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周围静脉输液法操作并发症一、发热反应(一)发生原因发热反应为静脉输液法最常见的并发症,引起输液发热反应有多方面的原因,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入液体消毒或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1.与输入液体和加入药物质量有关:药液不纯、变质或被污染,可直接把致热原输入静脉;加药后液体放置时间过长也易增加污染的机会,而且输液时间越长,被污染的机会也就越大。在联合用药及药物配伍方面,若液体中加入多种药物时,容易发生配伍不当,使配伍后药液发生变化而影响药液质量,而且当配伍剂量大、品种多时,所含致热原累加到一定量时,输入体内亦会发生热原反应。2 .输液器
2、具的污染:带空气过滤装置及终端滤器的一次性输液器虽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减少输液发热反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目前的终端滤器对5Um以下的微粒滤除率较低,不能全部滤去细菌;而塑料管中未塑化的高分子异物,或因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中切割组装等磨擦工艺带入的机械微粒也能成为热原:如输液前未认真检查而使用包装袋破损、密闭不严漏气污染和超过使用期的输液器亦会引起发热反应。3 .配液加药操作中的污染:在切割安甑时用无菌持物钳直接将安瓶敲开,是使玻璃微粒污染药液最严重的安甑切割方法。安甑的切割及消毒不当,使液体进入玻璃微粒的机会增加,造成液体污染。加药时,针头穿刺瓶塞,将橡皮塞碎屑带入液体中,如果反复多次穿刺瓶
3、塞,可导致污染机会增加。操作前不注意洗手或洗手后用白大衣或不洁毛巾擦手可造成次污染。4 .静脉穿刺不成功未更换针头,也可直接把针头滞留的微粒引入静脉。5 .环境空气的污染:在进行输液处置时,治疗室及病室环境的清洁状态和空气的洁净程度对静脉输液质量有直接影响。加药时,治疗室的空气不洁。可将空气中的细菌和尘粒带入药液而造成污染。6 .输液速度过快:输液发热反应与输液速度有密切关系,输液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输入的热原总量过大,当其超过一定量时,即可产生热原反应。(二)临床表现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38二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心悸,重者高热、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抽搐、昏迷,
4、甚至危及生命。(三)预防及处理1.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制度,用药前仔细核对:药品的有效期以及瓶盖有无松动及缺损;瓶身、瓶底及瓶签处有无裂纹;药液是否变质;输液器具是否在安全使用条件内。2 .输液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经输液接头或接口进行输液或推注药液前应使用消毒剂多方位擦拭各种输液接头或接口的横切面及外围。3 .合理使用药物,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液体要现用现配。4 .根据情况及时更换输液装置和附加装置。连续输液,输液器每24小时更换一次,如怀疑被污染或完整性受到破坏时,应立即更换,输液附加装置应和输液装置一并更换。在不使用时应保持密闭状态,其中任何一部分的完整性受损时,都应及时更换。
5、外周静脉留置针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也随着留置针一起更换;PICC.CVC.PORT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应至少每7天更换一次;肝素帽或者无针接头内有血液残留、完整性受损或取下后应立即更换。5 .加强加药注射器使用的管理,加药注射器要严格执行一人一具,不得重复使用。提倡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加药,这是目前预防注射器污染的有效措施。6 .避免液体输入操作污染。静脉输液过程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瓶塞、皮肤穿刺部位消毒要彻底。重复穿刺要更换针头。7 .过硬的穿刺技术及穿刺后的良好固定可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增加的污染。输液中经常巡视观察可避免输液速度过快而发生的热原反应。8 .合理用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液体中
