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五陵卫河特大桥专项施工测量方案.doc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77591 上传时间:2024-05-13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422.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五陵卫河特大桥专项施工测量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毕业论文]五陵卫河特大桥专项施工测量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毕业论文]五陵卫河特大桥专项施工测量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毕业论文]五陵卫河特大桥专项施工测量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毕业论文]五陵卫河特大桥专项施工测量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五陵卫河特大桥专项施工测量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五陵卫河特大桥专项施工测量方案.doc(3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毕业题目: 五陵卫河特大桥专项施工测量方案 毕 业 设 计开 题 报 告专 业 工程测量技术设计方向 五陵卫河特大桥专项施工测量方案姓 名 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五陵卫河特大桥专项施工测量方案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背 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铁路建设速度也不断加快。铁路工程有其自身特点:长条状,坡度少,在施工测量工作中对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带来诸多困难,常规控制测量既要考虑网行,点的密度,通视条件,费工又费时同时精度还难以保证。RTK-GPS技术的成熟及在实际工程测量中的运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也为我国铁路大提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意义:RTK技术运用在实际工程测量中不仅提

2、高了测量精度缩短了施工工期,而且还节约了工程成本。RTK技术应用于铁路测量是外业勘测的一项重大技术革命,其应用及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尤其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在铁路测量中蕴含着巨大的技术潜力。 二、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RTK技术原理2RTK技术概述3RTK测量特点4RTK技术应用5RTK优缺点6RTK在实际工程测量中的影响三、参考文献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JB/T128972006)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3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4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 10054975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3、1010199)6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 179422000)7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五陵卫河特大桥施工图四、设计时间安排(1)确定题目:2010.12至20011.01(2)现场调研:20011.01至2011.02(3)查阅文献:2011.02至2011.03(4)资料整理分析:2011.03至2011.04(5)编写设计、总结:2011.04至2011.05(6)打印、提交、送审设计,准备答辩:2011.5至2011.6毕 业 设 计设计题目 五陵卫河特大桥专项施工测量方案 指导教师 专 业 工程测量技术 学 生 题目名称:五陵卫河特大桥专项施工测量方案内容:五陵卫河特大桥施工过程中测量

4、方面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及施工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事项。时间安排:(1)确定题目:2010.12至20011.01(2)现场调研:20011.01至2011.02(3)查阅文献:2011.02至2011.03(4)资料整理分析:2011.03至2011.04(5)编写设计、总结:2011.04至2011.05(6)打印、提交、送审设计,准备答辩:2011.5至2011.6其中: 参考文献篇数: 五篇 图 纸 张 数: 无 说明书字数: 二万二字左右专业负责人意见签名:年 月 日目 录摘要8一.工程概况9二.编制依据9三.人员组织机构9四.仪器配备10五测量组人员职责10六测量工作基本要求111.

5、施测原则112.准备工作11七测量工作流程示意图11八控制测量13 1.建立控制网13 2.经纬仪角度测量16 3.测距仪距离测量17 4.全站仪测量19 5.控制测量内业计算19 6.GPS控制测量20 7.水准测量21 8.三角高程测量23 9.综合导线测量24九桥梁测量放养26 1.钻孔桩放样26 2.承台放样27 3.墩台身放样28 4.支座垫石测量放样28十沉降观测29 1.桥梁、墩台沉降位移观测29 2.桥梁、墩台沉降观测精度及要求30十一.竣工测量31十二.测量管理专项制度311. 测量仪器管理制度312. 测量过程控制管理制度313. 测量内业管理制度32十三.安全质量保证措施

6、及注意事项32结论34参考文献致谢五陵卫河特大桥专项施工测量方案摘 要GPS技术应用于铁路测量是外业勘测的一项重大技术革命,其应用及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尤其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在铁路测量中蕴含着巨大的技术潜力。GPSRTK测量是一种方便、快捷、精确的作业手段,本文简要介绍了GPS RTK技术的原理,结合其在五陵卫河特大桥专项施工测量中的应用,对RTK技术的优缺点及影响RTK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探讨并分析了包括水准仪、全站仪在内的各种方法的精度,同时阐述了各种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在生产实践中,不同的测量方法适用的具体情况有所差异。关键词:RTK

