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研究调研报告&2024年市民政工作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研究调研报告&2024年市民政工作要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研究调研报告*月*日至*日,我们围绕我市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这一主题开展了基层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座谈交流、实地察看、电话问询、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全市乡风文明建设情况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结合前期资料研究和后期小组研讨,从乡风文明建设“是什么,为什么,如何看,怎么干”等四个方面形成调研报告如下。一、什么是乡风文明建设关于我国农业农村工作,从2005年中央制定“十一五”规划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一个要求始终没有变,那就是“乡风文明”。如何使农村群众的“口袋”和“脑袋”同时富起来,如何使人民群众在乡村社会中感受到一种与众
2、不同的文化景观和文明魅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乡风文明的内涵十分丰富,从广义上讲,它是乡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综合体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这是对乡风文明建设的精辟论述和重大要求。2019年9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11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把“有效遏制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不断提升农村精神文
3、明建设水平”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可见,当前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二、为什么要建设文明乡风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中的重要内容,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建设文明乡风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也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以及生活富裕的重要促进要素。通过建设文明乡风进而深入到我国广大乡村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变中,以期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积极影响,激发出乡风文明对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成功实践的积极社会发展效能。第一,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为乡村产业提供精神保障和智力支撑。乡风文明建设与乡村产业之间不是割裂存在的关系,而是有着紧密联系的共荣共生
4、关系一一乡风文明,则产业更加兴旺发达,乡村产业兴旺,则“仓禀实而知礼节”,乡风更加文明。第二,乡风文明助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文明乡风与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相互促进、相互发生积极作用的李生体。乡风文明的建设过程,实际上就是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重要的生态人居基础,需要生态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作保障,乡风文明则通过教化引导,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形成低碳节约、生态环保的健康生产生活理念,助推实现环境友好型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第三,乡风文明助力提高乡村振兴治理效能。在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乡村振兴实践中,乡风文明与治理有效二者关系十分紧密。乡风文明在乡村振兴与治理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
5、要且积极的方向性引领作用,乡村治理的全过程则更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全景式呈现。在我国广大乡村社会,如村民们约定俗成的村规民约,修身齐家的家风家训,邻里互助、尊老爱幼、德孝父母的道德楷模等,都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充分有效地推动了乡村社会的治理工作。第四,乡风文明助推生活富裕早日实现。乡风文明建设本身就是一种乡村文化复兴和再生的过程。乡风文明建设产生的乡村文化内涵,从传统和现代文明的角度,可以为我国农业农产品赋予更多文化内涵价值,有效提升农业和农产品品质及产业附加值,大幅提高农民收入。同时,乡风文明建设还可以通过赋予农业和农产品以乡村传统文化内涵,有效提升农产品文化品牌效应,实现产业发展、文化
6、禀赋和生态资源的深度有机融合,为广大农民群众实现生活富裕提供坚实的增产增值增收保障。三、当前我市乡风文明建设如何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市按照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找准载体抓手,重点突出典型宣传引领,牢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稳步扎实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加强精神文明创建和强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开展了文明村镇创建、文明家庭创建、“星级文明户”创建、村史馆示范点建设、“乡村光荣榜”系列人物选树等工作,使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呈现出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任务,以深化“双评双创”(深化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评选
7、、星级文明户评选,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文明集市创建)活动为着力点,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比如,郊县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为主线,围绕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开展好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一是以诚信建设为主题,组织开展好“诚信农户”评选表彰活动,力树农村诚实守信之风。二是以孝善敬老为主题,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评选表彰活动,力树农村孝老爱亲之风。三是以志愿服务为主题,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评选表彰活动,力树文明和美乡风。(二)扎实推进移风易俗活动。我市通过建立完善“一约五会”制度、制定红白事参考标准、建立完善奖惩机制,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目前,全市*个行政
8、村已实现“一约五会”全覆盖,并将移风易俗内容修订纳入村规民约,坚持破立结合,常态长效整治农村大操大办、盲目攀比、高额彩礼、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比如,鲁山县以“一村一规”的方式制定村规民约,积极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大力整治高价彩礼、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不良习气,实现了婚丧事宜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移风易俗长效化、厉行节约常态化。(三)高质量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按照全国文明村镇测评体系操作手册(2020年)要求,认真抓好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的审核推荐评选,目前全市有*个乡镇*个村被表彰为“全国文明村镇”,有县(区)级以上文明乡镇*个、县(区)级以上文明村*个,全市文明村镇占比达到*%。比如,*县*年
