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房山区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docx(5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北京市房山区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一、规划背景1三、规划期限1四、规划依据1五、规划重点3第二章旅游业发展形势分析4一、“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回顾4二、“十二五”旅游业发展形势分析8第三章指导思想、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12一、指导思想12二、发展战略12三、发展目标13第四章旅游业发展定位与空间布局15一、旅游业发展定位15二、空间布局16第五章发展重点18一、建好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打造国际一流的度假目的地18二、开发四城,打造房山旅游的重要增长极20三、优化生态黄金旅游圈,构建便利的公共服务体系22四、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体系25五、加强旅游市场开发,拓展国内外客源市场
2、28第六章重点旅游项目安排32一、旅游综合体项目32二、旅游文化创意项目33三、生态休闲旅游项目33四、乡村旅游项目35五、基础设施项目35第七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37一、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37二、完善旅游产业配套政策38三、强化旅游行业管理39四、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40附件41一、房山区旅游资源评价41二、“十二五”期间重点旅游项目表50第一章规划总论一、规划背景“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大部署、全面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加快向世界城市迈进的重要时期,也
3、是房山区贯彻落实北京市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文件的意见、大力实施“三化两区”战略的关键时期,编制好房山区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做好全局性、前瞻性部署,意义十分重大。二、规划范围房山区行政区域所辖范围,包括25个乡镇、街道、地区,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1三、规划期限20112015年。四、规划依据(一)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5 .中华人民共和国风景名胜区条例6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法7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8 .北京市旅游管理条例9 .北京市文物保护管理条例I国土部门最
4、新二调数据,全区面积为1994.83平方公里(二)行业规范1 .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2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3 .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4308-2010)4 .旅游服务基础术语(GB“16766-1997)5 .游乐园(场)安全和服务质量(GB/T16767/997)6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修订)(GB/T17775-2003)7 .绿色旅游饭店(LB/T007-2006)(三)政策文件1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 .北京市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文件的意见3 .北京市关于促进生态涵养发
5、展区协调发展的意见4 .北京市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5 .北京市关于加快西部地区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6 .房山区关于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加快旅游大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四)相关规划1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2 .北京市山区协调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3 .北京市生态涵养发展区旅游项目建设规划(20092020)4 .北京市永定河绿色生态走廊建设规划(20102020)5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发展规划6 .房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7 .房山新城总体规划(20042020)8 .房山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9 .房山区旅游业发展
