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某铁路客运专线标段动车运用所路基施工方案(路基土石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某铁路客运专线标段动车运用所路基施工方案(路基土石方).doc(5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DCSK3+344.15-DCSK5+605段某某西站动车运用所路基施工方案一 编制依据新建某某至某某铁路客运专线某某枢纽工程BL-LZSN-1标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有关设计图纸、资料。国家和铁道部、某某铁路局颁布的现行铁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规程、验收标准及工程建设相关文件。国家、铁道部、甘肃省及某某铁路局发布的施工技术安全规则。对本段内现场实地踏勘调查了解的有关情况以及近年来铁路、高速公路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施工工法、科技成果。本地区自然环境、气候条件和资源条件。二 编制原则按照新建某某至某某铁路客运专线某某枢纽工程BL-LZSN-1标段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原则,严格按照要求的工期、质量、
2、安全、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及标准化管理等目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保工期、确保设计速度,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目标的原则。合理安排施工程序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流水作业或平行作业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安排进度计划。确保质量、安全、环境三体系在本项目工程施工中自始至终得到有效运行。三 编制范围动车所运用所及其走行线(DCSK3+344.15- DCSK5+605)段路基土石方及其附属工程。3.1用于本工程施工、检测、试验、验收等的技术标准3.1.1国家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
3、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建筑安全监督管理规定。3.1.2部发文件铁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办法(铁建设2006179号);铁路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铁道部令第25号);铁路建设管理办法(铁道部2003第11号令);铁路建设项目物资设备管理办法(铁建设200683号);铁路建设项目变更设计管理办法(铁建设2005146号);铁路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办法(铁建设200823号);铁路建设项目竣工文件编制移交办法(部办档(2002)8号);采用的施工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表序号标准规范名称标准号施行日期发布文号1铁路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262-971997.10.01建标19977
4、4号2铁路工程制图标准TB/T10058-981998.07.01铁建函199815号3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2009.12.01铁建设2009195号4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112012.03.0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108号5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2004.08.01建设部公告第213号6铁路路基填筑工程连续压实控制技术规程TB10108-20112011.12.01铁建设2011163号7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20102010.08.01铁建设2010107号8铁路工程土
