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13篇(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傅雷家书》读后感13篇(热).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傅雷家书读后感13篇(热)傅雷家书读后感篇1每一封家书都是文化遗产,傅雷家书更不用说了。家书,顾名思义,是指家人、亲人之间往来的书信。大约在文字产生后,家书就出现了,可以说是源远流长。随着文字语言的逐渐丰富,纸张的发明,家书逐渐流行起来,一直到今天,家书都是维系亲情纽带之一。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拳拳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傅雷家书来说,傅雷所写下的近百封家书,总的主题是,教育孩子,立身行事,要以中华文明为准;立志成才,要以报效祖国为要务。整本家书,可以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道德的最好阐
2、释。总的来说,傅雷家书主要写了傅雷对儿子生活、艺术上疑问的解答。在生活方面来说,傅雷不仅是拉家常,嘘寒问暖,而是与儿子谈怎样做人,修养,恋爱,甚至于儿子长期在国外而偶尔写错的汉字。诸多方面,都写得让人心悦诚服,入情入理。这也表现了傅雷渊博的学识,而更重要的,一个多年与儿子分离的人,竟能一投笔即写出儿子的心声,排驱儿子的烦恼,并在生活中处处细节中给以指导,不能不说是一个父亲对儿子体贴入微的关怀。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己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
3、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处境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伤害,傅雷却在其中显出了他不变的本色。傅聪的母亲在信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也给她的儿女写了好几封信.信中充满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怜爱.同样,她对于傅聪的音乐事业也非常的在乎,这也同样让傅聪十分的感动,他也明白了母亲的爱对他有多重要。这本傅雷家书真的让我懂得了非常多的道理,也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心理都在想着什么,这让我可以更好的和父母沟通。优秀的父母,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傅雷家书读后感篇2孟子的著名文章富贵不能淫里曾说到过大丈夫一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读
4、完本书后,我的心里总算有了个大丈夫的范本写照。傅雷一生命运多舛,少年丧父,自认人生无望的母亲把希望寄托在唯一存活下来的傅雷身上。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严厉的管教,这也养成了他一丝不苟、刚强不屈、严苛的性格。长大后,傅雷留学归来,进入上海美专任职。当时的刘校与傅雷是老友,因此高薪聘他任教师。有一次刘请了一位出名的艺术家到学校讲座,墙壁上挂满了他的画,然而傅雷却认为他的画比不上另一位教师的,因此大发雷霆,两人之间开始裂缝;后来,弗雷由于机缘巧合得知那位他很推崇的教师的工资其实少的可怜,他一怒之下,与刘绝交,不顾自己的经济实力,离开美专。所谓“富贵不能淫”不过如此吧?后来,傅雷潜心译著。但是翻译、作家这
5、种文职如果没有学校或机构专门聘请你,其实比较难赚钱。再加上当时世道不好,傅雷最困难时一个月的生活费折合到现在不过数十元。可真谓是“穷困潦倒”。但是这并没有使他屈服,反而让他和夫人更加精打细算的过日子:他们找到了一种理财之道一一每个月先把必用的.钱分别放好,再预留出一些生活费。困难并没是他们屈服,反而让他们的感情更紧密了。这大约就是“贫贱不能移”吧?傅雷晚年时遇上了文革。王小波说过:“知识分子的长处是以理服人,倘若人家不讲理,知识分子便毫无长处,只有短处。”很不幸,傅雷遇上了这么个时代。但是即使这样,他仍然不放弃对国家的爱,即使是来自权威的刁难也丝毫不惧,不正是“威武不能屈”吗?孟子有言“大丈夫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为我们而庆幸在一个尔虞我诈的时代,能有这么一座从行为到艺术的标杆,足以振奋人心。傅雷家书读后感篇3一本书,可以慰藉人的心灵,寄托人的情感,指引人的前行。读好一本书,我们的思想会更加成熟,能从中悟出许多人生哲理,走上正轨,改变一生。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写给远在国外的儿子傅聪的家书。整本书充满了浓厚的感情,仅仅是简朴的文字,字里行间都充满了爱,无一表现出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关怀。傅雷家书也是充满爱国情怀的书籍。傅雷每次给儿子傅聪写信总不会忘记介绍国内的情况,让远在国外的儿子傅聪时时刻刻知道祖国的情况,不会忘记自己祖国,更在提醒傅聪在国外代表着祖国的形象,需要谨言慎
