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区“十四五”时期市场监督管理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景山区“十四五”时期市场监督管理规划.docx(6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北京市石景山区“十四五”区级一般专项规划石景山区“十四五”时期市场监督管理规划2021年6月序言1一、“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3(一)符合区域发展定位的市场准入制度逐步健全,区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3(二)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强化,新型市场监管体系不断完善.5(三)以接诉即办为切入点,消费维权多元共治有效推进6(四)城市治理任务扎实推进,重大活动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8(五)强化使命担当,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10(六)食品药品监管现代化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水平快速提升12(七)大质量工作机制日趋完善,高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17(八)综合监管执法进一步强化,市场秩序稳定有力维护.20(九)机
2、构改革稳步推进,基础能力建设显著增强22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24(一)面临机遇24(二)面临挑战26三、总体思路30(一)总体思路30(二)基本原则31(三)发展目标33四、主要任务37(一)积极推进重大战略实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37(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区域营商环境39(三)加强市场监管领域安全体系建设,严守安全底线43(四)改善区域消费环境,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48(五)强化质量工作,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50(六)全面加强监管执法,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52五、保障措施55(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提升党建引领推进工作55(二)规范制度建
3、设,提升市场监管法治化水平56(三)推进人才建设,健全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制机制58(四)夯实基础工作,筑牢市场监管发展根基60(五)加强过程评估,强化监测结果运用62序言“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北京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的重要时期,也是石景山区积极融入首都新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三区建设、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的关键时期。“十四五”期间,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首都功能的定位调整和城市副中心的推
4、进建设,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将面临重大调整,经济“新常态”下的市场监管、社会治理、公共安全和民生保障等问题将集中显现,同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到常态化阶段,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石景山区作为首都城市西大门,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管理也将迎来全新的机遇和挑战。这些因素都对市场监管工作提出了新课题,也要求进一步深化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改革,构建更加科学、完善、务实、高效的市场监管体系。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石景山区“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依据石景山区“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石景山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十四
5、五”首都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立足石景山区市场监管体系的坚实基础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着眼石景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改革创新,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有机结合,在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的同时,加快转变监管理念、创新监管方式、完善体制机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筑牢市场监管安全防线,不断提高市场监管服务效能,特制定石景山区“十四五”时期市场监督管理规划。本规划为区级一般专项规划,对于“十四五”时期石景山区市场监管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25年。一、“十三五”时期工作回顾(一)符合区域发展定位的市场准入制度逐步健全,区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1.确立准入便利化+准营便利化“双便利化
6、”目标,“证照分离”改革深入推进石景山区落实商事制度改革一直走在北京市前列,先后率先试点“三证合一”和“多证合一”改革,分别于2015年5月20日和2()17年9年8日发出北京市首张“三证合一、一照一号”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提出准入便利化+准营便利化“双便利化”目标,建立登记注册部门“双向告知、一网推送”、许可审批部门“专人指导、优化流程、压缩审批时间”的模式,促进企业“快入准营”。2018年6月11日,发出北京市首例“证照分离”后的执照和许可证。2019年,按照“一个环节,一日办结”的开办需求,搭建“三区五办”工作模式I审批全面提速,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2020年,结合疫情防