5、工试验规程TB10102-20102010.11.21铁建设2010224号9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2004.01.01铁建设2005160 号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2010.12.08铁建设2010240号11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2009.09.24铁建设2009181号12铁路路基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2-20092009.09.24铁建设2009181号13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2008.10.20经规标准2008176号14铁路路基工程施
6、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2004.01.01铁建设2003127号15铁路站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3-20032004.01.01铁建设2003127号3.2工程概况3.2.1工程简介动车运用所为新建铁路某某至某某客用专线某某枢纽工程的配套工程之一,我分部施工的动车所存车场为动车运用所得一部分。施工里程为DCSK3+433.15-DCSK5+605。此段路基施工包含强夯、普通土填筑、路堑开挖、填筑4%和6%的改良土等。3.2.2施工段里程范围根据集团公司分批任务,我分部承担的施工范围为:动车走行线李家沟桥台尾及动车检查库终点范围(DCSK3+344.15- DCSK5
7、+605)2.26km。3.2.3主要工程数量主要工程数量表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备注路基土 方工程其中挖土方立方米329万利用土填方立方米257万其中利用土改良立方米220万过渡段立方米10457路涵过渡段(站场)路基附属工程路基附属工程正线公里2.26附属土石方及加固防护土石方立方米8045土方混凝土及砌体混凝土圬工方65613片石混凝土圬工方5952绿色防护播草籽平方米2424栽植灌木千株212.872穴植容器苗千穴481.345土工合成材料平方米土工格栅换填土立方米水泥土挤密桩米强夯平方米其中浆砌石圬工方5716 片石混凝土圬工方36855 3.2.4主要设计技术标准速度目标值:80公里/小
8、时;最小曲线半径:600米;最大坡度:35;牵引种类:电力;闭塞方式:自动闭塞;建筑界限:满足相应时速的电化铁路建筑限界。3.3自然地理特征根据设计,本地区地表为第四系冲、洪积砂质黄土,部分出露卵石土,个别地段有第三系与白垩系。分述如下:人工填筑砂质黄土:主要为路基及站坪填料,局部含有砾石及卵石,半干硬塑,级普通土。冲洪积砂质黄土:为枢纽范围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位于阶地表层,也是路堤基底地层。黄褐色,以粉粒为主,具孔隙,半干硬硬塑,级普通土,0=150180kPa,具级自重湿陷性,某某东、砂金坪、青白石一带具级自重湿陷性。风积砂质黄土:分布于线路两侧的山包表层,淡黄浅黄色,粉粒含量大,土质较均匀
9、,大孔隙较明显,半干硬硬塑,级普通土,0=150180kPa,具级自重湿陷性,局部为、级自重湿陷性。除水源站附近线路走在梁岇地带之外,其余地段线路未直接走行于其上。卵石土:多下伏于阶地表层砂质黄土层之下,少数出露于路堑边坡及桥渡附近的河漫滩地段。青灰灰褐色,粒径偏大,成分多为硬质沉积岩及岩浆岩、变质岩类。潮湿饱和,中密,级普通土,0=600800kPa。3.3.1水文地质地表水:存车场附近平时沟床均处于干涸状态,属季节性流水沟,仅在大雨过后,沟内才出现短暂水流。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地层中的孔隙潜水。含水层以卵石土为主,地下水水位埋深515m。补给来源以大气降水为主,水量不大
10、。3.3.2气象本工程所在地区为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区。以干旱少雨,多风沙,四季分明,昼夜四季温差大,降雨集中,蒸发强烈为特征,年平均气温9.5,极端最低温度-21.7,极端最高温度39.8,年平均降雨量319.6mm,年最大降雨量546.7mm,降水多集中7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年平均蒸发量1457.7mm,年平均风速0.9m/s,主导风向NE、E,土壤最大冻结深度103cm。3.33地震基本烈度根据设计资料,本枢纽所在范围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相当于八度地震烈度区,存在饱和砂类土地震液化问题。四 施工方案经过对本工程特点的分
