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础设施经济.ppt.ppt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71558 上传时间:2024-05-07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3.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基础设施经济.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城市基础设施经济.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城市基础设施经济.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城市基础设施经济.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城市基础设施经济.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基础设施经济.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基础设施经济.ppt.ppt(1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城市基础设施经济,主要内容,城市基础设施的构成与特点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模式与规模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现状与问题城市基础设施的产业化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一节 城市基础设施概述,一、城市基础设施的含义与分类在经济学中基础设施一般指那些为社会生产提供一般条件和服务的部门和行业。“城市基础设施”则是限定了空间适用范围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三个层次,根据基础设施服务的范围和其作用力与重要性的差异,可以把它划分成三个层次:1、宏观层次全国性或区域性基础设施。2、中观层次城市性基础设施。3、微观层次小区性或单位性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既包括公路、铁路、机场、通讯、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即俗称的基础

2、建设(physical infrastructure),而且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即“社会性基础设施”(social infrastructure)。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邮电、供水供电、商业服务、科研与技术服务、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和公共生活服务设施等。它们是国民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经济越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越高;完善的基础设施对加速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其空间分布形态演变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往往需较长时间和巨额投资。对新建、扩建项目,特别是远离城市的重大项目和基地建设,更需优先发展基础设施,以便项目建

3、成后尽快发挥效益。,基础设施意义:(对经济的意义)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所谓“乘数效应”,即能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社会总需求和国民收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基础设施是否完善,是其经济是否可以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案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为了应对空前的经济大萧条,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了著名的“罗斯福新政”,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政策就是政府主导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基建项目,不仅提高了就业,增加了民众收入,还为后期美国经济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案例:为了应对由于全球性金融危机及国内诸多因素造成的经济下滑的巨大风险,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投资的经济刺激计划,“四万亿”经济刺激预计每年拉动经济增长约1

4、个百分点,其中近一半资金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和城乡电网建设,这不仅可以使中国加快摆脱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负面作用,还可以扩大内需,刺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的增长。配合中央政府的计划,全国各省市政府纷纷以基础建设项目为重点,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2008年全社会总投资将超过16万亿元。,案例:广东省政府决定力争在2009年完成1.3亿元投资,主要用于交通基础设施、水利工程、城市基础设施、港口水利建设、公共交通网络、节能减排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服务业及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并将于今后5年内,在上述10个领域,拿出实际项目和具体措施扩大内需,为扩大内需的项目投入约2.3万亿元。

5、,城市基础设施的涵义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的物质载体,是城市维持经济与社会活动的前提条件,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证,也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作为中观层次的城市性基础设施,既有其独立性、又有其联系性。从独立性来说,每个城市都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基础设施系统,它保证了城市昼夜不息的活动得以持续。从联系性来说,每个城市又都不是孤立的,它必与外界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有能量的交换、有信息的传递、有物质的出入、有人员的往来,这一切都依赖于区域性与全国性基础设施而进行。城市基础设施便是其中的节点与终端、是宏观大系统中的无数子系统。因此城市基础设施,不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而且发挥了担负国民经济运行的

6、重要渠道作用。,根据不同目的,城市基础设施可以从多重角度进行分类。可以从系统论角度、城市管理角度和市场化程度对其进行分类。,从系统论角度,可以把狭义的城市基础设施分为6个大的系统:,城市基础设施,城市供水与排水系统,城市能源系统,城市交通系统,城市通讯系统,城市环境系统,城市防灾系统,A.能源供应系统:包括电力、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暖气等;B.供水排水系统:包括水资源保护、自来水厂、供水管网、排水和污水处理;C.交通运输系统:分为对外交通设施和对内交通设施。前者包括航空、铁路、航运、长途汽车和高速公路;后者包括道路、桥梁、隧道、地铁、轻轨高架、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停车场、轮渡等;D.邮电

