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年大象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下册教案全年级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2018年大象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下册教案全年级教案.docx(5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准备单元吹泡泡学科学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开始,也是引领学生走进科学探究的启蒙教育。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目标和灵活使用教材.,将对学生今后的科学学习产生深刻的影响。“吹泡泡”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小游戏,它不仅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在生活中可以尝试着做的,而且还蕴含着许多科学现象和科学原理。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进人小学学习,对新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好奇,这是他们学习科学的动力。同时由于他们年龄小,也存在好动、易兴奋、易疲劳,对棵难学习不适应,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等不利因素。教学目标:能通过浓分实践,找到吹出大泡泡的方法。(2)知道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3)能感受科学实
2、脸的快乐,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教学重点、难点:经历“吹出大泡泡”的探究过程.,教具、学具准备:小组材料:杯子、水、吸管、剪刀、肥皂、洗洁精、胶水、实验记录单。教师材料:课件、泡泡水、吸管等。教学过程:(1)导入。师:这是小学阶段的第一节科学课。让我们一起来推开科学课的大门,走进科学的世界。现在我们做两个小约定(PPT出示):第一,规范;第二,安静。桌子在科学课中叫实验桌,有明确的分区,在桌子中间从左到右画出一条横线,在横线的上半部分是器材区,专门摆放实验材料;横线的下半部分我们叫作实验区。我们一起齐读口诀:“实验桌,摆整齐。器材区,有顺序;实验区,要干净。科学研究要安静。”师:我们今天的科学课
3、有一个主题,大家先来听一首儿歌,然后猜猜主题是什么。(播放儿歌泡泡不见了)生:我们这节课的主题是吹泡泡。师:说得真棒!今天我们就要在吹泡泡中学科学。(板书主题)(2)研究泡泡的过程。布置任务。任务一:吹泡泡。师:我们现在进行第一个任务:吹池泡。我们先认识材料:朔料杯里装的是洗洁精和水兑成的泡泡水.污外还有一根特制的吸管。这根吸管其实是把两根吸管的一端用透明胶带粘在一起做成的,粘起来的那端是我们吹泡泡的地方。(学生认识材料)师:在吹之前,老师有几点温馨提示:第一,在吹泡泡的时候注意吸管要略微向下,泡泡水对人体有害,不能让泡泡水流到嘴巴里。第二,不能对着同伴吹。第三,音乐响起实验开始;音乐停止时,
4、希望同学们把材料放回原来的位置上,然后坐端正。(音乐响起)师:现在把一个杯子从盒子中取出。吹泡泡时,把吸管拿起来,蘸一下泡泡水,朝吸管吹一口气。(学生练习吹泡泡,教师巡视)师(音乐停止):吹泡泡好玩吗?想再玩一次吗?生:想!师:这次老师有个要求,把泡泡吹出来以后,要认真观察泡泡有什么特点。等会儿我们一起来交流。(音乐响起。学生吹泡泡,教师巡视)师(音乐停止):我们现在来交流一下,泡泡有什么特点?师:同学们都观察得很仔细,我们顺利完成了第一个任务。任务二:吹一杯泡泡。师:现在我们进行第二个任务,难度升级了。我们要吹一杯泡泡,但乐迪说这杯泡泡是有要求的,我们一起来齐读要求:“轻吹一口气,牢记要慢吹
5、,泡泡杯口停,吸管摆整齐。”师:在这个要求中,我们要注意哪些地方?生1:泡泡到杯口停。师:为了让泡泡在杯口停,我们吹的时候一定要慢慢吹。现在我们来实验一遍,消同学们左手拿起杯子,右手拿起吸管,把吸管插入杯子中,眼晴看着杯子,一口气,慢慢吹。(学生实验吹一杯泡泡,教师巡视)师: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同学吹得和下面两幅图一样,我们来判断一下它们是否符合要求。(PPT出示两杯泡泡图片,学生判断是否符合要求)师:同学们,我们再试一遍。请你们从大盒子里取出第二杯泡泡水,注意,要想更好地控制泡泡停的位置,必须慢慢吹。(学生实验吹一杯泡泡,教师巡视)师:现在有两杯泡泡,请同学们观察一下杯子里的泡泡有
6、哪些变化。生1:泡泡变成方形了。生2:最底下的像蜘蛛网,上面的有大有小。生3:一会儿泡泡变少了。师:泡泡一会儿就变少了,你认为这样制造的泡泡保护罩可行吗?生:不行!很快就破了。任务三:探究如何使泡泡保留时间更长。师:我们如何让泡泡保留更长时间的科学研究正式开始。我们要分4步走。第一步:猜想。师:乐迪告诉老师,在泡泡水里加入白糖,泡泡保留的时间可能会更长。但老师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认为泡泡保留时间会变长的同学请举手。认为泡泡保留时间会变短的同学请举手。认为泡泡保留时间不变的请举手。看来同学们对这个说法半信半疑哦,那我们就做实验看看吧。为了让实验更加顺利,我们需要进行第二步,作一个计划。第二步:三
