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十一五生态环保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随州市十一五生态环保规划.docx(7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与可持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了本世纪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和经济改革的重要任务,“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了更好地抓住新形势下国家各项政策机遇,有效聚合配置各类生产要素,利用本世纪头20年发展战略机遇期,加快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制定随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十一五”规划。“十一五”规划是地级随州市成立后实施的第二个五年规划,是指导“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发展
2、的重要依据。编制和实施好“十一五”规划,对于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环境保护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确保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合理利用,市环境保护局在省环境保护局和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成立了随州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领导小组,组建了环保规划编写小组。在规划编制中,编制人员搜集整理了大量的环保资料,结合全市环保实际,历时两个多月编制了本规划。组织编制本规划,旨在指导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综合决策,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一、规划编制的依据本规划编制的依据为: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
3、污染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0、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2005年,11、湖北省环境保护条例,1994年,12、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0-2020,2001年,13、随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2006年,14、随州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2005年,15、2005年湖北省环境规划工作会议材料,2005年,16、随州市
4、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2002年,17、随州市历年环境统计资料和环境监测资料。二、规划指导思想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速的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任务,把改善环境质量和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为出发点。推行清洁生产和加强生态保护,实行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行;积极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改善以府河和白云湖为重点的水环境质量;以提高环境监管能力为核心,全面推行环境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我市走新型工业化和经济、社会、环境可持速发展的道路。三、规划目标(一)总体目标到2010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在2005年水平上有所下降,府河流域(白云湖)和随州市城区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农村环境
5、质量保持稳定,基本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部分地区(如北郊工业区)生态环境有所改善。全市环境监管能力显著提高。初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循环经济社会Q(二)具体指标“十一五”环境规划指标主要包括总量控制指标、环境质量指标、污染控制指标、环保管理能力指标和环境投入指标等五个方面:1、总量控制指标废水中化学耗氧量的排放量控制在1.58万吨以内,氨氮排放量控制在0.2万吨以内废气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控制在0.98万吨以内,烟尘的排放量控制在0.56万吨以内,工业粉尘排放量控制1.17万吨以内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全部实现安全处置2、环境质量指标水环境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大于95%府河流域控制断面
6、水质满足In类水质标准达标率大于90%大气环境城区空气质量每年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维持在2005年水平声环境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小于55db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小于70db生态环境一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的比例大于30%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8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2%辐射环境 环境周围的辐射水平在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3、污染防治指标 城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二级)大于50% 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大于70% 城市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达到90% 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85% 污染源工业废气排放达标率达到75% 规模化养殖场和集中式养殖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80%,污水排放达