6、近中期实施规划(2005-2015)10 .房山山区生态修复与综合利用发展规划(20102020)11 .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修编)12 .房山区旅游用地规划(20102020)13 .北京(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总体规划14 .房山区旅游产业项目规划(20092020)15 .房山区乡村旅游总体规划(20062015)16 .房山区温泉旅游度假区专项规划(20052015)17 .房山区各乡镇总体规划18 .周口店遗址保护规划(20052020)19 .石花洞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7-2020)(五)主要参考文献1 .房山区社会经济统计资料2 .市、区级其它有关规划资料和旅游
7、区规划资料3 .现场踏勘、访谈所得到的基础资料五、规划重点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对“十二五”期间全区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功能定位、空间布局、战略任务和保障措施等进行统筹安排部署。第二章旅游业发展形势分析一、“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回顾“十一五”以来,房山区旅游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三化两区”发展战略,按照“主攻一个目标,构建一个新格局,实施五项战略”的“115”发展思路,以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为引领,不断加大各项工作力度,产业地位明显提升,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发展环境有效改善,市场促销成效显著,整体形象全面提升,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为“
8、三化两区”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一)主要成就1 .旅游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截止到2010年,全区旅游企事业单位发展到276家,民俗旅游村发展到60个,民俗旅游接待户达到4671户,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1万人,带动间接就业5.4万人,日接待住宿、餐饮能力分别达到2.6万人和6.8万人。2010年,全区接待游客990.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16亿元,与“十五”末期相比,年均分别增长15.7%和16.9%,实现了总量翻一番的目标。同时,旅游产业与文化、农业、商业等产业结合更加紧密,产业领域不断拓展。2 .旅游品牌质稳步提升“十一五”期间,新评定A级旅游区6家,总数达到20家,居全市第二;新
9、评定星级饭店10家,总数达到39家,居京郊第三;市级民俗旅游村达到30个,市级民俗旅游户达到1387户,均居全市第一位;房山岩溶洞穴及峰丛地貌被批准为国家自然文化遗产,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评为“新北京十六景”之一,四马台村、水头村等5个民俗旅游村被评为北京最美的乡村,养生山吧、乡村酒店、山水人家等新型旅游业态在全市推广。特别是2006年,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并授牌,使北京成为全球唯一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的首都城市。2010年,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顺利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期评估,赢得了专家的高度赞誉。2008年,成功申报了北京(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成为北京市首家以历
10、史文化为内容的旅游集聚区,进一步扩大了房山旅游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3 .投资拉动效果日益凸显“十一五”期间,全区累计投入资金30.8亿元,先后启动了102个重点旅游项目。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如期竣工并开馆运营,云居寺文化景区、京南旅游集散中心等项目有效推进,世界地质公园功能区建设正在全面提速;圣莲山老子文化园、河北颐年山庄、大石窝美石谷、张坊仙栖驿站、十渡汽车营地等项目相继建成,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丰富;加强了与港中旅集团、温德拉集团、山东龙岗集团等大企业的合作,长阳温泉城、青龙湖国际红酒城、石花洞梦幻乐园等高端旅游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南北沟主干路两侧环境整治工程进展顺利,主要交通沿线可视
11、环境明显改善;六石路、108国道复线、石花洞景区联接线等道路工程竣工通车,新建旅游咨询服务站12个、停车场59个,新增旅游标识8000余块,旅游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4 .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扩大坚持以“走进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主题,全面融入北京市旅游全球营销战略,积极参加国际旅游博览会等大型旅游营销活动,不断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持续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拍摄旅游风光宣传片4部,并在全国36家电视台展播,扩大了房山旅游的影响力;不断创新营销手段,通过组织旅游大篷车巡展、百家旅行社考察、旅游进社区、进院校等形式,提高了房山旅游的知名度;以每年一届的“房山旅游文化节”为支撑,连续举办了北京国际长走大会、