9、新创成*镇、*镇*个省级文明镇,*村创建为国家级文明村。(四)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契机,大力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和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比如,*县在整体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中,镇村两级采取争取项目、财政补贴、多方自筹的办法,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现全县*个行政村广播“村村响”、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和农村电影放映全覆盖。把“美丽乡村清洁家园”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有机融合,在全县集中开展了“人居环境一条街”建设活动,极大提升了农村环境状况,出现了一大批生态宜居、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的亮点村、特色村。尽管我市乡风文明建设
10、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重视程度有待提升。一些基层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存在偏差,认为乡风文明建设是“软任务”,不像物质文明,看得见,摸得着,因而存在“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二是推进力度不够均衡。由于农村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认识程度不同,造成抓乡风文明建设的力度和成效也大不一样。得益于近年来各级政府扶贫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贫困村的村容村貌得到很大改变,乡风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反倒是一些非贫困村,由于各级政府重视不够,乡风文明建设推进较为缓慢。三是陈规陋习顽疾尚存。陈规陋习作为农村“老大难”问题,“老”在千年遗风,“大”在千家万户
11、,“难”在除旧布新。一些农村地区不良风气、陈规陋习仍大行其道:有的相互攀比,大摆婚庆宴席,大收天价彩礼;有的讲究排场,大搞封建迷信,大办豪华葬礼等。四是工作合力尚未形成。没有形成一套覆盖市县乡村、务实管用的制度和运行机制,“执行弱化、效果淡化、总结泛化、推进虚化”等现象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尚未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久久为功的工作合力。四、乡风文明建设怎么干*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长期任务和系统性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树立总体思维,坚持统筹兼顾,聚焦突
12、出问题,抓住重点任务,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入手。(一)从工作推进层面,给“由谁做”定个调子。乡风文明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全方位的、系统性的工程,不是一个单位、一个科室、几个人就能胜任的工作,需要汇聚党委政府、社会组织、村民和家庭等多方的力量,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一是建立领导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管、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的乡风文明建设领导和协调机制,把责任落实到位。二是健全资金投入机制。采取“财政投入一点、部门支持一点、社会赞助一点、市场运作一点”的办法,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机制。三是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3、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把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移风易俗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尊重群众自治要求,用健康、文明、进步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文化生活占领农村意识形态阵地,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四是建立考评机制。把乡风文明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乡镇班子成员、单位负责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把责任落实到人。(二)从工作部署层面,给“做什么”指明路子。一是思想建设重“引领”。从思想上积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进行观念转变,对农民的宣传永远都不能放松,要经常喊喊喇叭、贴贴标语、发发传单。二是文明创建立“载体”O要坚持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以创建文明村镇为载体,大力倡导文明生态理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通过开展洁美农
14、家、五星级农户、文明新村、十星级文明农户、婚育新风进万家、道德在农家等创建评比活动,真正让干净整洁成为习惯,让习惯成为自然,让自然成为风景。要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按照“修缮一批、改造一批、建造一批”的思路,实现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提升服务效能。要加大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力度,在推进文化惠民、提供更多更好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同时,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鼓励文艺工作者不断推出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农民的精神面貌。三是移风易俗寻“突破O我国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
15、精神、道德规范,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传承发展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乡村文明风尚,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升层面有所突破,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治理、推动文明乡风建设的内在动力。要坚持加强法制教育,选择农民听得懂、能理解、用得上的法律法规广泛进行法制教育,遏制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的奢靡之风,禁止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要坚持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协会等社会组织,及时总结各地在移风易俗中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常规程序,使乡风文明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逐步实现科
16、学化、制度化、规范化。2024年市民政工作要点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X民政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焦民政主责主业,按照自治区民政厅提出的建设暖心民政、创新民政、智慧民政、高效民政、安全民政等“五个民政”工作部署,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大力推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会事务和儿童福利等工作,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为推动“六新X”建设,谱写中国式现代化X篇章贡献民政力量。一、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全面领导(一)坚持
