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间手术各病种临床路径.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73100 上传时间:2024-03-26 格式:DOCX 页数:165 大小:15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间手术各病种临床路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5页
日间手术各病种临床路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5页
日间手术各病种临床路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5页
日间手术各病种临床路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5页
日间手术各病种临床路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日间手术各病种临床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间手术各病种临床路径.docx(16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日间手术各病种临床路径宫颈病变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CINnl(ICD-10:D06.9)、ClNII(ICD-10:N87.1)CINI(ICD-10:N87.0),未特指的宫颈发育不良(ICD-10:N87.9)拟行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子宫颈成形术(ICD-9-CM3:67.2x00)、子宫颈锥形电切除术/或+子宫颈成形术(ICD-9-CM3:67.3202)o二、诊断依据(一)病史:可无症状,或仅阴道排液增多,接触性出血;阴道镜(或直视)下提示CIN病变。(二)体征:宫颈光滑,或见局部红斑、白色上皮,或宫颈柱状上皮异位表现。(三)辅助检查:阴道镜(或直视)下宫颈活检病理为“CINI

2、II”、“CINII”、“CINI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妇产科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一)手术方式:子宫颈锥形切除术+子宫颈成形术,子宫颈锥形电切除术+子宫颈成形术。(二)手术途径:经阴道。四、进入路径标准(一)第一诊断必须符合CINIII(ICD-10:D06.9)、CINII(ICD-10:N87.1)、CINI(ICD-10:N87.0)未特指的宫颈发育不良(ICD-10:N87.9)疾病编码;(二)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五、术前准备

3、(一)血常规五分类+血型;(二)尿液分析+尿沉渣分析;(三)大便常规+0B;(四)妇检,阴道分泌物常规+BV、HPV;(五)住院生化:肝功八项、肾功五项、空腹血糖、电解质三项;(六)凝血4项;(七)感染八项;(八)心电图、胸片;(九)却超(盆腔);(十)其它根据病情需要而定(SeC等)。六、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一)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二)可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三)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四)总预防用药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七、手术日(办理住院并手术)(一)术晨禁食禁饮,

4、术前排空膀胱;(二)麻醉方式:静脉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三)手术内置物:无;(四)术中用药:止血药物(必要时);局部用碘仿纱或其它止血药物(必要时);(五)输血:一般无需输血,特殊时视术中情况而定;(六)病理:石蜡切片或免疫组化明确诊断。八、术后复查(一)必要时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二)术后用药:药物治疗可为口服用药;(三)预防性抗菌药物:必要时用;总预防用药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九、出院标准(一)术后恢复良好,无术后并发症;(二)体温正常;(三)能独立完成起居活动;(四)阴道流血不多。十、如患者出现以下情况,经主诊及二线主管医生共同确认,退出临床路径,不纳入日间手术管理。(一)住院后突

5、发意外情况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二)术后出血多,需要留院处理。结直肠息肉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结肠腺瘤样息肉(ICDTO:D12.0/D12.1/D12.2D12.3D12.4/D12.5),直肠腺瘤样息肉(ICD-IO:D12.7/D12.8),直肠息肉(ICD-10:K62.1),结肠息肉(ICD-10:K63.5/K51.4),行内镜下结肠病损切除术(ICD-9-CM-3:45.4300x008/45.4301/45.4302/45.4303),内镜下直肠病损切除术(ICD-9-CM-3:48.3508)。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

6、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第2版);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第15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Colorectalpolypectomyand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EuropeSocietyofGastrointestinalEndoscopy(ESGE)Endoscopy,2017,49(3):270-297.;中国大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摘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编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29(2):61-64.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7、(一)病史:腹痛、腹胀、腹泻、便秘、便血。(二)体格检查:部分患者直肠指检触及肿物。(三)辅助检查:钢剂灌肠造影存在充盈缺损,提示结肠和(或)直肠息肉;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和(或)直肠息肉。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第2版);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第15版);消化内镜学(李益农、陆星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2版);Colorectalpolypectomyandendoscopicmucosalresection(EMR):EuropeSocietyofGastrointesti