12、云居寺浴佛节、青龙湖龙舟赛、长阳音乐节等特色旅游活动180个,进一步增强了房山旅游的吸引力。“十一五”期间,我区旅游客源市场逐步拓展,河北、山西、内蒙、东北及东南亚等地游客比例逐年增加。2010年,外埠游客占全区接待总量的27%。5 .旅游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成立了旅游发展管委、地质公园功能区及拓展区管委,形成了旅游发展合力,促进了旅游产业发展;组织编制了房山山区生态修复与综合利用发展规划、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房山区旅游产业发展项目规划等9个全区性旅游规划和9个乡镇旅游规划、8个重点景区规划、17个专项产品规划,形成了完善的旅游规划体系。以规划为引领,争取政策性投入近10亿元,有力推动了
13、全区旅游产业发展;按照“安全第一”的要求,全面落实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管责任,深入开展旅游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和应急救援演练,保障了全区旅游安全;以“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完善旅游执法联动机制,加大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力度,保证了广大游客的合法权益;以提高旅游综合素质为目标,全面开展了旅游行业培训,培训从业人员近万人次;精心组织了旅游职业技能大赛和宾馆饭店美食大赛,推出了特色菜谱,规范了持证上岗,全区旅游行业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二)主要经验1 .抢抓机遇、融入大局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必须把旅游业发展融入到全区发展战略,只有服从和服务于全区发展大局,善抓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才能不断开
14、创旅游业发展的新局面,实现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突破。2 .投资拉动、强化基础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必须把投资拉动作为重要抓手,只有不断强化多元投资,加大旅游基础投入,才能不断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推动旅游大项目落地,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发展。3 .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是旅游业发展的动力。必须把改革创新放在突出的位置,只有加快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才能保持旅游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4 .以人为本、优化服务是旅游业发展的保障。必须把以人为本贯穿旅游业发展的全过程,只有不断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千方百计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才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理念创
15、新不够是首要问题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正在提升,但一些单位和部门对旅游产业的重要性和融合带动功能认识不足、思路不清、定位不准等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市场理念、文化理念、人本理念融入不足,创新不够,标准不高,已成为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2、投资拉动不强是核心问题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投资相对滞后,要素引进、开放开发力度不够,缺乏高端旅游产品。旅游产业整体规模小、景点散、效益低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急需引进培育投资大、带动强、效益好的龙头企业和龙头项目。3、运行机制不活是根本问题全区旅游改革亟待深化,重点景区管理体制不顺,旅游企业
16、经营机制不活、市场主体不强等问题仍未从根本上解决,旅游业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依然存在。同时,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不够,产品结构相对单一,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导致旅游整体竞争力不强,运行质量不高。4、旅游环境不优是关键问题部分通往景区的道路标准低,一些重点路段在旅游高峰期拥堵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同时,景区主干路两侧可视环境较差,景区周边建筑风貌缺乏特色,旅游服务体系还不完善,道路建设、生态修复、环境整治、遗迹保护、服务设施建设任重道远。二、“十二五”旅游业发展形势分析(一)比较优势1 .资源优势房山区旅游资源总量在北京位居前列,拥有旅游资源类型全、分布广、级别高、潜力大等特点,具备成为首都旅游经济大区的
17、发展条件。目前全区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道路及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为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旅游资源评价见附件)。2 .品牌优势房山区集世界级、国家级、省市级旅游品牌为一体,融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一域,具有极强的品牌竞争力。在全球首都城市中,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的比较优势;在京津冀及环渤海地区,房山区具有世界文化遗产品牌的相对优势;在北京郊区县中,房山区的人文生态优势也十分明显。特别是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在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期评估之后,已成为房山旅游走向世界的一块金字招牌。3 .市场优势房山区府所在地良乡距市中