7、标率达到80%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40%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0%4、环境管理能力指标全面执行环境质量、污染排放、分析方法环境标准体系城市环境监察、监测、信息、宣教能力达到标准化水平完善市级城市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初步建成生态环境和辐射环境监测网络建成市级环境信息网络系统建成市级环境应急响应系统 重点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率大于80% 重点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发放率大于90% 辐射工作单位安全许可证发放率达到100% 重点污染源实行企业环境报告制度达到50%5、环境保护投入指标“十一五”期间,全市的环境保护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1.2%四、规划重点和规划期限随州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以水环境污
8、染防治为重点,重点控制府河流域(随州段)和白云湖的水环境质量,同时编制随州城区的大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规划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规划。本规划现状基准年为2005年,“十一五”规划期限为五年,即2006年2010年、第一章环境现状与环境保护形势第一节“十五”社会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一、自然地理随州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鄂中北新的区域经济发展中心,湖北省新兴旅游城市。位于湖北中北部,居桐柏山与大洪山之间,地处低山丘陵地区,南距武汉185公里,西至襄樊160公里。素有“荆豫要冲”、“汉襄咽喉”之称,总面积9636平方公里。随州市是府河(陨水)的发源地,主要支流有厥水、差水、漂水、均水、浪河和应山
9、河等六大水系,总汇入府河注入长江。但无客水过境。随州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适宜,光照充足,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9,极端高温41.UC,极端低温为-16.3,无霜期269天,年平均降雨量100O毫米左右,日最大降雨量214.6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44小时,多年平均风速3米/秒,冬季多北风,夏季多南风和东南风,主导风向频率14虬最大风速16米/秒。随州市矿产资源丰富,金属矿藏有金、银、铜、铁、铅、锌等,非金属矿有重晶石、矶石、磷、萤石、大理石、石灰石等,其中曾都区重晶石的储量丰富、品位高、分布集中且开采方便,在全省重晶石储量占80%o随州市农业品资源丰富,粮食作物以稻、小麦为主,大
10、麦、豆类、红薯、玉米次之。经济作物以棉为主,芝麻、油菜、花生次之。还盛产香菇、银杏、板栗、茶、黑木耳、烟叶等,农产品加工工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随州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曾候乙墓及出土的编钟名扬海内外,大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桐柏山、鸡鸣山风景区、三潭、徐家河水库、黑龙潭瀑布、中华山森林公园、封江生态旅游区等,均具有较大的旅游、观光、度假的好优势。二、“十五”社会和经济发展主要成就到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93.1亿元,年均增长10.9%,人均生产总值7680元,年均增长10.7%o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o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从“九五”末的33.1%提高到3
11、6.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95.6%提高到170%。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医药化工、纺织服装、轻工食品等支柱产业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五大支柱产业年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76虬商品批发和零售业持速增长,连锁经营、仓储超市、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相继涌现,餐饮服务、金融保险和旅游业稳步发展,信息服务和房地产业快速增长。“十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0.9亿元,年均增长10.3%,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1%,全口径财政收入达到9.29亿元,年均可比增长12.6%,一般预算收入4.25亿元,年均可比增长14.096。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由2
12、000年的32.3:37.7:30.0调整为27.0:41.8:31.2o“十五”期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6亿元,是“九五”时间的1.94倍,年均增长20.4%,建设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工业重点项目,相继实施了随州城区垃圾处理场扩建、内河污染综合治理、供水管网改造、饮用水源置换、城市天然气利用等工程。工业项目建设取得突出进展,五年累计完成投资44.5亿元,其中新建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114个,实施重点工业技改项目67个,促进了支柱产业加速壮大,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曾都新型工业基地、广水十里工业园、武大随州工业园和重点乡镇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已成为企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平台。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基础
13、教育继续巩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明显,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广播电视传输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快,人口与计划生育、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大气环境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城市饮用水源水质基本达标,森林覆盖率达到49%o第二节“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一、“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坚持以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同城市前列为目标,以改革开
