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主题中心组学习研讨交流发言材料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在“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主题中心组学习研讨交流发言材料4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汇编4篇目录在“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主题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化高质量发展研究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意蕴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高质量发展实践在“深入学习领会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主题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就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刻阐释。20*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二20*年,党的二十大把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总结新时代做好经
2、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明确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2024年*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就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作出深刻阐述和重要部署。*月*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近期,重点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及“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系列文章,以及全省*会议精神,对“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等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为下一阶段指导实践、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下面,结合工作实际,简单谈三点体会。第一
3、,要学深悟透,打牢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是内在统一的。纵观*的发展,近年来,我们锚定*工作体系,紧紧围绕*,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绩,根本在于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导高质量发展。作为党员干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
4、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要其中提出的一系列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新思想、新观点自觉融入到今后的各项工作中,在实践和破解难题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和担当,把经历变成经验,把阅历变为能力。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建设*现代化新*,以高品质生活的底色更好展示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的成色准备思想基础。第二,要学以致用,推动落实落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谈到了一些领导干部汇报过的实际感受,”选择正确方法做好工作,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扣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就不会走偏,都会取得成效。”不讲条件、不
5、打折扣、不搞变通,是对党员干部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基本要求。要坚持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反复揣摩,深刻领会党中央、上级党委的决策意图,把党中央、上级党委决策部署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既不打折扣,也不层层加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抓好贯彻落实,确保最终效果符合上级决策意图。要时刻关注人民群众在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对老百姓急难愁盼的事马上就办,绝不能拖拖拉拉,对标对表“人才聚、科技兴、产业强”的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在社会保障、教育水平提升、健康*建设、繁荣文体事业上持续发力,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件实事,为高质量发展做好兜底保障。必须求真务实抓落实,不搞
6、花拳绣腿,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些顽瘴痼疾,不搞繁文缗节,不做表面文章,坚持为基层、企业减负,让干部群众的精力真正花在干实事上。第三,要以身作则,做好兜底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当前,中国经济回升态势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龙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全国多地召开“新春第一会“。总体上看,各地第一会的核心主题是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各地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构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等诸多议题,提出了明确的举措和方略。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以身作则,保持耐心和战略定力,扎扎实实
7、做好自己的事,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对标查立场,确保政治忠诚。在谋划推动工作中要着眼党和国家大局,站稳人民立场,厚植党的执政基础,始终以党的立场为立场,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从灵魂深处做到对党忠诚。二要对标查情怀,确保服务为本。要带着为民服务的情怀,坚持走群众路线,心系群众,学会换位思考,急人所急,在担责履职中传递温暖和鼓励,提高工作温度、高度和效度。三要对标查理念,确保与时俱进。要根据新时代的新形势、新要求,学深悟透中央系列改革文件以及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业务文件精神,及时更新工作理念,改进工作措施,创新工作机制,推动本职工作高质量发展。四要对标查担当,确保迎难而上。必须要有直面难题
8、迎难而上的担当,分析解剖问题的成因,认真思考并找到解决难题的方法。五要对标查机制,确保灵便高效。大胆舍弃形式主义、效率低下、不扣主题的工作流程、机制,学习借鉴并建立执行更先进、更高效的工作机制。六要对标查积帐,确保基础厚实。要本着对自己负责,对工作负责,对*事业未来发展负责的态度,在平时工作中,列出清单、清理欠账、建立台账、补齐短板,想方设法夯实人才基础,打牢先进理念基础、制度成果基础和工作资料基础。七要对标查作风,确保勤廉自守。要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巩固拓展主题教育和教育整顿成果,坚守底线,廉洁自律。八要对标查效果,确保落实落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及时检查工作成
9、效,以有为赢得支持和认可。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开辟了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恩格斯指出:“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济思想提出了包括高质量发展在内的一系列新范畴,大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术语的革命”和理论的创新发展。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刻总结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其中第一条就是“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工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对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为深化认识我国经济发展规律、完成好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供更坚实的学理支撑。
10、今日刊发3篇文章,对此进行探讨。编者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化高质量发展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为深化和拓展政治经济学研究提供了科学指引。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它所涉及的总是历史性的即经常变化的材料,它所研究的总是一定历史阶段变化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过程的特征与趋势。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新征
11、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鲜明主题,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主题。我们要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入研究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不断丰富发展。深入研究具有基础性的理论问题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进步状态的指示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生产力发展,早在2013年就深刻阐述了历次产业革命的共同特点,并指出“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为我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难得的重大机遇,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并强调“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
12、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们要深入研究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素、特点、本质、路径及其对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等。研究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性质和阶段性特征。高质量发展是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的。从社会性质看,它体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普遍规律,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科技基础、发展手段等方面具有共同性,但在制度基础和发展目的上有着本质区别。从阶段性特征看,它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后对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
13、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经济发展既一脉相承,又实现了新的跃升。为此,要树立大历史观和广阔国际视野,既从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也从资本主义及其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进行考察。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立场的生动体现,也表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因此,既要研究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什么、如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研究如何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如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
14、造发展新动力。深入研究重大实践问题研究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要求。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既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也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高质量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研究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研究体现高质量发展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的新发展理念,不仅要深入研究其中每一个理念,更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研究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揭示其规律性特点。研究经济高质量运行。马克思阐明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的关系及其作为经济运行有机整体的基本特征,揭示了社会经济关系的总体规
15、定性。高质量发展应当是经济高质量运行、各环节循环畅通的发展。为此,要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生产和消费、供给和需求等关系及其在新时代经济发展中的内在规定性,研究如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研究高质量发展对国民经济各环节及其联系的内在要求,研究如何提升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以及如何更好推动二者相互促进;围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研究产业体系、市场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城乡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全面开放体系、经济体制及其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以及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研究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6、制度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其中,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根本,要深入研究党对经济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机制及其实现方式;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要深入研究新时代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认识的深化、基本经济制度各方面及其内在联系以及对高质量发展的保障作用。此外,还要研究如何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制度,推动实现经济治理现代化,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策略。重视战略策略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以贯之的要求。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和相应的政策措施。要深入研究这些重
