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常用艾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8744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常用艾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医常用艾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医常用艾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医常用艾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医常用艾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常用艾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常用艾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医常用艾灸类疗法技术操作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省八种常用艾灸类疗法相关内容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与禁忌。本标准适用于指导我省各级各类机构开展常用艾灸类疗法的临床操作。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木(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GB/T12346-2006喻穴名称与定位GB/T21709.1-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部分:艾灸T/CACM1075-2018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艾灸T/CACM11

2、03-2018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麦粒灸GB/T30232-2013针灸学通用术语GB/T33415-2016针灸异常情况处理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3术语和定义3.1标准术语和定义GB/T21709.1-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部分:艾灸、T/CACM1103-2018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麦粒灸、GB/T20348-2006中医基础理论术语、GB/T30232-2013针灸学通用术语、GB/T16751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中确立的部分下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1艾灸moxibustion用艾绒或以艾绒为主要成分制成的灸材,点燃后悬置或放置在穴位或病变部位

3、,进行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达到治病、防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GB/T21709.1-2008定义3.13.1.2艾绒moxawoo1.艾叶经加工制成的淡黄色细软绒状物。GB/T21709.1-2008定义3.23.1.3艾条moxastick用艾绒为主要成分卷成的圆柱形长条,根据内含药物的有无,分为药艾条和清艾条。GB/T21709.1-2008定义3.33.1.4艾炷moxacone用手工或器具将艾绒制作成小圆锥形,称作艾炷。每燃1个艾炷,称灸1壮。GB/T21709.1-2008定义3.43.1.5直接灸directmoxibustion将艾炷直接置放在皮肤穴位上

4、施灸的一种方法,根据对皮肤刺激程度的不同,又分为化脓灸法和非化脓灸法。GB/T21709.1-2008定义3.63.1.6间接灸indirectmoxibustion在艾炷与施灸部位皮肤之间垫隔适当的中药材后施灸的一种方法。根据选用中药材的不同又分为不同的间接灸,如隔姜灸、隔蒜灸等。GB/T21709.1-2008定义3.73.1.7麦粒灸moxibustionwithseed-sizedmoxa-cone属于艾灸疗法中直接灸范畴,是使用麦粒大小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烧灼,借灸火及药物对机体穴位的刺激作用,用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T/CACM1103-2018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麦粒灸定义3.

5、13.1.8温车1灸moxibustionwithneedIe毫针留针时在针柄上置以艾绒(艾团或艾条段)施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方法。GB/T21709.1-2008定义3.53.1.9悬灸Suspendedmoxibustion术者手持艾条,将艾条的一端点燃,直接悬于施灸部位之上,与之保持一定距离,使热力较为温和地作用于施灸部位。GB/T21709.1-2008操作步骤与要求4.2.1.13.1.10温灸器moainstrument专门用于施灸的器具。目前临床常用的温灸器有灸架、灸筒、灸盒、灸椅等。改写GB/T21709.1-2008定义3.83.1.11灸疮post-moxibusti

6、onsore灸量的不同有时会破坏皮肤基底层或真皮组织,发生水肿、溃烂、体液渗出,形成无菌性化脓现象,痊愈后多留有不同程度的瘢痕,这种现象称为灸疮。T/CACM1103-2018中医治未病技术操作规范麦粒灸定义3.33.1.12晕灸faintingduringmoxibustion受术者在接受艾灸治疗过程中发生晕厥的现象。表现为突然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汗出、心慌、四肢发凉、血压下降等症状。重者出现神志昏迷、跌扑、唇甲青紫、二便失禁、大汗、四肢厥逆、脉微欲绝。GB/T21709.1-2008定义3.93.2专业术语和定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三册第一分册)、中国中医药

7、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中医康复服务能力规范化项目:中医康复技术操作规范督灸界定的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2.1雷火灸Thunder-firemoxibustion由多种中药配制结合灸具使用的一种灸法,能充分发挥出药力峻、火力猛(温度达240)、灸疗面广、渗透力强的特点,有较强的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扶正驱邪的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第三册第一分册)第十章3. 2.2督灸Dumoxibustion于督脉脊柱段施以“隔姜泥铺灸”,通过综合经络、胸穴、药物、艾灸的共同作用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特色疗法。中国中医药科技开发交流中心中医康亚服务能力规范化项目:中医康复技术操作规范

