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视语言美学内涵的案例解析.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99529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电视语言美学内涵的案例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电视语言美学内涵的案例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电视语言美学内涵的案例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电视语言美学内涵的案例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电视语言美学内涵的案例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电视语言美学内涵的案例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电视语言美学内涵的案例解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关于电视语言美学内涵的案例解析摘要:电视是视听艺术,“声画合一”就是语言与画面完美结合,二者相互映衬。电视语言包括解说词、现场同期声、音响、字幕等因素,电视语言内在的美学内涵可以进一步开拓电视画面的思想和艺术境界,推动电视画面的视觉内涵更深刻地阐发出来。关键词:电视语言;真实美;真情美;意境美国内的理论界近年来有一种争论,那就是电视首先应当是画面艺术还是语言艺术。一种观点是,相对于广播、报纸来说,电视应当是画面艺术,电视的优势就是画面,通过画面,观众能够直接地获取信息,对于画面中所表现人物以及所说的内容有直观的感受和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同时能引发联想想象,产生艺术感染力。另一种观点认为,电视需

2、要语言,是画面无法替代的,没有语言的支撑,画面所表达的内容不完整,特别对于一些产生歧义或者不明了的画面,没有语言的陪衬和描述,达不到节目所要求的艺术效果。所以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过渡,才能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暂且不管这一争论如何,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的,那就是:这一争论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语言对电视艺术的重要性。笔者认为,电视是视听艺术,“声画合一”就是语言与画面完美结合,二者相互映衬,单靠画面是不能完整地表情达意的,单靠语言也凸显不出电视传播的优势效果。在接受信息方面,人们使用眼睛和耳朵没有什么主次之分,两者得到的信息形成交集就是对信息理解的最佳结合点,因此,电视语言与电视画面的“形合”与

3、“神合”也能使电视艺术成为水乳交融的内在统一体。电视语言包括解说词、现场同期声、音响、字幕等因素,电视语言内在的美学内涵可以进一步开拓电视画面的思想和艺术境界,推动电视画面的视觉内涵更深刻地阐发出来。一、电视语言的真实美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只有真实的新闻,才有美感可言;失去真实的新闻,美感无从谈起。电视新闻真实性展示后带给受众的真实美的享受,包含真事美、真话美、真情美等等,而感受新闻真实的美的载体,一个是电视画面带来的真实的视觉冲击,另一个就是电视语言带来的准确信息的听觉享受,惟其真,方能尽显其美。就新闻叙述学而言,新闻的真实性当然是指新闻叙述的真实性,即一件新闻作品应真实地表述已经发生或正在发

4、生地新闻事实。请看一下温家宝在当选总理后召开新闻发布会上的现场同期声:首先,我要对全国人民讲几句话。感谢人民对我的信任,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出生在农村的一个教育世家。我的祖父、父亲和母亲都是教员。我的孩提时代是在战乱中度过的。战火烧毁了我的全家,包括爷爷亲手办的那座小学。旧中国的苦难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我从在大学学地质到从事地质工作,整整25年。这期间大部分是在非常艰苦和恶劣的条件中度过的。我深知人生的艰辛,也知道国家建设的艰难。但我也树立一种信心,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不畏艰险,用于攀登,一定能达到光辉的顶点。我在中南海工作了18年,这是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十分重要的

5、一个时刻。我亲眼目睹了在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的领导下,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巨大的成就,中国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建设事业是非常伟大也非常艰巨的,唯有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国家才能繁荣富强;唯有民主、科学、负责任的精神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全国2500个县区,我跑了1800个。这使我更深地了解了国情和人民的状况,我深知人民的期待,我绝不会辜负人民的期望。一定要以人民给我的信心、勇气和力量,忠实地履行宪法赋予我的职责,婵精竭虑,鞠躬尽瘁,不负众望。这就是真实的新闻,而且是中央电视台向全球观众现场直播的新闻。这段现场同期声是温家宝总理向全中国人民的真

6、情告白,这段真情告白,真切动听,真实可言。这是新闻真实性展示后带给受众的真实美的享受,因为,这段现场同期声本身就是一件新闻真实美的综合艺术作品,其中包涵真实美、真话美、真情美等。听了温总理的这段话后,人们领略到了电视语言真实美的魅力:其一,这段话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辉,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其二,这段话充满人生的激情和睿智,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忍辱负重、感恩报国的伟大情怀;其三,这段话透出无限的谦虚和温和,表明了一个共产党人虚心好学、坚忍不拔的积极处世态度。这个新闻发布会,通过对温总理讲话的现场直播,不仅真实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格魅力,而且令全世界人民直接感受到

7、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和美好。二、电视语言的真情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J在电视作品中,电视语言要感动观众,不仅需要情,而且需要真实的情,因为真情,观众才会从传播信息当中捕捉到与自己情感合拍、感情呼应的因子,才会有一种美感。从而最大幅度地调动和激发观众的想象思维和美学享受。靖大爷和他的老主顾是一部纪录片。该片获得第九届中国纪录片学术奖长片大奖、编导奖、录音奖。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位87岁的理发匠靖大爷走街串巷去给老主顾上门理发的事,画面是不厌其烦的重复着靖大爷的理发动作,但是在他于他的主顾不经意的谈话中,却传递着大量的多义性信息,自然光的背景,刀下须落得声响,将熟悉的生活完全陌生、

