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关于切实做好抗旱减灾工作的通知3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294891 上传时间:2024-06-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关于切实做好抗旱减灾工作的通知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4年关于切实做好抗旱减灾工作的通知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4年关于切实做好抗旱减灾工作的通知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4年关于切实做好抗旱减灾工作的通知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4年关于切实做好抗旱减灾工作的通知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关于切实做好抗旱减灾工作的通知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关于切实做好抗旱减灾工作的通知3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年关于切实做好抗旱减灾工作的通知3篇关于切实做好抗旱减灾工作的通知(一)各州、市、县党委和人民政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2024年以来,全省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气象干旱发展较快。据气象水文趋势预报分析,雨季开始前,全省高温少雨天气仍将持续,主要江河来水以偏少为主,全省大部地区气象干旱风险等级较高,抗旱减灾工作形势严峻。为切实做好全省抗旱减灾工作,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抗旱减灾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以人

2、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委统一领导,严格落实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牢固树立“抗大旱、抗长旱”意识和底线思维,准确把握当前旱情的严峻形势,高度重视抗旱减灾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已出现旱情的地区,要把抗旱减灾工作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全力抓好抗旱减灾各项工作,最大限度减轻旱灾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二、加密监测预警,强化抗旱服务保障。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加强雨情、水情、摘情和旱情的监测预报,加密会商分析,科学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及时准确发布预警预报信息。要进一步完善抗旱预案,根据旱情发展态势,及时启动(调整)抗旱应急响应。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做好用水计划

3、和调度方案,重点抓好现有水源的统一管理和科学调配,特别是滇中等库塘蓄水不足的地区,要精准科学调度、合理管控水源、千方百计增加水源,全力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和人畜饮水安全。要充分运用气象科技措施,抓住有利天气条件,科学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为增加库塘蓄水、保障农业生产、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增加水电站发电等补充雨水资源。三、坚持分类施策,确保措施精准务实。各地区各部门要始终把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作为抗旱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旱区的缺水状况要逐县、逐乡、逐村、逐户进行排查摸底,充分考虑持续干旱的最不利情况,积极采取水库供水、应急调水、打井取水、拉水送水等措施,全力确保旱区群众基本生活用水。要建立州(市)包县、

4、县包乡、乡包村、村包户、干部包群众的责任机制。特别是边远山区等特殊地区和农村中小学校、养老院等特殊机构以及脱贫人口、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要做到责任到人,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确保每个群众都能喝上安全干净的水。要以保障粮食安全为重点,分乡镇、分灌区、分片区分析研判旱情发展态势,分类、分作物制定抗旱减灾措施,推广旱作节水技术,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水稻种植区要提早预判,育秧用水无法保障的地区,要及早安排“水改旱”;移栽保苗用水无法保障的地区,要适当推迟育秧时间,同步做好“水改旱”准备工作。四、科学统筹指导,形成抗旱减灾合力。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强化统一指挥和统筹调度,组织抗旱减灾工作组,对抗旱工

5、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查出的问题限期整改到位。气象、水文部门要密切监视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准确发布预警预报信息。水利部门要加强对抗旱减灾工作的技术指导,做好供用水平衡需求分析,加强供水管理和水源调度。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积极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农业农村部门要根据旱情的发展变化和抗旱工作需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抗旱一线,帮助群众制定抗旱灌溉和田间管理方案,力争做到粮食少减产、农民不减收。应急管理部门要统筹组织好抗旱救灾应急队伍,做好应急物资、设备的储备和维护,确保救援物资能够迅速到位,科学、有效、有力开展抗旱减灾救灾工作。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

6、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开展抗旱减灾、生产自救等工作,凝聚起抗旱减灾的强大合力。五、加快工程建设,有效提升保障能力。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筹措资金实施应急工程措施,短中长期结合强化工程建设,根本性化解城乡供水安全风险。要加快在建应急调水工程建设进度,确保于2024年4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要加快农村供水保障三年专项行动项目建设,力争2024年上半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实事求是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三年行动项目建设。同时,要抓紧推进水源工程、灌区工程、除险加固工程等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构建我省现代化高原立体水网体系,通过工程措施提升全省水安全保障能力。六、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工作信息报送。各地区各部门要

7、结合节约用水条例宣传贯彻工作,加大对城乡居民、用水大户、高等院校等的节水宣传力度,提升全民节水意识。要强化正面宣传、正确引导,形成全社会众志成城抗旱减灾的良好氛围。要密切掌握旱情发展变化趋势和抗旱工作动态,持续抓好旱情和抗旱工作信息报送工作。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保证旱期信息渠道畅通和传递时效,统一各部门旱灾信息报送口径,确保灾情信息准确和逐级规范报送。关于切实做好抗旱减灾工作的通知(二)各村委会,各水电站,镇直各单位:为全面做好2024年防汛抗旱准备工作,随时迎战可能出现的水旱灾害,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保障镇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根据县关于全面做好2024年度防汛抗旱准备工作的通

