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年).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61937 上传时间:2024-04-21 格式:DOCX 页数:116 大小:99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昌平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昌平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昌平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昌平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昌平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昌平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昌平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年).docx(1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北京市昌平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年)二O一九年十二月前言森林城市建设,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推进城乡生态建设,增进居民生态福利的实践创新。2016年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搞好城市内绿化,使城市适宜绿化的地方都绿起来;搞好城市周边绿化,充分利用不适宜耕作的土地开展绿化造林;搞好城市群绿化,扩大城市之间的生态空间。昌平区位于北京市西北部,自然禀赋优良,生态环境优越,气候条件宜人。早在六千年前,昌平已有人类聚居,历史悠久,文化多元,人文荟萃。当前,昌平区在经济快速发展、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的新形势下,为了贯彻

2、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的决策部署,践行新版北京城市总规对昌平建设首都西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一流的科教新区、特色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区、城乡综合治理和协调发展的先行示范区的功能定位,昌平区委区政府适时做出了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为了科学有序地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昌平区政府委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编制昌平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本规划以昌平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为目标,借鉴国内外城市森林建设的典型经验,分析昌平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背景,作出总体安排。规划以2018年为基准年,2019-202

3、1年为建设期,2022-2025年为提升期,2026-2035年为巩固期,明确提出昌平森林城市的建设目标、总体布局、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在规划编制资料收集与规划意见征集过程中,由昌平区园林绿化局牵头,得到了昌平区各有关单位、部门及各镇街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使规划顺利完成,因此,该规划成果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晶。2019年10月第一章森林城市建设背景与意义3一、建设背景3二、上位规划解读6三、昌平区森林城市建设的意义9第二章森林城市达标情况分析14一、分项达标分析14二、整体达标情况28第三章森林城市发展思路与规划布局32一、指导思想32二、规划依据32三、规划期限与范围36四、建设原则36五、森林

4、城市发展愿景39六、建设目标40七、总体布局41八、建设思路44第四章森林城市建设工程46一、城区功能组团绿化质量提升工程46二、村镇森林景观建设工程54三、山地森林屏障提质工程58四、平原森林质量提升工程63五、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提升工程67六、山水休闲绿道网络建设工程69七、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建设工程71八、生态科普教育建设工程80九、生态文化活动建设工程87十、特色林产基地建设工程91第五章森林支撑能力建设96一、森林灾害防控能力建设96二、森林资源保护能力建设100三、科技支撑与信息化管理能力建设103第六章工程效益分析105第七章工程实施策略与保障措施110一、工程实施策略110二、保障

5、措施113附录-工程树种推荐117第一章森林城市建设背景与意义一、建设背景(一)我国森林城市建设森林城市建设,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推进城乡生态建设,增进居民生态福利的实践创新。2004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原国家林业局启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截止2018年底,全国有400多个城市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其中166个城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并有11个省份开展了森林城市群建设。森林城市建设顺应了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新需求,契合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落实了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新部署,深入实践了“两山”理论,有利于统筹建设“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

6、重视。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发表了森林关系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讲话,提出加强森林生态安全建设“四个着力”的明确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L为我国全面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吹响了冲锋号角。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并提出在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2018年7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全国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25),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力争建成6个国家级森林城市群、200个国家森林城市、1000个示范森林

7、村镇。这一系列重大举措,标志着森林城市建设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森林城市建设正为人民群众营造宜居乐居的城乡森林生态环境,为建设美丽中国迈出坚实的一步。(一)北京森林城市建设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的中心,生态建设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绿化建设经历了建国初期的森林资源恢复阶段、大跃进之后的调整阶段、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生态资源破坏阶段到绿化资源迅速增长阶段,目前,正处于大规模的国土绿化和生态保护修复下的森林城市建设阶段。2014年2月和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突出强调“要多搞林业、要加大京津保中心区过渡带的生态建设,成片建设森林、恢复湿地;疏解