11、析、结合工期要求和多种施工组织方案的比较,根据动车所填挖方量,划分成3个路基队。其中路基划分段落为DCSK3+344.15-DCSK3+950,DCSK3+950-DCSK4+375,DCSK4+375-DCSK4+800,DCSK4+800-DCSK5+200,DCSK5+200-DCSK5+605。其中DCSK5+200-DCSK5+605,DCSK3+950-DCSK4+375路基一队,DCSK4+800-DCSK5+200,DCSK4+375-DCSK4+800路基二队,DCSK3+344.15-DCSK3+950路基三队。在施工安排上,以机械化施工作业为主,合理配备施工机械设备,减轻
12、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效,实现快速施工,同时注重劳动保护和医疗保障工作,保证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在进度安排上,运用网络计划技术统筹安排施工进度计划,运用平行、交叉、流水等科学手段组织施工,工期安排遵循“国内领先、合理可行、留有余地、适度提前”的原则。科学安排冬季、雨季施工,合理选择施工时间,全面规划,保证重点,充分利用有效作业时间,优先安排控制工程的施工,确保工期。本段内路基工程拟设置3个路基工程劳务队,施工时优先安排站场路基。各劳务队施工顺序依次为:分段进行地基处理;路基土石方开挖填筑;防护排水施工要跟据现场实际适时安排。工程开工后,拆迁工程与施工准备同时展开,为后续施工创造条件。路基工点
13、类型主要有地基处理,坡面防护。特殊路基:本段范围内的湿陷性黄土路基地段,采用强夯法为主进行地基处理设计,同时加强隔排水措施。在路桥过渡段、居民点集中地段根据黄土的湿陷等级、层厚等地质水文条件,采取部分加强措施。路基附属工程要紧随路基施工及时施作,争取铺架前基本完成,但影响铺架施工的路基附属,须与路基工程工期同步完成。4.1站场路基施工站场路基采用横断面全宽一次填筑,大部分为借用改良土方,充分发挥机械施工效率,加强填筑面排水。检查库段土方由于受梁场影响,再保证梁场安全生产的条件下,保证15米的安全距离进行放坡开挖。施工时特别注重协调配合,站场路基填筑与路基附属工程、站场路基排水、桥涵、房建、给排
14、水、站场建筑设备等统筹安排,线间集水井横向排水管、过轨电缆钢管、预留工程与路基工程配合实施,尽量避免二次施工对路基工程造成影响。路基挖方采用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输,机械配合人工刷坡。路基填方采用装载机粗平,平地机精平,振动压路机碾压。4.2地基处理4.2.1特殊路基地基处理本标段有湿陷性黄土路基,地基处理主要采用强夯和机密桩等方法。4.3土石方调配方案土石方调配主要有:移挖作填。利用土回填。根据对工程特点的分析:DCSK4+800DCSK5+605段挖方可运至DCSK4+800DCSK3+395段路基利用土改良。DCSK3+344.15DCSK3+950进行路基填筑。路基填筑时可利用此段挖方
15、进行。动车所剩余挖方可运至车场、联络线。清表土方做为弃房运至弃土场。4.4基床以下路堤施工路堤施工采用“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方法。大面积路基填筑前,首先做试验段,根据试验段确定的松铺厚度、碾压机械及碾压遍数等参数进行施工,施工中加强路基压实质量检测及填料指标控制,填料标准应符合施工技术指南和设计要求,确保路基压实质量。路基地表处理合格或地基基底加固处理完毕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展开路基本体填筑作业。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合理摊铺层厚,进行分层上土,松铺厚度控制采用“方格网法”和“挂线法”,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50cm以上,以保证边坡压实质量。填料摊铺平整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终平,
16、摊铺厚度采用水准仪控制,保证摊铺面在纵向和横向平顺均匀,平整面要做成4%的横向排水坡。填土时随时检测填料含水量,碾压前控制在由试验区段压实工艺确定的的施工允许含水量范围内,若含水量过低,则可在路基上洒水拌和或提前在取土坑内焖湿;若含水量过高,则可将土在路基上摊开晾晒或在取土坑内翻松晾晒,并适当减少填层厚度,确保填料含水量在施工允许范围内。按工艺试验确定的施工工艺及碾压遍数,选择合适的压路机进行碾压,确保压实达到设计的要求。各区段交接处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在0.4m。碾压过程中如发现有凹凸不平现象,采用人工配合及时补平,使碾压好的路面平整度符合要求。沉降板
