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20周年的研讨发言材料、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98757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20周年的研讨发言材料、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20周年的研讨发言材料、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20周年的研讨发言材料、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20周年的研讨发言材料、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20周年的研讨发言材料、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20周年的研讨发言材料、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20周年的研讨发言材料、心得体会.docx(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施20周年的研讨发言材料、心得体会第一篇,共七篇20年来,“千万工程”的精准实施、有效落实、持续向纵深迈进,得益于在调查研究后形成的一系列针对性强、适配度高、行之有效的举措做法。广大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扑下身子、投身基层,把“解决问题”作为推进这项工作的根本目标和开展好这项工作的根本检验标准,沉下心来、脚踏实地,解剖麻雀、体悟实情,在真听真看真研究中找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和死角盲区要善于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向基层干部“取经”,向农民群众“求学”,自觉问计于基层、问计于群众,从人民群众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形成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为科学决策提供

2、坚实依据和有力支撑,以调查研究实现“工作纠偏”,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规划先行、水到渠成统筹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只有立足实际统筹规划,新农村建设才能稳步推进XXX镇XXX村是我们当地一个开展新农村规划建设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较早的乡镇之一,早在2003年,该村即开展了新农村规划建设和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过去该地到处是低矮的平房,经济发展缓慢。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发展潜力,2003年,该村聘请XXX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制定了xxxx新农村建设规划,确定了发展目标。近十年来,该村一直是全镇新农村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的典范,在全县也走在前列,XXX新农村建设的成功案例启示我们,只要规划先行,

3、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即可水到渠成。同时,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按照“科学规划、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结合实际,把握重点,切实开好头、起好步。一是要高起点搞好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要先行,以确保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稳步推进,规划要科学合理、超前,避免规划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今后再进行重复建设。二是要夯实经济基础。要从提高农民收入入手,增强农村经济实力,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新新农村建设将不再是难题;三是要增加筹资渠道。要采取招商引资等措施,鼓励部分商户开发建设农民新居,再借鉴城市购房模式,采取按揭还贷的方式,将新居转售给农

4、民,可有效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二、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又一关键。如果一个村庄具备了足够的经济实力,新农村建设就会稳步推进,反之就会功败垂成,劳民伤财,XXX镇XXX村是一个交通便捷、商贸发达的村,该村以商贸街开发为抓手,积极开展小城镇建设,采取分期分批进行建设的方式,以招商引资的形式,吸引商家投资在公路沿线建起30余栋二层以上门市楼,现已有30余户农民搬进新居,该村新农村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循序渐进,选择有条件的农户率先上楼。而有的小城镇建设会失败,从经验中告诫我们,新农村建设一定要量力而行,绝不可操之过急,搞一刀切逼农民上楼,这样只能劳民伤财,

5、损坏基层组织形象,给以后的新农村建设增添更大的难度。因此上,新农村建设可在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进行试点实施,从点到线,再从线到面逐步推开,只要一个乡镇,一个村庄真正具备了新农村建设的条件,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将会很顺利的全面推开。三、改善环境,综合治理改善人居环境涵盖面很广,既包含民居改造又包含基础设施建设,既包含生态环境建设、环境治理,也包含制度建设,丢掉一项内容也不符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总要求。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就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创新政府支持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要坚持先建机

6、制、后建工程,推进农村环境管护机制创新,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确保各类设施建成并长期稳定运行。要持续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查检查机制,建立配套的奖惩机制,防止出现“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懈怠情形。要想方设法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耐心细致地做群众工作,让群众真心支持、真心参与。要加大舆论宣传引导作用,提高村民环保意识,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良好舆论氛围。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非常适应我国当前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形势的,是符合中央“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基本原则的。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新农村建设管理工作

7、中取得的显著成效说明,建设新农村的成败不能只看新楼房建设的多少,更不能只停留在逼农民上楼上,而应把真功用到改善人居环境、优化服务水平、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上,用到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上,让群众真正走向新农村。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在新农村建设管理工作中取得的显著成效也再一次彰显了中央对新农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可行性和指导性。中央“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农村特色,弘扬传统文化,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农村建设指导思想,必将成为我们今后进行新农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指南。我们相信,有