8、腾退出来的空间,要适当留白增绿、见缝插绿”,为新时期首都发展指明了方向。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持续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建设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和森林城市、海绵城市北京市委市政府也明确提出北京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2017年以来蔡奇书记先后16次对森林城市建设提出具体要求或批示。2018年北京市编制北京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35年),规划目标中指出:2018年-2020年:有序推动各区开展森林城市建设工作,同步推进首都森林城镇和首都绿色村庄创建活动;2021年-2025年:全面加快推进创森工作,在2023年前确保除东城、西城外的14个区全部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202

9、6年2035年:提质增绿巩固创森成果。不断推进森林城市创建体系向基层延伸,形成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牵引,首都森林城镇为主体,首都绿色村庄和花园式单位为基础的首都森林城市建设体系,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成果。(三)昌平区森林城市建设昌平区属燕山山地与华北平原交界地,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地理位置重要,是首都西北部的生态屏障、重要的生态涵养发展区。近年来,昌平区在经济快速发展、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的新形势下,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森林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的决策部署,践行新版北京城市总规对昌平建设首都西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和国

10、际一流的科教新区、特色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区、城乡综合治理和协调发展的先行示范区的功能定位,昌平区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绿化建设,全面提升城乡生态环境品质,系统实施绿化美化和生态建设工程,深入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围绕建设“美丽昌平”的战略目标,积极开展“平原造林”、土地拆迁腾退、“留白增绿”等各项生态建设工程,区域绿色空间获得了大幅拓展,景观环境持续优化,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昌平区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首都绿化美化先进单位”“北京市平原造林地区造林工程建设优秀信息工作单位”“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体”“绿化隔离地区先进区”等荣誉称号。目前,全区林木覆盖率达

11、66.99%,其中,山区林木绿化率高达93.59%,平原区的林木绿化率达到33.34%;人均公园绿地达26.79平方米,主城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5.1%,为建设昌平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坚实生态基础。二、上位规划解读(一)对接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昌平区在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功能定位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强化多点支撑,提升新城综合承接能力顺义、大兴、亦庄、昌垩、房山的新城及地区,是首都面向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门户,也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重点地区。坚持集约高效发展,控制建设规模,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建设高新技术和战略

12、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城乡综合治理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示范区。昌平区功能定位:首都西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重要组成部分和国际一流的科教新区;特色历史文化旅游和生态休闲区;城乡综合治理和协调发展的先行示范区。昌平区发展目标:建设科教引领、文旅融合、宜业宜居的生态城市保障首都生态安全,彰显生态文明;建设科教引领、产学研一体化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传承历史文化,发挥美丽山水资源优势,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现城乡协同、服务均好、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2、对接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发展格局与绿色空间结构(1)支撑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

13、35年)确定的城市发展空间:在北京市域内形成“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发展格局,而中轴线北延长线上的未来科学城、回龙观、天通苑等地区既是昌平区未来规划发展的重点区域,也是昌平区与北京中心城区的衔接区域,北京市域绿色空间一道、二道绿隔重点建设区域,所以昌平区在北京新总规中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和生态建设意义。图1-1-昌平区空间结构示意图(2)保障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确定的市域绿色空间。围绕北京市域“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绿色空间结构,昌平处于举足轻重的重要位置。首先昌平是首都西北部重要生态屏障,充分发挥山区整体生态屏障作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

14、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其次,地处昌平的北运河水系是首都市域绿色空间结构中重点打造绿色生态走廊之一,在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起到重要作用;第三,昌平区大型楔形生态廊道是连接西北部山区和中心城区的重要生态空间,构建首都生态廊道和城镇建设相互交融的空间格局。图12昌平区生态格局示意图(二)对接北京森林城市发展规划北京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年2035年)阶段目标2021年2025年目标:全面加快推进创森工作。门头沟区、房山区、石景山区、昌平区4个区在2021年完成创森目标;朝阳区、大兴区在2022年完成创森;海淀区、顺义区在2023年前完成创森,确保除东城、西城外的14个区全部达到

