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服装史料与研究方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国服装史料与研究方向.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民国月滕史料与研究方向摘要:对民国时期遗留至今的实物、工具、档案、照片、文献与月份牌等服装史料逐一进行了梳理、归纳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在以服装形制为主的断代史研究之外,民国服装研究在专门史、比较史方向的拓展及研究现状。关键词:民国;服装史料;研究方向1史料与服装史料概述史料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产生,并随历史发展遗留下来的,可作为该时期史实依据的材料。史料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也是史学研究的对象,“史学便是史料学iy,o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合与分析,全面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准确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这是史学研究的意义也是史料的意义。通常史料多呈现出分散、零乱、真伪难辨等特点
2、,史学研究就是要通过对不同史料的梳理、比较和研究,真正地“回到历史现场2,铭记真实的历史并获得历史的指引。服装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服装史料反映了人类在过去生活中的服装面貌、服装观念及服装的发展状况,它是人类服装文化的载体。研窕服装史料是认识人类过去的服装状况的唯一途径,同时也是认识当前服装文化和创造未来服装文化的基础。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及服装发展状况大有差异,服装史料的内容及其在现世的留存情况亦有所不同。我国古代遗留的服装史料有墓葬发掘的服装实物、墓室俑像、人物雕塑与壁画等实物史料,以及“二十四史”中后汉书至明史的“舆服志”等记录古代服装风貌的文献史料。进入近代,服装史料的形式更
3、加丰富,不仅有诸多的服装实物,还有相应的各种服装制作工具,以及相关报刊、档案、照片、月份牌与艺术作品等。2民国时期的服装史料2.1 服装实物及其制作工具随着西方服装文化的进入,民国服装在种类、形制、技术等各方面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人们对服装的保存也有了一定的科学认识。目前留存的实物史料包括棉、麻、丝、毛等面料,涵盖旗袍、马褂、袄裙、眉勒、膝裤、荷包、披风及西式服装等品类,以及近代缝纫机、熨斗、针线等制作工具。这些史料存世量较大,主要藏于各地博物馆、传习馆等文化机构,还有一部分作为私人藏品得以留存。目前国内较大规模进行民国服饰收藏与研究的单位有上海纺织服装博物馆等,这些博物馆所藏相关史料状况
4、见表1。2.2 报刊近代以后,我国自古以官办“邸报”为主要刊物的局面被打破,现代意义上代表大众心声、传播大众文化的报刊开始陆续出现。民国时期形成了我国近现代出版业的一次高峰。据1936年4月国民政府内政年鉴统计,当时报纸有939种(日报、二日干J),杂志为1796种(三日刊以上称杂志);单是1935年新创办的杂志就有1700余种,被称为“杂志年”网。这些报刊为民国时期的服装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根据所载内容的不同,可将这些报刊大致分为综合类报刊、服装准专业报刊、其他专业报刊。综合类报刊。此类报刊所载内容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艺等各方面的信息,同时亦开设有女性、美容等与服装相关的专栏或专刊。被
5、称为研窕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的申报就有“妇女界”、“戏剧界”等相关栏目,刊载大量民国军政学工商各界人物肖像、歌舞电影等相关信息。1926年申报还推出“衣服号和“修饰号”两份专刊,就服装问题与妆饰问题分别进行讨论,呈现了民国时期国人的服装思想与服装风貌。其副刊申报图画周刊中亦有大量与女性生活相关的报道,如新装动向、海外新妆与选美等图文。服装准专业报刊。此类报刊以服装、美容、服装评论等女性生活话题作为重要内容。张爱玲所言一九三零年间女学生们几乎人手一册”的玲珑杂志就是民国时期典型的服装准专业报刊。该杂志设有“妇女”、“常识”、“娱乐”等专栏,刊载有内衣之美、男子时髦服装的常识等专业文章,还刊载
6、有叶浅予、唐璜等人的时装设计作品,包括“冬季妇女新装”、“女子游泳之时装”等。妇女杂志亦是十分具有代表性的准专业报刊,1924年曾发起“女子服装改良的讨论”的征文,围绕妇女独立与变服问题展开征文与讨论。其他专业报刊。此类报刊涉及美术、摄影、电影、科学、卫生等门类,其中不乏与服装相关的专栏及内容。如美术杂志就开设有时装专栏,定期发表设计作品和评论文章,包括方雪鸽的新装等设计与评论。不同报刊所刊载的服装史料的内容及表现形式各异,总体而言分为4类:介绍各种服装的造型、材料、工艺、洗涤、保臧、性能等,较为客观地呈现服装面貌的图文;报道时装表演、时装沙龙和流行趋势等,传播国内外的服装潮流信息,内容具有“