8、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我们全面建设新农村、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第二篇深化千万工程、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需要坚定目标、待之以恒,也需要与时俱进探索创新,更需要以人为本、务实苦干。一、用更加务实的举措深化农村环境治理,进一步提升“生态之美”从“长三角”看,浙江的比较优势是生态优势;从全国春,浙江的“美”主要体现在绿水青山环绕下的乡村之美。深化千万丁程建设美丽乡村,必须牢牢守住“生态良好”这条底线。我们要以更务实的举措,深化农村环境整治,治水治气、拆违治乱、绿化彩化,让全省农村生态待续好转、不断提升浙江的“生态之美”。当前,关键是抓好三件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点多面广,是难

9、啃的硬骨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要全面落实工作计划,抓紧各项工作。要坚持质匿导向,速度服从质量,不能“只要面子,不要里子”O特别是开工慢、起步晚的地方,更要把质量摆在首位,加强工程监管,决不能搞成“豆腐渣工程”。要严格进行招投标,确保建材质最,注意节约成本。要坚待长效导向。运营维护机制一定要跟上,决不能成为“晒太阳”工程。要探索建立可待续的运营维护机制,处理好维护主体、资金保障和责任机制等有关问题,积极探索第三方运营维护机制。要以群众为主体,洞动群众积极性,发动群众参与,引导农民投资投劳,不能“干部在干、群众在看”。治水是为群众办好事,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农村垃圾处置。现在,农村垃圾构成相当复

10、杂,已不再仅仅是麦秸、草灰,简单掩埋或焚烧会对土壤、水环境、大气造成污染。要对农村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资泪化利用,努力走出一条垃圾减置化、资凉化、无害化的路子。要增强农民“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探索市场化路子,解决农村垃圾污染问题。二、建筑的拆改结合,在“三改一拆”中,农村更要注重“拆”“改”结合。要通过设施配套、建筑改造、植树种花等办法,进一步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对拆违后腾出来的土地,要好好规划、优化设计空间景观和功能定位,让农村的山景、水景、绿景、街景、村景更加协调。要继续推进“四边三化”工作,搞好平原绿化彩化多在彩化上做文章,让浙江的农村到处披匕彩衣、闻到花香。三、用更加有效的途径彰显浙江

11、乡土特色,进一步提升“人文之美乡村之美,从外在看,是山水;从内在看,是人文。乡村之美,很多东西可复制,但“人文之美”难以复制。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内核”。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更要记得住乡愁。农村文化建设一定要人无我有。传统村落不能被破坏,乡土文脉不能断裂,传承下来的故事不能被遗忘。提升农村“人文之美”,彰显浙江乡土特色,要用更加有效的途径,重点是抓好三件事:保护好古村落。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民俗风情村落是浙江一笔厚重的文化遗产,是不可复制的宝贵财富,一定要保护好、传承好。要科学界定每个古村落的保护价值,严格保护传统村落的格局、风貌、田园景观等空间形态,避免无序建设和过度开发。要保护

12、祠堂、牌坊等古老建筑,也要保护和利用好有历史的、有文化标志的、有人文故事的乡土建筑。要处理好古村落保护、村民生产生活和旅游开发的关系,相互促进,整体提升浙江农村的“人文之美”。建设好浙派民居。要集思广益,设计推广独具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农民喜欢的“浙派民居”。要根据地貌形态设计民居,把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乡土建筑,多用乡土材料、乡上手法营造浓厚的乡土气息,不要搞成一个个欧洲“城堡,也不要变成一个个“火柴盒”o要充分考虑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尽量就地改造、就地取材,让农居更加绿色、低碳、舒适。要让“美丽宜居“优秀村居方案设计的好作品落地,把图纸变成好看实用的房子,真正惠及农民传承好“活态文化“。城市