8、nalEndoscopy(ESGE)Endoscopy,2017,49(3):270-297.;中国大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摘要)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编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29(2):61-64.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一)内科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二)内镜下治疗。四、进入路径标准(一)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第一诊断为结肠腺瘤样息肉(ICD-10:D12.0D12.1D12.2D12.3D12.4/D12.5),直肠腺瘤样息肉(ICD-10:D12.7/D12.8),直肠息肉(ICDTO:K62.1),结肠息肉(ICD-10:K63.5/K51.4)疾病

9、编码。(二)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时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三)纳入标准(日间可切除标准):肠息肉直径介于5mm至ICm之间(5mW息肉直径VICn1),并且息肉数量少于3粒,或细蒂息肉(蒂直径VlCn1)。临床医生可根据实际病情适当扩大纳入指征。(四)排除标准1.息肉直径V5mm,且息肉数量V3个,可于门诊肠镜检查时直接予钳除术。2,多发息肉、大息肉或复杂情况:多发息肉23枚以上,或息肉直径21cm;或广基息肉;或粗蒂息肉(蒂直径21Cnl);或侧向生长型息肉等,需住院行息肉内镜下治疗。3 .患者年龄V18岁,或65岁者,或存在肠道

10、特殊疾病患者。4 .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其他脏器基础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五)女性患者非月经期。五、术前准备(一)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 .消化道肿瘤标志物(CEA、CAI9-9等);4 .X线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5 .用贝剂灌肠检查或结肠镜检查。(二)根据患者病情选择的检查项目1.心脏彩超检查、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平板实验;2 .肺功能;3 .腹部CT检查。患者在行肠镜体检过程中实施大肠息肉切除术的,术前准备在体检时已完成。六、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按

11、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七、手术日(办理住院并手术)(一)麻醉方式:静脉麻(二)手术方式:根据病情实际情况选择肠镜下息肉电切除术、电凝除术、氮气凝除等。(三)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四)病理学检查:标本行快速石蜡病理学检查。八、术后住院恢复(一)术后送复苏室,再送回病房。(二)监测生命体征,大便情况,腹部情况。(三)禁食、补液。(四)若有腹部不适,予对症处理。(五)若出现并发症,可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六)追踪病理结果。九、出院标准(一)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二)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三)麻醉后出

12、院评分系统(PADS)评分总分29分。(四)恢复流质饮食。(五)快速石蜡病理结果示良性息肉。十、如患者出现以下情况,经主诊及二线主管共同确认,退出临床路径,不纳入日间手术管理。(一)患者年龄18岁,或65岁者,或存在肠道特殊疾病患者。(二)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其他脏器基础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三)息肉不符合内镜治疗指征,或患者存在内镜治疗禁忌症,需出院或转外科治疗者。(四)出现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可能导致延长治疗时间及增加医疗费用。(五)合并有其他疾病较严重时,可能导致延长住院时间及增加医疗费用。(六)多发息肉、大息肉或复杂情况:多发息肉23个以上,或息肉直径21ci;或广基息肉;

13、或粗蒂息肉(蒂直径21CnI);或侧向生长型息肉等。(七)病理结果示息肉癌变并侵犯基底部,需追加外科手术。会厌良性肿瘤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会厌良性肿瘤(ICD-10:D14.1),行支撑喉镜下会厌病变切除手术(ICD-9-CM-3:30.0900x041/30.0900x042/30.0903/30.0904)。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一)病史:咽部异物感,或吞咽不适等。(二)体征:会厌喉面或舌面光滑新生物。三、进入路径标准(一)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1

14、4.1会厌良性肿瘤疾病编码。(二)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四、术前准备(术前评估)(一)必需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2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 ,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 .胸片、心电图;5 .电子喉镜检查。(二)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发音功能检测。五、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手术:支撑喉镜下会厌良性肿瘤切除手术,或显微(激光、等离子)手术等。六、预

