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论下的家、校、社育人新范式.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49383 上传时间:2024-03-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协同论下的家、校、社育人新范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协同论下的家、校、社育人新范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协同论下的家、校、社育人新范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协同论下的家、校、社育人新范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协同论下的家、校、社育人新范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协同论下的家、校、社育人新范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协同论下的家、校、社育人新范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协I武仑下的彖校.社育人新范式一、项目实施背景与起因(一)纵观一一新时代赋予学校共育的特定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教育的普及,“立德树人”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目标任务。如何发挥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互补优势,推动形成合力,特别是充分调动并发挥家庭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独特作用,成为新时代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家长共同研究思考的重要问题。纵观人一生的发展,在不同的阶段,教育力量对人的影响各有侧重。在人生初期,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占主要地位。学生在家庭中逐渐养成一定的生活习惯,熟悉基本的社会规则,开始用自己的感官认识和理解世界和人群。随着学生入学,学校教育开始逐渐占据主导地

2、位。学校是家庭与社会的中间地带,是学生进入社会的缓冲器。学校的主要任务在于文化知识的传承、技能与品德的培养。因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各自侧重点不同,发挥教育功能的领域也有差异。(二)横观新时代面临家校共育的各种瓶颈新时代家校共育面临着诸多问题,特别是在当下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社会快速转型时期,学校与家庭需要共同分析学生出现的新问题与新情况。我们必须找出根源所在,采取有效措施,有的放矢,才能实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目标。1 .共育理念存在偏差从数据统计和实际交往接触中不难发现,学生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以苏州大学教授为代表的高文凭家长群体中崇尚所谓的“快乐教育”,

3、奉行“静待花开”,却忽视了紧随其后的“默默奉献”;而以原大儒地段的本地弄堂居民为代表的家长群体中又觉得学生的学业、品德、安全都是教师的事情,学生有什么问题向教师求助就可以了,而父母由于工作繁忙而无暇顾及学生的成长,对学生的成长烦恼与心理变化等完全一无所知,往往将教育和抚养的重担推卸到祖辈身上,变成依靠几十年前的传统经验而行的隔代教育,其教育素养与能力未必能为学生成长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教育的重心一旦完全滑落至学校一侧,就会出现学校教育五天的效果在周末两天被抹杀一光的情况,而这正是教育复杂性与长期性特征的体现。如果没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协同与联合,我们所预想的教育功效就会被彻底消除。2 .共育

4、渠道不够畅通家校共育涉及家庭和学校两个教育主体。家长群体文化层次不一,素质高低不同,对教育的要求也各不一样。我们不仅需要考虑到家长的年龄、工作、时间等特点,还要考虑到采用哪些方法来开展家校共育工作。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渠道是否畅通至关重要。开家长会、家校联系单等是传统形式的家校联系方式,其主要目的在于沟通信息,整体上是比较单一的。此外,学校方面也利用电话、网页、微信群、QQ群等方式建立了一些沟通渠道,但是这些渠道的影响力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一方面,因为家长对这些渠道的利用仅仅限于获取简单的事务性信息,对孩子成长中问题的探讨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家长自身的工作繁重,日常事务繁多,对这些渠道的运

5、用往往无暇顾及,更无法抽身对家庭教育如何配合学校教育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由此,家校共育的理念没有得到科学树立,家校之间的合作也没有深度拓展,联系的紧密程度太低,导致家长对学校的一些工作因为不了解,产生不理解,以致在配合度和满意度上总是达不到理想的状态。二、项目理念与实施路径(一)项目理念诠释协同学(Synergetics)源自哈肯教授的著作协同学(1977)。协同论主要研究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在与外界有物质或能量交换的情况下,如何通过自己内部协同作用,自发地出现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类比对从无序到有序的现象建立了一整套数学模型和处理方案。将协同论引入教育领域,对教育

6、力量的协调和沟通以及解决教育力量之间的断裂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模式和理论视角。家庭与学校是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力量,以协同论为理论基础,探讨新时代家庭与学校协同共育问题,有利于发挥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互补优势,形成合力,拓宽思路,探索新举措,找寻问题的解决之道。(二)项目实施路径1 .创新共育机制,重塑育人理念(1)架构组织网络,奠定育人基础。将家校协同共育纳入学校工作总体部署,专门成立家校协同共育项目领导组,由校长任总组长,全面负责;由分管副校长和校级家委会主任担任执行组长,组织协调工作;将德育处(携各班班主任)、教导处、总务处和三级(班级、年级、校级)家长委员

7、纳为成员。(2)完善管理机制,搭建育人平台。将家校协同共育纳入学校日常管理机制,成立“大成父母成长学院”,聘请专业人士和志愿者,设计具体的家庭教育纲目和课程;邀请相关专家、资深教师、优秀家长代表组成讲师团,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校协同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工作机构和管理机制的完善,为更好地推动家校协同共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制度保障。(3)拓展交流渠道,达成育人共识。一年级新生家长学堂:新生尚未入学,家长已经提前半月开班学习。通过线上视频与线下教材学习相结合、集中讲解与自主学习相补充的形式,面向新生家长和祖辈进行系列培训活动。家长先学生一步适应小学生活后,才有信心帮助孩子尽快熟悉新环境、适应新节

8、奏,真正融入小学的集体生活。“牛爸牛妈”大讲堂:面向全体家长,招募社会各行各业的职场先锋,走进课堂,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2021年2月至6月,共举行了13期,涉及科学防疫、爱眼护眼、日常生活安全、食品安全、环保、汽车尾气与雾霾、青少年消费维权、园林品鉴、建筑、茶文化、历史故事、党史故事等领域;惠及数千名对这些课本以外的知识有兴趣的学生,江苏省教育频道也闻讯前来进行采访播报。2 .丰富共育形式,践行五育共施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帮助学生成长的两大“支柱”,缺一不可。在全社会人人都关注学生教育的当下,必须综合各种因素,丰富共育形式,形成共育合力,

