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对标全国创新试点城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同市对标全国创新试点城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大同市对标全国创新试点城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大同市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势,全面对标全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对标最高标准、最高水平开展先行先试,以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推进营商环境改革,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切实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为出发点,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衔接国际通行
2、规则为重点,对标全国最高最好最优,率先构建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科学的立法执法监管机制、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高效的政务服务供给机制,持续推进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优化提升,为全国全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贡献可复制可推广的大同经验。(二)工作目标经过三年的试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营商环境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在全国范围内高效配置高端资源要素能力显著增强,政府依法治理能力全面提升,符合国际惯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环境进一步形成,推出一批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创新举措,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成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城市
3、典范。二、主要任务(一)健全透明规范的市场主体准入退出机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市场主体准入机制,畅通市场主体退出渠道,完善市场主体救助机制,释放社会资源,激发市场活力。1 .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试点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在云冈区实施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建立清单实施工作机制,在先进技术、金融投资、医疗健康、教育文化、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有序放宽准入限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试点,对违反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情况进行监测、排查、清理。2 .提高开办企业便利化水平。迭代优化开办企业“一网通办”平台,提高开办企业全天候、零等候智能导办服务水平,全面实行开办企业一网通。推进
4、企业登记信息变更全程网上。实现涉企经营许可事项“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推动“一照通行”改革,覆盖更多行业,建立简约高效、公正透明、宽进严管的行业准营规则,充分保障企业行使主体资格。(责任部门: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局)3 .强化企业经营规范化管理。实行“一照多址、一市一照”,允许市内经营的企业分支机构将其经营场所登记在隶属商事主体营业执照,无需另行办理分支机构营业执照;试行食品经营许可“一证多址”改革,强化事后核查和监管。探索企业生产经营高频办理的许可证件、资质资格等跨区域互认通用。实现一次申请、一本执照、多个地址,促进企业扩大经营规模。(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局)4 .便利市场
5、主体高效有序退出。建立市场主体强制退出制度,依职权注销,加快清理“失联商事主体”“僵尸商事主体”。优化破产财产查询、解封及处置机制,对于司法查封等特定类型查封,允许破产管理人凭法院裁判文书直接处置财产。加快建设破产数据联动平台,完善个人破产信息登记与公开制度。畅通市场退出通道,完善优胜劣汰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实施简易注销、探索市场主体除名等便捷退出途径,推动失联企业吊销出清、完善政府依职权出清机制,健全企业被动退出渠道。(责任单位: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局)5,探索推开“强制注销”改革试点,对被吊销营业执照已届满三年、无欠缴税费和发票领用信息、无在缴社保人员和拖欠工资记录、无
6、登记在册的不动产权利、无在诉案件和待执行案件、无股权质押或被冻结的企业,由登记机关依据职权实施强制注销,健全完善市场退出机制,促进企业优胜劣汰。(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市中院、市公安局、市人社局、市税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人行大同支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二)强化企业各类生产要素供给保障。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以构建高效运行的市场机制为出发点,围绕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领域,推动各类要素自主有序流动,高效汇聚全球高端栗素资源。6 .创新产业空间供给模式。依托开发区建设,带动要素供给、产业融合等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度创新,
7、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产业政策、发展环境、专业园区、投资基金、资本运作”全周期服务,全面激发中小企业创新创造创业活力。(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各开发区)7 .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和劳动力要素保障制度。建立以企业为评价主体的人才评价模式,采用以完全市场化、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评价标准,实现一次评价即可同时获得市场认同的企业认证和政府认可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构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互通的人才成长通道。推进劳动争议调解体系的标准化建设,强化调解组织架构及人员队伍建设,优化服务办案标准,全面提升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规范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市总
8、工会)8 .制定出台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激励政策。健全劳动者维权服务机制,着力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产业工人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支持企业与高校、职校、科研机构精准对接,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技能支持。(责任单位: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市总工会)9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优化创业投资企业市场准入和发展环境,强化涉企信息的归集,建设综合金融数据征信服务平台,推动部分担保登记电子数据库与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互联互通,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建立民营及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全面归集涉企数据,绘制企业信用画像,为民营及中小微企业融资
