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88546 上传时间:2024-03-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局部)JGJ26-951总那么1.0.1为了贯彻国家节约能源的政策,扭转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采暖能耗大、热环境质量差的状况,通过在建筑设计和采暖设计中采用有效的技术措施,将采暖能耗控制在规定水平,制订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设置集中采暖的新建和扩建居住建筑建筑热工与采暖节能设计。暂无条件设置集中采暖的居住建筑,其围护结构宜按本标准执行。1.0.3按本标准进行居住建筑建筑热工与采暖节能设计时,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标准的规定。2术语、符号2.0.1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te)outdoormeanairtemperaturedurin

2、gheatingperiod在采暖期起止日期内,室外逐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2.0.2采暖期度日数(Ddi)degreedaysofheatingperiod室内基准温度18C与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之间的温差,乘以采暖期天数的数值,单位Cd2.0.3采暖能耗(Q)energyconsumedforheating用于建筑物采暖所消耗的能量,本标准中的采暖能耗主要指建筑物耗热量和采暖耗煤量。2.0.4建筑物耗热量指标(qH)indexofheatlossofbuilding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单位:Wm2。2.0.

3、5采暖耗煤量指标(qc)indexofcoalconsumptionforheating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一个采暖期内消耗的标准煤量,单位:kg/m2o2.0.6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q)indexofdesignloadforheatingofbuilding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需由锅炉房或其他供热设施供给的热量,单位:Wm2o2.0.7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overallheattransfercoefficientofbuildingenvelope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K,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

4、面积围护结构的传热量,单位:W(m2K)2.0.8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i)correctionfactorforoverallheattransfercoefficientofbuildingenvelope不同地区、不同朝向的围护结构,因受太阳辐射和天空辐射的影响,使得其在两侧空气温差同样为1K情况下,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的传热量要改变。这个改变后的传热量与未受太阳辐射和天空辐射影响的原有传热量的比值,即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2.O.9建筑物体形系数(三)shapecoefficientOfbuilding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外表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外外

5、表积中,不包括地面和不采暖楼梯间隔墙和户门的面积。2.0.10窗墙面积比arearatioofwindowtowall窗户洞口面积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即建筑层高与开间定位线围成的面积)的比值。2.0.11采暖供热系统heatingsystem锅炉机组、室外管网、室内管网和散热器等设备组成的系统。2.0.12锅炉机组容量capacityofboilerplant又称额定出力。锅炉铭牌标出的出力,单位:MWo2.0.13锅炉效率boilerefficiency锅炉产生的、可供有效利用的热量与其燃烧的煤所含热量的比值。在不同条件下,又可分为锅炉铭牌效率和运行效率。2.0.14锅炉铭牌效率rating

6、boilerefficiency又称额定效率。锅炉在设计工况下的效率。2.0.15锅炉运行效率(2)ratingofboilerefficiency锅炉实际运行工况下的效率。2.0.16室外管网输送效率(1)heattransferefficiencyofoutdoorheatingnetwork管网输出总热量(输入总热量减去各段热损失)与管网输入总热量的比值。2.0.17耗电输热比EHR值ratioofelectricityconsumptiontotransferiedheatquantity在采暖室内外计算温度条件下,全日理论水泵输送耗电量与全日系统供热量的比值。两者取相同单位,无因次。

7、3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耗煤量指标3.O.1建筑物耗热量指标应按下式计算:gn=gn+qiNF-5f-11(301)式中建一建筑物耗热量指标(Wm2);?H.T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Wm2);g1NF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W/m2);?I.H单位建筑面积的建筑物内部得热(包括炊事、照明、家电和人体散热),住宅建筑,取380Wm2o3.0.2单位建筑面积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3.0.3单位建筑面积的空气渗透耗热量应按下式计算:3.0.4采暖耗煤量指标应按下式计算:3. 0.5不同地区采暖住宅建筑耗热量指标和采暖耗煤量指标不应超过本标准附录A附表A规定的数值

