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建筑艺术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欧洲中世纪建筑艺术赏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美术史名作欣赏课程作业欧洲中世纪建筑艺术赏析建筑学院2010级城市规划班学生姓名:吴霜学号:20100940117欧洲中世纪建筑艺术赏析欧洲的封建制度是在古罗马动过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古罗马帝国经历盛期之后,由于社会危机口益严重,395年在狄奥多西一世去世之后正式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西部以罗马为中心,称西罗马帝国;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称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西罗马帝国在奴隶、贫民起义和来自北方的蛮族部落的冲击下,于479年灭亡。经过一个漫长的混战时期,西欧形成了封建制度。东罗马从4世纪开始封建化,7世纪后逐渐衰落,直到1453年被土耳其人灭亡。从西罗马灭亡到1415世纪资本主义制度萌
2、芽(即文艺发兴时期)的欧洲的封建时期被称为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主要的意识形态上层建筑是基督教。宗教世界观统治着人们生活的一切方面,圣经成了最高的权威。封建分裂状态和教会的统治,对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开展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宗教建筑在这时期成了唯一的纪念性性建筑,成了建筑长久的最高代表。西欧和东欧的中世纪历史很不一样。他们的代表性建筑物,天主教堂和东正教堂,在形制上、结构上和艺术上也都不一样,分别为两个建筑体系,即:A.东欧中世纪建筑拜占庭建筑(AD5-15)B.西欧中世纪建筑一早期基督教建筑(AD4-AD9)罗马风建筑(ADlO-AD2)哥特建筑(AD12-AD下面分项赏析各种建筑风格:早期基督教建
3、筑I.由来西罗马帝国至灭亡后的三百多年时间的西欧封建混战时期的教堂建筑。典型的教堂形制由罗马的巴西利卡开展而来的。11形制巴西利卡是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向,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后来的教堂建筑即源于巴西利卡,但是主入M改在了短边。巴西利卡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原意是“王者之厅”的意思,拉丁语的全名是basilicadomSo本来是大都市里作为法庭或者大商场的豪华建筑。拉丁十字式巴西利卡。在罗马巴西利卡的东端建半圆形圣坛,用半穹顶覆盖,其前为祭坛,坛前是歌坛。由于宗教仪式日益复杂,在坛前增建一道横向空间,形成十字形的平面,纵向比横向长
4、得多,即为拉丁十字平面。其形式象征着基督受难,适合仪式需要,成为天主教堂的正统型制。早期基督教巴西利卡教堂都有一个高高的中厅,适于公众聚集和礼仪活动。中厅一端的半圆壁龛内,布置有祭坛以及神职人员做弥撒和其他宗教活动的一些摆设。中厅边上带有侧廊,主要用作公共空间或摆放圣物箱以及满足其他附属功能。中厅高过侧廊,日光通过高侧窗照亮中厅室内。教堂墙体用石砌,屋顶那么由大的木构件覆盖。巴西利卡长轴东西向,入口朝西,祭坛在东边。巴西利卡前有内柱廊式院子,中央有洗池(后开展为洗礼堂),巴西利卡纵横厅交叉处上建采光塔。为召唤信徒礼拜建有钟塔兼了望用。其室内材料通常为色彩丰富的大理石。墙面多绘有壁画,壁龛上部半
5、穹顶的天顶上也绘有壁画或是镶嵌有马赛克拼贴图,阐释着宗教主题。地面常用有色石头铺砌着几何图案并有强烈的色彩。如圣塞南主教堂。圣塞南主教堂平面圣塞南主教堂外观早期的教堂除了有巴西利卡式之外,还有两种型制:集中式和十字式。集中式教堂的布局不像巴西利卡式那样主要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厅,而是一个圆形大厅。中央局部是一个大的穹窿,周围是一圈回廊。现存最著名的实例在罗马,是13世纪在君士坦丁女儿的墓上改建的教堂(穹窿己被屋顶盖住)。由于这个穹窿的跨度仅12米,所以在下面支撑的不是万神庙那样的一圈厚墙,而是12对柱子。现存最早的十字式教堂一一罗马加拉普拉契狄亚陵寝m.风格特点体型较简单,墙体厚重,砌筑教粗糙,灰