7、技术;RTK测量;RTK作业模式;精度;方便一、工程概况 本桥桥址处于五陵卫河下游,既有五陵卫河大桥的西北方向,新建五陵卫河大桥与既有桥梁相距280m。桥址区位于微丘区,地势较平坦,最大高程57.38m,最低49.01m,西高东低。 本特大桥起始桩号为D1K29+795.1,终止桩号为D1K31+575.61,孔跨布置:中心里程:D1K30+684,6-32m简支T梁+1(32+48+32)m连续梁+5-32m+2-24m+2-32m简支T梁+1-(40+64+40)m连续梁+8-32m+1-24m+3-32m简支T梁+1-(32+48+32)m连续梁+1-32m+1-20m+4-32m+2-

8、24m+9-32m简支T梁,桥梁全长1780.51m。 本桥位于曲、直线上,双线,在桥址范围D1K29+795.45至D1K31+530.43内的线间距为4.254.00m。本桥墩台中心里程均以左线里程为准,直线上桥梁墩台及其基础中心应与左右线中心线重合,曲线上桥梁考虑曲线布置影响,详见附图“线间距D值表、曲线要素表及平面图”。第14号墩、16号墩、29号墩、30号墩、42号墩、44号墩为不等跨桥墩,墩身设置纵向预偏心,偏心距5cm,偏向大跨侧;第37号墩、38号墩为不等跨桥墩,墩身设置纵向预偏心,偏心距10cm,偏向大跨侧;第6号墩、9号墩为不等跨桥墩,墩身设置纵向预偏心,偏心距20cm,偏

9、向大跨连续梁侧;第18号墩、21号墩为不等跨桥墩,墩身设置纵向预偏心,偏心距25cm,偏向大跨连续梁侧;第33号墩、36号墩为不等跨桥墩,墩身设置纵向预偏心,偏心距15cm,偏向大跨连续梁侧。二、编制依据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JB/T128972006)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3、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4、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 10054975、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6、国家三角测量规范(GB/T 179422000)7、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五陵卫河特大桥施工图三、人员组织机构项目总工吴伟立(主管

10、技术、质量、测量、实验)工程技术部测量队 测量员测量员测量员 根据工程建设需要,我项目部成立由总工吴伟立为组长的施工测量组,测量组下设测量副组长一名,下设测量员3人。 测量组成员如下: 组 长: 吴伟立 副组长: 周熠、王亚昕 组 员: 裴昌伟、段凯、韩常亮 桥梁构筑物测量放样控制人员:裴昌伟、段凯、韩常亮及各作业队测量人员;裴昌伟负责坐标计算,段凯负责测量内业资料,周熠、王亚昕、林世坤负责坐标复核及重点桥梁控制,全线测量工作复核;四、仪器配备仪器名称数量单位规格型号出厂编号检定证书编号检定日期测地型GPS接收机3台灵瑞S86H108622761020107012010-9-20H108622

11、75932010700H10862274532010699水准仪1套DSZ2293648长字10111007792010-11-17水准仪1套DSZ2293657长字10111007802010-11-17莱卡全站仪1套TS06-2”1327331QH1010632010-8-10五、测量组人员职责 1、在工程开工前,对测量控制网进行复测,发现问题立即向监理单位呈报。建立相应等级的施工控制加密网控制点至各施工工作面所需部位。 2、根据本施工处的生产计划安排,积极配合各工程部门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完成各项相关测量任务。 3、做好与外部及内部相关部门之间的技术交流、沟通工作,对外部文件及图纸进行分

12、类保管。 4、负责各施工工作面的施工放样,定期检查,并将结果通知所在施工部位的技术员,做好交底记录。 5、提供符合设计要求的设计轴线,以满足规范要求,并负责检查与复核工作。 6、定期监测复核控制点的位移情况,如超出规范,应及时纠正,并向有关单位 汇报。六、测量工作基本要求做好周密计划,精心组织安排施工测量时,应根据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直至具体施工工序,对测量工作做好周密计划、分清主次和精心安排,认真组织好每一个施工测量中心环节,使测量环节与施工工序密切衔接。把握测量原则,注重工作程序施工测量人员必须遵守基本测量原则,也就是在测量放样布局上,“由整体到局部”;在精度上,“由高级到低级”;

