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教学设计(20210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邓稼先》教学设计(202102).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邓徵先教学设计Q课时)主备人:教学目标;1 .学习精读的方法,注意把握牵动全篇的关键语句或段落,品味其含义和妙处。2 .通过圈点勾画关键语句或段落,分析邓稼先之“奇”,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3,感受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学就点:分析邓稼先之“奇”,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襟怀。教学难点:感受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的特色,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单元导入1 .导语:(PPT显示邓稼先与杨振宁合影)图中是我国两位卓越的科学家,他们是同乡,亦是好友。一个蜚声海内外可谓家喻户晓,另一个同样功勋卓著却在健在时鲜为人知,他们是谁?(I)由学生介绍杨振宁和邓稼先事迹。(PPT出示
2、邓稼先和杨振宁画像)(2)教师适当补充相关资料。谩计苕图: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及时代背景离学生生活较远,因此,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必须让学生做好预习准备。在学生已了解到的信息基础上,教师再从其他角度为学生补充,如此一来,学生不仅了解写作背景,而且对邓稼先的品格及贡献也会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理解,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二、整体感知2 .本文篇幅较长,但是文中六个小标题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阅读难度,通过小标题我们可以很快对全文的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3 .请同学们结合六个小标语对本文的主要内容做个梳理,力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明确:I预设: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历史背景、推出人物)写邓
3、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一生。(生平经历、人物贡献)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人物对比、凸显晶陵)通过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与对话,表达对邓稼先的情感.(澄消湿春、贡献1大)描写邓稼先在罗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匚作环境、置身历史)总结评价邓稼先。(总结评价、岛度赞赏)I批注A1J:最终以短句形式呈现在板书上追问:你是关注了那些内容概括出来的?提示:1.文中的小标题;2 .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3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4 .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3.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它们能否打乱顺序?明确:文中六个部分是紧密相关的,不能打乱顺序。限们来看第部分
4、为人物邓稼先的出场铺卜一了百年沧桑的历史背景,可以说是全文的引子。(关注第一部分最后一句话)第六部分是对人物的高度赞赏,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第三部分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精神,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犷展。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则是详写了个例子,重点表现邓稼先的祟高精神,是中国男儿歌中的“男儿”类的人物。这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简单来讲,就是第二部分的补充)I_1一批注A2J:以简易思维导图形式呈现小结:作者运用巧立六个主题式的小标题,使这六部分紧密相关,虽各
5、有侧重,但都是围绕若“记录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歌颂他的崇高精神”这中心而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这正体现了作者构思精巧、谋篇布局别具匠心的特点。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不妨也来尝试一下小标题。设计说明:梳理文章框架,注意把握牵动全舄的关键语句或段落。三、初步感知人物形象1.文章标题为邓稼先瓦但是作者在文章开头并未提及邓稼先,作者是从哪里开始提到邓稼先的呢?(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J)2.巨大贡献具体指什么?请再读第二部分,勾画出描述邓稼先主要成就的语句。从中你能看出邓稼先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预设:”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一一(拳拳报国之心,天下兴亡、匹
6、夫有责)“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笫一线”(鞠躬尽瘁、死而后己、无私奉献)补充:“始终”这个词概括了邓稼先的一生,中国的“两弹”事业始于1958年,邓稼先是第一批投入此项秘密工作中的一位。28年后,直到他去世前的四个月,他还和于檄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作者在文中列举的几段时间不光在共和国“两弹”事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对于邓稼先的一生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随着“两弹”事业的发展,邓稼先的身体却一天不如一天,但是他仍然坚持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敬佩。预设:关注第二部分列举的时间,呼应了鞠躬尽
7、瘁四字。设计说明:分析人物贡献,理解其品格。3.现在请同学们把作者杨振宁在文中给予挚友邓稼先高度评价及赞赏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第二部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瑜地描述了他的一生。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第三部分)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第四部分)这封短短的信给了我极大的感情震荡。一时热泪满眶,不得不起身去洗手间整容。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獴先而感到脐傲?我始终想不清楚。(第五部分)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探天