6、缝厚,教堂不求装饰,沉重封闭,缺乏生气。拜占庭建筑395年,罗马正是分裂为东西两部,东罗马以君土坦丁堡为首都,后来就叫拜占庭帝国。拜占庭文化适应着皇室、贵族和经济兴旺的城市的要求,世俗性很强。它的建筑在罗马遗产和东方丰厚的经验的根底上形成了独特的体系。I.穹顶与集中式形制1.穹顶与帆拱拜占庭建筑的代表是东正教教堂,它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4个或者更多的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它的做法是,在4个柱墩上,沿方形平面的4边发券,在4个券之间砌筑一方形平面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这个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4边被发券切割之后所余下的局部。它的重量完全由4个券下面的柱墩承当。如下列图所示:这个结构方案
7、不仅是穹顶和方形平面的承接过度在形式上自然简洁,同时,把荷载集中到4角的支柱上,完全不需要连续的承重墙,这就使穹顶之下的空间大大自由了,从而可能创造穹顶统帅之下的灵活多变的集中式形制,对欧洲纪念性建筑的开展做出巨大的奉献。后来,为了进一步完善集中式型制的外部形象,又在四个券的顶点之上作水平切口,在这切口之上再砌半圆的穹顶。更晚一步,那么先在水平切口上砌一段圆筒形的鼓座,穹顶砌在鼓座上端。这样,穹顶在构图上的统率作用大大突出,明确而肯定,主要的结构因素获得了相应的艺术表现。水平切口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局部,称为帆拱,如下列图所示:帆拱示意图在阿尔美尼亚和叙利亚和叙利亚常用架在八棵或十六棵
8、柱子上的穹顶,它的侧推力通过一圈筒形拱传到外面的承重墙上,于是形成了带环廊的集中式教堂。例如意大利拉温那的圣维达来教堂:图7-3圣维达尔教深教堂平面圣维达来教堂平面圣维达来教堂外观拜占庭的匠师们在这方面又有最大的创造。他们在四面对着帆拱下的大发券砌筒形拱来抵挡穹顶的推力。筒形拱支承在下面两侧的发券上,靠里面一端的券脚就落在成承架中央穹顶的柱墩上。这样,外墙完全不必承受侧推力,内部也只有支撑穹顶的4个柱墩上。无聊内部空间还是立面处理,都灵活自由得多了。这种教堂,中间的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十字。它的内部在中央穹顶的统治下,形成了集中式的纪念性空间,东面有3间华美的圣堂,要求成为建筑艺术的焦点
9、。因此教堂的纪念形制同宗教仪式的神秘性,不完全契合。还有一种结构做法,即在中央穹顶四面用4个小穹顶代替筒形拱来平衡中央穹顶的侧推力,例如君士坦丁堡的阿波斯多尔教堂,如下列图所示:阿波斯多尔教堂平面.装饰艺术由于大面积的马赛克和粉画,拜占庭教堂内部色彩非常华美。发券、拱脚、穹顶底脚、柱头和其他承重或转折的部位用石头砌筑,利用这些石头的特点,在天门上面做雕刻装饰,题材以几何图案或城市化的植物为主。雕饰手法的特点是:保持构建以来的几何形状,而用镂空和三角形截面的凹槽来形成图案。这种做法来自阿尔美尼亚。如下列图所示:11I.圣索菲亚大教堂隆突出,四面体量相仿但有侧重, 直径32.6米,穹顶离地54.8
10、米, 柱墩来平衡。内部空间丰富多变, 个窗洞,光线射入时形成的幻影,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是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圣索菲亚大教堂是集中式的,东西长,南北长71.0米。布局属于以穹隆覆盖的巴西利卡式。中央穹前面有一个大院子,正南入口有二道门庭,末端有半圆神龛。中央大穹隆,通过帆拱支承在四个大柱敦上。其横推力由东西两个半穹顶及南北各两个大穹隆之下,与柱之间,大小空间前后上下相互渗透,穹隆底部密排着一圈40使大穹隆显得轻巧凌空。教堂内部空间曲折多变,饰有金底的彩色玻璃镶嵌画。装饰华美堂皇,地板、墙壁、廊柱是五颜六色的大理石,柱头、拱门、飞檐等处
11、以雕花装饰,圆顶的边缘时40具吊灯,教坛上镶有象牙、银和玉石,大主教的宝座以纯银制成,祭坛上悬挂着丝与金银混织的窗帘,上有皇帝和皇后接受基督和玛利亚祝福的画像。圣索菲亚大教堂远景圣索菲亚大教堂平面及剖面圣索菲亚大教堂结构体系罗马风建筑西罗马帝国,自476年被口尔曼人所灭。9世纪后,逐渐恢复元气。后来分裂为法兰西、德意志、意大利、英格兰等十几个国家,并正式进入封建社会。11至12世纪,西欧的建筑艺术继承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等结构式样,很多建筑材料又取自古罗马废墟,因此被称之为罗马风式建筑。罗马式建筑文化在总体上厚重、巩固、宣泄了一种宗教激情,具有强烈的精神表现性,是建筑文化开展史上重要的阶段性型