8、督灸定义3.13.3常用术语和定义3.3.1任灸Renmoxibustion于腹部鸠尾穴至曲骨穴段施以“隔姜泥铺灸”,通过综合经络、喻穴、药物、艾灸的共同作用防治疾病的一种中医特色疗法。3. 3.2坐灸Sittingmoxibustion点燃专用灸具内艾绒后,采用坐位灸治臀部会阴区的一种中医特色疗法。4操作步骤与要求4.1灸法分类本标准中的八种常用艾灸类疗法,根据技术特点分为如下四类:一艾条灸类:悬灸一艾炷灸类:直接灸法-麦粒灸;间接灸法-隔物灸一温针灸类:温针灸一温灸器类:雷火灸、督灸、任灸、坐灸4. 2施灸前准备4. 2.1艾灸材料选择一艾条灸类应选择适合的清艾条或药艾条,检查有无潮湿、霉

9、变,包装有无破损。-艾炷灸类应选择适合的精艾绒,检查有无潮湿、霉变;间接灸类应制备好配合使用的其他药材,检查有无潮湿、霉变,并处理成合适的大小、形状、平整度、气孔等。一温针灸类应选择适合的精艾绒或艾条,检查有无潮湿、霉变,并处理成合适的大小、形状等。一温灸器类应选择适合的温灸器,如灸架、灸筒、灸盒、灸器等,并检查灸器安全性;选择适合的精艾绒或艾条,检查有无潮湿、霉变,包装有无破损。4.2.2穴位选择与定位根据受术者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穴位或部位。穴位的定位应符合GB/T12346-2006的规定。4.2.3体位选择可采取平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坐位等。应以体位自然、肌肉放松、施灸部位暴露充分、

10、艾炷放置平稳、燃烧时火力集中、热力易于深透等为准。同时应便于施术者操作及正确取穴,并使受术者能保持灸治全程。4.2.4其他辅助用品消毒弯盘、消毒棉签、消毒棉球、消毒纱布、消毒镶子、凡士林、蒜、姜、酒精灯、打火机、线香、垃圾缸、龙胆紫、磨口瓶、清水、碘伏、75%医用酒精、刮痛板、刮痛油、桑皮纸等。4.2.5受术者准备缓解紧张情绪,适当饮水,饭后半小时,排空大小便。实施灸法前术者应全面了解受术者情况,加强与其沟通交流。若要采取化脓麦粒灸时,必须取得受术者同意。4.2.6环境要求环境卫生要求应符合GB15982-2012的规定,保持环境安静,温度适宜,具备排风条件。4.2.7消毒工具消毒:各种灸具按

11、照GB15982-2012要求消毒;温针灸操作时宜选用符合标准的一次性无菌针灸针。术者消毒:术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后,再用含75%乙醉棉球擦拭干净。部位消毒:温针灸、麦粒灸等治疗部位可用含75%乙醇或0.5%碘伏的棉球在施术部位由中心向外做环行擦拭。强刺激部位宜用含0.5%筮碘伏棉球消毒。4.3施灸方法4.3.1艾条灸类悬灸术者手持艾条,将其一端点燃悬于施灸部位皮肤3c5cm处,使用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等各种施灸手法,使热力较为温和的作用于施灸部位。4.3.1.1温和灸将艾条燃着端悬于施灸部位上距皮肤23cm处,灸至受术者温热舒适无灼痛、皮肤稍有红晕。4.3.1.2回旋灸将艾条燃着端悬于施灸

12、部位上距皮肤23cm处,平行往复回旋鲍灸,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灼痛。4.3.1.3雀啄灸将艾条燃着端悬于施灸部位上距皮肤23cm处,对准穴位上下移动,使之像鸟雀啄食样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施灸。4.3.2艾炷灸类4.3.2.1艾炷规格a)小炷重约0.5g,相当于中炷的1/2,炷底直径与炷高大致相等,置于穴位或病变部灼烧,常作直接灸用。b)中炷重约1g,炷高ICnb炷底直径约ICnb常作间接灸用。c)大炷重约2g,相当于中炷的1倍,炷底直径与炷高大致相等,常作间接灸用。4.3.2.2艾炷制作方法小炷可将艾绒少许置于左手示、中指之间,用拇、食、中三指将艾绒揉匀,形成适当大小的艾团,然后将艾团置于拇