7、Jo师生齐读:“两杯泡泡水,一杯加白糖,两杯一起吹,静静看结果。”师:为什么实验计划中是两杯泡泡水,不能只用一杯泡泡水呢?生:用两杯泡泡水方便一起观察。师:她说到需要两个杯子一起观察。一杯加白糖,一杯不加白糖,看哪个杯子里的泡泡保留时间更长。用两杯泡泡水的目的是作比较。同时,为了做到公平,要同时吹两杯泡泡水。第三步:实验。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视频一起来操作。(学生实验:打开盒子,把白糖全部倒入右手的杯子里,进行搅拌。音乐响起,学生搅拌泡泡水里的白糖)师(音乐停止):停止搅拌,把提前制作好的吸管分开的一端分别插到两个杯子的底部,同时吹粘在一起的另一端。注意两点:一是慢慢吹,二是泡泡到杯口时停止
8、吹。(学生实验同时吹两杯泡泡水,教师巡视并评价学生吹泡泡的情况)师:请静静地观察杯子中泡泡的变化。看看哪杯泡泡保留的时间更长些。生1:第一杯已经破完了,第二杯还是满满的。生2:不加白糖的那杯泡泡比较少。没有加人白糖的那杯保留的时间比较短。第四步:结论。师: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出示PpT)请同学们一起齐读:“在泡泡水里加入白糖,泡泡保留时间更长。”3.评价任务反思过程。师:老师为了感谢同学们,特意为你们带来了一段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在这段视频中将会出现4个词语,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并把它们记下来。(学生观看视频)师:在这个视频中出现了4个词语,有同学记下来了吗?生:猜想、计划、实验
9、、结论。(教师出示PPT)师:非常棒!现在我们一起按顺序来说一遍:“猜想、计划、实验、结论。”师:同学们发现了吗?我们探究如何让泡泡保留更长时间的探究过程和爱迪生发明电灯的过程是一致的。今天你们都是小科学家,老师为你们骄傲!请为我们自己鼓掌。延伸。第一单元“五官”兄弟1“五官”兄弟教学要点: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学习用感官观察的方法了解人体感官的作用教学目标:(1)能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知道这些感觉器官的功能。(2)通过观察会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3)激发学生对常见物质的外在特征产生观察、探究的兴趣。教学准备:材料准备:积木拼搭的小人;一段自然或
10、生活音效;几个软硬、粗糙、轻重不一的物体;几种气味不同的常见物体;四种不同味道的可尝物。(2)活动场地:实验室或教室。(3)学生分组:46人一个探究小组。问题链:通过眼睛,我们看到了什么?这个小人是由哪些形状的积木拼成的?请把自己看到的信息描述出来。我们通过眼睛可以看到物体的哪些信息?你们都听到了哪些声音?是通过什么器官感知到这些信息的?摸一摸,这些物体有什么不同?通过手,我们可以知道物体的哪些信息?教学过程:(1)导入语: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观察可是科学研究非常重要的方法:今天,我们将学习怎样观察物体。(2)观察活动一:看一看,说一说。教师出示积木拼搭的小人(也可以直接使用教材插图),让学
11、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可以先说一说整体的图形是个木偶小人,然后再说说小人身体各部分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组成小人的积木的形状、颜色、大小等。(3)观察活动二:听一听,猜一猜。播放一段录音,让学生听录音说出自己听到的信息。通过录音我们听到了哪些信息?刚才我们是运用什么器官来获取这些信息的?耳朵的功能是什么?(4)观察活动三:摸一摸,比一比。摸一摸所提供的物体,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先摸一摸这些物体的表面,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粗糙程度不同);再用手压一压,看看有什么不同(软硬不同);把它们拿到手上掂一掂,感觉有什么不同(轻重不同)。再摸一摸两杯水有什么不同(温度不同)?大家想一想,手帮助我们观察到哪些
12、信息?观察活动四:闻-闻,认-认。蒙眼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闻几种水果或常见的其他有气味的物体,进行辨别。说一说鼻子的功能。(6)观察活动五:尝一尝,辨一辨。品尝老师准备的不同味道的食品,按照味道把它们分类。说说舌头的功能。(7)反思总结:我们都运用了哪些器官进行观察?分别观察到了哪些信息?表述规范:气味:鼻子闻到的是气味。味道:舌头尝到的是味道。2观察水果教学要点:引导学生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进行现察,描述物体的特征,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学目标:(1)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2)能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3)对常见物质的外在特征有观察、探究兴趣,并
13、能提出相关问题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学生自带水果广2个,品种不限Q(2)学生分组:4、6人一个小组。问题链:今人大家都带来了什么水果?我们来开个水果介貂会吧!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呢?你的水果是什么样子的?它具有怎样的特征?让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自己的水果吧!上一课我们知道了人体的哪时感觉器官?你准备怎样运用它们?我们分别描述了水果的哪些特征?猜水果时,我们从哪些方面提出了问题?了解到水果的哪些信息?教学过程:(1)引入:今天,我们要举行观察水果会。大家都带来了哪些水果?我们先一起开个水果介绍会吧!(2)提出问题:你准备怎样介绍自己的水果呢?你的水果具有哪些特征?为了更好地介绍自己的水果
