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疾病防治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类疾病防治技术.ppt(1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鱼类疾病防治技术,第一章 鱼病防治基本知识,鱼类和所有的生物一样,当环境发生改变,鱼类不能适应,或者鱼类自身的机能因其他原因引起变化而不能适应环境时,就会引起鱼类疾病的发生。因此鱼类患病是机体和外界环境双方作用的结果,前者是致病内因,后者是外因。,第一节 鱼病的分类,一、由生物引起的鱼病(1)由微生物引起的鱼病,包括有病毒、细菌、真菌、单细胞藻类引起的鱼病。(2)由寄生虫引起的鱼病,包括原生生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引起的鱼病。二、由非生物病因引起的鱼病(1)机械损伤;(2)物理性刺激,池水物理性质不良;(3)化学性刺激,池水化学性质不良;(4)饥饿、营养不良或过剩
2、。,第二节 鱼类发生疾病的原因,一、引起鱼类疾病发生的环境因素(1)养殖水体的水质因素:主要为生物的活动、水源、底质及气候的变化。池水的PH值以7.0-8.3为好,如低于5或超过9.5就会引起鱼类的疾病甚至死亡。另外,底质淤泥中含大量营养物质,通过细菌分解,不断向水中释放,对水质的影响也很大。(2)养殖水体水温因素:鱼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鱼苗阶段水温2;鱼种阶段 4;成鱼阶段 5;温差过大,会导致鱼类的死亡。,二、人为因素(1)放养密度过大:养殖密度越高,不断地投饵和施肥使水体环境越来越差,易发生流行性疾病。(2)管理不当:人工投饵不科学,使鱼类饥饱不匀;施肥不当也可能会引
3、起水质的恶化;(3)机械性损伤:在拉网、捕捞、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极易损伤鱼体。受伤的鱼体若未经消毒,下塘后极易被细菌和霉菌等感染,同时也易受寄生虫的侵袭而患病。,三、生物因素水环境差+鱼体抗病力下降=鱼病 各种致病生物侵袭鱼体而致,这些致使鱼类生病的生物称为病原体。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蠕虫、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等。此外,有些生物能直接吞食或危害鱼类,如老鼠、水鸟、水蛇、凶猛鱼类、水生昆虫、水螅、青泥苔等,统称为鱼类的敌害生物。,(1)病原体的来源 水源 进水后,水源中的病原体进入池塘,病原体在池塘中遇到合适的环境,即会侵袭鱼体引发鱼病。(2)病原体的传染力 传染力是病原体
4、可在一个宿主体内定居、繁殖后引起疾病的感染能力。病原体在宿主体内繁殖后及时排出宿主体外,并转称到另外的宿主体内才能继续存活,这种能力的大小即为病原体的传染力。,第三节 鱼病诊断的基本方法,一、鱼病查询(1)鱼类饲养管理情况 清塘、养殖的种类、来源、密度,放养前是否消毒及用什么消毒。投饲的种类、数量和质量,施肥的种类和数量。(2)有关的环境因子 有没有污染源、水质(水色、透明度、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等)水温变化情况、底质情况、是否漏水、鱼池的大小及水深、鱼池中是否有作为某种鱼类寄生虫的中间寄主和终末寄主等。(3)发病情况和曾经采用过的防治措施 发病时间;是否是某一种鱼发病,还是几种同时发病。病
5、鱼的异常,每天死鱼的尾数,曾经采取的治疗方法等。,二、鱼体检查,由外到内;先用肉眼检查(简称目检),然后再用显微镜检查(简称镜检)。(1)体表检查 先用肉眼仔细检查病鱼的头部、嘴、眼睛、鳃盖、鳞片、皮肤、鳍,有无充血、发炎、颜色变白或变黑、黏液增多、皮肤粗糙、肿胀、溃烂、小点、增生物、眼睛浑浊、眼球突出、鳞片竖立、腹部膨大、鳍条破碎、残缺不全、畸形、肛门红肿等异状及肉眼可见的大型寄生虫和水霉。对病变部位及可疑部分必须进一步用显微镜检查。镜检的方法是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刮取病变部位,盖上盖玻片,先用低倍镜检查,再用高倍镜检查。,(2)口腔及鳃检查 先用肉眼检查口腔及鳃有无充血、发炎、黏液增多、
6、鳃丝肿胀、颜色变成深浅不一、鳃丝腐烂及大型寄生虫(如中华蚤,锚头蚤)等;然后再刮取病灶部分黏液或剪取少量鳃丝,进行镜检。(3)内脏检查 是否有腹水,有无大型寄生虫(如舌状绦虫等)及胞囊。腹膜、肠系膜、脂肪组织等是否有血,各内脏有无异状。然后检查肠,看肠内有无食物,黏液多否,肠壁是否充血、发炎、有无白色小点、有无大型寄生虫等;然后取可疑部分及病变部分镜检。进一步检查肝、脾、肾、胆、鳔、心脏、脑、肌肉、骨骼等。对于中毒或营养不良引起的疾病,诊断时还要对食物、池水、鱼体进行分析。,(4)注意事项,供检查用的病鱼最好选症状明显、尚未死亡,或刚死亡不久的。尽量多检查几条鱼,因为每条鱼病的种类及严重程度不
