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哲学(2023年).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19471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哲学(2023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哲学(2023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哲学(2023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哲学(2023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哲学(2023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哲学(2023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哲学(2023年).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附件7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3年)名称:东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单位代码:10200授权学科名称:哲学(类别)代码:OlOl博士授权级别一一口硕士2024年2月25日编写说明一、编制本报告是各学位授予单位自我评估的重要环节之一,贯穿自我评估全过程,应根据各学位授权点建设情况编制本单位的建设年度报告,脱密后按年度在本单位门户网站发布,撰写主要突出学位授权点建设的总体情况,制度建设完善和执行情况,对学位授权点的全面总结,分为三个部分: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下一年度建设计划。二、本报告按学术学位授权点和专业学位授权点分别编写,同时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的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只

2、编写一份总结报告。三、封面中单位代码按照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学位与研究生管理信息标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2004年3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教育部高等学校代码(包括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填写;学术学位授权点的学科名称及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2011年印发、2018年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填写,只有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的,授权学科名称及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育委员会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填写;专业学位授权点的类别名称及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专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目录填写;同时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

3、的学科,授权级别选“博士”。四、本报告采取写实性描述,能用数据定量描述的,不得定性描述。定量数据除总量外,尽可能用师均、生均或比例描述。报告中所描述的内容和数据应确属本学位点,必须真实、准确,有据可查。五、本报告的各项内容须是本学位点合格评估每年度内的情况,统计时间为当年的1月1日至当年的12月31日。六、本报告所涉及的师资内容应区分目前人事关系隶属本单位的专职人员和兼职导师(同一人员原则上不得在不同学术学位点或不同专业学位点重复统计或填写)。七、本报告中所涉及的成果(论文、专著、专利、科研奖励、教学成果奖励等)应是署名本单位,且同一人员的同一成果不得在不同学术学位点或不同专业学位点重复统计或

4、填写。引进人员在调入本学位点之前署名其他单位所获得的成果不填写、不统计。八、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一律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处理后编写。九、本报告文字使用四号宋体,纸张限用A4。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一)目标与标准东北师范大学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硕士点形成了学术研究的基本共识,即围绕“当代中国哲学的思想形态与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问题进行重点整合与建设。哲学学科秉持“会通中西马哲学思想,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创新哲学教育模式”之理念,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与独特的优势。1 .本学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学科意识浓厚、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哲学学术

5、人才。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知识、有见识、有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与哲学专业教学科研需要的优秀人才。2 .本学科制定了明确的“哲学一级学科授予博士学位基本标准”,包括:(1)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哲学专业博士生应对哲学各分支学科理论有系统的学习和理解,掌握坚实宽广的哲学基础理论和比较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同时通晓相关学科知识;(2)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哲学专业博士生应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具有独立创新性研究和协同攻关的合作精神,具有较高的学术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3)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哲学专业

6、博士生应具备获取知识能力、学术鉴别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学术创新能力、学术交流能力等基本学术能力。(二)基本条件1.培养方向哲学一级学科学位点现在5个方向招生硕士研究生,其中3个研究方向招生博士研究生,具体方向是:(1)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向)(2)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向)(3)外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向)(4)伦理学专业(5)科学技术哲学专业2.师资队伍(1)规模与结构学科方向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学科方向带头人胡海波教授,学科方向骨干有程彪教授、杨淑静教授、常江教授、陈士聪副教授、马军海副教授、张楠博士后、寇雪原博士后;学科方向二:中国哲学史研究,学科方向带

7、头人为荆雨教授,学科方向骨干成员有隋思喜副教授、刘鹤丹讲师、曾筱琪博士后;学科方向三:西方哲学史研究,学科方向负责人为刘金山副教授,学科方向骨干成员有李守利副教授、罗兴刚副教授、刘伟斌副教授、赵振羽副教授;学科方向四:伦理学研究,学科方向带头人为魏书胜教授,学科方向骨干成员有刘静副教授、陈英馨讲师;学科方向五:科技哲学研究,学科方向带头人为张萍教授,学科方向骨干成员有林康廷讲师。(2)本一级学位点专任教师总体情况学科现有专职教师21人,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0人,讲师3人,另有博士后3人,兼职教师3人;教师学缘结构优良,分别毕业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吉

8、林大学等学校;学科团队教师年龄结构合理,60岁以上1人,56-60岁1人,46-55岁8人,36-45岁11人,35岁以下1人;教师具有海外经历人数10人。本学科聘请部分兼职研究生导师或研究生课程讲座教授:王天成、邵汉明、孙利天、康学伟、韩志伟等。11-3本一级学科点专任教师总体情况专业技术职务专任教师人数合计35岁及以下36至45岁46至55岁56至60岁61岁及以上具有博士学位人数具有海外经历人数外籍教师人数正高级801511850副高级10082001050中级312000310初级000000000总计2111171121110学缘结最高学位获得单位(人数最多的5所)吉林大学北京师范大