14、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城市功能、增强财政实力为重点,以改善人民生活为根本出发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随州。经过五年努力,初步把随州建设成为鄂北区域经济中心、湖北新兴现代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新型旅游城市,全面开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新局面。二、“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设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五年累计完成投资43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消费品价格
15、保持基本稳定;外贸出口年均增长12%,外商直接投资年均增长10%。到201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由现有的27.0:41.8:31.2调整为19:49:32左右。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加快发展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城镇化率达到44%以上。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深入推进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吸引外资能力逐步增强,外商直接投资总规模达到1亿美元以上,进出口总额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8%左右。可持速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五”末明显下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效,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城市污
16、水处理率比“十五”末提高10个百分点,森林覆盖率达到52%。第三节“十五”环境保护工作回顾“十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环境保护局、市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全市各级环保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学习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委环保工作座谈会及全市环保工作会议精神,以改革为动力,以服务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加强环境管理为重点,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全面履行环保职能,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一、围绕环保职能,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拓宽环保工作领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在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把
17、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作为“十五”时期的战略目标和基本原则。提出要继续抓好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区域水环境整治,提高“三废”综合利用水平,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地级随州市组建以后,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强调要求企业加强环保工作,加速治污进程,早日实现达标排放。同时政府讨论研究了建筑施工噪声环境管理、白云湖污染防治、一控双达标及排污收费等环保工作。二、加强环保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市民环境意识紧紧围绕环保中心工作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坚持日常宣传与重点时段宣传相结合、法律宣传与环保世纪行相结合,一是利用“六.五”世界环境日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二是开展环保世纪行活
18、动。三是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四是在新闻单位开辟了常年环保宣传版块。利用新闻媒体为环保工作造声势,五是认真做好信息工作,向省局和随州市委、市政府报送环保工作动态,向市领导宣传环保工作,环保宣传对加强环境保护、提高市民环境意识,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三、开展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重点开展环保设施运行管理、建筑施工噪声环境管理等现场执法监督,查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以“整治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健康”及“清查放射源,让百姓放心”专项行动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整治环境违法行为和清查放射源。立案查处了一批环境违法企业和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的单位,并对其中部分企业进行重
19、点挂牌督办。四、突出重点,开展环境综合治理突出重点,以水环境治理为主,加强了对城市饮用水源,特别是对先觉庙水库的监管,实行了饮用水质季报,有效地保护了城市饮用水源。针对市民反映强烈的环境热点问题,一是开展了“两街一区”治理工作。二是对重点污染源进行综合整治。三是加强烟尘控制区建设。四是开展了“绿色护考”行动。五是加强噪声环境管理工作,对城区商业噪声和流动广告噪声扰民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五、认真实施环境影响评价法,搞好项目把关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是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制度。所有新、改、扩建项目必须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通过评审。在支持经济发展,多方做好服务的基础上,对污染项目严格把关,特别是对涉