8、。4. 0.6集体宿舍、招待所、旅馆、托幼建筑等采暖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应到达当地采暖住宅建筑相同的水平。4建筑热工设计5. .Ii般规定5.1. 1建筑物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间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4.1.2建筑物体形系数宜控制在O.30及0.3O以下;假设体形系数大于O.3O,那么屋顶和外墙应加强保温,其传热系数应符合表4.2.1的规定。4.1.3采暖居住建筑的楼梯间和外廊应设置门窗;在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为一0.1一6.0的地区,楼梯间不采暖时,楼梯间隔墙和户门应采取保温措施:在一6.0以下地区,楼梯间应采暧,入口处应设置门斗等避风设施。4.2围护结构设计4.2.1不同地区

9、采暖居住建筑各局部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不应超过表4.2.1规定的限值。4.2.2当实际采用的窗户传热系数比表4.2.1规定的限值低0.5及0.5以上时,在满足本标准规定的耗热量指标条件下,可按本标准3.O.13.O.3条规定的方法,重新计算确定外墙和屋顶所需的传热系数。4.2.3外墙受周边混凝土梁、柱等热桥影响条件下,其平均传热系数不应超过表4.2.1规定的限值。4.2.4窗户(包括阳台门上部透明局部)面积不宜过大。不同朝向的窗墙面积比不应超过表4.2.4规定的数值。4.2.5设计中应采用气密性良好的窗户(包括阳台门),其气密性等级,在16层建筑中,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

10、其检测方法(GB71O7)规定的川级水平;在73O层建筑中,不应低于上述标准规定的11级水平。4.2.6在建筑物采用气密窗或窗户加设密封条的情况下,房间应设置可以调节的换气装置或其他可行的换气设施。4.2.7围护结构的热桥部位应采取保温措施,以保证其内外表温度不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并减少附加传热热损失。4.2.8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低于-5.OC的地区,建筑物外墙在室外地坪以下的垂直墙面,以及周边直接接触土壤的地面应采取保温措施。在室外地坪以下的垂直墙面,其传热系数不应超过表4.2.1规定的周边地面传热系数限值。在外墙周边从外墙内侧算起2.Om范围内,地面的传热系数不应超过0.30W/(m2K)

11、。5采暖设计5.1一般规定5.1.1居住建筑的采暖供热应以热电厂和区域锅炉房为主要热源。在工厂区附近,应充分利用工业余热和废热。5.1.2城市新建的住宅区,在当地没有热电联产和工业余热,废热可资利用的情况下,应建以集中锅炉房为热源的供热系统。集中锅炉房的单台容量不宜小于7.OMW,供热面积不宜小于10万m2o对于规模较小的住宅区,锅炉房的单台容量可适当降低,但不宜小于4.2MW。在新建锅炉房时应考虑与城市热网连接的可能性。锅炉房宜建在靠近热负荷密度大的地区。5.1.3新建居住建筑的采暖供热系统,应按热水连续采暖进行设计。住宅区内的商业、文化及其他公共建筑以及工厂生活区的采暖方式,可根据其使用性

12、质、供热要求由技术经济比拟确定。5.2采暖供热系统5.2.1在设计采暖供热系统时,应详细进行热负荷的调查和计算,确定系统的合理规模和供热半径。当系统的规模较大时,宜采用间接连接的一、二次水系统,从而提高热源的运行效率,减少输配电耗。一次水设计供水温度应取115130,回水温度应取7080C。5.2.2在进行室内采暖系统设计时,设计人员应考虑按户热表计量和分室控制温度的可能性。房间的散热器面积应按设计热负荷合理选取。室内采暖系统宜南北朝向房间分开环路布置。采暖房间有不保温采暖干管时,干管散入房间的热量应予考虑。5.2.3设计中应对采暖供热系统进行水力平衡计算,确保各环路水量符合设计要求。在室外各

13、环路及建筑物入口处采暖供水管(或PI水管)路上应安装平衡阀或其他水力平衡元件,并进行水力平衡调试。对同一热源有不同类型用户的系统应考虑分不同时间供热的可能性。5.2.4在设计热力站时,间接连接的热力站应选用结构紧凑,传热系数高,使用寿命长的换热器。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宜大于或等于3OOOW/(m2K)O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的热力站均应设置必要的自动或手动调节装置。5.2.5锅炉的选型应与当地长期供给的煤种相匹配。锅炉的额定效率不应低于表5.2.5中规定的数值。锅炉最低敲定效率(%表a25燃料发热值1970074767880825.2.6锅炉房总装机容量应按下式确定:QB=Qo1(5.2.6)式中QB