7、通讯系统:如邮政、电报、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广播电视等;E.环保环卫系统:如园林绿化、垃圾收集与处理、污染治理等;F.防卫防灾安全系统:如消防、防汛、防震、防台风、防风沙、防地面沉降、防空等。,以上6个系统及其分系统既各成一体、相对独立,又紧密配合、协调运转,共同构成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大系统。,从城市管理角度分类:按照政府对基础设施所有权控制程度及其客观属性来分,还可以把城市基础设施划分为垄断性城市基础设施和非垄断性城市基础设施两类。,垄断性城市基础设施是指决定国计民生、影响重大、因客观或其他社会经济原因形成的在生产和生活中不能替代、不可缺少的城市基础设施。,这类城市基础设施必须由城市政

8、府控制其所有权,经营权可以按市场规律放开,但对其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或收费标准还是要进行必要的合法干预,如城市供水、供电、有线通讯、对外交通、防灾设施等。,非垄断性城市基础设施是相对于垄断性城市基础设施而言,其基础地位虽然重要,但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竞争来降低成本,实现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如城市燃气、供热、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设施。,按照投资及其经营权的市场化程度分类按照投资及其经营权的市场化程度来划分,可以把城市基础设施分为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和非完全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两类。,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可以通过国家的立法作保证,以经营权的市场化为手段,采取投资、融资、建设、合理定价,实现建设、

9、经营、发展的良性循环。,非完全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是那些公益性极强、难以明确具体服务对象。以达到社会和环境效益为主要目的的基础设施,必须由政府财政投资及补贴来维持经营和发展。,二、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特点服务的公共性与效益的间接性城市发展的先决性条件系统的整体性建设上的超前性公共物品的地方性,服务的公共性与效益的间接性 基础设施产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的属于福利品,有的属于商品。即使属于商品范畴,也和“私有品”不同,而是大多数为“公共品”,这是由基础设施的性质所决定的。由于基础设施服务的公共性,就带来了效益的间接性。这里的效益是指经济效益。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大多为公用事业,必须坚持不能以盈利为目的

10、,即不能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准则,而应以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重。,城市发展的先决性任何现代城市建设都是从“七通一平”的城市基础设施开始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现代城市的物质表现和承载体。这种无可替代的“硬件”是城市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先决性条件基础设施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所有的商品与服务的生产所必不可少的,若缺少这些公共服务,其他商品与服务(主要指直接生产经营活动)便难以生产或提供,系统的整体性通常情况下,基础设施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时才能提供服务或有效的提供服务,象公路、机场、港口、电信、水厂等这样的行业,小规模的投资是不能发挥作用的。如电站大坝不能只建到河中间、机场跑道不能留半截不修

11、完、连接两城市的轻轨不能只建一半等等。城市基础设施是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来提供其特殊的产品和服务的,它涉及两大产业的几十个行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大系统。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是由各个子系统综合形成的,缺一不可二是从城市基础设施的功能发挥和效率提高上看,它不仅要与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持同步,也要在自身内部的各个子系统之间保持合理的协调比例关系,建设上的超前性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对于城市生产和生活的物质承载与支撑地位和作用,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相互时序关系上,要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保持适当的超前性。,所谓超前性,是指城市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在时序安排上,领先于城市经济活

12、动主体设施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整体性和超前性,决定了它的发展是一种阶段式的跳跃性发展,呈现出台阶状而不是平滑的发展曲线。,公共物品的地方性城市基础设施是面向城市的所有居民和经济活动单位提供社会化服务的部门,是一个公共的开放系统,因此,绝大多数的城市基础设施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具有十分明显的公共物品特征,即“共享”和“非排他性”。,不可贸易性:绝大部分基础设施所提供的服务几乎是不能通过贸易进口的。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融资和引进技术设备,但要从国外直接整体引进机场、公路、水厂是难以想象的。准公共物品性:有一部分的基础设施提供的服务具有相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类似于公共物品。非竞争性是指:物品的生产

13、成本不会随着物品消费地增加而增加,即边际成本为零。比如国防这种公共物品,每年的国防费用都是固定的不会因为今年一个新出生的婴儿而增加国防费用。非排他性是指:当某人使用基础设施所提供的服务时,不可能禁止他人使用;或要在花费很高的成本后才能禁止,对这样的服务,实际上任何人都不可能将另外的人排除在外即存在免费搭车。,但是,与一般的公共物品相比,城市基础设施还具有地方公共物品特性,即有地域的限制。,三、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特点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机构。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分类相对应,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机构相应分为综合管理机构、专业管理机构、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四大类。具体职能如下:,1.综合管理机构。综合管理机构