7、行。傅雷家书也是一本哲理性书籍,里面有很多傅雷的肺腑之言。教导傅聪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在艺术的道路上坚持,如何处理感情问题,如何面对困难不得不说,傅雷对傅聪的影响特别大,傅雷就是傅聪的人生导师。傅雷与儿子的相处模式是多变的。有时是严厉的父亲与受教的儿子;有时是互相讨教的朋友;有时是对弈的对手。读完傅雷家书,我发现自己以前犯过很多错误:对学习的散漫、对人的不友善、对父母的不尊敬我意识到自己之失败,我希望时间还来得及,让我改正。读完傅雷家书,我认识到从容的面对成功的意义。傅聪在音乐的道路上不畏艰辛,坚持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傅雷对此,的确很高兴,但高兴归高兴,还是不忘作为一个过来人提醒傅聪一一切莫因
8、为一时的成功而得意忘形,毁了自己的一辈子。傅聪也能受傅雷的影响,并不为这短暂的成功所迷惑,继续保持着自己的初衷,保持着自己一颗纯净的心。毛泽东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这是一句现实生活的写照,傅雷、傅聪传承着这种精神。我们生在这漫漫人生路更应该如此。这条路有太多的诱惑,容易使我们忘记自己的初衷,迷失自我。我们要从容不迫的面对成功,不让自己止步于眼前的苟且,不让成功的光芒遮住我们的双眼,迷惑我的心智。傅雷家书读后感篇4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8月的186封书信。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
9、,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整整三天,我一直沉浸在这本书中。不是这本书的语言有多么精彩,也不是这本书的情节有多么动人,而是这本书的浓浓父爱深深地吸引了我。其实刚开始时,我并不觉得这本书多有意思,看着没趣。可当我将我的这番感想告诉给了正在打工的姐姐时,我姐很是恼火,她先狠狠地训我一顿,在语重心长地为我开导。当我的心灵雪峰被她的那轮暖暖太阳融化时,我再看这本书时,我骤然才发现我以前那缺少远离家乡的经历的精神麻木。一封封书信,最短的一两百字,最长的七千多字,但是无论长短,每封信中都能透露出作为父亲对孩子的期盼与热爱。傅雷给大儿子傅聪的一封封信,让我深刻体会到“多年父子成兄弟”这句谚语的涵义。一封封
10、书信传递的不仅仅是单纯的嘘寒问暖,还有作为父亲的职责。正如傅雷所说的那样,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并不把儿子看作“天真的孩子”,他把傅聪看作成自己讨论学术的对象,甚至可以说是位“知己”总是会与其讨论书籍、乐谱、学术、技巧、作家的品质等等问题及感想,所以常常会与傅聪产生看法的分歧。但傅雷也会把自己作为“长者”,以自己的经验,时时刻刻教导着傅聪
11、种种事情。傅聪在他的引导下,也成为一位成功的著名钢琴大师。傅雷家书读后感篇5读完傅雷家书,傅雷对傅聪的严格教育与音乐上的交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傅雷曾说“艺术若是比较美的花朵,生活就是开花的树木”,那么我想说“傅聪的修养若是比较美的花朵,傅雷的教育就是开花的树木”。在事业上,傅雷尽力助儿子一臂之力;在生活上,傅雷周到地考虑到了儿子可能会遇到的种种困难;在思想上,父子完全结合成了一体,即使相隔千里.傅雷,他用他的行动,点亮了傅聪傅敏心灵的灯。在这伟大的父爱背后,在一封封信的千言万语背后,其实也隐藏着至关重要的线索一一故事的背景。在比较开始,傅聪为追求自己的梦想奔赴外国求学时,傅雷和妻子用温和贴
12、切的口吻,仿佛近在咫尺地在与孩子聊天,字里行间透露着他们对傅聪的思念,还时而不经意暴露出傅雷因对傅聪的生活和学业太过紧张而显得焦急的口吻。这时的故事背景一切都安好,感情也是那么纯真。可是读到1961年5月23日的那封信时,我总会感觉哪里怪怪的,细心摸索了一下便发现傅雷的口吻变了,虽然表面上是一封再简单不过的信,但是在写这封信时的背景是这样的傅雷被污蔑且被错误批评,还要进行“思想改造”(其实就相当于坐牢)。傅雷当时的心境一定是复杂、混乱的,所以这封信也显得迷茫和硬板,傅雷好像另有所思。可惜的是,以傅聪从波兰出走英国为转折点,政治的包袱日重一日,傅雷和妻子朱馥梅比较后选择的结局,总让我心有所戚。家