7、相同,还可能并发几种鱼病。查询病情、病因应根据病鱼症状有重点的进行。如一口鱼池中同时发生几种鱼病时,应根据各种病情的严重程度几危害性抓主要问题先解决。所用过的工具(剪刀、镊子等)都应洗干净,以免互相传染。?,第四节 鱼病主要防病措施,1、对引进的苗种进行隔离及消毒,严禁携带病原。2、大力推广健康养殖,实行生态综合防治。(1)制定合理的养殖模式,放养健康苗种,做好前期的强化培育工作。(2)保持水质处于良好状态是预防疾病发生的主要手段。(3)预防疾病必须与科学投饲给合起来。(4)日常管理与疾病预防相结合。,3、防重于治,做好疾病的预防,是鱼病防治的关健。(1)预防疾病就是在水生动物尚为健康时进行,
8、如果已经发生轻微疾病或有个别死亡,此时用药则为治疗行为。预防有用药和不用药之分。(2)疾病的预防应贯彻于养殖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就是说养殖生产从开始到结束,每一步操作都要考虑到疾病的防治。,主要防病措施可概括为:“四消四定”:“四消”即池塘水体、鱼种鱼体、饲料食场和工具消毒;“四定”即投喂饲料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一、池塘水体消毒:池塘水体是鱼类栖息场所,也是各种病原体的隐藏和滋生场所,直接影响到鱼体健康。网箱养殖虽然难以用药物消毒,但也应做好饲养管理,减少水体污染,防止塘底老化。海水、淡水池塘每年冬天可用药物清塘,特别是饲养肉食性鱼类更为必要。能放干水的塘,应该放干水,清除塘底腐植土,让
9、阳光曝晒,达到消除病虫害的目的。药物清塘可使用二氧化氯、生石灰、茶粕、巴豆、鱼藤精等。,二、鱼种、鱼体消毒:经过消毒的鱼塘或水体,在放养鱼种时,应进行鱼体消毒,以免带进外来的病原体。网箱养鱼也不例外,应在放养前进行鱼种鱼体消毒。可用海龙高效碘,菌毒双克等浸洗消毒。三、饲料食场消毒:饲料要求新鲜,食场消毒很重要。食场(食台)周围常有残饵沉积,腐败发酵。滋生病原体,引发鱼病的发生,除了勤消除残饵外,每日消毒食场1-2次。食台5-7天清洗曝晒或放入海龙高效碘溶液中浸洗消毒。,四、工具消毒:包括捞网,拉网,鱼筛等,在发病池塘使用过后,都要消毒,以免暴发流行病。消毒的方法,一是曝晒,二是用1ppm“稳定
10、二氧化氯”、“高效碘”溶液浸泡30分钟。“四定”的关键是定质:即饲料要新鲜、优质这是提高鱼体对疾病抵抗力的重要措施。科学的饲养管理:1、控制放养密度;2、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3、控制病原体的传播。,第四节 防治鱼病用药的注意事项,一、怎样确定药物使用剂量(浓度)?(1)药物使用剂量根据不同品种和规格而异。如使用漂白粉消毒鱼种采用10ppm,夏花则用5ppm。敌百虫对鲤科鱼(青、草、鲢、鳙)很安全,而对鲈鱼、鳜鱼、淡水白鲳不安全,常用药物浓度(晶体敌百虫0.5ppm)即会引起死亡。(2)一般选择对病原体最低的有效剂量。(3)在低温和水质较肥时,药物用量应适当提高,反之则适当减少。(菊酯类药物除外
11、)消毒剂的种类很多,使用时应注意选择。二氯、三氯对水体中的藻类杀伤力强,用量大或两次以上使用会使水质清瘦,二氧化氯和碘制剂应用面广,禁忌少。同一水体的消毒应注意交替使用不同的种类。二、鱼类病原体对药物会不会产生抗药性?长期使用一种药物治疗鱼病,往往会使药效减弱,甚至完全失效。这是因为病原体对药物产生了耐药性。为避免病原体对药物产生抗药性,治疗鱼病时宜采用几种药物交替使用。,三、使用药物时应注意哪些事项?,(1)使用药物时,根据病因和发病部位来决定治疗方法。视水温、鱼的忍耐度等灵活掌握。(2)鱼种浸洗注意事项 使用两种以上药物时,首先分别将药物溶解,再倒入消毒容器内。消毒容器最好用木桶、陶瓷水缸
12、或小船的船舱。时间的长短,要根据鱼种的健康情况和水温的高低来定。水温高,浸洗时间要相应缩短;反之,浸洗时间长些。一般要10-30分钟。浸洗时,要注意观察鱼的活动情况。浸洗时,不可太密,以防缺氧死亡。,(3)在泼洒是应注意事项,首先应正确丈量水的体积,计算出总用药量,此外,有些药物不能混合使用,如敌百虫不能和生石灰混合使用,有些药物保管不妥或过长,容易失效。因此,药物最好是现买现用。泼洒药物同时,最好不要投喂饲料,一般要求先喂食,后泼药。池塘泼洒药物,一定要均匀,对不易溶解的药物,应充分使用溶解后,在全池泼洒。泼洒药物最好是在晴天上午9时或下午4时进行,若在夏季泼洒药物,宜在下午4-5时进行。全
13、池泼洒药物时,应从上风处开始逐步向下风泼。,二、从塘鱼的表现判别:,发生塘鱼中毒时,鱼类浮头现象一般不大明显,其症状表现也因毒物的不同而异,有的表现为窜游,颤抖,跳跃挣扎,直至昏迷死亡。有的表现行动迟缓,麻痹,体色慢慢变黑,丧失活动的能力而死。泛塘表现为塘鱼严重缺氧浮头,分散于池塘各处,口一张一合,平静地直接从水面空气中吸取氧气,严重时在浅水处浮头的银鲴,鲂,鳊等,浮着浮着白肚皮慢慢上翻,又挣扎着保持平衡,如此反复几次便肚皮朝上而死。,第二章 水质调控与处理,水是水产养殖动物的生活环境,其好坏直接影响到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影响到产量和经济效益。良好的水质不仅能加快水产养殖动物的生长,