14、如城市建设委员会或规划建设委员会。综合管理机构可代表城市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有效、统一的宏观管理2.专业管理机构。它是根据城市基础设施的技术性质和功能特点而从事专门系统的管理的机构即专业管理机构,3.协调机构。它是指城市政府为了协调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和城市其他各项事业管理的关系,达到城市管理的综合效益而设置的跨部门、跨专业、跨领域的委员会,如城市的交通管理委员会等,4.临时机构。由于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涉及动态因素很多,特别是我国城市与城市管理正处于发展完善阶段,难免面临一些重要的新出现的或突击性的任务。这些任务依靠常设机构往往难以高效完成,因此,城市政府需要设置一些临时机构。,以上各类政府主管部

15、门对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行业的发展方针、政策、规划、规章、强制性产品标准、服务标准、规范等,并监督其实施。2.实施市场管理。3.与有关部门协同监督和实施城市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管理。,4.对于具有直接经济收益的设施,着重培养市场机制的形成,促进建立一种以市场投入为主导的建设、经营新机制。5.对没有直接经济收益或直接经济收益很少的设施,应采取招标等市场竞争方式选择胜任、高效的企业来承担,并按合同办事。,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特点应该根据城市基础设施部门和单位在公益性方面同市场化程度上的区别,实行不同类型的经营管理模式根据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管理模式的不同,应该

16、实行不同的定价制度,第二节 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模式,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模式是指城市为实现其发展目标所确定的基础设施与直接生产部门的投资优先次序和投资比例上的战略筹划与安排。如何处理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直接生产部门发展的顺序,代表性理论有:,一是罗森斯坦罗丹主张的“大推进”式的“优先发展”论,认为发展中国家要迅速改变经济落后面貌,必须在国民经济发展初期,集中精力,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优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赫希曼提出的“压力论”,认为经济发展自身要保持较强的能动力量,产业建设应实行不平衡增长战略,集中资金优先发展直接生产部门,利用直接生产部门先行发展所增加的收入及其所形成的“瓶颈”压力,扩大基础设施

17、投资,从而诱致基础设施发展,与上述理论相对应,从实践上看,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有如下几种发展类型:1.超前型,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于直接生产活动超前一个时期。英国等西欧发达国家大体属于这一类,2.同步型,即基础设施与生产消费引起的需要相适应,直接生产部门与基础设施的形成和扩大同步发展。美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属于这一类3.滞后型,即基础设施发展落后于直接生产部门。这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发展类型,前苏联、东欧以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以往的基础设施建设,均属于这种类型,基础设施的不同发展模式比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有关国家就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这些

18、研究表明:“基础设施即便不能称为牵动经济活动的火车头,也是促进其发展的车轮。”,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营模式,BOT模式在标准的 BOT 模式中,私人财团或国际财团自己融资来设计、建设基础设施项目。项目开发商根据事先约定,经营一段时间以收回投资。经营期满,项目所有权或经营权将被转让给东道国政府。BOT 融资模式的基本思路是:由政府或所属机构对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提供一种特许权协议(Concession Agreement)作为项目融资的基础。由本国公司或者外国公司作为项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安排融资,承担风险,开发建设项目,并在有限的时间内经营项目获取商业利润,最后,根据协议将该项目转让给相应的政府机构。有

19、时,BOT 模式被称为“暂时私有化”过程(Temporary Privatization)。,基于BOT模式的其他模式企业资本或私人资本在介入基础设施项目的运作过程中,由于基础设施种类、投融资回报方式、项目财产权利形态的不同,BOT方式出现了不同的变异模式,如BOOT(建设拥有经营转让)形式、BTO(建设转让经营)形式,BOO(建设拥有经营)形式、DBOT(设计一建设一融资一经营)形式、BLT(建设一租赁一移交)形式等等。,(1)BOOT模式 BOOT(Build-Own Operate-Transfer),即 建设一拥有一经营一转让,是私人合伙或某国际财团融资建设基础产业项目,项目建成后,在

