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中央绿轴区G37G38G39地块沿河绿地及驳坎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中央绿轴区G37G38G39地块沿河绿地及驳坎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7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报批稿)项目名称:温州中央绿轴区G37G38G39地块沿河绿地及驳坎工程建设单位:温州市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评价单位:浙江中蓝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一七年三月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10环境质量状况23评价适用标准30建设项目工程分析35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排放情况40环境影响分析41环保审批符合性分析49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50结论与建议52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2、水环境功能区划图;3、温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图;4、温州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图;5、温州市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图;6、用地规划图;7、总平图;8、温州市城市中
2、央绿轴(中轴线)区域G37地块控规修改;附件:1、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议纪要,201727号;附表: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温州中央绿轴区G37G38G39地块沿河绿地及驳坎工程建设单位温州市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通讯地址温州市鹿城区航标路12号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325000建设地点温州市城市中央绿轴(中轴线)区域,G37(2号和3号地块)、G38、G39地块立项审批部门温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温发改立201727号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及代码E48土木工程建筑业占地面积15495m2驳坎总长635m总投资199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5万元环保
3、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25%评价经费/预期投产日期/工程内容及,1、项目在根据温,市城市中轴线园、世纪广场、金地带。温,点串联、以虚;一半城一半水长3.2km,涵结合,长8.2kr宽度约200m,温州将来要倾本项目为城市中央绿轴地15495m2,%规模:侏州市城市中央绿轴(中轴线)区域控规暨城市设计(修编),温州全长16.2km,北起永嘉三江口,南至大罗山山脉,纵向贯穿杨府山公三洋湿地等节点,跨越瓯江,形成一条山、水、湿地、城相融的“黄州城市中轴线今后将根据片区特色分为北、中、南三段,是一条以节实结合的方式构建的城市轴线。锦绣路以北为北段,虚轴,长4.8km,一江两岸,彰显城市风貌;锦绣路、瓯海
4、大道之间为中段,实轴,盖公共行政、广场、公园、山水等特色;瓯海大道以南为南段,虚实n,有三洋湿地、大罗山,以生态文化为亮点。中段轴线长度约3.2km,为锦绣路、汤家桥路、瓯海大道、惠民路共同“围”出的区域,是力打造的“新一代”城市中心区。温州中央绿轴区G37G38G39地块沿河绿地及驳坎工程,位于温州市(中轴线)区域,起于惠民路,止于规划道路。本项目总红线范围用录地面积12694n河坎驳岸总长635m。本项目分为三个地块,分别是G37、G38、G39,沿河临月牙湖和十二涧桥河,G37地块为宗教用地,其中分有三个地块,其中3号地块为新建教堂部分,不纳入本次工程,1号、2号地块作为沿路、沿河绿地设
5、计考虑。G38地块在功能方面上考虑人群的休闲、互动、娱乐等内容,并考虑绿化植栽空间的效果。G39地块沿规划用地,以沿河公共绿地形式为主。项目的建设与城市中央绿轴建设相协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及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该项目建设需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项目属于“A水利,5、河湖整治工程,其他”,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受温州市城乡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现场踏勘、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