7、控要求,启动“网上办理、寄递办理、现场办理+防控企业绿色通道专窗”的“3+1”工作模式,保障疫情防控物资供应的同时,为辖区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贡献。1“三区”即等候区即来即办,无需预约:飞窗通”平台体验区为申请人提供全程网上办理新体验:自助办理区由帮办团队协助申请人提交网上申请。“五办”即“一网通办、-窗全办、一册导办、帮办助办、评议督办“。“一网通办”,即“e窗通”服务平台,企业可以同时在一个网上平台办理营业执照、公章、涉税事项、用工信息采集、银行开户预约。“一窗全办”:大厅为企业开办提供“窗办理”服务,设有综合受理窗口和综合出件窗口,实现窗口和后台无缝衔接。“一册导办”:设计石景山区企业开办服
8、务手册中英文版,方便申请人了解营商环境最新政策。“帮办助办“:帮办团队常驻大厅,为申请人提供引导、咨询、网上申请提交等服务。“评议督办”:即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在企业开办大厅设置企业开办满意度评价终端,客观真实的反映企业真实诉求和对企业开办工作的满意度。2 .高标准建设企业开办大厅,区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设立了独立的企业开办大厅,制定企业开办大厅工作标准,推出“三区五办”服务模式。设置企业开办满意度评价终端,建立“社会监督评价机制”,获得国务院办公厅政府职能转变办肯定。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卡(简称“优服卡”),覆盖企业登记注册全事项。支持北京农商银行石景山支行在企业开办大厅设立“惠微通金融综
9、合服务窗口,打通普惠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综合服务通道,拓展政务服务+金融服务新模式,提高企业准入快营效率。成功承办石景山区政务开放日“优化营商环境”专题活动,发布关于优化区域发展环境的27项工作措施。顺利完成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迎检工作。通过“e窗通”平台累计受理企业设立申请8481户。3 告知承诺制试点成效初显石景山区作为全市实行主体告知承诺制试点的七个区之一,在工作中加强前端指导,优化审批流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搭建“信用承诺、即时审批、精准监管”的闭环式工作模式。前端指导“双签字、双提交”,推进三种承诺方式落实。建立“两审一核”工作机制,实现审核提速。建立“三管一惩戒”监管机制,强化
10、登管衔接。自2020年2月15日告知承诺制实施以来,登记审批时间明显缩短,最快10分钟内即可完成审批,覆盖率达到100%o2020年5月,石景山区在企业登记注册便利化改革中举措有力,成绩突出,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2。(二)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强化,新型市场监管体系不断完善1.“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机制全面落实,监管效能快速提升按照市局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以及“双随机”抽查工作计划,结合石景山区域特点和实际,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具体制定年度抽查工作计划。2016年至2020年累计完成全部102批次11675户次抽查工作,检查结果均通过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和石景山区政府门户网站等平台对外公示。积极开展
11、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一是加强制度建设。2017年5月,原区工商分局联合区经信委、区商务委、区城管委等H家单位建成全市首个区级信用监管和服务平台,推动出台石景山区企业信用监管和服务平台管理办法(试行)(石政办发(2017)19号)。2018年在平台二期建设中增设跨部门双随机抽查、基层街道属地应用和非公党建数据库模块,推动信用监管机制向基层部门延伸。2019年牵头研究制定石景山区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方案(石政办发(2019)9号),重点明确了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组织机构、主要任务和联合22020年5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
1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对213个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相应采取30项奖励支持措施。石景山区在商事制度改革、企业债券发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等领域获得三项督查激励。检查流程。二是建立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包含区市场监管局、区发改委、区教委、区公安分局等15家部门。三是开展联合检查。2019年至今,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区文旅局、区住建委、区应急局等部门开展12批次、465户企业的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加强文化旅游市场、房屋租赁中介机构、危化品安全等重点领域监督管理。2.加强企业信用监管,加快构建信用联合奖惩和修复机制以创城工作任务为契机,推动市监领域“双随机、一公开
13、”全覆盖,积极开展信用信息共享应用,落实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一是严格落实信用约束机制。完善包括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制度、严重违法失信企业管理制度在内的信用约束措施,加强内部登管衔接和跨部门联动惩戒,加大对违法失信企业的信用约束力度,进一步提升经营者信用意识,促进企业自律。2019年度,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3999条,申请移出异常名录1040条、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537户。2020年,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2215户,移出企业异常名录企业947户,列入严重违法企业538户,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37户。二是加大联合惩戒力度,联合税务部门清理市场主体虚数。2019年上半年完成1936户市