13、化进程中,农村入口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古村落的原住民越来越少,留下的也是一些老人了,活态文化延续越来越难。要让古村落“活”下去,不变成空壳村,让非遗文化传承后人并发扬光大,都是浙江农村提升“入文之美”的关键。四、用更加创新的方式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提升“富裕之美”建设美丽乡村、创造美好生活,要坚守“百姓增收”这条底线,让农民的口袋待续地鼓起来。现代农业的功能,不只是提供农产品,还有旅游功能、文化功能、休闲功能、教育功能、体验功能等,这些功能都有待好好挖掘。要因地制宜,挖掘农村生态资源田园风光、农拼文化、特色产业、人文景观等优势,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提升农村“宫裕之美”,要用更加创新的方式促进农民

14、增收。当前,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旅游增收。乡村旅游正在我国全面兴起,而且正从观光迈向休闲度假和体验。“农家乐”是乡村旅游、体验经济的一个重要业态,也是浙江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但“农家乐”同质竞争、缺乏特色的问题已经显现。要与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相结合,在差异化中寻找市场空间、创造市场需求。通过不断创新,满足度假养生、农事体验、户外运动等更多差异化的乡村旅游需求。乡村旅游要真正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探索更好的机制壮大集体经济、惠及更多普通农民。生态塔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靠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来实现。要在“发展与生态”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产业空间、新的项目载体

15、。如何发展低碳生态工业、高效生态农林业、绿色生态服务业等产业,如何发展体验经济、文创经济、养生经济,还有许多文章要做,有很大渚力可挖。要积极引进外部资本在广大农村发展生态经济,把美丽乡村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富民优势。电商增收。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是功能性产业,任何产业都可以搭上这趟快车。农村电子商务这篇文章渚力很大,现在刚起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扶待,引进资本、整合资掠,逐步解决冷链物流、农产品标准化、农村信用信息等关键问题,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大发展。五、用更加坚定的步伐探索农村改革,进一步提升“布局之美”要坚待把浙江作为一个大城市来规划,加快编制以“多规融合”为特色的省域国土

16、空间总体规划,力求空间、人口、产业的布局更合理。浙江新型城市化关键在“化入J它与农村改革进程高度相关。浙江的“布局之美”来自千“人的城市化,用更加坚定的步伐探索农村改革,促使农村人口合理流动、集聚。通过科学规划,进一步优化村庄布局。目前,村庄的数量太多、布局太散、集聚水平过低。如果不优化村庄布局、引导农村入口集聚,新的“空心村”、“空心宅”又可能出现。长远看,村庄减少是必然趋势,必须加强规划,定点、定位、定功能。哪些村保留、哪些村整治、哪些村缩减、哪些村做大,要下决心论证规划,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大拆大建,力求规划全覆盖、要素全统筹建设一盘棋。这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性工程。通过“三权”改革,

17、优化农村人口布局。如果农村的不动产“动不起来“、“活不起来”,农村人口不管是向城镇集聚,还是向中心村剿择,都会有困难。要加即街往“三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改革,赋予“三权”更完整的权能,使农村产权能流转、能抵押、能担保、能继承,保护好、调动好农民的积极性。从全省看,确权之后,农民在“行权、“活权”方面还有一些障碍,要继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真正把农村产权摘活,让农民流动有保障、创业有资本。通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要让已柱城的农民真正落户,共享城市文明和发展机会,也要让留在农村的农民有更好的生产生活条件,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务。要探索市场化、社会化的运作方式,引导外资、民间

18、资本参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拓展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公用事业领域的渠道,支待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办医办学办文化办体育。要引导现代服务向中心村延伸。充分运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让更多优质公共资枢辐射农村。六、用更加法治的手段完善乡村治理,进一步提升”和谐之美”美丽乡村的底线是社会平安、和谐。农村要和谐,法治是保障。当前,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乡村治理,依法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依法保护农民创业创新活力,让农民安居乐业,最终展现“和谐之美”。探索法治化的乡村治理机制。目前,全省正在大力清理村级工作中的机构牌子多、考核评比多、创建达标多等“三多”问题。各地、各部门要抓紧整改

