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篇)2024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研讨交流材料.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02270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篇)2024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研讨交流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8篇)2024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研讨交流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8篇)2024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研讨交流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8篇)2024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研讨交流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8篇)2024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研讨交流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篇)2024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研讨交流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篇)2024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研讨交流材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8篇)2024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研讨交流材料第1篇,共8篇当乡村振兴战略把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建设提到当前工作重点之时,浙江省自2003年启动实施、并不断创新升级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以下简称为千万工程)人居环境建设工程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层面在2018年初推动实施的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方案基础上,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5年行动。各地也结合实际正在推动实施一些重大工程,如云南省2020年7月启动实施了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这个时候,更需要全面系统深入总结浙江省“千万工程”所形成的宝贵经验,探讨其可行推广路径

2、。一、浙江“千万工程”取得的显著成效浙江省有关政府部门及一些学者把千万工程划分为以下4个阶段,即示范引领阶段(20032007年)、整体推进阶段(20082012年)、深化提升阶段(20132016年)和转型升级阶段(2017年至今)1一4,并分别对应千万工程的1.0到4.0版本。这说明浙江的“千万工程”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一是系统性。先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生活环境脏乱差开始,着手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随后扩大到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然后逐步提升到以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健康融合发展阶段,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二是持续性。浙江的“千万工程”始于2003年习近平同志担任省委

3、书记时,到目前为止,已经经过了多任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班子的更替,但仍然能够持续下去,并不断深入其建设内容。这背后所体现的就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之所以始于“千万工程”,基本原因还是长期过分注重经济建设、忽视环境建设,且经济建设带来了诸多环境问题,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社会发展问题。“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出门穿雨鞋,进门换拖鞋”“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许多外出打工年轻人连过年都不愿意回村,有的回老家探亲索性住在县城。城里的许多媳妇怕脏,不愿意到农村去看望公婆”o立足这一基本现实,浙江省“千万工程

4、”最初所走的也是全国许多地方普遍所采取的“以点代面、典型示范”的路径,重点是“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即整治畜禽粪便、生活污水、垃圾固废、化肥农药和河沟池塘污染,提高农村绿化。这不但有群众急切所盼的原因,而且有基层政府建设经验不足、财政资金投入有限等原因。当年开展示范村建设的市仅占全省地级市总数的一半。而环境整治村因建设要求较低,2004年就已经覆盖全省所有地级市,2005年达到3060个村庄的县(市、区)约占全省县份的2/3。2006年,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XX市金东区和东阳市的示范村数量达到最高值;XX市所辖的诸暨市的环境整治村总数达到了175个,一直处于领跑地位;XX市的XX县、XX市的

5、武义县和永康市等已经全面完成了环境整治村建设任务。至2007年,全省开展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行政村占到了66.36%。该阶段的乡村建设重点是夯实基础,这既改变了农村较为低端的生活环境,又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各级地方政府的价值观,持续加大对农村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广大村民的思想认识,由被动接受到积极主动参与,为后续的各类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从2008年起,浙江省的千万工程逐步升级,2010年提出实施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主要目标是建设四美三宜两园乡村,重点打造千万工程2.0版。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美丽乡村建设开始走出浙江,逐步影响全国。2012年,浙江省响应党的十

6、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新要求,围绕“两美浙江”建设新目标,进一步拓展美丽乡村建设内容,致力于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这是“千万工程”3.0版。2017年,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继续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并把推进万村景区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目标是到2020年,累计建成1万个A级景区村庄,其中3A级景区村庄1个。这项“千村3A景区、万村A级景区”的“新千万工程”的核心,就是打造“千万工程”4.0版。从1.0版本到4.0版本,浙江千万工程早已不再是单纯的农村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配置、两山理论转化、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治理、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等内容不断充实其中。乡

7、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都在浙江“千万工程”中得到了有益探索和充分实现2。这种探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20年底,浙江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了85%,回收利用率达到了45%以上,资源化利用率达到了90%以上,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到了92.5%;农村饮水累计完成提标人口1054万人,达标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水质达标率90%以上、城乡规模化供水率85%以上。建设(提标)农村规范化公厕64842座,平均每个行政村超过3座,创建省级星级公厕2座,其中示范公厕200座。新建和改造提升农村公