9、五育并施,才能助推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1)借力智能手段,探索融合途径。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代表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对家校协同共育,我们提倡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共享,在合作中发展。在树牢疫情防控意识的当下,要做到这些,唯有借助网络优势才能突破时空限制。现代教育技术让教师、家长和学生在互动、交融、接纳、创造中提高各自生命存在的质量;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教与学的方式和评价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2)关注教育热点,共施素质教育。热点,指的是比较受广大群众关注或者欢迎的新闻或者信息,或指某时期引人注目的地方或问题。教育热点更是民众关注的重中之重。2021年的教育热点中,与小学息息相关的有:

10、两会鼓励大中小学开设学农实践;5月将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纳入县域义务教育质量评价范围,纳入今年教育督导一号工程,确保有关要求落实到位,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等。学校对以上热点迅速做出相关反应。3月提出定期开设学农类实践活动,4月成立“红领巾种植”社团。在恩玲楼和茂盛园开辟“红领巾种植基地”,聘请农校专.业教师到校,每周五中午12:1013:30,教授学生翻土、播种、移盆、施肥、除草、驱虫、采摘等一系列农业技能。传承“吃苦耐劳、团队合作”的精神,让“中华社稷”根植学生的心田。此举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与好评,他们为学生准备了小铲子、小耙子等称手的劳动工具。当学

11、生收获了紫背天葵、空心菜、韭菜、茄子、黄瓜、番茄、青椒等蔬菜,兴奋地带回家后,家长又指导学生切择、清洗、焯煮、凉拌、烹炒并一同分享劳动的美味。5月提出“五项管理”,6月启动“五项管理”专题活动。6月9日,召开全体教师动员大会,并微信公众号上推出落实五项管理家校共促成长;6月中旬,接受区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其间随机抽取了学生花名册中家长电话,连线家长,询问对“五项管理”的知晓度,及学校的落实情况。6月21日,推出“红色传承平江最亮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体能训练营”活动,帮助学生增强身体素质,磨炼坚强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培养爱国爱党爱军情怀。百名学生和家长于6月26日、27日赴常熟沙家浜国防园,参与

12、了军事队列基础动作训练,参观了革命历史纪念馆,还进行了体能训练和亲子拓展游戏等。这项活动引发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媒体纷纷予以报道。8月,学校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暑假“五项管理”之体质篇、作业篇、手机篇、唾眠篇和读物篇,展示了学生在假期中,在家长的督促下自主进行管理的成果。3 .挖掘共育资源,形成课程体系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目标,树立“服务家长”观念,探索家校协同共育新思路、新举措,充分尊重家庭和家长主体作用,整合有关社会资源,科学地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和思考的

13、重要问题。(1)在校。自治小主人: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或校园管理中找到自己合适的岗位,做到“人人有岗位”,提升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增强自主管理的责任感。(2)居家。自理小当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注重自主品格意识的启蒙,鼓励学生学习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掌握劳动技能,体会自主生活的光荣感,感知自主生活的乐趣。(3)入社。自立小公民:推出“百种职业体验”,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根据中国八大类职业,为学生提供自助式的职业体验菜单。学生在周末、节假日和寒暑假期间,由家长志愿者组织和带领,进入相对有保障的职业领域和场地进行实践体验,学习“十二个职业品格”,修炼“六大职业能力”。4

14、 .创新共育评价,助力家校发展(1)多维融合,开展共育型综合评价。2021年4月,在线推出“学生综合素养培育平台”,“家长自评”和“教师评价”双线进行互动和反馈。学生通过小水滴的积累,可以获得不同层次的奖励。6月,推出新的“银杏娃”评价标准,综合纳入学生的自我评价,家长的家庭生活“好习惯”评价以及教师的寄语评价。(2)满意度测评,调整发展方向与进度。2021年1月,学校邀请全校学生和家长采用网络测评的方式对全体教师开展“满意度”大数据测评。7月,学校参与姑苏区学校办学满意度情况调查。家长和学生一起点击“问卷星”短信中的链接,完成“家长问卷”和“学生问卷”的答题,借此推动学校进一步扎实有效地落实

15、好各方面的管理,及时调整发展方向与进度,为学生营造健康阳光的成长环境,最终成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满意的好学校。三、项目经验与启示(一)获得成果学校拥有3名高级家庭教育指导者和多名家庭教育指导师,2018年和2020年均获市家庭教育优秀项目学校。教师连续4年获评市优秀家庭教育指导师和项目实施先进个人,学校编写了“融合”系列指导手册和智慧家庭沟通读本。数十篇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区级以上线下公益性讲座二十余次。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三五”课题“建构对话式家校共育机制的实践研究”研究资料丰富,即将结题,仅自2020年来,家校社协同共育工作方面所获市级及以上媒体报道己达数百次。(二)推广价值1 .增加学校教育的多元性家长因了解而理解,因理解而支持。愿意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从而提升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容量,拓宽学生校外学习的实践场所,使学校教育更为多元丰富。2 .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学校在引入家长资源的同时,助力家长获得正确、有效的教育信息与措施,从而提升家庭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共同承担起“育新人”的责任。3 .指向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将学校教育的多元性与家庭教育的科学性相结合,使学校在理性教育的基础上呈现出更丰富的样态,使家庭在感性教育的基础上更规范有效,从而形成家校合力,共同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