8、知(金防指(2024)1号)文件要求,就做好全镇2024年度防汛抗旱准备工作通知如下:一、健全防汛抗旱指挥机制。各村、各水电站要组建人员相对固定、目标任务具体明确的防汛办事机构,高效履行防汛抗旱“最后一公里”职责。切实做好隐患排查、综合预警、值班值守、信息报送和发布、救援力量和物资储备、重大险情现场处置等工作。二、建立防汛抗旱责任清单。落实县包镇、镇包村、村包户的分级包保责任制度,建立责任清单。各村负责落实辖区内中小水库(水电站)、河道堤防及山洪灾害威胁区等防汛行政、技术和巡查责任人。三、完成度汛隐患排查处置。各村、各水电站要及早组织开展各种防洪工程度汛安全检查,认真排查侵占河道、水库,妨碍河

9、道行洪等行为,突出抓好堤防、涵闸、泵站、险工险段、水毁修复、水库电站、山洪灾害防御等重点防洪工程的风险隐患排查。对发现的度汛隐患,要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单位和责任人、整改时限和措施,实行盘点销号。各村、各水电站要在3月底前完成防洪隐患自查工作。对排查发现的问题隐患4月底前完成整治清零,汛前不能整改完成的要采取临时安全度汛措施。四、修订防汛抗旱各类预案。各村、各水电站要结合近年来我镇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措施,立足实战,细化实化暴雨、山洪、台风、内涝、干旱等灾害防范应对职责、程序和措施,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要根据辖区内防洪工程特点,制

10、定应急抢险预案,明确现场指挥部组建、群众转移、力量调动、物资调运、技术支持等环节具体内容。各村、各水电站山洪泥石流灾害防御预案及中小水库、水电站防汛抢险应急预案、汛期调度运用计划表报镇防汛办备案。五、备足防汛抗旱所需物资。各村、各水电站要抓紧开展防汛抗旱物资储备和补充更新工作,按照防汛物资储备定额要求,备足防汛抗旱物资物料。各村、各水电站于3月底前将防汛抗旱应急抢险重点物资等报镇防汛办备案。六、做好抢险救援力量准备。各村、各水电站要切实抓好防汛抢险应急专业队伍的组建工作,明确应急队伍职责任务,落实人员、机械和抢险工具,加强队伍管理和指导,提高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各村要组建一支不少于15人的抢险救

11、援队伍,登记造册,配备应急手电、救生衣、铁锹、雨靴等必要的抢险救援装备,加强日常技能训练,切实提升突发险情灾情先期处置能力。七、开展防汛抗旱培训演练。各村、各水电站要针对人员变动大、新手多的特点,主动提供有关工作手册、图件等,使其掌握防汛抗旱包保区域基本情况以及工作职责和主要工作内容,做到应知应会,履职尽责。要针对辖区内主要灾害特点,按照预案组织指挥员、技术员、抢险救援人员、群众等,采取实战模拟演练和桌面推演等方式,检验磨合监测预警、会商研判、指挥调度、险情抢护、人员转移等各环节程序,提升各方实战水平。要针对村偏远地区群众,广泛开展防灾避险知识宣传教育,提高识灾、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各村各水电

12、站于4月底前将2024年培训演练开展情况及图片资料报镇防汛办备案。关于切实做好抗旱减灾工作的通知(三)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坚决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按照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要求,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三个重点、五个确保”的防汛总目标和抗旱保民生的基本要求,防汛抗旱两手抓,进一步完善落实责任体系、工作机制、预案方案和应急保障措施,常态化抓好隐患排查整

13、改,着力提升极端天气防范应对能力,切实做好2024年防汛抗旱工作,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福祉。一、落实责任体系(一)健全防汛抗旱责任体系,建立责任人清单。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加强党对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领导;压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责任制,落实行政区域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落实行政区域的党政领导包片分工责任制。水利、自然资源、住建(城管)、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文旅、教育、国资监管、电力等部门要根据行业特点完善行业内防汛抗旱责任体系,切实履行监管责任,监督指导本行业有防汛任务的企事业单位落实防汛主体责任和岗位责任,特别是要逐一明确并落实各类涉水工程、城市生命线工程等重要基础设

14、施、重点保护对象的管理单位自身防汛主体责任;对堤线跨行政区域的堤防要全线落实防汛责任,逐段明确防汛责任人和巡查防守责任等。具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防指”)要落实县、乡、村、组、户五级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不断完善非建制的功能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农村地区、边远山区、城乡结合部、野景区、网红打卡点、工地营地等区域的防汛抗旱责任体系。各级防指要在3月底前逐级在媒体公示行政区域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接受社会监督。(二)全面落实防汛抗旱目标任务,制定任务清单。3月底前,各级防指要结合实际向各地各有关单位逐级下达防汛目标任务书,明确任务措施;水