14、提高饵料的利用率,而且还能减少水产养殖动物病害的发生,从而大幅提高池塘的养殖产量,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恶化的水质,轻者造成养殖动物生长缓慢,饵料的利用率降低,得病率上升,重者引起养殖动物大量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一)水体理化环境的调节水体中不仅生活着水产养殖动物,还生活着大量的原生动植物(如藻类,枝角类,桡足类等)及其幼虫、虫卵。而且还溶解和悬浮着多种有形和无形的物质(如02,NH3,H2S等,)及其它成分(CU2+,NO2-等)。由于养殖动物生长所产生的大量残饵、排泄物及其死亡后尸体的腐败,会消耗水体中的氧气,产生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促使氨氮累积增多,pH值下降,水体理化环境发生改变。
15、水体理化环境取决于池塘的底质状况,所溶解的物质(如02,NH3,H2S,NO2-等)和特有的硬度,酸碱度,1、底泥养殖环境的基础底泥、富含大量的营养物质和能吸附营养物质并逐步释放的胶体物质。它能为养殖动物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盐类,同时也是病原菌的培养基,寄生虫的孳生地、避难所,还产生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而且在发酵、氧化过程中还要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由于底泥在水质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非养殖季节,要抓好清塘工作,多日晒,还要清整池塘,挖除多余淤泥。在养殖季节,晴天有风之日,每两个月拉网搅动底泥,施放微生物制剂或化学底质改良剂。,2溶解氧水产养殖动物的生命要素氧是鱼体进行新陈代谢的关键
16、物质,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高,水产养殖动物摄食旺盛、消化率高、生长快,反之,摄食减少、饲料系数增高,浮头,重则引起大量死亡,水体中高含量的溶解氧还可以抑制有毒物质的生成,转化和降低有毒物质的(NH3,H2S,NO2-)含量。通常的方法是经常加注新水,晴天中午或后半夜经常使用增氧机,施用水质改良剂。泼洒微生物水质改良剂调节水体微生物的种类和藻相的种类,从而来维持水体中高含量的溶解氧。在养殖生产中通过适当控制养殖密度(分养、轮捕轮放)和滤食性鱼类(鲢鳙)的搭配比例,施用生物鱼肥增加水体的肥度,维持浮游植物的合理密度,多注新水,多开增氧机,多使用微生物制剂等措施是解决水产养殖动物因缺氧而浮头和泛池的最
17、根本的解决方法。,3 PH值水质状况的晴雨表PH值决定着水体中的很多化学和生物过程,如NH3和H2S等有毒物质的毒性,pH值高于8,大量的NH4+会转化成有毒的NH3。pH值低于6时,水中90以上的硫化物以H2S的形式存在,增大硫化物的毒性。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使水中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对水产养殖动物有直接危害,甚至致死。在日常生产中,海水养殖PH值一般应控制在7.5-8.5之间,淡水养殖pH值一般应保持在6.5-9.0之间。我们通常泼洒生石灰提高pH值;水质偏碱,加水降低水体pH值,每次不能变化太大,应采用少量多次的办法。,4硫化氢(H2S)水体中剧毒气体硫化氢对于水产动物
18、是种剧毒物质,轻则减缓鱼虾的生长速度、减弱鱼虾体质和抗病能力,损坏鱼虾的中枢神经。重则(0.5ppm的硫化氢)导致鱼虾中毒死亡。在日常养殖生产中,通过合理投饵,尽量减少池内残饵量,经常换水降低池水有机污染物浓度,添加Fe、Mn等金属离子能沉淀水中的H2S。泼洒高效增氧剂,开增氧机等办法,充分增氧消耗H2S,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与繁衍。干塘后彻底清除池底污泥,或将底泥翻耕曝晒,以促使硫化氢及其它硫化物氧化。,5、氨(NH3)水产动物的隐形杀手氨由水产动物排泄物(粪便)和底层有机物经氨化作用而产生,是种剧毒物质。轻则干扰水产养殖动物渗透压调节系统,破坏鳃组织的粘膜层,降低血红素携带氧的能力,从而