6、应严格控制加药种类,多种药物联用尽量采用小包装溶液分类输入。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注意配伍禁忌,配制后要观察药液是否变色、沉淀、混浊。配制粉剂药品要充分振摇,使药物完全溶解方可使用。药液配制好后检查无可见微粒方可加入液体中。液体现用现配可避免毒性反应及溶液污染。9 .对于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配合针刺合谷、内关等穴位。10 .对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并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及激素治疗。11 .对严重发热反应者应停止输液。予对症处理外,应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进行检查。12 .如仍需继续输液,则应重新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针头,重新更换注射部位。二、急性肺水肿(一)发生原因1.由
7、于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2 .老年人代谢缓慢,机体调节功能差,特别是多数老年人都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脏器的慢性疾病,单位时间内输入的液体和钠盐多了,就会发生潴留而使细胞外液容量发生扩张及向细胞内液中渗透,造成组织间水肿和细胞内水肿。组织间水肿可导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细胞内水肿可影响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尤其是肺、脑等细胞水肿,威胁患者生命。3 .外伤、恐惧、疼痛等均可使机体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及作用延长。此时,输入液体过多、过快也可能发生潴留导致肺水肿。4 .心、肝、肾功能障碍患者输液过快,也容易使钠盐及水发生潴留面导致肺水肿。5 .脑垂体后叶素
8、能降低肺循环和门脉循环的压力,还能强烈收缩冠状动脉引起心绞痛及收缩其他小动脉引起动脉血压升高,加重心脏后负荷,引起急性左心衰竭,导致水分在肺组织中停留时间延长引起肺水肿。(二)临床表现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痰或咳泡沫样血性痰。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出现大量湿性罗音。(三)预防及处理1.注意调节输液速度。尤其对老年、小儿、心脏病患者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宜过多。6 .经常巡视输液病人,避免体位或肢体改变而加快或减慢滴速。7 .发生肺水肿时,立即停止输液,迅速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在病情允许情况下使病人取端坐位,两腿下垂,以减少下肢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高流量氧气吸
9、入68Lmin,并在湿化瓶中加人20%30%乙醇溶液,以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改善肺泡的气体交换,纠正缺氧。4、必要时四肢轮扎,以减少静脉回心血量。止血带应缚扎在肢体的近端,切勿缚扎远端(即上肢缚扎靠近腋窝部的手臂,下肢缚扎靠近腹股沟处时大腿)。缚扎后应能触摸到被缚扎侧肢体的动脉搏动。四个肢体中,只缚扎其中三个,但每隔510分钟应按顺序松懈一个,再绑上另一个,如此类推,直至病情缓解。但每个肢体的缚扎连续时间不宜超过45分钟,以免肢体长时间受压而并发静脉血栓形成。8 、遵医嘱给予镇静剂、强心、利尿、平喘和扩血管药。9 、观察并记录患者病情变化,如生命体征、咳嗽、咳痰情沆及肺部湿啰音变化。三、
10、静脉炎(一)发生原因1 .无菌操作不严格,可引起局部静脉感染。2 .输入药液过酸或过碱,引起血浆PH值改变,可以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机能而发生静脉炎。3 .输入高渗液体,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发生萎缩、坏死,进而局部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并释放前列腺素EkE2,使静脉壁通透性增高,静脉中膜层出现白细胞浸润的炎症改变,同时释放组胺,使静脉收缩、变硬。如甘露酸,进入皮下间隙后,破坏了细胞的渗透平衡,组织细胞因严重脱水而坏死;另外因血浆渗透压升高,致使组织渗透压升高,血管内皮细胞脱水,局部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并释放组胺使静脉收缩引起无菌性静脉炎。4 .由于较长时间在同一部位输液,微生物
