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第一章金融概论1 .教学内容(1)金融的产生与发展(2)金融的概念与分类(3)我国的金融发展历史(4)国内外金融学课程内容比较2 .教学要求(1)理解金融的内涵(2) 了解金融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3)掌握我国金融发展的时代特征(4)比较国内外金融学教材的异同3 .教学难点(1)金融发展的驱动力(2)我国金融发展的时代特征与内外环境变化(3)我国金融学教材的变迁4 .教学策略(1)通过经济发展历史考察金融的产生、发展与变化(2)通过改革开放历史回顾探究我国金融发展的时代特征(3)通过案例说明我国金融发展的特征5 .教学预习收集了解世界经济金融发展、改革开放金融发展相关资料,结合预习第一章6 .预
2、习思考(1)金融为什么会产生?(2)金融产生的内在动力是什么?(3)国内外金融产生的原因有哪些相同与差异?第二章货币1 .教学内容(1)货币和外汇的概念。(2)货币的不同形态以及劣币驱逐良币定律的概念。(3)货币的职能。(4)货币购买力的概念以及计算方法。(5)货币本位制的概念以及金本位的发展。(6)货币制度的无限法偿与有限法偿的概念。2 .教学要求了解货币的基本概念、货币的起源以及各种不同的货币形态、货币的职能、货币的界说以及货币制度。关于货币法定偿付能力的规定是现代货币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3 .教学难点货币的职能4 .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活动设计、教育技术应用等内容)引导提问
3、、课堂讨论、PPT讲解、视频观看5 .教学预习收集货币发展历史相关资料,预习第2章。6 .预习思考(1)为什么会产生货币?(2)货币形式变化的内在原因?未来发展趋势?第三章信用与利率1.教学内容(1)信用的定义、产生以及信用与货币的联系。(2)高利贷以及我国民间借贷的特点。(3)盈余与赤字,债权与债务(4)信用关系中的个人、企业、政府和国际收支。(5)现代信用的几种形式。(7)利息的基本概念。(8)收益的资本化。(9)利率的种类及各自的含义(10)利率的决定。(11)利率的作用。(12)利率的度量方法。(13)利率的风险结构(14)利率的期限结构。2 .教学要求信用的产生以及信用与货币的联系,
4、现代社会之前的信用以及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现代信用的形式。利息的基本概念,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以及收益的资本化计算,利率及其种类,了解利率的决定论,并掌握利率的作用、度量、利率的风险结构以及期限结构。3 .教学难点(1)现代信用的形式(2)利率的作用、度量4 .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方法与手段、师生活动设计、教育技术应用等内容)引导提问、课堂讨论、PPT讲解、案例分析5 .教学预习收集信用、货币、利息相关资料,了解信用、利息的产生与内涵。6 .预习思考(1)信用与货币有什么联系?(2)怎样理解“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3)生活中与利率相关的事情有哪些?第四章开放经济下的货币1 .教学内容(
5、1)外汇的概念、特征、标价方法及作用。(2)汇率决定的相关理论。(3)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含义,类型与优缺点(4)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与我国外汇管理的基本方针(5)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与结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6)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方式2 .教学要求(1)掌握外汇的含义、形态、特征、种类;认识汇率的定义,不同的标价方法,汇率的种类划分;(2)掌握金本位制度和纸币制度下汇率决定的不同依据,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及汇率变动对经济的主要影响。(3)认识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含义与类型,认识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各自的优缺点(4) 了解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我国外汇管理的基本方针与机
6、构,外汇管理体制的演变及改革,外汇管理的范围和内容等。(5) 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概念与结构、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学会对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分析,了解国际收支平衡的经济意义,(6)学会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其影响,认识国际收支失衡的自动调节机制和国际收支失衡的不同政策调节方式。3 .教学难点(1)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基本原理:汇率波动归根到底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所有影响因素重点说明因素影响汇率波动的传导机制。重点说明经济因素,如国际收支状况、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利率政策等。(2)金本位制度下和购买力平价说的汇率决定分别介绍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以及金汇兑本位制三个阶段下的汇率决定,重点
7、强调铸币平价、黄金输送点等概念。讲解基本原理一价定律,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3)固定汇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度的特点是有平价、有波动范围和需要干预。本部分重点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双挂钩特点。(4)浮动汇率制度首先,重点说明浮动汇率制度按照汇率浮动的形式划分的分类,说明每种分类的特征;其次,说明浮动汇率制的利弊。(5)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重点要说明失衡原因与失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推证的逻辑。(6)际收支失衡的影响在讲解失衡的影响的基础上,重点结合中国当前收支状况分析对中国的影响。4 .教学策略(D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在讲解失衡的影响的基础上,重点结合