19、抑制水产养殖动物生长。重则会诱发或加重水生动物疾病的病情,破坏鱼虾皮、胃、肠、道的粘膜,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在0.20.5ppm的浓度时,鱼虾表现为急躁不安,表粘液增多,体表充血,鳃部及鳍条基部出血明显,会急性中毒死亡。在日常生产中,我们通常选用高质量的饲料,尽量减少残饵。定期加注新水,稀释水中氨氮浓度,使用高效生物鱼肥,避免人为造成氨含量过高。泼洒水体改良剂降低水体的pH值,减少氨的浓度,降低氨氮的毒性。使用微生物水质改良剂保持水质清新。,6、亚硝酸盐(N02)水产动物致病根源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过程的中间产物,一旦硝化过程受阻,亚硝酸盐就会在水体内积累,是诱发暴发性出血病等的重要环
20、境因子。当养殖水体中存在较高含量亚硝酸盐时,鱼虾红血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数量逐渐减少,鱼虾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被其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鱼虾摄食量降低,鳃组织出现病变,呼吸困难,骚动不安。当水体中亚硝酸盐含量达到或超过0.5ppm时,鱼虾某些代谢器官的功能失常,体力衰退,易患病死亡。诱发黄血病或褐血病,草鱼出血病,对虾鳃受损变黑,中毒死亡。在日常生产中我们通常定期换注新水,保持养殖池或育苗池长期不缺氧。少施无机氮肥,高温季节以施生物鱼肥为主。,二)非健康养殖水质及其改善方法,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对象能否健康的生长甚至关系到养殖成败,“肥,活,嫩,爽”是渔民在长期生产实践
21、中对良好水质和水色在视觉上的一个概括。所谓水质肥,就是养殖水体中浮游生物种群多,数量大,繁殖量高。通常较好的水质,由于不同种类浮游生物在光照、温度等外界条件不断变化的影响下,其活动的水层和水区也随之经常变动,因而使池水呈现出多变的颜色,即所谓的“早淡晚浓”或“早红晚绿”,阳光下呈映云彩状,称之为活。水带油绿色或浅褐带绿色,肥浓度适中而不污浊,可谓嫩爽。,水质的好坏主要表现在水色上,因此,我们常常根据的水色判断水质的好坏。水色是指溶入水中或悬浮于水中的物质在阳光下所呈现的颜色。这些物质主要包括天然的金属离子,污泥腐殖质,微生物及水体中浮游植物(藻类)和水体中浮游动物(蚤类,原生动物),悬浮的残饵
22、,粘土或胶状物等。池水变坏,鱼的活动反常。根据具体情况,一般采取补充新水或换水,增施肥料,化学水质改良剂,微生态制剂等方法进行调节,目的使塘水转肥变活,为鱼类及其饵料生物创造适宜的生活条件。,1 黑水水色呈黑褐带混浊,是池中腐殖质过多,腐败分解过快所引起。这种水往往偏酸性,不利于天然饵料的繁殖和鱼的生长。一般发生在春季,由于水浅,池塘里冬歇期施用的大量基肥随着气温的升高被快速氧化分解,产生的养分溶解在水体中,浮游植物不能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有的被分解成的不能溶解的细小颗粒悬浮在水中,池水就变成了黑色。有时在施肥后也产生这种情况。这种水质是由养分不能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造成的,采用的办法就是不破坏
23、水体的肥度,又能使养分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首先考虑补充少量的新水,泼洒水质改良剂提高水的PH值,沉淀悬浮物质,增加水体的透明度,便于浮游植物的快速生长和繁殖。,2 铜锈水又称湖靛水,水质清瘦,水面出现棕红色或油绿色的浮沫或粒状物。一般发生在夏季,水温大多在2832,中性、碱性水体都有发生。主要是由蓝藻中铜绿微囊藻和水花微囊藻大量繁殖,在池水面形成了铜绿色水华。这种藻类外面包着一层胶质,鱼类不能消化,反而还要消耗养料,还抑制可消化藻类的繁殖,拖瘦水质。大量繁殖时,夜间产生过多二氧化碳,消耗大量氧气,容易造成缺氧泛池。光合作用时,会使水体pH值急剧上升,使鱼类神经系统失灵,兴奋性增加,活性加剧、痉
24、挛,鱼体失去平衡。衰老死亡后,蛋白质分解,并产生藻毒素,这些毒物浓度大时,会影响鱼类生长,严重时使鱼类中毒死亡。池塘经常灌注新水,不使水中有机质过高,可控制微囊藻的繁殖,当该藻已大量繁殖时,可全池泼洒 二氧化氯。施药后应开动增氧机,在第二天清晨酌情加注新水,以防浮头。清晨藻体上浮聚集时将扑苔灵撒在藻体上,杀死部分藻类。,3 红水又称“铁锈水”,指水体中大量黄褐色的甲藻在繁殖时受阳光照射所呈现的红棕色,有时水面有团簇状淡红色、红色浮膜。多发生在有机质多、硬度大、呈微碱性的水体,淡红色团簇状物是水蚤等浮游动物繁殖过度所致,红色是水体中纤毛虫、夜光虫,甲藻受阳光照射所呈现。甲藻是水体中常见的单细胞浮