8、趣味化了,一部近60分钟的片子,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冰糖葫芦式的结构,琐碎的对话和现场的同期声支撑了全片,让我们看两段对话:95岁的赵明老人得了脑血栓,行动不便,心里有些烦闷。靖大爷劝他:“别老躺着,在屋里转转J“好吃多吃,不好吃少吃,别不吃东西,有心有茬的活着。”米连成是靖大爷主顾中年龄最大的一位,可身体非常硬朗。米连成说:什么你的我的,什么都不要,什么也不争啦!不争,像我工资该多该少了,我说什么多了少了,给多少拿多少,做皇上称不称,也得给人家博下。那故宫修得多好啊!不也给人家摞下了吗?甭管他是谁,活多大也得回去。这样的对话还有很多,有点像茶馆里的对白,颇似一幅纯正的北京胡同风情画。看似生

9、活流的记录,温情、关爱、豁达、平静,但真实地展现了人生的主题一一生存与死亡。靖大爷和他的老主顾不是重大社会题材,但却是一部耐人寻味,令人心灵为之颤动的纪录片。它记录的是生活在非常现代、喧闹、富有活力的首都北京的中心地带一一什刹海周围的一群老人。他们非常沉静、孤独、微弱,社会很难听到他们的声音,只有在同龄人偶遇时,才会有他们缓慢低吟的对话。由于他们的年龄和经历,他们有着对生的眷恋,对死的认同。作者是带着情感去拍的,所运用的电视语言也是附有情感因子的。这个片子的结构非常简约,重复着靖大爷骑三轮车到一家又一家理发、刮脸,几乎没有其他多余的情节。但是不同的家门,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和对话,使重复中有变

10、化,使片子有节奏、有韵律,重复似乎更凸显了人物的话语差别,凸显对话的意蕴,让观众去品味。作者在编后记也说到了当时拍摄的感受。”也许是受到老人们的影响,我时刻注意的并不是我拍摄到的画面如何,而是我对他们的态度是否恭敬和真诚。因为在这些饱经沧桑的老人面前,我就像一个孩子,只有安静地聆听,才能从他们含混不清的语言中得到教诲三、电视语言的意境美电视是声画结合的艺术,它不仅要满足观众视觉和听觉的感官审美愉悦的需要,还要有高层次的情感和思想的意蕴,满足观众对情感审美体验和理性审美超越的期待。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一部作品的存在本身并不能独立产生意义,其意义的实现需要受众通过欣赏使之具体化,最终实现作品的价值

11、。人的听觉和视觉接受信息的不同在于视觉是直观感觉,而听觉表现为主观感受,因此,电视语言的艺术感染力所产生的意境让观众产生美的享受,而这种意境美的创造,并不是大段大段的渲染,也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砌,而是运用简练、传神的语言制造出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比如:话说长江之太湖集开篇的解说词是这样写的:“太阳湿淋淋地从东边升起,又火辣辣地从西边落下。”这句话中,“湿淋淋”和“火辣辣”淋漓精致的展现出太湖的多姿多彩,意境油然而生。太阳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这是直观感觉,但是,“湿淋淋”、“火辣辣”这两个词的描述,马上让人进入一种意境:清晨,太阳像一位少女沐浴着湖水缓缓地从东方升起,清新

12、脱俗;傍晚,太阳又像一位舞者在舞罢一曲霓裳羽衣曲后的回眸,缓缓地顺着湖水飘落。再如:在纪录片长白山四季中描写天池和环湖而立的群峰的解说词:“像顶天立地的汉子,伸出一双双巨手,将天池捧上两千米的高空,供天下人欣赏美。”这句解说词的意境美就在“捧”字上。意境讲究虚实相生,一是“如在眼前”的实景,二是“见于言外”的虚境,而虚境是实景的升华。画面中是林立的山峰,一泓碧蓝的水静落在群峰的深处,灰黑的山、雪白的云,都在清如水晶的水中,一个“捧”字不单形象地描绘出天池与周围环境的位置关系,而且也给人一种遐想,可以说,这种意境化的解说词把观众的情感和大自然交织起来,产生画面信息所不能传达的艺术效果。19世纪俄国唯物论者车尔尼雪夫斯基有句名言:“美是生活:我们这个时代是充满美感的时代,美打扮着我们的生活,美代表着我们的生活。电视语言应该最大限度地展示作品的审美价值,满足观众的审美需要,引发人们的审美感受,从而引导观众以美的心灵、美的行为去美化生活,美化世界。参考文献:1孙长喜.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表达艺术J.理论观察,1999(6).2赵华琳.电视编辑中画面与解说词探微J.编辑之友,2001(3).3谢逸溪.新闻美学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7.4凌德安.浅谈电视解说词的非独立性现代传播,199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