14、,让我们先来观察自己带来的水果。(3)活动:观察水果。a.观察前辅导。上一课我们知道了人体的哪些观察器官?你准备怎样运用它们?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我们才能把水果介绍得形象、完整。b.示范观察。教师视情况让一个小组先进行观察示范,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分别说说水果的颜色、大小、气味、表面的粗糙与光滑??c.分组观察。(4)活动:介绍水果。选一位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水果,描述水果的特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或补充。(5)游戏:猜水果。a.引人并熟悉活动规则。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水果的游戏。我把一个水果藏在盒子里。你知道它是什么水果吗?现在请5个同学分别扮演眼、耳、鼻、舌、手,只有他们5个人能观察到这个水果。其
15、余的同学可以通过向他们提问来了解水果的特征,然后猜水果的名称。如果没有猜到,由其他同学继续提问。b.学生游戏。可以多玩几次。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上课的活动习惯,最好是一个人一个人地提问,一个一个地回答,防止吵闹杂乱影响活动效果。c.反思与总结。我们都提出了哪些问题?了解了哪些水果的特征信息?哪些“器官代表”参与了观察和回答问题。(6)全课总结。通过这一节课的活动我们观察描述了水果的哪些特征?请大家在学生活动手册中填涂出来。拓展活动:分享水果。注意提醒学生文明分享。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应变参考:本课也可以让学生边观察、边品尝、边交流。3不一样的豆子教学要点:观察物体特征,并尝试根据物体的
16、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会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2)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3)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准备:材料准备:各种豆子教学过程:引人:出示超市各种各样的豆子,引起学生好奇观察这些豆子,说一说它们的特征。(2)提出问题:除了按种类分.还可以怎样给这些不一样的豆子分类?(3)讨论: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给不一样的豆子分类。(4)分类:小组分工合作,给不一样的豆子分类。交流:交流分类的结果,说说分类的理由。(6)反思:选一种豆子,分析这种豆子可以按不同的特征分到哪几个组里。(7)拓展活动:豆子拼画。
17、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各种豆子的颜色和形状来构思而面内容。应变参考:本课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并根据物体特征进行分类。豆子只是观察的对象、活动的载体,具体教学时,如果取材有困难,也可以观察其他物体,比如学生的文具、教室里的物体等等。第二单元认识小动物1兔子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观察兔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提出问题的兴趣。10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兔子的外形特怔,熟悉兔子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身边动物的意识;(1)材料准备:兔子、各种食物;问题链:;(1)兔子长什么样?怎么描述最准确?你会给兔子添;(2)关于兔子,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兔子在干什么?;(1)引入活动:读一
18、读儿歌,让学生说说儿歌里是怎;建议指导学生进行“先总后分”有层次的观察;(3)描述:让学生根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兔子的外形特怔,熟悉兔子的生活习性。(2)激发学生视察和提问的兴趣。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身边动物的意识。教学准备:材料准备:兔子、各种食物。活动场地:实验室或教室。分组:68人一组5问题链:(1)兔子长什么样?怎么描述最准确?你会给兔子添上耳朵、尾巴、嘴巴吗?(2)关于兔子,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兔子在干什么?(3)兔子喜欢吃什么?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读一读儿歌,让学生说说儿歌里是怎么描述小白兔的。(2)观察活动1:观察兔子的外形。建议指导学生进行“先总后分”有层次的观察
19、。先从总体上说说兔子的样子,再让学生说出兔子各部分的特征,耳朵长什么样、嘴巴长什么样、前后腿有什么区别、尾巴有什么特征?(3)描述:让学生根据兔子的外形特征说一说,画一画。考虑到学生第一次做观察记录,所以采用添画的形式进行。可直接在活动手册上完成。(4)提出问题:这个环节要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对学生的提问多鼓励、多表扬。问题可以来自各个方面,从而培养孩子多龟度地认识事物。观察活动2:选择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再次进行观察,比如观察兔子怎么吃,怎么活动等等。让学生仔细观察后进行表达。交流时,也可结合教材提供的图片来展开:第一张图是兔子准备进食,第二张图是