6、的基础上,我公司编制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2、编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第9号,2014年4月24日修订,2015年1月1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77号,1997.03);(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8月29日修订,2016年1月1日实施;(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修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28日颁布,2016年7月2日修订,2016年9月1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
7、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23号,2015.04);(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87号,2008.06);(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33号,2015.4.9);(10)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6年5月27日修订,2016年7月1日施行;(三)浙江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13年12月19日修正;(12)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13修正)(浙江省人大常委会,2013.12);(13)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321号修订,2014.3.13);(14)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
8、审批管理办法的通知,浙政办发201486号;(15)温州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温政令2011130号。技术规范(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国家环保部;(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HJ/T2.3-93,国家环保总局;(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国家环保部;(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大气环境,HJ2.2-2008,国家环保部;(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HJ2.4-2009,国家环保部;(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生态影响,HJ19-2011,国家环保部;(7)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
9、2004,国家环保总局;(8)浙江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点,2005年4月修订版,浙江省环保局;(9)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15);(10)温州市区环境功能区划,温州市人民政府,2015.10;(三)温州市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2013年5月。项目技术文件(1)温州市城市中央绿轴(中轴线)区域控规暨城市设计(修编)(2014年1月);(2)业主提供的其它相关技术资料。3、项目选址及四至关系本工程位于温州市城市中轴线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暨城市设计的中央绿轴(中轴线)区域范围内,G37、G38、G39地块。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四至关系见表1-1。十二涧桥)i 地倒地
10、空城用I 1务拆迁后空地及部分待拆 迁房屋(规划商务用地)图1-1项目四至关系图 项目区及周边现状如下:4、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温州市城市中央绿轴(中轴线)区域西面,起于惠民路,止于规划道路。本项目总红线范围用地1549511绿地面积12694n?,河坎驳岸总长635m。本项目分为三个地块,分别是G37、G38、G39,沿河临月牙湖和十二涧桥河,G37地块为宗教用地,其中分有三个地块,其中3号地块为新建教堂部分,不纳入本次工程,1号、2号地块作为沿路、沿河绿地设计考虑,并考虑到与后期教堂部分的衔接,均采用以绿化为主,硬质为辅的形式,避免后期改造时造成浪费。G38地块呈左宽右窄形状,最宽为42米,
