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孩子上文学课》有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给孩子上文学课》有感.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读给孩子上文学课有感最近一直在读张学青老师的给孩子上文学课,对于一个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能有幸听张老师这样细致条理清晰的讲儿童文学,从散文、童话、小说、诗歌、图画书以及文学创作等六个层面的理论到实践的阐释,真是太实用太及时了!每个章节我都读得很认真,觉得自己就是她课堂里的一个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张老师为儿童文学教育、实践儿童文学教育提供了思考的角度和实践的案例,也为我们开设儿童文学课勾画了行走的地图。中国散文中国风目童话都是真的回小说:在另一度空间图画书:艺术的、审美的、情趣的自星斗有望,泥土有根文学微仓!M乍:静水流深目书中写到:童话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读物!童话故事陪伴学
2、生度过最快乐的童年时光,也是孩子长大后的解忧避难所!在我们的教材中也有很多的童话故事被选入,这可不仅仅只是为了让孩子认识更多的字、练更多的句式那我们老师如何将童话故事的意义和效用更充分地传递?如何在课堂上利用童话将这美好的、柔软的、干净的种子种在孩子心里呢?读到这里我特别有感触,一直在读童话,教孩子学童话,可是童话故事的意义和效用到底是什么似乎模糊不清,读了这本书,自己很受益,我的学生也会受益,我会循着张老师的童话教学三宝走进童话故事。张老师童话教学的三宝。第一宝:听与讲教师指导学生讲述故事要讲究方法。在一般的童话中,故事一情节模式是压倒一切的结构模式,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可以满足儿童”后来呢?后
3、来呢的好奇心。综合起来看,被选入教材的童话故事大致有这样一些结构类型:单线型结构以主人公的行动贯穿整个故事。如丑小鸭就以丑小鸭的成长历程为线索,丑小鸭走到哪里,故事就发展到哪里。对比性结构在对比中表现事件和人物。如两只小狮子中懒狮子和勤狮子的对比;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幻想与现实的对比反复性结构这是童话故事中最常见、最经典的结构。反复是相同或相近的情节在不同的地方再来一次。反复是一种强调,它使某种模式更牢固,更易于被人们辨认。反复也使故事显得更为单纯,同时也是一种节奏的调节。第二宝:分角色朗读与表演就童话文本而言,分角色朗读与表演应该算是经常使用且很有效的教学策略。分角色朗读与表演的形式有很多种。人
4、物较少的文本,适宜在小组里表演,这样每个人都能动起来;人物较多、对话丰富、故事性强的文本,可以排演课本剧,中、高年段学生具备这个能力;对话少、神态和动作丰富的文本,可以用哑剧的形式表演。不管哪一种角色扮演,需要的都是化境,用郑振铎先生的话说,是教师、学生与故事化在一起。第三宝:想象与对话童话是一种特别富有想象力和幻想色彩的文体。教师教学生学童话的过程就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过程。充分利用文本的空白点,引导学生想象。如教学去年的树,可以让学生想象鸟儿寻找树时的眼神、对话时的眼神、唱完歌回头时的眼神我以为这些教学环节是教师出于对童话这种文体的整体把握而设计的。有些教师会以文本为支点,构造新的想象空间,改编、创编童话故事。在中高年级的童话教学中,教师还需要设计开放性的话题,为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对话空间,通过对话,将童话故事中丰富的意味凸显出来。希望我们都会循着张老师的脚步,把我们的童话课上好,上好我们的文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