13、在程序上,“先控制后碎部”。认真做好记录,以供方便查用所有测量成果必须认真做好记录。人工记录时,为防止因潮湿或雨淋造成数据涂染,按规定都要用铅笔填写并填写在规定的表格内。错误之处不能用橡皮涂擦,而要将其划掉,在旁边重写即可,以分清责任。当用全站认仪等自带电子记录簿的仪器记录测量数据时,应配用计算机现场传输并贮存数据。无论人工还是电子记录都应有备份件。1、施测原则(1)严格执行测量规范;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先确定平面控制网,后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各局部轴线的定位放线。(2)必须严格审核测量原始数据的准确性,坚持测量放线与计算工作同步校核的工作方法。(3)定位工作执行自检、互检合格后再报检

14、的工作制度。 (4)测量方法要简捷,仪器使用要熟练,在满足工程需要的前提下,力争做到省工省时省费用。(5)明确为工程服务,按图施工,质量第一的宗旨。紧密配合施工,发扬团结协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2、准备工作全面了解设计意图,认真熟悉与审核图纸。施测人员通过对总平面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构筑物的位置及坐标,的学习,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周围环境,构筑物的位置及坐标,认真学习施工图,及时校对建筑物的平面、立面、剖面的尺寸、形状、结构,它是整个工程放线的依据,在熟悉图纸时,着重掌握轴线的尺寸、标高,对比承台、墩台身及上部结构之间轴线的尺寸,查看其

15、相关之间的轴线及标高是否吻合,有无矛盾存在。七、测量工作流程示意图桥梁控制次级加密导线的建立、复测报监理工 程师检测桩位放样 桩位自检、复核,测量 护筒顶高程,检较钢丝绳承台基坑标高验收、承台模板放样 可测设承台十字线或直接测放承台 的角控制点,便于模板拼装和检查 承台模板检查、承台顶面标高放样 承台检查验收,墩台身放样可测设墩台十字线 或墩台身轮廓墩台身模板检查可按墩台身尺寸加宽2CM测放中心线 在模板上,钢尺检查各部位尺寸 墩台身检查验收,支承垫石放样根据中心线钢尺 检查墩台身尺寸支座中心线放样,检查垫石标高、预留孔位置根据中心线钢尺检 查预留孔洞位置桥墩、梁面中心线放样、设置沉降观测点梁

16、模板位置、高程测量 沉降观 测检查梁面尺寸、高程验收八、控制测量控制测量施工作业流程测量组平面控制高程控制现场勘查、加密头、控制测量、计算成果、资料满足施工复核计算否否1、建立控制网(1)、基础资料收集a.广泛收集测区及其附近已有的控制测量成果和地形图资料。控制测量资料包括成果表、点之记、展点图、路线图、计算说明和技术总结等。收集资料时要查明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平高系统、施测等级和成果的精度评定。成果精度指三角网的高程、测角、点位、最弱边、相对点位中误差;水准路线中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水准点的高程中误差等。收集的地形图资料包括测区范围内及周边地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和专业用图,主要查明地图

17、的比例尺、施测年代、作业单位、依据规范、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成图质量等。如果收集到的控制资料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不一致,则应收集、整理这些不同系统间的换算关系。b.收集合同文件、工程设计文件、业主(监理)文件中有关测量专业的技术要求和规定。c.准备相应的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PS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d.了解测区的行政划分、社会治安、交通运输、物资供应、风俗习惯、气象、地质情况。例如了解冻土深度,用以考虑埋石深度;最大风力,以考虑觇标的结构;雾季、雨季和风季的起止时间,封冻和解冻时间,以确定适宜的作业月份。(2)、实地踏勘a

18、.根据已有的控制点的位置,首先了解标石和标志的位置,其次结合本标段内工程性质及地形情况初步选定加密点的位置。b.原有地形图是否与现有地物、地貌相一致,为控制网图的设计做准备。c.调查测区内交通现状,以便确定合理的测量方案,测量时选择适当的测量路线和交通工具。(3)、技术设计技术设计是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和对施工测量精度的要求,及合同、业主和监理的要求,结合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特征,选择最佳布网方案和观测方案,保证在规定期限内多快好省地完成生产任务。3.1技术设计必须包括下列主要内容:3.1.1任务概述:说明工程建设项目的名称、工程规模、来源、用途、测区范围、地理位置、行政隶属、任务的内容和特点

