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质生产力专题党课讲稿(附心得体会)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新质生产力专题党课讲稿(附心得体会)2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质生产力专题党课讲稿同志们: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要义,这要求我们探索并应用新的生产力理论作为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和关键所在。”他还强调,“新质生产力已在实践中显现出其强大的推动力和支撑力,对于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一重要论述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理解,同时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内涵。一、全面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意义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社会生产进步的重要力量,它源于科技创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以及产业的深度变革。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劳动资料
2、的创新以及劳动对象的优化组合,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新质生产力具备强大的发展潜力,能够引领社会生产进入新的时代。劳动者的素质是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活力、最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新质生产力对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为了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我们需要培养一支具备高度专业素养的人才队伍。这些人才不仅需要引领科技前沿,创造新型生产工具,还需要在科学认知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同时,我们还需要培养一支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队伍,他们应具备丰富的知识结构和新型生产工具的操作能力,包括优秀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来自于更广范围的劳动对
3、象。劳动对象是生产活动的基础和前提,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入使得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一方面,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手段更加先进,范围也扩展至深空、深海、深地等领域;另一方面,通过劳动,人类不断创造新的物质资料,并将其转化为劳动对象,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在于拥有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生产工具是否具备科技属性,是区分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的关键标志。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等的融合应用,我们见证了一大批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产工具的出现。这些工具不仅解放了劳动者,削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还极大地拓展了生产空间,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4、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等非实体形态生产工具的广泛应用,它们极大地丰富了生产工具的表现形式,推动了制造流程的智能化转型,以及从规模生产向规模定制的范式转变,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跃升。例如,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已成为重要的劳动对象,它不仅直接创造社会价值,还能与其他生产要素结合,进一步放大价值创造效应。在生产力形成过程中,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以及科学技术、管理等要素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只有当这些要素实现高效协同,才能激发出更强大的生产力。在新技术的驱动下,新质生产力正引领生产主体、生产工具、生产对象和生产方式的变革调整。它推动了劳动力、资本、土
5、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的便捷化流动、网络化共享、系统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有效地降低了交易成本,显著提升了资源配置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二、对新质生产力的主要特征进行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显著的特点在于其以创新为主导,摒弃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和生产路径,展现出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性。这一生产力形式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推动生产力的转型升级,实现质的提升。科技创新对生产力的基础要素进行了重塑,催生出新的产业和业态,推动了生产力向更高级、更先进的形态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主要载体,展现出高效能的特点。产业作为生产力变革的直观表现,其主导
6、和支柱产业的持续升级是生产力提升的关键。这些新兴产业具有创新活跃、技术密集、价值高端、前景广阔等特点,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2022年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3%,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领域形成了明显的领先优势。我国正积极规划未来产业的发展,推动技术创新、研发模式、生产方式、业务模式、组织结构等全面革新,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引领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在载人航天、量子信息、核电技
7、术、大飞机制造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正式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质生产力追求新供给与新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供需的有效匹配是社会生产良性循环的重要标志。新质生产力通过高水平的供给满足和创造新的需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新平衡。一方面,新需求推动供给升级,激发新的供给能力,推动生产力提升;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提供的高品质、高性能、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环保性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和创造有效需求。因此,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增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持