19、,严格规范。村级组织是自治组织,乡村治理要在法治框架内,充分发挥村民智慧,依法规范治理,让乡村治理行驶在法治轨道上。才采索法治化的村民自治机制。要尊重村民自治意愿,引导村民依法行使权利,把党和政府的决策通过法定程序,变成村民的集体行动。要建立完善村级领导班子议事规则,落实村级重大事项渠体决策制度,加强对村级权力运行的监督。村民自治不是村官自治。要规范村干部“小微权力”的运行,对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务预决算、村庄规划建设、重大工程建设等村级重大事务,要及时向村民/公开,接受村民监督。要探索建立“村级版权力清单制度,提升村级便民服务功能,让村级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探索法治化的农村矛盾纠纷处置机

20、制。要依据村民自治法,依法处理村内的事务,用法治思维推动基层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要发挥乡规民约等基层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培育农民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农民依法提出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化解基层矛盾,展现浙江农村的“和谐之美O第三篇2018年2月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印发,明确提出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让新时代的乡村美起来的愿望,第一次有了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随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专门安排一章对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出部署;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列为重点工作目标

21、之一。不久前,中办、国办转发了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报告,要求各地认真领会,积极推进;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要求,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就下一步如何建设美丽乡村,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我想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一是问题导向。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抓住问题就能抓住

22、推动工作的“牛鼻子”。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哪里切入,如何尽快打开局面,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浙江“千万工程”正是从解决农村垃圾等问题起步,后来不断延伸拓展整治范围、内涵,最终造就了千万个美丽乡村。当前,我们就是要从农村改厕、畜禽粪污废弃物处理、河塘沟渠清淤、生活污水处理、不良卫生习惯改变等出发,以建成美丽乡村为目标进行系统谋划,以突破重点问题来带动全局。二是规划引领。谋定而后动,整治村庄应规划先行。建设美丽乡村,需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没有规划或规划不统一的乡村建设,会在后续暴露出许多问题,浪费更多人力物力资源。借鉴浙江“千万工程”建设的头一条,就是

23、要借鉴规划先行的经验。在修编规划时要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诸多要素,力求保持乡土风貌,方便居民生活,留住乡情乡愁。今年农业农村部把加强村庄规划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指导多地修编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绘制蓝图。三是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法宝。应充分尊重亿万农民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并发挥他们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时刻要注意:再美丽的乡村仍然是农民的乡村,只有农民真正参与并主导,美丽乡村才实至名归。离开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乡村建设工作要么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要

24、么是事倍功半、虎头蛇尾。只有依靠农民群众,发动农民群众,才能汇聚建成美丽乡村的强大合力,才能形成持续推动美丽乡村的内生力量。浙江“千万工程”正是从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入手,并在建设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调动农民群众,所以才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功。四是绿色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美丽乡村建设核心要义就是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坚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保护自然、顺应自然、涵养自然,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到乡村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有效挖掘开发乡村生态的经济价值,将生态优势切实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同步建

25、设,实现生态美与经济强的有机统一。浙江“千万工程”将村庄整治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环境美了起来,产业也跟了上来。我们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要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的有机融合。五是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乡村,是长远的事业,绝非朝夕之功,一蹴而就。韩长赋部长在今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表示,农村环境整治不是三年两年就能够干完的事,要“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浙江“千万工程”自2003年启动以来,浙江省委和省政府一直抓在手上,一任接着一任干,才有今天的成就。所以,我们建设美丽乡村,千万不能急功近利,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虽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要有这种泽被后人

26、的使命精神和历史担当。今天揭晓的美丽乡村百佳范例,都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先进典型代表。希望大家互学互进,永葆先进,带动更多乡村一起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从一处美延伸成为处处美,从一时美变成长久美,让广大乡村生态越来越美、经济越来越美、生活越来越美。同时,也希望中国农村杂志社强化媒体担当,联合各界力量,把美丽乡村范例一个一个选出来,把活动一届一届办下去,办出品牌,办出影响力,为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第四篇浙江的创新如同一种空气,无处不在,从“八八战略”的提出,到“生态文明建设”大幕的拉开,从“千万工程”的波澜壮阔,再到“文化大省”、“活力浙江”、“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每一个理论