14、锅炉房总装机容量(W);Qo锅炉负担的采暖设计热负荷(W);l室外管网输送效率,般取0.9Oo5.2.7新建锅炉房选用锅炉台数,宜采用23台,在低于设计运行负荷条件下,单台锅炉运行负荷不应低于额定负荷的50%。5.2.8锅炉用鼓风机、引风机与除尘器,宜单炉配置,其容量应与锅炉容量相匹配。选取设备的功率消耗宜低于或接近表5.2.8规定的数值。设计中应充分利用锅炉产生的各种余热。燃用I、类烟煤层燃炉的鼓风机与引风机匹配指标表528风机鼓风机引风机锅炉容量MWGh)风量n?/h配用电动机功率tw风量m1h配用电动机功率kW风压Pa(CDEuHzO)风压Pa(mHQ)28(4)6000508(52)2

15、2105902225(227)KLO42(6)91001362(139)6.5160502097(214)1307OQ(D147607.62520022.01352(138)2097(214)140(20)2952017.0504004(101352(138)2097(214)俎0(40)590403(L01008007员0132(138)2097(214)5.2.9一、二次循环水泵应选用高效节能低噪声水泵。水泵台数宜采用2台,一用一备。系统容量较大时,可合理增加台数,但必须防止“大流量、小温差”的运行方式。一次水泵选取时应考虑分阶段改变流量质调节的可能性。系统的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热水锅炉

16、水质标准(GB1576)的要求。锅炉容量较大时,宜设置除氧装置。5.2.1O设计中应提出对锅炉房、热力站和建筑物入口进行参数监测与计量的要求。锅炉房总管,热力站和每个独立建筑物入口应设置供回水温度计、压力表和热表(或热水流量计)。补水系统应设置水表。锅炉房动力用电、水泵用电和照明用电应分别计量。单台锅炉容量超过7.OMW的大型锅炉房,应设置计算机监控系统。5.2.11热水采暖供热系统的一、二次水的动力消耗应予以控制。一般情况下,耗电输热比,即设计条件下输送单位热量的耗电量EHR值应不大于按下式所得的计算值:一次网和二次网按式(5.2.11)计算所得的EHR值见表5.2.11。BHR计算值管网主

17、干线总长度设计供回水温差人50*C45*C25*C20000018(Loo2(LoO37400Qoo21(LoO23(LOa426000022oo24(Lo(H4800(L00240026(LoO481000(LoO25(LOo28(LOO501500(LoO27(LoOM00552000(Loo31(LOa35(Loo622500(LOO35(LOO39oro3000(LOO39(LoO43(L0783500(Loo43(LOo47(LOa854000(LoO47(Loo52(Loo935.3管道敷设与保温5.3.1设计一、二次热水管网时,应采用经济合理的敷设方式。对于庭院管网和二次网,宜采

18、用直埋管敷设。对于一次管网,当管径较大且地下水位不高时可采用地沟敷设。5.3.2采暖供热管道保温厚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设备及管道保温设计导那么(GB8175)中经济厚度的计算公式确定。5.3.3当供热热媒与采暖管道周围空气之间的温差等于或低于6O。C时,安装在室外或室内地沟中的采暖供热管道的保温厚度不得小于表5.3.3中规定的数值。5.3.4中选用其他保温材料或其导热系数与表5.3.3中值差异较大时,最小保温厚度应按下式修正:当实际热媒温度与管道周围空气温度之差大于60。C时,最小保温厚度应按下式修正:&皿=am夕minn(5.34-1)式中fmia修正后的最小保温厚度(mm);少2表中最小保温

19、厚度(加加);4m实际选用的保温材料在其平均使用温度下的导热系数W(mK)九一表中保温材料在其平均使用温度下的导热系数W(mK刃。5.3.5当系统供热面积大于或等于5万m2时,应将2OO3OOmm管径的保温厚度在表5.3.3最小保温厚度的根底上再增加Iomm。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该标准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GJ134-2001,自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全文如下:1总那么1.0.1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政策,改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热环境,提高采暖和空调的能源利用效率,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夏热冬冷地区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1.0