8、案例分析中国当前收支状况分析对中国的影响。(2)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本部分主要是回顾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与背景,可以让学生采访家中有过此类生活经历的人的感受。(3)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了解即可,重点关注当前汇率制度的改革背景与历程。5 .教学预习预习教材第四章,对外汇和国际收支的定义有基本的认识。6 .预习思考请根据2007-2016年经常项目情况表以及2010-2016年金融账户变动情况,分析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的主要特征及国际收支变化的主要原因。第五章商业银行1 .教学内容(1)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2)商业银行的性质和作用(3)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4)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5)存款
9、保险制度2 .教学要求(1)理解商业银行的内涵(2)掌握商业银行的职能3 3)了解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形式(4)掌握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5)了解存款保险制度3 .教学难点(1)商业银行的性质(2)我国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3)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4 .教学策略(1)通过介绍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来讲解商业银行的内涵;(2)通过案例教学介绍商业银行的功能;(3)通过与发达国家的存款保险制度的比较,加深学生对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了解。5 .教学预习预习教材第五章,对商业银行的定义有基本的认识。6 .预习思考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的矛盾与统一的内涵是什么?第六章中央银行与金融基础设施1 .教学内容(1) 了解中央银
10、行的建立与发展过程。(2)掌握中央银行的类型和组织形式。(3)掌握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4)理解中央银行的业务运作。(5)了解金融基础设施的基本框架。2 .教学要求(1)系统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过程、独特性质和职能;(2)熟悉中央银行的基本业务及运作方法;(3)全面准确掌握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使用工具相关原理与方(4)熟悉中央银行在新时期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职责;(5) 了解金融基础设施的基本框架。3 .教学难点(1)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律规范、原则以及业务活动的类别,理解中央银行业务活动与其宏观调控职能发挥之间的关系,掌握中央银行的负债、资产和支付清算业
11、务,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2)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央银行的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理解货币政策的内涵,掌握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总体框架及操作,并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现象,给出合理解释,提出解决方案。4 .教学策略(1)注重启发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内外的讨论为辅,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2)向学生推荐、介绍和点评国内外相关文献,鼓励并督促学生扩大阅读量,在阅读中进行学习并深化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消化,为学生答疑解惑。(3)采用案例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教学预习预习教材第六章,对中央银
12、行和金融基础设施的定义有基本的认识。6 .预习思考中央银行制度产生的经济背景是什么?未来发展的趋势?第七章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7 .教学内容(1)金融机构的概念(2)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3)金融市场的概念和构成要素(4)货币市场的种类(5)资本市场的种类(6)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种类8 .教学要求(1) 了解金融机构的概念(2)掌握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3 3)了解金融市场的概念和构成要素(4)掌握货币市场的种类(5)掌握资本市场的种类(6)理解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种类4 .教学难点(1)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2)货币市场的种类(3)资本市场的种类5 .教学策略(1)结合我国实际,介绍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
