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是故乡明教学实录及评析.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49750 上传时间:2024-04-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月是故乡明教学实录及评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3月是故乡明教学实录及评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3月是故乡明教学实录及评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3月是故乡明教学实录及评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3月是故乡明教学实录及评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月是故乡明教学实录及评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月是故乡明教学实录及评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3月是故乡明教学实录及评析月是故乡明课堂实录及评析一、教学目标1.认识“徘徊”“澄澈”等词语,借助图片、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式理解“风光旖旎”“美妙绝伦”等词语的意思。读准“燕”“斗”的读音。2 .读懂课文内容,梳理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和经历,了解课文内容。3 .通过具体事例、对比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乡之情。4 .积累与“思乡”相关的诗句。二、教学重难点:通过具体事例、对比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思乡之情。三、教学过程:一、梳理文中月1.第一个挑战:读题目,品月味。师:同学们,这一课预习过了吗?那我现在来“考考你敢不敢接受挑战?好,你来,第一个挑战:读一读题目。生:月是故乡明。师:这个

2、题目出自一句诗,既然是句诗,就要读出一点诗的味道,你再读一遍。生:月是故乡明。师:真好,这个题目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季羡林先生借用这一句诗,透过天上的明月,写了这篇散文。我们再来读读这个题目,看看你的嘴巴里有什么味道?生1:我觉得那是思念的味道,他在月夜思念他的弟弟。生2:我觉得也是思念,但还在思念故乡。生3:我觉得有点悲伤的味道,因为远离故乡,不见亲人,所以在那里独自思念,太冷清了。师:你们太会品读了,一个题目,能结合诗人背景资料进行解读。这就叫“知人论世”。我们待会儿也要运用这样的方法学习。这篇文章不只题目,好多地方都藏着诗,现在翻开课文,快速找一找,找到一处,就举手,不要等,快

3、速行动。生1:山高月小,三潭映月。生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师:很完整。我们齐读这些诗句。(出示课件)山高月小,三潭映月。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5 .第二个挑战:几件事?几处月?师:季羡林先生不只写了诗歌中的月亮,还写了眼前的月亮。来,接受第二个挑战:“我”想起来几件事?文中写了几处月?生1:“我”想起来在故乡粘知了的事。生2:“我”想起来在晚上看月亮。生3:“我”想起来在其他国家看月亮。生4:“我”还在北京的燕园赏月。师:是的,写了“粘熏知了、夜晚望月、异国思乡、燕园赏月”四件事,那么写了几处月亮呢?生:写了“故乡月”“他乡月”“燕园月”三处月亮。师:你是怎么发现的?生

4、:我发现欣赏月亮的地点在变化,所以我根据地点变化,找到了三处月亮。师:通过把握地点变化来梳理月亮,这就是会学习,掌声表扬。评析:这一片段,一是唤醒学生对略读课文导读提示的关注。二是唤醒学生对多事件课文初学时,梳理文章脉络的关注,学生便在勾连旧知中有种熟悉感,有种安全感,这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三是在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过程中,无痕渗透文字品读的方法,有方向、有目的地将学生的实践活动立足于语文学科本位上。二、聚焦“童年月”师:季羡林看到的故乡之月是什么样的?齐读第四自然段。(出示课件)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

5、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生:季羡林看到的是一轮清光四溢的月亮,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师:什么叫“相映成趣”?生:就是天上有个月亮,倒映在水中,水里也有一个月亮,他们两个一起在夜晚,互相看看,好像在比比谁更美似的。师:说的很有童趣。生:季羡林看到的是散发清光的月亮,而且光芒晶莹剔透,就像是干净的水一样。师:你已经解释了“晶莹澄澈”的意思。那作者在看月时,更多写的是什么?生1:我感觉他没有在写月亮,写了很多玩的。生2:更多的是写他数星星,粘知了。生3:是的,我也觉得在场院数星星,在古柳下粘知了写的比他

6、看月亮要多。师:这些都是他看月时的活动,和月亮一起,留在他的记忆中。那么看月的那段回忆,季羡林存放下的是什么?生1:我觉得是小时候的快乐,那些有趣的事情都是在月亮下做的。生2:是童年,欢乐的童年时光,那些事情,季羡林是在童年时和一群小伙伴一起做的。当时有月亮做见证,于是现在看着月亮,季羡林又想起来啦。生3: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当时的他们是多么欢乐。不像天窗,在玩的开心的时候,总有大人出来打扰。月是故乡明里很少有大人打扰。师:说的好,季羡林把自己的童心、童趣都存放在那段看月时的经历里了。那看月时,激发出来的是什么呢?生:是一种萌动的东西。生:不对,是诗兴,第四自然段说了不懂什么叫诗兴,但有东西在