15、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七、手术日(一)麻醉方式:全身麻醉。(二)手术方式:见治疗方案的选择。(三)标本送病理检查。八、术后复查(一)术后3天内需首次复诊,根据病人情况确定复查的检查项目,如电子喉镜。(二)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可行雾化吸入;酌情给予糖皮质激素。九、出院标准(一)一般情况良好,咽喉部无明显感染征象。(二)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十、如患者出现以下情况,经主诊及二线主管医生共同确认,退出临床路径,不纳入日间手术管理。(一)术中、术

16、后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二)术后原伴随疾病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一步诊治。(三)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乳腺良性肿瘤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乳腺良性肿瘤(ICD-10:D24.x),乳房纤维囊性乳腺病(ICD-10:N60.2),行乳腺肿物/病变导管切除术或微创手术(ICD-9-CM-3:85.2100x003/85.2100x004)o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本组疾病包括乳房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等。(一)症状:乳房肿物,乳头溢液

17、或溢血。(二)体征:乳房单发或多发肿物,质地韧,表面光滑,活动度可;边界清楚,可呈分叶状;挤压乳晕周围,病变乳管可出现溢液。(三)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铝靶检查。(四)病理检查: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未见恶性细胞。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普通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第1版)。(一)乳房肿物切除术:体检可扪及或影像学检查发现的乳房肿物。(二)乳腺病变导管切除术:适合乳管内乳头状瘤。(三)也可根据病情或实际需要选择微创手术。四、进入路径标准(一)第一诊断为乳腺良性肿瘤(ICD-10:D24.x),乳房纤维囊性乳腺病(ICD-10:N60.2)疾病编码。(二)

18、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五、术前准备(一)必需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尿常规;2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3 .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4 .乳腺彩超和(或)钳靶检查或术前定位。(二)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 .乳腺MRI;2 .乳管镜检查或乳管造影;3 .肺功能、超声心动图等。六、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七、手术日(一)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必要时区域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

19、。(二)手术方式:乳腺肿物切除术或病变导管切除术或微创手术。(三)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四)手术内固定物:无。(五)输血:根据术前血红蛋白状况及术中出血情况而定。(六)病理:术后标本送病理学检查(视术中情况行术中冷冻病理检查)。八、术后住院恢复(一)必要时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二)术后用药: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执行。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三)严密观察有无出血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九、出院标准(一)伤口愈合好:无积血,无感染征象。(二)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十、如患者出现以下情况,经主诊以及二线医师共同确认,退出临床路

20、径、不纳入日间手术管理。(一)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二)病理报告为恶性病变,需要按照乳腺癌进入相应路径治疗。附件囊肿及良性肿瘤手术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卵巢良性肿瘤、卵巢非肿瘤性囊肿(ICD-10:D27.xN83.0N83.1/N83.2)输卵管积水(ICD-10:N70.1)、输卵管系膜囊肿(ICD-10:N83.8)o行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剥除术、附件切除、输卵管切除或输卵管系膜囊肿剥除术(ICD-9-CM-3:65.2500x003/65.2500x005/65.2500x011/65.2501/65.2503/65.2504/65.2505/65.310

21、0/65.4100/65.5300/65.5400/65.6300/65.6300x001/65.6400)o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本组疾病包括卵巢良性肿瘤、卵巢非瘤性囊肿、输卵管积水、输卵管系膜囊肿等。(一)症状:多无症状,腹胀,腹部扪及包块,压迫症状如尿频、便秘、气急、心悸等。(二)体征:妇科检查可在子宫一侧或双侧触及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多为囊性、表面光滑、活动,与子宫相连。(三)影像学检查:腹部及阴道B超提示肿块囊性,为液性暗区,边缘清晰,无杂乱光团及乳头等。MRKCT、PET检查进一步证实为良性的。(四)肿瘤标志物检查:血清CAl2