11、最窄为14米,G38地块紧邻温州市绿轴公园,故在功能方面上考虑人群的休闲、互动、娱乐等内容,并考虑绿化植栽空间的效果。G39地块沿规划用地,以沿河公共绿地形式为主。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1)红线面积:15495平米(2)铺装面积:2801平米(3)绿地面积:12694平米(4)绿地率:81.9%(5)特色景亭面积:48平米(6)特色景亭高度:3.5米6、园路铺装(1)园路、广场铺装园路广场铺装材质主要分为:600x300x300厚黄绣菠萝面压顶、600x400x80厚芝麻白光面压顶、600x400x50厚芝麻白荔枝面踏面、50厚黄绣花岗岩。(2)无障碍通道在场地内,除局部以台阶解决地势高差问题
12、外,其他地方均以坡道为主,主要分布于次入口区、盆景公园区,以及一级园路分布区。除地面铺装石材留缝参照相关详图外,其余所有石材贴面未注明处留缝均为密缝。广场铺装排水坡度不小于0.5%,人行道坡度23%,车行道坡度17.5%,所有流线型园路需按方格放线,保证曲线流畅、自然。园路及广场铺装需设置伸缩缝,伸缝间隔20米,缝宽10,缩缝间隔6米,缝宽10。7、植物设计(1)地形整理及造型造型土为种植土,场地内填土量以内部挖方黑土堆坡主,实现场地内土方平衡。土坡坡度按设计要求,地形整理及微地形处理要求饱满、平整,峰与峰之间有交错,注意地形排水。(2)覆土乔木用种植土栽种,根据规范要求,必须用种植土予以更换
13、,土块径小于4cm,树穴底施有基肥,填土栽植,种植土厚度要大于1.2米;花灌木地被和草坪:种植土为优质黄土,平均厚度为30Cm以上,上覆5cm营养土。种植土必须保证持形、植栽的排水等理化要求,不得使用淤泥、流质土,不得有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有害成分。营养土比例为泥炭、珍珠岩为3:1,营养土需与种植土混拌。(3)草坪施工工艺草坪种植土要求地形整平,夯实,拍平,整完后土球粒径小于1cm,上铺女m淡沙用木尺刮平,草坪为果岭草,以草皮卷形式铺设,草坪与花灌木相接处拉一条水沟。需每年套播一次黑麦草。(4)支撑沿主干道、重要节点部位的乔木采用隐形支持;乔木胸径28.1以上的,3米四角钢支撑(40钢管刷绿油漆)
14、十二级钢丝支撑(四根,3米长/根);乔木胸径20.1以上的,2.5米四角钢支撑(40钢管刷绿油漆);乔木胸径12.1-20四角杉木支撑;胸径&1-12,H250以上的亚乔木按四角毛竹支撑。支撑与树绑扎处加橡皮垫,绕绳高度一致,支撑高度为树干主干高度的1/2,支撑长度根据植物高度不等。8、水电系统(1)排水系统室外排水管大于等于D300采用HDPE中空壁聚乙烯缠绕排水管,承插连接,小于De300采用UPVC加筋管,施工采照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06MS201、室外排水管沟槽回填至设计标高后,应在12-24小时内测量管道竖向直径变形量,变形率应小于3%,或者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CJJI43-201
15、0)O橡胶圈承插接口。环刚度为8kNn?,冲击强度不大于19%;维卡软化温度不小于79。排水检查井标高均为管底标高,检查井内上下端管采用管顶平接,跌水水头大于Im均做跌水井。检查井、阀门井井盖采用复合材料。人行道和绿化带的井盖采用轻型井盖。雨水口采用36*48Cm边沟式,与窖井连接管管径为D200,il%,具体做法见景观设计。雨水口连接管管径均为D200mm,并使周围路面坡向雨水口。排水检查井60Omm*60Omm(D200300),70Omm*70Omm(D400600)。每隔23个雨水井、污水井、管道转角处、管径变化处需设一个流泥井,流泥槽深度为40cmo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基础及沟槽宽度参0
16、6MS201-2页54,基础厚度采用不小于200mm砂砾基础层。管道与检查井连接方式选用I型柔性连接。化粪池为钢筋混凝,池顶覆,见国标03S702页93。靠墙雨水小方井尺寸500*500砖砌井,小方井连接管之间连接管为DN200,小方井至雨水干管连接管为DN250,靠墙污水小方井尺寸500*500砖砌井,与污水干管连接管为DN200。雨水、污水管接入已有检查井前先核对已有检查井标高方可接入,不得倒坡。11给水管与其它管道相碰时,给水管可采用4个45。弯头向上或向下绕过;污水管与雨水管立面交叉间隙很小时,在交叉管段的管道可不做基础,但空隙部分应堵素混凝土;污水管与雨水管无法避让相碰时,可在相碰点
17、做交叉检查井,即让污水管从雨水检查井中穿过。12窖井口与水泥碎面层之间必须设置胀缝,同时井周的位应按相关的检查并碎加固图曾加边缘钢筋。(2)给水系统1)设计范围:景观绿化给水2)给水系统设计:水源及浇灌方式:1.浇灌部分的供水水源取自河道,采用移动式柴油泵,水压为20升/秒,扬程30米。2.根据植被特点,绿化浇灌以人工浇灌为主。浇灌系统组成:浇灌系统的供水方式:就近河道取水及市政管网系统。灌溉设备:人工浇灌采用耦合式快速给水栓,管道采用DE63*3给水管,取水器立管为DE50*3o给水系统管材与阀门:a.喷灌系统供水管材采用PE管材及管配件,管道连接采用粘接。在车行道及有振动和承受压力的地段,
18、穿钢管埋地敷设。b.系统维修阀采用塑料球阀。(3)电气系统 主要设计内容:照度计算、照明布灯、照明供配电线路、照明控制、安全防护与接地、负荷与线损计算等。 负荷等级为三级负荷,容量为85KW。从变配电室引来380V电源,供给本工程的景观照明负荷。本设计绿化景观照明,设置庭院灯照明,满足景观道路照明要求;道路照明另见市政照明设计。照明标准:亮度环境区。照度要求:室外停车场、室外广场、庭院灯以及风景区照明功率密度不宜大于2.5W/平米,道路510LX09、附属设施(1)标识系统标识标牌:标识系统采用双语言系统,以中文和英文展示,标牌形式采用现代风格,融合当地人文元素,展现温州地域文化特征。其中分别