19、、工作量以及采用的技术依据。3.1.2测区概况:说明测区的地理特征、居民地、交通、气候等情况,并划分测区困难类别。3.1.3已有资料的分析、评价和利用:说明已有资料的作业单位、施测年代、采用的技术依据和选用的基准;分析已有资料的质量情况,并作出评价和指出利用的可能性。3.1.4平面控制:说明控制网采用的平面基准、等级划分以及各网点或导线点的点号、位置、图形、点的密度、已知点的利用与联测方案;初步确定的觇标高度与类型、标石的类型与埋设要求;观测方法及使用的仪器。3.1.5高程控制:说明采用的高程基准及高程控制网等级,附合路线长度及其构网图形,高程点或标志的类型与埋设要求;拟定观测与连测方案,观测

20、方法及技术要求等。3.1.6内业计算:外业成果资料的分析和评价,选定的起算数据及其评价,选用的计算数学模型,计算与检校的方法及其精度要求,成果资料的要求等。3.2控制测量技术设计过程如下:3.2.1已有控制网成果的精度分析,必要时实测部分角度和边长,掌握起算数据的精度情况。3.2.2根据控制网的用途、工程规模、类型及建筑布置、精度要求来确定控制网的等级;根据测区地形、起算点情况及使用的仪器设备来确定控制网的类型。平面控制可采用三角测量、边角组合测量、导线测量和GPS测量。高程控制可采用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布设成闭合环线、附合线路或结点网。 3.3控制网图上设计根据工程设计意图及其对控制网的

21、精度要求,拟定合理布网方案,利用测区地形地物特点在图上设计出一个图形结构强的网。3.3.1三角网(或边角网)对点位的要求:(1)图形结构好,边长适中,传距角大于20。(2)是制高点,山尖上或高建筑物上,视野开阔,便于加密。(3)视线高出或旁离障碍物1.5米。(4)能埋建牢固的测量标志,且能长期保存。(5)充分利用测区内原有的旧点,以节省开支。(6)为了安全,点位要离开公路、铁路、高压线等危险源。3.3.2图上设计步骤:(1)利用工程整体平面布置图展绘已有控制测量网点。(2)按照保证精度,方便施工和测量的原则布设施工控制测量网点。(3)判断和检查点间通视情况。(4)估算控制网的精度。(5)拟定三

22、角高程起算点及水准联测路线。3.4控制网优化设计 先提出多种布网方案,测角网、测边网、导线网、边角组合网以及测哪些边、测哪些角等,根据网形和各点近似坐标,利用计算程序进行精度估算,优选出点位中误差最小,相对点位中误差在重要方向上的分量最小,而观测工作量最小的方案。 3.5根据对测区情况的调查和图上设计的结果,写出文字说明,整理各种数据、图表,并拟定作业计划。3.6上报有关领导部门审核4.检校仪器 按规范要求在控制测量作业前对准备使用的仪器和配套的器具进行检定和校准。(4)、埋设加密点标石1.选点选点是把图上设计的点位落实到实地,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边角网点选在通视良好、交通方便、地基稳定且

23、能长期保存的地方。视线要避开障碍物。对于能够长期保存、离施工区较远的点要考虑到图形结构和便于加密。直接用于施工放样的控制点要便于放样。GPS网的选点不要求相连的边都通视,但为了使用常规仪器测量时能够后视和检核,每点至少有两个点与它通视。同时要求地势开阔,能够接收到足够的卫星信号。2.建标2.1施工测量的首级控制点和要长期保存的各级控制点应埋设具有强制归心装置砼标墩或钢架标墩;其它平面控制点可埋设地面标石或地面标志。2.2砼标墩埋标过程:实地标定点位;挖基坑及浇筑标墩基础平台;立模板,树钢筋,浇混凝土,固定不锈钢标盘;外观整饰编号;加保护装置。2.3钢架标墩埋设过程:实地标定点位;挖基坑及浇筑坑

24、底水平层;树立加工好的钢架标;浇筑混凝土;刷防锈柒;加保护装置。2.4埋设地面标石是将灌制好的嵌有金属中心标志的标石浇筑埋设于地面,其过程是:挖基坑,坑底要整平夯实,再填砂石捣固,浇底层混凝土树标石并浇筑混凝土。在基岩层上或坚硬的混凝土路面上,可以直接钻孔,将刻有中心标志的胀锚螺栓打入孔内。2.5标墩埋好后要稳定至少15天才能开始观测。四等平面控制点标石埋设点(单位:mm)1- 盖板;2-地面;3-保护井;4-素土;5-标石;6-混凝土2、经纬仪角度观测(1)、观测注意事项1.1 角度观测应遵守下列规定:观测应在成象清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晴天的日出、日落和中午前后,如果成象模糊或跳动剧烈,不