15、国家森林城市标准,确保超额完成全国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年)给北京市下达的创森任务指标,引领建设京津冀国家级森林城市群,实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确定的北京建设森林城市目标。(三)对接昌平区分区规划昌平区分区规划(2072035年)中提出:把握城乡协同、服务均好、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坚持城乡统筹、均衡发展,构建“一轴一带一廊、两城一区多点”的空间结构。强化生态意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两线三区,实现全域空间管控。统筹安排建设空间与“山水林田湖草,非建设空间,全面落实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围绕首都西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

16、作区的战略定位,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以及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山地、森林、农田、河流、湖泊等生态用地和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法定保护空间划入生态控制线,全区生态控制区面积占全区面积67.2%o三、昌平区森林城市建设的意义(一)森林城市建设是对接国家战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美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已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标志着我国已步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新征程。而森林城市建设,则是创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杠杆。森林城市建设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居民生态福利,增强城市可持

17、续发展能力,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得到大力支持和推进,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多次批示强调森林城市建设,提出最终目标就是要把北京建成森林城市。昌平区作为首都面向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门户,是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重点地区,通过大力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生态蓝图变为现实,不断提升昌平城市环境质量和新型竞争力,助推经济绿色转型发展,让居民看得见青山绿水、充分享受生态产品,森林城市成为昌平区建设首都功能重要承载区、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区的重要手段。(二)森林城市建设是落实北京新总规,构建首都西北部生态屏障的生态基础森林城市建设

18、能够充分落实北京新总规对于昌平首都西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的功能定位以及空间、社会发展方面的要求,有效对接京津冀协同生态建设,对昌平全域空间范围内森林、绿地、湿地资源的规模面积与分布格局进行合理配置与优化,保证昌平生态资源与生态空间存量,奠定首都西北部生态屏障、生态涵养区的生态格局基础。城市森林不仅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滞尘降噪等生态功能,还具有消除疲劳、美化生活、促进人们身心健康、提高劳动效率、延长人们寿命的特殊价值,能提供娱乐、休闲、旅游、保健等多种服务功能。昌平区开展森林城市建设,一方面通过构建覆盖全区域范围的城市森林网络体系,将进一步增加城区绿量,从而提高城乡

19、人居生态环境质量;另一方面,通过加强生态修复,开展西北山区的生态修复,加大荒山、矿山废弃地绿化治理,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护与恢复乡土植被群落,提升森林质量,形成首都西北绿色生态屏障,树立首都生态保育区及生态治理协作区的典范,成为落实新总规昌平生态定位重要基础。()森林城市建设是绿地扩容增量,完善昌平生态格局的有利抓手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环境体系的绿色基础设施,是提升居民生活环境、完善生态格局重要手段。昌平区通过腾退还绿、疏解建绿、“留白增绿”等途径,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的建设为公众日常休闲活动提供了直接的空间,绿道的建设为公众提供了贯通性的区域生态资源共享通道,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的建设为公众

20、进行自然山水户外游憩提供了直接途径。同时,森林城市建设从数量、格局、质量三个层面科学合理地对各类生态服务资源进行调控:在数量层面,设立各类公园的数量建设目标及绿道的长度建设目标,保证范围内生态服务资源总量,使居民身边增绿、出门见绿,提供了更多的生态福利空间;在格局层面,以城区公园绿地500米、郊区生态休闲场所20公里服务半径的覆盖为参考,对各类生态服务资源的分布格局进行优化,保证生态服务资源公众使用的便捷性与可达性;在质量层面,充分立足公众需求,对公园绿地、绿道等生态服务空间的建设形式与内容进行设置,从最基础的绿色环境营造与植物配置方面入手,对原有公园绿地进行改造提升,强化保健树种的应用、提升

