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三下《童年的水墨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26052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三下《童年的水墨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统编三下《童年的水墨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统编三下《童年的水墨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统编三下《童年的水墨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统编三下《童年的水墨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三下《童年的水墨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三下《童年的水墨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统编三下童年的水墨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童年的水墨画是一组儿童诗,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乡村儿童生活的典型场景:孩子们或是呼朋引伴去溪边钓鱼、去江上游泳,或是到林中采摘带着雨珠的小蘑菇,尽情享受着童年生活的快乐。诗的语言生动活泼,感情直率明朗,融童心、童趣于一体,多角度地展现了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及无穷趣味。课文以童年的水墨画”为题,中国的水墨画,写意而不写实,用笔往往简约、凝练,而本课的每一首诗都符合水墨画的特征,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幅儿童生活的欢乐画卷,诗中有画,令人回味无穷。溪边一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儿童垂钓的场景。整首诗的描写既有色彩的点染,又有动静的转换,给读者带来视觉与听觉上的美

2、好感受。诗歌先描绘平静的溪水把人影染“绿,再写水面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这一,绿一,红,既是和谐唯美的相互映衬,又是恰到好处的点缀,使画面充满色彩的美感;再看,静静的溪水映着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空气仿佛都停止了流动,塑造了一种静态之美,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动感十足,形成动态之美,这一静一动的转换,使画面变得生机盎然,充满乐趣。江上描摹了一群水乡孩子江中嬉戏的欢乐画面。一群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你泼我溅地嬉戏,诗中把戏水的孩童比作刚下水的鸭群把划动双臂比作扇动翅膀,这是儿童的思维

3、与想象,充满童趣。接下来,一阵水花与两排银牙,信手沾来的比喻,将童年的烂漫和快乐皴染得淋滴尽致,鲜活的画面仿佛也定格在我们的头脑中。林中描写了雨后的树林里孩子们采蘑菇的欢乐情形。诗的第二句将小蘑菇钻出泥土顶着菌盖想象成头戴一顶斗笠,第三句又将孩子们的斗签想象成雨后的蘑菇。两句诗将小蓝菇与斗笠互为比喻,妙趣横生,无论是雨后的小蘑菇,还是采蘑菇的小孩子,都使整个画面充满生命灵动的美感。课文所配的插图就是淡淡的水墨画,近处,三个小孩在江水中尽情嬉戏,水面上浪花四激;远处,雨后的松树林雾气弥漫,若隐若现,向天边延伸,一眼望不到尽头,令人产生无限遐想。水墨画的插图与儿童诗的意境非常吻合,有助于学生图文对

4、照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意境。教学思路:教师可从理解课题意思人手,引导学生预测课文内容。在读准、读通课文的基础上了解3首诗分别写了童年生活的哪些场景。再结合课后练习第二题,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谈一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然后让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诗句,结合课后练习第三题,指导学生运用借助插图、发挥想象、结合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诗句,体会童年生活的乐趣。教学目标:1 .会认墨、染等6个生字,会写墨、染等11个字,正确读写“水墨画、垂柳”等13个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背诵溪边。3 .能说出在溪边、江上和林中分别看到的画面。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朗读课文

5、,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难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教学策略:教法: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认真观察汉字结构,多种方式的朗读品悟诗意学法:自主学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教学过程:(一)学习导语,分享快乐1 .默读导语,聚焦童年师:打开课本,翻到第71页,默读本单元学习的主题和语文要素。(课件出示单元学习主题和语文要素)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2 .聚焦童年,分享趣事。照片引路,交流分享。课前让学生搜集童年照片,学生对着照片,回忆当时的情况,突出趣味。3 .板书课文题目,

6、解墨入手。童年是一首歌,唱着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朵花,氤氮着甘醇和芬芳;童年是一幅画,水墨画晕染着童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板书:童年的水墨画)(1)齐读课文题目。(2)释疑体裁。这篇课文与我们平时所学的有什么不一样?(是三首儿童诗)【设计意图】:通过回忆童年趣事激发学生对童年诗歌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自由读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借助拼音和工具书,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思考三首儿童诗分别写了什么。2 .检查反馈,相机纠正。(1)指名读,检查自读情况。(2)根据学生自读情况,教师相机纠正字音和

7、字形。重点区分形近字拨和拔、重点把握多音字扇:shan,名词,扇子、风扇;shan,动词,扇风、扇动。(3)再指名读。生生点评。(4)男女生合作读;开火车读;带着想象入情入境地读。(5)交流汇报:三首儿童诗分别写了什么内容?(课件出示)溪边:在溪边钓鱼。江上:在江上戏水。林中:在林中采蘑菇。【设计意图】:出示自读要求,让学习有目标、有方向。本学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根据学习要求解决基础问题。将简单易理解的问题交给学生自己解决,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三)精读溪边,指导学习1 .聚焦溪边,体会学习。(课件出示儿童诗溪边)(1)自主朗读,想象画面:

8、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2)自主思考,交流讨论:朗读溪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预设1:我仿佛看到小溪边长着垂柳,那些垂柳把小溪当作镜子呢。预设2:我仿佛看到了在碧绿的溪边,有一只红色的蜻蜓正立在鱼竿上呢。预设3:我仿佛看到孩子们钓到一条大鱼,鱼儿在草地上乱跳,想要跳回溪里去呢。(3)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将想象的画面连缀成一段完整的话。2.引导释疑:这首诗歌中,有没有难以理解的句子?你是用什么方法来帮助理解的?(1)课件出示疑难,交流方法。句子一: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句子二:人影给溪水染绿了。(2)交流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预设1

9、:生活中,溪边无风,溪面平静得就像一面镜子。溪水清澈,两岸青山倒映在水中,将溪水染绿了,站在高处看,这条小溪就好像一条绿玉带一样。这里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预设2: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小溪就像一口盛满绿色染料的天然染缸,把倒映在溪水中的人影染绿了。写出了溪水清、静、亮、绿的特点。预设3:联系上文知道溪水平静、清亮得像镜子,联系下文知道是鱼儿上钩了,打碎了溪水像镜子一样平静的水面,所以倒映在溪水上的人影也跟着碎了。(3)指导识记。染:上下结构,九不要写成丸。碎:左右结构,石头可以用来敲碎东西。(4)指导朗读,读出溪水的特点,一边读一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5)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

10、解诗句呢?鼓励学生大胆交流。3.背诵溪边。检查背诵。结合课件练习背诵。垂柳把溪水,山溪像O人影给,钓竿上O忽然,草地上O4.小结方法:看来我们可以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个性化的朗读,在朗读中质疑,在交流中释疑,想象诗歌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到学生的手里。(四)书写指导,热爱汉字1 .自主观察“爽、蘑、菇,交流写法。2 .教师范写,指导爽字。爽字的笔顺规则是先两边再中间”,最后写“人3 .再次练写,展示优秀写字作品。4 .抄写诗句: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积累下来。【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审美意识,通过学生自己练写、与同学交流,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书写的成就之乐。最后教师范写难写的字,学生再次练习,展示优秀写字作品,让书写的快乐流泻于笔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