27、创新背后的智慧力量,总能穿越重重迷雾,指引前路。今天解读“浙江精神”,应该要有新的涵义,那就是学会坚守,懂得久久为功,秉承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的“钉钉子”精神。从表面看,坚守与创新,看似一对矛盾:有人说,伟大是“熬”出来的,唯有坚守匠心,才能创造奇迹;也有人说,创新是灵魂,唯有不断颠覆,才能走向成功。而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眼光予以审视,这其实是一对有机组合。浙江的实践证明,成功的坚守需要以创新为前提,伟大的创新需要以坚守为内涵。去年9月,联合国将最高环境荣誉一一“地球卫士奖”,授予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表彰其卓越贡献。这是中国再次为世界多样化发展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28、”。从2003年至今,这一工程仍然是浙江抓城乡统筹的“牛鼻子”,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也让千万乡村蝶变为美丽乡村,继而迸发出美丽经济的强劲活力。带着对坚守与创新的思考,记者走进了浙江乡村,寻找思想的源泉,成功的奥秘。从“单重奏”到“大合唱”浦阳镇位于XX市XX区南端,这里因地处浦阳江畔而得名,然而水质污染一度成为“老大难”。近几年,通过重拳整治,绿水清波又重新回归。借着这股东风,镇里发展沿江、沿山和沿路资源,重金打造风情小镇,发展美丽经济。走进尖湖村的山坳里,梨花漫山遍野,景在村中,村融景中。过去默默无闻的小村,如今成了“网红村”,引来众多游客,还有不少外国人。眼下,浦阳每个村都在创建美

29、丽乡村,更将迎来一场场蝶变。事实上,对于乡村环境整治这件事,浙江已持之以恒抓了16年之久。时光回转到本世纪初。改革开放后,浙江工业经济高歌猛进,群众收入增加了,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水脏了、山秃了,特别是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尤为突出。群众揶揄,走在浙江农村,要走过许多垃圾村才能找到一个干净的村。2002年,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刚到任的118天里,他跑了11个市、25个县,为了多看几个点,不断压缩吃板时间,匆匆扒拉几口,立刻赶往下一站。时任浙江省农办副主任、被习近平同志称为“省级农民”的顾益康回忆说,有一次陪同习近平同志下村调研,看到一个村环境很好。习近平同志问,这样的村在浙江多不多?顾益康

30、如实告知:不多。据省农办摸排,当时浙江仅有4个村庄环境较好,剩余的3万多个村庄环境普遍较差。差到啥程度?像经济最发达的XX、XX等地,农民有了钱,纷纷盖起小别S,可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垃圾靠风吹,污水靠蒸发,河里满是垃圾和黑水,农民连洗拖把都嫌脏。当时,省里总结为“五个滞后村庄建设规划滞后、村庄环境建设滞后、村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农民的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转变滞后、政府指导服务滞后。一些到过浙江考察的人士,曾形象地概括为:“走了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走了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村。”习近平同志一路听,一路看,一路思考。2003年6月,一项名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工程,在浙江拉开帷

31、幕。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全面整治1万个行政村,并把其中1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所要改变的就是农村现状,以此来促进城乡一体化。“千万工程”一经推出,就普遍受到欢迎。许多农民感低万分:政府不仅免了我们的税,还出钱帮我们修桥铺路搞卫生呢!对此,顾益康同样深有感触:在浙江,改革开放以来,除了土地承包,还从来没有一项工作像“千万工程”这样,让农民如此发自肺腑地认同;也从来没有一项工作像“千万工程”这样,让政府投入那么大的精力、财力。时至今日,浙江每年召开一次有关“千万工程”的现场会,省委书记每次都亲临现场视察、指导、讲话。与会的,不仅有地方分管领导,还有主要领导,足显省里重视程度。“千万工