22、5、CA199AFPHE4检查不支持恶性肿瘤。(五)病理检查:宫颈TCT和诊断性刮宫(必要时)。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一)手术方式:卵巢囊肿剥除术或卵巢肿瘤剥除术或输卵管系膜囊肿剥除术或输卵管切除术或附件切除术。(二)手术途径:经腹腔镜。四、进入路径标准(一)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卵巢良性肿瘤(ICD-10:D27.x/N83.0N83.1/N83.2)输卵管积水(ICD-10:N70.1)、输卵管系膜囊肿(ICD-10:N83.8)o(二)单个囊肿或肿瘤直径大于5cm,或同侧囊肿或肿瘤半年内多次复查B超仍然存在者,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

23、禁忌证。(三)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五、术前准备(一)必需的检查项目:1 .血常规及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0B;2 .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糖;3 .血清肿瘤标记物:血清CAl25、CAI99、AFP、HE4;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 .宫颈筛查:TCT或HPV;6 .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二)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项目:盆腔MRl检查,诊刮性刮宫等。六、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这类患者

24、属于I类切口不需要使用抗生素。七、手术日(一)麻醉方式:全身静吸复合麻醉。(二)手术方式:腹腔镜下囊肿或肿瘤剥除术或输卵管系膜囊肿剥除术或输卵管切除术或附件切除术。(三)输血:一般无需输血,特殊时视术中情况而定。(四)病理:术后石蜡切片或免疫组化明确诊断,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八、术后住院恢复(一)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二)术后用药:根据情况予镇痛、止吐、补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治疗。(三)按照快速康复理念:尽早拔除尿管(如有停留尿管)。(四)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五)严密观察有无出血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

25、。九、出院标准(一)病人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二)伤口干洁,无积血及感染征象。(三)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十、如患者出现以下情况,经主诊及二线主管医生共同确认,退出临床路径,不纳入日间手术管理。(一)术前检查、准备过程中发现肿瘤具有恶性倾向的。(二)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三)因手术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治疗。(四)术后病理提示为恶性肿瘤,则转入相应的路径治疗。(五)其他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的情况。翼状窗肉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翼状热肉(ICD-10:Hll.0),行翼状替肉切除加结膜瓣移植术(ICD-9-CM-3:11.3901)o二

26、、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一)症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稍有异物感。可有眼红,如禽肉长入角膜,可因散光而影响视力;若侵及瞳孔区,视力可有明显减退。(二)体征:睑裂部球结膜充血、肥厚隆起,略成三角形,头部形成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角膜。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符合以下条件者可选择行翼状窗肉切除加结膜瓣移植术。根据裂隙灯检查确定损害范围和相邻角膜完整性、厚度变化。(一)进行性翼状禽肉。(二)窗肉已近瞳孔区影响视力。(三)翼状热肉影响眼球运动。四、进入路径标准(一)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lLO翼状禽肉疾病编码。(二)当

27、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五、术前准备(术前评估)(一)必需的检查、检验项目:1 .手术前常规检查:胸片、心电图。2 .专科检查:视力、裂隙灯、眼压检查、眼球运动、验光、眼前节照相、泪液分泌试验(Shirmer试验)、角膜曲率。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进行的检查项目角膜地形图、眼前节OCTo3,血型+血常规报告、凝血四项、血糖、感染八项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二)术前冲洗结膜囊和泪道冲洗。六、术前用药术眼滴用抗生素或抗生素激素滴眼液1-3天。七、手术日(一)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联合局部浸润麻醉。(二)手术方式:翼状窗肉切除术

28、或翼状微肉切除加结膜瓣移植术。(三)手术内置物:对于替肉较大较深者可依据患者症状使用角膜绷带镜保护角结膜创面。(四)术中用药:无。(五)输血:无。八、术后复查(一)必需复查的检查项目:视力、裂隙灯检查角膜上皮缺损的修复情况、眼球运动。(二)术后用药:局部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眼液、人工泪液或其他促进角膜修复滴眼液5-7天。九、出院标准(一)手术后反应较轻,病情稳定。(二)切口无异常,缝线无松脱。眼球运动无异常。十、如患者出现以下情况,经主诊及二线主管医生共同确认,退出临床路径,不纳入日间手术管理。(一)出现手术并发症(伤及泪阜和眼外肌肌腱、角膜穿通),需要手术处理者,或采用其它术式者。(二)出现