17、大战略和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从这些战略策略的运行实践中总结经验、认识规律,推动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为提高政策制定的质量和针对性提供学理支撑。坚持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发展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研究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部署经济工作、制定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都要牢牢坚持这个根本立场J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战略研究、政策研究,无论是总体研究还是具体领域研究,都要站稳人民立场,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守正创新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方法。加强高质量发展研究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研究高质量发展相关的
18、理论发展史,同时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理论创新。高质量发展是全新的实践,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新情况、新变化,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高质量发展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全局性。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整体协同又要重点突破。要坚持系统观念,研究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质量与速度等各种关系。同时要认识到,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世界经济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具有很多新特点
19、。要坚持胸怀天下,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研究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从我国高质量发展实践中总结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规律,推动世界经济健康发展。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意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只有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意蕴,加强对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才能在实践中更好把党中央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高质量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科学阐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的辩证关系,提出生产力
20、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基本原理。他深刻论述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是扩大再生产,“剩余价值不断再转化为资本,表现为进入生产过程的资本量的不断增长”,并指出规模扩大的再生产分为两类,“如果生产场所扩大了,就是在外延上扩大;如果生产资料效率提高了,就是在内涵上扩大”。他还论证了要保证社会再生产能够顺利进行,社会再生产的两大部类之间及其内部比例关系就要相协调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思想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不懈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我国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不懈探索。毛泽东同志指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在论十大关系中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并提出探索适合
21、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同志强调“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必须始终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和“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等,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指出“发展依然是当代中国的第一要务,中国
22、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是内在统一的,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为新时代我国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高质量发展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的突破和创新。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长期形成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已不可持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紧迫课题。推动经济发展,需要更加重视消费品质、供给端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改善,重视进口在经济增
23、长和改善人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需要更加重视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等的协调,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重视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高质量发展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导向,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它既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实现供求在更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既要求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又要求实现公平合理的分配;既要求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又要求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既注重畅通国内
24、循环,又注重提高国际循环的质量和水平,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注重发展新质生产力,又注重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开辟了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这一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背后有着十分深刻的理论含义,也为我们继续深化高质量发展研究提出了新课题。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强研究。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共产主义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是实现人的全面
25、发展的社会。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新时代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我们既要深入研究如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又要深入研究如何防止两极分化,切实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围绕夯实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物质技术基础加强研究。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要加强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等的研究,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围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
26、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强研究。高质量发展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有效良方。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扩大国内需求、防范化解风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大民生保障力度等深化研究,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高质量发展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新时代以来,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
27、硕,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明显增强,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同时,推动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面临一些瓶颈问题。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实践,打通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卡点瓶颈,需要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总结概括新的生产力理论提供了基础。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认为,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是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水平以及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广度和深度。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要求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我们党对马
28、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为总结概括新的生产力理论提供了基础。新质生产力是包含新质态要素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特别是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为基础,代表着生产力水平的跃迁。从生产力三要素角度看,其“新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在科技创新推动下提升到新高度。掌握先进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并能够从事科技创新、适应数字化智能化需要的劳动者,日益成为生产力中的革命性力量。其二,劳动资料在新技术、新产业等的作用下发生新变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自动化制造设备等全新的物质技术手段,日益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三,劳动对象的
29、范围和领域在科技创新推动下发生重要变化,出现了数智化设施、新材料、新能源等新的劳动对象。物质形态的高端智能设备、数据等非实体形态的新型生产要素,释放出巨大生产效能并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驱动力量。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根据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要素的内涵作出了新的拓展和深化,对马克思关于“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概括作出了新的发展和具体化,成为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
30、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摆脱了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具体看,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需要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统筹区域、城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先进生产力,需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效能;是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绿色发展的先进生产力,需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在产业结构中的推广应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是奉行互利共
31、赢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先进生产力,需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是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先进生产力,需要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新质生产力不仅代表着更高的发展效率和效能,而且会带来更高的生活品质和质量,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理论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理论研究,既有利于总结概括新的生产力理论,又有利于进一步明确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深化对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研
32、究。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效率的变革,培育出增长的新动力,释放出增长的新优势,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要进一步分析科技创新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作用,通过科学发现、技术突破和创新应用的集合,改变过去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的增长方式,转向更多依靠技术、管理、数据、人才等要素驱动。深化对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的研究。从产业发展看,高质量发展要求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新质生产力所体现出的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牵引和带动作用,为我国制造业从大向强转变提供了明晰思路和革新动力。依靠科
33、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要通过深化相关研究,促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产业间的融合与交叉创新,形成全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深化对新型生产方式的研究。伴随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日益深度融合,生产方式也会出现革命性变化。要深入研究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对生产方式的影响,积极发挥新型生产方式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深入研究如何统筹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还要深化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研究,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