20、.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建筑热工和暖通空调设计必须采取节能措施,在保证室内热环境的前提下,将采暖和空调能耗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1.0.4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建筑物耗冷量指标indexofcoollossofbuiIding按照夏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要由空调设备提供的冷量。2.0.2建筑物耗热量指标indexofheatlossofbuilding按照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要由采暖设备提供的热量。

21、2.0.3空调年耗电量annualcoolingelectricityconsumption按照夏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空调设备每年所要消耗的电能。2.0.4采暖年耗电量annualheatingelectricityconsumption按照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设备每年所要消耗的电能。2.0.5空调、采暖设备能效比(EER)energyefficiencyratio在额定工况下,空调、采暖设备提供的冷量或热量与设备本身所消耗的能量之比。2.0.6采暖度日数(HDDl8)heatingdegreedaybasedo

22、n18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18C时,将低于18的度数乘以1天,并将此乘积累加。2.0.7空调度日数(CDD26)coolingdegreedaybasedon26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高于26C时,将高于26的度数乘以1天,并将此乘积累加。2.0.8热惰性指标(D)indexofthermalinertia表征围护结构对抗温度波动和热流波动能力的无量纲指标,其值等于材料层热阻与蓄热系数的乘积。2.0.9典型气象年(TMY)TyPiCalMeteorologicalYear以近30年的月平均值为依据,从近10年的资料中选取一年各月接近30年的平均值作为典型气象年。由于选取的月平

23、均值在不同的年份,资料不连续,还需要进行月间平滑处理。3室内热环境和建筑节能设计指标3.0.1冬季采暖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1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取16-18C;2换气次数取1.0次/h。3.0.2夏季空调室内热环境设计指标,应符合以下要求:1卧室、起居室室内设计温度取26-28oC;2换气次数取1.0次h3.0.3居住建筑通过采用增强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和提高采暖、空调设备能效比的节能措施,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环境指标的前提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采暖、空调能耗应节约50%。4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4.0.1建筑群的规划布置、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应有利于自然通风。4.0.

24、2建筑物的朝向宜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4.0.3条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应超过0.35,点式建筑物的体形系数不应超过040o4.0.4外宙包括阳台门的透明局部)的面积不应过大。不同朝向、不同宙墙面积比的外宙,其传热系数应符合表4.0.4的规定。表4.0.4不同朝向、不同窗墙面积比的外窗传热系数朝向窗外环外窗的传热系数KW/(平方米.K)境条件窗墙面窗墙面窗墙面窗墙面窗墙面积比积比积比积比积比0.250.25且0.30且0.35且0.45且0.300.350.450.50冬季最冷月室外平均气温4.74.73.22.5北(偏东5摄氏度60度到偏西60度范围)冬季最冷月室外平均气温4.73.23.2

25、2.5W5摄氏度东,西无外遮阳措施4.73.2(东或西偏北30度到偏有外遮阳(其南60度范围)太阳辐射透过率W20%)4.73.23.22.52.5南(偏东30度到偏西30度范围)4.74.73.22.52.54.0.5多层住宅外窗宜采用平开窗。4.0.6外窗宜设置活动外遮阳。4.O.7建筑物1-6层的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外宙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III级;7层及7层以上的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该标准规定的II级。4.0.8围护结构各局部的传热系数和热惰性指标应符合表4.0.8的规定。其中外墙的传热系数应考虑结构性冷桥的影响,取

26、平均传热系数,其计算方法应符台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表4.0.8围护结构各局部的传热系数(KW(平方米.K)和热惰性指标(D)屋顶*外墙*外窗(含阳台门透明局部)分户墙和楼板底部自然通风的架空楼板户门K1.0K1.5D3.0D23.0按表4.0.4K2.0K1.5K3.0的规定K0.8K1.0D22.5D22.5*注:当屋顶和外墙的K值满足要求,但D值不满足要求时,应按照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标准GB50176-93第5.L1条来验算隔热设计要求。4. 0.9围护结构的外外表宜采用浅色饰面材料。平屋顶宜采用绿化等隔热措施。5建筑物的节能综合指标5. 0.1当设计的居住建筑不符合本标准第4.0.3、4.