25、游植物,在池塘中对鱼类产生危害的有多甲藻和裸甲藻。大量繁殖时,容易造成缺氧泛池。鱼吃了以后在消化道中出现许多气泡。死亡后可产生可致鱼死亡的有毒甲藻素。多甲藻大量繁殖,应及时换水,或施用二氧化氯,杀死该藻。,4 油皮水 是指水体中生物死亡腐败后的脂肪体,粘附尘埃或污物后在水面形成的灰黑色的浮膜,鱼吞食后,不利于消化;同时,浮膜覆盖水面也影响了氧气溶于水中。5 水泡水水面上常有气泡上泛,水色逐渐转变,池水发涩带腥臭,是腐殖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碳酸、硫化氢、氨氮、沼气造成,这些气体都有毒性,对水产养殖动物有一定的危害,施用生物制剂可避免此种情况发生。6 白浊水是由水体中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过多,浮游植
26、物较少引起。水体浮游植物太少,可以通过培育藻类;浮游动物太多,可以通过投放花鲢或者杀死部分浮游动物。7澄清澄清水水体中浮游生物少,水偏瘦,可以通过施用鱼肥培育藻类,增加水体肥度。,第三章 常见鱼病的诊断和防治,第一节 病毒性鱼病草鱼出血病诊断技术病原体 呼肠孤病毒,繁殖温度20-35,最适繁殖温度30左右。症状 体表暗黑而略红,皮下和肌肉有出血现象,口腔、下颚、头顶或眼眶周围充血,甚至眼球突出,鳃盖、鳍条周围也充血,肌肉呈现点状或块状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现鲜红色。有时有腹水,肠道无食物、充血但不糜烂。诊断时,须全面观察病鱼体内外器官和组织的出血症状。流行危害 该病是目前草鱼饲养阶段危害最大的
27、一种传染性疾病,流行于全国各渔业养殖地区,流行季节在6月下旬至9月上旬,水温27以上时。,常见水质:,优良水质:,茶 色,茶褐色,这种水色的水质较“肥”“活”,施肥量适中,水中的藻类是硅藻,生活在此种水色中的养殖对象活力强,体色光洁,摄食消化吸收好,生长速度快,是养殖的最佳水色。,淡绿色,翠绿色,这种水色的水质看上去嫩爽,透明度在20-35厘米之间。肥度适中,水中的藻类是绿藻,绿藻能吸收水中大量的氮肥,净化水质,水生动物在此环境中生长快,体色鲜艳。,黄绿色,为硅藻和绿藻共生的水色,我们说:“硅藻水不稳定,绿藻水不丰富”,而黄绿色水则兼备了硅藻水和绿藻水的优势,水色稳定,营养丰富,此种水色养殖的
28、水产动物活力强,肌肉结实,体色光亮,生长速度快,是难得的优质水色。,浓绿色(浓而不浊),这种水色的水质看上去较浓,多见于养殖中后期,透明度在10厘米左右,水中的藻类以绿藻为主,水质较肥,但活、爽,水中悬浮颗粒少;有利于减缓对水生动物对环境与气候变化的应激反应。以上几种水色的水质爽、亮、活,增氧机打起的水花为白色,如有泡沫很快就消失,因此均属优良水色。,危险水色,蓝绿色或老绿色,灰绿、灰蓝或暗绿色,酱红色或砖红色,黑褐色与酱油色,白浊色(乳白色),澄清色,青苔水,浑浊、分层、黄泥水,草鱼出血病,草鱼出血病,预防:生石灰100125千克/亩彻底清塘。鱼苗下塘前用2%3%食盐溶液浸泡。采用草鱼出血病
29、疫苗,透过腹腔注射或浸泡进行接种免疫治疗方法:0.3ppm的8%二氧化氯全池泼洒。0.30.8ppm 10%聚维酮碘溶液全池泼洒。内服板蓝根大黄散100克+10%恩诺沙星粉100克拌饲料20千克内服,连用35天。,第二节 细菌性鱼病,一、细菌性败血病1、病原体 由嗜水气单孢菌感染引起的。2、症状 早期急性感染时,病鱼的上下颌、口腔、鳃盖、眼睛、鳍条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此时肠道内尚有少量的食物。严重时鱼体严重充血,眼眶周围也充血,尤以为鲢、鳙鱼为甚。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积有淡黄色透明或红色浑浊腹水。鳃、肝、肾的颜色均较浅,且呈花肝状.病鱼严重贫血。肝脏、肾脏、脾脏肿大,脾呈紫黑色
30、,胆囊肿大。肠系膜、腹膜及肠壁充血。肠内无食物,而有很多粘液,有的肠腔内积水或有气体。有的病鱼鳞片竖起,肌肉充血,鳔壁充血,鳃丝末端腐烂。水位的忽高忽低、水温差过大、水体中的有毒物质(如氨氮等)含量过高等均可引起鱼体发生病变,特别是有毒物质的含量过高可引起鱼体毛细血管硬化,鱼在活动过程中使鱼体毛细血管发生破裂充血,而后被嗜水气单胞菌或弧菌感染而形成败血症。流行地域广,季节长,危害大,死亡率高。,细菌性败血病,3、细菌性败血病流行危害,预防::1)生石灰100125千克彻底清塘。2)8%稳定性二氧化氯0.20.3ppm 全池水体消毒。每隔15天一次。3)经常使用微生物制剂或生物鱼肥,保持良好的水
31、体环境治疗:1)鱼病发生后,彻底改良水质,亩用复合矿物盐如沸石粉、白土等(底净活水宝2500g)化水全池泼洒。2)第二天外泼敌百虫、辛硫磷粉200克+硫酸铜350克/亩,第三天泼洒鱼虾强氯精300克+渔经鱼血停(三硫二丙烯)250克/亩。3)如果单一死白鲢可用4.5%氯氰菊脂溶液3040ml+硫酸铜350克/亩,化水全池泼洒;如单一死鲫或大头鱼可用辛硫磷溶液3040ml+硫酸铜350克/亩化水全池泼洒。4)内服10%恩诺沙星100克+板蓝根大黄散100克+维生素K3粉50克拌料20kg,,连用三天。,二、细菌性烂鳃病,1、病原体:柱状屈挠杆菌或鱼害粘球菌感染引起的 2、症状:病鱼体表发黑,独游
