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传统养老形式面临的挑战及多元化养老方式探索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传统养老形式面临的挑战及多元化养老方式探索上.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国传统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多元化养老方式探索上)成伟张灿贤牛喜霞2012-09-0411:15:55来源:?理论与现代化?2012年03期摘要:家庭养老模式的产生和开展有其深厚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根基。这种养老模式既有其独特的优势又有其自身不可防止的劣势。伴随着我国家庭构造的巨大变化、空巢家庭日益增多、老年人在家庭中主导地位的逐渐丧失、年轻一代养老观念的逐渐冷淡,中国传统养老模式面临严峻的挑战。在这样一个社会变迁、经济开展的大背景下,探索一种依靠老年人、家庭和社区等多种力量的多元化养老模式便成为当下中国社会开展的重要选择。关键词:家庭养老,养老模式,家庭构造,多元化养老家庭养老作为中国社会的传
2、统养老模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家庭养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家庭成员对上一代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及养老送终等一系列生活安排的养老方式,这是一种以个人终身劳动积累作为根基,在家庭内部进展的“反哺式的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的产生和开展有其深厚的经济、文化、社会根基。在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今天,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并能够解决中国老龄化社会问题的养老模式,是中国学术界、政府和社会的当务之急。一、中国传统养老模式产生的根基中国传统养老模式有几千年的历史,这种养老模式的产生、开展有其特定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根基。
3、(一)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方式是家庭养老的经济根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社会活动都是建设在一定的生产方式根基之上的。中国传统的生产方式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同时又是生产单位,而且还担负着为其成员提供各种保障的功能。马克思所说的物的生产和人的生产都表达在中国传统的家庭单位中,生产资料为家庭成员所共有,家庭中的每个成员依靠家庭有限的土地资源一直劳作到老,以此来保障自己的生活需要。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家庭中的老人不仅拥有对土地和生产资料的支配权,而且还可以把自己的农业生产经历和生活技能传授给晚辈,在身体和安康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老人还能帮助子女照顾孩子,这些对晚辈
4、的存在和开展都极为重要,老年人因此受到子女们的尊敬、奉养。可见,传统的生产方式使子女离不开老人,老人也不会产生与子女分开的愿望。(二)传统“孝”文化是家庭养老的思想文化根基中国传统养老模式是建设在儒家文化根基上的。儒家文化是一种敬老、尊老、养老的文化,它提倡长幼有序,弘扬孝道。儒家文化强调“孝、”敬老、”尊老,敬老是指对父母要和颜悦色,在父母面前要保持平和、愉悦的神色。“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就是说如果只赡养父母,就是每一顿饭都给他们酒肉也不算是“孝,真正的孝是要对父母和颜悦色,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爱,表现出的是语气的和缓,态度的和悦,行为的谦恭。“尊老是指对老年人要给
5、予充分的理解和尊敬,孔子指出:“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是说对父母要尊、要敬,只养不敬与犬马没有什么区别。儒家的孝,是在尊和敬根基上的孝,对父母的尊和敬是中国传统孝文化的核心。?孝经?把孝视为“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德之本。中国传统孝文化还提出了“孝的行为和标准。“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那么以喜,一那么以惧。作为子女,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安康状况。在与父母意见不一致时要做到“无违父母,以顺为孝。“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老而无怨。就是说如果父母有过错,子女要委婉劝谏;如果父母不愿意听从也要恭恭敬敬,不要触犯他们。古老的孝文化孕
6、育出了具有强烈孝观念与孝行为的中国人。老年人在家中颐养天年,享受着来自子女、孙辈的侍奉、照料,成为中国老年人理想的晚年生活。(三)世代同堂的家庭构造为家庭养老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本“四代同堂、儿孙绕膝是中国家庭和睦与幸福的一幅美好图景,也是人生的一大幸福追求。中国古代有“父母在、不分家之说,兄弟结婚之后一般都与父母共同生活,兄弟两三个加上她婢,还有众多孙子女共同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在这样的家庭构造中,家庭成员众多、人丁兴旺,家庭养老就有了丰富的人力资本,从物质到时间、精力上都能给老人提供比较充分的照顾。二、中国传统养老模式的利弊分析(一)中国传统养老模式的优势1.老年人能尽享天伦之乐。俗话说“知
7、父母心者,莫假设子女也。家庭养老,由子女晚辈照料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脾气爱好、心理需求等其子女自然比其他人了解得深入全面,子女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照顾父母;老年人的需求、愿望也能比较及时地向子女提出,老年人和子女沟通起来比其他人要容易得多。在这种养老模式中,老年人长期与子女共同生活,老年人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时候,一般都能承担一定的家务并照料孙子女。长期的共同生活,相互的关心和保护、交流和沟通,几代人之间会产生深厚的情感。”含饴弄孙、“儿孙绕膝让中国老年人可以尽享天伦之乐。2 .家庭养老能够保持家庭的团结和增强凝聚力。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和谐的根基。在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中,强调个
8、人对家庭及其成员的责任和义务,人们极为重视家庭观念,看重家庭对个人开展的作用,认为家庭是个人存在和开展最重要的根基和平台,父母子女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长期实行的家庭养老模式,使人们树立起了结实的家庭观念,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保持了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家庭成员普遍重视家庭的经济、情感、社会功能,强调血缘、亲缘关系。“血浓于水、“家和万事兴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3 .家庭养老能够满足老年人的精神和情感需求。家庭可以使老年人得到精神慰藉,老年人特别珍惜、重视与子孙的亲情,当他们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时候更需要情感的交流、精神上的慰藉。子女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养老