13、、食二指之间,大拇指向前用力将艾团搓紧,艾团即成细条状,直径约为3mm。左手捏住艾条,露出麦粒大小长度;右手用无齿镶尖端紧紧夹住艾条露出部分根部,横向用力扯下,即形成圆锥形艾炷,随做随用。中炷、大炷则须将艾绒置于平板上,用拇、食、中三指边捏边旋转,将艾绒捏成上尖下平的圆锥体。要求搓捏紧实,能放置平稳,耐燃而不易松散。艾炷大小可随治疗需要而定(艾绒的选取参见附录A)4.3.2.3直接灸法麦粒灸先在治疗穴位皮肤局部涂些大蒜泥、凡士林或清水,以增加黏附作用和刺激作用,然后将艾炷(小炷)放置其上,用线香自尖端点燃。分为非化脓灸法(无瘢痕灸)和化脓灸法(瘢痕灸)两类。a)非化脓灸法点燃艾炷后,当燃至受术

14、者感到灼痛时,施术者立即用镶子将未燃尽的艾炷移去或压灭,然后在原处更换另一艾炷用前法续灸,每穴一般可灸35壮,初次施灸壮数应从少到多,以穴位局部出现红晕为度。此法刺激量轻且灸后不引起化脓,不留瘢痕,又称为无瘢痕灸。b)化脓灸法点燃艾炷后,当燃至剩余2/51/5,受术者烧灼感明显时,施术者立即用镜子将未燃尽的艾炷移去或压灭,然后在原处更换另一艾炷续灸,再次出现烧灼痛时,施术者可用左手拇、食、中三指按摩或轻叩穴道周围以减轻痛苦,当疼痛难以忍受时,用镜子将未燃尽的艾炷移去或压灭。对于己经有直接灸治疗经历,尤其穴位上已有灸疮疤痕的受术者,如不出现剧烈的烧灼疼痛感,可以让艾炷着肤烧完。每穴一般可灸57壮

15、,初次施灸壮数应从少到多,灸后穴位局部常可变黑、变硬、结痂,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灸疮)并留有瘢痕,又称为瘢痕灸。4.3.2.4间接灸法隔物灸将备好的间隔药材置于施灸处,再将艾炷放置其上自尖端点燃,当燃烧至局部皮肤潮红,受术者有痛觉时,可将间隔药材稍许上提,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反复进行。需刺激量轻者,在燃至时2/3即移去艾炷,或更换另一艾炷续灸,直至灸足壮数;需刺激量重者,在艾炷燃至2/3时,术者可用手在施灸穴位周围轻轻拍打或抓挠,以分散受术者注意力减轻痛苦,待燃毕再更换另一艾炷续灸,直至灸足壮数(常用隔物灸法参见附录B)。4.3.3温针灸类温针灸亳针刺入穴位得气并施行适当的补泻

16、手法后,在留针时将23g艾绒包裹于亳针针柄顶端捏紧成团状,或将3cm的艾条段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燃尽无热度后除去灰烬。艾灸结束后将针取出。操作中艾绒或艾条距受术者皮肤23c为宜,并可在其间垫硬纸板等间隔物以防艾灰脱落烫伤皮肤。4.3.4温灸器类4.3.4.1雷火灸将点燃的雷火灸条放置于灸盒内铁纱上并固定好,盖上盒盖,将灸盒放置于施灸部位中央,灸至受术者温热舒适无灼痛,皮肤稍有红晕为度。如受术者感到灼烫,可略抬起灸盒,使之离开皮肤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反目进行至灸足应灸量。灸毕移去灸盒,熄灭并取出剩余灰烬(雷火灸具的选择参见附录C)04.3.4.2督灸。选用精细柔软纯净的艾绒100

17、g。选用新鲜生姜150Og去皮并制备成姜泥(可根据患者体型调整生姜用量),挤出多余水分,保持姜泥柔软潮湿即可。取督脉的大椎穴至腰俞穴为施灸部位。在背部督脉及膀胱经第一侧线进行轻手法刮痴,使皮肤微微泛红即可。以酒精棉球沿施术部位自上而下常规消毒3遍。在治疗部位薄撒一层督灸粉,用量约2g(督灸粉的制备参见附录D)。之后在其上覆盖一张约70CmXI5cm大小的桑皮纸(可根据患者体型调整纸张大小),将姜泥平铺于桑皮纸上,厚度约1.5cm,与桑皮纸边缘距离2cm。在灸具底部铺一层厚度约Iem的姜泥,然后在其上均匀铺满约23cm厚的艾绒。将制备好的灸具放置于施灸部位上,点燃艾绒盖上盒盖,待完全燃尽为一壮,

