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刘壑原创)必修2第四章(融合环境保护模块)选考知识宝典.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03648 上传时间:2024-04-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1(刘壑原创)必修2第四章(融合环境保护模块)选考知识宝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31(刘壑原创)必修2第四章(融合环境保护模块)选考知识宝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31(刘壑原创)必修2第四章(融合环境保护模块)选考知识宝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31(刘壑原创)必修2第四章(融合环境保护模块)选考知识宝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31(刘壑原创)必修2第四章(融合环境保护模块)选考知识宝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31(刘壑原创)必修2第四章(融合环境保护模块)选考知识宝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1(刘壑原创)必修2第四章(融合环境保护模块)选考知识宝典.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说明:为培养针对综合性问题的分析能力,本教材中在大多综合性问题处,地理依据和答案组织留空,方便思考;各个综合性问题的地理依据和答案组织,见资源63.地理综合性问题的答题模板总结。必修11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融合环境保护模块)第一部分环境问题概述一、环境问题的E念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注意:人类活动导致环境问题的两种情况一一人类从环境中过度获取资源,超过环境资源的再生能力;人类向环境中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自净能力。二、环境问题的实质和不同时期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

2、展问题,因为主要的环境问题都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由于人口过度增长和人类的不合理、不完善的发展方式而导致,同时也影响人类的未来发展。农业社会工业化 命段初期阶段嘿盥J后工业化前段姓济发族阶段农业社会阶段,人口数量较少且生产力水平低下,从环境中获取的资源少,向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也少,环境质量好;工业化初期阶段和工业化大力发展阶段,人口大量增加,且人类大量开矿、大量获取各种资源用于发展工业,又不注意环境保护,向环境中排放的污染物过多,环境质量变差;后工业化阶段,人类淘汰污染重的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且治理污染的能力提高,环境质量变好。三、环境问题分类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环境问题分为不同的类别。1

3、 .按照产生原因分类按照产生原因,环境问题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其中,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2 .按照受影响的范围或突发性情况分类按照受环境问题影响的范围或突发性情况,环境问题分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全球性环境污染)、大面积的环境问题(如大面积的生态破坏)、突发性的环境问题(如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全球性的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等。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如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核泄漏事故、我国重庆川东油田

4、特大井喷事故等。3 .按照环境问题的性质分为四类环境污染问题:环境中的成分被污染的问题。如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由环境中的污染物进一步演变产生的问题。如酸雨(PH5.6)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生态破坏问题:包括生态植被被破坏及进一步引发的相关问题。如森林砍伐、破坏草原、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自然资源衰竭问题:森林、草原、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减少或破坏。在接下来的环境保护的学习过程中,将环境污染问题和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合并为广义的环境污染类问题。第二部分环境污染类问题广义的环境污染类问题,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重金属污染、

5、噪声污染、酸雨、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一、水污染1 .水污染的相关概念水污染是指因某些物质的介入,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水体化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特征的改变,造成水质恶化,从而影响它的利用价值,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引起天然水体污染的物质称为水体污染物,向水中排放或者释放污染物的发生源或场所称水体污染源。污染源中的污染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或途径进入水中,直接或间接污染水体。2 .水污染的危害长期饮用受到污染的水,可引起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甚至诱发癌症等。灌溉用水中污染物的浓度过高,会使农作物物种发生变异,甚至会导致农作物大面积死亡。水污染还会改变水生生态系统,不适应新环境的水生生

6、物将大量死亡,从而使水生生态系统变得越来越简单。3 .水污染的防治水污染防治的原则是预防、治理和管理。预防主要是通过有效控制,使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减少到最小量。如对工业污染源,最有效的控制方法是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主要包括改进原料选择及产品设计,用无毒低害的原料和产品代替有毒有害的原料和产品;减少对原料、水及能源的消耗;采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回收利用废水中的有用成分,使废水中污染物浓度降低等。治理是通过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等,确保污水在排入自然水体前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管理是指对污染源、水体及处理设施的管理,以管促治。科学的管理包括对污染源、污水处理厂以及水体卫生特征的监测和管理。4