8、续性。三、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积蓄势能和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壮大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任务。我们必须坚持系统性的观念,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科技创新为核心,产业升级为导向,致力于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进步和质变。正确处理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至关重要。首先,要协调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新型生产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其次,要优化新质生产力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多管齐下培养新型劳动者、创造新型生产工具、拓展新的劳动对象,实现新质生产力
9、各要素的高效协同和匹配。再次,要平衡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之间的关系,坚持两者协同共进,在开放的环境中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加快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最后,要协调好新质生产力和传统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统筹推进两者的发展,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一手抓新兴产业的培育和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构建完整、先进、安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加强新型劳动者队伍的建设。推动教育、科技、人才的深度融合和发展,打造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新型劳动者队伍,激发劳动者的创造力和能动性。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探索构建具有中国
10、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推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探索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机制,持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全球人才招聘制度,加大国家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力度,鼓励在华外资企业、外籍科学技术人员等参与科技计划项目,为全球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要拓展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以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重点,拓展劳动对象的种类和形态,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开辟新的领域和赛道。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
11、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新增长引擎,强化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从国家战略层面加强对未来产业的统筹谋划,在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探索多路径交叉融合的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做好生产力储备。要创造和应用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自主创新为核心,推动劳动资料的迭代升级。充分发挥国家在重大科技创新中的组织者作用,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整合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各方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打造更多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硬科技”。发挥企业在研发应用新型生产工具中的主力军作用,加强创新要素集成和科技成果转化,构建龙头企业牵
12、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的融合应用,大力推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生产工具,加快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要推动更高水平的生产力要素协同匹配。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推动产业组织和产业形态的变革和调整,提高生产要素的组合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培育和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发挥产业链融通带动作用,实现大中小企业的融通发展。依托生产要素
13、的自由流动、协同共享和高效利用,推动生产组织方式向平台化、网络化和生态化转型,打造广泛参与、资源共享、精准匹配、紧密协作的产业生态圈,加速全产业链供应链的价值协同和价值共创。积极发挥数据要素的“融合剂”作用,推动现有业态和数字业态的跨界融合,衍生出新的环节、链条和活动形态,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数字贸易、智慧物流、智慧农业等新业态,促进精准供给和优质供给,更好地满足和创造新需求。发展数据存储产业新质生产力心得体会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当前,我
14、们正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算力中心已成为新型基础设施,数据存储产业则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数据存储长期以来被西方国家置于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例如2021年美国国会授权在未来5年内拨款HOO多亿美元用于基础和先进技术研究,覆盖十大关键技术领域,其中就包括了数据存储和数据管理。过去,我们往往将数据存储看作产品,与计算机的电源、键盘、机箱等等同样看待,当作一种计算机配件。显然在以数据为生产要素的数字时代,面对数据存储这样庞大的产业规模和重要的产业地位,我们要重新认知。就如软件业,早先在计算机发展初期,也被当作主机的配套产品,但后来随着软件业发展壮大,眼下已被公认为
15、是一个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今天对数据存储,也应作为产业来抓,引导产业上下游协同发展,抓住新一代产业变革的黄金期,在我国数据量即将跃居世界第一的大背景下,成长为类似于软件产业的新产业。如今,全球数据存储产业规模已接近3000亿美元,未来市场空间巨大,并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据IDC、Gartner等第三方咨询机构预测,我国存储产业规模到2025年,上游产业链将超过2600亿元人民币,中下游超过8000亿元,我国存储产业直接投资总额将超过万亿元规模。在全球数据存储行业头部企业方面,美国的DelIEMC和中国的华为分别居第一、第二位,我国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和创新能力也位居前列。例如:华为
16、全闪存存储在2023年Q3首次超越了DenEMC的产品,获得国际市场认可。这代表中国在闪存部件和整机能力方面已经处于全球先进水平。当前我国数据存储产业已经具备了国际竞争力。预计到2025年中国数据圈规模将增至48.6ZB(泽字节),占全球数据圈总量的27.8%,成为全球第一的数据大国。这对算力、存力、运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估计到2030年,我国的通用算力将增长10倍,人工智能算力将增长500倍。“广义算力”(或“综合算力”)实际上由“算力、存力、运力”三者组成,其中“存力”就需要数据存储产业的支撑。由此可见,我们应把数据存储和算力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引导产业协同发展,应将数据存储同样作为信
17、息领域中重要的产业支撑,作为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予以大力支持,充分发挥其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要素的重大作用。我国数据存储产业链已经基本成熟。从产业上游、中游和下游来看,数据存储产业上游主要包括NANDFlaSh(SSD颗粒)、SSD主控芯片、DRAM(内存)和HDD(机械硬盘)。目前我国部分企业的NANDFIaSh和DRAM芯片,已经达到全球行业主流的水平及生产能力,相比国外厂家,具备存储密度高、生产周期短、定制化能力强等优势。我国SSD主控厂商正迅速崛起,国内自主研发的SSD主控芯片已经有十几家厂商的产品得到商用,用户获得了良好的实际体验。据IDe统计,当前美国半导体先进闪存在存储市