8、空长江大河JE洲之东城城昆仑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般红(第六部分)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肺傲。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设计说明:在朗读中进一步体会比较外显的作者对邓稼先的赞赏和钦佩。小结:以上语句或语段,大多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对好友邓稼先所作出的贡献、为人品性、科学态度以及人生价值的追求表现出了高度的赞赏与敬佩。四、作业布置1.完成练习部分PI-31、2、3、7
9、第二课时一、导入1 .上一节课我们关注到这一句句子:”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贪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2 .我想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回忆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为什么说邓稼先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呢?明确:第二部分“两弹”元勋:邓稼先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了我国国防科研上,在邓稼先及其他科研人员的努力下,中国屹立于世界之林。二、品读人物形象1 .他的无限付出、无私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敬,但是贡献如此之大、如此高尚的一人为什么会是“鲜为人知”的呢?在第三、四、五部分中找找依据。A第三部分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
10、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第5段)追问:为什么会介绍奥本海默?(对比)追问:作者多次使用了程度副词来表达对邓稼先的高度赞扬,如“最”“绝对”。我们知道科学研究要严谨,科学家的语言表述都力求精准。你认为作者这样表达准确吗?_年问:能否删去7、8段?ILj批注A3):引出复杂的人文环境因素,与后面分析恶劣追问:如何理解第9段?自然环境因素部分勾连原因一:性格特点。邓稼先的性格特点: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朴实至纯,和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对人的熏染是密不可分的。此时再来理解“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
11、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这句就不难了。B第四部分1971年8月,我在北京看到稼先时,避免问他的工作地点,他自己只说“在外地工作但我曾问他,寒春是不是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像美国谣言所说的那样。他说他党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再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原因二:工作性质:从我“避免问他的工作地点”和他“只说在外地工作,再结合第二部分“两弹”元勋的内容可以知道邓稼先的工作是国家机密,不允许外界知道。补充:感受到邓稼先是一个严谨、诚实,有着强烈民族自尊心十分爱国的科学家。C第五部分原因三:工作环境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浩
12、浩乎!平沙无垠,我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潜兮惨悴,风悲日踱。蓬断草枯,律若需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卒长告余日:“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戈壁淖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中的语句,一下子把我们带到了荒凉而又神秘的戈攀荒滩,原来邓稼先的工作环境是如此艰苦,工作展开是如此艰难。研制“两弹”的工作不正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邓稼先正带领着科研人员打着最卓越也是最艰难的战役。追问:作者通过想象还原了邓稼先的研究场景,你能从中感受到邓稼先怎样的特点?追问:用戈壁荒漠或是飞沙走石”作为第五部分的小标题,可以让我们对邓稼先工作环境的情况一目了然,但是
13、作者为什么将邓稼先工作中所说的一句话“我不能走”当做该部分的标题?师:第五部分并不是为读者呈现邓稼先所处的工作环境,再结合之前的第三、四部分,我们明白了作者是让我们体会邓稼先尽管历尽复杂恶劣的人文环境和异常艰苦的自然环境,但依然保持着德高望重、严谨沉稳、忠诚坚韧的精神品质。这才是重点。小结:有着“巨大贡献”的邓稼先由于性格沉稳内敛,没有张扬丰功伟绩的内心需求;同时因为工作性质涉及国家秘密,又长期扎根于艰苦的科研环境中,也没有被宣传的客观条件。所以有着巨大贡献的邓稼先却长期以来鲜为人知,这巨大的反差,凸显出邓稼先不平凡的人生和默默奉献的精神。I因为邓稼先的性格,因为这份工作性质,又因为邓稼先的工
14、作环境,所以有若巨大贡款的邓稼先却长期以来鲜为人知,这巨大的反差,凸显出邓稼先的精神。I批注A4):PPT呈现设计说明:细读文本,让学生通过寻找他鲜为人知的原因从而丰满人物形象。批注A5:修改为:内在:个人选择(爱国外在:时代使命批注A6):原设置为第一课时内容,现调整为的第二课 时内容。四、拓展迁移1.既然邓稼先没有张扬功绩的内心需求,也没有被宣传功绩的客观条件,那么他做出“巨大贡献”的动力是什么呢?是名誉?权力?明确:I中国的脊梁;爱国。I一快注:“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联系第一部分)I追问:文章第一部分能否替换为以下文字
15、,为什么?(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例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明确:不能,独句成段,增加紧迫感,强调历史背景与时代的使命。2 .再读: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探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城城昆仑古今多少青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3 .像邓稼先这样的中国男儿何止个,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被誉为“中国现代火箭之父”的钱学森他们用一生无悔来告诉我们什么才能称之为中国的脊梁。疫情当前,请你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所知道的平凡英雄。设计说明:勾连前后文,以整体眼光解读文本。五、作业布置1 .仿照文章的写作模式,完成积累拓展五。2 .观看有关邓稼先的纪录片,并结合课文内容作观后感(300字左右)。3 .完成练习部分Pl-33、5、6六、课后反思对于每部分的概括是大难点,学生较难做到,因此课堂上只需引导学生简单概括即可,不需要准确概括。作为本单元第一课的学习,应注重单元教学口标中学习方法的指导,文章较长,要引导学生养成关联前后文理解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