18、继续同前添加艾绒点燃,如上灸取三3壮。灸毕取下灸具,用无菌纱布轻轻擦净皮肤。熄灭并取出灸具中剩余灰烬(督灸灸具的选择参见附录C)。4.3.4.3任灸选用精细柔软纯净的艾绒50g。选用新鲜生姜IoOog去皮并制备成姜泥(可根据患者体型调整生姜用量),挤出多余水分,保持姜泥柔软潮湿即可。取腹部的鸠尾穴至曲骨穴为施灸部位。在其上覆盖一张约70CmX1.5cm大小的桑皮纸(可根据患者体型调整纸张大小),将姜泥平铺于桑皮纸上,厚度约1.5Cnb与桑皮纸边缘距离2cm。在灸具底部铺一层厚度约ICm的姜泥,然后在其上均匀铺满约23cm厚的艾绒。将制备好的灸具放置于施灸部位上,点燃艾绒盖上盒盖,待完全燃尽为一

19、壮,继续同前添加艾绒点燃,如上灸取三3壮。灸毕取下灸具,用无菌纱布轻轻擦净皮肤。熄灭并取出灸具中剩余灰烬(任灸灸具的选择见附录C)4.3.4.4坐灸将点燃的艾炷或艾绒放置于坐灸器内中下部的铁盘上,盖上盖子,上铺一次性无菌洞巾。受术者暴露治疗部位,坐于灸器之上。灸至受术者温热舒适无灼痛,皮肤稍有红晕为度。如感到灼烫可略离开灸器,旋即坐下再行灸治,反复进行,直至灸足应灸量。灸毕移去灸具,熄灭并取出剩余灰烬,然后按照消毒卫生标准清洁灸器,一患一消毒(坐灸灸具的选择见附录C)。4.4施灸后处理4.4.1灸后适量饮用温开水。施灸后皮肤多有红晕灼热感,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失。4.4.2若艾火热力过强,施

20、灸过重,皮肤易发生水泡。小水泡无需处理,如果水泡较大用无菌针具刺破后消毒防止感染。4.4.2直接灸类疗法,正常的无菌性化脓,脓液较淡色白,若发生感染脓色呈黄绿色时,可使用抗菌消炎药物。如脓液过多,为防止继发感染及污染衣物,每天可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清洗疮口,并用消毒纱布轻轻擦拭,不可擦伤流血。一般灸疮面不大可任其结痂自愈。如疮口比较大要注意脓液的清洗,每日不可间断。具体处理方法还可参见GB/T33415-2016的相关内容。5注意事项5.1 艾灸火力应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以使受术者逐渐适应。艾灸部位如在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肤略厚而肌

21、肉丰满处,灸量可大。凡体质强壮者,灸量可大;久病、体质虚弱、老年和小儿受术者,灸量宜小(艾灸量、治疗时间及疗程参见附录E)。5.2 需采用瘢痕灸时,应先征得受术者同意。灸疮化脓期间,慎做重体力劳动,疮而保持清洁勿用手搔,以保护痂皮防止感染。5.3 注意晕灸的发生。如发生晕灸应立即停止施灸,让受术者平卧于空气流通处,松开领口注意保暖,给予温白糖水(糖尿病者慎用)或温开水。轻者一般休息片刻即可恢复,重者可针刺人中,素醪,十宣,足三里,合谷,内关,太冲等穴;严重时按晕厥处理,对症采取急救措施。5.4 受术者在精神紧张、醉酒、大渴、大汗、过饱、劳累或饥饿时等不宜进行治疗。5.5 风湿、痛风急性发作期、