7、.水体富营养化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水,大都含有氮和磷;从富含磷的矿山排出的污水,含高浓度的磷。这些污水大量排放到河流、湖泊中,引起水中藻类大量繁殖,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现象。发生在淡水中的富营养化现象,称为水华;发生在海域中的富营养化现象,称为赤潮。发生富营养化的水体,水中含氧量下降,导致鱼类因缺氧而死亡,水体也因此变臭。二、大气污染1.大气污染概述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数量(浓度)超过大气的正常含量,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足以对人、生物、材料、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和危害的现象。大气污染物分为两大类:一是气溶胶状污染物,如粉尘、雾、降尘、飘尘、悬浮物等;二是气体状态污染物,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氢

8、化合物等。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燃煤取暖,排放大量气体和粉尘,是产生北方地区冬季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大气污染的危害:影响人类和动物健康;产生酸雨,危害植被,腐蚀材料;产生雾霾天气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和臭氧空洞等。主要的大气污染问题有:酸雨、光化学烟雾、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2 .大气污染的防治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主要是控制污染源和植树造林。控制污染源的主要措施有:改进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潮汐能等)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集中供暖供热,尽可能降低能源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对燃料进行预处理,改进燃烧技术;在污染物未进入大气之前,使用消烟除尘技术

9、、冷凝技术等O消除废气中的部分污染物。小权植树造林,不仅能绿化环境,还能净化大气、吸附粉尘、吸收大气中的污染物等。因此,植。$。树造林、科学规划城市绿地面积,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T3 .降水对大气污染物的沉降作用:F。雨滴的形成过程中,有的大气污染物可以作为凝结核,有的大气污染物被吸纳进雨滴;降水0OT时大气污染物随雨水等被降落至地表,大气污染程度降低。工。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碱度低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酸雨对水生生物、农作物、森林的生长发育都会产生危害,它还会腐蚀建筑物,在某些情况下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损害。现在世界上有三大酸雨区,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洲

10、和我国南方。我国酸雨主要的分布地区有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市。我国酸雨分布图5.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温室效应不断增强的结果(温室效应:是指太阳短波辐射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放出的地面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吸收,从而使大气变暖的效应)。自19世纪后期至今的100多年中,全球近地面的气温升高了约0.6C.全球变暖的危害:加剧自然灾害、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干旱、洪涝、热浪等)增多;雪盖和冰川面积减少、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升高,淹没沿海低地,全球海岸线缩短;沿海土地盐渍化;陆地污水和河水入海困难;洪涝灾害加剧;海水侵蚀作用加强;风暴潮作用增强;港口和航道功能受影响等。

11、全球变暖也有有利影响,如原本寒冷地区(如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热量增加气温升高,某些作物生长范围向富纬度、高海拔地区扩展;北冰洋内较低纬度地区的海冰融化,人们开辟北极航道,缩短东亚与西欧之间的海运距离。全球变暖对内陆地区河流、湖泊的影响:短期内,高山冰雪融水增加,内陆的河流、湖泊的水量增加,湖泊面积变大;较长时间后,高山冰雪消融殆尽,且蒸发加剧,内陆的河流、湖泊的水量减少,湖泊面积可能缩小甚至消失。南极上空臭氧层逐锁阴影部分代飙出的6 .臭氧层破坏自1958年以来,人们发现全球臭氧总量呈减少趋势,而且在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造成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向大气排放了大量的能够显著消耗臭氧层

12、的物质氯氨嫌。臭氧层的破坏,使其吸收紫外线的能力大大减弱,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7 .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是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的一种富含臭氧、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的烟雾。当遇逆温或不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时,烟雾会积聚不散,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光化学烟雾刺激眼、喉、鼻,引起眼病、咽炎及不同程度的头痛,在严重情况下,也会致人死亡;光化学烟雾还能使家畜患病,妨碍农作物及植物的生长,使橡胶制品老化,材料与建筑物受腐蚀而损坏;还会使大气浑浊,降低大气能见度,影响汽车、飞机安全运行,造成车祸和飞机坠落事件。20世纪40年代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事件,

13、是世界著名的环境公害事件之一。20世纪40年代,洛杉矶有汽车250万辆,每天消耗汽油1600万升,排放大量的汽车尾气。这些尾气在阳光的作用下,特别是在夏季和初秋季节强烈阳光的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产淡蓝色光化学烟雾。【综合性问题】产生严重光化学烟雾的条件地理依据:答案组织:三、固体废弃物污染固体废弃物是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各类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我国每年都要产生大量的固体废弃物。2012年,全国产生一般工业废弃物33.30亿吨,其中综合利用量为20.25亿吨,处黄量为7.07亿吨,存储量为5.98亿吨。同年,我国生活垃圾清运量