25、应进行观测;1.2 观测前应凉置仪器30分钟,让仪器温度与外界温度基本一致后才能开始观测。观测过程中仪器不得受日光直接照射;1.3 仪器照准部旋转时,应平稳匀速;制动螺旋不宜拧得过紧;微动螺旋应尽量使用中间部位。精确照目标时,微动螺旋最后应为旋进方向。1.4 观测过程中,仪器气泡中心偏离值不得超过一格。当偏移值接近限值时,应在测回之间重新整置仪器。1.5观测必须按规范要求进行,观测成果应做到记录真实,字迹工整,注记明确,观测要求及各项限差均应符合规范规定。1.6 观测完后,应立即检查记录,计算各项观测误差是否在限差范围内,确认全部符合规定限差方可离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返工与重测。1.7用电子手

26、簿记录时,软件必须是经过鉴定且经总工程师批准使用的。(2)、角度观测前准备工作2.1 资料准备:观测计划、人员分工、作业技术规范。2.2 观测设备:经纬仪、连接螺丝、脚架(有强制对中观测墩的不要脚架)2.3 照准设备:照准杆或觇牌、基座、脚架(有强制对中观测墩的不要脚架)。2.4 通讯及交通工具:对讲机或无线电话、车辆。2.5 辅助工具:小钢尺、温度计、气压表、计算器、测伞。2.6 记录工具:记录本、电子手簿、笔等 (3)、一个测站上观测工作顺序3.1安置经纬仪(1)先将脚架安放在测站上,使脚架头大致水平,脚架头中心大致对准测站中心;把仪器固定在脚架上,移动脚架的两个脚,使地面测站标志中心与对

27、中器中心大致重合;(2)通过升降脚架使圆水准气泡居中,松开仪器连接螺丝,移动仪器,使地面测站标志中心与对中器中心精确重合,拧紧连接螺丝。(3)用仪器脚螺旋精确整平仪器:先将长水准管与两脚螺旋平行,调整这两个脚螺旋使水泡居中;再使长水准管垂直于这两个脚螺旋的连线方向,调整第三脚螺旋,使气泡居中。 以上对中、整平过程可能要反复进行,直到精确对中,且旋转照准部在各个方向上,长水准管气泡居中。在强制对中观测墩上安置仪器时,没有(1)、(2)步骤。3.2根据观测方案,利用技术设计或选点略图寻找并识别各观测目标; 3.3量取仪器高度、觇标高度(注意量取的位置)、温度、气压。3.4观测 角度观测一般采用方向

28、观测法进行,方向观测法一测回的操作步骤如下:(1)将仪器照准零方向(第一方向),按观测度盘表配置好度盘和测微器位置;(2)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12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读定度、分和光学测微器读数两次(重合两次、读两次数);(3)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精确照准1方向,读定度、分和光学测微器读数两次。继续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依次观测2、3、4N方向,最后闭合至零方向。 以上观测为上半测回。(4)纵转望远镜,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12周后,精确照准零方向,读数(重合两次、读数两次)。(5)逆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按上半测回观测的相反次序N3、2、1观测至零方向。 以上操作为一测回,当方向数小于四个时,可不

29、闭合至零方向。3.5记录检查,如有需要重测(或补测)的,应马上重(补)测。重测注意事项如下:(1)重测一般应在基本测回(即规定的全部测回)完成以后,对全部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正确的取舍,并尽可能分析出影响质量的原因后再进行。切忌不加分析,片面地、盲目地追求观测成果的表面上合格,以致最后得不到良好的结果。(2)因对错度盘、测错方向、读错记错、碰动仪器、气泡偏离过大、上半测回归零差超限以及其它原因未测完的测回,都可以立即重测,并不算重测的测回数。(3)一测回中2C互差超限或化归同一起始方向后,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超限时,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起始方向的度盘位置与原测回相同)。因测回互差超限重