9、机构服务人员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有很大的不同。子女对父母的照顾往往是先赋角色和情感角色的统一,在这种照顾过程中有大量的情感投入,关心和保护往往是发自肺腑的,老年人在这种关心和保护中,得到了精神和情感的满足,免除了孤独寂寞感;而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对老年人的照顾往往是功利角色和理性角色的统一,服务人员对老年人的关心和照顾,常常出于工具理性,因而这种关心和照料常常缺少一种温情,而这正是老年人精神上最需要的。4.家庭养老减轻了国家在养老保障方面的负担。我国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经济开展水平还不高,同时,我国是在国家未富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这给社会养老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我国长期实行的家庭养老制度,为国家节
10、约了大量的兴办养老机构所需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节约了国家和社会的养老成本。家庭养老由子女承担老年人的生活费用并照顾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国家在养老保障方面的负担。(二)中国传统养老模式的劣势分析1.家庭养老缺少制度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差距较大。家庭养老是一种通过社会习惯和习俗约束形成的非正式养老制度,这种养老模式缺少稳定性和制度保障。家庭养老是以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为根基,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家庭,其老人的晚年物质生活可能比较宽裕;家庭经济状况差的家庭,其老人的晚年物质生活可能比较紧缺。同时,实行家庭养老,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仅受家庭经济状况的制约,还受到子女道德观念、道德水平的制约
11、,在子女缺乏“孝心和道德观念的富裕家庭中,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也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在现代社会,社会的开展和变迁又面临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家庭也面临各种各样的不安全因素,家庭经济状况的不稳定因素也逐渐增多,失业、灾害、疾病都可能使家庭养老受到影响,建设在单个家庭和家庭成员道德水平根基上的家庭养老模式,由于不同的家庭状况老年人晚年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会有很大的差距。2 .世代同堂的家庭构造,容易产生家庭矛盾和代际冲突。当代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剧烈的变迁,老一代和年轻一代在成长环境、社会阅历、社会心理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导致两代人在人生观、世界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
12、和生活习惯的几代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就难免产生矛盾和冲突,从而影响了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当代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老年人大都选择与子女分开居住。如1991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家庭调查结果说明,“只要住房条件允许,亲代和子代都有分开而居的倾向:亲代想与子代分开居住的比例为78.6%,子代想与亲代分开单过的比例为77.4%。3 .老年人社会参与度低,容易感到孤独和寂寞。在家庭养老这一传统养老模式中,老年人在退休或失去劳动能力之后,基本就与社会失去了联系,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家庭,主要交往对象是家人。老年人对社会事务缺少关心、不能积极参与社会活动,逐渐与社会脱离,很容易产生孤独、寂寞感,影响了
13、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而子女一般工作都比较忙,生活压力比较大,没有太多的时间、精力陪伴老年人,失落感、苦闷感成为老年人常有的一种情绪感受。三、中国传统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一)家庭构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开展、方案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社会的家庭构造发生了基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首先表达在家庭人口数量逐渐减少,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家庭人口在减少,在未来几十年内“四二一(甚至六二一、八二一)家庭在逐渐增多,一对夫妻要赡养4位(甚至更多的)老人、抚育一个孩子,无论是在经
14、济上,还是在时间和精力上都将是难以承受的。年轻一代无力承担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压力和生活压力,养老已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同时,家庭日益小型化、核心化,使子女不再可能像过去与父母共同生活那样给父母较多的关心和照料,这种家庭构造使传统的家庭养老难以为继。原来由家庭承担的养老功能必然向社会转移,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一问题,势必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二)空巢家庭日益增多子女是家庭养老的重要支持者,这主要表达在子女的数量和子女与父母的居住方式上。在传统社会的“大家庭情况下,子女众多,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上的照料、经济上的支持、精神上的慰藉。由于方案生育政策的实施,子女的数量大大减少;而且
15、随着经济社会的开展,劳动力的流动直接导致了家庭养老保障功能的下降。大量的城市人口到异地求学、工作甚至出国留学;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到城市工作和外出务工经商。由于中青年的社会流动性增强,中国出现了大量的空巢家庭,由全国老龄委发布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经到达49.7%,与2000年相比增加的非常迅速,提高了7.7个百分点。我们对其中地级以上大中城市的调查显示,老年人的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已经到达56.1虬老年人与自己子女分别居住在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情况越来越多,即使子女定期给老年人提供养老费用,但老年人很难得到子女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养老服务无法保障;同时,父母子女之间聚少离多,久而久之,代际间情感日渐冷漠,家庭养老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