7、萌动。说明季羡林萌动的东西,当时不知道,后来才知道是诗兴。师:诗经里面有这样一首诗月出,第一句诗就是“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这样写人,先写月,用的是一种诗歌创作手法“兴”,所以常常合起来称为“诗兴二来,再次齐读这一片段,体会季羡林先生的“诗兴”。(出示课件)生: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评析:这一片段,聚焦“童年月”,本意不在月,而在于由月及人,由景一一事层层延展到人,也就是季羡林回顾童年,到底在回

8、顾什么。具体由一串问题链展开。学生的思维在问题链的激发下由“关注写景”转移到“关注写情”,这就为下面学生理解季羡林借助三处月亮抒发的复杂感情种下了一颗种子,只待教师的灵魂培育下,自会生根发芽。三、对比“他乡月”师:看故乡月时,季羡林涌现的是无限诗兴,那么,在看海外月时,季羡林在想什么呢?找一找,他乡之月在哪里?生: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师:这些地点的顺序能不能更换呢?来,我们读一读。(出示课件)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

9、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生:我觉得不能调换,前面两个是有实际的地方,后面两个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师:是啊,他们是有顺序的,来,我们读一读。在“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看月亮,容易联想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出示课件)生读: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师: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看月,容易联想起王维的使至塞上。(出示课件)生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师: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看月,自然关联着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课件出示)生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师: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看月,想到的就是李白的关山月。(课件出示)生读:明月

10、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师:可是季羡林却说一一(出示课件)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他乡之月究竟少了些什么?生1:他乡之月少了亲情,他孤独、落寞,一个人在国外念书,没有亲人相伴,有点像当时在外地的杜甫。生2:少了温暖,季羡林需要慰藉,需要安全感。这些景物都是很大的,但是越大,我就觉得季羡林越孤单。生3:故乡的月亮尽管很平常,但是季羡林还是最爱故乡的月亮,“小”这个字有一种亲切和喜爱,就像“小家伙”“小朋友”这些词一样。师:你看,抓住这一处的“对比”,就能体会作者的思绪变化了。那么故乡的月到底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生:思念家乡。师:仅仅是思念家乡吗?生

11、1:还有童年的纯真。生2:还有童年的那种欢乐,那种温暖。生3:他找到了陪伴,此刻季羡林不再孤单,因为有明月相伴。师:是啊,对季羡林来说,故乡月总是非同寻常的,所以他说一生: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评析:第三板块,聚焦“他乡月”,将具体的地点和相应的诗句联系在一起,既是以诗句为支架,帮助孩子画面想象深入细致,也是无痕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将语言积累和感情理解有机结合,形成复利效应,同时回应第二板块。四、关注“燕园月”师:故乡,是否一定得是季羡林的老家呢?晚年的季羡林定居在我国北京大学的燕园,他一样可以看到中国的月亮。那么,燕园之月,有什么?生:有学生,

12、有热闹。生:有季羡林的事业和荣耀。生:有美丽的风景,因为这里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师:是啊,燕园有这些,有那些,有着太多,太多,而且季羡林用来描写燕园的文字也是诗意的,我们连一连,看一看它们都来自哪里?生:“茂林修竹”关联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生:“上下空蒙,一碧数顷”关联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上下天光,一碧万顷J生:“荷香远溢”关联周敦颐爱莲说中的“香远益清,亭亭净植J生:“宿鸟”关联杜甫无家别中的“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J生:“幽鸣关联王籍入若耶溪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生:“良辰美景”关联汤显祖牡丹亭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生:“荷塘月色”关

13、联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师:这么富有诗意的文字,就一个字“读、(出示课件)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师:此时季羡林身在燕园,拥有的太多,可他的心在哪?生:故乡。师:为什么拥有这么多的季羡林,依然心在故乡呢?生:因为他想要找回那些童年欢乐,那些美好时光。师:是啊,精神返乡是人的本能,他需要精神返回,叶落归根,追根溯源。评析:第四板块聚焦“燕园月”,将季羡林的文字和原版的古诗文原文连线,是语言的连线,是感情的连线,更是思维的连线。在多重勾连中回归“故乡月”,思考季羡林老先生心中最珍贵的是什么?要的究竟是什么?回首来时路,生死亦坦途。这样的教学更抵达季羡林老先生的心灵家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