14、为1.70亿吨,无害化处追量为1.45亿吨,无害化处理率达83%。全国现有无害化立即处理厂701座。固体废弃物如果处理不当,其有害成分就会通过水、空气、土壤、食物链等途径污染环境,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体健康。此外,固体废弃物的露天堆放和填埋处置也需占用大量的土地。垃圾堆积的危害:垃圾堆置占据大量土地,并且污染环境,如污染水体垃圾堆鬟,经雨水浸淋,其中的污染物进入地表水或渗入地下水:污染大气垃圾中的细粒物质经风吹日晒,产生扬尘,恶化大气环境质量:污染土壤垃圾中所含的有害物质会改变土壤的性质和土壤结构,并对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产生影喻;影响环境卫生和景观一一垃圾周边的环境卫生恶化,景现受到破坏,并

15、易使传染病蔓延。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固体废弃物可以回收利用,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实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具体的处理措施包括:分类收集、密封运输;破碎、压缩、焚烧;卫生填埋;资源化处理。四、重金属污染重金属:相对密度在5以上的金属,包括铜、铅、锌、锡、银、钻、睇、汞、镉和铅10种金属。城市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工业废弃物排放、汽车尾气排放、废旧电池等生活垃圾等。重金属进入人体的途径及重金属在人体富集作用重金属通过大气、水体、食物等途径进入人体。在人体内的重金属,极难排出,容易在人体内富集,当人体的重金属含量超标时,则出现某些病状。重金属中毒事例1 .日本水俣病事件汞中毒在1956年日本水

16、俣(yu)湾出现的一种奇怪的病,症状表现为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2 .日本痛痛病事件镉中毒20世纪初期开始,日本富士县的人们发现该地区的水稻普遍生长不良。1931年又出现了一种怪病,患者大多是妇女,病症表现为腰、手、脚等关节疼痛。病症持续几年后,患者全身各部位会发生神经痛、骨痛现象,行动困难,甚至呼吸都会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到了患病后期,患者骨骼软化、萎缩,四肢弯曲,脊柱变形,骨质松脆,就连咳嗽都能引起骨折。患者不能进食,疼痛无比,常常大叫“痛死了!”“痛死了!”有的人因无法忍受痛苦

17、而自杀。这种病由此得名为“骨癌病”或“痛痛病工第三部分自然资源衰竭类问题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征,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如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属于非可再生资源。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1.我国的石油消费与进口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导致了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12011年我国石油进出口盘变化受国内石油资源的制约,

18、石油产量难以自给自足,为了缓解供需矛盾,我国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自2001年的8163.2万吨迅速增长到2011年的31593.6万吨,2011年比2001年增长了287.02%,年平均增长率为14.5%,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3 .石油危机应对措施分析应对某种资源危机的措施的地理依据:多勘探、多获取、节约用、找替代等。加强勘探,增加探明可采储量;到国外投资开发石油,替代石油进口;推广应用节油新技术、新工艺,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充分运用经济杠杆促进节油;中国一期石油储备基地分布图开发石油的替代能源,降低能源消费对石油的依赖程度。4 .石油储备为了预防石油供应中断,保隙石油安

19、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世界许多国家都建立了石油战略储备体系。目前,美国、日本和德国石油的储备可供使用的时间分别为5个月、6个月和4个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国家石油储备中心于2007年12月18日正式成立。第一期四座石油储备基地分别位于我国浙江镇海和舟山、辽宁大连、山东黄岛。二、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1 .煤炭燃烧产生的环境问题我国一次能源以煤炭为主,占全部能源消耗量的70%左右。在我国,大气中约60%ftTSP(总悬浮颗粒物)、87%的SO2、67%的NOX和71%的CO?均来自煤炭的燃烧。燃煤排放的SO2和NOx,是导致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矿区堆积如山的煤肝石,漫天飞舞的粉煤灰,也