14、场主体吊销工作。2019年下半年开展主体吊销,于2020年上半年完成1772户市场主体吊销工作,有效降低了市场主体虚数,推动了年报、信用监管等工作的开展。(三)以接诉即办为切入点,消费维权多元共治有效推进1.主动治理意识进一步强化,“接诉即办”工作效能不断提升成立“接诉即办”工作专班,由党组负责人亲自领导、指挥、协调、推动,分管局领导负责办理,对各承办部门的办理情况进行周通报、月排名,保证辖区市场监管领域所有举报投诉“一口进,一口出”。设立局“接诉即办”分中心,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通过人员驻场、工单分类流转技术支持、数据统计分析等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高投诉处理效能,建立“接单、录单、派单、回单
15、、回访一体化。制定工作规则,严格落实首办责任制和案件办结回访制,优化辖区市场环境,解决率和满意率持续稳步提高。牵头组建“接诉即办”市场管理问题专班,聚焦网络交易、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等接诉即办的突出问题,联合专班成员开展持续性的集中整治,实现有效降诉,净化市场环境。2.消费维权多元共治有效推进,消费环境更加放心整合优化投诉举报平台功能,统一接听、按责转办、限时办结,统一督办,统一考核。在区司法局的支持下,分别成立了区局人民调解委员会、搜狐畅游人民调解委员会。消费者的诉求可以通过消费者协会调解、区市场监管局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等多种途径解决,形成消费争议的调解多元化。推动区政府出台落实消费环节赔偿先付
16、制度强化经营者首问责任制进一步优化石景山区消费环境的意见(石政办发(2016)15号)。设立了石景山区市场消费环境建设工作联席会。将区属各行政部门优化消费环境的职能进一步明确,形成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维权共治的多部门改善辖区消费环境的局面。开展网络放心消费环境创建活动。出台区市场监管局加强网络交易消费者权益保护框架协议的工作意见,在石景山互联网企业中,推广落实两项维权制度。积极参与区政府“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的建设工作。积极拓展维护消费者权益绿色通道平台建设,提高企业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成立了洗染、美容美发、摄影、互联网等企业自律维权小组。(四)城市治理任务扎实推进,重大活动服务
17、保障能力持续增强1.城市治理任务扎实推进纵深推进疏整促专项行动,牵头开展无证无照经营和“开墙打洞专项治理,依托“双核验,一巡查”工作机制3,共整治“开墙打洞”308户、无证无照经营497户,在全市率先实现“动态清零”目标。通过疏解、停业转型和拆除,辖区有形市场由2016年的28家减少到9家,吊销市场内经营者营业执照1730户,6家有形市场核减了市场专营公司的经营范围转型为一般商贸公司,8家有形市场完成了注销营业执照。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车用尿素、成品油等相关产品抽样122组,合格率100%。配合区环保局完成300蒸吨在用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工作,进一步加强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管理,对
18、北京市京西五3“双核验,巡查”工作机制是指监管所与属地街道共同对“开墙打洞”整治情况进行核查验收,共同开展回头看,回访核验整改点位。环机动车检测场就环保督察中反馈的问题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落实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记分制度,2019年5月辖区唯一一家机动车检测机构作为全市首批试点单位顺利通过新标准换版评审工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 .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圆满完成把安全作为服务保障工作不可动摇的底线,树立底线思维,强化整体推进,形成市场秩序保障合力,高标准推进新中国成立7()周年庆祝活动、全国两会、北京市第十届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服务保障工作。开展“擦亮城市西大门,文明祥和迎大庆
19、”专项行动,强化市场安全保障、重点行业地区监管和社会矛盾防范化解。持续开展群众游行方阵组织及群众游园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累计检验样品400余件,保障群众游行训练人员用餐累计10余万人次,办理信访事项451件,切实做到“三个不能”“三个确保”和“五个坚决防止工3 .冬奥会筹办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成立石景山区冬奥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专班,建立日常工作机制。完成中芬冬季运动年开幕式、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发布仪式、冬奥会志愿者全球招募启动仪式、沸雪国际雪联世界杯等冬奥相关重大活动保障任务,未发生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领域重大安全事故。与山东省东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签订区域合作协议,稳步推进冬奥食品
20、安全”区域协作,基地保障,全程监管”工作。4 .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稳步落实对标石景山区创建文明城区测评体系,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一点一线”工作目标推进创城工作落实,顺利完成北京市和全国文明城区测评保障任务。提高站位,对标对表。网上申报环节完成4批次92份网上申报材料的报送,实地测评环节完成报送3()余次,完成全部19个窗口服务提升点位的公益广告宣传布设、学雷锋服务站点建设。突出亮点,培树品牌。选定冬奥组委驻地周边的喜隆多新国际购物中心作为试点商圈,以点带面推进诚信示范街区建设,完成融景城小区、万达商圈等区域115户电梯公益广告位宣传布设。统筹推进,工作融合。将创城工作与国家卫生区复审、创建食品安
21、全示范区等工作统筹谋划落实。以农贸市场、食品安全为重点,圆满完成国家卫生区复审验收工作。5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坚持常态化监管工作不放松,有序推进重点行业治理和涉黑涉恶治乱线索摸排。强化日常监管,完善综合治理,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信用监管为基础,重点监管为补充的市场监管机制。突出行业监管特色,集中开展“八黑”及其他市场乱象的清理整治打击工作,强化职业索赔人、预付费、虚假登记等重点群体领域的治理力度,吊销虚假注册企业95户,向公安机关移转重大线索7条,移送涉刑案件4起。(五)强化使命担当,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区市场监管局全面落实“四方责