19、含有信息标识、指路标识、规章标识、警示标识、安全标识和教育标识六大类。(2)垃圾桶:总数为11个,活动广场区域可适当进行增加数量。(3)护栏:高度为1.05米,材质以不锈钢为主。(4)成品座椅:总数量为5套,材质为条石+木质。10、公用工程(1)工程条件本工程对外交通便利,可以通过现有的惠民路将施工机械及施工材料运输至施工现场。施工临时用房可就近租用当地民房。(2)施工道路和水电供应施工道路:本项目位于城市中心区,对外交通发达,可利用区域内的惠民路对外联系。水电供应:主要考虑市政供电;施工用水可直接从河道中的淡水提取,生活用水采用自来水。11、工程投资工程总投资约为1995万元,由温州市城乡建
20、设投资有限公司解决。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所在地现状主要为河道、荒地,不存在原有污染源。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等):1、地理位置温州地处中国大陆环太平洋岸线(约18000公里)中段,浙江省东南部,全境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7。03,28。36,、119。37,121。18,之间。东濒东海,南与福建省宁德地区的福鼎、拓荣、寿宁三县毗邻,西及西北与丽水市的缙云、青田、景宁三县相连,北与台州市的仙居、黄岩、温岭、玉环四县市接壤。本工程位于温州市城市中轴线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暨城市设计的中央绿轴(中轴线)区域范围内,G37(2号和3
21、号地块)、G38、G39地块。项目地理位置见附图1。2、气候、气象温州市区属副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1)气温温州气象台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19.14度,最高月份为7月,平均气温29.15度;最低月份为1月,平均气温8.44度;近五年间极端最高气温40.9度(出现在2003年7月15日14时),极端最低气温-2.0度(出现在2005年1月1日)。(2)风况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北偏北风,全年最多风向为东北偏北风,其次为西北风,多年平均风速为0.77ms(3)降水年无霜期272天,年均日照时数1850h,年平均水面蒸发量894mm,年平均降水量1717.7毫米。(4
22、)相对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6月梅雨季节相对湿度月平均为89%,12月气候干燥,相对湿度为最小,月平均为74%。(5)台风影响本地区的台风平均每年为2.5次,影响时间5-11月。台风影响一般持续2天时间。3、水文水系(1)瓯江瓯江是浙江省第二大河,发源于庆元县锅帽尖,流经庆元、龙泉、云和、遂昌、松阳、缙云、丽水、景宁、青田、永嘉、瓯海、温州、乐清等13个县(市)至崎头注入东海,全长388公里,流域面积达17958平方公里。温州市处于瓯江下游,瓯江(温州段)流域面积4021平方公里。瓯江源头海拔1900多米,进入海滨平原后仅6米,上游河床比降大,具有山溪性河流特点,河流下游进入平原,河床宽
23、阔,边滩和沙洲发育,水流分叉。实测最大洪峰流量22800m3s,最小流量为10.6m3s,多年平均流量为470mo图2-1瓯江流域形势图径流:瓯江流域水量丰富,多年平均流量456.6米3/秒,平均年径流量144亿米3,由于降水量年内、年际间分配不均匀,致使瓯江年径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如1975年径流量为228.6亿米3,而1979年径流量只有65.7亿米3,丰枯比达3.4倍,多年平均最小日平均流量为26.1米3/秒,最枯的1967年只有10.6米3/秒,而洪峰流量则高达23000米W(1952年7月20日)。潮流:瓯江下游受潮汐影响,河口呈现喇叭型并有拦门沙,属强潮河口。潮区界位于坪仁,感潮河
24、段长76公里,特大潮可达坪仁,一般大潮可达温溪。潮区界以下,温溪至梅希是以山水为主,称河流段,长30公里,平均潮差3.293.38米,河床偏陡较稳定,潮流影响较小,径流塑造为主;梅番至龙湾段,河水与潮水相互消长,称为过渡段,长31公里,平均潮差3.384.59米,河床演变的特性同时受陆域和海域来水、来沙条件的控制,河段内边滩交错、心滩、心洲林立,为瓯江河床最不稳定河段;龙湾至黄华河段以潮流为主,称潮流段,长约15公里,年平均潮差4.59米,河床演变的特性同时受陆域和海域来水、来沙条件的控制,河段内边滩交错、心滩、心洲林立,为瓯江河床最不稳定河段;龙湾至黄华河段以潮流为主,称潮流段,长约15公里
25、,年平均潮差4.59米。过渡段和潮流段流速较大,江心屿断面涨、落潮期平均流速1.2米/秒,涨潮量平均0.7亿米3,平均涨潮(流量)3700米3/秒,灵昆岛南、北江道,涨潮量达3.7亿米3,平均流量19600米3/秒,落潮平均流量16000米3/秒,涨落潮平均流速1.0米/秒,可见温州以下河段对污染物具有较强的稀释自净能力。潮汐:东海潮波进入浅海及河口区,受底和边界摩擦影响,呈浅海前进潮波型。潮汐特性为正规半日浅海潮。潮差、历时不等现象明显,河口龙湾站潮差最大,平均为4.52m,最大达7.21m,潮汐沿江上溯时,潮差与潮量沿程递减,涨落潮时差增大。瓯江感潮河段的潮汐作用相当明显。入江污染物主要在