20、是矿区主要的环境污染源。止匕外,煤炭燃烧释放出的废热,也会造成热污染等。2 .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优化用煤结构,减少原煤直接燃烧的数量,增加煤炭用于发电、制气等二次能源生产的数量等;加快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三、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采矿活动分为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两种,地下开采是通过打井等方式把矿物从地下开采出来,露天开采是将矿体的上覆地层和表土剥离后直接采掘矿石。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都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1 .地下开采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和环境保护措施地下开采,将矿物从地下开采出来,开采后形成的地下空间使矿区周围的应力分布发生变化,导致地下采空区以上岩层变形、移动乃至

21、被破坏,继而引起断裂、塌陷,甚至地表整体下沉。解决沉陷问题最可靠的方法是用碎石、沙、砰石等回填采空区,但填充材料并非随处可得。填充采空区工程量浩大,填充矿井往往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2 .露天开采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和环境保护措施露天开采,因大规模地挖掘,地表覆被层遭到毁灭性破坏;剥离后的土体或岩石堆放场占用了大量土地,并造成土地退化。露天开采造成的土地破坏,可用某些方法来恢复。例如,开掘时尽量保护好地表土层,或者用城市淤泥回填矿区,进行复垦和再种植等,复垦的土地矩期内植物生长困难,需要若干年的养护,才能逐渐改善其土壤条件。虽然破坏的土地可以整理和恢复,但成本较高,且难以恢复如初。四、土地资源问题与

22、利用、保护措施(一)土地资源问题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不合理的使用,土地资源会出现的常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等。1 .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在第四部分中学习。2 .土地盐碱化土地盐碱化,指易溶性盐或碱在土地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土地盐渍化。土地盐碱化通常发生在降水少、蒸发旺盛的干旱地区或半干旱地区。土地盐碱化可能是由于自然原因导致,也可能是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由于人类采取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而导致的土壤盐碱化,又叫土壤次生盐碱化。(1)自然原因导致的土地盐碱化举例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内流湖,大多为咸水湖,由于气候变化等原因,湖面萎缩,裸露出来的湖底会有盐碱残留,裸露的湖底即出现土地

23、盐碱化现象,如咸海裸露湖底的盐碱化。咸海裸露湖底的盐碱化,会加剧当地的白风暴现象。(2)漫灌导致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干旱或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旺盛。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浇灌土地,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碱随地下水位的上升而到达地表,灌溉停止后,地表水分蒸发,盐碱存留在地表,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3)【综合性问题】土地盐碱化的应对措施地理依据:答案组织:(二)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是指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在维持和改善土地生态性状的基础上,保持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使土地的生产能力不断恢复更新,土地得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1 .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

24、植树造林是防治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措施。防护林带包括水源涵养林带、水土保持林带、防风固沙林带等,它以防御风沙、洪涝等自然灾害为目的,为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美国“罗斯福工程”20世纪30年代,美国南方大草原严重沙化,不断遭受沙尘暴袭击。此后,罗斯福总统启动了治理南方大草原沙化工程(简称罗斯福工程营造林带总长近3万千米,保护农田160多万公项:大力推广农田免耕、休耕和粮草轮作等土壤保护措施:数百公顷易旱农田退耕还草,改为牧场。该工程使美国的“黑风暴”在肆虐多年后逐步减弱。这一工程也成为植树造林、治理土地越漠化的成功范例。中国的防护林工程我国为抵御荒漠化的侵袭,从20世纪50

25、年代起开始了植树造林工程,如“三北”防护林工程、全国防沙治沙工程、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以及全国范围的退耕还林还草等大型项目。这些项目在抑制一些地区的竟漠化犷张、保护涵养水土资源等方面取得r举世瞩目的成就。)2 .采用合理的耕作方法,减少水土流失能够减少水土流失的耕作方法,有营造防风林、保护性犁地、修建梯田、轮作、沿等高线带状耕种等。营造防风林一一在农田的边缘种植一排排树木构成防风林,以抵挡风蚀,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性犁地一一犁地时将上一年的庄稼茬、秆和根保留在土层里,既可以为防止水土流失,还可以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养分。轮作一一轮换种植高杆作物和矮秆作物。通常,矮秆作物防止土壤被水冲走的效果比高秆作

26、物好。沿等高线带状耕种一一庄稼沿土地沿坡地的等高线耕种,作物沿等富线成带状排列,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修建梯田一一梯田每一阶边缘的垄可以减缓水土流失。沿等高线耕种水平梯田隔坡梯田坡式梯田反坡梯田各种梯田这些减少水土流失的耕作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即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是通过恢复植被或增加植被达到目的,工程措施是通过建设工程达到目的。营造防风林、保护性犁地、轮作、沿等高线耕种都属于生物措施,修建梯田属于工程措施。3 .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土地整理是以增加农用土地面积,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农用地质量为目的的土地建设和恢复工程。我国农村普遍存在沟坎过多、道路沟渠不整、零星未利用地和