17、和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把党的领导贯穿到X民政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要求纳入中心工作,深刻领悟总书记重要论述、重要要求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科学把握其世界观、方法论以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用以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前进方向。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入开展“五个民政”建设,加强政治机关建设,不断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二)坚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强化政治担当,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
18、主要负责同志要扎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分管负责同志要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促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大兴务实之风、弘扬廉洁之风、养成俭朴之风,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全力支持配合驻局纪检监察组监督执纪。全面加强纪律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切实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民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三)坚持强化民政干部队伍建设。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注重优化干部结构,突出专业能力培养,不断提升履职本领和服务水平。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加强正向激励,既加强对干部的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又完善关爱激励措施和容错纠错机制。教育引导
19、全市民政干部及时更新思想观念,提高履职能力,树立抓实基层、服务基层的工作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积极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二、社会救助优化提质,切实扛起兜住兜准兜牢基本民生底线的政治责任(四)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坚持“四个不摘”的总体要求,及时将符合条件人员纳入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范围,对遭遇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的人员及时给予临时救助,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五)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根据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信息,按照低收入人口困难程度和困难类型,分层分类提供常态化救助帮扶。对符合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的低收入人口、低保边缘家庭中
20、的重病重残等特殊困难人员,纳入基本生活救助范围。开展跨部门信息比对,做好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认定。(六)加强社会救助服务能力。规范管理“一卡通”系统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资金。运用好网上自助申请平台和12345社会救助服务热线。持续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综合治理。加强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力度。推动全市社会救助从“保生存”向“防风险”“促发展转变。(七)强化核对规范化管理。按照民政部关于部省、跨省核对要件的要求,督促各县(区)进一步加强指导乡镇(街道)社会救助经办人员严格按照“人证对应”的要求规范上传相关附件材料,从新申请社会救助对象抓起,逐步实现基础数据规范录入。(八)提升岗位人
21、员业务能力。积极组织市、县两级社会救助和核对岗位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同时,带头关注和学习全区核对系统、QQ及微信工作群常规的系统解答,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九)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工作。根据社会救助工作需要,持续开展经济状况核对数据本地化共享工作,积极主动对接政府有关部门,不断扩大协查范围,补齐数据短板,实现上下互补。三、养老事业优化提质,积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十)全面落实养老服务政策。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养老服务条例,发挥养老服务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推动各部门履行监管责任,完善跨部门联合监管机制。推动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农村养老服务、老年助餐服务、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22、、养老服务补贴、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服务、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等政策落地实施。(十一)夯实养老服务发展基础。配合开展机构改革,完善老龄工作机制,充分老龄委工作协调机制作用,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加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部署推进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任务。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推动各县(区)开展公办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支持鼓励公建公营,规范公建民营管理,提供更多普惠型养老服务。依托金城江区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辐射作用,以点带面,积极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全面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任务。做好“互联网+养老”,推动全市运营的养老机构均应用X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加大资金争
23、取力度,支持建设一批县、乡镇、村级养老服务设施,完善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50%o各县(区)遴选2个基础条件好、老龄化率高、特殊困难老年人较多的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老年助餐服务试点。推动村级养老服务设施分类转型发展。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督促各县(区)开展1期以上护理员培训、各机构常态化开展培训。启动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242035年)编制工作。(十二)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加强部门联合执法,建立部门安全管理责任清单和定期通报机制。启动实施养老机构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持续深入开展打击整治养老服务领域诈骗、欺老虐老问题排查整治行动
24、,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各项工作措施,压实各级工作责任,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稳定运行。培育打造一批专业化、规模化的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示范项目。加强与自治区民政厅沟通协调,持续培育老年人宜居社区和旅居养老示范基地。四、儿童保障优化提质,为儿童成长创造更好条件(十三)加强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关爱服务工作。发挥儿童信息共享协同推进机制,联动开展困境儿童信息排查,及时规范落实儿童保障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监护缺失困境儿童信息排查、监测预防、登记建档和动态更新工作,落实
