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70587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1.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在第二学段“数与运算学习主题中,课标相关的要求如下:1 .内容要求:探索并掌握多位数的乘法,感悟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2 .学业要求:能计算两位数乘三位数。3 .教学提示:通过数的认识和数的运算有机结合,感悟计数单位的意义,了解运算的一致性。利用整数的乘法运算,理解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过程中,感悟如何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形成初步的推理意识。估算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估算,体会估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了解估算的实际意义。二、教材分析(一)纵向分析本套教材把整数乘法共分四次编排。在第一学段编排了一次,是二

2、年级上册主要学习表内乘法,重点是理解乘法意义,知道乘法的各部分名称,能熟练地用口诀计算一位数乘一位数。第二学段安排了三次,第一次是在三年级上册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能够口算整十数、整百数、简单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这是第一次学习乘法竖式,重点是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竖式计算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第二次是在三年级下册主要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一步理解乘法竖式计算的算理,能用竖式正确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第三次即四年级上册,本单元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用乘法策略估计大数,为后续学习小数乘法和学生自主迁移运算方法笔算多位数乘法奠定基础。从上图可以看

3、出,整数乘法的知识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四年级上册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版块,相较于多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算法和他们是一致的,只不过多了一个计算步骤。作为整数乘法的最后一次教学,本节课只让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是不够的,而关键在于让学生通过沟通多位数乘多位数的算理和算法的一致性,感悟“迁移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迁移不仅是学习的方法,更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整数乘法可在运算中采用估算的方法,初步确定结果的大致范围,然后对乘法运算的结果进行验算,以保证运算结果的正确性,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二)横向分析苏教版人教版一青岛版

4、比较人教版、苏教版、青岛版教材,都是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来呈现三位数乘两位数,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比较密切,教材直接出示了竖式,利于学生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旧知识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三、学情分析1.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对三位数乘两位数并不陌生,能根据已有经验自主迁移到新知的学习中来,因此,本节课以自主探索为主,让学生自主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重点关注算理的掌握,从位值制的角度搞清楚竖式中每一步的含义,理解计算方法的合理性。2.经验基础:学生已经用乘法解决过生活中很多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生活经验,也有把未知知识转化为已知知识的迁

5、移经验。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运用“以此类推的思路,贯通整数乘法算理、算法,让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推理意识。四、教学目标1 .学生结合已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经验,自主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 .学生能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估算、验算方法进行估算、验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 .学生经历利用旧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提升知识技能的迁移水平,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五、教学方法教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设疑、启发、引导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学法: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六、教学重难点教法:突出学生的

6、主体地位,通过设疑、启发、引导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学法: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七、教学准备课件、计算器等。八、教学过程(一)唤醒经验,揭示课题1.复习旧知(1)出示信息师:国庆节期间很多人都外出旅游了,王叔叔和李叔叔也去了,从题目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学情预设:他们乘车所用的时间都是12小时,但他们乘坐的交通工具是不一样的,王叔叔坐旅游大巴,速度为78千米/时,李叔叔坐火车,速度为145千米/时。师:根据提供的信息,王叔叔乘坐旅游大巴,一共行了多少千米?(2)自主列式指名学生列出算式:78xl20追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学情预设:因为旅游大巴平均每

7、小时行78千米,12小时就是12个78千米,求12个78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3)合理估算教师:你能不能先估计一下,王叔叔乘坐的车大约行了多少千米?学生估算后(一般会估成8010),请其说说为什么这样估?学情预设:估成整十数,而且这里正好是一个估大一个估小,比较接近准确答案。(4)回顾算法教师:如果想知道准确的结果,我们可以怎样算?(笔算)请试着算算看吧?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板演,完成后重点交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的积

8、相加。2.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我们过去就已经学会了,今天,我们就用这些方法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以情境引入,引导学生通过任务驱动来进行旧知的复习与新知的引入,复习激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自主建构新知识做铺垫,为培养迁移能力和感受乘法知识的连贯性打好认知基础。)(二)自主探究,知法明理1 .阅读分析,列出算式师:你能根据上面的信息,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吗?学情预设:李叔叔乘火车又行了多少千米呢?引导学生自主列出算式:145xl2O2 .结合情境,合理估算(I)估一估145x12的积,并说一说是怎样估算的。师:解决这个问题的算式已经有了,我们先来估计一下,李叔

9、叔乘坐火车大约行了多少千米?学情预设:把12看作10,145x10=1450,所以145121450;把145看作150,把12看作I(U50Xlo=I500,所以145121500o(2)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小结。小结:在估算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境,用适当的单位进行估算,会更接近准确值。(设计意图:学生结合具体情境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掌握估算的策略和方法,把握运算结果,发展数感。同时,也为了解笔算是否正确提供参考。)3 .自主迁移,知法明理(1)自主尝试,迁移方法师:通过估算,我们知道了这个算式得数的大致范围,要想知道李叔叔乘坐的火车到底行了多少千米?怎么办?学情预设:可以用笔算。

10、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板演。(2)引导说理,明晰理法引导学生用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有序地进行表达。学情预设:先用个位上的2去乘145,得290,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145,得1450,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得1740。仔细观察,145X12的第一层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学情预设:生1:第一层是2x145的积,表示火车2个小时行的路程。生2:第一层是2x145的积,表示290个一。(板书:290个一)第二层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学情预设:生1:第二层是IoXI45的积,表示火车10小时行的路程。生2:第二层是IoXI45的积,表示145个十。(板书:145个十)第二层