32、程”不仅赢得了民心,也教育了广大干部,在全省上上下下迅速形成了城乡统筹的氛围和合力。可以说,一项工程启动了浙江全省城乡统筹的大合唱!浙江原来就有众多的农村“工程”,如交通部门的乡村康庄工程,水利部门的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万里清水河道工程,林业部门的万里绿色通道工程、绿化示范村工程;经贸部门的千镇连锁万村放心店工程等,这些工程纷纷聚集到“千万工程”旗下,按照“示范村建到哪儿,配套资金就跟到哪儿”的要求,跟进配套。“千万工程”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局外人士”:省电力部门主动提出要求,将“新农村电气化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一流学府浙江大学主动要求参与新农村建设,与XX市达成市校全面合作协议;众

33、多脱胎于农村的乡镇企业更是不甘落后,积极投身其中;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全省共有L5万家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从此,浙江的城乡统筹工作高潮迭起,终成浩荡之势,可以说,“千万工程”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成了浙江城乡统筹名副其实的“龙头工程”。从“环境佳”到“生活便”“下姜村,梦开始的地方。”走进XX县的下姜村,这句旅游宣传语赫然可见。今天的下姜村,“农家乐,民宿忙,游人如织到下姜。“一个人口不到800人的小村庄,去年接待游客超过40万。而在15年前,下姜村也有一句歌谣土墙房,半年粮,有女不嫁下姜郎。”说起总书记第一次来下姜村时的场景,老支书姜银祥还有点不好意思。2003年4月24日,时任浙江省委书

34、记习近平同志乘车从XX县城颠簸了60多公里的“搓板路”,又坐了半小时轮渡,再绕100多个盘山弯道辗转来到下姜村。如今再到下姜村,早已换了个模样,住在村里不比城里差。生活非常便利,水、电就不用说了,公交车通到了家门口。房子大,环境好,要买点啥,出门就有各色小店,有点小毛病,村里的卫生服务站也能看,方便得很。在推进“千万工程”时,浙江并未就环境抓环境,而是把它放到了城乡统筹的高度,按照“让村里人像城里人一样全面享受公共服务和生活便利”的要求,致力于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因为所辖的每个县市都进入全国百强,社会和谐程度较高,因此,XX市早在2003年,就已成为全国第一个社保全覆盖的城市,并且在全国地级

35、城市中第一个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那时,作为城乡统筹的先行之地,XX面临的问题正是整个浙江所需要突破的:统筹将从有形领域转向无形领域;从浅层次的、用钱能够摆平的,转向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的建设。为此,浙江先后建立了全省统一的就业制度,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在教育、卫生、文化等各个方面,浙江都提出了一系列的行动计划,逐渐建立健全多层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配置公平、发展均衡的社会事业体系,布局合理、城乡共享的公用设施体系,着力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在基础实施上,浙江把“四好”农村路、万里清水河道、农民饮用水源、小

36、康体育村、现代商贸服务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危旧房和电气化改造等有机结合,统筹推进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城乡全面覆盖、全线贯通的基础设施网络。与此同时,浙江又把“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乡村延伸。全面形成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节点、中心村为基础的公共服务体系。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打破信息孤岛,推动教育培训、劳动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娱乐、商贸金融等服务在服务中心延伸集成,基本形成农村30分钟公共服务圈、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浙江农民人均收入达27302元,连续34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的首位。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城乡居民收入比同时再次处于全国各省区最低,去年

37、这一数字为2.036:1,比上年缩小0.018。随着新型城乡关系的建立,浙江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正连为一体,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相映成辉。从“公共品”到“市场品”各级政府投入了如此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浙江乡村的改造和提升,确实让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也提出了更大的问题:如果没有人气、没有产业,这些公共设施的效益最多就只能让留守的儿童妇女得以享受,无法真正发挥其价值,另一方面,后期的运维成本也是现实课题,根本无以为继。因此,在“千万工程”启动之初,浙江就将视角聚焦“市场化”。彼时的浙江,人均GDP已经超过了3美元,习近平判断:整个经济社会进入了转型新阶段,人们对于休