9、增信。(责任单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大同分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规自局、人民银行大同支行)10 .大力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充分发挥数据作为关键生产要素的重要价值。大力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大力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加快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数据市场数据供给规模,鼓励数据中心在人工智能算力、存算一体支撑等方面融合发展。推动有序开放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产生的部分公共数据。推动有序开放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产生的部分公共数据。保护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与数据有关的权益,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促进数据依法有序自由流动,保障数据安全,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探索开展数据确权试点。(责任单位:市发展
10、改革委、市数字政府服务中心)(三)打造健全完备创新产业生态。以服务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开展高水平科技创新及产业活动为出发点,增强科技成果创造力和转化活力,促进企业迅速成长和发展。11 .支持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探索完善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落地政策体系,力争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合法上路。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山西省知识产权局统一安排部署,积极开展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逐步确立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新商业模式体育赛事转播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健全适应平台经济发展的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平台监管和行业自律作用。(责任单位:市交
11、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公安局)12 .优化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围绕成果权属、股权激励、税收等关键环节,打破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通过“股权融资一质押融资一证券融资一上市融资”,助力处于各发展阶段的企业以“知本”变“资本”。(责任单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大同分局、人民银行大同支行、市市场监管局)13 .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实施选题征集制、团队揭榜制,面向重点科技企业等单位征集“揭榜挂帅”技术攻关重点项目课题,组织符合条件的科技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联合进行揭榜攻关,解决行业共性关键核心技术难题。(责任单位:市科技局)14 .实施通关便利化政策和措施。优化货
12、物查验模式和转关货物管理,支持海关在机场口岸及铁路口岸实施“7X24”小时通关服务。推进口岸作业环节无纸化,进一步压缩海关申报前检验检疫、申报准备等作业时间;叠加应用“提前申报”“两步申报”“汇总申报”等通关改革措施。规范和降低进出口环节通关费用。(责任单位:大同海关)(四)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坚决破除各种隐性壁垒和不合理门槛,在经营运行、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等方面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充分保障市场主体平等参与竞争。15 .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政府采购“承诺+信用管理”准入管理制度,简化对政府采购供应商资格条件的形式审查,不再要求供应商提供相关财务状况、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等证
13、明材料,降低政府采购供应商交易成本,完善政府采购平台功能,打造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开放包容、引领行业发展的交易平台。(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行政审批局)16 .深化招投标领域改革创新。清理招投标领域设置非必要条件排斥潜在竞争者行为。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改革,实现从下载招标文件、提交投标文件、开标、评标,到异议、澄清修改、合同签订、文件归档的全流程网上办理。推动招投标领域数字证书兼容互认,加快实现招投标各环节随时“零见面”线上办理。以更加阳光透明、规范高效的招投标制度规则和标准,为内外资企业营造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行政审批局)17 .多维
14、度推进公平竞争。优化公平竞争审查机制,规范政策措施的出台、纠错等程序。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和市场主体参与审查制度,提高审查质量。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依法对不正当竞争行为开展监督检查和规范处罚。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法普法活动,增强企业商业秘密自我保护能力,提高市场主体合法合规经营意识。全面清理规范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行为,健全遏制乱收费、乱摊派的长效机制。(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五)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智慧监管机制。坚持放管结合,夯实重点领域全流程事前事中事后监管责任,完善公开透明、简明易行的监管规则和标准,加快形成公平准入、公正监管、有序竞争的良性循环。18 .守住重点领域市
15、场监管安全底线。在成品油、食用农产品等领域探索建立完善综合监管机制。在食品药品、消防安全、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重点领域建立健全全流程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明确监管责任,提升监管效能。探索在食品、药品、疫苗、环保、安全生产等领域,依法制定内部举报人制度的具体办法。建立完善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强化对医务人员执业、医疗行业服务规范、医疗质量管理等全流程智能监管。(责任部门: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卫健委)19 .营造“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良好市场信用环境。建立覆盖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信用+智慧”监管机制,推动“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16、,完善按信用分级分类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医疗、教育、工程建设等重点行业从业人员个人信用档案,完善个人失信惩戒机制,对存在严重不良行为的依法实行行业禁入等惩戒措施。建立健全以“信用+风险”为基础的新型税务监管机制,构建更多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慧税务场景,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效能。(责任部门:市市场监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住房建设局、市税务局)20积极探索包容审慎监管新模式。建立包容期管理、“容错”管理等能动审慎的执法监管机制,构建平台经济第三方信用评价监管体系,促进新产业新业态规范健康发展。依规依纪依法在重点领域试行行政执法人员尽职免责制度,为行政执法人员依法正确履职提供保障。深化行政执法