20、兔子哺乳,第三张图是兔子睡觉的样子,第四张图是兔子在奔跑。拓展活动:引导感兴趣的同学设计实验来观察兔子喜欢吃什么?可让孩子将准备好的食物拿出来,观察兔子对这些食物的反应,让孩子先猜一猜,11再进行实验。应变参考:如果没有条件带兔子进教室,可以用教学挂图或视频,也可以用小狗等其他动物代替。2金鱼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描述和记录观察信息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金鱼的外形特征。(2)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3)培养学生倾听、分享的习惯,培养合作意识。教学准备:材料准备:缸养金鱼。活动场地:实验室或教室。问题链:(1)这些金鱼长什么样?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说
21、一说这条金鱼的样子,你能把它的样子画出来吗?教学过程:导人语:同学们喜欢小金鱼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小金鱼。观察:各种各样的金鱼。此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欣赏各种各样的金鱼(照片),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金鱼都有哪些特点。这个过程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说出各种金鱼的不同特点。比如,有的头部突起,有的没有,有的眼晴鼓起来,等等。12描述:观察描述一条金鱼的特点。引导学生选择一条金鱼细致观察,并学习做简单的记录,比如,简单画出金鱼的特征。学生画完整的金鱼可能有困难,教师应加强指导,先由教师画出大体轮廓,再让学生添画。(4拓展阅读:不同种类的鱼。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认识更多不同种类的鱼。说一说这些鱼的外
22、部特征,为以后建立鱼类的概念做铺垫。3蚂蚁教学要点:观察蚂蚁,了解其身体结构及外形特征。教学目标:(1)观察了解蚂蚁身体特征,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活着什么动物。(2)知道观察时可借助工具,提高观察能力。(3)激发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记录单、放大镜。(2)活动场地:教室、校园内。问题链:(1)妈蚁长什么样?蚂蚁的身体可以分成几部分?(2)关于蚂蚁,我们还想知道什么?蚂蚁住在哪里?蚂蚁喜欢吃什么?(3)蚂蚁们在做什么?你在哪儿见到的?13(4)探访蚂蚁时你发现了什么?(5)周围的土壤上还生活着哪些动物呢?教学过程:(1)导人语: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说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
23、来是什么动物。(2)观察:蚂蚁的样子。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身体结构,认识各部分名称,介绍放大镜的作用和用法。这个教学环节也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记忆自己画妈蚁。如果画不出来或者画的和别人的不一样,就会产生认知冲突。让学生带着认知冲突再去观察,会让观察活动更具目的性。(3)提出问题:关于蚂蚁的问题一引导学生提出关于蚂蚁的问题,为访问蚂蚁的家做准备。(4)观察:探访蚂蚁的家。引导学生观察蚂蚁居住在哪兄,在哪儿活动,有哪些伙伴,在做些什么活动?(5)表达交流。集体汇报探访蚂蚁的所见所闻,同时提醒学生不要把目光仅仅停留在蚂蚁上,还要注意观察土壤上生活着其他动物。拓展阅读:土壤上的动物。引导孩子认识更多土壤上的
24、动物,要把名称和动物的特征对应起来加深印象。第三单元我在哪里1我的前后左右教学要点:14通过组织开展游戏和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周围物体的方位,增强方位意识,提高学生对物体所在方位的表达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使用前、后、左、右和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和方向。(2)通过开展认方向的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方向和空间的概念。(3)使学生能够根据已知的一个方向(东、西、南、北)判断其余的三个方向。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皮球1个供“传球接力活动用。学生准备:“点鼻子”活动用纸每两人1张,眼罩两人一个(可用红领巾替代)。问题链:(1)看看你的前、后、左、右坐的都是谁?(揭示课题,引发学
