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的视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对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的视察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对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情况的视察报告为全面了解我县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关于助力产业发展监督工作方案安排,县人大常委会聚焦“桑、畜、菜”三大主导产业,“魔芋、茶叶、渔业、中药材、核桃”五大特色产业和五大农业龙头企业,由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队,分为三个调研组于6月下旬深入镇村、园区基地和龙头企业开展了专题调研,7月上旬组织人大代表对农业产业发展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询问,11月上旬组织了集中视察和座谈。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一)“桑、畜、菜”三大产业情况。全县蚕桑产业稳固桑园7万亩,天成丝业公司与全县11个镇136个村民委员会签订蚕茧订单合同4061户,养蚕7.2万张,年
2、产鲜茧3000余吨。生猪饲养量达20余万头,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免疫注射工作全面完成,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有序推进,全县范围未发现重大疫情报告,生猪生产和猪肉市场供应平稳有序。蔬菜种植总面积7.2万亩,重点培育城关镇丝银坝、中池堰坪、熨斗沙湾三个蔬菜保供基地和安康及时雨、菜字头、陕西嘉晟、安康正兴4个蔬菜产业农业企业,建立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18个。(二)五大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全县魔芋种植总面积4万亩,新建城关、池河、云雾山3个市级魔芋繁育示范园,依托龙头企业实现了魔芋规范化种植和规模化生产。茶园总面积达到3.78万亩,年产春茶890吨,总产值达2亿元;全县茶叶加工企业9家,加工产品主要有绿茶、红茶、柚
3、子茶,开发了“灵雀毛峰”、“莲壶春”、“六台云峰”等众多品牌。年水产品产量5000吨,成功创建迎丰镇三官庙村市级良种繁育渔业园区,中池镇筷子铺村、饶峰镇新场村市级渔业园区,后柳镇汉阴沟村县级渔业园区,2家“安康汉水鱼”品鉴店;在中池镇筷子铺村、东沙河村积极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提高稻田综合利用率。完成核桃园提质增效面积3万亩,新建高效核桃园086万亩,低产低效核桃改造1.5万亩,核桃总面积达到11.14万亩;发展中药材4万余亩,有秦岭健康医药、陕西久泰、陕西乾佑禾等中药业生产种植企业3家,建成育苗、种植、农旅康养、教研教学实践等基地7个,培育中药业实验室2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12个,种植大户I
4、Oo余户,实现中药材产值近亿元。(三)五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情况。天成丝业、正兴黄花菜、柏盛魔芋、及时雨蔬菜、双樟牧业五大农业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发展农业主导产业,今年19月共实现生产总值4.45亿元,从业就业人员934人。其中:天成公司收购蚕茧3302吨,实现产值7528万元;正兴公司收购鲜黄花菜350吨,干黄花菜400吨,出口创汇320万美元,实现产值4000万元;柏盛公司与农户签订魔芋订单1万余亩,实现产值3600余万元;及时雨公司发展蔬菜IOOO亩,签订收购合同500余户,收购蔬菜1500余吨,加上配套服务、纸箱加工、物流运输等共实现总产值2.5亿元
5、;双樟牧业年产仔猪3.6万头,销售生猪(仔猪)2.1万头,已实现产值4400万元。(四)农业产业发展成效情况。近年来,县政府围绕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的发展思路,以五大龙头企业为引领,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农业主导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桑、畜、菜”三项主导产业种养殖规模逐年增加,桑园面积和养蚕量多年在西北第一,获得了中国“蚕桑之乡”,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荣誉称号。畜禽、蔬菜产量连年增长,为龙头企业提供了原材料,也促进了农民增收。二是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以天成丝业、正兴黄花菜、柏盛魔芋、及时雨蔬菜、双樟牧业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的种、养、加工一条龙,产
6、、供、销一体化的市场型农业经营模式逐步形成,并在不断完善和规范,农业产业链体系日渐完善,推动农业种植养殖业向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三是农业经营主体规模不断增大。累计培育农业园区106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0家、产业联合体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9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推动下蓬勃发展,呈现出数量快速增长、规模日益扩大、领域不断拓宽、实力不断增强的良好态势。四是农产品品牌效应不断放大。取得国家地标产品认证农产品2个,8个农产品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池河镇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经开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成功创建为“20XX年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
7、”,还获得了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等荣誉称号,石泉农产品的知名度逐渐提升。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我县地处山区,受地理限制,主要依靠传统人力进行种养殖,难以适应农业产业规模化、机械化要求,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竞争力不强。农业产业容易受气候、季节和市场影响,发展风险较大,农业龙头企业还没有完全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在全县难以实现大面积订单种植,产业化程度不高。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基础薄弱,产业带动性不强。五大特色产业规模较小,尤其是渔业和核桃两项特色产业发展还相对缓慢,餐饮业用鱼主要来源于从外地运输,核桃树改良效果不好,效益低下,两项产业无龙头企业支撑和
