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教育理论题库(共四卷)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教育理论题库(共四卷)含答案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历年教育理论题库(一)一、主观题(共10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1、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可以决定社会的发展方向。2、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有哪些职业道德修养?3、“一个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4、如何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5、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加强分科课程。6、结合教育实践,论述学校教育对学生良好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7、教育规律足指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8、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9、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形象的心理过程。10、简要说明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一、主观题1、错误。这种观点过分夸大了教育的作用。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
2、作用的规律表明,教育受社会生产方式,尤其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教育对社会发展虽有作用,但只能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轨道上实现,对社会发展仅起加速或延缓作用,它不能决定社会发展的方向。否则,将导致教育万能论的错误。2、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职业道德修养:(1)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人民教师应深刻认识自己工作的重大意义,热爱教育事业,具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2)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反映,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起点。(3)集体协作的精神。任何教师都不应各行其事,而必须有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不论进行什么工作,都要考虑纵横联系,照顾到左右前后。(4)严格要
3、求自己,为人师表。教师应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敦品”“励学”,在思想上二、学习工作、生活作风等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3、错误。体现的是因材施教的原则。4、(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语言直观。(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感觉和知觉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重要内容,应与实际相联系。5、错误或不准确。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之一是加强综合化课程,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综合化,以克服分科的缺陷。在课程这部分,除了上面的内容,还需要考生掌握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特点:第一,小学阶
4、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则以分科课程为主。第二,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6、(1)学校教育对学生良好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接受系统的科学知识,同时形成科学世界观。良好的校风和班风能促使学生形成主动性、独立性和自觉遵守纪律等良好人格特征。教师通过各种教育活动,采用适合不同年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特征。(2)结合教育实践论述。7、错误。此说法不全面。教育规律既包括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问的本质的联系,
5、也包括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如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等。8、错误。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具体来说,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9、错误。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10、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奥尔波特认方,人格特质是个体反应环境刺激时的一种内在倾向。它是由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因素形成的,对个体行为具有动机的作用。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种,即共同特质和个别特质。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个别特质揭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6、。个别特质依其在生活中的作用又可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在奥尔波特后期的工作中,他将人格特质分为两个极端,如端正一畸形;活泼一呆滞;支配一服从等等。根据具有两个极端的特质,可以制成测量人格的量表,用它来确定人的人格特质。历年教育理论题库(二)一、主观题(共10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1、一般说,知觉的理解性与过去经验无关。2、我们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总是遵循加法模式。3、试分析态度的理论。4、动作技能的特点是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及动作结构的简缩性。5、教师专业发展有哪些基本途径?6、简述智力技能培养中分阶段练习的要求。7、遗忘是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信息
7、加工观点认为,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来。8、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中的“序”是指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9、如何促进学生有效掌握科学概念?10、支配、控制别人是身居高位的掌权者所独有的追求。一、主观题1、错误。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己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语词把它标志出来,这种感性阶段的理解就是知觉的理解性。(1)知觉的四个特征要从它们的定义去理解。(2)要注意知觉的整体性与理解性的区别,加强理解。人在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它,并用语词把它标志出来,这种感性阶段的理解就是知觉的理解性。2、错误。印象形成有三种模式,加法模式,平均模式和加权平均模式,在不同的情境下,
8、我们对他人形成印象遵循不同的模式。3、(1)态度的学习理论。霍夫兰等人认为,态度大致同其他习惯一样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通过联想(包括强化和模仿)获得有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加上评价组成的。所谓联想就是两个或者多个观念(概念)之间构成联结通道,由一个观念可引起另一个观念的活动表现。强化对态度形成有相当的作用。当个体的态度得到社会的赞许,它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就得不到强化。态度的强化更多地依赖于赞许,或者同时受到两种相反的强化,其作用则取决于两者相对的强度。模仿是通过榜样人物形象的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即初级学习形式。榜样如果是强有力的、重要的或者亲近的人物,引起模仿的作用更大,甚至在没有榜样言语教诲的
9、情况下,也是如此。(2)态度的分阶段理论。凯尔曼指出,态度形成以及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顺从,指在社会影响下,个人仅仅在外显行为上表示与别人一致,这里还谈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认识或者情绪成分。这种态度是表面的、外控的(受奖惩原则支配),一旦外因消失,它就中止。因此是暂时的。第二个阶段:认同,指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者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者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种态度带有较多的情绪、情感成分,它虽然谈不上以多深刻的认识作基础,但已经比较主动了。第三个阶段:内化,即把情感认同的东西跟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联系起来,给予理智上的辨认,作出是非判断。这是一种认知性成分占主导地位的态度,它已
10、经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因此一经产生就比较持久,不容易改变。(3)态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关于人们在相互作用中其认知因素由不协调到协调,从而引起态度或者行为变化的研究领域。费斯廷格认为,任何人都有许多认知因素,它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况:相互一致和协调的;相互冲突和不和谐的;无关的。当人们的两个认知因素处于第二种情况时,人就会感受到不舒适或者紧张,并力求减缓。这种由于认知冲突(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不一致)导致其内心不自在的状态,就叫做“认知不协调”现象。人出现了认知不协调,就会不由自主地驱使自己去减少这种矛盾,力求恢复或者保持认知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和一致性。它通过以下