9、学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构人数及比例943213.科学研究在科研项目与经费方面。2023年,学科教师获得国社科项目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承担吉林省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项目1项,其他各类项目5项,总经费150余万元。2023年学科点教师发表期刊论文20篇,出版专著5部,其中国家级论文1篇。近五年本学位点共承担各层次、各类型科研项目,共计32项,经费450余万元。4 .教学科研支撑哲学学科成为东北师范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协同建设学科,有着丰厚的资金支持。(1) 2023年10月,省级哲学基础学科拔尖基地班批准建设,为进一步加强哲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为研

10、究生培养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2) 2023年10月,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批准成立,为科研和学术交流工作提供了更高的平台。(3)依托吉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哲学研究中心”,召开各类学术会议,为学生提供学术锻炼和学术交流的平台。(4)依托国家级文史哲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实现文史哲资源的共通、共享。依托教育部“中文学科主导文史哲融合的新文科人才培养体系建构”项目,努力实现文学、史学、哲学三个学院、学科人才交叉培养,资料室在期刊阅读、图书借阅等方面的资源共享。(5)依托“东北师范大学一长春市朝阳区共建UGE协同创新实验区”,建设哲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哲

11、学专业学生进入该试验区进行专业实践;(6)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部“仿吾名家讲坛”、哲学院“思想者论坛”等平台,为研究生提供专业学习、讨论与专业讲座平台。5 .奖助体系除学校制定的奖助体系外,哲学学科学位点依托马克思主义部制定贴合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实际的奖助体系,主要围绕学习、科研,思想政治表现和实践服务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成长发展的过程性评价和综合性考察。其中,科学研窕部分考察内容囊括著作、项目、论文、学术会议、科研获奖等。新奖助体系的实施,将学部培养目标与个人发展评价有效结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研究的任务和方向,有助于提高学科人才培养水平,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助力双一流高水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三

12、)人才培养1 .招生选拔(I)本学位点近2023年招生情况良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68人,招生22人(其中1人为本专业“3+1+2”推免生),录取比例在30%以下;博士研究生报考27人,招生8人,录取比例在30%以下。从生源结构上看,硕士生和博士生,绝大多数来自省属重点高校,其中硕士生本校推免生2人。2 .思政教育多年来,哲学学科及所在马克思主义学部充分发挥全国重点马院及马学科的优势,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及实践方式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1)“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三全育人”体系建设。改革原有单一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补充的全方

13、位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率先进行“中国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等课程思政项目建设,开设“哲学与人生”“我们时代的精神生活”等创造性课堂,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参与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手牵手”教学团队,从专业课角度对思政理论课教学形成有力支撑。(2) “经典思政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部成立“经典教育书院”,加强原经典研习营及书院建设,挑选最有思想代表性的专业经典和具有更多思想政治教育性的经典内容,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论中华传统文化等,将“专业+思政”的经典教育辐射于各专业,实现“经典思政”的纵深教育目标,调动哲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专业的教师,共同进行“经典育人”

14、的课程建设。(3) “实践育人”体系的多层次多维度构建。与理论课程相补充,将专业课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实习、专业实习协同进行,形成从“感知体验一社会调查一学术探索一专业实习”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内外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系列活动,实现主渠道与主阵地的有机结合。(4)线上线下、课内课外多元一体的良性意识形态保障机制建设。本学科实行导师指导组与个人导师联合、兼职导师与专职导师联合的机制,通过“思想者论坛”等载体,实现师生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互进,建设师生一体、本硕博一体的师生思想共同体。学科坚持在课程讲授、课后讨论、课上教学、课下作业等过程中师生意识形态的正确导向,坚持在论文发表、著

15、作出版及校内外研讨会及学术报告中思想性与政确性导向。(5)专兼职共建的基础党组织建设。学科所在马克思主义学部以学部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团委书记、各党支部书记、研究生辅导员等为主体,构建了一支专兼结合、体系健全、优势互补的党建工作队伍,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一体二维三结合”的党建工作模式,即以推进党的建设与学科建设一体化为主线,着力从党的建设引领教学科研正确方向、教学科研发展厚植党的建设底蕴双重维度,紧密结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和管理服务,把党的建设贯穿于学部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全过程,夯实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3 .课程教学2023年度本学位点在一级学科范围开设博士生专业基础课2J;开设中

16、、西、马专业主干课6门;开设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4门,开设经典著作研究、专业基本问题研究等学科主干课程17门;开设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共16门。4 .导师指导(1)导师遴选情况本学位点导师选聘工作严格执行东北师范大学博硕士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选拔的核心原则是政治立场坚定、学术品德高尚、科研水平优秀、学科责任感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研究生指导教师。2023年新聘博士生指导教师1人,具有招生资格的博士生指导教师5人,硕士生指导教师18人。2023年召开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专题报告2次,组织了3次研究生教学研讨会,就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进行研讨,提升研

17、究生导师的业务指导水平。学科点组织申报了四个重大项目以及5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与教育部项目的申报工作,组织学校中长期研究项目培养研讨等活动3次,组织新晋导师科研方向规划等多项业务培训工作2次;研究生导师进行国内访学、学术交流工作40多人次。5 .学术训练本学位点极为重视研究生的学术训练,2023年设立研究生访学、参加国内学术会议专项资助经费,组织研究生参与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进行多次国内学术交流,组织博士研究生撰写参会论文并在会议上发言,2023年学科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思想者论坛”4次、组织召开国内高水平学术研讨会8次、学术报告20余次。支持学生参加国内学术会议、国内调研10人次,有20人参加