25、生思考)(2)怎样才能准确地描述教室内的物体所在的位置?(本课核心概念)(3)你能用前、后、左、右和远、近来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吗?(本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本课第一个观察活动是为了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有关方位知识的学习,在教学中可以灵活安排该活动。例如,在让学生进行短暂的观察后可以开展“向老师介绍周围新同学”的活动。在介绍新同学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用“前、后、左、右”来描述新同学相对于他们自己所处的位置,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传球接力”游戏考验的是学生对前、后、左、右方位的认知程度和反应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游戏规则。例如,教师请一位同学上台与指挥员,指挥员用最快
26、的速度指挥皮球传给某一位同学等。“点鼻子”活动考验的是学生综合运用前、后、左、右和远、近更精确地描述物体所在方向和位置的能力。其中,点鼻子活动在教学时可以先安排同桌两人同向进行(都面向黑板或者一人站在另一人身后),再安排同桌两人面对面进行或者前后排同学面对面进行,这样会增加指挥的难度,15引发认知冲突,给学生提供体会前、后、左、右的相对;以上两个活动可以结合学生活动手册中的活动记录;在学生用方位名词来描述物体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在“青蛙捉害虫”游戏中,可能有一些学生不理解游戏;如有更多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我来描述,你;2太阳和东南西北;教学要点:;通过“调动前概念一新知识学习一知识运
27、用一知识迁移;(1)使学生学会根据太阳的位置引发认知冲突,给学生提供体会前、后、左、右的相对性特点的机会。以上两个活动可以结合学生活动手册中的活动记录部分,在活动后帮助学生建构新的概念。表述规范:在学生用方位名词来描述物体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说清楚参照物。如,妙妙在我的右边,奇奇在探探的前面。应变参考:在“青蛙捉害虫”游戏中,可能有一些学生不理解游戏规则,教师可以在黑板或大屏幕上适当演示,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类似“贪食蛇”等动态游戏进行演示。教师还应该向学生强调,当青蛙转弯之后,它的前、后、左、右等方位也随着发生变化。拓展要点:如有更多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我来描述,你来猜”的活动:请一位
28、学生描述物体在教室里的位置,其他同学来猜该生描述的是哪件物体。2太阳和东南西北教学要点:通过“调动前概念一新知识学习一知识运用一知识迁移”的学习过程,在实际情境中帮助学生建立方向概念。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2)使学生能够在现实情境中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处的方位。?(3)使学生能够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教学准备:16教师准备:儿歌音视频文件。问题链:(1)太阳每天从哪边升起?(导人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太阳和方位的关系)(2)你知道如何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吗?(本课核心概念)(3)当太阳落山时,该如何辨别方向呢?(知识迁移拓展)教学过程:建议本节课在
29、上午较早时间进行教学,此时太阳刚刚升起,便于本课教学活动的腿开展。本课第一个观察活动意在引发学生思考太阳和方向的关系。这里不要求学生一定说出东方。只需要学生能够指出太阳升起的方向即可。“学儿歌,认方向”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注意要面向实际情境里的东方,同时边唱儿歌边做动作。用东、南、西、北描述校园内建筑物位置的活动,可以先在教室里进行,然后再带领学生到走廊上或者校园里检验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同时,鼓励学生描述校园中其他物体所在的方向。表述规范:在学生用方位名词来描述物体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说清楚参照物。如,升旗台在校门的东面。应变参考:在教学中,可能会有学生说到“上北、下南、左西
30、、右东”这种在地图中常用的一般辨别方向法。教师可以适当进行引导,一方面指出这种方法一般适合在观察地图时使用,另一方面指出我们在真实情境中要运用儿歌中的方法来判断。拓展要点:如果时间充裕,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给定某个方向,说出其他三个方向”的活动173逃离冒险岛教学要点:能够综合运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开展游戏活动,使学生掌握剪刀这种常用工具的正确用法,体会合作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简单工具一剪刀的方法。(2)使学生体会设计制作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骤。问题链:在制作纸骰子的时候要不要考虑先后顺序呢,为什么?(体会计划的重要性)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剪刀了吗?(能使用常用