30、测时,除明显孤值外,原则上应重测观测结果中2C值最大和最小的测回。(4)一测回中超限的方向数大于测站方向总数的1/3时,应重测整个测回。(5)若零方向的2C互差超限或下半测回的归零差超限,则应重测整个测回。(6)在一个测站上重测的方向测回数超过测站上方向测回总数的1/3时,应重测全部测回。(7)基本测回成果和重测成果都要汇总于记簿中,每一测回只取一份合格成果。3.6通知镜站,仪器装箱,清点物品,搬站。(4)、内业4.1检查记录:水平角观测原始记录除记录员现场100%检查外,内业必须由第二检查者100%检查。4.2测站平差:(1)计算每个方向各个测回的方向值的平差值,即各测回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

31、(2)计算一测回观测方向中误差:u =(3)计算测站平差值中误差:M=3、测距仪距离测量 距离测量有测距仪配经纬仪、全站仪两种情况。测距原理、方法和要求是一样的。1. 测距注意事项(1)测线宜高出地面和离开障碍物1.3m以上,以减小折光影响。(2)测线避免通过发热体(如散热塔、烟窗等)和较宽水面上空。(3)测站应避开受电、磁场干扰的地方,应离开高压线5m以外。(4)测距时避免背景部分有反光物体。(5)在大气稳定和成像清晰的条件下观测,雾、雨、雪天气不宜观测。(6)避免爆晒、淋湿仪器,严禁照准头对向太阳。(7)测站、镜站不准离人;手机、对讲机应远离测线使用。(8)同时测量干湿温度、气压。(9)仪

32、器高和棱镜高的量取位置一定要正确。仪器高是标面至测距仪示高点的高度;棱镜高是标面与棱镜中心(镜框上有标志线)的高度,不是测垂直角(或天顶距)照准的觇牌标志线的高度。2测距仪测量距离(经纬仪同时测垂直角或天顶距)操作(1)将经纬仪安置于测站上,对中、整平;将测距头安置在经纬仪上;连接电源;(2)将反射镜置于镜站上,对中、整平;(3)分别量取仪器高和棱镜高,并记入手簿。(4)分别读记测站、镜站的测前温度、气压;(5)测距仪瞄准反射镜,启动测距仪电源,使仪器达到正常工作状态,按测距键,测量、读数、记录斜距2个测回,每测回4次读数。(最好同时测记平距和高差,用于检核计算)(6)关闭测距仪,把测距仪从经

33、纬仪上取下(注意不要碰动经纬仪)。(7) 分别读记测站、镜站的测后温度、气压。(8)经纬仪照准觇牌标志线,盘左(或盘右)位置用中丝法测记4个上半测回的垂直角(或天顶距)。(9)经纬仪盘右(或盘左)照准觇牌标志线,测记垂直角的4个下半测回。(10)如果有多个方向需要测距、测垂直角、或者水平角,应先测完所有方向、所有测回盘左、盘右的水平角、垂直角,再装上测距仪进行测距。先测距再测角也是可以的,只是不能在测角过程中装卸测距仪。(11)检查记录,本站结束。3边长改算(1)检查外业记录,摘抄计算数据。(2)气象改正:不同厂家的仪器因波长不同而气象改正公式略有不同,计算时应注意查阅仪器说明书。如DI200

34、2测距仪气象改正系数为:K=281.8- (ppm)(3)加常数、乘常数改正:经过气象、加、乘常数改正后斜距为:S =S测(1+K气+R乘)+C加(4)倾斜改正:用天顶距和改正后的斜距计算平距: D =Ssin(-f), 是天顶距;用立角和改正后的斜距计算平距:D =Scos(+f), 是立角;f=S;f是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改正系数;=206265;K是大气垂直折光系数;R是地球曲率半径;用高差和改正后的斜距计算平距D=(5)投影改正: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投影,一般是投影到测区平均高程面上。投影后的平距为:D0=D(1-(HM-H0)/R);式中:HM是测站、镜站平均高程;R=6367940.3

35、1米(地球曲率半径);H0投影面高程。(6)平均平距:计算出往、返测改后距离的中数。4、全站仪测量全站仪用于控制测量,可以将测水平角、立角、斜距一次进行。同时还可以测量平距、高差用来检核计算,在已知点上还可以测量各观测点的坐标作为平差中的近似坐标。全站仪测角除读数外,与经纬仪测量的操作程序和限差要求一样,全站仪测距与测距仪相同。但是全站仪测控制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全站仪控制测量注意事项:(1)用于控制测量的全站仪的精度要达到相应等级控制测量的要求。(2)测量前要对仪器按要求进行检定、校准;出发前要检查仪器电池的电量。(3)必须使用与仪器配套的反射棱镜测距。(4)在等级控制测量中,不能使用气象