11、由穿刺点进入或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在同一血管周围穿刺、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或静脉留置针放置时间过长,各种输液微粒(如玻璃屑、橡皮屑、各种结晶物质)的输入均可以因机械性刺激和损伤而发生静脉炎。5 .输液速度与药液浓度的影响:刺激性较大的药液如抗癌药物多系化学及生物碱类制剂,作用于细胞代谢的各个周期,这类药物所致静脉炎多为坏死型。如短时间内大量溶液进入血管内,超出了其缓冲和应激的能力,或在血管受损处堆积,均可使血管内膜受刺激而发生静脉炎。6 .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如青霉索,浓度过高可使局部抗原抗体结合,释放大量的过敏毒素,最终引起以围绕在毛细血管周围的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为主的渗出性炎症
12、;另外长期使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形成红肿型静脉炎。尤其是老年人的肝肾功能下降,半衰期达710h,(正常人34h),血管的弹性差,脆性大,易引起静脉炎。(二)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发病后因炎性渗出、充血水肿、管腔变窄而致静脉回流不畅,甚至阻塞。静脉炎症分级:按症状轻重分为5级。0级只是局部不适感,无其他异常;1级静脉周围有硬结,可有压痛,但无血管痛;2级不仅局部不适,而且穿刺点发红,滴速加快时出现血管痛;3级穿刺点发红,并扩延5cm左右:4级穿刺局部明显不适,输液速度突然减慢,穿刺点皮肤发红扩展5cm以上;5级除
13、具有4级症状以外,还在拔针时,针尖可见脓汁,临床上一般以24级常见。(三)预防及处理(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消毒时应以穿刺点为中心稍用力擦拭,至少消毒两遍或遵循消毒剂使用说明书,待自然干燥后方可穿刺。(2)长期输液者制订保护血管的计划,合理更换注射部位,延长血管使用时间。(3)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充分稀释后再应用,以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4)评估穿剌部位皮肤情况和静脉条件,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较细、较短的导管。视输液时间长短和预期治疗周期,合理选用血管通路装置。(5)腐蚀性药物不应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不宜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6)高压注射泵注射时,只能使用耐高压导管。(7
14、)用固定装置固定导管,避开弯曲部位,必要时固定关节。(8)根据药物及病情选择适当的滴速或推注速度。(9)推注刺激性、腐蚀性药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回血情况,确保导管在静脉管腔内。四、空气栓塞(一)发生原因由于输液导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严密、在加压输液时护士未在旁守护、液体输完后未及时拔针或更换药液情况下空气进入静脉,形成空气栓子。空气栓子随血流进入右心房,再进入右心室造成空气栓塞。(一)临床表现病人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下降,随即呼吸困难,严重紫细,病人有濒死感,听诊心脏有杂音。如空气量少,到达毛细血管时发生堵塞,损害较小。如空气量大,则在右心室内阻塞肺动脉入口,引起严重缺氧而
15、立即死亡。(三)预防及处理1 .输液前注意检查输液器各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松脱。穿刺前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空气。2 .输液过程中及时更换或添加药液,输液完成后及时拔针。如需加压输液,应有专人守护。3 .发生空气栓塞,立即置病人于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该体位有利于气体浮向右心室尖部,避免阻塞肺动脉入口,随着心脏的跳动,空气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内以免发生阻塞。有条件者可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抽出空气。4 .立即给子高流量氧气吸入,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纠正缺氧状态;同时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变化及时对症处理。5 .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液体输完后及时更换,加压输液时一定要有人在旁守候。6 .拔
16、出较粗的、近胸腔的深静脉导管后,立即封闭穿刺点至少24小时。五、血栓栓塞(一)发生原因1 .长期静脉输液造成血管壁损伤及静脉炎,致使血小板捏附于管壁,激活一系列凝血因子而发生凝血致血栓形成。2 .静脉输液中的液体被不溶性微粒污染,可引起血栓栓塞。特别是脑血栓、动脉硬化的病人,由于其血脂高、血黏度大,当不溶性微粒进入静脉血管时,使血液中的脂质以不溶性微粒为核心,不断包裹形成血栓病灶。不溶性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直径在115Um,少数可达50300umo其产生可由于输液器与注射器具不洁净;在输液前准备工作中的污染,如切割安甑、开瓶塞,加药过程中反复穿刺溶液瓶橡胶塞及输液环境不洁净等