18、助学、助研、助管。7 .论文质量2023年度,本学位点硕士论文3份进行校外盲审,2份进行校内盲审,均获得通过;共送审博士学位论文5篇,均获得通过,4人获得博士学位。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方向1人获评吉林省优秀硕士论文。本学位点博士论文实行校外盲审制度,严格按照学校学科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审查,不符合标准的论文不准予参加论文答辩。8 .质量保证2023年本学位点按照研究生培养方案和研究生培养质量要求,各专业方向共组织博士论文开题4次、博士论文预答辩2次、博士论文答辩2次,硕士开题会5次、硕士论文预答辩5次、硕士论文答辩5次;其中博士论文预答辩和答辩均邀请两位外校专家参加并担任主席;论文开题和预答辩环节

19、,硕士生没有分流,博士生有10%左右的分流,需要进行二次开题和预答辩。另外还组织了博硕士生学业中期考核。9 .学风教育本学科学位点严格按照国家和学校的明确要求,坚持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把学风教育放在培养体系的优先位置,引导教师注重对学生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本学位点学生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开展良好,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没有学术不端行为,没有受处罚情况。(1)在学生入学时进行全员普及教育,在开题阶段进行讲座教育;(2)在预答辩阶段进行导师一对一针对性教育;(3)在论文写作和答辩过程进行具体学术规范教育;(4)实行上下届同学、同一导师研究生的协同教育;(5)通过互相督促、模

20、范引领等形式加强为人与为学的共同教育;(6)开展研究生学风教育如“敦品励学”学风建设系列讲座。10 .管理服务本学位点对研究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制度。哲学学科研究生在马克思主义学部统一领导下进行管理,由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及研究生辅导员进行管理,学部设有研究生秘书管理岗位,专门负责研究生入学考试、开题、答辩及奖助学金发放等事宜。在哲学院内实行学院整体对学生学习、学术研究的教育管理、各方向导师组教育指导、以及个人导师的负责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可以向各专业方向教师、院长及学部领导反映相关学习问题,学院教师也会通过上课、QQ群、微信群以及个别同学访谈等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心理状态,满足学生

21、不同的需要。IL就业发展2023年本学位点硕士研究生毕业生23人,签约人数:15人签就业协议、4人升学读博士、3人灵活就业、1人待就业;博士:5人,1人待就业。二、学位点建设存在的问题2023年度本学位点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1)目前学科规模较小,学科方向不平衡。虽然近年引进了几位教师和博士后,然而与兄弟院校相比,教师总量仍然不足,差距较大,这已经成为限制学科未来发展的瓶颈问题。现有三个博士招生方向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方向师资力量相对较强,西方哲学方向相对较弱,缺乏正高级职称的学科领头人。伦理学方向和科学技术哲学方向力量尤其薄弱。(2)与全国一流哲学学科的学术交流、互动的频次过低

22、,学术影响力没有彰显出来。学科教师科研项目、论文、著作等还有不足。(3)具有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数量少,影响学科招生数量;(4) 2023年硕士生生源有一定提高,哲学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占比大幅提升,本校本专业的生源占比仍较少。(5)奖助金渠道有些单一,覆盖面不够大,哲学学科学生获得奖学金支持较少。三、下一年度建设计划本学位点下一年度的具体改进和建设计划如下:(一)全面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位点整体实力。1.继续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尤其要迅速补充教师队伍的数量,使其达到一定的规模,方可以保证教学质量与科研实力。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力争引进3名以上专职教师或博士后,特别

23、是中国哲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方向,尽快使马、中、西、伦理学科布局较为完整;2 .在科学研究方面继续加强项目申请及高水平论文发表等工作。争取下一年度申请两项国家社科基金或教育部重大课题,申报并获得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鼓励教师发表国家级高水平论文。3 .鼓励和指导研究生参与申报各类研究项目,指导和鼓励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4 .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进一步激励鼓励学科教师走出去,请进来,多举办学术会议、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学术论坛等,实质性高质量地提升本学位点的学术影响力,培养和锻炼研究生的学术能力;(二)进一步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1.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导师第一责任人

24、意识,健全研究生导师分类遴选制度,将研究生培养成效与招生名额挂钩;完善导师全员培训制度和助理导师制度,搭建年轻导师成长平台。2.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性评价。健全研究生培养各环节全过程的监督与审查,强化招生选拔、课程学习、选题开题、论文进展、预答辩、答辩等环节督导,完善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3完善把严入口、把紧关口和把好出口的质量监督保障体系。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规定,创新研究生招生方式,打通本硕博一体化培养关键环节;完善研究生培养质量外部评价监督体系,健全问题论文追责制度,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4.提升学术氛围与文化氛围。以重大项目为支撑,健全项目支持体系,探索实行更有激励作用的研究生项目支持办法,提升研究生自主学习和项目研究能力;促进学风建设,继续推进“敦品励学”学风建设系列讲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