11、几种途径:改变或者否定两个认知因素中的一个;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评价,减弱其中一个或者同时改变两者的重要性或者强度;在不改变两个认知因素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或者几个能弥补鸿沟的新认知或者理由。4、错误。动作技能的特点是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及动作结构的展开性。5、(1)师范教育;(2)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和在职培训;(3)教师资格证书制度;(4)自我教育提高。6、(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4)教师在集体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别。7、错误。遗忘是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信息加工
12、观点认为,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或提取错误。8、错误。此说法不全面。“序”有两层涵义:一是学科的逻辑系统;二是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9、教学是引导学生获得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利用日常概念;(2)充分利用感性材料与经验;(3)注意“变式”在掌握概念中的作用;(4)词和感性材料的结合;(5)正确下定义;(6)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7)运用求同与求异方法,形成正确概念体系。10、错误。希望支配、控制别人并非身居高位的掌权者所独有的追求,而是人人皆有的动机,这是因为“力求优越”是儿童和成人普遍存在的动机。历年教育理论题库(三)一、主观题(
13、共10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1、班主任工作的方法有哪些?2、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4、为什么说“教育救国论”是错误的。5、简述心理学科的任务。6、严重的考试焦虑对学生的发展有那些危害?7、联系实际,论述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德育原则。8、智力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品中都呈常态曲线式的分布。9、结合实际,谈淡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和培养-个良好的班集体。10、教育决定着人的发展。一、主观题1、(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做好个别教育工作;(4)同家庭和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5)做好班主任工作的
14、计划和总结。2、错误。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具体来说,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要明确心理健康的含义、掌握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3、观察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这是一个考点,可以以选择题、辨析题等其他题型出现。4、(1)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它不能决定政治经济发展的方向,不能成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2)“教育救国论”企图在不触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前提下从改造教育人手,产生清明政治,富国强民,实际是行不通的。我国历史上出现的“教育救国论”皆以失败而告终。5、心理学科的基本任务是了解、掌
15、握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的规律,并为有效地指导、控制和调节人的心理与行为提供依据。具体任务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探讨人类心理活动的积极性规律,促进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2)探讨人类认知活动的规律,为知识掌握、技能形成和能力培养提供依据;(3)探讨人类情意活动和性格形成的规律,为健康人格的培养提供依据。6、(1)降低学习效率。(2)影响考试成绩。(3)形成焦虑性人格。降低学习效率与影响考试成绩是直接的危害,而形成焦虑性人格则是间接的、长久的危害。7、(1)这一原则的基本涵义是: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理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16、2)这一原则是根据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提出的,符合德育过程的本质规律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正面引导与纪律约束是相辅相成的。(3)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坚持正面教育原则。以科学的理论,客观的事实,先进的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做到事要实,理要真,情理交融。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并且严格管理,认真执行,督促学生约束自己的行为。8、正确。智力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都呈常态曲线式的分布。智力的分布特点是两头小、中间大,即占两头的智力超常与智力低常的人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很小,绝大多数人智力的发展是在正常范围内。9、应结合实践论述
17、,论述时要把握以下要点:组织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班主任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办法有:(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如班团组织的专题集会、文艺、体育等活动。10、错误。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是这种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该观点把教育的作用夸大化,忽视其他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作用。历年教育理论题库(四)一、主观题(共10题,每小题10分,共100分)1、简述性格的基本特征。2、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教育内容的化、教育方式的化以及教育方法的多样化。3、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有哪些?4
18、、简述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主要观点。5、什么是教育目的?什么是培养目标?6、气质无好坏之分,性格有优劣之别。7、良好的思维品质有哪些特性?8、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9、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是固定不变的。10、简述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一、主观题1、性格具有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1)态度特征:是指人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2)意志特征:是指人在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与控制水平、目标的明确程度以及在处理紧急问题方面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3)情绪特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以及
19、主导心境等方面的特征。(4)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知、记忆和思维等认知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本题中性格的基本特征实际就是性格概念的进一步具体化,也就是性格主要表现在态度、意志、情绪和理智四个方面。每个特征又有许多表现形式。需注意的是理智特征实际就是认知特征,也就是性格的特征,包括知、情、意及态度四个方面。2、生活情感这是一个考点,可以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3、德育过程具有以下几条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
20、步提高的过程。4、(1)加德纳认为,智力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2)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是:言语智力、逻辑一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内省智力。5、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培养目标一般指教育目的在各级教育机构的具体化。6、正确。气质具有先天性特点,更多地受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影响,表现为人在情绪和行为活动中的动力特征。只有类型差异,没有好坏之分。性格是后天形成的,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与制约,表现为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体系和行为方式,因此有优劣之
21、别。注意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主要有: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气质稳定性强,性格可塑性强;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出现较晚;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7、一般说来,良好的思维品质结构有以下特点:(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3)思维的逻辑性;(4)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5)思维的创造性。8、正确。心境是一种缓和而又微弱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持续的时问较长,少则几天数日,长则数年之久。而且它是一种非定向的弥散性的情绪体验,它并不指向特定对象。9、错误。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10、(1)人格是在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2)生物遗传因素:影响人格发展的方向与难易。(3)社会文化因素力决定了人格的共同特征。(4)家庭环境因素力父母教养方式直接决定个体的人格特征。(5)儿童早期经验:童年幸福或不幸的经验会影响人格的发展。(6)自然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对人的某些特定行为具有一定解释作用。此题先要进行总论,再从其他五个方面论述人格形成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