29、严重手术并发症(继发切口感染、角膜溃疡形成、暴露巩膜坏死等)。(三)合并全身疾病、住院期间需要继续治疗。(四)患者其他原因。白内障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白内障(ICD-10:H25.0H25.1H25.2/H25.8,H26.0H26.1H26.2H26.3H26.4/H26.8),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IOL)(ICD-9-CM-3:13.4100/13.4100x001/13.4101+13.7100/13.7100x001)。二、诊断依据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3版)。(一)病史:无痛性、渐进性视力下降。(二)

30、专科检查:晶状体出现不同部位及程度的混浊;眼底像不清晰。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根据眼科临床指南(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编译,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3版)。(一)诊断明确。(二)视力下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三)患者及家属同意手术。四、进入路径标准(一)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白内障疾病编码(ICDl0:H25.0/H25.1H25.2H25.8,H26.0H26.1H26.2H26.3H26.4H26.8)o(二)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五、术前准备(术前评估)(一)视力检查,裂隙灯检查(二)眼压检查,检查泪道。(三)感

31、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四)心电图、胸片。(五)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血压。(六)眼科A+B超+角膜曲率。(七)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八)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九)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主要了解黄斑情况。(十)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验光、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视觉电生理检查、视功能等。六、术前用药术前抗菌药眼液,4-6次/天,用药1-3天。七、手术日(一)麻醉方式:局部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滞麻醉。(二)手术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三)眼内植入物:人工晶状体。(四)术中用耗品:粘弹剂、一次性手术刀、缩瞳剂

32、(必要时)、眼内灌注液或平衡液、显微手术缝线(必要时)。(五)手术用设备:显微镜、超声乳化仪。(六)输血:无。八、术后复查(一)裂隙灯检查。(二)视力。(三)眼压。(四)术后用药:抗菌药、糖皮质激素眼液,必要时加用非笛体抗炎眼液。九、出院标准(一)手术后眼部反应较轻,病情稳定。(二)切口闭合好,前房形成稳定。(三)眼压正常,人工晶状体位置正常。十、如患者出现以下情况,经主诊及二线主管医生共同确认,退出临床路径,不纳入日间手术管理。(一)术前检验结果异常影响手术或需要特殊治疗。(二)术后炎症反应或并发症。(三)患者其他原因。-28-玻璃体腔注药术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

33、变性/黄斑视网膜变性,未特指/黄斑下新生血管性形成/视网膜水肿/黄斑水肿/视网膜层间分离,未特指(ICD10:H35.0H35.1H35.3H35.7/H35.8/H47.1)者。行玻璃体腔注药术(ICD-9-CM-3:14.7903)o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一)症状:双眼可先后发病,视力下降,可有视物变形,中心或周边视野出现暗点。(二)眼底改变:可有黄斑部玻璃膜疣融合,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神经上皮及/或色素上皮有浆液及/或出血性脱离,视网膜下出血、渗出,晚期形成机化瘢痕,眼底后极部可见橘红色结节样病灶/或可见黄斑水肿,反光增强。FFA

34、检查见黄斑区毛细血管渗漏/或新生血管膜渗漏呈强荧光。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据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符合以下条件的患者可选择行行玻璃体腔注药术。(一)诊断明确。(二)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四、进入路径标准(一)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黄斑视网膜变性,未特指/黄斑下新生血管性形成/视网膜水肿/黄斑水肿/视网膜层间分离,未特指(ICD10:H35.0H35.1/H35.3/H35.7H35.8/H47.1)疾病编码。(二)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五、术前准备(术