8、路里程达到了1.3万km,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了100%。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市、区)45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500个、特色精品村1500个,美丽乡村达标村11290个。同时,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全省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农村标准化学校达标率达到了98.61%;组建县域医共体161家,村卫生室规范化率达到了74.5%;农村文化礼堂L78万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54个,文明实践所、实践站覆盖率达到了7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代缴政策对象扩大到全体持证残疾人和低保边缘农户,低收入农户医疗补充政策性保险实现全覆盖;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全

9、部纳入救助范围;建成乡(镇)居家养老服务中心683家。“四治融合”乡村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累计建成善治(示范)村6036个。浙江“千万工程”不仅被广大农民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而且于2018年9月获得了联合国的最高环境荣誉“地球卫士奖”。习近平总书记也作出重要批示:“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起步早、方向准、成效好,不仅对全国有示范作用,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要深入总结经验,指导督促各地朝着既定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二、浙江“千万工程”的宝贵实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深入总结经验”。这既是源于浙

10、江“千万工程”实践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和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更是由于其经验具有普适性价值。此前,一些学者、政府官员和新闻媒体已经做过一些总结,如吉林省赴浙江专题培训班委会认为,浙江“千万工程”的宝贵经验在于:一是压实主体责任,二是建立工作机制,三是建立奖惩机制,四是完善建设机制,五是加大政府投入。XX市作为浙江省的山区和落后地区,“千万工程”的有效推进,不仅大大改善了村庄的人居环境,而且走出了一条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道路,其基本经验是:注重科学规划引领,整体系统又不失特色;注重稳扎稳打,点线面循序推进;注重美丽环境和美丽经济互促,实现民富村美;注重传承乡土文化血脉,实现乡风文明;注重政府主导的

11、同时尊重群众,依靠民资,实现共建共享。浙江省“千万工程”成功的秘诀在于思想上尊重人民群众的想法,做法上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是找准群众的关心点,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二是找到与群众沟通交流的共鸣点,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发掘多方利益的结合点,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社会资源。浙江“千万工程”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始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激发农民参与意愿;始终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引领;始终坚持有序改善民生福祉,先易后难;始终坚持系统治理,政策连贯。浙江经验的核心在于:一是村庄规划立足现有基础、保留乡村特色风貌,既避免千村一面,又不搞大拆大建;二是公共

12、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实现路、水、气、电、网等对村、对户的有效覆盖和科学管护;三是着重推进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广泛开展村庄洁化、绿化、美化三大行动;四是着眼于城乡统筹与城乡一体的就业、医保、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实现标准统一和制度并轨。习近平总书记新近批示之后,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在对浙江“千万工程”的有效实践及显著成效做了全面总结的基础上,对值得推广的基本经验做了系统概括,具体就是“七个始终坚持”,即始终坚持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始终坚持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始终坚持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农民的主体作用和市场的

13、主导力量,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始终坚持系统治理和长效治理机制建设,始终坚持以点带线、以线扩面有序改善民生福祉,始终坚持真金白银投入和多元化投入机制建设。在充分吸收以上学者和相关政府部门所总结的宝贵经验基础上,从指导实践的角度讲,笔者认为以下几个经验值得全面总结和积极推广:一是高位推动,二是尊重民意,三是系统推进,四是保障投入,五是奖罚分明。高位推动浙江的“千万工程”由时任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倡导和推动,关键是省委、省人民政府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为群众办实事内容,要求凡是“千万工程”中的重大问题,地方党政“一把手”都要亲自过问,且每年都要召开至少一次由省委、省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

14、加的现场推进会,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党政干部绩效考核和末位约谈制度,强化监督考核和奖惩激励。更重要的是,浙江省历届党委和政府坚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把手”责任制,全省上下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注重发挥各级农办的统筹协调作用,以及发展改革、财政、国土、环保、住建等部门的积极配合作用,明确责任分工,集中力量办大事,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这实际上就是黄祖辉、傅琳琳所强调的“党政合一”的科层治理结构。这种结构既做到了权责分工明细,党管干部、层级管理、责任到人,又在努力压实地方责任的同时,注重机制协同和地方创新。尊重民意浙江省的“千万工程”走