7、新闻”的时效性、真实性等特质;对当时的服装风貌作出评判、推出新式服装设计图、主张一定的服装改良方式等,反映出了民国时期国人服装观念的变化;介绍、报道或评论当时的各种社会人物、事件等图文,这些内容主观上并非直接宣扬服饰,客观上却反映了不同社会阶层的服装状况。民国时期部分报刊及其相关服装史料见表2。2.3 照片19世纪40年代,摄影术传入我国后,有“今照相馆各处林立,其技日精,而价则较昔为廉4”的状况,一些县城都有照相馆。上海更是诞生了王开、郎静山这样的名馆名师。照片以日常记录和特别纪念等形式走进社会各个阶层,涵盖了普通百姓、学生、明星名媛、政府官员、军警人员等各界人士,记录了民国时期人们的着装状
8、况,成为十分有价值的服装史料。这些照片种类繁多,有市井百姓的日常生活照;有刻意装扮过的人物写真照;有家庭、学校及各种社会团体的集体合影;有服装公司开业、服装工厂车间、时装表演现场等服装活动记录照等。这些照片主要以私人收藏的方式流传至今,此外还有结集出版的民国照片图册,为研究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部分结集出版的民国照片图册及其相关服装史料见表3。2.4 月份牌月份牌是民国时期作为广告宣传的商业美术品。1927年,月份牌的内容已由早期的“风景画”、“历史画”、“古妆仕女图”演变为“时妆仕女图”10,即以女性时装形象画为主。“中国近代广告画之父”杭樨英通过“仔细观察上海滩打扮时髦的青年女性又从电影、国
9、外画报的女性形象与装束中汲取营养”,创造了“新型的上海美女形象Tl1。月份牌画中的女性形象常被置于一个西化的环境中,通过晚礼服、连衣裙、改良旗袍、套装、睡衣与波浪卷发塑造出一个个摩登女郎形象。作为美术作品,月份牌画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其人物及服装可能多少有些“美术化”,但其根本不离当时的现实,故一定程度上“可以借此一考女装束衣饰之变迁TI0。月份牌主要以私人收藏形式留存于现世,同时也有部分结集出版为月份牌图册,如杭樨英所作的月份牌画集美女月份牌。2.5 档案民国时期的档案是民国历史的直接记录,是了解、复原民国服装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民国政府颁布的种种服制,反映了民国时期政府对“变服”的引导,中国第
10、二历史档案馆的相关收藏就十分齐全。1912年服制草案及1929年与1939年的修正案等相关法令均藏于此;此外还包括政府对剪辫、放足的规定与惩戒,以及确立官员制服、军队制服、铁路制服等的法令和文献。而上海市档案馆,关于民国时期上海市服装行业情况的档案则十分齐全,囊括了西服业、时装业、衬衫业等各个领域,涉及其地址、资金、产量、工价、员工培训方式等各个项目。这些档案既有基于某个区、某一服装业的宏观记录,也有针对某个具体的厂、店的微观记录。前者如上海市衬衫服装工业全业情况、上海市西服商业主要设备状况统计表等;后者如上海新光标准内衣染织整理厂股份有限公司发现新光衬衫冒牌事件的文件、公平西服号概况调查等。
11、事实上各省市档案馆均或多或少藏有关于被服、衬衫、制帽等相关行业档案,这些档案是研窕民国时期服装产业的主要史料。由于这些档案原来大部分呈现为政府的法令文件或政府组织、参与的调查报告,相对于其他史料更具唯一性、可靠性与权威性。目前国内民国时期部分服装史料馆藏见表4。2.6 文艺作品民国时期也是我国近现代文学艺术史上的一次高峰期。文学、美术、电影、戏剧等艺术形式均在此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中现实主义作品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成为研究民国服装的史料之一。如张恨水的小说啼笑因缘、梁白波的漫画集蜜蜂小姐等都成为当今对于民国服装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当然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作为服装史料的客观性不如其他史料,但它们的
12、优势在于人物身份、穿着心理与穿着场合等社会生活“场景”较为完整。3民国服装史研究方向3.1 服装断代史研究服装断代史研究是相对于包括历代服装研究的通史研究而言,以某一历史时期为断限所做的服装研究。作为断代史的民国服装研究主要针对的是服装本身的形制,包含款式、面料、图案、色彩等内容。目前己有的研究成果有廖军等12中国服饰百年;杨源13中国服装百年时尚;袁仄等14百年衣裳等。这些研究所用的服装史料主要是传世服装实物与照片,辅以报刊等史料,很少使用其他史料。3.2 服装专门史研究民国服装专门史研究主要是针对当时某个服装现象、思潮或行业等特定问题展开,服装评论、广告、产业、妆饰等形制以外的相关领域是其
13、主要研究内容。3.2.1 服装评论史研究言论、文字本身只是作为服装评论的外在载体,其内核实际上是某种思想观念。民国时期的报刊为当时的服装评论提供了重要阵地,也为当今对该时期服装评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研究成果有李超德等15服装评论;张竞琼等16浮世衣潮之评论卷等。这些研究所用的服装史料主要为报刊、档案。3.2.2 服装广告史研究随着服装产业的发展,民国时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服装广告,包括以服装商品本身及以服装洗涤用品、服装品牌、服装商店等为宣传对象的广告,是专门史的一大研究点。目前研窕成果有孙扬骅等17民国时期天津报刊中服装广告的创意和表现形式等。这些研究所用的服装史料主要包括报刊、档案、