20、规定的期限内拥有所有权并进行经营,期满后将项目移交给政府。BOOT 方式中,私人既有经营权,也有所有权。采取 BOOT 方式,从项目建成到移交给政府这一段时间一般比采取 BOT 方式长一些。,(2)BOO模式 BOO(Build-Own-Operate),即建设一拥有一经营、承包商根据政府赋予的特许权,建设并经营某项产业项目,但是并不将此项基础产业项目移交给公共部门。在 BOO项目中,项目公司有权不受任何时间限制地拥有并经营项目设施。,(3)BTO模式 BTO(Build-Transfer-Operate),即建设一转让一经营。对于关系到国家安全的产业如通讯业,为了保证国家信息的安全性,项目建

21、成后,并不交由外国投资者经营,而是将所有权转让给东道国政府,由东道国经营通讯的垄断公司经营,或与项目开发商共同经营项目。,(4)DBOT模式 DBTO(Design-Build-Finance-Operate),即设计一建设一融资一经营。这种方式是从项目设计开始就特许给某一私人部门进行,直到项目经营期收回投资,取得投资收益。但项目公司只有经营权没有所有权。,(5)BLT模式 BLT(Build-Lease-Transfer),即建设一租赁一移交。其具体是指政府出让项目建设权,在项目运营期内政府成为项目的租赁人,私营部门成为项目的承租人,租赁期满结束后,所有资产再移交给政府公共部门的一种融资方式

22、。,PPP模式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的缩写,是指政府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合作完成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满足经济与社会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简言之,PPP是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人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PPP是在英国首先发展起来的特许权经营制度。该词最早由英国政府于1992年提出,当时界定为政府与私营商签订长期协议,授权私营商代替政府建设、运营、或管理公共设施并向公众提供公共服务。PPP本身是一个意义非常宽泛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通过PPP,合作方可以达到与预期单独行动相比更为有利的结果,合作各方参与某个项目时,政府并不是把项目

23、的责任全部转移给投资方,而是与参与各方共同承担责任和融资风险。,PPP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基础设施的投融资领域。具体有以下几点:,1、引入竞争机制,促进了政府诚信建设;2、缓解政府财力不足导致的资金短缺困境,加快发展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3、充分发挥外商及民营企业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项目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4、有效地促进了市场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5、促进了技术转移;6、培养了专业人才;7、促进了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8、对外商及民营企业而言,减少资本金支出,实现“小投入做大项目”;9、利用表外融资的特点,减轻投资者债务负担;10、能利用有限追索特点,合理分配风险,加强对项目收益的

24、控制和保留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对比完全追索)。,第三节 我国城市基础设施 现状与问题,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发展阶段 以改革开放为界,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改革开放前,城市建设和发展是“先生产,后生活”。在改革开放后的前10年,城市基础虽然落后,但由于百废待兴,所以还不是主要矛盾;进入90年代,由于城市生产和生活迅速发展和提高,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日益突出,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矛盾,因此城市开始越来越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基础设施的投资渠道和资金筹集划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单纯依靠财政投资阶段2.财政投资和行政收费并行阶段3.以财政投资为主,实物投资为辅的阶段4.开辟多元

25、化的资金筹集渠道阶段,二、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现状经过50多年的投资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一来的加速建设,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情况得到很大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各个方面:,1.电力和能源供应2.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3.通讯事业4.供水和排水5.环境治理6.城市绿化7.城市卫生,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要有:1.城市基础设施发展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适应2.城市基础设施设计、布局、质量不合理,3.系统发展不平衡 4.城市基础设施管理比较混乱,产业化程度低 5.地区之间、城市之间发展不平衡 6.建设资金不足,投资渠道有待拓宽,四、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所面临的挑战在目