21、植物景观效果、营造以高大乔木为主的林荫环境,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四)森林城市建设是发展生态休闲产业,打造高品质绿色幸福生活的有效手段森林城市建设能够通过科学的规划与实施,从生态旅游、康养旅游、乡村旅游三个层面助推与实践绿色旅游休闲产业的发展。生态旅游方面,森林城市建设通过挖掘、利用昌平特有的森林、湿地等优势资源,在资源开发的形式和功能上打破传统单一的生态观光旅游模式,形成具有现代时尚感的生态旅游新项目,成为绿色休闲产业的主体构成元素;康体养生方面,森林环境是最天然、最有效的健康养生场所,而森林城市建设能够从场所规划与保健树种选择角度,打造符合人们康养需求的森林氧吧,成为绿色休闲产业的核心构成元

22、素;乡村旅游层面,森林城市建设通过乡村人居林建设,实现了乡村整体风貌的恢复与提升,为特色乡村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成为绿色休闲产业的重要构成元素。昌平区自然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是集文物古迹、自然风光、古老民风为一体的旅游资源大区。森林城市建设能够统筹发展特色生态旅游休闲产业,实现农民涉林就业增收,为振兴乡村、建设富裕新农村奠定经济基础。(五)森林城市建设是宣传生态文化,推进昌平生态文明建设具体行动创建森林城市是构筑生态文明社会的重要内容。昌平区通过创建森林城市,开展实施一系列的生态体系工程、生态产业体系工程、生态文化体系工程、森林支撑体系工程建设,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传承提供了动力。一方面

23、,通过生态体系与产业体系工程强化了区域的生态建设,奠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文化体系建设,构建了参与性强、体验性强的生态文化载体、环境教育基地,并围绕不同的生态文化主题,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文化活动、自然教育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和提升了公众的生态认知观与环境行动观,保证了地区生态文化的传承,也提供了进一步强化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源动力。昌平区开展森林城市建设,让人们于青山绿水间切实感受到生态文明建设所带来的福祉,潜移默化中受到环境教育熏陶,全民生态意识得到增强。此外,每年开展义务植树、生态科普宣传、特色节庆活动等,使创建森林城市成为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建设成果的绿色事业,为建设生态强市营

24、造和谐向上的社会氛围。第二章森林城市达标情况分析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GB/T37342-2019)中包括地级市指标体系和县级市指标体系;北京市昌平区在行政级别上为地级,因此采用地级市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地级市指标体系包括了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组织管理五个方面36个指标。依据昌平区生态资源本底数据,对指标进行一一分析。一、分项达标分析1、林木覆盖率指标要求:年降水量400-800毫米的城市,林木覆盖率达30%以上。现状分析:据昌平区气象局统计资料,昌平区年平均降雨量584毫米,其林木覆盖率需达30%以上。昌平区近年来通过实施平原地区重点区域造林、彩色树种造林、森林健康经营、“

25、留白增绿”、国家重点公益林抚育等生态建设工程,绿色空间得到大规模扩展,绿化美化效果也显著提升。根据昌平区二类资源调查资料及昌平区2015-2018年森林资源年度动态监测统计报表数据分析,截至2018年,昌平区林木面积有90320.72公顷,全区林木覆盖率为66.99%,达到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标准要求。评价:达标。2、城区绿化覆盖率指标要求: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现状分析:昌平连续多年围绕城镇绿化为民办实事等工程,新建代征绿地,绿化改造老旧小区,绿化改造城镇道路,持续推进规划建绿、见缝插绿,基本形成了乔灌结合、花草并举、景观优美的城市景观环境。根据2018年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年报数据,昌平