36、、倾斜、常数的自动改正功能,应把这些功能关闭,而在测量数据中人工逐项改正。(5)测量前要检查仪器参数和状态设置,如角度、距离、气压、温度的单位,最小显示、测距模式、棱镜常数、水平角和垂直角形式、双轴改正等。可提前设置好仪器,在测量过程中不再改动。(6)手工记录以便检核各项限差,内存记录用作对照检查。2测量操作 (1)在测站上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激光对中、电子整平时要先启动仪器),量记仪器高。(2)在各镜站上安置棱镜,对中、整平,量记棱镜高,镜面对向测站。(3)打开全站仪电源,上下转动望远镜、水平旋转仪器进行初始化,设置为角度测量状态。(4)测站、各镜站分别读记测前气压、温度。(5)盘左望远

37、镜十字丝照准1号方向的反射棱镜觇牌纵横标志线,水平方向设置为000,读记水平角、天顶距,测记斜距、平距、高差。(6)盘左依次照准2N号方向,同法测记。(7)盘右望远镜十字丝照准N号方向的反射棱镜觇牌纵横标志线,读记水平角、天顶距,测记斜距、平距、高差。(8) 盘右依次照准N-11号方向,同法测记。(9) 测站、各镜站分别读记测后气压、温度。(10)上面(4)(9)为第一个测回的观测,照准第1方向,设置水平度盘,同法测完全部测回。(11)量测仪器高、棱镜高作为检核(12)检查记录,关闭仪器。本站结束。5、控制测量内业计算1资料准备(1)画出平面控制网的示意图,标上真实点名,并标出已知点、已知方向

38、和固定边。(2)把已知数据、观测等级、测距仪精度等抄记在示意图上。(3)从水平角观测测站平差数据中抄取每个点各个方向的方向观测值,写在示意图上。(4)从边长改正计算表中抄取各观测边的改正后的平均边长,写在示意图上每边的中间。(5)按已知点在前、未知点在后用1、2N的顺序给网点编号。2平差计算(1)按准备好的示意图和数据,以文本格式编写数据文件。不同软件要求的内容、格式不一样,计算人员一定要按照软件使用说明进行编写。(2)启动平差软件,按程序要求输入数据文件名和结果文件名,自动计算。(3)根据提示的出错信息,修改数据文件,再启平差程序计算。这个过程可能要重复多次,直到完成计算。(4)打开结果文件

39、,检查验算结果和平差结果。3整理资料整编平面控制测量的原始记录手簿、测站平差资料、边长改算资料、展点图、点之记、验算资料、精度数据、成果表以及技术设计、技术总结、验收报告。6、GPS控制测量1选点注意事项GPS控制点位置选择与常规网不同之处是不需要每个方向都通视,另外GPS点不能选在:1.1具有强反射的地面附近:如大面积的水面附近、平坦光滑的地面附近、盐碱地带、金属矿区及雪地里。1.2具有强反射的环境里:如山谷、山坡及大批建筑群等附近1.3电磁波强辐射源的附近:如雷达、电台及微波中转站等附近地区。2.GPS测量2.1测前准备(1)GPS内存数据容量;(2)认真了解各GPS点所处的环境,运用GP

40、S软件预测点的最佳观测时间;(3)检查GPS的各项设置:静态或动态、高度截止角、数据采样率、天线类型、天线量测方式。2.2观测(1)到出发到测点前,认真检查GPS主机、电池、电缆、测GPS天线的钢尺、记录纸、笔、脚架及对讲机等必备品;(2)架站:认真地架好仪器,对中、整平、接好电缆;(3)量测天线高:各种GPS量测天线的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同一种GPS也有几种不同的量测方式,一定要记清楚自己用的是哪种方式;此外GPS天线高的量测一般都是量的斜高,不要人为地改为垂直高;要对称量几个方向,然后取平均值;(4)开始观测时,只需按下电源开关,这时记录好测点名、开机时间、开机时天线高;(5)观测结束时,先关电源,不要马上拆机,还要再量天线高,以判断观测过程中仪器是否动过;3GPS数据传输3.1在传输数据前,先查看仪器里每个时段里记录的数据量是否大小相近,将由于开关电源引起的无效记录先删除;3.2通信参数设置;3.3传输数据时,先检查软件中的各项设置,查看GPS类型、天线类型、天线高的量测方式等是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