26、前阶段,中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正面临这以下各种挑战:1.人口城市化挑战 2.经济市场化挑战,3.城市现代化挑战4.国际化及其挑战5.科技进步与知识经济的挑战6.生态环境的挑战,第四节 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化趋势与政府管制,一、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化的理论依据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项产业逐步实现市场化的过程。,把市场机制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之中的理论依据源于人们对基础设施自然垄断性的重新认识。当自然垄断性较弱时,基础设施兼有公共消费和个人消费的特性,处于纯公共产品和纯个人产品之间的过渡状态。具有很强的混合产品的性质,可理解为准公共物品。,二、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化对

27、城市经济的促进作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能够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优先解决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城市建设产业化能够减轻城市政府的财政压力,分担国家和城市政府的投资风险。,城市建设产业化可以有效培育城市建设市场的竞争性,促进城市竞争力的提高。城市建设产业化可以促进城市市场建设,利用关联效应,带动整个城市产业群的进步与升级。城市建设产业化有利于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创新,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三、基础设施产业化是城市经济发展的趋势产业化适应了基础设施建设量和投资量不断扩大的需要。产业化有利于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城市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有限的财力也需要基础设施产业化。科学技术进步为产业化提供了技

28、术条件。,三、加强城市管理,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步伐科学规划是城市管理的起点。城市建设既是对城市规划的实施,也是城市功能完善的保障。与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相匹配的是高效能的管理。,城市基础设施的经营管理策略,1、坚持政府目标和企业目标的平衡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化特征,在以公众利益为主的政府目标和以经济利益为主的企业目标之间选择一个合理的平衡点,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城市基础设施经营管理的总体策略。,2、根据经济属性分类确定具体的经营管理方式 可以根据不同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产品和服务的“公共物品”特性的强弱,打破行业界线,进行分类,灵活地确定不同类别项目的经营管理方式。一般地,

29、西方国家将城市基础设施划分为公共物品特征突出的非经营性设施和公共物品特征较弱的经营性设施两大类。对于公共物品特征较弱的经营性设施的经营管理方式,大体等同于普通的商品,政府的干预基本上是与政府对普通商品的干预行为一致的;而对于公共物品特征强烈的非经营性设施,其资金投入主要由政府的财政性资金渠道解决,政府或以直接经营兴办的方式,或以国家控股的方式,保持对这类设施经营管理的强有力的控制权。,3、按照“受益者负担”的基本经济原则实施有偿使用制度 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公益性和公共物品的特征,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均以纯福利的方式无偿提供才能保证公共利益和社会效益。事实上,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经营管

30、理情况来看,除了城市防灾设施和生态环境设施等因产品和服务近乎纯公共物品而完全由政府负担免费提供外,其余大部分的城市基础设施均实施有偿使用制度,依据“受益者负担”的基本经济原则,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和服务收费标准,以维持再生产的继续。,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与主要理论,从定义可以看出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可分为直接作用,间接作用。以下简略介绍一下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与主要理论。基本要素:第一资本;第二劳动力;第三技术;第四自然条件;第五经济结构;第六制度条件;第七企业家才能,第五节 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计算机与经济发展,一台计算机怎样才能有效的运行?我们知道一台能够有效运行的计算机首先需要具备一

31、些相应的硬件条件:主板、CPU、内存条、声卡、显卡、网卡、硬盘、光驱、显示器、机箱电源、键盘、鼠标等,这些东西构成一台计算机运行的基础 显然,这不是完全答案!首先,硬件之间还存在一个配比关系,不是所有的硬件堆在一起,就一定能让一台计算机发挥效果。有效的标准需要各硬件都能相互配套,都能发挥出最大效能,这种硬件之间的结构问题会影响计算机的有效运行。其次,此外,软件的作用也非常突出,缺乏一个操作系统和一系列配套的软件,再好的硬件也只能是摆设。最后,有了一套合适的硬件和软件的计算机,还需要一些外部条件。例如,地区供电是否稳定,网络是否畅通,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计算机的运行效率。与计算机相似的,国家的经济