31、工具进行简单加工.)(3)你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了吗?(合作是重要的科学素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好的纸骰子;可以挂在黑板上的“胃险岛”游戏图或者电子版游戏图。(2)学生准备:每人1张卡纸、1根牙签、1把剪刀、1张“冒险岛”游戏图。教学过程:本课以任务驱动教学,通过“逃离冒险岛”游戏来驱动学生动手制作。在制作纸骰子之前,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和制作,以及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注意考虑哪些问题,让学生经历从设计到制作的完整过程。学会使用剪刀这一常用工具是本课的技能目标,教师应强调在使用工具时,安全是最重要的,增强学生安全使用工具的意识。同时借助简单的儿歌教会学生拿取、使用、传递剪刀的方法。在玩“逃离
32、冒险岛”游戏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感受合作的乐趣。表述规范:在玩“逃离冒险岛”游戏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表述规范,先说方向再说距离。如,向南走4步。18应变参考:学生在玩“逃离冒险岛”游戏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不遵守游戏规则的情况,教师可以在游戏中安排适当的时间讲解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拓展要点:“逃离冒险岛”游戏类似学生常玩的“大富翁”游戏,教师也可以适当修改游戏规则。如,在某一格子里设置“返回出发点”“暂停投骰1次”“后退3步”等,增强游戏的可玩性、趣味性。第四单元磁铁“魔法”城堡1磁铁小屋要点:进行磁铁吸引物品实验,发现磁铁能直接吸引含铁和银等
33、材料。教学目标:(1)使学生尝试用磁铁去吸各种物品,发现磁铁只能吸引铁和镶。(2)使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想磁铁能吸含铁的物品,逐步提高猜想能力。(3)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磁铁吸引铁和锲的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条形磁铁、海绵、毛巾、剪刀、镶块、小铁钉、铅笔、曲别针、橡皮等(按照小组数量准备)。(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问题链:磁铁能吸引什么?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教学过程:(1)引入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创设活动情境,引出磁铁“魔法城堡和“磁铁骑士”,并引导学生发现“磁铁骑士”手中的磁铁宝剑有巨大魔力,能将同学的铁质发卡、金属文具盒吸引过去,但不吸引
34、塑料水壶。引发学生思考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2)提出问题:教师帮助学生们明确问题一磁铁能吸引什么?(3)猜想假设:教币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玩磁铁的经验想一想磁铁能吸什么?可以在此时指导学生拿出学生活动手册,在第13页的实验表格中用“对”和“错”进行猜想记录。教学时老师也可以自行添加身边常见的物体,更便于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去猜想。猜想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说说大家的猜想是怎样的,哪些一致,哪些有争议。(4)实验研究:教师引导学生用磁铁分别去直接吸引这些物体并做记录,实验结束后,教币引导学生们初步分析实验现象:磁铁都能吸引哪些物体?这些被吸引的物体有什么共同之处?初步发现磁铁能吸铁质的物
35、体和模块。(5)调查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在教室里帮助磁铁找朋友,找到更多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并把它们记录下来,或者贴上红色圆点等明显的标志,为进一步归纳磁铁能吸什么做好准备。(6)得出结论:教师带领学生对实验中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这些物体虽然不同,但是都含有铁的成分,最后得出磁铁能吸铁和银的结论表述规范:从本课开始,学生就要进入磁铁单元的学习,关干磁铁这个常用名词,有些同学总是说成吸铁石、磁石,要注意规范学生科学用语,统一用磁铁来表述。应变参考:(1)有些同学可能会提出“磁铁可以吸引金属”,为此教师可以准备含量较纯的铜丝、铝片、金戒指等,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发现,磁铁不吸引所有金属
36、,而只吸引含有铁、银,钻成分的物体。20关于本课的实验材料,教师可以选择身边常见的;生活中含铁的材料较多,也很常见,含银的材料和制品;2磁铁游戏教学要点:;进行磁铁闯关游戏,使学生发现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1)使学生完成闯关活动,发现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2)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活动中,逐步增强解决问题;(1)材料准备:条形磁铁、铁质“小青蛙”、玻璃杯;(2)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关于本课的实验材料,教师可以选择身边常见的材料一定要保证实验材料的丰富性和差异性,确保实验结论的正确性。镶块应由教师统一提供,教师也可以寻找一些含有银的材料,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要点:生活中含铁的材料较多,