17、观测管周围采用冲击夯夯实。本段路堤施工每层填筑前,对下一层填土质量状况进行检测。路基填土压实的质量检验随分层填筑碾压施工分层检测,应符合施工技术指南和设计要求,确保路基压实质量。4.4.1基床底层填筑首先对基床底层下承层中线、高程、平整度、几何尺寸及压实度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进行基床底层填筑。基床底层采用改良土填筑时,自卸汽车运到施工现场,根据计算好的每车料的摊铺面积,等距离堆放,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参数进行摊铺、碾压。填筑前进行不小于100m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采用碎石类和砾石类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5cm;砂类土填筑时,分层的最大压实厚度不应大于30cm;分层填筑的最小压实厚度
18、不宜小于10cm。用平地机和推土机根据试验段确定的最佳含水量的松铺厚度进行分层摊铺碾压。碾压遍数为先静压一遍,再弱振一遍、强振23遍、弱振1遍,最后再静压2遍对表面平整收光。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慢后快的原则。直线段先边后中,由两侧路肩向路基中心碾压;碾压中如表面水分散失过多,及时洒水碾压,对不平处及时人工补平。基床底层铺筑两侧各超宽50cm以保证路基基床边缘碾压密实。已填筑完成的基床底层禁止车辆通行。每层施工完成后严格按照验标要求的试验方法、试验点数、检验频次,逐层分段、分部进行试验检测。采用平板荷载仪测定地基系数K30值,采用灌砂法检测压密系数K、孔隙率n,在每一区段填筑过程中按照下列范围、
19、频次和取样要求,对孔隙率和地基系数进行分段检测。检测方法如下:1、基床及基床以下部分每层检测一次,在长度不大于100米范围内检测不少于6个点。检测点包括路基中部2个点,距路基边缘0.5米-1米范围内检测2个点。用灌砂法检测时应在压实层下20cm处取样。2、地基系数K30,基床及基床以下部分每层检测一次,在长度不大于100米范围内检测不少于2个点。检测点包括路基中部,距路基边缘2米范围按照左中右均匀分布。4.4.2基床表层填筑基床表层为改良土填筑时,选用改良土填在大面积填筑前,应根据初选的摊铺、碾压机械,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确定施工含水率、松铺厚度和碾压遍数、机械配套方案、施工组织。试验长
20、度不宜小于100m。摊铺机摊铺,重型振动压路机严格按照试验段确定的压实参数和程序,控制压实速度和压实遍数。使其达到规定压实度,且表面须平整,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每层施工完成后严格按照验标要求的试验方法、试验点数、检验频次,逐层分段、分部进行试验检测。基床表层的填筑宜按验收基床底层、搅拌运输、摊铺碾压、检测修整“四区段”和拌合、运输、摊铺、碾压、检测试验、修整养护“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摊铺碾压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区段的长度一般宜在100m以上。各区段或流程只能进行该区段和流程的作业,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每层的最大填筑压实厚度不得大于30cm,最小填筑压实厚度不得
21、小15cm。基床表面修整养护:局部表面不平整要洒水补平并补压,使其外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路基基床表层填料及压实质量标准、检测频次和取样部位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验标及施工指南。4.4.3路堤与桥台、横向结构物过渡段施工过渡段是路基工程与其它工程的衔接过渡部位,做为与过渡段衔接的桥台、涵洞等结构物均应提前安排施工。当桥台、涵洞施工及路堤地基处理完成后,应立即进行过渡段的填筑,以便加长过渡段静置自稳的时间,进一步减小工后沉降量。为了保证过渡段填筑质量,过渡段与相邻路堤应按水平分层一体同时填筑,但确有困难不能同时施工的,为保证路基施工进度,可采取在桥台后预留一定长度的路堤填筑段并做出台阶,待后期过渡段
22、施工条件成熟后与过渡段一起施工。过渡段填筑材料采用A组填料填筑,粒径、级配及材质符合要求。各种试验、检测设备应计量检定合格。测试数据应真实可靠,充分反映现场实际情况。4.4.4路基排水工程施工线间设纵向排水沟或带盖板排水沟,排水沟设计排水纵坡不小于2,沟深最小不应小于0.2m。纵向排水沟应与站内涵洞或其它横向排水设施相衔接,就近接入市政排水管网,以保证站内排水通畅。4.4.5路基附属及相关工程施工本段路基边坡加固防护形式主要有:混凝土及砌体、土工合成材料、绿色防护等。根据现场情况,在保证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根据具体情况协调安排进行。防护工程紧跟开挖施工,路基成型一段,防护一段;松软土路堤的边坡