32、、鳃丝往往腐烂带泥,病情严重时鳃丝末端软骨外露,鳃盖内侧表皮充血,鳃盖骨内侧中央部分常腐蚀成一个圆形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细菌性烂鳃病,三、细菌性肠炎,1、病原体点状气单孢菌,适宜生长温度25,PH值6-12范围内均能生长。条件致病菌。2、症状病鱼头部发黑,肛门外突红肿,腹部膨大,用手轻压腹部,有脓状液体流出。腹腔有腹水。肠道明显充血、糜烂。,细菌性肠炎,细菌性肠炎,3、流行危害 此病是我国养殖鱼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重病鱼池死亡率高达90%以上。全国各养殖区均有发生,流行时间为4-9月,草鱼和青鱼最易得此病。,四、赤皮病,1、病原体 荧光极毛杆菌,适宜生长温度25。2、症状 病鱼体表局部
33、和大部分出血发炎、鳞片脱落,以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背鳍和所有鳍的基部充血,鳍条末端糜烂,鳍条之间组织破坏,呈破烂的纸扇状,故又称蛀鳍病,也有肠道充血发炎的症状发生。,赤皮病,赤皮病,流行危害此病是草、青鱼种和成鱼阶段的主要病害之一。影响范围广。常与烂鳃、肠炎并发。4-5月份较常见。每年苗种放养时,由于鱼体受伤或冻伤而容易发生此病,患此病后8-10天出现死亡。,草鱼三病的防治方法,生石灰100125千克/亩彻底清塘。苗种放养前用10%聚维酮碘溶液510ppm浸洗1015分钟。治疗时用(30%)鱼虾强氯精0.3ppm或(8%)二氧化氯0.3ppm连续泼洒两次,亩混配鱼血停(三疏二丙烯)250g
34、泼洒效果明显内服:板蓝根大黄散100克+10%恩诺沙星100克+10%大蒜素50g拌料20千克,连续35天。结合使用效果更好。,五、白头白嘴病,1、病原体粘球菌感染引起,适宜生长温度25,最适PH值7.2。2、症状病鱼体表吻端至眼球皮肤变成乳白色,口周围的皮肤溃烂,如有絮状物粘附。3、流行危害此病是一种暴发性病,主要在我国长江流域各养殖区有不同程度的流行。流行季节一般从5月下旬开始,6月是高峰期。,白头白嘴病图例,白头白嘴病,4、防治技术(1)冬季清塘要彻底。(生石灰100125千克/亩彻底清塘。苗种放养前用10%聚维酮碘溶液510ppm浸洗1015分钟。治疗时用(30%)鱼虾强氯精0.3pp
35、m或(8%)二氧化氯0.3ppm连续泼洒两次,亩混配鱼血停(三疏二丙烯)250g泼洒效果明显内服:板蓝根大黄散100克+10%恩诺沙星100克+10%大蒜素50g拌料20千克,连续35天。结合使用效果更好。,六、竖鳞病,1、病原体水型点状极毛杆菌感染引起。2、症状病鱼体表面粗造、部分鳞片向外张开,像松球。鳞基部水肿、内部积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3、流行危害此病是一种鲤、鲫、草、鲢和金鱼等的一种常见病,流行季节为春季。,竖鳞病图例,竖鳞病,4、防治技术(1)用2%-3%的盐水浸泡10分钟。(2)外用“二氧化氯(3)内服:板蓝根大黄散100克+10%恩诺沙星100克+10%大蒜素5
36、0g拌料20千克,连续35天。,七、打印病,1、病原体 点状气单孢杆菌感染引起,适宜温度28。2、症状 通常在肛门两侧出现红斑,似脓包状,之后鳞片 脱落,肌肉腐烂穿孔,直至露出骨骼和内脏为止。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充血发红,似打上一个红色印记,故称“打印病”。3、流行危害 此病是鲢、鳙鱼的主要病害之一,其草鱼、鲫鱼、鲂鱼、鳜鱼也可感染此病,全国各养殖区均能发生此病,以夏秋雨季最为常见,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打印病图例,打印病,4、防治技术冬季清塘要彻底。避免机械损伤。外用“二氧化氯(3)内服:板蓝根大黄散100克+10%恩诺沙星100克+10%大蒜素50g拌料20千克,连续35天。(4)加强水
37、质管理用改良水质。,第三节 真菌性鱼病,一、水霉病1、病原体由水霉和绵霉感染引起。2、症状肉眼可见到病鱼体表有似灰白色绵毛状物,故称“生毛”或“白毛病”,病鱼体质瘦弱表现焦躁不安,游动失常,以后病鱼患处腐烂加剧,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水霉病图例,水霉病,3、流行危害 此病全国各地均有流行,流行季节为早春和晚冬,密养越冬池易发生。4、防治技术(1)冬季清塘要彻底;在捕捞、运输和放养的操作过程要尽量仔细,避免鱼体受伤。(2)放苗前,在网箱内用5%的食盐、“水霉净”或药浴(3)全池泼洒“水霉净”。,二、鳃霉病,1、病原体:由鳃霉感染引起。2、症状 鳃小片肿大粘连、充血、出血。随着病情的发展,鳃器官受