14、月份牌与照片。3.2.3 服装产业史研究民国时期,我国服装产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西服业、时装业与衬衫业等新型服装业纷纷兴起,构成了民国服装产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此外,“服装同业公会”作为民国服装产业的产物,也是产业史研窕不可或缺的部分。目前,研究成果有刘云华18红帮西服业与时装业之比较研究;陈万丰19以红帮裁缝为中坚的上海市西服业同业公会等。这些研窕所用的服装史料主要为报刊、档案。对于民国时期服装行业的庞大发展规模而言,目前的相关研究尚有许多工作有待深入。上海档案馆与多个省、市档案馆的行业档案为此提供了丰富的史料。3.2.4 妆饰史研究妆饰作为服装整体形象的一部分,其变化对服装本身产生一定影响
15、。近代以后,西式化妆手法、化妆品、配饰等的引入促成了民国时期服装新面貌的形成。如民国时期很多女性剪去了长发,原本以复杂发髻为主的发型得以改变,就使得帽饰成为女性可用的服饰品。目前.,已有研究成果包括梁惠娥等20的浮世衣潮之妆饰卷;鞠萍21民国时期审美观与上海女性美容妆饰(1927-1937)等。这些研究所用的服装史料主要涉及报刊、档案与照片。3.2.5 民国服装人物研究人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民国时期是我国近现代“人”的觉醒时期,该时期多彩的服装风貌背后有一批先觉者,他们的服装理论与实践构成了民国时期服装风貌的风向标。这些先觉者包括服装理论家、企业家、工艺家与兼职从事服装设计的美术家等典型人物,可
16、以作为研究当时服装行业的另一个重要视角。目前已有研究成果以论文为主,有王宏付22论民国时期叶浅予的服装设计风格;刘云华23红帮裁缝研究等。这些研究所用的服装史料主要为报刊、档案。326其他方向研究除了以上各研究方向外,服装工艺史、服装工具史、服装摄影史、服装表演史等均是民国服装专门史可展开研究的方向,也都有相应的服装史料留存与支撑。目前研究成果有袁蓉24缝纫机与近代上海社会变迁(1858-1949);孙庆国25近代中国时装摄影的诞生追溯等。这些研究所用的史料主要为服装实物及其制作工具、报刊、档案与照片等。总体而言,目前民国时期服装专门史方向的研究成果较少,尤其是服装产业史、民国服装人物及其他方
17、向,均少有研究成果或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有待今后全面运用民国时期的丰富史料完成相应研究。3.3 服装比较史研究服装比较史研究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服装现象的比较,加深对服装本身及其相关领域发展规律的认识。首先,通过对民国时期中外服装近现代历程的比较研究,可以更加准确而全面地还原民国时期的整体服装风貌,把握我国古代服装向近现代服装转变的根本规律与影响因素,但目前国内在这方面少有研究成果。此外,作为比较史分支的“交流史研究亦是民国服装研究的一大方向。民国时期,我国服装改变了自古以纵向沿袭为主的发展模式,西风的吹拂使横向的传播与交融成为我国服装发展的新模式。在比较中外传统服装差异的基础上,围绕民国时
18、期中西服装的交流展开研究,包括交流的内容、载体、路径及意义等,可以对当时文化交流走向的判断更加清晰,并明确民国服装在向现代化转变的历史必然性以及服装交流对民国服装发展的重要意义。目前己有研究成果较少,主要有张竞琼26的西“服”东渐20世纪中外服饰交流史及其27中国现代服装史的三次对外交流等。4结语民国时期服装的发展,使服装涉及的领域空前扩大,民国服装的研窕内容与范围亦随之扩大。较为丰富的服装史料使对该时期服装的全面研究成为可能,民国服装研究不应再拘泥于回答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穿什么服装及服装形制流变的基本问题,当然,仍然是以此为基础,而将一些习惯上属于“后台”、服务于服装本身、支持于前
19、台的项目作为研究的主体对象,对服装所涉及的各个领域进行具体而深入的研究,扫清民国服装研究的诸多盲区,以服装史料为研窕基础,避免考证不足就下定论的浮躁现象,更加系统、全面、准确地还原民国服装的历史,汲取我国传统服装文化的精髓,把握服装进步发展的本质规律,为我国服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切实可靠的支持。参考文献:1傅斯年.史学方法导论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0.2桑兵.从眼光向下回到历史现场社会学人类学对近代中国史学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05:196-203.SANGBing.Fromthedownwardperspectivetoreturntothesceneofthehistor