11、积中的5为什么要和十位对齐呢?学情预设:生1:因为是十位上的1乘5,表示5个十,所以要把5和十位对齐。生2:因为十位上的1和145相乘得到145个十,得到1450,5在十位上才表示是145个十,所以5要和十位对齐。最后的结果1740表示什么意思?学情预设:表示火车12小时行的路程,即145乘12的积。(设计意图:以学生已有的乘法知识为起点,进行算理与算法的关联与迁移,并将算法和算理深度融合引发学生思考,从而让现实既知“法又明理,同时感悟“计算是计数单位的累加的思想,建立多位数笔算乘法模型,为后续学习乘法分配率做好准备。)(3)数形结合,深刻悟理1 45X12-2901451740直观说理:结合

12、图形直观理解竖式每一层表示的含义。学情预设:145x2求的是145与2的乘积,得到图中浅色阴影部分的面积;145x1中的1表示1个十,所以求的是145x10的积,也就是图中深色阴影部分的面积。小结乂课件依次呈现)计算145x12,先算1452的积就是浅色阴影部分的面积,得到290个一,再算145x10的积,就是深色阴影部分的面积,得到145个十,所以5要写在十位上,最后两部分相加就是145x12的积。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也是讲道理的,其实就是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得到多少个一,多少个十,然后再合起来。完整表达:请同学们用“先算.再算最后算和你的同桌说一说14512的笔

13、算方法。(设计意图:借助长方形图来直观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唤醒学生头脑中相应的算法和算理,明晰笔算过程中每个数所表示的意义,让算理看得见,让思维过程说得清,为学习乘法分配律建立模型。)(4)对比分析,优化算法呈现学生作品如下(如无课件出示):121451740竖式每一层表示什么意思?学情预设:第一层是512的积,表示60个一;第二层是40x12的积,表示48个十;第三层是10012的积,表示12个百。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逐步出示每一层积表示的意思。对比两种算法有什么异同?学情预设:生1:不同点是一个要计算两步,一个要计算三步。生2:相同点都是先用个位上的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每

14、一位上的数,再用十位去乘,百位去乘.最后把所得的积加起来,算理相同。两种做法都对,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学情预设:第一种把145放上面只算两层积,更简便;第二种把12放上面要算三层积,容易出错。小结:两种算法和道理都是一样的,都是先求几个一,再求几个十、几个百,最后把几个一、几个十、几个百加起来。但是把数位多的数放在下面容易出错,我们可以用第二种方法来行验算。(5)检查验算,相互验证师:除了刚刚的验算方法,你还有什么好办法?与估算结果进行比较,看差距是不是很大。也可以用计算器来验算,检验结果是否正确。4 .整体建构,理解本质(1)小组讨论师:三位数乘两位数和前面学的两位数乘两数有什么相同

15、的地方?学情预设:一个因数无论是三位数还是两位数,都是先用第二个因数(最好是两位数那个数)的个位、十位分别去乘第一个因数,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2)深人思考师:前面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数,现在我们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乃至今后可能遇到一些未知的更多位数的乘法,比如1234123,你还会算吗?学情预设丁会的,不管因数有多少位,我们都可以用一个因数每一位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用一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结果表示多少个一,用十位去乘,结果表示多少个十(3)小结师:其实,多位数的乘法,我们可以理解为就是先分别计算有多少个不同的计数单位,然后把这些不同计数单位的数合起来。当我们遇到新的问题的时

16、候我们总能把未知转化成已知,在这之前我们还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整数乘法的算理都是相同的。(不断完善板书)(设计意图:沟通多位数算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形成整数乘法通性通法的算理、算法,理解计算的本质就是计数单位的累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5 .了解文化,深化内涵课件呈现,渗透文化。课件呈现古代欧洲的乘法竖式(如下图),学生谈算法。学情预设:一个一个乘,个位乘个位得几个一,积的末位与个位对齐;个位乘十位得几个十,积的末位与十位对齐;个位乘百位得几个百,积的末位与百位对齐.一直到乘完为止。(2)对比理解,揭示本质对比师:我们现在笔算的方法与欧洲古代乘法竖式有没有共同之处?两者比较哪个简便?学情预

17、设:两者都是先分步乘,然后把所得的积加起来,算理相同。现在笔算的方法简便。小结师:古代欧洲人的算法其实和我们今天这样计算是一样的,计算,也就是数一数,算一算,一共有几个一几个十几个百(设计意图:将古代欧算式Wl入课堂,通过对比进一步感悟竖式计算的方法,理解笔算乘法内在的本质,拓展学生的视野,感受数学的简洁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练习巩固,提升能力完成教材第47页“做一做第一行题目。13417642523712473682学生独立计算完成,教师巡视发现典型现象,拍照上传,为后续讨论提供素材。(设计意图:本练习环节主要有三个任务需要完成:一是巩固计算方法,即通过计算对例题中讨论得出的算法进

18、行巩固;二是抓住算法错误讨论原因;三是引导学生对那些算法正确,但结果错误的答案进行验算。)(四)总结反思,提炼升华师:孩子们,这节课就接近尾声了,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学情预设:生1:知道了计算就是算一共有多少个一,多少个十,多少个百生2:学会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和以前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相同的,我们可以利用旧知识来学习新知识。生3:会用今天学的方法去计算四位数乘三位数、四位数四位数师:同学们都有了不同的收获,你们有收获就是老师最大的收获了!(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再次沟通新知和旧知的联系,明白笔算乘法的方法是相通的,触类旁通学习数学,整体建构整数乘法知识体系,提升学习力。)九、板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1562X78,156个2902X145,290个一7810X78,78个+14510X145,145个十9361740算理一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