23、防护待路基沉降稳定后进行。防护工程不能紧跟时,采取临时防排水措施进行临时防护。4.5路基工程施工方法及工艺4.5.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调查施工前搜集详细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基基础设计资料,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掌握原有的地质资料基础上,进一步查明和校核地质资料,特别是地基土强度、变形等重要地质参数。4.5.2施工准备积极与建设单位联系,掌握施工设计文件供应情况,力争尽快取得施工资料。配备完整的施工标准图、通用图、参考图。接到施工设计文件后,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审核,及时熟悉设计文件,做好现场复核,充分了解设计意图,核对地形及地质资料,审核后的设计文件,应做审核记录,审核人签字。修筑各项临
24、时工程、施工机械及运输组装场地,施工防排水设施。架设通讯、电力线路,解决工程与生活用水设施。组织参加现场交桩,并进行复测。必须进行中桩、水准点的贯通测量,并与相临标段贯通闭合,之后方可施放路基中桩和边桩,中线、水准、边桩的测量误差必须符合铁路测量技术规则的有关规定,坚持测量双检制度。埋设护桩,增设必要的控制桩、控制网。调查收集特殊地区和特殊条件下路基地质情况、河道情况、地下水位等,并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核对土石方类别及其分布,进行填料初步核查和试验,调查高填、深挖、站场施工环境和运土条件等,编制土方调配方案。施工前搜集详细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基基础设计资料,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在掌握原有的地
25、质资料基础上,进一步查明和校核地质资料,特别是地基土强度、变形等重要地质参数。4.5.3施工机械路基土方施工机械,包括挖、装、运、压实等工序的主机、辅机及其可换的工作装置等可按工种需要配套使用,机械作业,应根据工地地形、路基断面和土方调配等,经济合理地规定运行线路。挖掘机施工适于挖取各类土方,开挖取土,宜用正铲施工。挖取停机面以下土时,应换装适宜的铲斗,分别用反铲、拉铲或抓斗施工。挖掘机工作面尺寸应满足在一次挖掘过程中能装满斗,但不应超过机械的最大挖掘高(深)度。挖掘机开挖时宜采取侧向开挖、纵向推进的施工方法,利用敞开的另侧为汽车运行道路。每次停机开挖的纵深距离,以不使斗柄伸出其长度的23为宜
26、。装载机装车合理运距约为20m。铲运机合理运距为400m内,铲挖工作面与车辆间进退运行宜采用V形或L形循环方式。汽车装运与卸填,汽车运土宜用于土方量集中、运距大于1000m的工点,配合挖装机械施工。汽车在装土场的运行方式应按挖装方法,场地条件和车辆多少合理确定,要求进出场地方便,互不干扰,秩序井然。夜间施工必须设有足够照明和安全防护及现场指挥措施。选择压实机具应根据场地大小、填料种类、密度要求、机械效率及其与施工机械的配合等,综合考虑,合理确定。4.5.4地基处理本段内地基处理采用强夯和水泥土挤密桩等方法进行处理。4.5.4.1强夯强夯施工参数的选定:根据设计要求,结合现场的地质条件选定施工参
27、数。试夯方法试夯的目标:由于强夯法的设计是根据路基变形控制的要求,确定地基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变形模量、有效加固影响深度,根据本段松软基底的特征,选定的单点夯击能、单位面积夯击能、夯击次数、夯击遍数、夯点间距、间歇时间等。场地选择:试夯前必须对现场地质情况和土质的各项物理力学指标进行详细了解,选择一处进行。试夯记录及资料整理:在试夯过程中进行以下测试工作:a.单点夯:测试地表位移、每击夯沉量、测定夯坑深度及口径、体积;b.夯打击数与坑底标高下沉量图;c.空隙水压力增量时间过程线;d.夯击击数与夯坑隆起体积关系曲线图;e.单位面积夯击能与地面平均沉降量图;f.夯前夯后标准贯入击数随深度分布规律图
28、。夯击后(孔隙水压力消散后)测试项目:夯前夯后相同,主要有:取土试验(抗剪指标、压缩模量、密度、含水量、孔隙比、渗透系数)、标准贯入、静力触探试验、荷载试验等。试验孔布置应包括坑心、坑侧,以验证夯点间距。对比分析:根据以上的测试工作,取得强夯施工参数,主要包括:锤重和落距、最佳夯击能、夯点布置、夯击次数及遍数、两次夯击遍数的间歇时间等。验证设计参数,校正施工参数、考核施工机具的能力、为正式施工提供依据。在试夯结束后,在加固深度范围内,每隔一定时间取土样进行室内试验,测定土的干密度、压缩系数等数据。并在现场进行载荷浸水试验或其他原位试验,以验证强夯效果。试夯结果如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可以调整锤重