26、潮汐、潮流作用下迁移、稀释、扩散。龙湾的平均涨潮流量是坪仁平均流量的21倍,江心屿是仔仁8.1倍,山根是珏仁的06倍,因此瓯江(温州段)下游对污染物稀释降介主要是潮汐、潮流作用,而上游山根断面径流作用明显增加。(2)温瑞塘河温瑞塘河位于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的温瑞平原,是我市境内十分重要的河道水系,分属于鹿城、瓯海、龙湾、瑞安等“三区一市管辖。水源主要来自瞿溪、雄溪、郭溪(通称三溪)以及大罗山和集云山的山涧溪流,整个流域面积740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2平方公里,灌溉面积48.2万亩,多年平均降雨量1694.8毫米,年径流量9.13亿立方米。水系河网总长度1178.4公里,在吴淞高程5米时,相应蓄
27、水量6500万立方米。温瑞塘河自东晋时期由人工开凿,经唐大和、会昌年间大规模疏浚,后在南宋淳熙I4年由知州沈枢组织修筑,形成“八十里荷塘”,是温州山水城市特征的重要标志。温瑞塘河主河道古称南塘河,明清称七铺塘河,北起鹿城区小南门跃进桥,向南流经梧蜒、白象、帆游、河口塘、塘下、莘滕、九里,再向西至瑞安市城关东门白岩桥,全长33.85公里,正常水位时河面一般宽度为50米,最宽处200多米,最窄处仅13米。温瑞塘河纵横交错的水系河道,对我市的防洪、排涝、供水、航运、灌溉、景观及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温瑞平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被温州人民称为“母亲河”。4、地质与地震本工程位于温州市中部
28、瓯海区三库片绿轴区(规划路惠民路),地貌单元属温州滨海淤积平原,场地地形平坦,地貌单一,场地地层较简单,自地面以下以海相、滨海相、冲海积相沉积物质为主。根据本次勘察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层情况,可将场地地基土按其物理力学性质、岩性特征、埋藏分布规律自上而下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层,依次为:0杂填土、粘土、】淤泥、2淤泥、1淤泥质粘土、粘土、2粘土、粉质粘土。场地地基土主要为软弱土,淤泥类土抗滑、抗冲稳定性较差,天然地基承载力较低,抗变形能力较差。根据地震历史资料和国家建委颁布文件,温州地震烈度属六度地区。5、本工程场地综合条件场地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瓯海区和鹿城区交界处,地貌单元属温州滨海淤积平原,场
29、地地形平坦,地貌单一,场地沿线惠民路以东段以农田为主,汤家桥南路以西段以民房为主。场地自然气候条件温州市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多年平均气温17.9,月平均最高气温32.1(7月份),月平均最低气温4.6C(1月份),极端最高气温39.3C,极端最低气温4.5oCo区域降水量以西山站为例,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737.9mm,最大年2627.8mm(1973年),最小年1103mm(1979年)。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410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8.5%,59月份占全年的64.7%。降水按其特性可分为梅汛期、台汛期和非汛期。水文地质条件场地环境水、土未受污染,场地附近无污
30、染源存在,根据地下水的赋存形式、埋臧条件和分布情况,本场地勘探深度内有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潜和承压水。孔隙潜水:其赋水介质为表层淤积软土及一般粘性土层中,赋存于土层的结构孔隙、垂直裂隙和虫孔中;除O素填土层外具有弱透水性,径流条件差、水量贫乏,浅部接受地表水体及大气降水补给,大气蒸发及侧向径流排泄,深部受上覆土层的渗流补给,以渗流方式排泄。承压水:主要赋存在中砂层及圆砾层中,属弱承压水,受上、下覆土层的渗流补给,以径流和渗流方式排泄,水量不大,赋水性一般,渗透性较强。本场地环境类型属于II类,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eo3-CLNa-Ca型,按环境类型地下水对II类场地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
31、;按地层渗透性(直接临水或弱透水层)水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在长期浸水及干湿交替环境下有微腐蚀性。地质构造与地震区域构造隶属于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南段东侧,NNE向构造为其主要构造线,主要断裂构造有NNE向镇海一温州断裂带和象山一乐清湾断裂带,NW向丽水一温州断裂带和古市一平阳断裂带;全新世时期沉积作用明显,未发现岩浆活动,断裂构造活动极其微弱。根据全国地震区带划分,本区属东南沿海三等地震区,为少震、弱震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区。不良地质现象根据区域地质资料、钻孔资料及野外踏勘可知,拟建场地及附近地带地形相对较平坦,无岩溶、土洞及塌陷、滑坡、危岩和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和