22、任”,严格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坚决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两大环节,准确把握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因时因地制宜,精准科学防控,主动担当作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效。1 .全力维护市场秩序成立区市场监管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19个专项工作组。聚焦食药安全、价格监督、产品质量、物资保障等重点领域,强化市场监管、创新审批方式、稳定商品价格、保障物资供给、从快从严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有效维护市场秩序。承担行业管理职责,力口强“双非”(非学科、非技能类培训)机构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守住“复工不复训I”底线。严格落实餐饮行业防控责任,做好重点餐饮企业返京人员核查,迅
23、速组织对餐饮行业防疫消杀和工作人员核酸检测采样工作,加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供餐安全情况指导检查。完成辖区餐饮单位从业人员的核酸检测12674人,采样完成率达100%,基本做到“应检尽检、应测尽测”。运用科学防控手段安装运行智能体温监测仪,实际发放1433个,日活率90.0%、有效监测率92.8%。加强辖区药品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防疫用品的销售和库存情况监测,要求全区所有药店对购买退热、止咳类药品的顾客进行实名登记,累计登记信息10934条,向外区市场监管部门移送线索2384条。2 .切实加强监督执法开展对除商务楼宇、商场、餐馆、工业企业和建筑工程参建单位(简称“五类”)以外市场主体落实疫情防控工作
24、的监督检查,采用“网格化监督”执法检查模式,不留防控死角,压实主体责任。截至2020年年底,累计检查46546户次,累计发现问题户数559户、落实整改559户。办理疫情相关类诉求639件,办理疫情相关案件35件。3 .积极助力复工复产落实好监管服务双重责任,创新企业注册、经营许可与项目落地相关审批,推动“石惠15条”等支持企业发展政策措施落地落实,促进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开通防控企业登记+许可审批绿色通道,采用绿色通道专窗、专人、专项的工作模式为防控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推行不见面审批及代办理审批,推行食品经营许可全程网络办理,实行全程“零跑动不见面”审批,同时明确行政许可延期事项。联合区H个部
25、门出台关于应对疫情影响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的若干措施(京石市监发(2020)19号),推出“个转企”、告知承诺制等12条相关举措辖区助力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六)食品药品监管现代化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水平快速提升“十三五”期间,石景山区食药安委各成员单位深入贯彻食品安全战略,全面落实“四个最严”的标准,不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良好,安全监管水平整体提升。2016年石景山区监督抽检食品样本2188个,合格率98.65%;药品抽验460件,合格率为99.65%。2017年我区监督抽检食品样本2086件,合格率98.94%;药品抽验392件,合格率达到99.7
26、9%。2018年我区监督抽检六大类重点食品样本624件,合格率99.7%;药品抽检407件,合格率达到99.75%。2019年我区监督抽检六大类重点食品样本639件,合格率达到98.90%;药品抽检230件,合格率10()%。2020年我区监督抽检六大类重点食品样本955件,合格率达到98.64%;药品抽检250件,合格率99.6%。2019年12月,石景山区顺利通过第三批创建北京市食品安全示范区综合评议及创建结果公示。1 .构建权责统一的安全责任体系强化党政属地责任,区委办、区政府办先后印发了石景山区落实食品安全党政同责的实施意见石景山区食品安全监管属地责任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强化党政属地
27、责任,推动健全食品安全各级责任体系。区财政加大经费投入和保障力度,常驻人口人均食品安全经费由2016年11.5元/人提升至2020年为26.53元/人。强化部门监管责任,加强区、街道两级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议事协调职能,贯彻落实“区域协作、基地保障、全程监管”工作机制,与河北省张家口市、江苏省连云港市、山东省东营市等地签署进京食用农产品安全保障合作框架协议,组织召开食药安委全体会议7次。进一步强化行刑衔接,与区公安分局完善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信息通报等机制,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查办食药违法案件1064件,罚没款1415.84万元,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0件。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围绕落实“
28、四个最严,要求,加强对获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事中事后监管,建立风险隐患清单,提升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 .构建科学权威的风险防控体系推进食品药品监督抽检常态化,区食药安办制定印发区食品药品安全年度统一监测计划,在食品药品领域实施全过程监督抽检,加强风险监测结果通报与会商研判,规范食品快速检测方法评价工作,及时发布食品安全抽检信息、风险警示或消费提示。同时扩大抽检覆盖面,提高问题发现率和不合格产品核查处置率,开展抽检监测结果通报9次。提升不良事件监测上报能力,健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强化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依法全面规范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行为,辖区内重点监测品种生产企业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检
29、查覆盖率达到100%。建立健全食品药品风险监测体系,全面完成了区食品药品安全监控中心1600平方米实验室建设,检测药品检验项目78项,食品相关项目57项。各街道基层所全部建立了快速检测室,全区建立了39家食品社区监测点,推进14家企业自检室日常检测工作,全面提高食品快速检测水平,2016年至2020年累计完成食品快检73.22万件。3 .构建健康发展的服务保障体系创新行政许可服务方式,简化服务流程,优化办事程序。进一步压缩现有行政许可和备案事项办理时限。对企业和社会影响较大的食品(含保健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及有关备案事项时限原则上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仅需进行书面形式审查的部分行政许可和