29、、落距或其他指标,重新进行试夯,直至达到设计要求为止。试夯满足设计要求后,根据试夯的结果和提出的问题,则可确定强夯施工参数,在初步施工方案的基础上,编制正式施工方案,并以此指导施工。强夯施工施工准备A.强夯加固地基开工前,挖除地表耕植土,并根据现场的原始地形进行必要的整平,用压路机适当碾压即可。施工前做好临时排水系统,以防地表水流入路基施工范围。(调查地下管线、)B.按照强夯设计平面图进行夯点的测量放线,使每个夯击点都按夯锤底面尺寸标出白灰轮廓线,然后在每个夯击点测出标高,并做好记录。施工机具与设备A.起重设备:100T履带吊组合缀条式门型支架(高度30m)。B.自动脱钩装置:三扣式人力拉绳脱
30、钩器。C.夯锤:采用圆柱形和带有气孔的,夯锤重量根据试夯确定的数据进行选定。D.锤重选用20t的铸铁锤,形状为圆柱体,锤底面积6.0m2,高度与直径的比值为1:3.2,可有效避免偏锤现象。夯锤下落中产生巨大的气垫,消耗冲击能;夯锤以巨大的能量着地对夯锤有吸着作用,起拔阻力很大拔锤困难;因此为消除以上两种作用需在夯锤上对称设置6个直径为30cm的气孔,气孔与锤轴线平行,上下贯通。强夯的施工工艺及流程施工工艺框图见强夯施工工艺框图。起吊夯锤、自动脱钩、落锤夯击第一遍夯击完毕、平整场地夯点定位、划轮廓线起重机就位低能满夯、测量标高、结束平整场地试 夯二次起吊锤、自动脱钩、落锤夯击移机到下一夯击点第二
31、遍夯击完成、平整场地强夯施工工艺框图A.强夯试夯:按上述的强夯试夯方法首先进行试夯,按试夯获取的施工参数进行施工。B.夯击能:实际施工中根据设计和试夯结果选取最佳夯击能设计强夯施工方案。强夯范围:路堤坡脚外3m,路堑坡脚之间,主要应用于距建筑物较远,湿陷性黄土厚度不大的动车所路基地段。3000KN.m1000KN.m3000KN.m,正三角形布置,夯击次数现场试夯确定,要求最后两击平均沉降量不大于50mm,且不能产生过大的隆起,夯锤选用20吨,提升高度15m,夯击遍数不得小于3次,最后在用1000KN.m低能级慢夯两遍,锤印搭接不小于1/4夯锤直径。C.落距:实际施工中可选用不同的落距,可获取
32、满足设计的最佳夯击能。锤重20t,选用单击夯击能3000KN.m,所以落距须大于10m。每次夯击前,检查落距并做详细记录,以确保夯击能量达到设计要求。D.夯击遍数由于本段路基表层可能有含水量较高的松软土,强夯时会产生孔隙水压力,增多击数夯坑填土较多、对增加加固深度和提高密实度无效,必须采取分遍夯击,拟采用三遍夯击,最后低能量满夯一遍。E.夯击点间距及布点夯击点间距一般为1.31.7D(D为夯锤直径),夯锤直径为2.76m,夯击点间距拟选用4.0m(即约1.59D)。正式夯击时按间隔1个夯击点进行跳夯,跳夯间距为8.0m,有利于夯击能量向土层深处传递。击点布置:夯击点布置采用正方形、梅花型插档法
33、布点(夯击点布置见夯击点布置图)。第一遍夯击点按正方形网格排列,间距4m,间隔1个夯击点跳夯直至夯击完成。第二遍选用第一遍已夯点正方形的中心,仍采用正方形网格排列,依次夯击完成。第三遍夯击选用第一、二遍已夯点梅花形间隙,采用梅花型排列,依次夯击完成。三遍完成后,各遍锤印可以达到彼此搭接。夯击点布置图F.夯击击数:第一遍按间隔1个夯击点跳夯,第二遍、第三遍按顺序依次夯击,三遍夯击完成后达到锤印披此搭接。最后再以低能量(前几遍能量的1/41/5)进行满夯,满夯锤印彼此搭接面积不少于1/4,以加固前几遍夯点之间被振松的表土层。夯击击数拟采用第一遍每点11击、第二遍每点9击、第三遍每点7击,实际施工时
34、根据现场强夯试验获取的夯击击数与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以夯坑的压缩量最大但不因夯坑过深而起锤困难、夯坑周围的隆起量最小、同时还要满足最后两击的夯沉量不大于100mm为原则。强夯施工时以各个夯击点的夯击击数来控制施工。最后低能量排夯时每点夯12击。夯击时夯击时每个夯击点的夯击击数都安排专人进行检查和记录,确保夯击击数,保证强夯质量。G.夯击遍数间隔时间两遍夯击之间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以利于土中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其间歇时间取决于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试夯时利用孔隙水压力仪检测孔隙水压力增长、消散的时间,确定夯击遍数间歇时间。第一遍强夯完毕并经过确定的间歇时间后进行第二遍强夯,第二遍强夯完毕并经过确
35、定的间歇时间后进行第三遍强夯。强夯正式工程施工步骤正式强夯时按试夯所确定的锤重质量、形状、尺寸,夯击能量、夯击点布置、夯击遍数、夯击击数、夯击间歇时间等强夯技术参数进行施工。其施工步骤如下:A.施工准备;B.按设计用石灰标出第一遍夯击点位,并测量场地高程;C.起重机就位,使夯锤对准夯点位置;D.测量夯前锤顶高程;E.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待夯锤脱钩自由落下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高程;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夯坑填平;夯击时采取跳点夯击或梅花型顺序夯击,分段进行。严格按试夯设计的施工顺序施工,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合理安排施工节拍,施工夯击施工连续进行。施工坚决杜绝间歇时间未到就强行施