27、0.4和4.0.8条中的各项规定时,那么应按本章的规定计算和判定建筑物节能综合指标。6. 0.2本标准采用建筑物耗热量、耗冷量指标和采暖、空调全年用电量为建筑物的节能综合指标。7. 0.3建筑物的节能综合指标应采用动态方法计算。5. 0.4建筑节能综合指标应按以下计算条件计算:1居室室内计算温度,冬季全天为18;夏季全天为26。2室外气象计算参数采用典型气象年。3采暖和空调时,换气次数为1.0次/h。4采暖、空调设备为家用气源热泵空调器,空调额定能效比取2.3,采暖额定能效比取L9o5室内照明得热为每平方米每天0.0141kWh,室内其他得热平均强度为4.3Wm21,6建筑面积和体积应按本标准

28、附录B计算。5.0.5计算出的每栋建筑的采暖年耗电量和空调年耗电量之和,不应超过表5.0.5按采暖度日数列出的采暖年耗电量和按空调度口数列出的空调年耗电量限值之和。表5.0.5建筑物节能综合指标的限值HDD18耗热量采暖年CDD26耗冷量空调年(摄氏度.d)指标qh(W/平方米)耗电量Eh(kWh/平方米)(摄氏度.d)指标qc(W/平方米)耗电量Ec(kWh/平方米)80010.111.12518.413.790010.913.45019.915.6100011.715.67521.317.4110012.517.810022.819.3120013.420.112524.321.21300

29、14.222.315025.823.0140015.024.517527.324.9150015.826.720028.826.8160016.629.022530.328.6170017.531.225031.830.5180018.333.427533.332.4190019.135.730034.834.2200019.937.9一210020.740.1-一-220021.642.4-230022.444.6一-240023.246.8-250024.049.0一一6采暖、空调和通风节能设计6.0.1居住建筑采暖、空调方式及其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当地资源情况,经技术经济分析,及用户对设备

30、运行费用的承当能力综合考虑确定。6.0.2居住建筑当采用集中采暖、空调时,应设计分室(户)温度控制及分户热(冷)量计量设施。采暖系统其他节能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局部)JGJ26中的有关规定。集中空调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旅游旅馆建筑热工与空气调节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的有关规定。6.0.3一般情况下,居住建筑采暖不宜采用直接电热式采暖设备。6.0.4居住建筑进行夏季空调、冬季采暖时,宜采用电驱动的热泵型空调器(机组),或燃气(油)、蒸汽或热水驱动的吸收式冷(热)水机组,或采用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方式,或采用燃气(油、其他燃料)的采暖炉采暖等。6.0.5

31、居住建筑采用燃气为能源的家用采暖设备或系统时,燃气采暖器的热效率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中的规定值。6.0.6居住建筑采用分散式(户式)空气调节器(机)进行空调(及采暖)时,其能效比、性能系数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中的规定值。居住建筑采用集中采暖空调时,作为集中供冷(热)源的机组,其性能系数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中的规定值。6.0.7具备有地面水资源(如江河、湖水等),有适合水源热泵运行温度的废水等水源条件时,居住建筑采暖、空调设备宜采用水源热泵。当采用地下井水为水源时,应确保有回灌措施,确保水源不被污染,并应符合当地有关规定;具备可供地热源热泵机组埋管用的土壤面积时,宜采用埋管式地热源热泵。6.0.8居住建筑采暖、空调设备,应优先采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的节能型采暖、空调产品。6.0.9应鼓励在居住建筑小区采用热、电、冷联产技术,以及在住宅建筑中采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6.0.10未设置集中空调、采暖的居住建筑,在设计统一的分体空调器室外机安放搁板时,应充分考虑其位置有利于空调器夏季排放热量、冬季吸收热量,并应防止对室内产生热污染及噪声污染。6.0.11居住建筑通风设计应处理好室内气流组织,提高通风效率。厨房、卫生间应安装局部机械排风装置。对采用采暖、空调设备的居住建筑,可采用机械换气装置(热量回收装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