15、的是一条“政府自觉引导、农民自主推进、市场自由运行”的道路,核心是始终把“注重衔接、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公众参与”作为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原则。政府自觉引导体现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和有为政府的本质属性;农民自主推进是实施“千万工程”的有效社会基础,体现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和主导性;而市场自由运行则是撬动社会资本的重要遵循,体现的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这背后的关键在于尊重民意,所展现的正是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所要求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自民所系”的执政理念。用农民日报浙江城乡统筹调研组的话说,就是政府通过制订规划、制订政策主动发挥引导作用,目标是创造让农民自

16、主创业,让市场自由运行的优良发展环境。政府通过市场化手段,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因为只要农民自觉自愿了,包括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内的农村发展进度自然就加快了。浙江省“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尊重民意、积极发挥引导作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村庄分成不同类型,并对不同类型的村庄给予不同的政策支持。最初进行环境整治时,把村庄分为示范村和整治村,且只覆盖了全省1/4的村庄;而在进入环境全面整治阶段,又把村庄分为待整治村和已整治村,并依据地形地貌各细分为一、二、三类县(市、区);而在美丽乡村建设阶段,则把村庄分为待整治村(细分为整乡整镇整治和一般整治两个亚类)、中心村(细分为一般中心村和重点培育示范中

17、心村两个亚类)和历史文化保护村落(细分为重点建设村和一般建设村)。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村庄给予不同的财政资金补助。这种有差别的财政资金补助政策,不仅压实了基层政府和村两委的责任,而且对于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甚至倒逼作用。系统推进浙江推动“千万工程”坚持了系统推进的理念。在整治内容上,本着先易后难的思路,先从广大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环境问题入手,通过打造宜居村庄带动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建设的是“点”;随后推进美丽环境建设,除了村庄整治外,还包括河流、道路等,试图把点连成线,以放大村庄的聚集和扩散效应,为新产业、新业态的植入和美丽经济的打造创造条件;进而把城乡融合发

18、展作为基本目标,把线连成面,打造美丽浙江“大花园”,为美好生活创造条件,最终形成了美丽环境、美丽经济和美好生活融合发展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局面。在整治路径上,以点开始,在探索有效做法和经验的同时,提振地方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信心、积极性和创造性;随后把点连成线,在增强点的辐射作用的同时,提高点的内生发展动能;最后把线连成面,既放大了点和线的聚集和扩散效应,又强化了工程本身的公平性。整治内容和路径的有效结合,既保证了“千万工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广覆盖,又使工程为共同富裕铺实了发展基础。保障投入为了保证“千万工程”落到实处,浙江省构建了政府投入引导、农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相结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多

19、元化投入机制。省财政积极整合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道路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各类资金,专项投向“千万工程”。同时要求地市级和县级财政配套投入,并纳入年度预算,使各级财政为“千万工程”投入真金白银。据统计,2003-2018的15年间,浙江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资金超过了1800亿元,按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乡村人口计算,人均超过了1万元。同时,浙江省还通过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下放项目立项权和审批权,调动基层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把以奖代补作为主要手段,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广大农户积极投工投劳,投资建设自己的村庄和自家的庭院。奖罚分明浙江省“千万工程

20、”最重要的一条经验是在充分保障各级财政投入的同时,建立了完整的奖罚分明的资金使用制度。这种制度既包括省对市、县(市、区)的资金投入和奖励,也包括县(市、区)对不同类型村庄的奖惩。同时,这种奖惩制度还考虑到了不同地区、不同村庄整治类型的差别,从而在坚持公平公正的同时,使投入效率得到了有效保证。如2008年省财政安排到一个待整治村的补助资金一、二、三类县分别为14万、11万和7万元,一个已整治村的补助资金一、二、三类县分别为6万、5万和4万元;2009年增加绿化项目后待整治村分别提高到15.4万、12.2万和&0万元。同时规定,立项后只先拨付40%的奖补资金,考核合格的村拨付剩余60%的奖补资金,

21、不合格的不拨付,并给予半年时间整改,对退出年度建设计划的村,每村扣减7万元的补助金。同时,对于考核为优胜的县(市、区),每个县(市、区)给予5万元的奖励,并获得通报表扬,2009年增加到每个县(市、区)10万元。美丽乡村建设时期,到村项目资金先拨付60%,考核通过后拨付剩余40%的资金;考核不通过的,暂不拨付剩余40%的资金,但给半年的整改时间,整改合格的,也只拨付剩余40%资金的60%;整改不合格的,不拨付剩余40%的资金。同时,加大了中心村培育建设和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的扶持力度,如一类县(市、区)的重点中心村建设财政补助资金可达每个村60万元,二类县(市、区)也可达40万元。一类县(市、