13、书中,充分体现了傅雷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儿子无私关爱,为人坦荡、秉性刚毅的形象;也充分体现了傅聪孝敬父母,热爱音乐,心怀祖国的人物形象;傅聪的母亲朱馥梅在我眼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在傅聪还小的时候,她就像家庭的润滑剂,承担着傅雷的冲动怒火。傅聪大了,在海外留学,作为爱子情深的母亲,端庄贤淑、温厚善良的慈母形象跃然纸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傅雷家书以真挚的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傅聪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感人至深。傅雷家书读后感篇6要说哪一本书最真实的书写了父母对子女的爱,便是这本傅雷家书了。这部书与其说是书,更像是傅雷一家的真实家信。他也许最初的本意并不是写给我们看,所以其中的话语
14、会显得更贴近,很有一种父母与我们面对面交流的真实感,仿佛与傅雷先生面对面交流,没有隔阂,没有距离。首先读这本傅雷家书时,我就明白作者是一个怎样的父亲,他的妻子又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仅仅是第一封家书,父亲的严厉意外不见,更多的是对儿子的歉疚和对自己的反省。父亲惭愧于自己在儿子小时给他太多的压力和训斥,以致儿子和自己一样重复了枯燥的童年,对儿子的关怀与思念在这封信中字字可见。像这种抒发情感的信,作为父亲的傅雷对儿子傅聪日后表露不多,更多的时候他像一位严厉又博学多闻的老师,一位可以与之倾心的朋友,像一位指路人,为儿子指明未来的路。对于爱的表现,母亲相比之下就展露的更多些,也照应了傅雷在第一封信中写母亲
15、对儿子远在异乡的不舍。在我眼中,每一封家信的背后,定是还有千言万语,特别是当日子一天天流逝,傅雷夫妇背负的“罪”更重,更沉。而在信中,也只是一笔带过,从未给儿子细说。当最后一封绝笔,寄到傅聪手中,他也许万万想不到,亲爱的父亲母亲,会在不久后永远与他分别。在这最后的信中,是这对父母的心心念念,是对儿子和从未逢面的小孙子言不清的爱这就是父母的爱,堪称世上最平凡,也最伟大的爱。我不由得想到,父母的严厉,唠叨往往会伴随我们走很远。可是我们走的越远,那熟悉的声音在耳畔便越来越淡,取而代之的是父母眼中的几分欣慰与不舍,心中的一点难以平复。请记住,无论你身在何方,无论你的贫穷与富贵,请看看,在父母心中的田野
16、上总有着这样一句被深深埋着的话:“孩子,我真的爱你!”傅雷家书读后感篇7每个人都经历过父母的善良和教导。当我读到这本家书时,我感受到了另一种教导。我似乎找到了另一个父母的儿子,这是大多数孩子无法理解的。家书就像珍贵的对话,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读完傅雷家书后,我真的被傅雷先生对生活的如此认真和对孩子的如此关心所感动。家书从事业生活艺术到吃饭穿衣花钱,一切细节,一切关心。父母可以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学习艺术,特别是钢琴可以学习提高技能的方法,对解放初期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从傅雷的描述中得到一些理解,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加强个人培养。从家信的话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的人,有些方面
17、甚至对自己的品味刻薄。傅雷让儿子制定的三个原则:不要说对不起祖国,不要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要入籍。爱子教子的精神是感人的。有些人认为这封信是最真实、最自然、最诚实的文字。是的,因为所有的文字都是立即思考的,无论你想到哪里,文字都在哪里。给亲戚写信就是这样,他敢于分析自己,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从自己的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所以,我想读傅雷的书,我们应该读傅雷自己。傅雷也因材施教孩子的教育。在傅聪的音乐教育中,他最初强调技巧,然后反复要求他真正理解作品本身,也就是说,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傅雷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思想经验也在不断提高。我们在傅雷身上看到的是中西文化融合的思想。高尚的