32、发展会有以上问题,其具备基本的发展硬件条件(充裕的资本、劳动力、技术和自然资源)吗?其各生产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是否合理(是否有一个能够体现各要素协调配比的经济结构)?是否有一个促进发展的好的软件条件(是否有一个促进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其具备发展的外部条件(有利的外部贸易条件,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以及全球化)吗?,这些条件对发展都很重要,根据不同的侧重主线产生了不同的发展理论:,第一,新古典主义发展理论,强调在市场经济体制给定基础上来讨论发展问题。认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要素的积累,而要素的积累则有赖于市场体制的完善;当建立一个完善的市场制度后,自由的原则将会导致资源趋于最有配置,从而实现发展。

33、第二,结构主义,强调要注重结构调整来促进经济增长。认为经济发展有着明确的结构转换的含义,结构转换即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保障。此派又分为,国内转换优先派与国际转换优先派。第三,制度学派,他们主要关注制度与经济发展关系。,可以看出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很深的关联,比如:,基础设施与资本的关系。一方面“硬”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稳定的资本投资,另一方面好的制度、政策及区域环境能够吸引优质资本,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与人口、人力资本的关系。显然,高素质劳动力需要有好的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基础设施支撑。但过度的人口数量无疑会给基础设施带来压力,因此基础设施需要与一定的

34、人口、人力资本保持均衡的关系;基础设施与技术进步。好的制度、政策,比如专利产权制度、市场制度,可以促进科技的发展,带来技术进步,进而影响生产结构、需求结构、消费结构以及经济的其他方面。政策制度基础设施与产业结构的演进与升级。根据配第一克拉克定理,通过一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比较和不同国家的横截面比较,可以判定一个国家产业结构所处的阶段及特点,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对未来就业需求进行预测,以便制定相应的劳动就业政策。基础设施会随着产业结构的演进与升级而演进与更新。否则,产业结构就会遇到发展瓶颈问题。,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的主要内容,1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的理论前提以若干国家在时间的推移中发生的变化为依据首先

35、使用了劳动力这个指标 三次产业分类法 2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的主要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移动;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移动;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第一次产业将减少,第二次、第三次产业将增加。,其它还有基础设施与资源环境、基础设施与经济结构、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等等。,基础设施与城市化及人口流动。城市化汇集的工商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活动需要相关的基础设施支撑;先进的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将会缓解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使人口、资源的流动更加流畅,而政策、制度等可以调整人口流动速速、规模及人力资本的层

36、次问题等;,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其传导机制,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存在正相关关系。基础设施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为规模效应、空间配置效应、结构效应与福利效应等,(一)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第一,基础设施增加导致总产出直接增加。从宏观角度,根据乘数加速数原理。投资扩张时,投资通过乘数效应对收入产生倍数增加作用,收入的增加又通过加速作用对投资产生加速推进作用,这样,经济进入循环扩张阶段;相反,投资减少时,减少的投资又通过乘数效应对收入产生倍数缩减作用,收入的缩减又通过加速作用进一步减少投资,这样,又不断循环的导致经济进入衰退阶段。美国经济在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的原因是先于

37、生产率变动的基础设施投资的下降。,(一)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第二,基础设施通过提高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A培训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制度等会提高劳动者的教育文化水平,拥有健康的体魄,从而劳动技术熟练程度提高,生产率提高;B高素质的劳动力还能够操作先进的生产技术、方法,企业的生产函数改变,影响经济增长;C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将会使生产专门化,进而专业分工更深入,生产率提高;D降低交易讯息费用。市场交易中存在各种契约成本、谈判成本、信息成本、运输成本等都与与之相关的政策、制度、交通等有很大的关联;E基础设施的换代更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前提条件。,(一)基础设施的规模效应:,在新增长理论中,如Bou

38、gheas,Demetriades和Mamuneas(2000)把基础设施作为节约成本的技术引入了 Romer(1987)的内生增长模型中证明了基础设施能够促进职业化和长期经济增长。具体而言,基础设施可视为一种能够降低中间投入品固定生产成本的技术,随着分工和中间投入品的数量的拓展,经济获得内生增长动力。,(二)基础设施的空间配置效应:,第一,基础设施是地区经济增长存在差异的一个影响因素。以我国为例,首先,政策制度决定了我国经济布局战略。即所谓的东部、中部、西部的区域划分;其次,经济布局战略又决定了国家对该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从而引起经济增长差异。硬件方面,交通网络、通讯设施、服务设施等的建设,