22、区)的历史文化重点村每个村的财政补助资金可达700万元,二类县(市、区)也可达500万元。三、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普适性分析“千万工程”是浙江省创造的许多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实践之一,但一些地方官员和少数学者认为浙江的上述经验在全国很多地方,尤其是西部地区学得到、却做不到,甚至连学都学不到。其理由是浙江“千万工程”之所以能够有效实施,或者是因为其经济较为发达,干部素质高;或者是因为浙江特殊的区位,使其以环境整治为重点的“千万工程”收到了聚集放大效应,不仅带动了美丽经济的发展壮大,而且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笔者认为这些认识都有所欠妥,浙江“千万工程”取得的显著成效,固然与浙江特殊的区位、较快的经济

23、发展和较高的干部队伍素质紧密相关,但所积累的宝贵经验还是具有很大的普适性的。浙江千万工程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规律的生动展示浙江启动千万工程的2003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0147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处于第4位,比当年全国平均水平的10542元高出了91.11%,但比全国2008年平均水平的22698元低了11.24百分点。2003年,浙江省的人均财政总支出为1970.24元,比当年全国平均水平的1680.40元高出了17.25%,但比全国2004年平均水平的2030.69元低了2.98百分点。2003年,浙江省的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431元

24、,比全国2009年的平均水平(5153.17元)略高,但比全国2010年的平均水平(5919.01元)低了8.24百分点,比西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2011年的平均水平(5246.7元)略高。也就是说,浙江当年启动“千万工程”有其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高的因素,但不是决定性的,因为当年浙江的人均经济规模低于全国2008年的平均水平,财政总支出低于全国2004年的平均水平,农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低于全国2010年的平均水平。当年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领导就决定拿出真金白银来治理农村环境,但时至今日,不少省份上述经济指标都远远优于浙江当年的水平,但多数省份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方案也没有

25、明确具体的投入规模和资金来源,一些地方只把建设任务安排下去,但却没有明确资金从哪儿来?且很少形成有效的激励奖惩机制,能否保证建设需要就是一个大问题。笔者认为,从前者来讲,确实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即任何生产关系都是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必然结果,生产力水平决定着生产关系的产生、性质和发展方向。换句话说,浙江较快的经济发展水平使得省委、省人民政府能够把解决农村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环境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但这只是必要条件,因为当年比浙江经济发展水平更高的省份,也同样面临严峻的农村环境问题,尽管可能不是最突出的问题,但并没有采取具体措施。而当前的农村环境问题与当时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国家及各地的

26、宏观经济环境及政策导向比当时要好得多和清晰得多,但人居环境整治仍然面临投入不足等实际问题。从后者来讲,体现的就是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能够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谋为人民之所盼,适时调整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起到了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所得到的回报才是:“千万工程”被当地农民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更加可贵的是,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能够从体制机制等方面对“千万工程”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这实际上就是顾益康同志总结浙江农村发展较好的经验之一:浙江农村发展较好较快是“导出来”的,即“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7、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尊重、支持、引导、推广农民的创造,适时地、不断地推进制度创新”。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并找到有效转化路径浙江省2003年启动实施“千万工程”后,习近平同志于2005年在XX县余村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浙江省上下深入学习和认真贯彻落实这一理念,在推进以“千万工程”为重点的美丽环境建设过程中,让美丽经济驶入美丽环境建设的康庄大道,在丰富和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追求的同时,不仅转化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而且推动了美丽环境一美丽经济一美好生活f美丽环境的良性循环和持续健康发展。20032019年,浙江省

28、的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国31个省份中始终保持在第4位,但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第3位跃升至第2位,且一直处于全国除上海市以外的省份之首。在这期间,浙江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均名义增速达到了11.24%(从5431元增加到29876元)。同时,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结构明显改善,2003年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到了42.62%,工资性收入占到了48.04%o2020年,浙江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31930元,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比下降到了23.81%,工资性收入占比上升到了6L10%。农民收入结构的持续改善,得益于人居环境的改善,从而培育了农村新产业和新业态,仅以2017年