26、城区绿化覆盖面积为7187.56公顷,绿化覆盖率为47.71%。评价:达标。3、城区树冠覆盖率指标要求:城区树冠覆盖率达25%以上,下辖的县(市)城区树冠覆盖率达20%以上。现状分析:昌平在城区建设进程中,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种植乔木树种,如银杏、垂柳、白腊、栾树、雪松、国槐、毛白杨、圆柏、悬铃木等树种,整体提高了城区的树冠覆盖率。利用2017年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对昌平城区各类绿地的树冠覆盖面积进行目视解译,根据已知各类绿地面积,计算得到城区各类绿地的树冠覆盖率,之后平均各类绿地树冠覆盖率,得出昌平城区树冠覆盖率达35.2%o评价:达标。4、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指标要求: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

27、2平方米/人以上。现状分析:昌平区在提升现有公园绿地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公园绿地建设,如东小口森林公园、半塔及太平郊野公园、新城滨河森林公园、未来科技城滨水公园等都为近期建设的公园。根据2018年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年报数据,昌平区公园绿地面积为2994.91公顷,城区常住人口为111.8万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26.79平方米。评价:达标5、城区林荫道路率指标要求:城区主干路、次干路林荫道路率达60%以上。现状分析:昌平区重视城区街道林荫化建设,在城区主干道路方面,着重增加景观乔木树种的种植比例,如银杏、栾树等,显著提升街道景观和林荫效果;在次干路绿化建设方面,重点调整不适合道路绿化需求的树种,

28、强化道路绿化的遮阴和景观效果。通过抽样调查20条城区街道统计,目前昌平城区整体林荫道路率达89.1%o评价:达标。6、城区地面停车场绿化指标要求:城区新建地面停车场的乔木树冠覆盖率达30%以上。现状分析:在森林城市建设期间,针对城市建成区内新建的停车场,要求其乔木树冠覆盖率达30%以上。评价:有待建设。7、乡村绿化指标要求:乡镇道路绿化率达70%以上,村庄林木绿化率达30%以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基本绿化美化。现状分析:建设美丽乡村一直是昌平绿化美化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全区稳步推进村庄“五边”绿化工作,重点推广和栽植适宜北京生长的乡土植物,村庄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截至2018年,全区共创建湖

29、门、沙岭等首都绿色村庄73个。对昌平区17镇、街道的248个村庄范围内绿化面积的统计,计算全区村庄林木绿化率平均为30.07%;经过对全区14个城镇的道路实地和卫星影像抽样调查,城镇道路绿化率达75.3%o评价:达标。8、道路绿化指标要求:铁路、县级以上公路等道路绿化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相协调,适宜绿化的道路绿化率达80%以上。现状分析:昌平区在道路绿化改造过程中,特别在旅游公路干线等周边地区,注重利用植物造景,遵循乔木为主、复层配置的原则,选配开花、色叶等季相植物,形成了具有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的道路绿化景观。经过对全区铁路、县级以上公路等道路抽样调查,截至目前全区道路林木绿化率达96.5

30、%O评价:达标。9、水岸绿化指标要求:注重江、河、湖、库等水体沿岸生态保护和修复,水体岸线自然化率达80%以上,适宜绿化的水岸绿化率达80%以上。现状分析:昌平区平原河道共26条,全长约185.6公里。近年来全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导,着力加强沿河两岸绿化与园林化建设,在河道滩地和堤防两侧护堤地以种植乔木为主,树下栽植草皮,岸坡、堤坡种植藤类等植物,部分水面近岸栽植荷花等植物,水体沿岸景观绿化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经过对全区9条81.53公里(占总长度的44%)主要平原河道抽样调查,目前全区水体岸线自然化率82.0%,适宜绿化的水岸林木绿化率91.5%。评价:达标。10、农田林网建设指标要求:

31、按照GB/T18337.3要求建设农田林网。现状分析:据昌平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区实际耕种的耕地面积2475.4公顷,仅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84%,现已利用河道绿化、道路林带等建设,以及已有农田林网,符合GB/T18337.3中农田林网的建设要求。评价:达标。11、重要水源地绿化指标要求:重要水源地森林植被保护完好,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水质净化和水源涵养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现状分析:昌平区高度重视重耍水源地绿化工作,以开展京密引水渠(昌平段)一级保护区内水源地、响潭水库水源地、碓臼峪水库水源地等污染源排查工作的同时,加大重要水源地周边森林植被保护力度,全区重要水源地森林覆盖率

