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省领导在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4年两会精神研讨发言提纲.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41683 上传时间:2024-04-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省领导在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4年两会精神研讨发言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4年省领导在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4年两会精神研讨发言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4年省领导在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4年两会精神研讨发言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4年省领导在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4年两会精神研讨发言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4年省领导在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4年两会精神研讨发言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省领导在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4年两会精神研讨发言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省领导在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4年两会精神研讨发言提纲.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年省领导在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省委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会议的主要思想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勤勉工作、锐意进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切实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水平,扎实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金融强省,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提供强大金融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持续推进我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

2、和实践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金融篇,这是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做好金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牢牢坚持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完整准确全面领会把握、贯彻落实,与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结合起来,坚定信心、正视问题、攻坚克难,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以推动金融事业发展的

3、实际成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站位现代化*建设全局,正确把握我省金融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坚定信心决心,做强做优金融业,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金融工作总的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深入实施金融强省战略,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地方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和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地方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4、,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毫不动摇做到“八个坚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努力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要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找准定位、明确方向,持续优化金融服务。一要着力推动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关键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五篇大文章,让科技金融为创新驱动加油助力、绿色金融为“双碳”目标保驾护航、普惠金融为民生发展雪中送炭、养老金融为银发经济赋能添彩、数字金融为数字福建添豉加瓦。二要着力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切实优化融资结构,重点提高直接

5、融资比例,积极推动优质企业多渠道上市;优化政府投资基金管理机制,鼓励私募投资基金加快发展;推动发债对接,扩大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推动落实机构定位,健全完善法人治理,推动金融机构不断做大做优做强。三要着力扩大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吸引更多境内外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展业兴业,打造金融融合发展“*品牌”,深化自贸试验区、海丝核心区金融改革创新,优化涉侨金融服务,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不断增强我省金融业竞争能力与抗风险能力。要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重点方向,扎实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

6、、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支撑重大战略、保障重点领域、加强薄弱环节,畅通资金流转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聚焦做强做优,更好发挥驻豫金融机构作用,着力提升地方金融机构实力,充分用好资本市场,持续发展壮大金融主体,优化金融体系结构,做大增量、盘活存量、提升质量,打造现代地方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聚焦“引金入*“,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集聚金融资源要素,深入推进“基金入*”“险资入*”,积极引进各类外资金融机构,为现代化*建设造血、输血、活血。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优化机构职能设置,完善央地监管协同机制

7、,充分发挥审计作用,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增强忧患意识、系统观念,动真碰硬、严密有效,突出重点、综合施策,夯实金融高质量发展安全底线。要突出重点领域,坚决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风险研判,推动改革化险,分类有序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积极稳妥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有效化解房地产领域金融风险,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妥善处置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风险,按照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的原则,综合施策、精准“拆弹”,切实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维护金融安全。要加强金融监管,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统筹金融管

8、理资源,压紧压实监管责任,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健全监管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建设,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让监管长牙带刺、有棱有角,形成横向协作、上下贯通、严密有效的监管格局,推动金融体系在市场化、法治化的轨道上平稳有序运行。全省各地各部门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各市、县(区)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党政同责、一把手负总责,严格落实属地风险处置和维稳责任,地方金融管理部门要落实监管责任,非金融行业主管部门要坚持管行业必须管风险,司法和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强监管协同、共同打击金融违法犯罪。坚持抓早抓小、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健全风险处置责任机制,分类有序处置中小

9、金融机构风险,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统一归口、责任明晰、有机衔接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要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省委金融委、省委金融工委、省地方金融管理局职能作用,压实部门和地方责任,加强金融系统党的建设,切实把党的领导融入到金融改革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把党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要按照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标准,建强金融干部人才队伍,切实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不断提高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引导各级干部

10、保持本领恐慌,增强金融思维和金融工作能力。要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加强金融法治建设,坚决落实金融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从严管理金融资源和权力运行的重点环节、重点领域、重点人员,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金融发展环境。做好金融系统机构改革后续工作,全面加强金融领域党的各方面建设,强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确保金融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推动党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加强金融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提升金融工作能力水平,着力打造一流金融生态,为

11、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同志们: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金融系统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上来,认真抓好会议精神宣传贯彻,确保工作部署落实落地。要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正确方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上来,深入实施我省现代金融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建设金融强国作出*应有贡献。要坚持问题导向,优化金融供给,聚焦聚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直接融资比重、融资的可及性和便利度,切实降低融资成本,增强政策整体效能,不断提升我省金融整体实力。要强化底线思维,确保安全稳定,用好*红色金融资源,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深化落实防范化解经济和金融领域重大

12、风险“1+7”工作方案和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1+9”方案,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善谋金融、善营金融、善管金融、善用金融,实现金融业规模、质量、效益协同发展,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夯实金融系统党建工作,落实金融监管全覆盖无死角,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要深化实施“八大金融工程”,全省“一盘棋”统筹金融资源配置,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推动区域金融高水平开放,深化金融融合,更高效率、更高质量推进金融强省建设。2024年两会精神研讨发言提纲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秉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全面

13、履行保障基本、兜底线的职责,采取更多惠及民生、温暖人心的措施,切实推动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今年具体工作的安排部署上,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务实举措,以满足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民生需求,形成了一份清晰明了的“民生清单”o这份民生清单既细致入微,又目标明确,我们将全力以赴,实现每一项民生清单的目标,注重实际行动,注重发展。因为我们深知,民心所向,政策所向。每一个民生数字都是我们郑重承诺的体现,每一项民生工作都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倒逼。我们将大力发展经济,积极推进新的生产力,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扩大经济基盘,只有这样才能让民生福利不断增加。我们要抓住