38、到破坏,呼吸机制发生障碍,病鱼食欲减退,呼吸困难,游动缓慢,鳃上出现出血斑、淤血斑及缺血斑而呈花鳃。病重时高度贫血,整个鳃呈灰色。本病多呈急性型,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在发病1-2天内大量繁殖,出现暴发性急剧死亡。,鳃霉病图例,鳃霉病,3、流行危害长江中下游及东北地亦常发生。主要危害草、青、鲢、鳙、鲮、鲤等养殖鱼类的鱼苗、鱼种、1龄鱼亦可发病,甚至2-3龄的草、青鱼也受其害。4、防治技术(1)冬季清塘要彻底。(2)外用“二氧化氯”、“水霉净”或“腐皮立消”全池泼洒。(3)发病鱼池应迅速加注新水。,第四节:鱼类的肝胆综合症,肝胆综合症是养殖生产中指以肝胆疾患为主要特征的鱼类疾病的总称。当前我国比较突
39、出的鱼类肝胆综合症主要发生在草鱼、鲤鱼、鲫鱼、团头鲂、鮰鱼等常规主养鱼类中。肝脏坏死、腐烂、胆囊膨大、胆汁颜色深且常渗出,病鱼尾鳍、背鳍的鳍条尖发白,鳃部有大量的淤血和黏液,鳃丝完整但充血严重。病鱼由于主要脏器出现严重病变、受损,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给其它病菌的侵入以可乘之机,因此该病重症者常伴有出血、烂鳃、肠炎、烂尾等症。,鱼类的肝胆综合症,发病初期,肝脏略肿大,轻微贫血,色略淡;胆囊色较暗,略显绿色。随着病情发展,肝脏明显肿大,可比正常情况下大1倍以上,肝色逐渐变黄发白,或呈斑块状黄红白色相间,形成明显的“花肝”症状,有的使肝脏局部或大部分变成“绿肝”;有的肝脏轻触易碎,胆囊明显肿大1-2
40、倍(有时导致胆汁溢出或胆囊破裂),胆汁颜色变深绿或墨绿色,或变黄变白直到无色,重者胆囊充血发红,并使胆汁也成红色。胆囊的外壁上附有一些银色的外膜。肠道内壁却严重充血,肠道弹性很差,轻拉可断成多节,但肠道中仍有少量的食物,病鱼的脾肾也明显肿大,脏器系统同时膨大。,鱼类的肝胆综合症,一)肝胆综合症的诱因引起鱼类肝病的病因较多,主要有恶劣的养殖环境,营养性因素、毒性物质和药源性因素等、鱼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当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时,鱼体内氨的代谢产物难以正常排出而蓄积于血液之中,引起鱼类代谢失衡引发肝胆疾病。、鱼饲料营养不适合鱼类营养需要。如蛋白质含量过高、碳水化合物含量偏高或长期使用动物性
41、脂肪和高度饱和脂肪酸等,导致饲料能量蛋白比过高。高蛋白饲料易诱发肝脏脂肪积累,破坏肝功能,干扰鱼类正常生理生化代谢。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糖代谢紊乱,造成内脏脂肪积累,妨碍正常的机能,其主要病变部位是肝脏,大量的肝糖积累和脂肪浸润,造成肝肿大,色泽变淡,外表无光泽,严重的脂肪肝还可引发肝病变,使肝脏失去正常机能。、鱼饲料氧化、酸败、发霉、变质。脂肪是易被氧化的物质,脂肪氧化产生的醛、酮、酸对鱼类有毒,将直接对肝脏造成损害。,鱼类的肝胆综合症,、滥用药物。如长期在饲料中添加高剂量喹乙醇、黄霉素等促生长药物造成鱼类肝脏损害。长期低剂量用药或大剂量(一般可达常规最高用量的24倍)使用外用消毒
42、药杀虫、内服抗菌药等。低剂量的药物本身的毒副作用并不是很大,但是长期使用会在水体和鱼体内形成大量的积累,直接损害鱼体肝脏。大剂量的药物本身就可以损伤鱼体肝脏、鱼维生素缺乏。如胆碱、V、生物素、肌醇、V等都参与鱼体内的脂肪代谢,缺乏上述维生素均会造成鱼体内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脂肪在肝脏中积累,诱发肝病。、鱼饲料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如棉粕中的棉酚、菜粕中的硫葡萄糖甙、劣质鱼粉中的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引发鱼类的肝胆类疾病。,二)肝胆综合症的的控制与治疗,1、加强水质管理严格按照健康养鱼的要求,培育良好的水质,在非养殖季节,清塘消毒,清除池中过多淤泥。在养殖季节,常注新水常开增氧机,合理施用肥料、
43、微生态制剂和水质改良剂,在必要时泼洒水博士、底垢净、华扬净水灵、爽水解毒剂、水质保护解毒剂、净水解毒剂等对水质加以调节,保持水质长期处于“肥活嫩爽”的状态。,二)肝胆综合症的的控制与治疗,2、科学投喂严格按照科学养鱼的要求,应根据所养鱼类品种、生长阶段正确选用营养平衡、品质稳定的全价饲料,科学投喂,切忌过量投喂;防止蛋白质变质和脂肪氧化,防止饲料受潮发霉变质。投喂配合饲料的养殖户,最好每天适当投喂一些水草或苏丹草等植物性饲料,以补充鱼类对维生素和粗纤维的需求量,如果投喂植物性饲料困难,可选择定期用鱼用多维拌饵投喂,因为鱼用多维的投喂一方面可以使鱼类摄入的营养均衡;另一方面鱼用多维本身就具有一定
44、的治疗作用,这样做可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病率。,二)肝胆综合症的的控制与治疗,3、正确用药 及时预防和治疗鱼病,但要避免大量鱼药的滥用,严重损坏鱼的肝、肾脏等器官;不要低剂量、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对鱼类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呋喃唑酮、氯霉素、磺胺类、喹乙醇、四环素族抗生素等。要做到合理用药,不用副作用大和残留高的鱼药,如溴氯菊酯、敌敌畏、敌杀死、林丹等,更不能用国家禁用渔药或以农药代替渔药施放于水体中,务必选用通过国家GMP验证厂家生产的渔药。在治疗肝病时要尽量弄清病原,治病求本,标本兼治。既要对症治疗,又要消除病因。治疗原则是解毒、补肝、强肝、疏理、消肿,促进肝细胞再生及胆功能恢复正常。如选用“护肝素