20、及饮水安全的造纸、制革、化工等项目,严格进行环评把关。对没有按规定履行环保审批手续和落实污染防治措施的项目,限期整改。对经过环评审批通过的项目,督促落实了“三同时”,较好的控制了新污染。全市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执行合格率分别达到97.08%和90.32%六、认真抓好队伍建设,提高环境执法水平良好的行风形象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既是搞好环保工作的基础,又是努力服务经济建设的保证。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推行政务公开为主要内容,通过抓学习、建制度,狠抓了行风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努力造就“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干部队伍。新的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后,根据新的政策和规定,对环
21、境保护队伍的人员素质和现场管理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的环境保护工作要求,我局加强了对环保干部队伍的培训学习。环境监察工作从提高工作人员素质、规范执法程序入手,制定了一套完备的法律文书,加强了机构建设和办公自动化建设,环境监察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投入近百万元对环境监测进行三级站建设,争取省局支持,添置了部分环境监测设备,新增了1处空气环境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点和4个“五日法”监测点,开展了饮用水源水质季报,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月报改为周报,使广大市民随时了解市区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每年可提供各类监测数据12500多个,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科技服务。第四节环境保护“十五”计划完成情况一、污染防
22、治“十五”期间,我市加大了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力度,工业污染防治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如下:1、废水2005年全市废水排放量为5940万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为4238万吨,占总量的71.4%,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702万吨,占总量的28.6%o工业废水排放的主要行业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烟草制品业、医药制造业、电力生产业和食品制造业等。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6794吨,氨氮排放量为2091吨。另外工业废水中其它污染物排放量为:碑0.11吨,氤化物6.61吨,石油类2.44吨,挥发酚0.34吨。2005年工业废水及其污染物排放情况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万吨)工业废水中污染物的排放量
23、(吨)碑挥发酸割化物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氨氮六价密市直200.900.010510.32.247.70曾都区926.10.110.306.611960.00623.20广水市574.800.0201302.40.208.90合计1701.80.110.346.613772.72.44639.80全市2005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1309万吨,排放达标率为76.9%o现有废水处理设施72台(套),处理能力4.13万吨/日,运行费用451.4万元/年。处理设施运行效果比上年有所提高,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比上年上升了1.6个点。总体上全市有机类污染物的排放量比上年有所上升,水环境污染类型仍呈有机污染型特征。
24、“十五”期间COD历年排放情况(吨)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工业排放量2822.566035517759893773生活排放量11625.211803118521192613021合计14447.817838170291791516794“十五”期间我市开展了生活污水分散治理工作,采用埋地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对生活污水进行部分处理,减轻了生活污水对环境的压力。全市生活污水治理情况20012002200320042005新增治理数量(台)85121820新增总投资(万元)212986.38114.4251.9新增处理能力(吨/日)3502255401015772注:200
25、1年为能源办所做项目,2002年为随州市监测站所做项目,均不包括广水。2003年、2004、2005年为市监测站和广水市科研所项目,不包括能源办项目。2、废气废气排放主要为工业废气,2005年全市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为398957万标立方米。工业废气排放的主要行业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工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生产业、黑色金属冶炼业、造纸业和烟草制品业等。废气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0643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9791吨,占92%,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852吨,占8%。烟尘的排放量为7332吨,其中工业烟尘排放量7151吨,占97.5%,生活烟尘排放量
26、181吨,占2.5%o工业粉尘的排放量为12323.4吨,主要为水泥行业排放。2005年工业废气及其污染物排放情况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万标立方米)其中污染物排放量:(吨)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市直26210262990曾都区3116678561657911757广水市61080968473566合计3989579791715112323全市现有工业废气处理设施75台(套),处理能力44.8万标立方米/时,年运行费用476.8万元。2005年重点控制以煤烟型为主的大气污染源,加强烟尘治理工作,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等,同时加强城市道路改造,控制市区扬尘污染。但我市大气环境仍呈煤烟型污染特征。3、工业固体废
27、物2005年,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16.65万吨,以粉煤灰和炉渣为主。其中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15.03万吨,综合利用率90.27%o处置量0.69万吨,排放量0.01万吨。2005年工业固体废物及其排放情况(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其中:综合利用量贮存量处置量排放量市直0.260.2400.020曾都区13.4811.910.920.640广水市2.912.8800.020.01合计16.6515.030.920.690.01二、总量控制“十五”期间,我市六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即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化学需氧量、氨氮和固体废物的总量分别为11200吨、22800吨、126