38、闲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基于这个判断,城乡之间的要素应当互相流通,一方面,要继续推进新型城市化,鼓励农民进城,另一方面,要让乡村成为城市的后花园。怎么让“公共品”变为“市场品”?产业是基础。从2005年,浙江就召开了首次农家乐大会。农家乐作为一种新兴的业态,近年来为全国各地所重视,而浙江的农家乐之所以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究其根本,在于自始至终坚持了“农民主体、村为基础、农旅结合”。从无到有,从初级走向高级,从低端转为高中低结合,浙江农家乐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资源禀赋、具有地方特色和人文特质的发展新路,成功地开辟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新渠道,也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一大新亮点。XX是“中国

39、美丽乡村”的发源地,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山”论断的地方。没有名山大川,缺少驰名景点,这个地处浙北的小县,旅游业却连续十多年呈两位数增长,呈“井喷”之势。现在,XX整个县就像个大景区,“一乡一品、一村一韵、一步一景”。早在2007年,XX率先在全国开展了以“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把一个县当做一个景区来规划,把一个村当做一个景点来设计,把一户人家当做一个小品来打造。县委书记沈铭权说,XX用建设中国最美县域做统领,抓住了全域旅游这个核心,并拧紧了全域旅游的资源观、空间观、产品观、产业观、主体观等5个“总开关”。第五篇睬化“中方工程”走由共富之路

40、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嘉善调研,提出“要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重要指示。姚庄镇认真落实指示要求,深入开展“千万工程”、大力推动“两山”转化,先后获得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全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镇”“两美浙江特色体验地”等称号。2021年,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69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4.6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L55。主要做法是:一、狠抓环境治理,实现江南水乡新蝶变。姚庄镇位于江浙沪两省一市交界地,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但也曾一度面临“水乡无好水”的窘境。近10年来,通过大力开展“五水共治”,国控、省控断面三类及以上水体占比从0提高并保持在

41、100%,获评全省“五水共治”优秀乡镇。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姚庄镇作为示范区先行启动区五镇之一,主动对标示范区“生态绿色”要求,狠抓生态环境治理,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累计整治乱搭乱建、污水直排等12类8832个问题。丰富生物多样性,开展萤火虫回“嘉”行动,盛家湾水生态修复项目列入浙江省第一批生物多样性体验地培育名单,全球仅有的9种水生萤火虫已在姚庄出现3种。创新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水源地共保共治机制,与青浦区金泽镇共保“金泽水库一长白荡水源地”,水质合格率持续保持100%,共同守护了沪浙两地近800万群众的饮水安全。二、狠抓两山转化,激活美丽经济新动力。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42、老百姓的腰包却没有随之越来越鼓。为了把江南好风景变成群众好收入,我们创新方法,加大投入,坚持项目带动,邀请土人规划设计公司、乡伴文旅等参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创新编制姚庄镇美丽乡村规划,打造全长16公里的“桃源渔歌”美丽乡村风景线,连接6个美丽乡村精品村,串联水上森林、桃源栈道等30多个节点。“桃源渔歌”风景线获评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最美香湖风景线入选浙江省美丽乡村风景线。累计吸引游客25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200万。坚持放大优势,发挥地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区位优势,挖掘姚庄北部湖荡众多、蓝绿空间比超过80%的生态基底,开发环沉香荡“一湖一镇一居两村“亲子旅游产品,三年累计吸引长三

43、角游客5万余人次,为周边农户增收400余万元。坚持改革赋能,紧抓嘉善列入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第二批试点、姚庄作为主要承载地的契机,积极创新“三集三进”强村富民新机制,推动县、镇、村三级乡村振兴公司实体化运作,努力解决“钱从哪里来”“事情谁来干”“农民怎么富三大难题。在一个共富场景中,由乡村振兴公司租用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并聘用农民参与民宿经营,租金收入叠加工资收入,每年可为农户增收7万元以上。三、狠抓城乡统筹,共享幸福富裕新生活。农房布局散、基础设施差、公共服务配套不足等,是长期困扰姚庄农村发展的难题。为了让农民群众更好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我们坚持以农房改造集聚为抓手,累计引导7余户散