18、父母培养成功的孩子。傅雷夫妇一生辛辛苦苦,辛辛苦苦培养的两个孩子有成就。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示。读了傅雷的书后,我学到了很多。我更了解我的父母。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以缩短父母和孩子的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和孩子。傅雷家书读后感篇8在这本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孜孜不倦的教导,同时我仿佛感受到了自己的父母正在与我交流,不时地提醒我、鼓励我、教导我。给我印象很深的是傅雷一家人的优秀,无论是在艺术上的造诣,还是对国家民族的荣辱感,对人格尊严的的高度要求,这些都从书中字里行间体现了出来。这是在上世纪前期的中国,国力不足来
19、满足学生的高效学习,但是傅雷翻译了很多的世界名著,在艺术上也体现很深的造诣。傅聪弹了一手好钢琴,多次在国际大赛上获奖,并努力钻研多种语言这需要多强的毅力才能实现呀!我得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傅雷对儿子的爱,他与儿子的书信往来一直不断,每一封都体现了傅雷对儿子的牵挂,他的每一封家书都十分认真地完成,毫无草草了事的意思,这使我看到了傅雷成熟稳重的一面,也看到了傅雷对儿子深深的爱。傅雷在这些家书中强调了一些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中的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傅雷对儿子的日常行为十分看重,如傅雷在家书中说“你车上的信十分有趣,可见只要有实情、实事,不会写不出好信”,爸爸经常告诉我写
20、文章要透露出真情实感,老师也强调写实,我突然觉得他们就在我的面前。傅雷对儿子的习惯也非常看重,如“孩子:我忙得很,只能和你谈几桩重要的事。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大衣兜里,或是裤兜里。这两件都不符合西洋的礼貌”这些语句中看出傅雷注重别人对儿子的印象,但傅雷更注重的是“爱国”,有这一段话“你得抓住时间,抓住机会提高警惕,非苦修苦练,不足以报效国家,对得住同胞。着重自己就是看重国家。”这些话语,令我感触很深。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了一对耐心的父母;一对艰辛的父母;一对坚韧的父母。傅雷家书它不仅是傅雷夫妇写给傅聪的一封封家书,更是天下所有父母对
21、孩子不倦的教诲!傅雷家书读后感篇9“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古代书信是一种重要的通讯方式,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就曾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写了数百封家书,从而摘编成了今天的这本傅雷家书。这本书主要摘编了傅雷先生在1954年开始给自己的两个儿子所写的家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父爱,是一本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籍。在书中有段文字让我印象深刻,“说你的信都是闪闪发光的,耀眼生辉的。当然你浑身都是青春的火花,青春的艳丽,青春的生命,才华,自然写出来的有那么大吸引力了。我和妈妈常说,这是你一生之中的黄金时代,希望你能好好享受、体验,给你一辈子做个最精彩的回忆。”这让我不禁想到了在一档节目中,一位女明星曾述说这她眼中青春的
22、含义:如果不趁年轻去做一些想做的事,等到十年后,二十年后,你就没有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了,因为当你长大后,会被生活中的琐事限制,只有趁青春,才能品味不同的生活。这让我深有感触。在阅读这本书时,我看到傅雷先生既是严父,又是慈父,在儿子的艺术追求中十分严格,但对远离故乡的儿子却又有几分关爱。在书中有许许多多傅雷先生对儿子关爱的语句,同时也有着傅雷从自己身上所明白的道理,将这些传授给了儿子。这好比我们是一张白纸,而人生是一支画笔,而父母就是已经完成的画,我们从他们身上获得灵感,从而丰富自己的画面。从这本书中,我也领悟到了许多道理“先为人,次为艺术家,终为钢琴家。”在做任何事时,做人是第一位,正所谓“