29、为例,浙江省的农家乐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4亿人次,比上年增长了21.6%;实现营业总收入353.8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0.5%;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了506.2亿元,比2016年增长了27.8%,建成农村电商服务点1.64万个,建制村的覆盖率达到了60%。致力探索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为实现共同富裕找到了抓手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是城乡发展要素的双向自由流动。这就要求持续改善农业农村发展环境,而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浙江“千万工程”的推动实施和不断升级,在持续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的基础上还带动了城市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并带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30、的持续缩小,目前正在向着共同富裕目标豪迈进发。这背后暗含的是,“千万工程”已经成为探索城乡融合发展道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抓手。2003年,浙江省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3180元和5431元,城镇常住居民是农村常住居民的2.43倍,随后缓慢上升,2006年和2007年达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的2.49倍。但可喜的是,随着农村环境整治向纵深推进所带动的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这一差距逐步缩小,2020年分别为62699和31930元,差距缩小到1.96倍,仅次于天津市,在全国31个省份中居第2位,比全国城乡常住居民的收入差距2.56(城镇常住居民):1低了23.44百分点

31、。其中最核心的原因就在于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20032020年期间,年均名义增速达到了10.98%,而城镇常住居民年均为%,农村常住居民收入每年快于城镇常住居民1.37百分点,而同期全国农村常住居民收入增速仅比城镇常住居民快了0.53百分点(分别为10.20%和10.73%)O这其中的关键因素是随着农村人居环境的全面改善,农村就业机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许多长期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选择回乡就业创业。2020年,浙江省新增返乡留乡就业农民工48.8万人。这部分人的返乡留乡创业就业,带来的不仅是农村就业结构的改善,而且导致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第2篇近日,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

32、展专题调研,深入提炼总结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具有深刻意义。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广大党员干部应把“千万工程”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续写初心不改、实干为要、担当在前的“时代篇章”。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惠及千家万户,续写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篇章。“千万工程”以解决群众最关注的人居环境问题为起点,以“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的协商模式为路径,不仅改善生态“提颜值”,而且数字赋能“增智慧”,更是拓新业态“涨价值”,最终实现从“脏乱穷散”到“点绿成金”的华丽蝶变,无数个“余村们”在绿水青山中端起了“金

33、饭碗”,无数个“下姜村”走进了“梦开始的地方党员干部当读懂其中“强党性”的初心篇章,始终奉行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顺应居民和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要能理顺城市的那一端,又要能顾好乡村的这一头,既要扮靓城乡“颜值”,又要为美丽“增值”,不光让村民“鼓起口袋”,还要让村民“富了脑袋”,走出一条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从问题中来,回问题中去,理清千头万绪,续写栉风沐雨奋劲蹄的实干篇章。“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深入考察,充分掌握省情农情民情后,作出的科学决策部署,也是浙江一任又一任领导班子,基于广泛深度的

34、调研工作,契合时代发展和群众需求,接续奋斗深化推进的战略成果。党员干部当读懂其中“重实践”的作为篇章,守好用活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坚持从实际出发来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到基层直奔着问题去、瞄着困难上,不被“虚情假象”迷惑,不畏“浮云阴暗”遮蔽,真正摸清摸透一线情况,找准“症结”,精准“开方”,坚守“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的匠心精神,保持政策实施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确保“病除”。坚持从发展中来,向发展中去,踏破千难万险,续写弄潮儿向涛头立的担当篇章。国家和城市发展是螺旋向上、创造辉煌的过程,二十年来,浙江始终把“千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捍守“不畏艰险,永不停步”的战

35、略定力,保持“敢为人先,永不满足”的进取姿态,坚持“一根红线党建引领、一张蓝图科学贯彻“,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成,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跨越,最终实现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蝶变。党员干部当读懂其中“建新功”的担当篇章,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勇于在思想观念上“破冰”,善于在行动本领上“破局”,主动跳出“舒适区”,积极适应“新角色”,既做“大管家”又做“店小二”,冲破能力瓶颈的“天花板”,始终准确把握前进的方向,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跃升。第3篇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千村示