32、达80%o评价:达标。12、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指标要求: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率达80%以上。现状分析:昌平区近年来在流村镇、南口镇、十三陵镇、延寿镇、兴寿镇等地的采石场、公路边坡以及废弃沙坑,以科学的植被恢复规划设计方案为引导,因地、因时采取相适应的恢复措施,开展矿山创面植被恢复工程。截至2018年,全区沙坑、露天矿等受损弃置地1077.4公顷已完成生态修复972.3公顷,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率为90.2%o评价:达标。13、树种多样性指标要求:城市森林树种丰富多样,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观,城区某一个树种的栽植数量不超过树木总数量的20%o现状分析:昌平区城市森林树种主要有国槐、元宝

33、枫、毛白杨、白蜡、刺槐、桧柏、银杏、旱柳、油松、火炬树等,基本形成了错落有致、景观优美的城市景观环境。根据昌平区植物类别表统计,全区应用最多的树种为国槐,所占比例为14%o评价:达标。14、乡土树种使用率指标要求:城区乡土树种使用率达80%以上。现状分析:昌平区在城市绿化过程中注重乡土树种的使用,城区绿化多采用国槐、白蜡、油松、银杏、毛白杨、侧柏、垂柳、栾树等树种。根据北京市城市实有树木指标表统计,昌平区实有树木2425.09万株,其中乡土树种2078.30万株,全区总体乡土树种使用率为85.7%o评价:达标。15、苗木使用指标要求:注重乡土树种苗木培育,使用良种壮苗,提倡实生苗、容器苗、全冠

34、苗造林,严禁移植天然大树。现状分析:昌平区现有花卉企业与个人50余家,观赏苗木、种苗、种球、草坪总面积约计200公顷。近年来全区注重提高种苗生产能力,优化种苗结构,完善林木种苗执法体系的同时,在城市森林营造过程中,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多采用苗圃培育的苗木,大力推进苗圃产业发展,且采用的苗木事先进行严格检疫。全区近年来没有发现移植古树、大树进城等现象。评价:达标。16、生态养护指标要求:避免过度人工干预,注重森林、绿地土壤的有机覆盖和功能提升,城区绿地有机覆盖率达60%以上。现状分析:昌平区每年在城市绿化方面投入一定养护资金,注重包括有机覆盖、补植补造、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的养护,林下灌草植被生长良

35、好,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对南口公园、赛场公园、永安公园、亢山公园、昌平公园等地进行实地抽样调查,林下植被和有机覆盖物对绿地覆盖率达67%o评价:达标。17、森林质量提升指标要求:注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每年完成需提升面积的10%以上,培育优质高效城市森林。现状分析:昌平区依托北京市森林健康经营等重点工程,针对低质低效林,通过间伐、补植等措施开展了一定规模的森林抚育工作,每年实施森林健康经营林木抚育2533.3公顷,国家重点公益林林木抚育333.3公顷,切实提高了森林的生态稳定性,创建期间平均每年完成森林质量提升面积10%以上。评价:有待建设。18、动物生境营造指标要求:保护和选用留鸟引鸟、食

36、源蜜源植物,大型森林、湿地等生态斑块通过生态廊道实现有效连接。现状分析:昌平区在绿化及改造过程中,注重保护和应用白蜡、栾树、侧柏、油松、山杏、五角枫、刺槐、杨树、黄植、火炬等留鸟引鸟、食源蜜源植物。此外,全区注重开展北沙河、南沙河、东沙河等河岸线生态廊道一定宽度的绿化带建设,基本实现了大型森林、湿地等的有效连接。评价:达标。19、森林灾害防控指标要求:建立完善的有害生物和森林火灾防控体系。现状分析:昌平区全年共做产地检疫57个单位(个人),苗木检疫993公顷,产地检疫率达到100%。全区利用森林火情自动识别监控系统对辖区实现了全时监控,在此基础上,全区5616名护林员(4467名生态林管护人员