22、皮肤破溃区域宜辨证后酌情选用疗法及治疗部位。5.6 注意防止艾灰脱落或艾炷、灸具倾倒而烫伤皮肤或烧坏衣被。尤其幼儿受术者更应认真守护观察,以免发生烫伤。灸治完毕后将剩下的可燃物套入灭火管内或将燃头浸入水中,以彻底熄灭防止再燃。如有绒灰脱落床上,应及时清扫干净以免复燃。6禁忌6.1 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关节、肌腱处、乳头、外生殖器官以及糖尿病患者、妊娠期妇女等不宜使用直接灸。6.2 妊娠期妇女下腹部与腰舐部,因门未闭合之小儿头部不宜使用。6. 3中暑,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各种感染性发热,高热脉象数急者不宜使用。6.4阴虚火旺,抽搐痉挛,极度衰弱,昏迷,温度感觉障碍者不宜使用

23、。T/CACMX-202X附录A(资料性附录)艾绒的选取精艾绒,指选用三到五年陈艾叶经过反复粉碎、筛选,最终得到没有杂质、叶柄、秸杆,纯度达到2550:1以上的艾绒,其颜色多为金黄色,故称为金艾绒或精艾绒。精艾绒具有高纯度、不含杂质的特点,易于燃烧且产生的艾烟少。其气味芳香、火力温和、穿透力强,适用于多种艾灸疗法。附录B(资料性附录)常用隔物灸法B1隔姜灸将鲜姜切成直径23cm,厚0.40.6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后置于灸治部位,然后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燃尽后易炷再灸,直至灸完应灸的壮数。B2隔蒜灸将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30.5cm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后置于灸治部位,然后将艾炷放在蒜

24、片上点燃施灸,每灸3,壮需更换新的蒜片,直至灸完应灸的壮数。以灸处泛红为度。B3隔盐灸用纯净、干燥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薄姜片,上置艾炷施灸。燃尽后易炷再灸,直至灸完应灸的壮数。B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制成直径23cm,厚约0.5Cm的薄饼,中间以针刺数孔后置于灸治部位,然后将艾炷放在附子饼上点燃施灸,燃尽后易炷再灸,直至灸完应灸的壮数。B5隔椒饼灸将白胡椒末加面粉和水,制成直径23cm,厚约0.5CnI的薄饼,饼中心放置药末(丁香、肉桂、人工麝香等)后置于灸治部位,然后将艾炷放在椒饼上点燃施灸,燃尽后易炷再灸,直至灸完应灸的壮数。附录C(资料性附录)温灸器具的选取C1雷

25、火灸灸具一种特制的木质长方形或正方形盒型灸具,以单孔和双孔较为常用。灸盒上面有一可随时取下的,与灸盒外径大小相同的盒盖,灸盒内中下部距底边46cm处为铁质网纱盒底。施灸时将点燃的雷火灸条放置于盒内,盖上盒盖即可。C2督灸灸具一种特制的木质长方形盒形灸具。灸盒侧边由多块小型木板连接而成,每块木板内侧覆盖薄铁片,各木板之间由铁质薄片加螺丝连接,可略微活动,能够弯曲贴合人体背部。整个灸盒下部距底边46cm处为铁质网纱盒底。灸盒配有长度与灸盒同宽、宽度与每段木板相等,可随时取下的木质盒盖。施灸时将姜末与艾绒置于盒内铁纱网上,然后把灸盒安放于施灸部位,点燃后盖上盒盖即可。C3任灸灸具一种特制的木质长方形

26、盒型灸具。灸盒侧边由多块小型木板连接而成,每块木板内侧覆盖薄铁片,各木板之间由铁质薄片加螺丝连接,可略微活动,能够弯曲贴合人体腹部。整个灸盒下部距底边46cm处为铁质网纱盒底。灸盒配有长度与灸盒同宽,宽度与每段木板相等,可随时取下的木质盒盖。施灸时将姜末与艾绒置于盒内铁纱网上,然后把灸盒安放于施灸部位,点燃后盖上盒盖即可。C4坐灸灸具一种特制的木质桶型坐式灸具。灸具上面为木质盒盖,盒盖上有数个圆孔。灸具内距上部约9cm处有铁质灸盒,施灸时将艾绒或艾条置于盒内,点燃后盖上盒盖即可。T/CACMXXX-202X附录D(资料性附录)督灸粉的制备麝香、肉桂、丁香、斑螯、川芍、冰片、附子、桂枝、细辛等9