18、心仅22公里,距河北省仅一步之遥,拥有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目前,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近2000万人,天津、河北两省市常住人口已近8300万。未来京津冀的市民消费水平将开始赶超台湾和韩国,休闲消费在市民生活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京津冀三小时旅游休闲圈将形成巨大的消费潜力。(一)发展机遇1 .全球旅游业加速发展的机遇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据,目前旅游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10%以上;旅游就业人数占就业总数的8%以上,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行业之-O世界主要国家都把发展旅游业放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把发展旅游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提升“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把旅游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和推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19、的优势产业、平衡国际贸易的重要手段,旅游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2 .国家提升旅游业发展地位的机遇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从国家层面提升和凸显了旅游业的产业地位,为我国发展旅游业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在近30个国务院和区域发展文件中,也将旅游业作为发展重点,对旅游业的认识和定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我国人均GDP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消费已经成为大众消费的刚性需求和重要载体,旅游业大众化、散客化、自助化、信息化、多元化特征更加明显。“十二五”将是中国旅游高速增长、
20、发展最好的时期,也是重要的发展机遇期。3,北京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城市的机遇北京已进入全面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新阶段,正在朝着建设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世界城市迈进。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努力将旅游业培育成为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特别是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文件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作为门头沟区、房山区、昌平区、怀柔区等生态涵养发展区的主导产业”,进一步提升和确立了房山区旅游业的产业地位,为房山区旅游业加快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4 .首都加快西南部地区发展的机遇“十二五”时期既是房山区加速融入首都经济发展、参与首都经济分工、成为首都经济重要组
21、成部分、实施“三化两区”战略、打造“现代生态休闲新城”功能定位、推进科学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房山发展史上大投资、大建设、大发展的决战期。房山旅游面临着北京市加快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建设、支持西部地区转型发展、实施城南行动计划、促进生态涵养区发展、加强永定河生态走廊治理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引进审批以及财政、税费、土地等方面享受优惠政策。(三)主要挑战1 .环境建设的考验旅游业具有脆弱性,容易受到外部影响和突发性事件冲击。旅游业在高速发展时期,将给生态环境保护、人文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特别是道路交通、服务设施、社会治安、公共卫生、市场秩序、文化素养等问题将更加凸
22、现。增强抵御风险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护好自然山水和生态环境,营造安全、便捷、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营造文明、好客、诚信的人际交往环境,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其挑战和难度更大。2 .结构调整的考验房山区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攻坚期,特别是山区集体经济薄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落后,旅游经济总量不足,缺乏大项目支撑,以旅游业为重点的新型替代产业尚处于培育当中,劳动力再就业、农民增收和人口迁移压力很大。3 .市场竞争的考验目前,各地都将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来发展,特别是在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方面独树一帜,各具特色。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我们必须要有高层次的旅游形象、体现个性和特色的旅游产