14、机遇,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确保民生清单成为各地各部门加快发展的责任清单和责任账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好、完成好这份民生清单。在接下来的研讨中,我愿结合实际工作,与大家分享几点思考。一、聚焦民生关切,积极回应群众期盼,推动民生保障不断加强民生保障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的目标。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到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将达到28.5万亿元,较上年增加Ll万亿元。同时,要着力优化支出结构,加强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严控一般性支出。这一再次增加的公共预算规模以及对集约型政府建设的再次强调,将“人民至上”的理念体现在政府的承诺、行动、成就和蓝图中。要加强促进青年

15、就业的措施。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今年的稳就业政策在持续加力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针对性地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劳动力供需匹配,更大力度地支持高校毕业生和新业态就业人员的权益保障,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支持。要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推动学前教育的普惠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的目标,并持续深化“双减”政策,推动学前教育的普及,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同时,还将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发展数字教育。要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政策,推动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医保跨省结算有效解决了参保群众异地就医时的困难,同时还将统筹疑难病、罕见病的医保报销政策。

16、政府还将继续支持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让群众就医和报销更加便利。要全国范围内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银发经济。我国拥有近3亿老年人,他们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为银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银发经济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应根据老龄群体的需求特点,重点发展智慧健康养老、康复辅助器具、养老金融、老年旅游等潜力产业。要优化生育假期制度,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优化生育假期制度,改善经营主体的用工成本共担机制,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减轻家庭在生育、养育和教育方面的负担。要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实施带薪休假制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提

17、出的一系列扩大消费的措施,从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意愿、优化消费结构等多个方面发力,有望进一步释放我国庞大市场的潜力,支撑经济持续回升。要加强固体废物、新污染物和塑料污染的治理,推进产业、能源等绿色转型。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启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也是重要任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房地产相关政策,既针对性解决刚性住房需求的问题,也强调提升居住舒适度,有利于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加快转型进程。二、站稳人民立场,真正关注民生实事,推进民生工程不断实现回应民生关切并解决民生问题并非易事,需要我们勇往直前、攻坚克难。今

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列举的民生工程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也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关心。这份民生工程清单,道出了人民群众的期盼,触动了老百姓的心弦。人民群众从这份民生工程清单中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看到了奋斗的底色,更看到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实践中的美丽画卷。“民生工程清单”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期望,体现了政府服务人民的重要导向。就业、消费、医疗、养老、生育等方面,报告明确了每项民生内容的具体任务,并提出了推进的“进度条”,为各地推进实现民生实事明确了目标。实现“民生工程清单”的目标需要紧迫感,需要时刻保持警觉,特别需要拿出“立即行动”的工作态度,将报告中的“民生工程清单”一项一项落实,年复一年,努力

19、将民生的“施工图”变成惠民的“实景图”。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我们要带着民生工程清单,做好新的一年,踏上新的征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件件小事,努力通过解决民生小事来推动发展大事,温暖实事,持续推进民生工程不断实现。我们要牢牢把握人民幸福安康这个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标,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行人民之所嘱,圆人民之所愿。我们要努力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确保民生底线,持续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我们要努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既要让“蛋糕”做大,又要让“蛋糕”分好,不断取得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面更

20、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我们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关切的问题,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困难群体的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家门口服务和精细的管理,坚守民生底线。我们要尽力而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更多惠民、温暖人心的措施,着力提升群众的生活品质,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旨在让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民生是人民幸福的基础,社会和谐的基石,我们必须时刻牢记在心,高效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不断升级“微幸福”等民生工程,着眼于实现更高水平的“民生七有”,加大教育、医疗、出行、文化等方面的供给,用心用力关怀老人和儿童,努力通过扎实的工作让更多的人近悦远来,让人们心生欢愉。三、奋力实干,真正将为民服务放在首位,推

21、动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200万人,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这些数字指标和务实举措,细微而实在,贴近人民,充满热情,可见、可触、可感受,是党和政府送给人民群众的一份“大礼包”,展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处处体现了为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的温暖情怀。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将这些目标措施作为奋斗的强大动力,进一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将为民服务的责任扛在肩上、铭记于心、落实于行动,为人民服务书写新篇章。我们要不断增强担当意识。当前,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22、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改革的风险,各项任务繁重,攻坚克难的压力前所未有。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具备强烈的担当精神,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责任不畏惧,勇于担当、善于担当。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真正了解民生的实际情况,将精力集中在解决问题上,将心思用在推动工作上,将能力用于促进发展,始终保持多面手的状态,保持学习的状态,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加强学习其他领域的专业知识,坚持不懈地推进政策措施转化为民生福祉。我们要切实提升担当能力。要加强学习,善于学习,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要敢于创新,用创新的理念谋划发展,用创新的精神凝聚力量,用创新的方法

23、解决问题;要加强对全局性、长远性问题的研究,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要解放思想,树立新标准,树立创新意识。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水平,提高自身素质,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磨炼,成为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新时代党员干部。我们要营造担当氛围。党员干部要带头弘扬担当精神,敢于承担责任,勇于行动,在党员队伍中起到先锋带头的作用;要宣传典型,树立先进典型,增强全体党员干部的使命意识和进取意识,始终将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付诸行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强化宗旨观念,真正将敢于担当作为党员干部内在的责任和追求;担当起应该担当的责任。

24、我们要坚持伟大斗争精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用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真实信任、满意和幸福。过去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聚焦民生关切,着力抓好民生保障,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民生答卷温暖人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担当责任是我们的使命,通过奋斗创造美好未来。我们要坚定信心,积极开拓进取,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真正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贡献新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