艺等方面进行研究:专研于服装结构学的刘瑞璞等16-17多从结构解析入手对清朝服饰进行解读,包括对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藏的8件清朝典型袍服实物标本进行测绘与复原,以探究服装表面结构形态和装饰背后的客观原理及文化意蕴:对晚清女士旗袍结构的分析、对道光黄绸盘金绣十二章龙袍十二章纹样分布的测绘,以探究十字型衣片结构与纹样的内在联系:对清末民初的传统裤装结构与现代西化裤装结构的比较与设计理念的分析等;徐东
13、等18则更侧.重于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剖析清朝服装造型结构所蕴含的审美意义与哲学思想。2)纹样。清代服饰纹样题材繁多、内涵丰富,从题材角度可分为龙纹、水纹、云纹、吉祥(植物类、动物类、儿何类、其他人文类)四类,结合史籍记载、图片资料与留存实物,学者们对这四类纹样的整理和认识都已经较为全面和透彻,相关的研究成果极为丰常。近年来学者拓宽了研究视角,多选择从符号学的角度展开研究19-20,通过服饰符号的外部形式深入其符号的结构美学及中华传统文化内部所发挥的物质和精神作用。3)色彩。色彩被作为等级区分的元素之一,清朝时期以红紫黄蓝绿五大色系代表不同的等级尊卑。清朝宫廷服饰用色艳丽高贵,自成其特有的色彩特
14、征,在传承传统“五行五色”的基础上对色彩加以创新与发展,并巧用不同的配色法则,使得清朝宫廷服饰呈现出既鲜艳细腻又和谐高雅,既华美富丽又含蓄的独特风格特征21卜清朝服饰色彩的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李媛媛22认为与自然地域、人文地理、政治三方面的因素有关,常卓等23则认为色彩的礼权两面分析,既受中国几千年来的礼制影响,也与社会背景下的人文思想有关。4)工艺。近十年来,针对清朝服饰纺织技术、织造工艺的研究较少,清朝服装织造和工艺在乾隆时期起蓬勃发展,清朝王府贵胄对服饰极度精致奢华的追求推进了丝纺绣染及各种手工技艺的发展,绿丝、妆花、刺绣、镶滚工艺达到历代鼎盛24-25,殷安妮26在对博物馆里现存的清朝
15、活计(用于传统服装的佩饰)的介绍中也对其制作工艺做了简洁的说明,活计工艺包含了蕾丝、刺绣、串珠、草编等多种工艺,单刺绣技法就有十二种之多,可见清朝服饰织造工艺和技术的成熟和受重视程度。有些工艺甚至流传至今,为世人传承与赞叹。5)饰物。清代饰物具有其一定的实用和装饰功能,同时也内含强烈的政治色彩与象征功能。庄慧敏等27从清代官帽所饰宝石种类、颜色和羽翎材质、眼数等进行分析,揭示清代森严的官制规定;彩悦作为宫廷命妇服制中不可缺少的配饰,具有极强装饰性和功能性,梁惠娥等28对其形制的产生、特征、功能性及图案等深入探讨,从中也对其附加的象征功能有了一定的认识。3.1.3 清朝服饰元素在现代服装的应用现
16、代以来,随着人们审美意识、文化意识的提高,将视线再一次关注到古代艺术,并将古代艺术与现代时尚相结合,在继承中华文化的同时也赋予事物新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结合清朝服饰元素的服饰开始走入世人视线。清朝宫廷服饰纹样及其他服饰纹样包括吉祥纹样、团花纹样等纹样都有学者进行研究,并经过再设计手法将元素巧妙地应用在高级服装定制上,赋予服饰独特的文化内涵。关莹等29则将关注点放于清朝工艺元素在现代职业装、高级定制服装、礼服三方面的应用,并以中式礼服为重点。将清朝服饰元素应用于现代服饰,能有力地传承了中国服饰文化,同时进一步突出中国服装产业的民族特色,对服装品牌文化价值的提升也有所帮助。3.1.4 清朝时期其
17、他民族服饰的研究各个民族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自然环境卜.形成各具特色的衣冠服饰,共同构成丰需繁华的中华服饰文化。清政府在统一疆域后为各个民族的社会稳定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各民族得以在安定平和的良好生活环境下创造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并以五彩斑斓、绚丽多彩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服饰丰富清朝的服饰文化。清朝时期新疆维吾尔族的服饰以其出众而独具特色的风格特征和风韵引起较多学者的研究兴趣,马雪松30、王萍31等就清代维吾尔族服饰进行研窕,从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视角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和因素,展示维吾尔族服饰独特的审美高度和地域文化。蒙古族以游牧、狩猎、逐水草而居,与满族有着很多的民族相似性。