23、品以及高质量的旅游服务,房山要在北京和国内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4 .人力资源的考验加快旅游业发展,需要一大批精通市场规则、业务管理的精兵强将。目前,房山区旅游人才队伍素质急需提高,特别是高层次经营管理及开发建设人才缺乏。能否加速旅游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尽快改变现有旅游人才队伍结构,鼓励人才竞争,造就人才不断涌现的良好氛围,是当前面临的一大现实考验。“十二五”时期,是房山区旅游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五年。面对发展压力和竞争挑战,全区上下要增强发展大旅游的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抓住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中,为旅游业的大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为建设“三化两区”铸就新
24、的辉煌。第三章指导思想、发展战略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首都加快建设“三个北京”和世界城市的新要求,紧紧围绕“三化两区”的发展思路,把加快发展旅游业提升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以建设首都人文生态休闲区为目标,以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为龙头,以品牌打造、高端培育、产业融合、要素提升和整体营销为重点,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区经济的主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引领产业,实现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大区的跨越,把房山旅游打造成为首都亮丽的新名片。二、发展战略实施“规划引领、龙头带动、创新驱动、融合联动、人才强旅”
25、五项整合集聚式突破战略,全面激活各种要素,整合优化各种资源,推动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一)规划引领战略强化规划出项目、项目出资金、资金出产品的发展思路,切实加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旅游项目规划的编制工作,以规划为先导,创新发展理念,协调引导投资集聚方向,推动旅游重大项目建设。(二)龙头带动战略强化龙头品牌、龙头企业、龙头产品的带动作用,突出抓好大企业引进和龙头精品培育,提高产业聚合力和品牌影响力,以点带面,推动全区旅游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三)创新驱动战略以创新作为推动旅游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动力,通过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投融资机制,创新旅游产品体系、营销手段和服务理念,进一步激发旅游发
26、展活力,推动现有景区完善设施、提升服务、扩大规模、增加效益,塑造良好品牌形象。(四)融合联动战略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关联性强、带动系数大、综合效益好的优势,大力强化旅游业的融合带动功能,加强区域合作和部门联动,聚合文化、农业、工业、商贸、体育等优势资源,组合功能形态,催生新型业态,打造旅游产业综合体,促进旅游发展方式转变。(五)人才强旅战略以培养和引进高水平管理人才和急需应用人才为重点,将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房山旅游软实力的重要任务。通过健全完善旅游人才开发体系,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力保障。三、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房山区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规模进一步
27、扩大,经济效益更加明显,社会效益更加突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到2015年,房山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彰显,基本建成首都人文生态休闲区。(一)经济目标到2015年,全区接待游客量突破1700万人次,年均增长11%左右;实现旅游总收入翻一番,达到28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旅游产业结构有效优化,高端旅游业增加值明显提高,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综合效益更加明显。(二)社会目标至y十二五”末,全区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年均增长12%左右,使旅游业成为增加就业、富民惠民的重要产业。(三)环境目标加快生态屏
28、障功能和生态服务功能建设,打造“生态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业走上高端、高效、低碳、绿色的发展道路。到“十二五”末期,创建12个5A级国家旅游区,建成23个五星级饭店,全区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全面达到绿色饭店标准,力争将星级饭店、A级旅游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O(四)文化目标深入挖掘房山历史文化资源,探索文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新模式,抓好北京(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建设,积极配合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争取承办一个以上国际性或国家级大型文化节事活动,推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主题公园落户,建设一至两个大型文艺演出场所,策划拍摄一部以房山历史文化为题材的电影,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第四章