27、味,每份2g,各药共为细末。还可根据受治者不同的病症表现,辨病辨证进行组方。附录E(资料性附录)艾灸量、治疗时间及疗程E1艾灸量指运用艾灸治疗时所用艾量以及局部达到的温热程度,不同的灸量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艾炷灸的灸量一般以艾炷大小和壮数多少计算,炷小、壮数少则量小,炷大、壮数多则量大;艾条灸、温灸器灸则以时间计算。艾灸部位如在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丰满处,灸量可大。病情如属沉寒痼冷、阳气欲脱者,灸量宜大;若属外感、痈疽痹痛,则应掌握适度,以灸量小为宜。凡体质强壮者,可灸量大;久病、体质虚弱、老年和小儿患者,灸量宜小。每种灸法的艾灸量应根据受

28、治者不同的病症表现,辨病辨证而定。E2艾灸治疗时间及疗程每次施灸时间以1040min为宜,应依病症辨证而定。-般515次可为一个疗程。参考文献1王欣君,王玲玲,张建斌.麦粒灸的灸量调控J.XX针灸杂志,2013,32(6):426-429.2罗荣,金荣疆,韩哲林.黄迪君教授麦粒灸的制作、操作及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2005,25(12):865-866.3徐燕,董勤,徐天舒.麦粒灸现代临床文献剂量分析及其作用特点探讨J.XX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5):418-421.4陆寿康.刺法灸法学M.XX: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96,90.5张昆.灸法的古今文献研究D.XX中医药大学博士学

29、位论文,2011.4.6周攀,王玲玲,张建斌.承淡安中国针灸学对艾柱直接灸的贡献J.中国针灸,2014,34(4):409-412.7谢锡亮.谢锡亮灸法M.XX: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37,30.8袁宜勤,崔瑾,王瑞辉.艾灸疗法规范化操作图解M.XX,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18,9.9王玲玲.麦粒灸临床特点及适宜病症J.XX针灸杂志,2013,32(11):889-891.10齐丽珍,马晓黄,洪珏.古今灸材及灸法的比较J.中XX医药学刊,2013,32(11):2349-2354.11王玲玲.麦粒灸传薪集M.XX: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林其盛.直接灸的手法应用及临证举例J.中国

30、针灸,2001,21(5):301-302.13石学慧,叶海敏,张鹏,姚雯,张志萍.麦粒灸对躯体亚健康人群生存质量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3,5(21):7-9.14戴云飞,杨洁,朱开宇,刘杨杰,屈绍宇,李彦博,王洪彬.灸具研发的现状与展望J.中XX医药杂志,2021,36(07):4142-4144.15张细柳,王士超,王耀帅,王玲玲,徐斌.不同灸量麦粒灸调节血脂效应的比较研究J.中医杂志,2011,52(5):413-415.16兰彩虹,冯玲媚.非瘢痕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体会J.XX中医学院学报,2011,33(1):78-79.17钱玲琳,俞竹青,陈丹,詹倩.浅析古代文献

31、中隔物灸的应用J.浅中医杂志,2019,54(06):459.18田岳凤,李雷勇,金晓蝉.隔物灸中穴、药、灸作用方式及作用机制分析J.XX中医学院学报,2018,19(06):39-41.19钟秋生,谭向东,邵洁琦,陆向然,钟翠X,杨仁东.古代隔物灸间隔物浅析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12):1-2.20曾添成,费琳,张建斌.灸疗器具源流考J.中医药文化,2018,13(05):92-96.21刘荣,马隽晖,陈敏华,陈晓伟,孙瑞.隔物灸溯源J中XX医药杂志,2018,33(07):3147-3149.22曹佳男,刘霞,罗红艳,张驰,刘涛,张国山,常小荣.隔物灸型中医灸疗器具的设计与临床

32、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03):116-118.23陈丹,俞竹青,钱玲琳,詹倩,章淑萍.隔物灸发展历程探析J.XX中医药,2017,49(01):15-17.24陈影,周国平.古代医家论隔物灸J.XX中医杂志,2014,30(05):73-75.25许艳琴,尚秀葵.近11年隔物灸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J.XX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03):228-230.26雷俊.灸法近十年的现代临床应用进展研究JXX中医药,2013,42(03):73-74.27白桦.基于古代文献的艾灸灸量研究D.XX中医药大学,2013.28言芳,阳仁达,谭静,孙希.隔物灸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