23、学艺先学人”,同样向我们述说这个道理。从书中,我们可以知道傅雷先生是一个细心的人,他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授予他不同的道理,大到人生哲理,小到为人处世。天下父母何尝不是如此?也许我们要到长大后才会明白什么叫“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但感恩却可以随时开始。如果有什么想说的话给父母,却又不敢与父母交流,那就写几封家书吧。傅雷家书读后感篇10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捧起傅雷家书。这本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信中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傅雷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要有国家和民族的荣辱感,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
24、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家书,充斥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关爱及严格要求,洋溢着浓浓的.父子情深。它让我感觉像戏曲那样给人以脱俗的氛围和无穷的回味。傅雷把教育子女当成了对社会,对祖国的一项光荣的义务和责任。不是每个家长都能把教育提升到这种境界,但是对子女的关心爱护,却是永恒的,不变的。我的父亲文化程度不高,常年打拼积累了丰富的人生阅历。父亲把教育我当成首要任务,他在我身上耗费的精力和心血有目共睹。每当亲朋赞扬我取得的成绩时,总不忘夸夸父亲这个“大功臣”,而父亲满是沟壑的苍老的面容上总会现出幸福的笑容。不知从何时起,父亲开始在我耳边“唠叨”,大概就是些人生哲理,处事方法。那是,不明事理
25、的我总觉得不胜其烦,常常敷衍了事。不知道傅聪有没有排斥过这种“唠叨”?不过想来是没有的。他完整的保存了父亲的书信,保存着这笔精神财富。如今,我逐渐读懂了父亲,也逐渐重视父亲的谆谆善诱。虽然父亲的说教我无法以书信的形式保存下来,但是在我心中,那永远是一笔无价的财富。父亲依然忙碌,依然“唠叨”,依然用期待而严厉的目光注视着我。不经意间看见父亲头上有银光闪过,仔细一看,发现父亲头发又白了几根,眼角的皱纹又深了几分。每当这时,我都想说:“父亲,您辛苦了大半辈子,该歇歇了。”可愚笨的我始终开不了口。父亲,在我心中,您永远是伟大而成功的。在您的言传身教下,我会有更大的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魔障,踏上
26、我的成长道路。傅雷家书读后感篇11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等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一九五四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这是一部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篇,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一钢琴大师、傅敏一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辑印在这本小书里,不是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
27、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一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种,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傅雷和傅聪的家书给了我许多启示。我们很多家长忽视了同孩子的朋友关系,养了十几年,却没有真正地享受过为人父母的乐趣,他们因为迫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待孩子的心态扭曲了,