20、y-theinfluencesofsocioloy-anthropologytothehistoriographyofmodernChinaJ.SocialSciencesinChina,2005(1):196-203.(inChinese)3李强胜.中国报刊图史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123.4佩珍.照相馆之今昔观J.摄影画报,1935,11(30):29-30.PEIZhen.AlookatthepresentandthepastofthephotostudioJ.1935,11(30):29-30.(inChinese)5罗松泊.瞬间永恒:沈石蒂摄上海华洋人物旧影M.上海:中
21、西书局,上海出版社,2013.6上海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历史原照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7山东画报编辑部.老照片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19982016.8梅兰芳纪念馆.梅兰芳珍藏老像册M.上海:外文出版社,2003.9秦风.秦风老照片馆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郑逸梅.月份牌谈J.紫罗兰,1927,2(7):1-3.ZHENGYimei.AtalkaboutthecalendarpictureJ.Violet,1927,2(7):1-3.(inChinese)11陈超南,冯懿有.老广告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36-37.12廖军,许星.中国服饰
22、百年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9.13杨源.中国服装百年时尚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3.14袁仄,胡月.百年衣裳M.北京:三联书店,2010.15李超德,张禧禧.服装评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16张竞琼,钟铉.浮世衣潮之评论卷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17孙扬骅,梁惠娥,张竞琼.民国时期天津报刊中服装广告的创意和表现形式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9:22-25.SUNYanghuajLIANGHuie1ZHANGJingqiong.OriginalityandformofexpressioninthedotingadvertisementfromTi
23、anjin1SperiodicalsduringtherepublicofChina(19121949)J.JournalofWuhanUniversityofScienceandEngineer,2006,19(3):22-25.(inChinese)18刘云华.红帮西服业与时装业之比较研究J.装饰,2013(4):76.1.IUYunhua.ComparisonstudybetweensuitindustryandfashionindustryofHongbangtailorJ.ArtandDesign,2013(4):76.(inChinese)19陈万丰.以红帮裁缝为中坚的上海市西服业
24、同业公会C2001年学术研讨会文集.杭州: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1:72-76.20梁惠娥,张竞琼,周旋旋.浮世衣潮之妆饰卷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21鞠萍.民国时期审美观与上海女性美容妆饰(19271937)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22王宏付.论民国时期叶浅予的服装设计风格J.装饰,2005(11):48-49.WANGHongfu.OnthefashiondesignstyleofYEQianyuintherepublicofChinaJ.ArtandDesign,2005(11):48-49.(inChinese)23刘云华.红帮裁缝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
25、8.24袁蓉.缝纫机与近代上海社会变迁(18581949)D.上海:复旦大学,2009.25孙庆国.近代中国时装摄影的诞生追溯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4):309-312.SUNQingguo.TheretrospectofChinesefashionphoto-graphyinmodernChinaJ.JournalofDonghuaUniversity(ScieceEdition),2010,10(4):309-312.(inChinese)26张竞琼.西“服”东渐一20世纪中外服饰交流史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2.27张竞琼.中国现代服装史的三次对外交流J.纺织学报,2000,21: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