36、范、万村整治”工程。20年来,浙江一张蓝图绘到底,以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助力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打造了一幅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的新时代乡村画卷。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既要学习工作推进的科学方法和具体手段,更要透过现象探寻浙江不断成功、不断进步的内在因素,切实转换为做好工作的本领和能力。近期,党支部通过组织党员自学、集中领学和相互交流、调研考察等形式,认真学习领会“千万工程”所蕴含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学好用好千万工程,需要增强锲而不舍的韧劲。二十年一以贯

37、之,二十年持续用力,浙江坚持把“千万工程”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牛鼻子”,各级党委政府坚定信念、压茬推进,一任接着一任干,积小胜为大胜,让万千乡村不断升级蝶变。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党员干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农村工作的重要论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朝着既定目标携手努力、攻坚克难,全力保障上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各项工作有位次、有影响。学好用好千万工程,需要增强创新突破的闯劲。20年间,国内外环境复杂变化,城乡关系不断演进,浙江在“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因时因势、识变应变,不断创新思路和观念,延伸整治范围,丰富实践活动,深化理论内涵,“千万工程”始终与时俱进、生机勃勃。有大

38、的担当,才有大的作为,才能完成新时代新征程上党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员干部必须自觉培养敢于担当的自觉、练就善于作为的本领,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拿出舍我其谁的决心,勇挑重担、冲锋在前,不断磨砺自己、提升自我。学好用好千万工程,需要增强脚踏实地的干劲。农民是乡村生产生活的主体,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无论“千万工程”工作重心、工作标准怎么变化,浙江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把群众当亲人、把群众事当成自家事,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让“千万工程”不断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主动性,将热情抱负融入到干事创业的过程中,以驰而不息的精神真抓实干;必须用好调查

39、研究这个法宝,经常到困难多、矛盾多地方去,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努力为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第4篇近年来,XX区围绕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建设目标,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走出了一条城乡共富的新路子。2021年,我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万元,居全省第2,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下的相对薄弱村。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万元,增长6.8加前三季度,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381.51万元、经营性收入225.05万元。同时,我区“共富星村”建设项目获全省第二批共同富裕试点;驻村指导员制度相关案例入选省共同富裕最佳实践名单;入选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获得全省农业“双

40、强”行动“赛马”激励;平水镇王化村被列入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省级试点,并作为唯一村级案例在全省大会上交流发言。一、聚焦产业兴农,推动山货变“尖货”一是突出品牌塑造,促进农货增值。引导农业龙头企业抱团发展,采取文史挖掘、展会推介、线上营销等方式,成功打造“平水日铸”“稽东香樨”“同康四季笋”等区域公共品牌,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如在“品牌兴茶”战略推动下,平水“日铸茶”销量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农民茶青收购均价突破40元/斤;今年名优茶产量达1600吨,增长6%,促农增收达2万元。二是突出精细管理,提升农业质效。针对茶叶、兰花、菊花等优势农业产业,构建全流程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促进农产品从“

41、粗放生产”到“精耕稳产”转变,南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被列为2022年度全省十佳。如在海丰花卉农业园区的精细管理下,剑灶村农户种植菊花出花率从80%提升至95%以上,品质从以M级为主提升至L级及以上,农户每年每亩纯收益可达1.26万元。三是突出项目支撑,推进补链延链。针对产业链缺失环节,制定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政策,全力打造农产品全产业链体系。比如针对我区缺乏竹产业加工企业的问题,平水镇引进落户2家规上竹木深加工企业,有效补齐了竹产业链的完整性。目前,2万余户竹农年均销售竹青量提升至4万吨,促农增收达2万元。二、聚焦要素激活,推动存量变增量一是推动宅基地”跨区活权。探索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和宅

42、基地农户资格权多元保障机制,出台宅基地农户资格权跨村实施办法、”有偿选位”竞价机制实施意见、民主管理暂行办法等,全力构建“1+10+X”宅基地政策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宅基地资格权市域跨区有偿选位工作。今年6月在福全街道峡山村农村宅基地资格权跨村竞价会上,15宗宅基地最高宗溢价率高达66.67%o二是推动闲置农房盘活利用。大力实施“闲置农房激活”改革,创新“农房收储+周边资源流转”“乡贤投资+周边资源整合”“农旅融合+周边资源开发”等模式,有效激活闲置农房与闲置资源。迄今,累计引入社会资本23.79亿元,激活农房建筑面积62.23万平方米,增加村集体收入7156万元、农户收入8748万元,带