13、(2)结合我国金融市场实际,介绍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种类;(3)通过案例教学介绍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种类。6 .教学预习预习教材第七章,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定义有基本的认识。7 .预习思考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是什么?第八章货币供给8 .教学内容(1)货币的本质及信用货币(2)货币层次的划分(3)存款创造原理(4)中央银行与货币供应(5)货币供给模型9 .教学要求(1)理解货币的本质和信用货币(2)掌握货币层次的划分(3)掌握存款创造原理,理解商业银行在货币创造中的作用(4)理解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中的核心地位(5) 5.掌握货币供给模型,理解各变量对货币供给的影响10 教学难点(1)存款创造原理(
14、2)货币供给模型11 教学策略(1)通过导入案例引出货币的定义及层次划分;(2)通过实例介绍存款创造原理;(3)通过理论推导得到货币供给模型。12 教学预习预习教材第8章,对货币的本质及层次划分有一定的了解。13 预习思考一国当局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有哪些?根据这些渠道分析基础货币的各项决定因素。第九章货币需求与货币均衡14 教学内容(1)国内外早期的货币思想(2)古典货币数量论(3)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及其发展(4)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5)货币均衡15 教学要求(1) 了解国内外早期的货币思想(2)掌握交易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3)掌握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4)理解鲍莫尔-托宾模型和
15、惠伦模型(5)掌握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6) 6.理解货币均衡及其应用16 教学难点(1)流动性偏好理论(2)鲍莫尔托宾模型和惠伦模型(3)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17 教学策略(1)通过对文献的总结介绍国内外早期的货币思想;(2)结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让其理解货币需求的相关理论;(3)通过案例教学介绍各理论的适用范围。18 教学预习预习教材第9章,对货币需求的概念及相关理论有所了解。19 预习思考简述流动性陷阱的基本原理?第十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一、教学目的本章旨在让学生掌握通货膨胀的含义和度量方法,熟悉通货膨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应,了解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策略。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2课时
16、四、教学重难点1.通货膨胀的度量指标和类型划分。2,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了解这些原因之间的关系。3,理解通货膨胀的的社会经济效应。4.政府管控通货膨胀的政策举措有哪些?5,通货紧缩的成因及经济效应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介绍通货膨胀的含义,分析通货膨胀率的几种度量方法,阐述从不同视角对通货膨胀进行的类型划分。第二节阐释通货膨胀的社会经济效应,包括:强制储蓄效应、再分配效应、资产结构调整效应和产出效应等。第三节和第四节分别讨论通货膨胀的成因(包括需求拉上说、成本推动说、供求混合说、结构型通货膨胀说、预期与惯性通货膨胀说)和治理方略(包括:需求管理政策、收入
17、政策、供给政策等)。第五节介绍通货紧缩的含义、成因和经济效应。2 .基本概念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CPI,WPbGDP冲减指数,温和式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强制储蓄效应,再分配效应,资产结构调整效应,需求管理政策,收入政策,供给政策,通货紧缩,滞胀。3 .基本原理(1)在西方学者看来,通货膨胀是“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上涨的现象”。(2)度量通货膨胀率的最常见指标有三种:即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批发物价指数(WPI)和GDP冲减指数。(3)通货膨胀一旦出现,会出现强制储蓄效应。实质上就是政府强制性地把家庭、企业的部分收入转为己用,也即通过使微观主体相对减少消费,政
18、府强制性地“储蓄”了一部分社会财富。(4)通货膨胀产生的再分配效应包括收入再分配效应和财富再分配效应,并集中表现为:非固定收入者受益,固定收入者受损;债务人受益,债权人受损;国家受益,居民受损。(5)需求拉上说,即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当总供给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增加而同等增加时,那么,过多的需求会随着货币供给量的增多而拉动物价总水平的上涨。(6)成本推动说认为,生产成本上升是造成物价持续上涨的主要原因。而供求混合说将供求两方面综合起来考虑,认为通货膨胀是在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7)预期与惯性通货膨胀说。前者指公众根据过去经验,对未来通货膨胀产生心理预期,并将采取诸如要求涨工资这样
19、的行为来应对,进而引起物价上涨的现象。后者指通货膨胀出现以后,即使最初的原因已经消失,但也会因为自身惯性而继续维持一段时间。(8)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还是在货币方面,是货币的超发引起的。(9)通货膨胀对经济社会带来实际的成本,如鞋底成本、菜单成本、税收扭曲等。通货膨胀如果是未预期到的或不平衡的,也会带来产量的相应变动。(10)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交替关系,这种关系反映在菲利普斯曲线上。(11)在货币主义看来,由于适应性预期,菲利普斯曲线在短期内是倾斜的,在长期是垂直的。这表明,短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而在长期不存在这层关系。(12)如果总需求持续减少,会导致价格
