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引流管意外拔除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胸腔引流管意外拔除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胸腔引流管意外拔除护理不良事件案例分析案例回顾11.患者一般情况:患者,男性,43岁。诊断:上消化道出血,主因肝病史15年,间断黑便约20OmI由急诊收入肝病科,入院时患者神志清、精神差,生活欠自理。医嘱:一级护理,禁食、水,入院后因胸腔积液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并给予妥善固定,床位悬挂警示标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告知患者翻身或活动时注意保护管路,以免脱出。2 .事件发生经过:患者入院当日22:00夜班护士巡视病房,患者烦躁不安,及时报告值班医生,遵医嘱给予患者静点脱氨药物、肌注镇静剂,双侧床档竖起,向陪护人员讲解注意事项,加强巡视病房,23:00巡视病房患者取平卧位休息,23:30查
2、看患者胸腔引流管在位通畅,23:35呼叫应答至患者床旁,发现患者已将胸腔引流管拔除,管路末端完整无损,立即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同时通知值班医生,测量生命体征:BP为100/7OnmIHg,P为94次/分,R为18次/分。医生为其查体,碘伏消毒伤口,0.5g云南白药覆盖,无菌纱布加压包扎,继续观察生命体征。3 .本案例原因分析(1)患者处于肝硬化晚期,消化道出血导致血氨升高,躁动不安。(2)护士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未使用保护约束用具,对陪护人员宣教缺乏针对性,对脱管高危患者评估不全面。案例回顾21.患者一般情况:患者,女性,56岁,主因既往卵巢癌术后贫血、发热、胸闷憋气1周入院,患者病情重。诊断:
3、急性肺部感染伴胸水,呈嗜睡状态,偶有躁动不安,加床档,给予约束带约束。医嘱:一级护理,病重,甲级心电监护,持续低流量吸氧,于入院后第2夭,主治医师为患者行胸腔穿刺引流术,术毕留置胸腔引流管。2 .事件发生经过:留置胸腔引流管第3天11:05,值班护士为邻床患者更换液体,患者约束带处于放松状态,患者左手自行将胸腔引流管拔除,立即报告主治医生及护士长,无菌纱布加压包扎引流口,观察胸水渗出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查看脱出引流管末端完整。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记录事件发生经过及护理过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好床旁交接班。第二天,穿刺处无渗出,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及时更换无菌纱布
4、。3 .本案例原因分析(1)患者躁动不安,曾有拔管史。(2)患者家属对发生脱管的危险性认识不够,在放松患者约束时,未提高警惕。(3)护士风险意识不强,风险评估能力较差,不能全面评估患者。(4)应加强对患者家属使用约束带的指导。应急处理流程患者将胸腔引流管拔除f护士立即至患者床旁查看伤口情况f通知医生评估病情f处理伤口f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f嘱患者卧床休息f继续观察生命体征f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f做好记录f做好床旁交接班。原因分析造成患者意外拔管的因素主要有患者自身、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方法等方面。只有对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做到正确的分析,才能针对原因做好针对性的风险评估和预防,做到正
5、确稳妥的固定、有效的健康宣教、适度的镇痛和肢体约束,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可以有效预防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从而提高护理质量。1.患者因素(1)患者的年龄、意识水平、精神状态、舒适度的改变,均可引起患者的焦虑和躁动,是导致意外拔管的重要原因。(2)患者对自身病情绝望,对治疗失去信心,使其不能配合治疗和护理,造成意外拔管。(3)夜间意外拔管高于日间,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呼吸频率降低,易出现头痛、烦躁、幻觉等精神障碍,大部分患者在睡眠状态下拔管。(4)患者对插管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对管道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对管道的适应性差,对不适的敏感度高,使患者发生自行拔管的危
6、险增加。2 .护理人员因素(1)护士对存在自行拔管、脱管风险的患者评估不足,加之人力资源的不足,尤其在夜间、晨间等不良事件高发时段人员少、工作量大、巡视不及时,年轻护士护理经验不足,对留置管路的重视程度不够、肢体约束不当、管道固定不妥、对插管深度不知晓以及交接班不仔细等都是导致患者发生自行拔管以及脱管的重要原因。(2)护士对带管患者的健康宣教欠缺针对性,患者因认知能力差异对宣教知识掌握、理解程度存在差异,导致遵医行为不一,同时欠缺连续的宣教后指导。护士对自行拔管、管路滑脱健康宣教知识缺乏系统性培训,在对患者以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中,对管道留置的重要性及管道脱出对患者的危害性强调不够。3 .导管因素
7、(1)导管的理化特性:导管的粗细、软硬度、光滑度、对组织的化学刺激性。(2)导管的置入位置:不同位置的导管与患者机体的相互影响程度不同。导管置入和固定方法:置入手法粗暴可造成局部组织损伤,是否牢固也可造成舒适度的差别。(4)导管的标记不清:导管置入时间和类别标记不明确。4 .疾病因素由于疾病的原因造成患者意识障碍,如肝硬化晚期患者,门静脉高压导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肠道积血导致血氨升高,患者出现躁动不安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均可造成患者无意识拔管。防范措施(1)重视风险评估:护理人员应认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脱管的风险。首先,对新入院患者必须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包
8、括年龄、神志、精神状态、既往史及脱管史;其次,对住院患者的定期评估要重视,以便及时发现高危对象及因素,采取适合个体的护理干预。(2)对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在管道的维护及健康指导中应特别予以关注,对患者家属或其他陪护人员强调留置管路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特别是对存在高危风险脱管的患者,要妥善固定管路,加强巡视,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3)加强健康宣教力度:健康宣教是降低脱管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强化患者及家属脱管的风险防范意识,掌握预防脱管的要点,明确脱管带来的危害及不良后果,从而减少脱管的发生。加强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由于患者受文化程度、理解能力个体差异影响,护理人员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宣教,
9、可采用多种宣教形式,如口头宣教、文字宣传册、视频等,也可进行反复多次的强化教育指导。(4)改进导管固定方法:与医生进行沟通,对胸腔引流管患者可进行皮肤缝针或使用思乐扣固定,建立有效标识,注明管道名称、放置时间、插管深度,做好每班床旁交接,并做好护理记录。(5)采取有效的约束:有文献报道,GCS评分在8分以上者为脱管发生的高危人群。因此,对躁动、澹妄、意识不清的患者根据情况使用保护用具,并保证约束带的有效固定,加强巡视,做好交接班,每班检查约束带的固定是否稳妥,肢端循环是否良好。对躁动不安、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合理使用镇静剂是重要的治疗手段;没有充分、合理地使用镇静剂是非计划拔管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6)提高医院环境安全,改善医院配套设施:病室布局合理、安全,光线适宜,夜间开启地灯;将呼叫器放置到合适位置,床档位置合适,引流瓶(袋)高低适宜,引流管长度不影响患者翻身或变换体位。(7)加强对陪护人员脱管相关内容的教育指导:强化陪护人员的脱管防范意识,培养彼此默契,让陪护人员充分了解患者需求,将护理安全贯穿于整个陪护工作中。住院患者发生脱管是由潜在危险因素导致的,通过护理干预可以得到有效地减少和控制。预防脱管是护理人员重要的职责之一,因此护理人员要重视对患者的全面评估,提高自身护理能力,增强风险意识,从而降低脱管的发生率和致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