36、工的现象;F.重复步骤E,按设计规定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G.重复步骤CF,完成第一遍全部夯点的夯击;H.用推土机将夯坑填平,并测量场地高程;I.在规定的间歇时间间隔后,按上述步骤逐次完成全部夯击遍数,最后采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土夯实,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满夯时搭接面积不少于1/4。施工质量控制A.认真细致的进行施工过程的数据记录及数据整理,每种测试均应编制详细的测试方案和测试要求。主要测试项目如下: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每击夯沉量、夯坑深度、开口大小、夯坑体积; 场地隆起和下沉记录;每遍夯击后场地的夯沉量;孔隙水压力增长、消散检测,每批夯点的加固效果检测;记录最后2击
37、的贯入度,观察是否满足设计或试夯要求。B.满夯前应根据设计基底标高,考虑夯沉预留量,使满夯后达到设计标高。C.施工时保证落距大小,夯够夯击击数,按照夯击间距和跳夯顺序,保证夯击遍数和各遍之间的间歇时间。夯击时确保落锤平稳、夯位准确,若错位或坑底倾斜过大,用土将坑底整平再夯。D.在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夯完后检查夯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E.强夯中心位移允许偏差不大于0.1D(D为夯锤直径)。强夯施工的质量检验A.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测是过程控制,尤为重要,因此必须认真检查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测试数据和施工记录,仔细复核各个技术参数。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应补夯或采取其
38、它有效措施。B.施工后的检验:应在强夯后714d(超孔隙水压力消散后)进行。选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方法。检验频率:每300m2至少1点。原位测试:测试项目夯前夯后相同,标准贯入、静力触探试验、荷载试验等。试验孔布置应包括坑心、坑侧,以验证夯点间距取土试验:夯前夯后相同,抗剪指标、压缩模量、密度、含水量、孔隙比、渗透系数、湿陷系数。安全措施A.强夯一段时间(1000次夯击左右)后,起重机应进行保养,检查机械设备、动力线路、钢丝绳磨损情况,并着重检查调整回转台平衡钩轮与导轨的间隙,避免加大平衡钩轮的冲击负荷。每天开机前检查起重机、滑轮组、脱钩器以及索具卡环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B.起吊司机应经
39、过培训并持证上岗,起吊夯锤的速度保持平稳低速均匀,严禁忽快忽漫。停止作业时,将夯锤落至地面。C.夯锤起吊后,严禁操作人员从夯锤下通过。拉锤人员距夯点15m以外,拉锤时严禁将拉绳绕在手臂上,以防万一锤摆动时脱手不及造成危险。D.为减少吊臂在夯锤下落突然释重后,产生后倾,用推土机牵引钢丝绳约束吊杆,以确保安全。E.起重机操作室挡风玻璃前,应设防护网遮挡,并设一个30cm30cm铁丝网观察窗,以便司机操作。F.当夯锤上升接近脱钩高度时,起重司机要注意观察;夯锤脱钩时发生故障时,起重指挥人员立即发出信号,并将夯锤降落,判明原因后进行处理。G.强夯时应有专人统一指挥,并设安全员负责现场的安全。4.5.2
40、6路堑开挖6.1土质路堑6.1.1路堑开挖方法施工前按图恢复中线,复测断面,测设出开挖边线,并确认既有边坡是否稳定,如不稳定,采取必要的加固防护措施。做好堑顶截、排水,并随时注意检查,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土方开挖以机械为主,当路堑中心高度大于5m时,采用分层逐层顺坡开挖或纵向台阶法开挖方式。利用挖掘机开挖,自卸汽车运输,推土机辅助作业。施工至边坡位置时,预留一定厚度保护层不开挖,用挖掘机横向顺坡从上至下整刷边坡,最后人工修整成型;对不便机械施工的地段采用人工开挖。当开挖接近路堑换填底面设计标高时,在设计换填标高顶面预留50cm,选用N10轻型动力触探、N63.5重型动力触探、标
