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晋文公匡扶周襄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86143 上传时间:2024-03-30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晋文公匡扶周襄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晋文公匡扶周襄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晋文公匡扶周襄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晋文公匡扶周襄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晋文公匡扶周襄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晋文公匡扶周襄王(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郑,王劳之以地,辞,请隧焉。王弗许,曰:“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余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以顺及天地,无逢其灾害。先王岂有赖焉?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足以供给神祇而已,岂敢尽纵其耳目心腹以乱百度?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以临长百姓而轻重布之,王何异之有?”“今天降祸灾于周室,余一人仅亦守府,又不佞以勤叔父,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其叔父实应且憎,以非余一人。余一人岂敢有爹也?先民有言日:3

2、手珞行。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而缩取备物以镇抚百姓,余一人其流辟于裔土,何辞之有与?若犹是姬姓也,尚将列为公侯,以复先王之职,大物其未可改也。叔父其皮昭明德,物;序自至,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以忝天下?其若先王与百姓何?何政令之为也?若不然,叔父有地而隧焉,余安能知之?”文公遂不敢请,受地而还。(节选自国语周语中)材料二:呜呼!幽、厉失德,周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征,大夫擅政,礼之大体十丧七八矣。然文、武之祀犹绵绵相属者,盖以周之子孙尚能守其名分故也。何以言之?昔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请隧于黑王,襄王不许,日:“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

3、不然,叔父有地而隧,又何请焉!”文公于是乎惧而不敢违。是故以周之地则不大于曹、滕,以周之民则不众于邦、莒,然历数百年宗主天下虽以晋楚齐秦之强不敢加者何哉?楂以名分尚存故也。至于季氏之于鲁,田常之于齐,白公之于楚,智伯之于晋,其势皆足以逐君而自为,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诛之也。今晋大夫暴蔑其君,剖分晋国,天子既不能讨,又宠秩之,使列于诸侯,是区区之名分复不能守而并弃之也。先王之礼,于斯尽矣!(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10.材料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然A历数百年B宗主C天

4、下D虽以晋楚E齐秦之强F不敢G加者H何哉IL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厌,满足,与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厌”词义相同。B.爱,吝惜,与齐桓晋文之事“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的“爱”词义相同。C.改玉改行,古代贵族佩玉而行,玉声与步拍相应,更换佩玉意味着改变身份。D.徒,仅仅、只,与孔雀东南飞“徒留无所施”的“徒”词义相同。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文公帮助周襄王复位以后,提出想在自己去世后使用天子丧礼“隧”,正反映了材料二中“周道日衰,纲纪散坏”这一历史事实。B.周襄王面对晋文公的“请隧”,没有因为对方功劳

5、大而不顾国家礼法,而是有礼有节地加以拒绝,尽管言辞十分坚决,但是不许之意却非常婉转。C.材料二举晋文公请隧于襄王的事例,证明周朝在王室衰微的情况下仍能延续统治,是因为周王作为天子的名分还在,各诸侯不敢违背礼制。D.材料二文末司马光评价三家分晋事件,认为周天子不但不能诛讨,反而升大夫为诸侯,使周王朝仅有的一点名分都不能坚守而全都废弃了,是自乱纲纪之举。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叔父其茂昭明德,物将自至,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以忝天下?(4分)译文:(2)然而卒不敢者,岂其力不足而心不忍哉,乃畏奸名犯分而天下共诛之也。(4分)译文:14 .晋文公对周襄王有匡扶危难

6、之功,但请隧却是僭越之举。在此情形下,周襄王是如何一步一步拒绝晋文公,直到他不敢再请求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分)【答案解析】10. BDH11. D;“徒留无所施”的“徒”解释为“白白地,徒然12. B;应该是“尽管言辞非常婉转,但是不许之意却十分坚决”。13. (1)叔父还是努力发扬美德,(您所需要的)礼仪自然会来的,我怎么敢因为个人酬劳而改变之前的典章制度,来玷辱天下?评分标准:明德:美德;私劳:个人酬劳;章:规章,典章;忝:玷辱,辱没,羞辱(2)然而最终不敢(这样做),难道是他们的力量不够且于心不忍吗?是(因为)害怕侵犯名分而被天下人一起讨伐。评分标准:卒:最终岂哉:难道吗?奸名犯