39、会吸引各地资源,比如劳动力、资本、其它生产性要素等。如一些避税港(Tax havens)国家或地区:英国、瑞士、巴哈马、巴拿马、香港等。以其各自魅力吸引着不同类型的公司在那里“安居乐业”。(主要是服务业),避税港定义,根据国际财政文献局所编国际税收辞汇的解释,凡符合以下条件的国家或地区,就可以认定为避税港:一、不征税或税率很低,特别是所得税和资本利得税;二、实行僵硬的银行或商务保密法,为当事人保密,不得通融;三、外汇开放,毫无限制,资金来去自由;四、拒绝与外国税务当局进行任何合作;五、一般不定税收协定或只有很少的税收协定;六、是非常便利的金融、交通和信息中心。,梯度推移理论认为,无论是在世界范

40、围,还是在一国范围内,经济技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客观上已形成一种经济技术梯度。有梯度就有空间推移。生产力的空间推移,从梯度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让有条件的高梯度地区,引进掌握先进技术,然后逐步依次向二级梯度、三级梯度的地区推移。随着经济的发展,推移的速度加快,也就可以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实现经济分布的相对均衡。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美国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艾伯特赫西曼在其经济发展战略中深刻地指出,“发展是一种不平衡的连锁演变过程”。他说:“从我们的观点看,导致偏离平衡的结果恰恰是发展的理想格局。因为这种结果的每一连续发展都是由过去的不平衡引起的,并且转而引起不平衡,要求进一步的发展”。这一理论在现实

41、经济生活中的佐证,就是一个产业的发展引起了其它产业的发展,一个地区的发展带动了其它地区的发展。,(二)基础设施的空间配置效应:,第二,基础设施是决定一个地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世界银行提出的“孵化器假说”认为,小企业在发展之初,倾向于将厂址选择在大城市中心或老工业区附近,因为这样可以较容易地利用到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其他基本的服务,但是当小企业成长发展后,则倾向于离开这些地方以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由此可以看出,小企业的成长发展更依赖于良好的基础设施的公共提供。,(三)基础设施的结构效应,基础设施通过内部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施加影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产业结构转换。,(四)基础设施的外部效应,工程性基础

42、设施、生产性基础设施的有规划的集中建设会形成工业区位中的增长极,根据增长极理论,增长极会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 的影响。具体影响有:A通过不同扩散渠道形成不同的增长速度B形成一种资本与技术高度集中、具有规模经济效益、自身增长迅速并能对邻近地区产生强大辐射作用的增长极C对人们的生活、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福利产生积极影响,降低人们日常的生活费用、成本D对于企业则产生规模效应、集聚效应,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研发成本等,增长极的作用机制部门增长极的作用机制与构成条件 扩散效应和乘数效应是部门增长极的作用机制。扩散效应指增长极(推进型产业)通过产业关联(即前向联系、后向联系、旁侧联系)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43、从而形成以增长极为核心的产业综合体。乘数效应指推进型产业单位投入导致成倍的经济增长。能产生高度的链锁能力是构成部门增长极的条件。链锁能力的测度可通过钱纳里沃特赖伯指数来衡量,钱纳里沃特赖伯指数,即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集聚效应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现象,如产业的集聚效应,最典型的例子当数美国硅谷,聚集了几十家全球IT巨头和数不清的中小型高科技公司。,图右:产业集聚效应,总之,因此,基础设施成本的降低和服务的改善有利于增加人们真实收入和消费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

44、有时间寻求更有效的活动。改善城镇地区的基础设施,有助于失业者获得新的就业机会;能够获得良好基础设施的小规模公司,会使公司利润水平提高,从而吸引更多的公司、企业创立,从总体上增加就业机会。,(五)看不见的手与经济发展,思想决定人的行为,而制度决定、约束社会人的社会行为。经济发展中几种重要的制度:a产权制度。其基本功能:第一减少不确定性;第二将外部性内在化;第三资源配置功能;第四激励功能;第五约束功能。在产权经济学家看来,产权制度的变迁必然会影响资源的配置、产出的构成和收入的分配等。(the problem of social cost);,(五)看不见的手与经济发展,b市场制度。从制度观念上看,