37、)、28支巡查队84名巡查员、15个森林防火检查站、33座瞭望塔、63名瞭望员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的实时瞭望监测。总体上,全区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有害生物和森林火灾防控体系。评价:达标。20、资源保护指标要求:划定生态红线,未发生重大涉林犯罪案件和公共事件。现状分析:昌平区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项目正在由生态环境局实施。全区近年来积极开展野生动物普法宣传教育及市场检查的同时,全面开展“绿剑”等专项行动,紧抓森林保护工作,严打破坏森林资源行为,规范林业用地,杜绝乱占乱用林地现象,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近年来,没有发生重大涉林犯罪案件和人员伤亡事故。评价:达标。21、城区公园绿地服务指标要求:公园绿地5

38、00米服务半径对城区覆盖达80%以上。现状分析:目前昌平城区内有50余个城市公园绿地,在昌平区建成区范围内,城市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面积达1230.41公顷,其覆盖率为85.10%o评价:达标。22、生态休闲场所服务指标要求:建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大型生态休闲场所,20公里服务半径对市域覆盖达70%以上。现状分析:目前,昌平区大型生态休闲场所主要以静之湖市级森林公园、大杨山国家森林公园、后白虎涧市级森林公园和东小口森林公园为主,总体生态休闲空间面积为3568.66公顷,其20公里服务半径几乎覆盖昌平区整体范围,覆盖率为99.17%。评价:达标。23、公园免费开放指标要求:财政投资建设

39、的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率达90%以上。现状分析:昌平区建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等各类公园,其中财政投资建设的公园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评价:达标。24、乡村公园指标要求:每个乡镇建设休闲公园1处以上,每个村庄建设公共休闲绿地1处以上。现状分析:近年来昌平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围绕村庄绿化美化,加大各环节工作力度,大尺度拓展绿色生态空间,稳步提升环境质量,惠及广大群众。据调查,昌平区各个镇街均有一处以上的休闲公园,每个村庄均有公共休闲绿地至少一处。评价:达标。25、绿道网络指标要求:建设遍及城乡的绿道网络,城乡居民每万人拥有的绿道长度达0.5公里以上。现

40、状分析:昌平稳步推进连接城市生态要素的城市绿道网络建设,如京密引水渠绿道、温榆河绿道,滨河公园绿道等建设,既提升水岸两侧绿地的品质,又增加相应的绿色休闲空间,满足市民尤其是沿线居民骑行、慢跑、远足等健康运动以及户外休闲的需求。截至2018年,昌平常住人口210.8万人,绿道总长度121.3公里,全区城乡居民每万人拥有的绿道长度约0.57公里。评价:达标。26、生态产业指标要求:发展森林旅游、休闲、康养、食品等绿色生态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现状分析:昌平区现有分布在兴寿、崔村、南邵、十三陵、南口、流村等镇的重点示范生态农业观光园40余个,示范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2018年全区完成果树更新44

41、.7公顷,果品总产量达到3274.3万公斤,产值3.05亿元;年内,全区花卉种植总面积为202.24万平方米,总产值达到23631.7万元。评价:达标。27、生态科普教育指标要求:所辖区(县、市)均建有1处以上参与式、体验式的生态课堂、生态场馆等生态科普教育场所。在城乡居民集中活动的场所,建有森林、湿地等生态标识系统。现状分析:昌平近年来积极开展生态科普教育场所建设,所辖镇(街道)均有1处生态科普教育场所,如充分发挥首都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基地的园艺驿站建设,驿站先后开展了自然笔记、种子球、植物移栽、草木染、花草再生纸、押花、植物繁殖等系列主题园艺科普活动,即宣传了科普知识,又倡导了生态文明生活方