18、场中的占比为53%,相比之下中国的同类产品占比仅为18.2%,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实际情况表明,我国在发展和推广先进存储技术方面还较落后,当下应急起直追。以先进SSD固态硬盘替代传统的HDD机械硬盘,在存储领域被人称作是一场技术更新换代的“存储革命”,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推进这场“存储革命”。鉴于我国过去机械硬盘的市场基本上被进口产品所垄断,所以这场“存储革命”一方面是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是提升数据存储设备供应链安全的有效举措,这也将带动我国数据存储产业的整体发展。数据存储产业的中游,包含数据存储整机和存储系统。我国企业在自主的核心数据存储芯片、系统架构和软件上都有创新,尤其是数据存
19、储系统采用的编码算法、芯片卸载和大容量/高密度盘等闪存介质应用技术,已经达到全球领先,具有良好的国际竞争力。我国有些厂商推出面向Al大模型新兴场景的新一代高性能存储产品,整合了数据编织、近存计算、存算网融合、知识语义感知存储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多项重大突破,这一突破可以将算力中心的能力提升近30%左右。为此,我们应当在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中,全面采用先进的数据存储技术替代传统技术,通过提供高能效、高可靠的数据“存取能力”(即“存力”),达到“以存强算”“以存补算”以提升算力效率,通过算力基础设施整体系统的提升促进算力发展。数据存储产业的下游主要是多种应用与服务。在多年奋斗、持续创新的基础上,我
20、国数据存储产业已经取得了重大发展,目前国产品牌的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比85%,在全球市场占比20%o可以说,这一产业已经达到了科技自立自强的要求。今后在超大规模市场需求的牵引下,依靠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存储整机厂商为龙头带动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和生态蓬勃发展,我国数据存储产业必将迎来高速发展期,实现新的飞跃。综上所述,我国数据存储产业在基本实现国产化的情况下已具备国际竞争力,并正向万亿元市场规模迅速发展,为支撑我国发展成全球数据大国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要全面强化其产业链和生态建设,积极扩展产业规模,提升产品和服务的性价比,争取成为中国在IT领域继5G后的又一张“新名片”。引领数据存储产业为发展新质
21、生产力,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检察机关学习贯彻新质生产力的系列重要论述心得体会向新而动,与时偕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系列重要论述,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科学内涵,为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各级检察机关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系列重要论述,按照最高检党组的部署要求,胸怀“国之大者”“检之要者”,充分运用法治力量,以高质效检察履职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新的更优业绩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
22、境。经济发展好与坏,营商环境至关重要。检察机关运用法治力量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通过高质效检察履职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从生产力理论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法治化营商环境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优质生产关系,持续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有力保障。检察机关要把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关于最高检工作报告的决议中“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依法惩治各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用法治方式稳定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为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提供法治保障。要深化推进“检察护企”专项行动,做实对各类经营主体依法平等保护,落实涉案企业合
23、规改革、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各项检察举措,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要坚持治罪与治理相结合,针对司法办案反映出的产业行业发展面临的共性治理问题,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等方式,助推行业治理、系统治理,为行业产业规范发展提供良好法治环境。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新质生产力是发展方向,传统产业是发展基础,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检察机关运用法治力量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辩证地看待“新”“旧”关系,既要以扎实的检察举措护航各类产业健康发展,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也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新兴产业领域知
24、识产权保护,保障创新驱动发展。一方面,要充分用好法律监督职能,加强对涉企经济犯罪案件的立案和侦查活动监督,强化涉企民事行政案件检察监督,加强反垄断等涉企领域公益诉讼,为各类产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质法治保障。另一方面,要深化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综合履职,持续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新兴产业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以保障创新驱动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向绿而新,以绿促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检察机关运用法治力量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以高质效检察履职加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提升绿色生产力。要深入贯彻美丽
25、中国建设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深化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一体履职、综合履职、能动履职机制,统筹发挥“四大检察”职能,更加注重上下联动办理重大案件,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工作质效。总结推广跨区域、全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办案模式,助力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保护治理。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区域环境污染问题,部署开展专项监督,促进系统治理,助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一年春作首,奋斗正当时。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一句口号,需要乘势而上、善作善成。检察机关要深入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求真务实、担当实干,以高质效检察履职的实际成效助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更大检察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