17、改革,建立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减少监管执法活动对市场主体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建立市场主体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处罚免强制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审慎行使自由裁量权,统一行业执法标准和尺度,保障执法力度均衡统一。(责任部门: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税务局)21 .增强协同共治的综合监管效能。充分利用全国网络商品抽检信息,强化网络商品质量抽检,建立规范化、流程化的网络商品抽检机制。推动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率先制定数据共享清单,实现案件信息的跨部门流转应用。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开展行业自律,探索建立行政司法监管、社会公众监督、社会组织自律、党组织保障“四位一体”的综合监管体系。制定企业合规管理体系认证标
18、准,推行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引导企业守法合规经营探索实行惩罚性赔偿和内部举报人制度,推动形成多元共治、互为支撑的协同监管格局。(责任部门:市委政法委、市检察院、市市场监管局、市司法局、市民政局)22 .实施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完善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监管协同联动机制,聚焦同一区域涉及跨部门、跨层级监管的同一类监管对象,或者同一部门涉及跨领域、跨层级监管的同一类监管对象,建立健全资源有效共享、业务有机协同的综合监管机制,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实现监管效能最大化、对监管对象干扰最小化。(责任部门:市市场监管局)(六)依法保护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全面加强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围绕营造公正高
19、效司法环境,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建设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最大限度保护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23 .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研究建立企业合法权益补偿救济管理清单,制定企业合法权益受损评估与补偿救济协商办法,畅通企业合法权益救济渠道。建立健全政务诚信诉讼执行协调机制,加强政务诚信信用信息共享,有效化解政府失信行为。(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建设局、市商务局、市中级人民法院)24 .持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力度,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社会综合治理,积极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培训I、指导、维权等服务,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发挥知识产权战略工
20、作领导组作用,不断完善完善高效联动打击侵权假冒的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机制。(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25 .提升案件审理和仲裁服务效能。拓宽小额诉讼程序适用范围,降低小额诉讼程序案件收费标准,提高小额诉讼程序案件适用率。探索发回重审、改判案件“预瑕疵”评定处理机制,保障案件审理精准度,推行人民法院档案、司法专递面单电子化改革,提升送达效率。加强对诉讼文书材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和诉讼档案的接收、保管、利用的监督,提高案件审理信息化水平。推广“无接触”调处劳动争议仲裁,提供线上调解、掌上仲裁庭、文书送达、实时查询、智能咨询等高效、便民的仲裁服务。(责任单位:市中级人民法院、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
21、中级人民法院)(七)提升企业投资和建设便利度。以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为导向,加快构建科学、便捷、高效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26 .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开展工程行政许可事前评估普查,推进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推行开发区“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推动流程优化再造,分阶段整合规划、土地、房产等各项测量服务,实现“一次委托,成果共享”。统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办理流程和办事指南,推动投资审批制度改革与用地、环评、节能、报建等领域改革衔接,强化审批数据共享。坚决杜绝审批中存在的“体外循环”“隐性审批”等行为,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流程之外
22、无环节、指南之外无材料”。探索工程建设项目方案设计审查、施工图设计抽查、验收等“一站式”审批服务模式。(责任单位: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各开发区)27 .推动工业园区供电环境综合升级。推动配电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加强日常检查管理,加大工业园区转供电加价行为查处力度,对拒绝履行安全改造和规范非电网直供电等法定职责的园区,依法开展“一对一”重点执法检查,切实整治供电安全隐患。积极建设低碳节能配电设施设备和智能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升园区智能化发展水平,助力实现双碳目标。(责任单位:市能源局、各开发区、市商务局)28 .开展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接
23、入联合服务试点。建立健全市政接入工程信息共享机制,加快政企协同共享平台建设,实现水电气暖网企业全程在线服务。建立水电气暖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联合报装机制和联合服务“一支队伍”,设置联办服务专窗,实现“一表申请、一网通办、一站式服务”。对市政接入工程涉及的建设工程规划、绿化、涉路施工等许可事项,实行“一口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市能源局、市规自局、市园林绿化中心、铁塔大同分公司)29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建立政府做“生态”、景区做“平台”、市场做“业态”的开发运营管理体系,推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改革,研究制定政策意见,挖掘非公有制艺术单位创作表演潜力,支持文艺表演
24、团体、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参与旅游演艺发展,推出一批旅游美食地标、示范店、特色店,培育一批特色老字号餐饮名企,叫响“文化古都、清凉夏都、美食之都”文旅品牌,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责任单位:市文旅局)(八)提供智慧高效的政务服务。建设主动、精准、智能的整体式数字政府,促进信息技术与政府管理和服务深度融合,积极创新政务服务提供方式,让政务服务更聪明智能,让企业群众办事更方便快捷。30 .提高政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治理效能。推进政务服务事项全市域通办,推广民生诉求“一网统管”模式,提高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实现全市“线上一个平台、线下一个窗口”一体化政务服务全覆盖,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由可用能