32、采空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活动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区域构造相对稳定;勘探未发现古河道、沟浜、洞穴、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场地地貌单元单一,地层成因简单,成层规律明显,地基土层分布稳定,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场地及场地附近地带无地下水开采,场地环境水、土未受污染,无不良地质作用。拟建场地上部分布有厚层淤泥,淤泥具有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工程地质特性差特点,为典型的软弱地基土。除表层S52.1m厚的素填土及淤积软土外,无其他特殊性岩土。对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城乡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57-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50
33、011-2010,工程区综合评价为稳定性差场地,工程建设适宜性差。社会环境简况1、温州市温州位于中国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是浙江省辖市,为沿海港口城市,简称瓯,别称鹿城。全市总面积23255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12255.77平方千米、海域UOOO平方千米。其中市区1082平方千米。2010年常住总人口912万人。辖3个市辖区、6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共有69个街道、65个镇(包括2个民族镇)、6个乡(包括5个民族乡)。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4619.84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24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2101.53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
34、值2395.07亿元,增长9.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809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8158美元),增长8.8%。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2.7:45.5:51.8,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2、瓯海区瓯海位于温州市区西南,是温州三大城区之一,东接龙湾区,南连瑞安市,西界丽水青田县,北邻鹿城区。全区国土面积467平方公里,占温州市区总面积的42%。1981年建县,1992年撤县设区,经2001年和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成为现状,设5个功能区,共辖12个街道、1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51个行政村、26个居委会,户籍人口41万,外来人口约80万。2015年,全年实现
35、地区生产总值(GDP)450.3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长8.5%,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增速列全市第五。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2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248.54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195.76亿元,增长11.0%。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4678元,增长7.9%。三次产业比重为1.3:55.2:43.5,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3、鹿城区鹿城区于浙江省东南部、温州市中部,瓯江下游。总面积294.3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29.33万人。是温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形地貌多为平
36、原、山地、丘陵、滩涂、岛屿等。全区辖7个街道、1个镇:五马街道、松台街道、滨江街道、南汇街道、双屿街道、七都街道、仰义街道、藤桥镇。共有65个居民区、141个行政村。201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807.7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5%(“同比增长”、“同比下降”以下简称“增长”、“下降”),比上年回升2.5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创造GDP3576亿元,年均增长5.7%。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为108416元,增长6.6%,按年平均汇率(1:6.2284)计算,合17408美元,五年年均增长4.7%。4、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根据温州市区环境功能区划(2015年10