27、废弃地多的现象。此外,全国工矿生产建设挖损、塌陷和压占等,废弃了大量土地。通过对这些土地进行科学的整理,土体可恢复其生产功能,或作为备用耕地。(到2010年,我国通过开发整理土地补充耕地274万公顷。其中,通过农田和农村居民点整理补充耕地165.87万公顷;复垦工况废弃地35.05万公顷: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宜耕土地后背资源73.04万公顷。)第四部分生态破坏类问题常见的生态破坏问题,有森林减少、草场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等。一、我国的森林减少、草场退化问题2012年,我国林地面积305.90万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20.30%,我国人均森林蓄积

28、量约1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5%左右。我国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西南、东北和东南多,西北、华北较少。我国曾经是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四五千年前,有原始森林600多万平方千米;随着人口的激增,工业革命和现代化的加速,我国森林遭到严重破坏,除了表现为森林总面积减少之外,还表现在原始林地锐减,森林总体质量下降等方面。森林面积锐减不仅使木材和林副产品短缺,珍稀动物减少甚至灭绝,还造成生态系统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河道淤塞,旱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加剧。我国草原面积广大。2012年,我国有各类草原3.93亿公顷,仅次于澳大利亚,居世界第二位。由于长期对草场的粗放式经营,过度放牧,家畜超载,乱

29、采滥挖,以及工业污染、鼠害虫害等原因,以致草场严重退化,生产力不断下降。目前,我国草场退化面积占可用草地面积的1/3,并有继续扩展之势。草场退化,可改变草原的植物种类成分,降低草场的生产力,破坏草场的动植物资源,甚至造成荒漠化。二、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威胁。我国目前有濒危或接近濒危的高等植物40005000种。野生植物如苏铁、琪桐、金花茶、沙楞等濒临灭绝。20世纪在我国已灭绝的野生动物有普氏野马、高鼻羚羊,接近和濒临灭绝的有蒙古野驴、野骆驼和普氏原羚等。当前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具体原因

30、有:大面积的森林砍伐、火烧和农垦,草地过度放牧和垦殖,以及工业、城市和交通发展,占用了大量土地,导致野生动物生境的破坏和大量丧失,保留下来的也是支离破碎,对野生物种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对物种的高强度捕猎和采集等,使野生物种难以正常繁衍。外来物种的大量引入或侵入,使原生的物种受到严重威肋土壤、水和空气污染,危害了森林,特别是给相对封闭的水生生态系统带来毁灭性的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1 .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在野生动植物的原产地对物种实施有效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2 .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是通过将野生动植物从原产地迁移到条件良好的其他环境中进行有效保护的一种方式,主要通过建立动物园、植

31、物园、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和设立遗传资源种质库等措施,以保证生物物种的延续和扩大。三、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一)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的概念与关系水土流失:是在人为因素影响下,受水力、风力、重力等外力作用,土壤发生移动和破坏的现象。注意:水土流失不只是水力作用造成的土壤流失,还包括风力作用、重力作用造成的土壤流失,如西北地区大风引起沙尘暴,也造成了沙源地的土壤流失,属于水土流失。发生水土流失的地区,土壤流失,则该地的土壤被侵蚀,也即该地发生了土壤侵蚀问题。水土流失,土壤中的无机盐、有机质等养分也随之流失,土地会越来越贫瘠;土地荒漠化:由于气候变化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耕地、草原、森林等资源的

32、生产能力下降(或土地退化),或土地逐渐变为荒漠的过程。土地荒漠化的核心原因和直观表现是植被变差,自然或人为原因导致植被变差,即出现土地荒漠化。从二者的概念可以发现,二者可以互为因果。水土流失后,土地贫瘠,植被变差,加剧当地的荒漠化;而荒漠化发生后,植被变差,植被保持水土的作用降低,加剧当地的水土流失。所以,水土流失加剧当地的荒漠化,而荒漠化又加剧当地的水土流失,恶性循环。(二)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治理措施与举例(1)1综合性问题】水土流失的原因地理依据:答案组织:(2)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直接的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使耕地的表土流失,带走大量营养物质,降低土壤肥力,最终导致土地的生产力下降。