35、前评估)(一)检查视力、眼压、眼底、泪道;(二)感染性疾病筛查(包括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三)心电图,胸片;(四)血常规、凝血功能、血糖;(五)眼科检查:OCT、SLO,角膜内皮镜检查;(六)其他根据病情需要而定: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六、术前用药(一)术前抗菌药物眼药,4-6次/日,用药13天;(二)根据病情需要必要时应用活血化瘀和/或营养神经药物。七、手术日(办理住院并手术)(一)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球后/球周阻滞麻醉,必要时联合神经阻滞麻醉;(二)手术方式:玻璃体腔注药术;(三)眼内注射药物:抗新生血管药物和/或糖皮质激素;(四)术中用耗品:一次性注射器;(五)手术用设备:显微镜、眼

36、科手术显微器械;(六)输血:无。八、术后复查(一)视力检查、眼压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选择必要的检查项目。(二)术后眼部用药:抗菌药物+类固醇激素+非留体抗炎眼药。根据病情需要必要时应用活血化瘀和/或营养神经药物。九、出院标准(一)手术后反应较轻,病情稳定;(二)切口闭合好,无感染征象;(三)眼底检查无明显改变;(四)眼压正常,裂隙灯检查无明显异常。十、如患者出现以下情况,经主诊及二线主管医生共同确认,退出临床路径,不纳入日间手术管理。(一)玻璃体积血混浊。(二)存在眼部活动性感染性疾病。(三)出现严重并发症(脉络膜、视网膜脱离、白内障加重、低眼压、高眼压、感染性眼内炎等

37、),需要手术处理者。(四)合并全身疾病需住院观察或转科治疗者。(五)患者依从性差或其他个人原因。难治性青光眼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青光眼绝对期(ICD-10:H44.5)或经其它抗青光眼治疗无效者。行睫状体光凝术(ICD-9-CM-3:12.7300)或睫状体冷冻术(ICD-9-CM-3:12.7200)o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一)病史:有原发性或各种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病史,多为青光眼晚期或绝对期,经其它抗青光眼治疗无效者。(二)临床表现:长期高眼压,伴眼红、流泪、眼胀痛、头痛,视功能严重减退或丧失。(三)辅助检查:B超等。三、治疗方案的选择依

38、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符合以下条件者可选择行睫状体光凝术或睫状体冷冻术。(一)各种类型的青光眼晚期或绝对期,伴有严重高眼压不适症状,视功能减退显著,药物控制不佳,有积极要求手术保留眼球的愿望。(二)多次滤过性抗青光眼手术后结膜广泛瘢痕,难以建立有效滤过通道者,或者已经历经睫状体光凝术或睫状体冷凝术,术后眼压再升高者。四、进入路径标准(一)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44.5青光眼绝对期疾病编码或经其它抗青光眼治疗无效者。(二)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五、术前准备(术前评估)(一)必

39、需的检查、检验项目:1.手术前常规检查:胸片、心电图。2,手术前常规检验:血型+血常规、凝血四项、血糖、感染八项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3.专科检查:视力、眼压检查、裂隙灯、眼部超声(A/B超)。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超声生物显微镜(UBM)、眼前段照相、前房角镜、眼底镜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二)术前冲洗结膜囊。六、术前用药(一)局部滴用抗青光眼液,必要时全身使用降眼压药。(二)术前使用抗生素眼液,酌情使用糖皮质激素类或非留体类眼液。七、手术日(办理住院并手术)(一)麻醉方式:表面麻醉或联合球后阻滞麻醉。(二)手术方式:睫状体光凝术或睫状体冷冻术。(三)手术内置物:无。(四

40、)术中用药:无。(五)输血:无。八、术后复查(一)必需复查的检查项目:视力、眼压、裂隙灯。(二)术后用药:(推荐用药及剂量)眼部抗生素眼液、糖皮质激素眼液、非留体抗炎眼液、阿托品眼液(膏)、降眼压眼液,酌情加用角膜营养眼液、全身降眼压药、止血药、止痛药。九、出院标准(一)手术后反应较轻,病情稳定。(二)症状较前缓解,眼压有所下降。十、如患者出现以下情况,经主诊及二线主管医生共同确认,退出临床路径,不纳入日间手术管理。(一)术后眼压控制不满意,需继续手术处理,其住院时间相应延长。(二)出现手术并发症(前房积血不吸收等),需要手术处理者。(三)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葡萄膜炎、视网膜损伤)。(四)合并