33、中医急症,2012,21(12):1989-1991.29张昆.灸法的古今文献研究D.XX中医药大学,2011.T/CACMXX-20230马兆勤,万红棉,高熙静.隔物灸量化指标机理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10):33-34.31孙容,杨骏.灸法在近现代针灸学派中的应用与传承J.中国针灸,2021,41(06):641-644+650.32尤敏,程丽.无烟与有烟艾条坐灸在混合痔术后肛周水肿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7,31(24):3046-3048.33李尊元,李晓燕,赵创,陈春兰,李淼,谭倩,梁薇,刘XX.悬灸与直接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小鼠的对比研究J.针

34、灸临床杂志,2018,34(09):68-73+91.34张道香.悬灸法治疗阳虚体质冠心病的临床研窕J.XX中医药,2018,49(04):61-62.35宣逸尘,黄辉,邓威,付勇,熊俊,章海凤.热敏灸、隔姜灸、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J.XX中医药,2016,47(12):45-50.36谢丁一.热敏灸灸疗学的传承与创新J.中医杂志,2016,57(11):904-907.37谢丁一,陈日新.悬灸得气的特征与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2015,35(11):1137-1139.38谢丽X,谢祖艺,陈丽,李婷婷,郑春燕,邱佩红.改良温和悬灸疗法在类风湿关节炎痹症中的应用及护理J.

35、齐X护理杂志,2014,20(11):22-24.39路玫,张丽繁,袁晔,于冬冬.隔姜灸、悬灸对不同穴位各时段热感度的对比研究J.中国针灸,2011,31(03):232-235.40马梅吉,张学伟.督灸临床治疗病种及“督灸粉”组成浅谈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02):80-82.41罗丹妮,庞亚铮,X士友.督灸疗法起源及应用探析J.XX中医杂志,2018,37(05):360-363.42赵随喜.浅谈督灸疗法及注意事项J.中国民间疗法,2017,25(09):16.43邹庆轩,林有兵,周一凡,黄丽蓉,任继哈,胡康,倪佳莹,吴节.近年来不同流派铺灸的灸治特点J.XX中医,2018,34

36、(02):57-58.44张丽,杨英豪,刘姝,宋晓燕,时新萍,张桂鑫,秦元梅.督脉灸疗法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8):113-115.45黄莉蓉,林友兵,邹庆轩,周一凡,任继哈,吴节.长蛇灸疗法临床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0):38-40.46崇桂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74)-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肾阳亏虚证技术U1.中国乡村医药,2013,20(07):85-86.47李邦伟.铺灸疗法临床应用综述A.XX大学、XX学院.2012XX省针灸学会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XX大学、XX学院:XX省科学技术协会,2012:4

37、.48张东旭,黄爱军,张双艺,杨金生,魏素丽,杨建宇.铺灸灸器的标准化研制和铺灸技术的传承创新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12):94-96.49胡天炜.XX近代灸法学术流派整理与研究D.XX中医药大学,2017.50朱现民,丁润泽,陈煦.督脉铺灸的施术关键与运用特色J.XX针灸杂志,2014,33(10):948-950.51董莉莉.药物铺灸疗法A.XX省针灸协会.全国针灸临床适宜技术推广研讨会暨XX省针灸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XX省针灸协会:中国针灸学会,2013:6.52张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专栏(129)常见疾病的雷火灸疗法J.中国乡村医药,2018,

38、25(01):75-77.53张涵逸,刘兰英.赵氏雷火灸治疗中手法操作的量学要素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06):92-95.54吕艳,黄贵华,韦衡秋,潘东洪,许建文,李桂贤,陈国忠,纪云西,彭卓布.恒温雷火灸标准操作流程在胃脱痛护理中的规范化研究J.护理研究,2015,29(11):1297-1299.55何坤.雷火灸不同施灸方法治疗根型颈椎病(气滞血瘀型)的疗效观察D.XX中医药大学,2020.56陈利芳,金晓飞,李茹.温针灸操作技术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中XX医药杂志,2018,33(09):3768-3771.57贺成功,龙红慧,蔡圣朝,费爱华,徐天馥,朱才丰,秦晓凤,王丽.影响灸法治疗效果的因素浅析U1.中医学报,2015,30(09):1373-1376.58黑鑫鑫,张彩凡,王丹,李忠正.近5年艾灸作用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12):82-84.59朱斌,齐瑞,王艳雯,李燕琴,叶明柱.温针疗法浅考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06):108-1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