45、、舒肝素”等治疗。,第四节 鱼类寄生虫病,指环虫病1、病原体 指环虫,寄生在鱼的鳃部。2、症状 当鱼的鳃部严重感染此虫时,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鳃丝暗灰色且粘液增多,呼吸困难。严重感染此虫的病鱼,肉眼可见鳃丝上布满灰白色群体,若将这些群体用镊子放在清水种可见蠕动虫体。,指环虫病图例,指环虫病,3、流行危害此病是全国鱼苗、鱼种及成鱼养殖阶段的常见病。流行季节为夏、秋两季,越冬鱼种池在初春温度适宜时也容易发生。4、防治技术(1)、冬季清塘要彻底。(2)、用“指环净”按0.045ppm全池泼洒,效果独特。(3)“海龙鱼虫清”、“杀虫宁”全池泼洒,效果独特。,二、三代虫,1、病原体三代虫,常见鲩三代
46、虫、鲢三代虫、秀丽三代虫。2、症状病鱼皮肤上有灰白色粘液,失去光泽,鳍缺损。鱼体黑瘦,呼吸困难,游动极不正常,呈现极度不安,食欲减退终至死亡。,三代虫图例,三代虫,3、流行危害此病全国各地都有发生,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危害鲢、鳙、鲤、鲫、草和金鱼的鱼苗、鱼种,尤其草鱼和金鱼。流行季节为春季、夏初,小水体、高密度养鱼和长途运输过程中极易发生。但死亡率不高。4、防治技术(1)冬季清塘要彻底。(2)用“指环净”、“海龙鱼虫清”、“杀虫宁”全池泼洒,效果独特。,三、车轮虫,1、病原体 车轮虫,侵袭体表的个体较大如:显著车轮虫、粗棘杜氏车轮虫等。另一种是侵袭鳃瓣的车轮虫如:卵形车轮虫、微小车轮虫等。2、
47、症状 鱼体消瘦、行动缓慢,体表或鳃上粘液增多,鳍、头部、体表、出现一层白翳,在水中尤为明显;下塘10天左右的鱼苗发病时,成群沿池边狂游,口腔充满粘液,嘴闭合困难,不摄食,呈“跑马”现象,病鱼黑瘦。,车轮虫图例,车轮虫,3、流行危害此病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寄生在各养殖鱼的体表、鳃、鼻孔等处。主要危害鱼苗、鱼种。4-7月较为流行。密养和瘦弱鱼易发病。4、防治技术(1)冬季清塘要彻底。(2)全池泼洒用“车轮虫杀”,效果独特。(3),六、锚头蚤,1、病原体 是由甲壳动物引起的体表病,常见的是寄生于鲢、鳙、团头鲂和鲫体表、口腔的多态锚头蚤。此虫体大而细长,肉眼可见。2、症状 锚头蚤以头胸部插进寄主的肌肉或
48、鳞片下,而部分胸腹部却裸露在鱼体外面,病鱼体表可见裸露的锚头蚤虫体,其形状似针,故又称针虫病。寄生部位周围细胞发炎红肿。并有溢血而出现的红斑,发病初期病鱼焦躁不安,食欲减退,继而体质逐渐消瘦,游动迟缓,终至死亡。,锚头蚤图例,锚头蚤,3、流行危害 此病全国各地都有发生,水温12-33时,成虫可产卵繁殖,最适水温20-25。4、防治技术(1)全池泼洒“海龙一扫清”“杀虫宁”。(2)第二天全池泼洒“菌毒双克”或“海龙高效碘”。,七、中华蚤病,1、病原体 是由中华蚤属的一些甲壳类动物寄生于鱼的鳃而引起的疾病,中华蚤病又叫鳃蛆病,鲢中华蚤病又叫翘尾巴病。2、症状 病鱼焦躁不安,跳跃、食欲减退或不食,体
49、色发黑。严重或并发其他病时,呼吸困难,离群独游或停留近岸水体中,不久死亡。揭开鳃盖,可见许多带有卵囊的雌蚤挂在肿胀发白的鳃丝末端,形似白色小蛆。,中华蚤病图例,中华蚤病,3、流行危害 此病全国各地都有发生,长江流域每年4-11月为流行季节,尤以5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甚。特别是当年草鱼危害严重。4、防治技术(1)彻底清塘,以杀死幼虫。(2)鱼种放养前,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浸洗 20-30分钟。(3)全池泼洒“海龙一扫清”“杀虫宁”。(4)第二天全池泼洒“菌毒双克”或“海龙高效碘”。,八、鱼鲺病,1、病原体 常见为东方鱼鲺。2、症状 当鱼鲺主要寄生在体表和鳍,吸食鱼的血液。病 鱼粘液增多,焦躁不安,跳跃,随后食欲减退,身体衰弱,严重时体表充血,体色变黑。当鱼鲺主要寄生在鱼的鳃和口腔时,鳃上的粘液增多,呼吸困难;口腔壁充血、发炎。易并发其他病。3、流行危害 此病全国各地都有发生,长江流域每年6-8月为流 行季节,寄生鱼类品种多。,鱼鲺病图例,鱼鲺病图例,鱼鲺病,4、防治技术(1)彻底清塘,以杀死幼虫。(2)鱼种放养前,用敌百虫浸洗20-30分钟。(3)全池泼洒“海龙一扫清”“杀虫宁”。(4)杀虫后为防治细菌感染,隔天应用全池泼洒“菌毒双克”或“海龙高效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