42、式。但是广大群众认知度还不够高,需进一步加强生态标识系统及资源的宣传和推广应用工作。评价:达标。28、生态宣传活动指标要求:广泛开展森林城市主题宣传,每年举办市级活动5次以上。现状分析:昌平区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植树节、环境日、科普宣传日等主题日活动以及苹果文化节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生态宣传活动,但需加强以森林城市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评价:待建指标。29、古树名木指标要求:古树名木管理规范,档案齐全,保护措施科学到位,保护率达100%。现状分析:昌平区古树名木资源非常丰富,经第四次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全区境内共有古树名木5978株,一级古树1497株,二级

43、古树3525株,名木956株。此外,近年来全区在古树保护管理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建立健全了古树名木资源档案,建立区、镇两级古树保护管理组织,落实保护古树责任制,结合古树实际情况,每年安排古树养护复壮资金240万元,对生长条件恶劣、长势衰弱或濒危的部分古树进行保护复壮,确保古树得到科学的养护复壮。全区古树名木保护率达100%。评价:达标。30、市树市花指标要求:设立市树、市花。现状分析:1987年3月12日,北京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关于确定市花市树的方案,确定月季、菊花为北京市花,国槐、侧柏为北京市树。评价:达标。31、公众态度指标要求: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知

44、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达90%以上。现状分析:目前,昌平区正在积极开展国家森林城市的建设工作,各项工作在稳步推进过程中,今后将加强森林城市的宣传工作,以提高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评价:有待调查。32、建设备案指标要求: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主管部门正式备案2年以上。现状分析:昌平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已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备案,目前创建工作刚启动。评价:正在实施。33、规划编制指标要求:编制规划期限10年以上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批准实施2年以上。现状分析:2019年昌平区通过招标委托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城市森林研究中心编制昌平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9-2035)o评价:正在实施

45、。34、科技支撑指标要求: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支撑体系,专业技术队伍健全,技术规程完备。现状分析:昌平区园林绿化局(昌平区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下设8个内设机构(办公室、综合管理科、政工科、生态建设管理科、森林资源管理科、城镇绿化管理科、产业发展科、义务植树科)和区森林公安处,下属事业单位29个(包括17个基层林业工作站),作为负责园林绿化工作的主管部门,注重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科学应对北京市和区园林绿化建设任务。评价:达标。35、示范活动指标要求:积极开展森林社区、森林单位、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人家等多种形式示范活动。现状分析:昌平区积极参与全市绿化创建评比活动,截至2018年底,全区区共创建

46、世涛天朗、碧水庄园、富泉花园、龙城花园等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社区19个。近年来,温哥华森林别墅、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瓦尔登湖等40个单位被评为“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史家桥村、丈头村、花果山村、回龙观村等40个村庄被评为“首都绿色村庄、阳坊镇、百善镇等镇被评为“首都森林城镇评价:达标。36、档案管理指标要求:档案完整规范,相关技术图件齐备,实现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城市森林资源管理的相关资料、图件纳入部门档案管理工作内容,实施科学化、信息化管理。评价:正在实施。二、整体达标情况昌平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达标指标共有29个,待建设指标共有城区地面停车场绿化、森林质量提升、生态宣传活动3个;待调

47、查指标有公众态度1个;正在实施的指标有建设备案、规划编制、档案管理等3个(表21,2-2)O表2-1定量指标达标情况一览表类别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要求现状差距待建设1城区地面停车场绿化%302森林质量提升%103生态宣传活动次5待调查4公众态度%90达标5林木覆盖率%3066.996城区绿化覆盖率%4047.717城区树冠覆盖率%2535.208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1226.799城区林荫道路率%6089.1010乡村绿化乡镇道路绿化率%7075.30村庄林木绿化率%3030.0711水岸绿化自然化率%8082.0绿化率%8091.5012重要水源地绿化%7080.0013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8090.2014道路绿化%8096.5015树种多样性%2014.0016乡土树种使用率%8085.7017生态养护%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