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六腑--三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六腑--三焦.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医学:六腑一三焦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历代医家对三焦的形态和实质的认识不一,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三焦为六腑之一,和其他脏腑一样是具有综合功能的器官,由于其与五脏无表里配合关系,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故有“孤腑”之称;另一种认为三焦为划分内脏的区域部位,即膈以上为上焦,膈至脐之间为中焦,脐以下为下焦。上述两种认识又是相互联系的,从发生学的角度而言,可以说三焦是在中国古代天地人三才思维模式的影响下,为了说明机体整体功能活动,而把五脏六腑有关气化功能加以联系和概括所建立的一种功能模型,是一种系统存在,上、中、下焦及其所属脏腑即是三焦系统的子系统和构成要素。正如李梃医学入门脏腑所
2、说:“观三焦妙用,而后知脏腑异而同,同而异,分之则为十二,合之则为三焦。约而言之,三焦亦一焦也。焦者,元也,一元之气而已矣。”三焦的经脉为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三焦的主要功能为通行元气和运行水液。内经首先提出三焦的概念,将其作为六腑之一,并论述了三焦的大体部位和功能。难经三十一难指出:“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十八难提出三焦“主持诸气,有名无形”之说,引起了历代医家对三焦形质的争鸣,但对三焦功能的认识则基本一致。(一)三焦的生理功能1 .通行元气元气,又称原气,根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赖后天之精以养,是人体最根本的气,为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难经六十六
3、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J说明三焦是元气升降出入的道路。元气通过三焦而布散至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此外,三焦通行元气的功能还关系到整个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和气化的进行,故又有三焦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之说。诚如中藏经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顺逆脉证之法所说:三焦“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2 .运行水液所谓运行水液,即指三焦是机体水液输布运行与排泄的通道。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决,疏通之义;渎,
4、沟渠。决渎,即疏通水道,也就是说三焦为水液运行的道路,有通行水液的功能。人体水液的输布和排泄,是由肺、脾、肾等脏的协同作用来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以三焦通行元气为动力,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运行。若三焦水道不利,则肺、脾、肾等脏输布调节水液代谢的功能也将难以实现,从而出现尿少、水肿等病变。正如张介宾类经藏象类所说:“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脱,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J由于运行水液的功能是在气的作用下实现的,故中医学又把三焦对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为“三焦气化三焦通行元气和运行水液的功能是密切联系的,这是因为气能行水,水能载气的缘故。水液运行全赖气的推动,而气又依附于津液。所以,气
5、升降出入的通路,必然是津液输布运行的通路;津液升降出入的通路,也必然是气的通道。可见,三焦的通行元气和运行水液功能,实际上是一个功能的两个方面。(一)三焦的部位划分及其功能特点三焦是一个整体,将其一分为三,即上焦、中焦和下焦,各有其特定的部位和生理功能特点。三焦的部位划分源于灵枢营卫生会的有关论述。上焦:指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以及头面部。上焦的生理功能是宣发卫气、布散水谷精微和津液以营养滋润全身。故灵枢决气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J灵枢营卫生会将上焦的生理特点概括为“上焦如雾”,是指由于上焦心肺的宣发布散作用,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均匀分布,弥漫充斥,
6、无所不至的状态,比喻上焦心、肺对气血、津液的输布作用。若邪犯上焦,可见胸闷、心烦、心悸、咳喘等症。治疗上焦病,用药量宜轻,药性须质地轻清上浮,以使药达病所而起到治疗作用。故吴鞠通温病条辨指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中焦:指膈以下、脐以上的腹部,主要包括脾与胃。中焦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气血的功能,实际上包括脾胃的整个运化功能。灵枢营卫生会将中焦的生理特点形象地概括为“中焦如讴”,用以比喻中焦脾胃腐熟消化水谷和化生气血的作用。由于中焦脾升胃降,为气机升降之枢纽,病理情况下多表现为脾胃气机升降之失常,而见脱腹胀满、呕吐、腹泻等症。因此,治疗中焦病证,用药须着眼于调理脾胃的气机升降,
7、使脾升胃降,则水谷得化,气血得生。故吴鞠通温病条辨说:“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中焦所属的脏腑从解剖部位上说,也应包括肝胆。内经的脉法和晋王叔和的脉经均以肝应左关,脾应右关,而属中焦。从明清温病学说以“三焦”作为辨证纲领后,将外感热病后期出现的一系列动风病证,归入下焦的范围,因此肝也归入下焦。这主要是指肝的病变在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常与肾的病变出现于热病的晚期,并不指肝的解剖部位在下焦。下焦:指脐以下的腹部,包括小肠、大肠、肾和膀胱等。下焦的主要功能是排泄糟粕和尿液,故灵枢营卫生会将下焦的生理特点形象地概括为“下焦如渎”,突出了下焦向下疏通、向外排泄的特点。下焦的病症,以大便不通、小便失利为常见。后世温病三焦辨证理论,将肝肾的病证也纳入下焦,扩大了下焦的范围。治疗下焦的病证,一般用药须质地沉重下行,才能达下焦病所而起到治疗作用。故吴鞠通温病条辨说:“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J另外,三焦还作为温病的辨证纲领,称之为辨证之三焦,它是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浅及深的三个不同病理阶段,是以部位三焦为基础发展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