37、月),本项目处于梧田生态街道建设人居环境保障区(0304-1V-0-25)和鹿城中心城区生态城市建设人居环境保障区(0302-1V-O-DO(1)梧田生态街道建设人居环境保障区(0304-IV-0-25)基本特征该区位于瓯海区梧田街道,包括该街道的居住区和商贸区,总面积8.4Ikm2。该区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仍以粗放型为主,空间布局混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南堡村和北村区块原属城郊结合部,作为温州大都市区核心圈层向南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片区的功能定位发生变化,急需整合提升。主要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主导环境功能:提供安全、健康、优美的人居环境。环境目标: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In类标准或水环境功能区要求
38、;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达到1类标准或声环境功能区要求;土壤环境质量达到相应评价标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人以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措施禁止新建、扩建、改建二类、三类工业项目,现有三类工业项目限期搬迁关闭,现有二类工业项目应逐步退出。建设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将区域污水输送至温州市中心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建设垃圾中转站,完善城镇垃圾收集和转运系统。采用改造与改制并重原则,加快城中村改造,加强城郊结合部的环境综合整治,推进南北村区块的城市化进程,将其建设成为以生活居住为主,生活和服务设施完善的综合社区;开展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对河道进行清淤、截污,开展河面保洁,拆迁沿岸房屋
39、,美化水网环境,禁止新建入河排污口,现有的排污口应限期纳管;开展城市绿地和绿廊建设,提高绿化水平和绿化品味。(2)鹿城中心城区生态城市建设人居环境保障区(0302-IV-0-1)基本特征该区位于鹿城中心城区,包括五马街道、松台街道、滨江街道、南汇街道的居住区和商贸区,是温州市和鹿城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40.52k该区是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是温州市城镇建设最集中和人口最密集的区域。该区主要问题:老城区用地紧张、拓展空间小,过度集中发展的结果导致了居住环境的恶化和城市空间形态的破坏;五马街一墨池坊历史街区、城西街历史街区、庆年坊历史街区、朔门街历史街区尚未得到有效保护;部分地区工业污染
40、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生产生活活动对区域环境造成巨大压力,温瑞塘河干流和勤奋河、九山河、上陡门浦河等城区内河污染严重。主要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主导环境功能:提供安全、健康、优美的人居环境。环境目标: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III类标准或水环境功能区要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声环境质量达到1类标准或声环境功能区要求;土壤环境质量达到相应评价标准;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人以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措施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以商贸服务、休闲娱乐、旅游购物为主的现代商住区。禁止新建、扩建、改建二类、三类工业项目,现有三类工业项目限期搬迁关闭,现有二类工业项目应逐步退出。任何建设
41、不得侵占河道水系的城市生活岸线和生态资源保护岸线。控制餐饮娱乐等服务业废气和噪声污染;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淘汰黄标车;禁止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对城区内工业企业实施“退城入园”。完成卧旗山垃圾填埋场的封场工程。完善城市污水管网系统,实现建成区范围内污水收集管网全覆盖。开展老城改造,保护和恢复历史街区;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完善配套设施,适当疏解老城区人口,提升人居环境;采用改造与改制并重原则,实施城中村改造,加强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整治;通过清淤、截污、引水、治污、绿化等工程,对市区内河和温瑞塘河进行综合治理,使河道水质及沿线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同步建设完善河道两岸建筑群的截污管道;最大限度保留区内