20、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这被称为通货紧缩。(13)如果总供给受到负面冲击,会导致经济衰退和物价上升同时出现,这被称为停滞膨胀。4 .课堂讨论金融学:如何看待疫情下的国内外物价走势金融学:关于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若干观点金融学:中国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探索第十一章货币政策一、教学目的本章旨在让学生掌握货币政策目标及其三大法宝,熟悉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和传导机制,了解货币政策规则及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因素。二、课型:新授课5 、课时:4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 .如何看待货币政策诸目标之间的关系?2 .货币政策工具“三大法宝”的优缺点。3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及其传到机制。4 .如何判断货币政策诸规则的适用条件?
21、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六、教学内容1 .内容摘要第一节着重介绍货币政策的含义及货币政策目标的主要内容。货币政策是央行通过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等金融变量,以实现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的各种方针措施。货币政策目标的内容主要体现为多目标论,即包括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第二节详细阐释三大类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特点,即:一般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和其他政策工具等。第三节研讨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及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几个理论。第四节和第五节介绍货币政策实施时应选择的规则以及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因素。2 .基本概念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目标;公开市场业务;
22、再贴现政策;法定准备金政策;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相机选择;单一货币规则;泰勒规则;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政策效应。3 .基本原理货币政策的多目标论认为,货币政策作为间接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会对宏观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不能只以一个为最终目标,而应该在总体层面上兼顾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多个目标,并根据宏观环境的变化,在不同时期重点突出不同的目标。(2)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认为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引起利率的变动,利率的变动又会导致投资水平的变化,并通过乘数效应,投资水平的变化将进一步影响社会总支出与总收入。其机制可
23、表TK为:Mfrf/fEfYo(3)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认为利率在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更强调货币供应量直接影响社会总支出及其在传导机制中起到的直接作用。该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可以表示为:M-E-/一丫。(4)货币政策的相机抉择规则指出,中央银行应根据对当前实际经济情况的判断,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逆风向”权衡性措施。通常,经济趋热,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经济趋冷,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5)泰勒规则探讨了利率这一货币政策中的关键指标的调整规则,认为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的确定取决于四个方面:当前的通货膨胀率;均衡实际利率;现实的通货膨胀率与目标通货膨胀率之差;现实的产出与潜在产
24、出之差。4 .课堂讨论金融学:美国持续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学: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金融学: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第十二章金融脆弱性、金融危机与金融监管1 .教学内容(1)金融脆弱性内涵、外延与评估(2)金融危机的内涵、机制与防范(3)金融监管的理论、机制与国际协调2 .教学要求(1)理解掌握金融脆弱性的内涵(2) 了解金融危机的特征(3)掌握金融监管的类型3 .教学难点(1)金融脆弱性与金融危机的关系(2)事前监管与金融监管原则(3)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4.教学策略(1)通过战后国际金融危机演进史了解金融脆弱性、金融危机(2)通过案例说明金融危机、金融监管的作用(3)通过国内外金融监管比较,加深对我国金融监管的了解5.教学预习收集战后国际金融危机、金融监管的相关资料,结合教材对金融脆弱性、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有初步认识。6.预习思考(1)金融脆弱性产生的根源是什么?(2)金融脆弱性演变成金融危机的条件?(3)如何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4)金融监管从“单打独斗”与“共同发力”应该做好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