29、旅游业发展定位与空间布局一、旅游业发展定位(一)产业定位根据房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房山区旅游业的产业定位是:全区经济的主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引领产业(二)功能定位首都人文生态休闲区(三)整体形象定位根据房山旅游资源特色,按照错位发展和差异宣传的定位原则,将房山旅游总体形象定位为:穿越之城,幸福之山中国房山旅游到房山、穿越亿万年一一“穿越之城、幸福之山”,既有力彰显了房山旅游的品牌形象,又深刻诠释了房山旅游的发展理念。房山是一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十多亿年的自然造化、千百万年的地质变迁,气势恢宏、波澜壮阔,造就了神奇的自然景观;70万年的人类史、5000年的
30、文明史跌宕起伏、绵延不断,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与人文的有机融合,时间与空间的交替穿梭,使房山成为探索地球演变史、追寻人类发展史的最佳场所,构成了“穿越之城”的厚重积淀。房山是一处充满快乐和幸福的旅游胜地。游客可尽情穿越在地质演化的经典与人类最早家园的神奇世界之中,吸纳天地之灵气,体验文化之精粹,触摸古老传统、携手现代时尚,在穿越中休闲养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享受快乐和幸福。通过发展旅游业,也将为房山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升当地人民群众的福祉。最终,房山将创造出一种以旅游业为龙头,以穿越为行为,以幸福为标准的全新的产业发展模式,逐步发展成为首都人文生态休闲区,为北京打
31、造世界一流旅游城市贡献幸福指数。二、空间布局“十二五”期间,全区旅游业按照“合理布局、差异发展、整合集聚、壮大规模”的要求,重点构建“一园四城一圈”的“141”发展格局。(一)一国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及拓展区涉及17个山区丘陵乡镇,是首都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基地。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端旅游产品。结合绿色山区发展,全面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集约空间资源,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地学旅游等高端旅游产品。(二)四城四个高端旅游新城1 .温泉休闲城该区域包括长
32、阳等小清河沿岸地区,是首都西南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依托这一区域温泉资源富集、交通便利的优势,重点发展温泉养生、休闲购物、康体运动、商务会展、低碳居住、智慧创意等低碳高端产业,打造高端要素集聚、多业态融合发展的温泉休闲城。2 .国际红酒城该区域包括青龙湖等浅山地区,是房山区重要的山前经济发展带。依托这一地区良好的土壤条件和山水优势,重点发展酒庄经济、滨水度假、商务休闲、总部基地等高端休闲产业,建设以中西文化交融、田园风光为特色,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交易展示、餐饮娱乐、旅游观光等于一体、具有世界不同地域风情与特色的“国际红酒城”。3 .水博花田城该区域以长沟镇为重点,延展到大石窝南泉水河地区,
33、是京郊泉水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依托这一区域的泉水湿地和田园花海等天然优势,重点发展亲水经济,强化旅游集散功能,打造集休闲度假、科研科普、节事博览、水艺表演、花卉创意、亲水住宅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水博花田城。4 .燕都文化城该区域位于琉璃河地区,是北京西南的重点城镇之一。依托这一地区文化底蕴厚重的优势,充分挖掘北京城的发源地一一西周燕都遗址的文化内涵,重点发展文化博览、修学旅游、休闲度假等综合型高端产业,建设独具特色的燕都文化城。(三)一圈生态黄金旅游圈优化以知名景区为轴心,以精品线路为依托的贯穿南北两条旅游走廊的生态旅游黄金圈。以“强化基础、优化服务”为重点,突出抓好以旅游道路、停车港湾、交
34、通换乘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集散咨询、餐饮住宿、汽车营地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设施建设,以河道治理、矿山修复、遗迹保护、环境优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和以特色沟谷、文化古村、新型业态等为主要内容的精品民宿建设,全面提高房山旅游的通达性和便利性。第五章发展重点一、建好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打造国际一流的度假目的地遵循“科学规划、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按照“高标准、创一流、当典范、建平台、做贡献”的总体要求,以地质遗迹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为前提,以转型优化提升为核心,大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积极培育高端旅游产品,将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建设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地质公园领域的国际范例,最