37、也很常见,含银的材料和制品却不多见。在这里介绍几个在生活中能够找到的含银合金的产品:电炉、电熨斗,有许多不锈钢中也含有银。2磁铁游戏教学要点:进行磁铁闯关游戏,使学生发现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银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完成闯关活动,发现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银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活动中,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3)使学生在参与活动时勤于动脑,乐于动手,感受科学游戏的乐趣。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条形磁铁、铁质“小青蛙”、玻璃杯、迷宫图片、支架(每组一个,若没有,可用细线悬吊)活动场地:在教室内和实验室内均可。问题链:怎样把“小青蛙”解
38、救出来?磁铁能帮“小青蛙什么忙?为什么“小青蛙”能被解救出来?121教学过程:引入:教师首先创设情境,通过适当的故事环节,让学生在“魔法师”的引领下去解救“小青蛙。闯关活动:第一关:逃离迷宫。教师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第一关的内容,请学生们利用磁铁从迷宫底部救出“小青蛙”这时,教师要将限制条件说清楚:解救“小青蛙”时需要借助磁铁,但不能用磁铁直接接触到“小青蛙”才行。此闯关活动可以采用全班演示的方法进行,如果材料足够也可以分组进行。第二关:逃出玻璃杯。教师继续展开故事情节,运用磁铁隔物吸铁的特性,隔着玻璃杯将“小青蛙”从底部救出。此闯关活动要进行分组实验,让每位问学都能参与和体验磁铁隔着玻璃杯吸引
39、“小青蛙”的过程。第二-关:欢庆胜利。教师继续展开故事情节,运用磁铁隔着一段距离能对铁、银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的特性,完成“小青蛙”跳舞的活动。教师一定要说清限制要求,磁铁不能直接接触“小青蛙,但让“小青蛙”跳动、摆动和抖动都算达成跳舞的效果。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分析三次闯关的共同点,比较发现磁铁可以隔着物体.或隔着一段距离也能吸引“小青蛙”表述规范:磁铁可以隔着一段距离吸引铁质物体,其中的一段距离包括隔着纸、玻璃杯、空气等物体,也包括隔着一定的空间或距离,例如在“小青蛙”跳舞的闯关活动中,隔着2cm左右的距离磁铁就能吸引“小青蛙”,隔着5cm的距离时磁铁就不能吸引“小青蛙”了。一段距离也是有一定
40、范围的,要根据磁铁的大小和被吸引物体的大小而定。应变参考:本课的第一关和第二关教师都比较容易把握和处理,磁铁能够隔物吸铁,隔着纸、玻璃杯,能将“小青蛙吸引出来即可。主要是第三关,要让学生明确磁铁不能接触“小青蛙”的身体,还要能让它跳舞。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比较难控制磁铁和“小青蛙”之间的距离,靠近后会吸住“小青娃”,离的远一些又不能起到吸引的作用。要提醒学生把握最佳的距离,可以用一把塑料的刻度尺帮忙测量出最佳的距离后,再操作。223多神多样的磁铁教学要点:举例说明在文择盒、冰箱门、书包扣里都设有一些不同形状的磁铁。认识实验室中的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和圆形磁铁。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生活
41、中有不同外形的磁铁,它们都有自己的用途.,知道实验室中有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和圆形磁铁。(2)会利用学到的知识制作磁铁小玩具。(3)在制作磁铁小玩具的过程中,增加对科学学习的喜爱之情。教学准备:材料准备: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圆形磁铁、剪刀、曲别针、书写纸、小猴图案等。活动场地:在教室内或实验室内均可。问题链: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磁铁?你见过有哪些不同形状的磁铁?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从“魔法师”的角度提出问题:我们周围还有什么样的磁铁?(2)调查:教师可以出示图片或真实物品,让学生在学生活动手册第15页中的图中指一指、圈一圈有磁铁的地方,并进行
42、圈图标注。或者将真实的物品发到学生小组手中,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例如冰箱磁贴、有磁铁的文具盒、磁扣书包等,.(3)讨论:教师可以带领大家进行讨论,说说利用磁铁能吸铁的特点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哪些帮助。(4)活动:在我们的实验室中,还有一些不同形状的磁铁,请同学们在一起做一个贴标签的游戏,将这些不同形状的磁铁贴上它们的名字。设计制作:利用磁铁隔着物体能吸铁的特点,制作一个叫“小猴上山”的磁铁小玩具。表述规范:23本课呈现了实验室中常见的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和圆形磁铁,要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名称表述不同的磁铁。应变参考:学生在寻找生活中的磁铁时,可能不会注意到冰箱门贴上的磁铁,这就需要教师给
