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韩熙载夜宴图》到《最后的晚餐》中色彩表现的差异.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43826 上传时间:2024-04-1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韩熙载夜宴图》到《最后的晚餐》中色彩表现的差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韩熙载夜宴图》到《最后的晚餐》中色彩表现的差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韩熙载夜宴图》到《最后的晚餐》中色彩表现的差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韩熙载夜宴图》到《最后的晚餐》中色彩表现的差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韩熙载夜宴图》到《最后的晚餐》中色彩表现的差异.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从韩鹏13图到最后的晚餐中第表现的差异摘要:中国画与西方油画称作为世界绘画两大体系,但由于受政治、宗教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特色。通过对韩熙载夜宴图和最后的晚餐两幅画作的比较分析,以此探讨中西方古典绘画的表现形式,研究分析两幅画作中色彩运用的差异,这对于后期中西美术绘画的交融与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关键词:中西方绘画;色彩意象性;色彩表现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时期画家顾闵中的代表作品。此画作是顾闵中奉李煜之命,悄悄混进宴会人群,细心观察整个宴会情形,然后凭借高超的记忆和杰出的智慧创作出来的杰作。全卷构图清晰,构思缜密,打破了时间的概念,把不同时间进行的活动画在同一

2、幅画面中。这幅连环长卷每段都以转换的屏风巧妙隔开,看起来既独立又密切关联,将五段“乐章”场面巧妙地自然过渡。五段画面精密描绘了韩熙载夜宴贵客时寻欢作乐、纵情声色的情景。整幅画卷中令人惊叹的还有绚丽而又清雅的设色,运用不同色彩对比,交相辉映,让整体色彩绚丽动人,艳而不俗。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画家莱昂纳多达芬奇所作,此画以巧妙的构思,卓越的布局,严格的体面写实关系被公认为是空前之作。画家对人物惊恐、怀疑、愤怒等等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对眼神、手势、行为的表现也是精细入微。他打破了15世纪以来的清规戒律且摒弃了这种构图方式,把叛徒犹大放在众人之中,甚至让他靠近耶稣就坐。以此深化主题,显示出连耶稣最亲近的

3、人都能叛变,说明人心叵测,金钱是如何能够腐蚀人灵魂的。无论是用笔还是设色,韩熙载夜宴图的表现技法精湛娴熟,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顾闵中在处理韩熙载的眉毛、胡须等勾染十分到位,好似从皮肤中生出一样且有毛发的蓬松感。他对人物服饰、纹饰的刻画严谨简练,对器物的描绘又极具真实感,整体设色华丽中彰显稳重。中国古代工笔画中的物象不受光源和环境的影响,只追求对物体本身色彩的描绘。顾闵中画韩熙载夜宴图时多处采用了朱砂、绯红、石绿、石青等颜色,人物的服饰用色大胆,红绿相互穿插又有互相呼应,形成强烈的对比。侍女们的服饰、床幔、幕帘等均是大面积而整体地渲染,用重彩勾填纹饰图案的,极其工整细致。在处理衣服关节的转折处

4、和衣纹褶皱,画家都运用了极高的晕染技法,让画面有虚有实,几案、床榻等深色家具用色古雅沉厚,惟妙惟肖地描绘人物和家具。又以大现墨色间隔起到统一协调的作用。画面中黑、白、灰分布井然有序,色与墨相呼应,使整个画卷统一在墨色中且层次变化丰富。既体现了高华艳美的贵族生活,又反映出清新素雅的格调,色调的错综变幻甚至于烘托出忘情放纵与颓废不安的反差美。美学家狄德罗曾说过:“素描赋予人与物以形式,色彩则给他们生命。”达芬奇认为:“画家的心应当像一面镜子,将自己转化为对象的颜色,并加实摄进摆在面前所有物体的形象”。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绘画开始追求视觉的真实感,色彩也要求忠于客观物象,认知的局限性导致色彩多以“固

5、有色”来表达。在最后的晚餐中画家第一次大规模地把“明暗”作为构图因素,画面中所有人物都被统一摄于宁静而神秘的光影之中。明暗关系是利用左边墙壁上的窗子投射进来的光源形成的。所有人物在光照下显得十分清晰,唯独犹大的脸和身体一部分隐藏在黑暗的阴影里,这是一种象征性的暗示手法。在宗教题材的绘画中色彩变化少且冷,只会用集中非常明亮的颜色,如深红色、黄褐色、绿色、柠檬黄等,几乎不会用蓝色。这些颜色深浅十分均匀,几乎没有色调变化。到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绘画则通过色彩来表现出画面的体积感、空间感、层次感以及和谐典雅的氛围,如在背景中的景物画注意空气氛围的表现,以逆光夕照的色调渲染出“空气透视”的效果。在他的

6、绘画作品中,耶稣用中明度色彩表现,这样就把高不可攀的“神”拉回了人间,显得亲切生动。在人物服饰色彩的表现中,画家也运用了对比色,如耶稣衣服的红、蓝色,统一中又有着强烈的对比。色彩是一种重要的视觉元素,在绘画语言形式中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色彩运用方面,中、西方两种绘画体系相互影响渗透,不断进步发展。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色彩更具主观性、装饰性、象征性,利用不同材质的笔、墨、纸、砚,表现墨和颜料的浓淡,着重于装饰和意象色彩的表现,反映深刻的人物精神。在绘画发展历史的长河中,中西方绘画的色彩观念虽各具特色,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只有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挖掘与继承的同时,不断与西方绘画交融,丰富与拓展多元的绘画色彩观念。参考文献1金丹元,艺术感悟与审美反思,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年10月版。2付敏,傅雷谈美术,当代世界出版社,2005年11月版。3何新,艺术分析与美学思辨,时事出版社,2001年9月版。4迟轲,西方美术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9月版。5美丹布朗(著),朱振武、吴晟、周元晓(译),达芬奇密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2月版。李宁,论韩熙载夜宴图的绘画创作艺术,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8月第15卷第4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