30、备案事项实行即时办理。推行流程网上公示和材料补证一次性告知,进一步优化许可流程,全面实现食品药品各类许可的网上公开和网上办理。2016年至2020年,共办理食品类许可10711件,药品及医疗器械4044件。4 .构建严密规范的过程控制体系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监管,结合日常监督、专项、抽检、飞行检查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阶段性检查,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4718户次。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管理,建立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社会监督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放心肉菜示范超市”累计挂牌6家。确立了“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阳光餐饮”工程建设。截至2020年12月,实现“阳光餐饮”
31、建设覆盖面100%,完成“阳光餐饮”工程建设1733家。结合我区餐饮经营主体分布特点,打造了万达广超、喜隆多等6条集食品安全、特色风味、优质服务为一体的“阳光餐饮”示范街区。加强科技创新,探索“智慧监管”模式,试点实行食用农产网”新模式。加强药品使用及零售环节秩序,强对肉制品、无菌医疗驻地、网络食品等重点品“云网”溯源体系,积极探索阳光餐饮“触和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过程监管,规范药品完成监管任务,辖区未发生药害事件。加器械等重点产品,校园及周边、冬奥组委领域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无照无证餐饮单位综合治理,取缔无照无证餐饮单位745家,基本实现无照无证餐饮单位台账动态清零。5 .构建反应迅速的应
32、急管理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应急管理体制,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明确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流程,制定了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方案,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圆满完成了两会、央企双创成果展、平昌冬奥会总结会、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吉祥物发布仪式、沸雪国际雪联世界杯等40多次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任务,做到了保障工作“零”差错,食品安全零”事故。全区未发生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未出现伤亡人数,未造成经济损失,未引起社会各界等不良影响。6 ,构建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体系开展新增食品药品安全监察员招录上岗工作,充实基层监管力量,进一步加强监察员的平时考核工作,为推动基层食药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人才保障。利用
33、城市综合执法下沉街道的优势开展联合执法,在全区各社区实行监督员、信息员、安全员、协管员和监督部门执法人员的“协同联防”,严格落实四员”制度。加大培训力度,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贝上按照食品药品监管岗位的职责要求,定期举办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7 .构建自律守法的诚实信用体系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并完善食品安全诚信管理制度,建立信用档案,实施食品药品安全信用分级和分类监管,将食品生产经营相关主体信用状况全面纳入社会诚信体系范围。在食品流通环节和餐饮环节推进量化分级管理,印制量化分级等级公示牌,统一张贴在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显著位置,主动向社会公示,全区
34、餐饮企业量化分级共1553家,量化率为98.57%。其中良好等级以上单位1096家,占已量化单位的71.59%,占应量化单位的70.57%,A*单位7家。8 .构建群防群控的社会共治体系完善新闻宣传工作机制。围绕“四品一械”监管重点工作和创新工作,积极营造社会共治舆论环境,坚持普法教育与科普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以食药基层执法人员为主题的话剧撑起京西那片天于2017年底正式首演,获得原国家食药总局领导肯定批示。发挥社会组织力量,成立了“老街坊”助力地区食品安全劝导队,建立“老街坊”食品安全宣传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基本实现管理规范化、活动经常化、服务阵地化的目标。支持区食药联盟进一
35、步发挥行业协会的正面引导及行业自律作用,营造社会共治氛围。(七)大质量工作机制日趋完善,高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1.加强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以机构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生产流通领域一体化产品质量监管模式,结合辖区特点确定监管重点。针对涉及大气污染防治与公共安全类、涉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且合格率较低的重要商品开展质量抽检工作。2016年至2020年,共抽检各类商品1327组,其中不合格商品224组。对抽检不合格商品100%立案,对销售“三无”产品等违反商品质量管理规定的违法行为严厉查处。至2020年,办结案件167件,罚没款共计78.79万元。开展煤炭、电线电缆、电动自行车、塑料购物袋、消防器材等
36、10余项专项整治。2 .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按照“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工作要求,持续加强社会面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定印发北京市石景山区高风险按照“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工作要求,持续加强社会面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定印发北京市石景山区高风险电梯安全评估隐患治理工作方案,完成140台高风险电梯安全评估工作。2016年和2017年,使用区政府安排财政资金600万元用于消除电梯安全隐患工作,15部产权主体不清、资金政策不明住宅电梯安全隐患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积极推进电梯检验改革试点,开展电梯自行检测工作,为1061台自行检测合格的电梯换领特种设备使用标志。印发