18、赵晓等32从清朝满蒙和亲角度出发,对赤峰地区蒙占部落服饰形制、色彩、服饰配件等与满族服饰进行对比。彝族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分化整合而形成了一个民族,其服饰较为冗杂、各具特色。目前出土的彝族服饰文物较少,对其服饰的考究主要需要借助清代地方志记载资料和民俗图像资料。3.1.5 清朝时期其他类型服饰的研究1)民间服饰。清朝民间男女服饰文化满汉兼容,特别是体现在民间清朝满汉女子服饰33:汉族女子的服饰款式基本沿袭明末时期的特色,上身着袄、衫,下身着束裙,到后期下身多流行裤子,满族女子着长袍、马褂。由此而在民间社会呈现出纷繁复杂、丰富各异的双轨服饰形态。此外,民间服饰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因气候环境、民俗风气
19、的不同而形成多样的差异,对其研究具有一定的困难度,对特定地域的服饰的研究目前能查阅到的有清代四川、扬州、潮汕三个地区。总体来看,相较于满族宫廷服饰的研究,目前学者们对民间服饰的探索不多。2)婚服、丧服。婚丧嫁娶乃人生大事,自古以来在这方面的礼制习俗格外繁杂严谨,在服饰上也有繁多的规定和要求,而目前所能查询到的清朝婚丧嫁娶服饰的研究极少,丧服的介绍有在一些文章中简单描述,婚服的研究仅有的只是对皇帝皇后大婚服饰的介绍。清朝婚服对中国近代以来中式婚礼服有重要的影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主题。3)乐舞服。在查询其他朝代服饰研究中,发现乐舞服饰的研究占有一定的地位与价值,包括秦汉、唐宋、辽金时期的乐舞服饰都
20、有学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而对清朝时期的相关研究极少。清朝时期的乐舞分为宫廷乐舞、民间歌舞、戏曲歌舞三大类型,戏曲歌舞服饰有少许研究,其中彭静34对清朝京剧服饰的解读较为全面,而宫廷乐舞和民间歌舞服饰的研究目前还没能查阅到。乐舞服饰是服饰文化的一个特殊分支,承载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乐舞精神、历史与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前进发展及对民间艺术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清朝乐舞服饰的研究有较大的意义。3.3清朝服饰文化研究的不足与拓展空间综合所能查阅的资料来看,目前学者们对清朝服饰的研究虽然有了较多的成果,但仍有某些不足,对清朝服饰的视角和深度都还有待拓展的空间。3.2.1 清朝服饰专题的内容深入与范围
21、拓宽就目前来看,专题类的研究多集中于清朝宫廷服饰制度、服饰形态(纹样、色彩、质料)等专题,而民族服饰、民间服饰、婚丧嫁娶服饰、特定地域的服饰等专题的研究成果不多且较为零散,因此这类专题的研究内容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其中清朝乐舞服饰的研究不足是较大的遗憾,清朝乐舞服饰是中国服饰文化和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学者们应尽快弥补对清朝宫廷乐舞服饰和民间乐舞服饰研究的空白,完善清朝戏曲服饰的研究不足,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和艺术文化。3.2.2 将清朝服饰的展示与现代科技结合随着近年来科技技术的不断开发与创新,应用于服装设计与展示的软件、平台越加便捷智能,例如CLO3D、V-StiCher、
22、PAD3D、3DRunwayMarVelOUSDeSigner等3D设计展示软件,Unity3D虚拟平台、KineCt体感交互技术等,这些技术被人们逐渐接受和应用,并有力地推动了服饰的展示与传播。因此,学者在研究清朝服饰的基础上,可以结合3D技术实现清朝服饰原始形态的还原,或利用KineCt等技术构建清朝体感交互平台等,进而将清朝服饰更好地带入现代人的视野,以达到传播和弘扬清朝服饰文化的重要目的。4结语历经数百年的文化积淀,清代服装服饰形成了较为系统完整的体系,其传承着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华,从丰富的古籍记载与近现代学术成果足以看出清朝服饰文化之宝贵与世人对其之重视。通过对目前取得的关于清朝服饰研究学术论文成果进行归纳与总结,可以看出学术界就清朝服饰研究已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希望后来者能在此基础上继续拓宽与补充,让清朝文化乃至中国文化得以不断弘扬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