35、终建设成为国家级科研科普示范基地、世界级山地度假目的地。(一)抓好核心产业园区建设北京(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作为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核心产业园区,要依托资源优势,加快旅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步伐,全面推动重大项目落地。重点抓好周口店世界文化传承示范区、云居寺文化景区、大石窝石文化博览园、上方山国际生态度假区等重大项目建设,打造以文化创意、科研科普、旅游集散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文化综合产业集群。周口店世界文化传承示范区。规划建设以世界文化遗产体验区、文化活力核心区、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区等为主要内容的世界遗产博览园,争取申办“世界遗产旅游博览会:同时,编制金陵大遗址公园规划,做好各项前期工作。最终使
36、该区域形成体现北京世界城市内涵、展现新型城乡形态、具有较强产业支撑、同步实现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的世界文化传承示范区。云居寺文化景区。规划建设以石经文化、石雕文化为核心,集传统优秀民族文化传播、教育、商业、旅游、养生、休闲于一体的世界级复合型文化产业园区。重点建设石经碑林、石经博物馆、石经广场、舍利塔、主题酒店、莲花艺术中心、石经长廊、石经碑林、世界佛教研修中心等项目。最终打造成为以石经为载体,以佛经文化传播为主题,集宗教旅游、文化传播、节事活动于一体的旅游与文化结合的新型业态。大石窝石文化博览区。依托大石窝的石文化开采加工历史和良好的环境优势,以现代专业化、特色性市场为基础,以现代物流园区为主体
37、,以商贸经济与会展经济为补充,规划建设石文化交易服务区、物流信息服务区、产品加工展示区等功能区,将大石窝石文化博览区打造成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上方山国际生态度假区。依托上方山原始次生林和丰富的人文历史旅游资源,以自然景观为基础,在保护区外规划建设休闲度假村、观光采摘园、攀岩健身园、现代文明展示园等内容,打造体验性山地森林旅游休闲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二)提升龙头景区品质按照“高品位、创特色、树形象、做龙头”的思路,重点抓好南线十渡风景名胜区和北线石花洞风景名胜区的改造提升工作。十渡风景名胜区。进一步明确十渡风景名胜区发展定位和方向,按照十渡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加强风景名胜和地质遗迹的保护,大
38、力实施旅游环境整治工程,对拒马河沿线进行环境整治和更新改造,努力恢复“青山野渡、百里画廊”特色。在一渡至十渡沿路靠河一侧禁止影响景观的新项目开工建设。积极引进文化要素,重点实施夜景工程,开发夜间休闲娱乐项目,对十渡景区的照明系统和夜游项目进行高水平的规划与设计,按照科学的“生态型光环境”规划设计理念,兼顾“生态与人本”要求,注重生态和科技含量,在尽可能减小灯光对生物、生态自然和人的影响的前提下,彰显十渡的水墨山水的意境,突出十渡风景的个性魅力,建设“十渡不夜谷”,提升十渡景区的档次和品味。石花洞风景名胜区。积极引进有实力的企业集团,整合石花洞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通过主题性策划和差异化设计,融鬼
39、斧神工的自然奇迹与巧夺天工的人造景观于一谷,开发幻野迷踪、流萤河、梦幻乐园、梦幻主题酒店和主题餐厅等特色旅游产品,形成主题各异、有机串联、精彩纷呈的梦幻空间系列,提升现有旅游项目的特色和魅力,将河北镇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山地休闲示范区”,将石花洞风景区整体打造成为“北京梦幻谷”,使之成为以梦幻为主题的大型精品旅游区。(三)培育重点景区产品大力推进圣莲山、百花山、白草畔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升级步伐,开发知名度高、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旅游产品。要全面推动白草畔生态休闲度假区规划设计和生态旅游精品建设,带动百花山、圣莲山生态休闲度假产业的发展,培育山区生态旅游的精品。重点是优化景区生态环境,完善
40、景区景点的景观路、观景台、服务中心、厕所等服务设施以及导览图、科普说明牌等旅游标识系统,加大谷地会所、百草田园、野战游戏基地、生态营地、道教文化园等项目建设力度,提高景区的综合服务水平。(四)规划建设国家矿山公园按照合理布局、先行试点的原则,充分利用闲置的煤矿废弃巷道、矿山铁路等资源,借助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建设地下观光走廊。同时.,利用煤矿、水泥等废弃厂矿遗址,选择试点,建设独具特色的矿山公园。二、开发四城,打造房山旅游的重要增长极集中优势资源,集聚高端要素,按照高端化、集群化、融合化、复合化的原则,打造符合世界城市功能要求、各具特色的旅游综合体,培育高端旅游增长极。(一)开发温泉
41、休闲城按照高智力资本、高集聚带动力、高投入产出比和低碳、低消耗、低排放的要求,加大招智选商力度,以长阳为重点,以温泉康体、运动娱乐、休闲购物、低碳居住为先导,以国际一流的大型创意温泉城、主题公园、高端户外休闲运动项目群为复合引擎,突出抓好温泉经济、大型综合体龙头项目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发展。重点建设温泉小镇、温泉街区、综合会议中心等,与OUtletS形成协同效应,高起点、规模化建设国际一流的温泉休闲聚集区,做响做大“中国温泉之都”品牌,使其成为承载首都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区。(二)建设国际红酒城按照主题化、特色化、高端化的要求,以“酿造世界,品味人生”为主题,以酒庄休闲旅游为重点,融合农业、工业、旅