25、用向好用爱用不断深化。积极拓展无感取号、服务机器人、“5G+人脸识别”“5G+AI”等政务大厅5G场景应用,使企业群众办事更快、体验更优。推行政务服务首席服务制度,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优化全程免费帮办服务,提升“点对点”“面对面”专属服务体验。(责任单位:市数字政府服务中心、市行政审批局)31 .加强政务服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拓展企业年报“多报合一”合并事项范围,全面推行企业数据“一口填报、信息共享”,实现商事主体年报“数据同源、监管协同”。全面拓展电子印章和电子证照应用场景,强化电子证照、电子印章跨层级、跨部门、跨区域共享互认互信,推进电子证照跨区域互认与核验,涉企服务审批事项普遍推行“电
26、子亮照亮证”“一照通办”。(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行政审批局)32 .提升企业纳税便利度。深化“多税合一”申报改革,压减纳税人申报和缴税次数。全面推行税务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推行数字人民币全流程纳税缴费服务。探索对个人存量房交易开放电子发票功能,构建申报、缴税、代开发票一体化线上办理模式。运用国家税务总局全国车船税查询核验接口,为保险公司提供查询渠道,便于车辆异地办理保险及缴税。优化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服务,推行要素化纳税申报,推广远程办税模式。拓宽企业涉税数据开放维度,提高“以数治税”监管效能。(责任单位:市税务局)33 .优化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流程。简化不动产非公证继承手续,试行
27、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告知承诺制,加强细化审查要点、强化案件抽检、失信联合惩戒等事中事后监管。简化非公证继承登记程序,探索推进在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中建立遗产管理人制度,推进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登记税费“一次清缴”,提升登记效率。实施房屋交易、不动产登记和缴纳税费“一网通办”,推行办理不动产登记涉及的政务信息共享和核验。(责任单位:市规自局、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税务局、市中级人民法院)(九)构建精准主动的企业服务体系。围绕建立健全企业生产经营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提升企业服务智慧化水平,建立政策精准直达的企业服务机制,着力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34 .建立健全全市统一的市场主体服务平
28、台。以涉企政策“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为统一归口,建立集公益性、功能性、市场性服务于一体的整体式、一站式市场主体智慧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涉企政策统一发布、诉求统一收集、事项统一办理。推行涉企政策“免申即享”、快速兑现,推动政策服务从“企业找政策”向“政策找企业”转变。(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发改委)35 .提升市场主体创新创业服务水平。完善企业服务专员机制,构建覆盖线上线下及大中小企业的诉求受理渠道,实现“咨询类诉求诉求专员快速办、求助类诉求政府部门速响应、疑难类诉求企服办专题会办”。推动高校开放科技资源与企业技术研发需求对接,提升企业研发能力。(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
29、局)36 .构建市场主体梯度培育机制。开通“个转企”线上“一体化服务平台”和线下“一站式办理窗口”,为个体工商户转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落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专员制,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一站式、个性化、便捷服务,强化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加快培育更多专注于细分市场、聚焦主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后备库,提供常态化培训、帮扶、受理、评审服务。构建潜在独角兽企业发现机制,建立独角兽企业培育库,围绕入库企业成长需求,量身定制支持重点和方向,支持开展颠覆性创新。健全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设立面向科技企业的专营机构,推动风投创投集聚发展
30、,强化科技金融支撑。(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37完善企业深度参与营商环境建设长效机制。建立营商环境监测平台,完善企业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等制度。制定政府清单管理制度体系,对政府依法履职、企业关切事项以清单形式予以确定公开,并做好各类清单衔接和规范化管理。完善密切联系民营企业的工作机制,设立“6067890”营商环境服务专席,推动企业诉求快速响应、高效解决。健全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完善企业合法权益补偿救济机制。(责任单位:市工商联、市司法局、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市检察院、市发改委)三、组织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
31、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创新试点工作,明确改革重点,推动各项改革措施落实落地。各县区各单位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细化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按照时间表、路线图压茬推进,更大力度协调推进创新试点工作。(二)完善工作机制。市数字政府服务中心牵头做好数据共享工作;市司法局会同各有关部门做好与改革相衔接的规章、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释”;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按照“一个改革事项、一套操作规范、一个应用场景、一套监管措施”要求,逐项明确改革事项规范要求、应用场景、监管措施等配套改革举措,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落细。(三)狠抓改革落实。建立通报制度,按月通报改革任务完成情况。建立情况报送和沟通协调制度,
32、畅通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加强监督考核,将创新试点推进工作和落实情况作为督查督办重点,纳入督查。(四)强化协调联动。加强与省有关部门的上下联动和与其他创新试点城市间的横向联系,保持与国家、省主管部门密切沟通,明确各项改革任务的目的和实施路径,确保改革的方向不偏、风险可控、成效显著,加强与其他创新试点城市之间的共享交流。(五)滚动推进改革。科学把握改革的时序、节奏和步骤,强化创新试点工作的连续性,以“研究一批、试点一批、成熟一批、总结一批”的节奏推进改革。广泛收集市场主体的意见和建议,变市场主体的“问题清单”为营商环境改革的“任务清单”,滚动研提改革事项。(六)强化宣传推介。组织媒体资源,利用电视、报刊、网络、自媒体等多渠道,通过新闻发布会、专题报道、人物访谈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持续宣传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举措、改革成效、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强化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解答公众疑问,正确引导社会预期,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