37、北京市石景山区高风险电梯安全隐患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对制动试验和限速器动作速度校验进行现场确认,共进行制动试验现场确认3565台。对全区超期未检特种设备进行全面核查清理,检验范围内已连续39个月未出现超期未检情况。3 .积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大力推进质量强国战略。与301所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石景山区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的撰写工作。每年召开石景山区质量、标准化工作会议。制定出台石景山区贯彻质量发展纲要实施意见2016、2017、2018、2019年行动计划。中共北京市石景山区委、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京石发20208号)。定位是三年行动计划,即
38、2020年-2022年,接续北京市已经发布的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为未来几年质量提升工作提供指导。4 .发挥标准化试点引领效应积极推荐“北京智达基业物业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作为2016年度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进一步梳理物业服务分类,对标准体系进行了修改优化,2017年12月,项目以95分通过了国标委验收。2018年积极开展国家消费品标准化示范基地申报工作,经全区遴选最终确定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检测中心为我区推荐项目。2019年在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府服务、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等领域开展试点申报工作,以北京创业公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中关村石景山园管委会共同承担的创业公社创新
39、创业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脱颖而出,作为北京市仅有的3个项目之一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审核,成为国家级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2020年北京中关村科技园(石景山)基于产业服务载体的科技创新产业服务标准化试点获批后,指导试点单位围绕建设目标和区域特色,相继发布工作方案、成立工作组织、明确方针目标、组织专业培训、组织需求调研、梳理业务流程,明确试点边界和需求,通过内部讨论和专家评审的质量控制,确立标准体系和标准明细表,并完成首批部分标准的起草,同时开展系列标准创新工作。5 ,质保体系建设不断强化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明确街道(社区)质量安全责任,为保证区域质量安全打下基础。重点对消防产品、环保
40、产品、食品相关产品等5类产品开展了监督抽查88批次,抽查合格率92.9%。对辖区内商场超市、4S店销售的玩具、汽车儿童安全座椅、轮胎等3C产品认证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组织开展了风险处置。共开展各项执法活动4051起,出动执法人员7100人次,办理各类群众举报投诉1500件,办结率100%;查处违法案件393起,完成行政许可事项1467件。(八)综合监管执法进一步强化,市场秩序稳定有力维护1.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成效显著联合区有关部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房地产市场专项整治、销售不合格电动自行车行为专项整治、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等重点整治工作。强化市场价格监督,开展
41、停车管理、教育培训、医保定点等重点领域专项监管工作,开展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价格专项和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治理专项自查,完成医疗定点单位自查报表及报告78家,重点医疗机构数据抽查9家。有序推进全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制度、方案的修改与落实。2 .加强互联网电子商务监管服务充分依托北京市网络交易监管系统,建立完善辖区基础数据库,涵盖辖区各类涉网主体9797家。2018年8月率先建立首个区级网络市场监管联席会议机制,充分发挥网络市场监管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优势,持续推进电子商务法贯彻落实,严厉打击网络市场违法行为,开展电商平台落实主体责任专项执法检查,落实电子商务经营者责任义务,着力
42、规范网络市场经营秩序。牵头开展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网剑行动)、网络交易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和网络销售和宣传“特供”“专供”标识商品清理整治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网络市场突出问题,净化网络市场环境,促进网络经济健康发展。严格依法履职,开展网络经营主体亮照亮标经营规范专项检查,累计检查各类网站、网店5356户次,查处违法网站217家。开展落实电子商务平台责任专项行动,规范经营1658户。3 .加快推进依法行政能力水平建设加大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投诉举报案件移转机制。加强执法监督与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机结合,严格履行案件审定委员会、局长办公会对重大疑难案件的集体讨论制度,加大