43、学生展示实物或者是视频片段,帮助学生认识冰箱门处的磁铁是怎样应用的,以及磁铁的作用。对于文具盒、书包扣、门吸等一些地方对磁铁的应用,教师也需要准备一些实际物品,让学生动手操作一下,感受到磁铁的好处在哪里。拓展要点:一些学生小时候玩过的玩具中也含有磁铁。例如,钓鱼玩具、磁力贴阁玩具、磁力棒,响尾蛇等。还有一些磁铁是学生在生活中不常见的,例如,收音机内部的圆形磁铁,磁力徽章、磁性门阀等地方含有的磁铁。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补充。反思单元爱提问题的小朋友教学要点: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自己本学期在科学学习中的提问和猜想经历。教学目标:(1)通过爱因斯坦提问和思考的故事.培养学
44、生爱提问和爱思考问题的习惯。(2)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提问和思考的经历,并通过交流互相激励。(3)感悟到认真观察能够让我们发现更多,同时也能提出更多问题。教学准备:材料准备:每班或每个实验室准备一棵“探究树”,可以用吹塑纸制作,也可以直接画贴在黑板或墙壁上、24为学生准备一些树叶状、果实状纸片,以及印有树皮花纹的纸片。问题链:爱因斯坦提出了什么问题?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这个(些)问题的?提出了这些问题后,他进怎么做的?教学过程:(1)引入。我们小朋友都想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那么科学家小时候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先来读一段科学家的故事吧!阅读科学家的故事。建议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图文,然后引导学生互相交
45、流讲解故事的情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故事中的小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是怎样提出这个问题的?他提出问题之后又是怎样做的?(4)回顾反思。此环节建议从前一个环节一爱因斯坦的爱提问和爱思夸过渡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比如:“我们也像爱因斯坦一样提出过很多问题。这一学期我们都提出过哪些有趣的科学问题?等。引导学生回顾提问和思考的经历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回顾和反思。首先可以让学生说说具体的问题,再说一说这些问题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让学生感悟提问往往是在具体的观察基础之上的。最后还可以让学生数一数自己一共提出例如多少个问题。制作“科学探究树”。此活动要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
46、,把自己所提出过的问题或作出的猜想分别写在不同形状的纸片上.然后挂或贴到班级“科学探究树”上进行展示和交流。此活动可以分三个环节来完成:首先,教师提出制作“科学探究树”的任务3此环节要说清楚制作“科学探究树”的意图,即展示大家提问和猜想的“成果”。其次,要指导学生写。把自己曾经提出的问题写在“树叶”上,把自己曾经作出的猜想写在“果实”上,把探究经验写在“树皮”上:,由于一年级学生认字数量有限,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如果学生独立完成有困难,可以由教师指导,边写边交流。再次,指导学生往“科学探究树”上挂或贴“树叶”“果实”或“树皮”。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写的内容读一读,说一说。应变参考:由于一年级
47、学生表达能力和识字量有限,表达交流和书写时要求不宜过高。如果分组完成有困难,可以集体指导共同完成。也可以先进行集体指导示范,然后再分组讨论完成。准备单元分工合作找证据【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一年级下册的起始单元,本单元只有一课内容,没有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制订计划、搜集证据是一年级下学期所要落实和强化培养的科学探究要素,本单元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为后面单元有重点地培养学生制订计划、搜集证据的探究能力作铺垫。【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同时他们年龄小,喜欢游戏,易兴奋,注意力容易分散。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有了小组意识,但对于小组分工合作学生普遍比较陌生,需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小组分工与合作。对于小组分工后自己负责的任务大部分学生不是很清晰,需要教师进一步明确任务,小组分工还需要通过活动多次巩固。【教学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2.在教师指导下,经历分工合作找证据的过程。【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教师指导下,经历分工合作找证据的过程。难点:小组分工完成任务。【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组分工合作范例视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