25、困境未成年人生活和监护兜底保障。落实民政部等部门制定的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和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权益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做好监测摸排、统计分析工作,强化分类帮扶。持续开展政府购买服务,落实儿童福利机构特殊儿童康复措施,深化牵手“童”行公益行动,提升结对帮扶、监护关爱质量。落实农村留守妇女关爱服务帮扶措施。(十四)推进儿童福利机构高质量发展。以儿童福利机构业务档案信息化建设为抓手,坚决落实“一人一档”硬要求,加强儿童福利机构智慧化管理和标准化建设。推动市儿童福利院向“养、治、教、康、置和社会工作”一体化发展。开展防范化
26、解儿童福利领域安全风险专项行动。开展“收养登记规范化专项行动”,选优配强收养登记员,规范收养评估工作和收养登记档案。配合自治区制定“生父母有特殊困难无力抚养子女”评估标准和方法。落实促进残疾孤儿回归家庭的政策措施。(十五)加强儿童福利基层基础工作。实施基层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加强儿童福利队伍建设,提升专业能力。以推进市、县两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构建市县、乡镇、村(居)四级基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网络,规范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用好“X儿童福利综合服务云平台”,加强对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的常态化、精准化管理和线上系统性业务培训。五、慈善服务优化提质,坚持不懈开创慈善事业高
27、质量发展新局面(十六)完善慈善事业领导机制建设。坚持和加强党对慈善事业的全面领导。建立慈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协调,推动完善慈善综合监管体系。加强日常监管,防范和化解慈善重大风险。利用互联网十大数据手段,对慈善资金使用全流程跟踪,提升事中事后监管效能。(十七)加强慈善组织体系建设。加大慈善组织培育发展力度,指导各县(区)建立县(区)一级慈善会,有条件的乡镇、村(社区)建立慈善组织平台,建立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组织体系,畅通慈善参与渠道。开展慈善组织规范化建设。加大新修订的慈善法宣传力度,开展第九个“中华慈善日”宣传活动,大力弘扬慈善文化,培育社会公众慈善意识,引导和鼓励
28、公众积极参与慈善活动,营造“人人能慈善,人人可慈善”的良好氛围。六、社会事务优化提质,为公共服务增加温度(十八)积极稳妥推进殡葬改革。有序推动市、县(区)殡葬服务设施建设。持续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治理工作,加大殡葬政策法规宣传,持续推进殡葬改革移风易俗。做好清明节祭扫服务保障和文明祭祀、生态安葬的宣传,积极参与全区花坛葬、海葬等生态安葬活动。推进乡镇村公益性公墓(骨灰堂)试点建设,争取上级激励奖补资金。强化殡葬服务机构综合监管,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试点。(十九)优化婚姻管理服务。持续推行内地居民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试点。完善元旦、“5.1”、“5.20”、农历三月三、农历七月七以及国庆节当天等特
29、殊节假日婚姻登记服务工作,满足群众在特殊节假日的婚姻登记服务需求。加强婚姻登记场所文化建设。开展婚姻登记档案电子化工作,不断提升婚姻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积极探索开展集体婚礼、民俗婚礼、慈善婚礼等活动。推动结婚登记颁证服务常态化开展。扎实推进婚俗改革,深化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加强婚恋家庭纠纷矛盾排查。(二十)推进残疾人福利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加强补贴资金发放监管,抓好动态管理。完善“跨省通办”“全程网办”“主动服务”等便民服务措施。推进3个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建立完善精神卫生医疗资源和康复对象的转介服务机制。召开全市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
30、局际联席会议。积极发挥市救助站对各县(区)救助管理的统筹协调和区域中心作用。建立完善巡查救助常态化机制。加强现代科学技术在街面巡查、救助寻亲等环节的深度应用,指导各县(区)做好救助寻亲和落户安置工作。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等专项救助行动和“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二十一)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摸排乡村地名管理服务的短板、缺项,全面梳理各类乡村地名命名、设标及上图情况,准确掌握“有地无名”“有名无标”,“未批先用”“批而不用”和“大、洋、怪”等不规范地名底数,形成清单,5月上旬前制定工作方案。完成50%以上的乡镇(街道)政府驻地街路巷命名、信息采集入库、上图标注,
31、打造乡村著名行动示范村屯。(二十二)做好界线联检,推进平安建设。开展第五轮X两省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牵头开展XX毗邻县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开展X市毗邻县X区一X区、X江一X区、X区X县、X县一X县、X县一X县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二十三)提升地名管理服务水平。持续抓好地名管理条例学习、贯彻、落实,严格落实审批、备案公告管理,遏制“大、洋、怪、重”地名产生,建立地名巡查制度,查处不文明的地名标识。开展“千年古县、古镇、古村落”推选,推进市、县两级地名保护名录建设。全面完成图、录、典、志、地名故事等“二普”成果转化各项工作。七、社会组织管理优化提质,持续推动社会组织事业稳健前行(二十四)强化
32、党对社会组织工作的领导。强化党建领弓I,将党的领导落实到社会组织工作全过程各环节,推动社会组织党建“两纳入”“三融合”“六同步”。推动地方党委和政府将加强和改进社会组织管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发挥市、县两级组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与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的协同配合。(二十五)加强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围绕本地发展大局和现实急需,做好重点领域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和培育发展,优化社会组织布局。常态化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整顿,实现社会组织“有进有出”良性发展。强化综合监管,开展规范化建设三年(20242026年)专项行动,切实推动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分类开展社会组织
33、规范管理,加强社会组织违规评选评奖治理和收费行为监管,加强社会组织领域风险防范排查,“零容忍”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净化社会组织发展空间。(二十六)引导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引导社会组织加强品牌建设、诚信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持续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引导社会组织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八、主动整合各类资源,持续夯实民政事业发展基础(二十七)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修订完善资产管理办法,加强资产管理。强化内控制度建设,严格制度执行力度,规范财务管理工作,优化财务预算管理,强化资金监管,着力防范财务风险,加强预算绩效评价,狠抓彩票公益金支出进度,切实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民政统计信息化建设,抓好统计数据质量核查,强化数据审核比对,着力提升数据质量,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二十八)加强基础工作。做好政务运转保障服务。完善档案管理制度。提高建议提案办理水平。依法依规做好信息公开、保密、信访等工作。优化绩效管理工作。统筹督查检查考核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民政宣传主阵地建设,讲好民政故事。加强对养老服务、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和执法检查。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工作,推进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工作。加强民政服务机构设施安全监管,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退休干部工作,强化机关服务保障工作。做好定点帮扶工作。扎实稳妥完成机构改革有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