44、居农户“带地进城”,集聚率超过70%,形成了“地集约、产兴旺、城提质、村秀美、人享服”的城乡统筹经验。2020年,“空间集聚”的姚庄模式成功入选省乡村振兴十大模式。近五年累计投入6.5亿资金,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道路硬化、民居美化、路灯亮化和服务设施配套化。累计完成26公里农村公路“白改黑”提升,农村公路亮化率达到100机实现农村文化礼堂、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省级卫生村全覆盖。深化数字化改革,在全镇建成17个5G健康小屋、50个数字医生工作站,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方便地享受到基本医疗服务。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今天会议的精神,提高站位、明确方位、找准定位,不断创新实践,努力彰显特色,为

45、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贡献更大的乡镇力量。第六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总结推广“千万工程”的有益经验,对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基层的年轻干部要善于学习“千万工程”的经验,解锁山乡巨变的“三大密码”,走好新时代赶考路。常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真心,真情实感、真心实意,解锁“人民至上的民本密码。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始终从农民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

46、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服务人民群众乃“国之大者”,基层的年轻干部也应始终心怀人民,从“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出发,让“呼声”在耳、“诉求”在心、“愿望”在行,善于做群众的“泥腿子”,让工作带有“泥土味”,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中“察其言,观其色”,真抓实干、真情实感去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用“人民至上”这把“密钥”解锁山乡巨变的“民本密码”。常葆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决心,循序渐进、真抓实干,解锁“久久为功的实干密码。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指出,要不断丰富“千万工程”内涵。浙江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紧盯“千万工程”不动摇,每5年出台一个行动计划,每个重要阶段出台

47、1个实施意见,与时俱进、层层递进。基层的年轻干部亦是如此,要发扬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优良作风,在细枝末节上见行动,在大事难事上看担当,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状态,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干。要发扬不畏艰难、披荆斩棘的斗争精神,敢于跨越“雪山”“草地”,敢于征服“娄山关”“腊子口”,敢挑“最重担子”、敢啃“最硬骨头”、敢接“最烫山芋”,用“久久为功”这把“密钥”解锁山乡巨变的“实干密码”。常葆深处种菱浅种稻的细心,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解锁量体裁衣的地域密码。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立足山区、平原、丘陵、沿海、岛屿等不同地形地貌,着眼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体现农村特点、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因

48、地制宜地发展。基层工作亦要“因地制宜”,年轻干部要学会“入乡随俗”讲群众喜闻乐见的“百姓话”,在讲方言、说土话、拉家常中打开群众的“话匣子”,融入群众、融化冷漠、融通隔阂,用“接地气”收获的“高人气”,“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作为“千条线”下面的这“一根针”,将上级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政策往通俗、简洁了说,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用“量体裁衣”这把“密钥”解锁山乡巨变的“地域密码”。第七篇浙江坚持以“和美”要义不断深化“千万工程”,全力开创“千村未来、万村共富、全域和美”新格局。在传承廖续中探寻和美新路径。每年召开省委书记、省长出席的现场推进会,每五年出台一个实施意见,以“人和村美”理念持续

49、深化“千万工程”。一是坚持五美联创。2011年以来累计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56个、风景线665条、示范乡镇610个、新时代美丽乡村L58万个、美丽庭院250多万户,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线一风光、全域大花园”的大美格局。二是坚持五村并进。联动建设“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共富乡村+人文乡村+善治乡村”。三是坚持五位一体。加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服务全链联动、全程闭环,实行标准化推进、精细化建管、数字化赋能、品牌化经营、人文化引领、均等化服务。在创新实践中建设和美新家园。以风貌提升擦亮生态美。基本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建立城乡一体风貌管控机制,以绣花功夫推进微改造、精提升,建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