45、市场是一套社会制度,市场中的交易包括契约性协议和产权的让渡,市场还包括构造、组织交换活动并使之合法化的机制,简而言之,市场就是组织化、制度化的交换。c国家制度。道格拉斯.C.诺斯指出“理解制度结构的两个主要基石是国家理论和产权理论。因为是国家界定产权结构,因而国家理论是根本性的。”d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在于能够减少诱致性制度变迁中的搭便车行为,提高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发生率。,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一 城市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直接参与生产、服务生产间接支持生产、保障生产互为因果的相关性二 城市基础设施与社会进步城市基础设施与人口增长的关系城市基础设施与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的

46、关系城市基础设施与创建“宜居城市”、“文明城市”、“健康城市”的关系,案例一 天津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分析,一、天津市基础设施投资的历史和现状改革开放以来,以2003年投融资体制改革为分水岭,天津市基础设施投资可以分为平稳发展和迅猛增长两个阶段。1978年至2006年,天津市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完成2928.01亿元,占整个城镇完成投资的比重为27.9%。其中“六五”时期完成31.54亿元,“七五”时期完成85.88亿元,“八五”时期完成233.90亿元,“九五”时期完成670.13亿元,“十五”时期完成1381.60亿元。总量规模和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随着全市投资规模的不断增长而呈现扩大

47、和提升趋势。,二、天津市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1、天津市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1)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高达98.9%。经过测算,GDP与基础设施投资的相关系数为0.98913,为高度正相关。并且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由此表明:尽管经济增长并非完全依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必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2)每增加1元基础设施投资可以拉动全市GDP增加1.88元。(3)基础设施投资周期一般先行于经济增长周期1年左右。(4)基础设施投资自身运行周期为45年。,二、天津市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2、基础设施投资对城市整体发展的带动

48、作用(1)增强了城市载体功能。,二、天津市基础设施投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2、基础设施投资对城市整体发展的带动作用(2)带动了相关产业加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通过对电厂新、改、扩建和电网线路的升级改造,先后实施了第一发电厂、蓟县盘山、陈塘庄、杨柳青、军粮城等电厂项目,完成了城市和农村电网和输变设备线路的改造,使天津市最近五年可供用电量增长近八成,到目前已达到445.73亿千瓦小时,为天津市制造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能源保障也缓解了天津市用电的能源瓶颈问题;海河综合开发、地铁、快速路等项目的实施,为房地产、商贸、餐饮、旅游等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吸引了大批像新加坡仁恒集团、香港嘉里集团等纷纷投资

49、津门,进而扩大了劳动就业,使天津市服务业从业人员数从2003年到2006年仅四年间增加了38.69万人,促进了天津市服务业的发展壮大和水平的提高,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980年的23.6%,提高到2006年的40.2%。,三、对天津市基础设施投资的思考和建议1、基础设施投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首先,按照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即:GDP=C+I+G+NX(C代表消费支出、I代表投资支出、G代表政府支出、NX代表净出口),基础设施投资是投资支出(I)的组成部分,从而成为整个GDP的构成之一,在一定条件下它的总量大小直接影响到GDP的总量变化,可以通过先行基础设施投资来扩大将来的经济总量。再者,

50、在一个城市中,基础设施投资为城市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的物质基础,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一般的设施和条件,是城市进行各种“软件”条件建设的“硬件”前提,在一定条件下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三、对天津市基础设施投资的思考和建议2、天津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极大地促进了天津市基础设施投资的迅猛增长。2003年以前天津市基础设施由政府单一投资,建设资金依靠政府财政资金。在这种体制下会出现投资决策主体单一,项目的安排与实施受政府财政预算的制约,往往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资金短缺成了制约项目规划与建设的瓶颈问题。从2003年开始,组建了“天津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天津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