28、00吨、16900吨、2600吨和300吨。由于我市在“十五”期间严格控制新增污染源,所有新建较大型的建设项目都要进行总量核定工作,原有污染源也进行了污染治理,削减了部分总量,因此我市“十五”期间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2005年上述六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见下表:随州市总量控制情况表(吨)“十五”总量指标2005年实际排放量二氧化硫1120010643.0烟尘228007331.7工业粉尘1260012323.4化学需氧量1690016794.0固体废物300100氨氮26002091随州市“十五”期间历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表单位:吨年度2000年实际“十五”总量2001年实
29、际2002年实际2003年实际2004年实际2005年实际指标二氧化硫1238511200119519565955810582.910643.0烟尘8218228007166527252536794.957331.7工业粉尘131971260012962111441361013412.912323.4化学需氧量147741690014447178381702817915.516794.0固体废物250300100700500100100氨氮26002700201820501990.412091三、城市环境质量“十五”期间,城区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1、空气环境质量得到控制,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保
30、持在二级标准范围内,PMlO略超二级标准。“十五”期间随州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200020012002200320042005二氧化硫(毫克/立方米)0.0190.0250.0250.0170.0410.040二氧化氮(毫克/立方米)0.0220.0280.020.020.0160.009TSP(毫克/立方米)0.230.240.24PMlO(毫克/立方米)0.1310.0870.1080.090降至(吨/平方公里.月)9.811.268.439.258.96PH6.846.96.816.816.86地表水环境质量得到改善,陨水水质基本保持稳定,厥水和府河白桃桥断面水质逐年提高,虽还不能满足地表
31、水功能要求,但水质比“九五”期间有所提高。“十五”期间随州市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200020012002200320042005陨水大桥IVIVIV11mm厥水一桥劣V劣V劣VIVVV府河白桃桥劣VV劣VVVIV平林断面mIVIVmm饮用水水源水质逐年好转,基本满足要求,水质达标率平均为95.85%,其中王福窑断面取水点水质达标情况为91.7%,先觉庙水库达标情况为100虬“十五”期间随州市城市饮用水源达标率(%)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王福窑断面66.37591.7100先觉庙水库100100100100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有所降低,2005年比上年度降低了2.5分贝;城市交通干线
32、噪声有所上升,但均能满足城市声环境的要求。“十五”期间随州市城市环境噪声情况单位:dB(八)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城市环境噪声55.75655555.653.153.1城市交通干线噪声71.168.768.968.969.968.8四、辐射环境管理2005年,全市开展了放射源环境管理工作,对现有的放射源及放射装置进行了申报登记,摸清了我市放射环境的底数。随州市密封放射源及射线装置统计一览表射线装置密封放射源涉源单位数量射线装置数量涉源单位数量在用源.废弃源闲置源无主源598861210随州市放射源单位一览表序号单位名称非密封源(个)密封源G数量在用闲置数量在用闲置1随
33、州市中心医院222112长城建材八里岔水泥厂22长城建材三里岗水泥厂113随州市大地化工有限公司224随州市环潭水泥厂115广水卷烟厂446广水市水泥厂11合计2213121五、生态环境全市有各类自然保护区共2个,为市级,总面积21300公顷;全市建立生态示范区2个,均为省级,总面积2587公顷。随州市自然保护区基本情况名称级别类型主管部门政域行区保护对象总面积(公顷)批建时间大洪山银杏自然保护区地市级生物野植区林业局曾都古银杏及群落160002002.5大贵寺自然保护区地市级野生动植物市林业局广水野生动植物、自然景观53002002.5随州市生态示范区建设主要情况名称级别积公,面1顷总人口(
34、万人)建设内容森林覆盖率(%)绿色基地面积(公顷)保护陆地面积百分比(%)十里办事处朱店村“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省级870.2生产反季节无公害蔬菜32.003020.00曾都区云峰山茶场省级25000.1生态茶园、杂交稻生产61.5012295.00氮肥使用使用总量(折纯)58581吨,磷肥使用量(折Pz()5)22550吨,农药使用量为5000吨,秸秆禁烧区面积8万公顷。“十五”期间,各自然保护区均设置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并配有专人和科技人员进行管理,使各自然保护区的环境得到有效管理。农村化肥使用量逐年降低,土地环境得到控制。六、实施湖北省绿色工程规划(第二期)项目情况我市列入湖北省绿色工程规
35、划(第二期)项目共有四项,其中随州市空气自动站已建成投入使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收集系统和随州市垃圾处理场正在抓紧建设,广水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处理收集系统正进行前期研究。随州市绿色工程规划(第二期)项目完成情况序号项目名称目型项类基建总投资(万元)项目规模及处理工艺主要削减污染物名称及数量治理类型成限完年万,已投1元备注1随州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收集系统拟建14959二级处理,10万吨/日及配套管网C0D:2500吨/年三河三湖治理2001-20051600纳入国家和省级规划的项目,正在建设2广水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污水收集系统建议书5000C0D:500吨/年三河三湖治
36、理20前期准备3随州市城市垃圾处理厂续建3400卫生填埋,600吨/日处理垃圾:21.9万吨/年三河三湖治理20031381正在建设4随州市空气自动监测站拟建120两个站点环保基础能力建设200540政府投资和贷款,已完成一个站点七、“十五”环境保护投入我市环境保护投入正逐年增长,但占GDP的比例仍然很低。随州市2005年环境保护投入占GDP的比例单位:万元项目名称-IA随州市曾都区广水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0.700.910.19国内生产总值19307001300000598800环境保护投资总数13480.511871.51119一、环境污染治理投入13453.511871.510921、污染