43、动农民就业4092人。三是推动公共服务优质优享。加快推进医共体和教共体建设,高标打造星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婴幼儿照护驿站、乡村会客厅等,全面形成“5分钟生活服务圈”“10分钟公共交通圈”“15分钟健身圈”“20分钟医疗圈”。比如平水镇王化村,围绕“适老化、中医化、数字化”方向,通过引进“金秋家园长塘头”共富项目,建设养老养生综合体,去年惠及王化片老人210余人,助农增收达175万元,力争打造成长三角康养目的地。三、聚焦党建引领,推动先富带后富一是组建强村公司,强化引领带动。全域构建区镇村三级强村公司矩阵,建立“党组织领导、公司化经营、专业化运作、老百姓受惠”经营机制,探索出投资收益型、

44、资产盘活型、资源开发型等9种发展模式,新建强村公司45家,有力带动镇村经济发展。如区飞地抱团经营公司实施的轻纺智谷项目,建成后可为79个经济相对薄弱村每年增收32万元/年;利用南部三镇5万平方米闲置工业建筑屋顶空间,实施的7兆瓦分布式光伏增收项目,可为三镇增收近4万元。二是构建共富联盟,强化抱团发展。规划形成“5带、16片”共富格局,因地制宜构建30余个不同类型的共富联盟,全力打造“富裕共同体”。今年6月底王坛镇举办全市首个跨区域党建联建成立大会,协同诸暨市同山镇、竦州市崇仁镇打造“富裕共同体”;杨汛桥街道和XX区新塘街道签订特别合作共富联盟框架协议。该做法得到省委副书记黄建发的批示肯定。三是

45、搭建共富工坊,强化结对帮扶。主动引导企业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结对搭建“共富工坊”,更好发挥企业在资源统筹、需求对接、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优势。目前全区已有89家企业与86个村签订“共富先行”党建联建结对协议,建成“共富工坊”75个,吸收农户就近就业3余人次,预计每人每年平均增收3万余元,带动村级增收2400余万元。计划到年底全面消除年经营性收入低于100万元的相对薄弱村。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本次现场会部署要求,加快推动城乡优质均衡发展,积极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努力争当全省“两个先行”排头兵,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中书写XX答卷。第5篇我县组织部组织县村干部赴浙江

46、省开展为期三天的赴浙江“学习浙江,千万工程先进经验、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考察培训,我有幸参与其中。一路走来,浙江省的乡村精致大气,临安白沙村、临安指南村、XX余村、XX鲁家村、桐庐荻浦村、XX下姜村等村的秀美和谐,现代化的城乡风貌、错落有致的特色村庄,整洁清新的村容村貌,各具特色的景观小品,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参与考察的领导干部们纷纷表示,“浙江省的美丽乡村建设的范本”可圈可点、可看可学浙江的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这得益于率先落地的千万工程浙江的先进做法和实践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之有效的成功经验,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振兴具有普遍指导

47、作用我们将学好学透、用好用活浙江省在“千万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的好经验和好做法,结合自身实际和基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努力打造建设本地的农村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有如下几点建议:一要全面对标浙江等地区经验做法;二要积极落实镇村主体责任;三要充分发挥有为和有效市场的作用。第6篇2018年2月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印发,明确提出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让新时代的乡村美起来的愿望,第一次有了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随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专门安排一章对持续改善农村人居

48、环境作出部署;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列为重点工作目标之一。不久前,中办、国办转发了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报告,要求各地认真领会,积极推进;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要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防治,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我们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要求,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就下一步如何建设美丽乡村,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我想至少有以下几点

49、值得重视:一是问题导向。问题是实践的起点、创新的起点,抓住问题就能抓住推动工作的“牛鼻子”。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哪里切入,如何尽快打开局面,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浙江“千万工程”正是从解决农村垃圾等问题起步,后来不断延伸拓展整治范围、内涵,最终造就了千万个美丽乡村。当前,我们就是要从农村改厕、畜禽粪污废弃物处理、河塘沟渠清淤、生活污水处理、不良卫生习惯改变等出发,以建成美丽乡村为目标进行系统谋划,以突破重点问题来带动全局。二是规划引领。谋定而后动,整治村庄应规划先行。建设美丽乡村,需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没有规划或规划不统一的乡村建设,会在后续暴露出许多问题,浪费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