12、制。1 .特点与成就专业工匠的参与下,突破了教会封锁,大胆启用筒拱、十字交叉拱乃至四分肋骨拱,出现骨架券承重,减轻拱顶厚度,交叉拱乃至四分肋骨拱,出现骨架券承重,减轻拱顶厚度,但在侧推力处理方面不够完善,仍未摆脱厚实的承重墙及扶壁。方面不够完善,仍未摆脱厚实的承重墙及扶壁。2 .在平面形式上在平面形式上,拉丁十字平面得到开展和完善,成为天主教的主要平面型同时在交叉点上方出现采光塔,以照亮圣坛。主要注重入口西立面,开始出现1在立面上立面形式,称为“西殿堂”并出现透视门。此外,其典型特征还包括:立面形式,称为“西殿堂”,并出现透视门。此外,其典型特征还包括:巨大厚实的墙体、墙面的连列小券、门窗洞口
13、的多层同心半圆券、狭小的窗同、大厚实的墙体、墙面的连列小券、门窗洞口的多层同心半圆券、狭小的窗同、连续的扶壁,柱墩粗大的圆柱等。且所有拱券均为半圆形。连续的扶壁,柱墩粗大的圆柱等。且所有拱券均为半圆形。内部追求构图的完整统一。柱头逐步退化,中厅和侧廊的拱顶的骨架券一直延续下来,贴在柱墩上,形成“束柱”拱顶的骨架券一直延续下来,贴在柱墩上,形成“束柱”。教堂内部垂直因素加强,削弱了沉重之感。素加强,削弱了沉重之感。应用框架法那么,将非写实性的即将寓意、象征、夸张、变形等多种艺术手法随心所欲地兼取并用,并违反正常比例的)变形等多种艺术手法随心所欲地兼取并用,并违反正常比例的)雕刻运用到门楣中心、横
14、楣、拱门饰、门廊、门间壁、门楣中心、横楣、拱门饰、门廊、门间壁、门侧壁甚至柱头与柱身的所有外表。哥特式建筑最早的哥特式是从罗马风自然地演变过来的,如对罗马式十字拱的继承和开展,在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也影响到一些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创造了新的建筑型制和结构体系,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形成了自身强烈的风格,以尖券、尖形肋骨拱顶、坡度很大的两坡屋面和教堂中的钟楼、扶壁、束柱等为其特点,垂直线是其统治的要素,具有强烈的向高空升腾之感。哥特式的精髓在于肋。如下列图所示:法国的StDeniS教堂的肋修道院院长苏格(Suger,1081-1151)改造“
15、哥特原是参加覆灭罗马奴隶制的口耳曼蛮族之一,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反对封建神权,提倡复活古罗马文化,乃把当时的建筑风格称为“哥特”,以表示对它的否认。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一一建于13世纪的巴黎圣母院哥特式(Gothic)建筑的名声一直不好。但实际情况是无论在建筑风格上,还是建筑结构上,哥特式都表现得相当不错。在技术和艺术的和谐一致上,哥特式到达了希腊一罗马风格到达的高度。和它相比,罗马风可以说是简单而粗糙的。哥特式在当时确实代表着文明和进步。哥特式建筑代表了欧洲中世纪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I.建筑特点1.使用骨架券作为拱顶的承重构件,十字拱成了框架式的,拱顶大为减轻,侧推力也小多了。14世纪英国的
16、格罗切斯特大教堂的肋2.骨架券把拱顶荷载集中到每间十字拱的4角,因而可以用独立的飞券在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拱4角的起脚抵住它的侧推力。建筑越来越高,虽然采取各种减轻自重的方法,但重量还是太大,由此产生的外推力需要被抵销。而扶壁就是为了这样的目的建造的。原来的扶壁都是实心的墙,这时出现的这种轻巧的结构,既分散了重量,又十分有跃动感,即“飞扶壁3.全部使用两圆心的尖券和尖拱。尖拱顶11.哥特式建筑的彩绘玻璃窗提到哥特式建筑,必会想到那工艺精湛的彩绘玻璃窗。教堂里的玻璃窗根本是以红、蓝二色为主,蓝色象征天国,红色象征基督的鲜血。彩绘玻璃窗不仅改变了罗曼式建筑采光缺乏而沉闷压抑的感觉,还
17、通过圣经故事表达了人们向往天国的内心理想,同时起到了向民众宣传教义的作用。哥特式建筑的彩绘玻璃窗中世纪的教堂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不朽的、辉煌的艺术作品。让我们重温法国文豪雨果对巴黎圣母院的赞扬。他说:“亳无疑问,巴黎圣母院至今仍然是雄伟壮丽的建筑”,“每块石头上都可以看到在天才艺术家熏陶下,那些训练有素的工匠迸发出来的百般奇思妙想”。中世纪的教堂就像希腊艺术一样,它的艺术魅力是永恒的,是后人无法企及的。不要认为,某种艺术作品是光明的,它应当存在;另一些艺术作品是黑暗的,它不应当存在。但凡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但凡合理的,都是存在的。何况,伟大的文艺笈兴艺术恰恰孕育在这中世纪的母腹中。因此,我们说:中世纪的教堂建筑艺术如同那耀眼的曙光,它正驱散中世纪的黑暗统治,在人类艺术史的天空放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