8、扶持政策。(二)特色产业“特色”不突出。我县魔芋、茶叶、渔业、核桃、中药材与周边市县相比,特色不突出,产量不够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各个镇、园区定位还不够清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优势未能充分显现。部分农业龙头企业自身实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农产品品质还有待提升。无公害、有机、绿色产品认证相对滞后,广为人知的国家、省级知名品牌不多,在全国其它地区认可度不高,市场占有率较低,综合竞争力还不够强。(三)农业园区发展水平有待提高。一方面园区布局较散。截至目前,全县农业园区106个,大多没有形成拥有一定规模的、产业特色明显的专业园区,不少农业园四处分散,未能实现集聚集群发展。另一方面是效益不高
9、。农业园区整体发展质量不高,机械化、自动化装备水平较低,种养不专不精,效益普遍不高,有些园区脱离政策奖补扶持就面临瘫痪倒闭,未形成有规模、有效益、有竞争力的示范园区。(四)产业发展人才人力比较缺乏。县级农业技术部门的专技人员断层或青黄不接,招聘引进的高校毕业生还不能满足需要,基层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没有专人专用,农村乡土人才培育不足,出现技术问题无法及时服务到位。天成、柏盛、及时雨等龙头企业以及电子线束、毛绒玩具和社区工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企业招工难,工人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企业用工需要。尤其是蚕桑产业作为我县传统主导产业,目前从事兴桑养蚕的农民大多为年龄较大的弱劳动力或半劳动力,
10、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普遍选择外出务工或创业,将会为我县蚕桑产业的巩固和继续发展带来风险。(五)营商环境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企业融资贷款仍然比较困难;政府承诺的一些事项和奖补政策兑现不及时;农民收购环节脱节,导致一些农产品卖不出去(如20xx年的黄花、洋荷姜、茄子、食用桑)或效益不高,产业基地缩减(如黄花菜),产品外流(如蚕茧);领导包联企业人员变动较大,帮扶成效不够明显。三、几点建议发展农业产业是优化调整农业结构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加大工作力度,夯实工作举措,真正发挥农业产业“主导”“特色”作用。(一)以规划为引领,促进农业产业合理布局
11、。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重中之重。立足实际、科学规划,结合县情实际,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县级层面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规划工作,指导各镇、园区编制内容具体、操作性强的产业发展规划。要精准定位、突出特色,走因地制宜、错位发展之路,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走农旅融合之路,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农业产业园区、产业合作社等实体与生态康养、农耕文化、观光旅游、种养采摘体验相结合,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收入效益。(二)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知名品牌培育力度。要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品牌化培养,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加大绿色、有机、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积极创建名优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涉农
12、企业和农业园区要制定品牌发展规划,创建如眉县猿猴桃、紫阳富硒茶、大荔冬枣等知名地域品牌。引导农民加强质量意识、风险意识、诚信观念和利益共同体思维,鼓励其为订单企业、为市场提供优质原材料和农产品。(三)以经营主体为抓手,促进产业多元发展。继续深化农村“三变改革”,促进农业产业园区化发展,发挥农业园区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每个园区明确一到两个主导产业,避免产品同质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充分利用百亿级富硒食品产业园的政策优势和聚集效应,采取措施促进现有的农业企业提档升级,再吸引一批体量大、质态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来石投资。继续坚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规范建立
13、多元利益联结机制,并与农户之间采取保底收购、订单挂钩、股份合作等形式,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力度,继续扶持发展家庭农场,支持以农户为主依法组建专业合作社,提高发展内生动力,提升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水平,带动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四)以强化保障为支撑,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加强人才智力支持。积极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和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素质,并将各镇具有农业技术能力的干部从事务性工作中释放出来,回到专业岗位。加大农村乡土人才和职业农民的培养,发挥“土专家”作用。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管理人员以及创业人员和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
14、负责人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升农业企业生产管理水平。出台企业招工稳工政策措施,确保企业用工需求。二是加强用地保障。探索开展低效农用地处置工作,对征而不用、多征少用的土地进行整合,不断提高农业用地亩均效益。同时,积极为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争取农业设施用地指标,保护农业经营主体创业热情。三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银企合作,通过财信担保、小额信贷和担保公司等途径,解决企业融资贷款难问题;发挥领导包联帮扶企业“六个一”机制作用,改进政商关系,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四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通过完善财政税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金融信贷服务方式给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园区、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支持;对发展前景好、效益高、有一定基础的产业项目通过资源整合、项目配套和资金奖补方式予以扶持。建立覆盖“主导”“特色”产业发展风险金和扩大产业保险支持范围方式,保障不因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等因素为农户带来的收益减少和损失,对重点产业继续实施鼓励农户发展的奖励措施,提升农户发展产业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