7、分:侵犯名分;天下共诛:含被动14. 先追述先王政令,表明天子除“死生之服物采章”外与诸侯没有区另L实际上是在强调腱礼是天子独享的;再说明不是自己不愿给,而是礼制不允许,晋文公若想用隧礼,只能改朝换代成为天子;最后表示晋文公若私用隧礼,自己也无从得知,言外之意是在明面上自己是坚决不允许的。(每点一分)【参考译文】材料一:晋文公迎周襄王复位于郑地,周襄王用土地犒劳他,晋文公不接受,请求(将来)用天子灵柩通过墓道埋葬的隧葬之礼。周襄王不许,说:“过去我先王得到天下,划出方圆千里的区域作为甸服,来供奉天帝和山川百神的祭祀,来提供百官万民的用度,来防备诸侯不来进贡(不服从朝廷)或意外的患难。把其他的土

8、地都平均分配给公、侯、伯、子、男,让他们有安定的住处,顺应天地尊卑的法则,免受灾害。先王难道有什么私利吗?天子宫内不过是各种女官,宫外不过是九卿等官员,足以供奉天地神明的祭祀尖了,怎敢尽情满足耳目心腹的喜好而破坏各种法度?也只有死后和生前的服饰、用具的色彩花纹有所区别,以便君临天下、分别尊卑的秩序罢了,此外天子和其他人又有什么不同?”“现在上天给王室降下灾祸,我仅能守护先王的府库(法令规章),又因为缺乏才能而让叔父您劳苦,假若我分送先王的葬礼来报答所受的恩德,叔父您定会一面接受一面不满,而责备于我。我难道敢吝惜?前人有句话说:更改佩玉,便改变步伐/叔父如果能发扬伟大的美德,改朝换代,开创一统天

9、下的大业,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自然可用天子的整套礼仪以安抚百姓,我就算是逃到边远荒凉的地方,又有什么可说的呢?如果您还是姬姓,还打算列为公侯,担负先王规定的职责,天子的丧葬大礼就不可以改变。叔父努力发扬德行,您所需要的礼仪自然会来的,我怎么敢因为个人恩惠而改变之前的典章制度,来玷辱天下?那样如何对得起先王和百姓?还要政令做什么呢?如果不是这样,叔父自有晋国,自用天子隧葬之礼,我怎么能知道?”晋文公于是不敢再提请隧葬的要求,接受土地回国去了。材料二:呜呼!自从周幽王、周厉王丧失君德,周朝的治国措施日益衰败,法纪朝纲散乱瓦解,下层纷乱无序,上层哀情废职,诸侯国君不听周王的调遣自行征伐,士大夫独揽国

10、政,礼制从总体上已经丧失了十之七八,然而周文王、周武王的祭祀还绵绵不断地延续下来,就是因为周王朝的子孙还能恪守名位的缘故。为什么这样说呢?当年晋文公为周王室立有大功,于是向周襄王请求允许他死后享用王的隧葬礼制,周襄王没有答应,说:“这是周王的制度。没有代替王治理天下之德而用天子之制,如同天下有两个天子,这也是叔父所憎恶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叔父有土地实行隧葬,又何必请示我呢?”晋文公于是感到畏惧而没敢违反礼制。因此,凭着周王室管辖的土地不比曹国、滕国大,凭着周王室管辖的百姓不比郝国、莒国多,然而经过几百年,依然做天下独尊的天子,即使凭着晋国、楚国、齐国、秦国的强大也不敢侵犯欺凌,这是为什么呢?只是因为周王的名分还在的缘故。至于鲁国的大夫李氏,齐国的田常,楚国的白公,晋国的智伯,他们的势力都大得足够用来驱逐国君而自立,然而最终不敢这样做,难道是他们的力量不够且于心不忍吗?是因为害怕侵犯名分而被天下人一起讨伐。如今晋国的三家大夫欺凌蔑视他们的国君,瓜分晋国,作为周天子既不能讨伐,反而对他们加以恩宠,赐予官职,使他们的名位排列到诸侯中,这样就使周王朝剩有的一点名分也不能坚守而全都废弃了。周朝先王创下的礼制,到此丧失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