17、。(二)临床表现根据不溶性微粒的大小、形状、化学性质以及堵塞人体血管的部位、血运阻断的程度和人体对微粒的反应而表现不同。不溶性微粒过多过大,可直接堵塞血管,引起局部血管堵塞,引起局部红、肿、热、痛、压痛、静脉条索状改变。不溶性微粒进入血管后,红细胞聚集在微粒上,形成血栓,引起血管栓塞。如阻塞严重致局部血液供应不足,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三)预防及处理1 .避免长期大量输液。2 .为病人行静脉穿刺后,应用随车消毒液洗手,方能为第二者穿刺,以减少细菌微粒的污染。配药室采用净化工作台,它可过滤清除空气中尘粒,以达到净化空气目的,从而减少微粒污染。3 .正确切割安甑,切忌用镣子等物品敲开安甑。在开
18、启安甑前,以70%乙醇擦拭颈段可有效减少微粒污染。4 .正确抽吸药液,抽药操作时不能横握注射器,即“一把抓,应采用正确的抽吸方法。抽药的注射器也不能反复多次使用,因使用次数越多微粒的数量也越多。抽吸时安甑不应倒置,针头置于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于底部抽吸时微粒最少,但针头触及底部易引起钝针,因此,主张针头应置于安前的中部。向输液瓶内加药或注射时,应将针管垂直静止片刻。因大于50Um以上的微粒沉淀较快,可使其沉淀于针管内,再缓缓注入,同时尽量减少液体瓶的摆动,这样会使瓶内的较大微粒平稳沉积于瓶口周围,以减少微粒进人体内。5 .正确选择加药针头,加药针头型号选择912号侧孔针,并尽量减少针头反
19、复穿刺橡胶瓶塞,可明显减少橡胶微粒的产生。6 .输液终端滤器可截留任何途径污染的输液微粒,是解决微粒危害的理想措施。7 .发生血栓栓塞时,应拾高患肢,制动,并停止在患肢输液。局部热敷,做超短波理疗或TDP灯照射,每日2次,每次1520min.严重者手术切除栓子。六、疼痛(一)发生原因在静脉输注某些药物如氯化钾、抗生素、化疗药物等过程中,因所输入的药液本身对血管的刺激或因输注速度过快,可引起注射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药液漏出血管外,导致皮下积液,引起局部疼痛。(二)临床表现药液滴入后,患者感觉输液针头周围剧烈疼痛,继而出现红肿。病人往往需忍痛坚持治疗或因疼痛难忍而停止输液,若因药液外漏引起,穿刺部
20、位皮肤可见明显肿胀。(三)预防及处理1 .注意药液配制的浓度,输注对血管有刺激性药液时,宜选择大血管进行穿制,并减慢输液速度。2 .输液过程加强巡视,若发现液体漏出血管外,局部皮肤肿胀,应予拔针另选部位重新穿利。局部予以热敷,肿胀可自行消退。3 .可采用小剂量利多卡因静脉注射,以减轻静脉给药引起的疼痛。七、败血症(一)发生原因1.输液系统被细菌或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污染,通过输液引起严重医院内感染败血症。污染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液体或输液装置被污染,另一种是输液过程操作不当引起病原体进入血液。生产过程不严,造成液体原始污染行为的院内感染往往引起暴发流行,现代科技下成批的原始污染输液已很难见到,但
21、由于液体的包装、运输不当造成的个别液体污染却时有发生。4 .穿刺点局部细菌繁殖并随导管反复移动被带入体内及导管头端。全身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将病原菌释放入血,病原菌则可附者于导管头端并在此繁殖。导管败血症的病原常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此外,还有真菌、念珠菌等。5 .营养液在配制过程中被病原菌污染或输液管道系统的连接处密封不严,使病原菌进入静脉,导致败血症。(二)临床表现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畏寒、寒战、高热、剧烈恶心、呕吐、腰痛、发给、呼吸及心率增快,有的病人出现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神志改变,而全身各组织器官又未能发现明确的感染源。(三)预防及治疗1.配制药液或营养液、导管护理等操作严格
22、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2采用密闭式一次性医用塑料输液器。3 .认真检查输入液体质量、透明度、溶液瓶有无裂痕、瓶盖有无松动,瓶签字迹是否清晰及有效期等。4 .输液过程中,经常巡视,观察病人情况及输液管道有无松脱等。5 .严禁自导管取血化验,与导管相连接的输液系统24h更换一次,每日清毒并更换敷料。6 .发生输液败血症后,立即弃用原补液,重新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哌拉西林、头抱曲松或头抱他噬联合阿米卡星等氨基糖苜类抗生素治疗;合并休克者,另建立一条静脉通道,给于低分子右旋糖醉扩容,以间轻胺、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有代谢性酸中毒者,以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八、神经损伤(一)发生原因由于患儿肥胖