28、各种掴苗助长的措施出笼了。有些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有傅雷那种身教重于言传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于是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虽然由于原因饱受折磨,但在这一点上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和儿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现在,很多家长也争相效仿傅雷的教子方式,因此,这就成了亲子教育的典范。傅雷家书读后感篇12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两句词写的是李清照等待丈夫书信的场景。我想,傅雷是不是也常常仰望天空,眺望远方,思念着远在异国的儿子傅聪,幻想着天边舒卷的云
29、寄来儿子的书信,又或是映出他的面容。读完这本书,我眼前浮现的便是这样一位父亲的形象,耳畔仿佛还回响着傅雷对儿子的谆谆教诲。每一封信,掩不住的是他满满的关心,改不了的是他似乎有点过于严厉的要求,而藏不住的是他焦灼的等待。傅雷的家书虽多以商量的口吻来写,却处处有着不可抗拒的威严,为人父的魄力自然流露。而傅聪的回信总是不卑不亢,没有半点不耐烦,处处有着对父母的尊敬。他们无话不谈,从艺术谈到人生,从恋爱谈到哲学,他们更像朋友、知己。一封封的书信,寄出的是父母对儿子的爱与思念,是殷殷希望。一封封的回信,给予的是父母的骄傲与自豪,是得知儿子一切安好的心安。亲情,在这无数次的一来一往中逐渐篁延,让人从脚尖暖
30、到了心尖。你,是不是也羡慕这样的父子情深。其实,傅聪的父母,只是千千万万的父母之一。每个父母都是这样爱着自己的孩子的啊!我们都生活在这样的小城市,总向往着一个更大的世界。也许多年以后,我们中有的会像傅聪一样,远渡重洋,出国留学;有的会去北上广那样的一线城市打拼;再不济,也会去个二、三线城市。心甘情愿留在这儿的又有多少?叛逆的我们总想如何逃离父母,殊不知,父母却在苦苦等待我们的一封书信、一句问候。我并不反对去追逐一个更大的世界,并不想用亲情的枷锁去束缚自己所追求的诗和远方。我要提醒未来的自己,追梦路上,别忘了支持自己、爱着自己的父母。这一点,傅聪教给我的,他在不断追逐理想的同时,没有忘记指引他前
31、行的父母。他们之间的亲情,没有因为故乡还是远方而渐行渐远。闭上眼睛,傅雷似乎还在等待儿子的书信,而我,早已想好如何去爱。傅雷家书读后感篇1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一对父子之间的通信,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得到如此多的认同,这就是傅雷家书不同于普通家信之处。傅雷家书摘编了1954年T966年傅雷写给儿子傅聪、傅敏等的中外家信185封,其中大部分是写给出洋在外并最终成为著名钢琴演奏家的大儿子傅聪的信件。洋洋万言,字字涌动,阅者无不为傅雷的精神感动。信中有对过去教子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子进步的表扬和鼓励,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
32、导和探讨,有对党和国家建设及运动的看法和意见,有对儿子生活的嘘问和关心,“贯穿全部家书的情义,就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看一部家信录,就是看一片傅雷的“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温柔又高傲、又微妙又率直冰心世界,我们不光明白了傅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代翻译名家的原因,更会从中学到如何育子成才的人生真谛。掩卷后对书回想起来,最大的感触就是傅雷对艺术甚深的造诣。傅雷对于艺术尤其是乐曲的领会,颇有一番自己的见解。这便使我不禁想到,大凡在文学上有所建树的人,在艺术领域也有着较高研究。也许便是因为文学和艺术是相同的吧。不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让人读完了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效果;而风格迥异的各类乐曲,也会带来相似的结果。秀美的散文,带来的是有如欣赏了欢快的咏叹调后的愉悦;沉重的小说,带来的便是如同悲恸的交响曲给人的震撼;诙谐的杂文,带来的会是歌剧般幽雅的场景和事后无尽的思考。细读完这本傅雷家书,感觉是像戏曲那样给人以不俗的氛围和回味的余地。傅雷家书全书是一个父亲在循循善诱,读来很亲切,既饱含了对儿子的深情,也有着父亲独有的不可抗拒的威严。读傅雷家书,感受的是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父子之间的感情因为艺术的崇高而得以升华,成为一份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的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