42、原有自然生态系统,整理现有的城市绿化用地,梳理绿地网络系统;加强城市组团绿化隔离带的建设,结合沿江防洪景观带和其他滨水绿地的建设,完善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提高城市绿化品味。本项目属于沿河绿地及驳坎工程,项目建设的目的主要为提供安全、健康、优美的人居环境,符合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5、温州市城市中央绿轴(中轴线)区域控规暨城市设计(修编)(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东至汤家桥路、南至瓯海大道、西至横渎河、北至锦绣路,总用地面积5.1平方公里。中轴线的界定:以世纪广场南北中轴线为基准,东西各偏移100米,总控制宽度200米。南至三洋湿地,北至绣山公园,总长度3.2公里。总用地面积64ha。(2)规划规模总
43、用地面积:约479公顷;城市建设用地:约43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570万平米;本规划居住人口总量控制在8.8万人。(3)规划目标及定位总体目标:生态共生、文化共融的魅力之轴;生活多元、功能复合的活力之轴;功能定位:以行政服务、公共文化、商业配套、生活居住为主题的温州城市中心区。(4)规划结构总体规划结构:一轴两心四片;一轴:贯穿南北的空间景观主轴;两心:公共文化和公共活动中心;四片:规划确定行政文化区、休闲生活区、商业创意区等三大城市核心功能区和周边居住区。(5)中轴线详细设计功能分区行政文化区:以市政府和市大会堂构成整个功能分区的核心功能,体现行政办公文化。公共文化区:以博物馆、科技馆、世
44、纪广场构成中轴空间相对单纯的公共文化服务区。生活休闲区:以生活休闲为主题,布置休闲商业、精品购物、百货超市、体育健身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配套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健康、慢生活的理念。商业娱乐区:在规划场地中部,沿Sl轨道线,设置商务办公、休闲娱乐、商业金融等服务功能,为片区提供商业和娱乐平台。文化创意区:结合中央水轴,衔接三洋湿地公园,设置市民中心、文化展览、文化创意、时尚休闲、SOHO办公等一系列主题项目,强化中轴空间的服务能力和文化特性,主要体城市的品质与创新。主题策划:新水乡真生活;世界之窗,商行天下。景观设计:水绿交融的城区:源于禀赋的城市空间以欢庆、开放、生态、文化、科技等五大主题构建“一
45、轴、两心、六园、多点”的景观系统。(6)道路交通规划区域交通用地规划规划涉及的对外交通主要是现状金温铁路城区段和内河航道。金温铁路城区段及站场用地近期实施控制,远期转换成城市建设用地;划龙桥河规划为七级航道。同时建议在划龙桥河(七级航道)和前陈河(八级航道)开行水上巴士,与三嶂湿地公园相联系。城市交通系统规划规划内的城市道路系统,按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及支路划分城市道路等级。城市快速路:瓯海大道,道路红线宽度为112m,主线采用高架路,两侧地面设有地面辅道。城市主干路:包括锦绣路、新城大道、市府路、温州大道、惠民路、府东路和汤家桥路,道路红线宽度为4050m.城市次干路:包括绣山路、锦江
46、路、月落洋路和万源路,道路红线宽度为2440m。城市支路:包括规划一路、规划二路等道路,道路宽度1230m。道路交叉口规划考虑到本区域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温州大道以北区域的支路已基本形成,规划仅对未建设的平AI类交叉口进出口道进行渠化展宽。平面交叉口的分类和选型、交叉口进出口道展宽段及展宽渐变段的长度,均按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范(浙江省地方行业标准DB3310562008)要求进行。规划涉及的重要交通节点主要是瓯海大道与汤家桥路的交叉口和瓯海大道与惠民路的交叉口。规划保留现状瓯海大道与汤家桥路的简单立交,预留远期改造为互通立交的用地要求;保留现状瓯海大道与惠民路的分离式立交;建议
47、远期汤家桥路、新城大道、市府路和机场大道形成的五路交叉口改造为环岛+跨线桥;建议远期延伸府东路至瓯海大道,并于瓯海大道高架路形成分离立交。道路控制点竖向设计规划均采用黄海高程,区域内道路控制点标高最低定为4.60mo公共交通规划a.轨道交通规划涉及温州市市域铁路客运Sl线,即温州市大都市区范围的市郊铁路,规划区内采用高架形式。本规划Sl线沿线用地控制采用交通一体化,提倡高效率复合开发模式。规划内设1个轨道车站一一府东路站。b.公交线路、站点及其他公共交通设施规划把新城站调整为城区级公交枢纽,保留惠民路与锦源路交叉口东北角首末站,并结合轨道站点周边上盖物业设置一处公交首末站。城市主要道路上设置常规公交线路,并适当增加本区域公交线路布设密度。常规公交线路布设尽量接近交通出行发生点,公交站点的平均间距在500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