37、源治理投入1293.5308.54952、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投入1216011563597污水集中处理工程3038300038城市燃气工程59165813103集中供热工程0园林绿化工程610500110生活垃圾处理工程628450178河道、河泊清淤和整治工程9898其他防治工程1870180070二、环境管理与污染防治科技投入270271、环境管理投入25252、污染防治科技投入22第五节环境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一、“十五”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1、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随州市城区内空气环境质量中除二氧化氮浓度保持稳定外,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PMlO)浓度均略有上升。且可吸入颗粒物含
38、量(0.105mgL)已略超二级环境质量标准(0.10mgL),其原因是与我市工业粉尘排放、烟尘及道路扬尘有关。2005年市区空气环境质量单位: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2005年均值0.0410.0160.104二级年均值标准值0.060.080.1地表水环境质量随州市城区内有三个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断面(王福窑、厥水一桥、白桃桥),其水质均不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HI类功能区的水质要求,主要污染以有机污染为主。其中主要超标因子为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其原因是与我市工业废水排放和生活污水排放有关。随州市2005年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控断面目标水质现状水质主要超标因子陨水王福
39、窑HI类IV类类大肠菌群厥水一桥In类V类化学需氧量、高锌酸盐指数、氨氮、生化需氧量府河白桃桥HI类V类化学需氧量、高锌酸盐指数、氨氮、生化需氧量2、工业污染防治虽然我市现有废水处理设施近72台(套),处理能力达到4.13万吨/日,但很多处理设施不能有效运行,因而达不到处理达标排放的要求,大量超标废水严重污染地表水环境。全市现有废气处理设施75台(套),处理能力44.81万标立方米/小时,但多为锅炉烟尘除尘设施,处理效果不高,对水泥等工艺粉尘的处理效率更低,大量工业粉尘污染空气环境。随州市2005年污染治理设施数量项目市直曾都区广水市合计处理能力废水治理设施数量(台、万吨/日)84618724
40、.13废气治理设施数量(台、万标立方米/时)946207544.813、生活污水治理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已超过工业废水的排放量,2005年生活污水的排放量已占废水排放总量的71.35%o因此“十一五”期间必须加大治理生活污水的力度。随州市2005年污水排放构成情况市直曾都区广水市合计比例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200.9926.1574.81701.828.6生活污水排放量(万吨、)026541584423871.4合计(万吨、%)200.93580.12158.85939.8100.004、环保自身能力建设随着地级随州市的建立,我市在环境监察、环境监测、环保宣传、
41、环保技术和办公自动化能力方面均有较大提高,但离标准化建设的标准还有差距:全系统办公自动化能力较差、环境监察快速反应能力以及环境监测应急处理能力均达不到要求,环境信息、宣传、科技方面均有待建设。5、总量控制2005年的环境统计中,我市环境总量指标虽未超过总量控制目标,但均有突破总量指标的趋势,其中长州电厂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我市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将超过总量控制目标。随州市2005年总量控制指标完成情况表单位:吨标2000年实际“十五”总量2005年实际2005年实际比总量增减量二氧化硫123851120010643-557烟尘8218228007331-15469工业粉尘1319712600123
42、23-277化学需氧量147741690016794-106固体废物250300100-200氨氮26002090-5106、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还未达到要求,城镇绿化水平有待提高,汽车尾气控制监管不够,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还需加快。二、“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1、工业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工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市继续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大力实施“工业强市”、“项目兴市”战略。重点抓好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产品制造、食品医药化工、纺织服装、风机制造和新材料六大产业版块,力争培育3个以上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产业。强力推进工业项目建设,力争每年
43、建成3至5个投资过5000万元的工业项目,工业项目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到30%以上。到“十一五”末,工业增加值达到16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4%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0%以上,工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我市工业生产形势得到发展,GDP快速增长,这种形势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仍会快速发展。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同时,传统工业仍是我市经济中的主流,能耗高、利用率低、排放污染物量大的生产工艺仍十分普遍,环境问题仍将十分突出。因此要彻底进行技术工艺改造,实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工作任重而道远。2、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综合整治的压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大,城镇人口不断增多,“十一五”期间,随州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万人,城市的扩大、人口的增多,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城区环境、城市功能带来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