23、、重度脱水、衰竭,在静脉穿刺过程中,患儿哭闹躁动或穿刺不当造成误伤神经血管。一些对血管、神经有刺激性的药液漏出血管外也可引起神经损伤。(二)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穿刺部位肿胀,淤血或伴有发冷、发热、局部疼痛、不能触摸,根据损伤神经的部位。可出现相应关节功能受限。(三)预防及处理1.输注对血管、神经有刺激性的药液,先用等渗盐水行静脉穿刺,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后才连接输被器,输液过程中,严密观察药液有无外漏。2 .静脉穿刺时,尽可能选择手背静脉,熟悉手部神经与血管的解剖结构与走向,进针的深度应根据病人体型胖瘦及血管显露情况而定,尽可能一次成功。长期输液患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那位,保护好血管。3 .注射部位发生
24、红肿、硬结后,严禁热敷,可用冷敷每日2次:槎神经损伤后,患肢不宜过多活动,可用理疗、红外线超短波照射每日2次,也可肌内注射维生素B2500ug维生素BJOomg,每日1次。九、静脉穿刺失败(一)发生原因与第一章第五节静脉注射的静脉穿刺失败原因相同,另外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亦可引起穿刺失败,其原因:1 .静脉穿刺时见回血后再顺血管方向进针时没掌握好角度,针尖又穿破血管壁,在退针芯向血管内推送外套管时,外套管一部分在血管内,其尖端已通过穿破的血管壁进入血管下深层组织。虽然穿刺见回血,仅仅是针头斜面的部分或者是针头斜面进入血管,外套管体的尖端并没有随针芯进入血管,所以外套不容易送进血管内。2 .反复在
25、皮下穿刺寻找静脉,致外套管尖端边缘破损或边缘外翻,虽然针尖斜面进入静脉,已破损或外翻的套管尖端无法随针尖进入静脉,即使进入静脉,已破损的外套管尖端极易损伤血管。(二)临床表现针头未穿入静脉,无回血,推注药物有阻力,输液点滴不畅,甚至不滴:;或针头斜面一半在管腔外,药液溢出至皮下,局部疼痛及肿胀。(三)预防及处理1.同第一章第四节静脉注射的静脉穿制失败的预防及处理措施。3 .严格检查静脉留置针包装及质量,包装有破损或过期不能使用,如果外套管体脆性大、不柔软,易从外套管根部断裂,尖端不圆钝容易外翻或破损。4 .使用静脉留置针操作时要稳,进针时要快、准确,避免在皮下反复穿制,减少血管内膜损伤;固定要
26、牢固,防止术中因躁动而脱出。5 .穿刺时操作者除了观察是否有回血外,还要注意体会针尖刺入血管时的“空旷感”来判断是否进入血管,不要盲目的进针或退针。6 .穿刺见回血后要平行缓慢顺血管的方向进针约O.l0.2cm,使外套管的尖端进入血管内,再轻轻向内推送外套管。7 .见回血后顺血管方向边退针芯边向血管内推入外套管时,不能将外套管全部进入,如果有阻力,不要硬向内推送,观察静脉是否有较大弯曲或者是有静脉瓣等,如果证实外套管确实在血管内,而且已进入静脉一部分,一定全部推入,也可固定。十、导管阻塞(一)发生原因穿刺前准备不充分;穿刺时未及时回抽;输液或输血完毕未及时发现,导致血液回流至导管凝固,造成导管
27、阳塞。(二)临床表现推药阻力大,无法将注射器内的药液推入体内。静脉点滴不畅或不滴。有时可见导管内凝固的血液。(三)预防及处理穿刺前要连接好输液装置,穿刺时要及时回抽,穿刺后要加强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十一、注射部位皮肤损伤(一)发生原因静脉输液穿刺成功后,常规都需用胶带将输液针头固定在皮肤上,目的是保持针头在静脉中的稳定性,使液体和药物顺利进入患者体内,达到输液目的,临床上,常遇到一些患者因各种原因造成体内水钠潴留发生肢体浮肿,对这类患者仍采用常规的方法处理极易出现胶带周围透吸水泡,有些患者尽管皮肤外观无异样改变,但在输液结束揭取胶带时也易造成皮肤损伤。皮肤敏感者:如婴幼儿、高敏体质,尤
28、其是对胶布过敏者,也易造成皮肤损伤。输液时间太长。随着输液时间的延长,胶带与皮肤的黏度不断增加,粘贴更加紧密,在揭取胶带的外力作用下,易发生皮肤创伤。(三)临床表现胶带周围透吸水泡,有些患者尽管皮肤外观无异样改变,但在输液结束揭取胶带时出现表皮撕脱。(三)预防及处理1 .改用一次性输液胶布,一次性输液胶带取代了以往的胶布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也避免了对氧化锌过敏所致皮肤损伤。2 .对于浮肿及皮肤敏感的患者,准备条宽45cm的弹性细带,长2428cm,在两头各缝一与弹性绷带同宽长45cm的搭扣,称为输液固定带,消毒后备用。在静脉穿刺成功后,针尖处压一无菌棉球,将备用的输液固定带与穿刺针成直角环形绕过穿刺部位的肢体,以刚刚露出针柄的根部为准,松紧以针头不左右移动,病人感觉舒适无压迫感为宜。然后用胶带从针柄下通过,采用常规方法贴于输液带上,再用另一胶带将输液管缓冲于弹力绷带上即可。3 .在输液结束揭取胶布时,动作要缓慢、轻柔。一手揭取胶布,一手按住患者与胶布粘贴的皮肤,慢慢分离、揭取,以防止表皮撕脱。4 .如发生表皮撕脱,注意保持伤口干燥,每天用0.5%碘伏消毒伤口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