33、长远来看,流域源头和上游的植被破坏造成流域的水土流失,可能导致下游河、湖、水库泥沙增多,河床抬高,进而引发洪涝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3)【综合性问题】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包括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原有林草植被等。工程措施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小流域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过程中,应注意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包括保嫄、护坡、固沟等措施。保嫄:平整土地,增加水流入渗,削减地表径流;营造护田林网,采用喷灌、滴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节约和充分利用水资源。护坡:缓坡修筑水平梯田,发展林果基地;

34、封坡育林育草,达到拦截坡面径流的作用。固沟:在主要沟道打坝建库,拦泥蓄水,支沟分段营造防护林,既能固定沟床,又可拦截坡面和上游的大量泥沙,-季风区JSHE季风区分界蛙 y 河流城市从而稳定坡脚。(4)水土流失举例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2002年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全国现有水土流失总面积356万平方千米,其中水蚀面积165万平方千米,风蚀面积191万平方千米。我国水土流失表现最为突出的地区是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三)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危害、治理措施与举例(1)荒漠化的原因土地荒漠化是各种自然、人为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自然地理条件往往是形成荒漠化的基础因素,但其作用

35、过程比较缓慢且稳定。全球变暖、人类过度放牧、滥伐森林、过度垦荒等破坏植被的活动则加剧r荒漠化的进程,往往成为荒漠化的主导因(2)荒漠化的危害荒漠化的危害分为对本地和外地:对本地: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继而引发饥荒;对外地:为沙尘暴提供沙源,威胁外地的村庄、铁路、公路、水库等。(3)荒漠化的治理措施合理利用水资源;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控制人口增长;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的关系;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4)土地荒漠化举例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分布最广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267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8%,已大大超过全国耕

36、地面积的总和,涉及18个省区的471个县(市、旗)。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和绿洲边缘区的荒漠化,对当地居民生产生活产生的危害尤为严重。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西北地区。西北地区产生荒漠化的基础原因是自然原因:气候干旱、日照时间长、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风蚀强烈等;西北地区荒漠化加剧的原因是人为原因:人口增长、经济滞后、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我国南方某些地区出现红色荒漠化:当地土壤主要为红壤,由于当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量大,9对地表土壤侵蚀作用强,带走有机质;再加上人口激增,人地矛盾加剧,不合理的开发,导致红壤裸露,即出现红色荒漠化。我国云贵高原出现石漠化:当地为热带、亚热

37、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水热充足,石灰岩广布,流水溶蚀作用强,加上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土壤严重流失,出现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注意: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可能有交集,例如沙尘天气,既可以属于环境问题,又可以属于自然灾害。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地关系,指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1.典型的人地关系思想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人只能对环境百依百顺,主要存在于农业社会阶段。如:“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就体现了这种思想。人定胜天论:认为人主宰环境,人一定能战胜自然,主要存在于工业社会阶段。天人相关论、因地制宜思想、和谐论:这三个思想的观点相似,

38、认为人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谁也不能决定谁,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目前最先进最合理的人地关系理论。2.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原始人认识肤浅f环境决定论一人定胜天论一天人相关论、因地制宜思想、和谐论一可持续发展论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全球21世纪议程,这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标志。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既满足当代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简单说:满足当代、不损后代。3 .可持续发展包含的四个观念:发展的观念:鼓励发展,尤其是可持续的发展。公平的观念:包括上下代之间、地区

39、之间、国家之间的公平性,人与人之间、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性等。环境的观念: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等。权利的观念:人人都有发展的权利,人人都有享受发展成果的权利等。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1 .控制人口规模,这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2 .转变发展模式传统经济模式的特点:牺牲资源、污染环境;可持续的经济模式特点:节约资源、爱护环境,清洁生产、文明消费。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从传统的经济模式转变为可持续的经济模式。3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本农田,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措施: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农业采取声濯的方式进行作物栽培,工业进行污水的净化处理和循环利用,生活污水集中净化处理后用于绿化、洗涤,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等。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伏季休渔,禁止滥捕,海洋污染治理等。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为不同地区的森林具有下列功能中的某些功能,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美化环境、调节大气成分等。因森林能调节大气成分,被称为“地球之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