41、准贯入、静力触探四种原位测试方法的一种结合室内土工试验,进行基床范围内地基条件的检验,验证设计采用的地质资料。若地基地质条件与设计采用的地质资料一致或好于设计采用的地质资料,继续开挖至设计换填底面标高后,按设计换填厚度填筑基床底层填料和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若地基地质条件低于设计采用的地质资料,反馈设计,根据地下水发育情况,进行详细地质补充勘探后重新进行分析,确定采取地基加固处理措施或加深换填厚度。根据路堑深度和纵向长度,开挖可按下列几种方法进行。单层横挖法:单层横挖法是从路堑的一端或两端按路堑横断面全高和全宽,逐渐地向前开挖,挖出的土石,向两头运送,如单层横挖法示意图所示。这种开挖方法,因工作量
42、小,仅适用于短而浅的路堑,可一次性挖到设计标高。挖掘方向路堑路堤-断面作业面单层横挖法示意图多层横挖法:如果路堑较深,可在不同高度上分成几个台阶同时开挖,每一个开挖层都有单独的运土出路和临时排水措施,做到纵向拉开,多层、多线、多头出土。如多层横挖法施工示意图所示。这样能够增加作业面,容纳更多施工机械,形成多向出土以加快工程进度。路堑路堤断面21第二作业面1第一台运土道;2临时排水第一作业面2多层横挖法示意图6.1.2路堑开挖工艺施工工艺详见土质路堑施工工艺框图。路堑成型合格不稳定不合格稳定清理坡面测量放样堑顶水沟分段开挖边坡修整加固及防护鉴别边坡利用或远弃装车运输碾压修整防护加固鉴别边坡土质路
43、堑施工工艺框图施工前按图恢复中线,复测断面,测设出开挖边线,并鉴定既有边坡是否稳定,如不稳定,采取必要的加固防护措施。做好堑顶截、排水,并随时注意检查,临时排水设施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土方开挖以机械主,逐层顺坡分段进行。每段自上而下由推土机沿纵坡分层推土,挖掘机或装载机装土,自卸汽车运土至填方地段利用或弃土场。推土机施工至边坡位置时,预留一定厚度保护层不开挖,用挖掘机横向顺坡从上至下整刷边坡,最后人工修整成型。开挖中,派专人仔细调查开挖坡面稳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加固处理。路堑开挖时避免超挖或欠挖。路堑开挖至设计基床顶面标高后,精确测量检查断面,有设计换填地段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无换填地段检
44、底碾压成型。6.1.3半填半挖路基半填半挖路基施工示意图陡坡地段的半填半挖路基,路基面以下1m基床范围内予以挖除换填,填料符合基床土的要求。施工时在山坡上从填方坡脚向上挖成向内倾的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并用小型夯实机夯实,从第一层台阶起分层填筑,分层夯实,换填底部设4%的向外排水坡。对基床挖除换填土质部分,采用符合基床要求的土分层夯填密实。6.1.4路堤填筑场地整平至设计整平标高,并碾压至地基系数。6.14.1基床以下路堤施工工艺流程详见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基床底层及以下路堤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不合格合格,填筑下层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整修验收阶段填土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路基整修
45、碾压夯实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平整区段摊铺平整洒水或晾晒检验大面积路基填筑前,首先做试验段,根据试验段确定的松铺厚度、碾压机械及碾压遍数等参数进行施工,施工中加强路基压实质量检测及填料指标控制,填料标准应符合施工技术指南和设计要求,确保路基压实质量。路基地表处理合格或地基基底加固处理完毕经检测合格后,方可展开路基本体填筑作业。路堤填土按分层施工图和作业区段分段施工的方式,采用按横断面全宽纵向水平分层填筑压实方法。不同填料填筑时,各种填料要分层填筑,每一水平层的全宽采用同一种填料。当采用自卸汽车时,根据车容量提前计算出堆土间距,并派专人负责指挥卸土,以保证土层厚薄均匀。摊铺整平:按工艺试验确定的合理摊铺层厚,进行分层上土,松铺厚度控制采用“方格网法”和“挂线法”,填筑时路基两侧各加宽50cm以上,以保证边坡压实质量。填料摊铺平整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再用平地机进行终平,摊铺厚度采用水准仪控制,保证摊铺面在纵向和横向平顺均匀,平整面要做成4%的横向排水坡。洒水或晾晒:填土时随时检测填料含水量,碾压前控制在由试验区段压实工艺确定的的施工允许含水量范围内,若含水量过低,则可在路基上洒水拌和或提前在取土坑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