41、全身疾病、住院期间需要继续治疗。(五)患者其他原因。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ICD-10:H65.0/H65.3),行手术治疗:鼓膜切开术伴置管/内镜下鼓膜置管术。(ICD-9-CM-3:20.0100x005/20.0100x006)o二、诊断依据根据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iOtitisMediawithEffUSiOn(美国儿科学会、家庭医生学会和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儿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小儿学组)。(一)症状:听力下降,耳内闭塞感,部分有耳

42、痛、耳鸣。(二)体征:1.耳部:鼓膜色泽异常,呈淡黄、橙红、琥珀色、灰蓝或乳白色。鼓膜内陷,鼓室积液多时外凸,粘连明显时为不张态,光椎弥散或消失,鼓室内可见液平、气泡。鼓室耳镜检查见鼓膜活动受限。2.鼻咽部:可有腺样体肥大或新生物。(三)纯音听阈测试:传导性听力损失,高频气骨导听力亦可下降,少数患者合并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四)纯音听阈测试(6岁以下小儿可采用小儿行为测听)骨气导阈值升高。(五)声导抗检查:鼓室导抗图为B型或C型,声反射引不出。(六)内镜检查:成人排除鼻咽癌,儿童可了解腺样体对咽鼓管咽口阻塞情况。(七)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影像学检查:颍骨CT、鼻咽CT或鼻咽侧位X线摄片。三、治疗

43、方案的选择根据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iOtitisMediawithEffUSiOn(美国儿科学会、家庭医生学会和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儿童中耳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小儿学组)。鼓膜置管术:适用于中耳乳突积液3-6个月未愈。四、进入路径标准(一)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H65.0/H65.3分泌性中耳炎疾病编码,并有下列情况之一:有较高危险发生言语发育障碍(原有感音神经性耳聋、颅面部发育异常及神经和认识障碍、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和腭裂);已有言语发育延迟;复发性急性中耳炎伴分泌性中耳炎

44、;鼓膜有严重的内陷袋形成伴或不伴粘连;分泌性中耳炎持续3个月以上。(二)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五、术前准备(术前评估)(一)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4 .胸片、心电图;5 .纯音听阈测试或小儿行为测听、听觉诱发电位、声导抗测试。(二)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 .内镜检查。2 .颍骨CT、鼻咽CT或鼻咽侧位X线摄片。六、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一)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

45、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预防性用药时间为1天。(二)其余用药参照相关疾病及其术后用药。七、手术日(一)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麻。(二)手术方式:见治疗方案选择。八、术后复查(一)术后3天内需首次复诊,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根据病人情况而定。(二)术后用药: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合理选用抗生素。(三)伤口换药。九、出院标准(一)一般情况良好,无耳流脓液。(二)通风管位置好。(三)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十、如患者出现以下情况,经主诊及二线主管医生共同确认,退出临床路径,不纳入日间手术管理。(一)术中、术后出现手术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断

46、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二)术后原伴随疾病控制不佳,需请相关科室会诊,进一步诊治。(三)住院后出现其他内、外科疾病需要进一步明确诊断。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ICD-IO:H66.1/H66.2/H66.3H71.x),行手术治疗(ICD-9-CM-3:19.4x00x005/19.4x01)。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中耳炎的分类和分型(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4年)。(一)症状:有间断性或持续性耳溢脓病史;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二)体征:鼓膜紧张部穿孔,鼓室内干洁,无脓性分泌物及胆脂瘤样新生物。(三)听力检查:传导性或混合性听力损失。(四)颍骨CT扫描:听骨链正常,乳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