43、执法监督力度。推进法制教育,严格执行学法用法制度,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严格落实“七五”普法责任制清单,通过检验检测等技术服务、主题宣传、互联网新媒体等渠道,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工作,深入推进“法律十进”活动,促进普法工作与实践相结合。(九)机构改革稳步推进,基础能力建设显著增强1.稳步推进市场监管机构改革根据北京市石景山区机构改革方案,新组建的石景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为区政府工作部门,不再保留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石景山分局、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牌子,将三个局以及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价格监督检查、区科学技术委员会的知识产权管理职责进行整合,组建一支综合性高素质专业化的新型市场监管
44、执法队伍。2019年3月18日,石景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成立。区市场监管局作为区政府工作部门,加挂区知识产权局牌子,同时承担石景山区食药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相关工作。在区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成立区市场监管局机构改革领导小组,严格遵守“先立后破、不立不破”和先转隶、再“三定”原则,逐项抓好落实,稳步推进23个内设科室、9个街道所、9个事业单位和区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大队的调整组建工作。以推进职能转变为核心,强化制度建设,提高工作效能,促进深度融合。4 .加强队伍专业化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工作,认真做好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招聘和军转干部接收安置。完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制
45、定教育培训管理办法,通过脱产培训、以干代训等多种形式扎实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增强干部队伍履职能力。组织完成处科级培训67班次、市场监管大讲堂12期、网络培训840余人次。2019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授予石景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科“全国市场监管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市场监管总局、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授予石景山区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全国个私协会系统先进单位”荣誉称号。5 .强化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实突出政治建设。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成立局机关委员会,高效完成基层党组织整合,新组建党支部15个。强化责任落实。强化从
46、严治党主体责任压力传导,签订“一岗双责”责任清单,加强基层科队站所廉政风险防控,全面落实“两个责任”。组织开展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督查5次,处理相关投诉举报7件。扎实开展主题教育。组建主题教育领导小组,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完善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个活动计划安排,把主题教育汲取到的精神动力转化为管党治党、从严治政的政治担当,转化为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行动担当。6 .不断扩大非公党建工作影响力2018年区非公党建工作排城区组第一,得到市局和区委区政府领导的肯定批示。依托“四双”机制,建立了非公党建“三级”工作机制,与全区9个街道工委签订“双走访、双报告、双管理、双评价”协议,推广
47、八角地区“新动能驿站”非公党建工作模式在全区覆盖,与科委园区党工委联合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共建双规范”活动,派驻10名党员任园区商务楼宇第一书记,孵化成立18家非公企业党支部。在石景山区非公党建数据库管理平台基础上延伸数据库端口,通过“石景山工商”微信公众号,实现非公党员线上报到记录,进一步将非公党员纳入动态管理。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面临机遇1.新一轮信息革命引领时代当前,随着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变革和更新,互联网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5G等现代科技发展不断发展,数字技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脚步不断加快。与此同时,一系列新兴业态的规制监管问题不断涌现,新零售、共享经
48、济、社交电商、网络订餐、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层出不穷。7 .我国经济发展形成新格局从国内环境来看,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由于发展环境、比较优势和国内外供给需求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在潜在增速和现实增速都有所放缓的同时,也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在我国经济新发展阶段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主动的战略选择。双循环发展格局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在国内,对高质量的技术和产品供给提出了更多需求,对改善投资质量和优化营商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迫切需要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加快境外消费回流和挖掘国内消费潜力。同时技术创新推动新业态出现,新的经济体系、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正在重构之中,新技术为监管提供了新的契机;新型市场业态、科技伦理问题等新现象也给监管带来了新的问题。8 疏解非首都功能崭新契机经济结构由传统的产品生产经济转化为城市经济为主的服务型经济,我区建设北京市生活性服务业示范区占据战略高地,紧抓时代发展机遇;高新技术普遍运用成为经济主导力量,网络型经济和社会形态正在逐步形成。线上经济的火爆倒逼市场监管的智能化、智慧化,市场监管急需打通线上线下渠道,借助科技手段为市场监管工作赋能;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