42、游和文化四大产业,在青龙湖镇等浅山地区构建以“酒庄经济、滨水度假、商务休闲、会议会展、总部基地”等高端休闲产业为主要内容的国际葡萄酒庄产业集群,以“国际红酒城”为龙头,带动浅山地区乡镇高端葡萄酒产业带的发展。规划开发葡萄种植园、葡萄酒庄、红酒主题会所、红酒文化街、五星级湖景主题酒店、红酒主题SPA、VIP红酒俱乐部等系列产品,打造北京城市客厅,逐步把这一区域建设成为世界红酒名庄和品酒旅游胜地,打造中国极具竞争力的红酒之都。(三)打造水博花田城利用长沟泉水湿地和田园花海资源,主打“水文化”品牌,营造“水邑花田”的环境景观特色。结合旅游特色集散镇建设,突出用水科技和创意,以旅游集散为主题,规划建设
43、生态化、文化型、多功能、高档次、国际性的水文化产业综合体,培育现代服务业新引擎,形成复合产业链。重点建设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交流、服务为一体,具有中国文化内涵、鲜明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水艺大世界、时尚水街、创意街区、商务酒店、健康社区等。将旅游集散中心有机融入水博花田城建设,最终打造成为集科研科普、养生休闲、生态度假、旅游集散、文化创意等功能于一体,具有国际品质的休闲度假名镇。(四)规划燕都文化城以“保护遗址、弘扬文化、传承文明、改善民生”为宗旨,依托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和现有的博物馆,科学编制西周燕都遗址保护发展规划,适时启动搬迁工程,促进文物保护与文物旅游的协调发展。以“北京城之源”
44、为主题,建设集文化博览、修学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的燕都文化遗址公园,以重大文化旅游项目改善当地民生,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三、优化生态黄金旅游圈,构建便利的公共服务体系围绕旅游环线建设,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大力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高水平建设接待服务设施,形成科学完善、高效便捷的旅游服务体系。(一)优化生态环境依据房山山区生态修复与综合利用发展规划和全区环境整治工作的总体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和综合整治力度,通过整体的规划设计,实施风貌整治专项行动,为外来游客和本地居民的工作生活创造优美宜人的环境空间,为旅游业的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要重点加强全区主干公路及景区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生态保育
45、、矿山修复、河道整治以及绿化美化等工作,加大旅游通道两则建筑风貌的整治力度,打造靓丽的旅游景观大道,全面扭转旅游通道两侧和景区出入口脏乱差局面,进一步提升房山旅游的整体形象,增强房山旅游的吸引力。(一)加强遗迹保护依据风景名胜区、文物、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野生动物保护区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人文景物、自然景物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正确处理好继承、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房山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三)加快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建设1.加快道路交通体系建设一一重点建设大堂路(大安山一堂上)、石水路(四合一水头)、南胜路(南窖一胜利桥),努力构建山区旅游环线。拓宽顾八路(顾册一八十亩地)、阎河路(阎村一
46、河北),提升十渡景区道路、龙下路(龙门口一下中院)等道路等级。加快建设京石高速第二通道、京良路、丰良路及与五环路的连接线,加快建设轻轨换乘公交系统,争取早日开工建设轨道交通房山线西延线,使全区至少新增四条直达市区的便捷通道,进一步提高房山旅游的通达性。不断完善全区交通导引标牌,将旅游区(点)纳入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立和完善旅游区(点)、三星以上饭店、特色街区的中英文标识系统,为旅游者提供便捷的导引信息服务。倡导低碳环保旅游理念,继续实施“旅游直通车”计划,进一步优化交通线路,改善换乘条件,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一一大力加强旅游主干线及旅游景区的停车场、停车港湾建设,提高旅游接待吸纳能力。2 .
47、加快旅游集散体系建设一一在良乡新城规划设计大型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在长沟、河北两镇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在周口店、长阳、阎村、高教园区等地各建一处旅游咨询服务站,完善已建成的12个旅游咨询服务站(点)的服务功能,形成由中心站、集散站、辐射网点全覆盖的三级旅游集散体系。一一推进重点旅游区(点)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在3A级及以上旅游区(点)建设设施完善的游客服务中心,在3A级以下的旅游区(点)建设游客服务点。一一根据各乡镇的区位条件和用地条件,在青龙湖、大石窝等10个乡镇规划建设汽车露营地,形成比较完善的汽车营地体系。3 .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按照国家旅游局提出的“三网一库”建设要求,加快建设旅游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实现旅游资源、互动资讯、票务预订、应急救援、举报监督一体化服务,对人流、票务、秩序、安全等具体情况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化管理,推动数字旅游和智慧旅游建设。建立旅游行业管理网。建设包括信息查询服务、政务信息发布、行业监督管理、业务网上服务等功能齐全、面向公众的旅游行业管理门户网络,实现旅游管理现代化。建设公众信息服务网。建设面向国内外公众和旅游企业的旅游电子商务系统,推动旅游企业和机构的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