15、利、自然资源、住建(城管)、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国资监管、电力等相关行业管理单位要根据防汛抗旱及行业管理要求,明确有防汛任务的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任务清单。各级防指要根据实际及时优化完善党政领导及成员单位防汛抗旱包片分工方案,明确包片领导、成员单位职责及主要任务。(三)跟踪督导防汛抗旱责任落实。各地各部门加强“明责、知责、履责、问责”闭环管理,按照“谁制定、谁落实”的原则,对照防汛抗旱责任人清单、任务清单,因地制宜采取明察暗访、线上抽查等形式开展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督促限期整改到位,对擅离岗位、玩忽职守、贻误战机、不听指挥等现象严肃追责问责,对出现重大责任事故或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严厉查处。各级

16、防指要将防汛抗旱责任人履职尽责情况纳入应急管理考核。二、完善工作机制(四)完善防指工作机制。3月底前,各级防指要修订完善防指工作规则和制定年度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防指机构设置,明晰工作职责,明确组成人员,各级防指调整情况应抄报上级防指;完善会议、会商、包片分工、信息共享、值班值守等工作机制;落实成员单位包片分工,落实启动响应后各应急工作组人员组成,完善工作部署、监测预警、群众转移、灾险情报告、巡堤查险、水工程调度、抢险救援、救灾救助等工作开展的具体责任和要求。各相关部门及相关工程管理单位设立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或工作组织)应抄报同级防指。(五)完善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防办”)工作机

17、制。3月底前,各级防办要修订完善防办工作细则和制定防办年度工作方案,落实防办组织机构,落实防办领导并明确分工,落实防办组成处(科、股)室(部门)及具体工作人员,明确防办工作的牵头处(科、股)室(部门)及组成处(科、股)室(部门)的职责,并优化值班值守机制。(六)抓好各项机制落实。各级防指及成员单位要对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和防指、防办工作机制,不断完善会议会商、监测预警、信息共享、值班值守、督导检查、抢险救援等工作环节的部门协调机制,着力抓好涉铁水利工程安全度汛、洪涝突发险情灾情信息报送、强降水“631”风险预警应对、防汛抗旱“3310”水文情势预报服务等相关工作机制的落实,确保相关工作措施落到实

18、处。三、完善预案方案(七)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各地要紧密结合新形势和新变化,充分考虑极端暴雨洪水、干旱灾害多发频发,城市内涝风险增大等突出问题,根据本地区防汛抗旱工作实际,适时组织修订完善防汛抗旱应急预案。3月底前,县级防指要督促所有有防汛抗旱任务的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完成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制修订,要立足“断路、断电、断通信”极端情形明确应对措施,可采用文字图表等简易明了的编制形式。(八)完善水工程度汛方案。全省各类水工程度汛方案编审工作由省水利厅牵头组织,按照水工程调度管理权限及工程类别分级审批。水工程影响范围跨行政区域的,水利部门在技术审查的同时要征询下一级相关防指和水利部门意见。

19、坪堤警戒水位、水库汛限水位的优化调整要充分论证后方可报水利部门审查。(九)完善预案方案体系。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不断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应急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蓄滞洪区运用预案、水库(堤防)防洪抢险应急预案、在建涉河工程防洪抢险应急预案、防御洪水方案、洪水调度方案、水工程度汛方案、在建涉河工程度汛方案等预案方案,做到应编尽编、应审尽审、应报尽报。有关地区和单位还应根据自身工作特点编制完善有关预案,如城市生命线工程等重要基础设施、重点保护对象应急预案,旅游景区暴雨洪水防御预案、橡胶坝等拦河工程度汛方案和防洪抢险应急预案等,由行业主管部门明确编制部门和审批报备流程。(十)加强预案管理与演练。各地

20、各有关部门要强化应急预案衔接,及时组织修订相关预案并按程序审批、备案,同时落实好预案宣贯,确保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清楚其工作职责;要按照“谁使用、谁负责”原则,根据汛情旱情特点定期开展桌面推演、实战演练等形式的演练,因地制宜推进无脚本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预案的实用性、科学性,不断提高防汛抗旱实战能力。四、加强能力建设(十一)强化顶层设计。各地各部门要立足极端天气频发的新形势,对照研究近年防范应对工作存在问题,举一反三查找本地区、本行业在洪旱灾害防范应对方面的不足,突出梳理城市极端暴雨防御存在的工程短板弱项,科学规划防御布局,推动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着力提升城市生命线工程等重要基础设施、重点保护对象

21、防护能力。(十二)夯实工作基础。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夯实各级防办工作基础,培养配备足够的专业人才,培训现有人员胜任防汛抗旱工作。通过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等项目建设,进一步配备满足防汛抗旱工作的设施设备,完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等必备的防汛抗旱业务应用系统,为各级防指科学决策、高效处置提供有力支撑。(十三)落实资金保障。各级政府应将防汛抗旱必要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防汛抗旱工作有力有序开展。防汛抗旱专项资金,必须严格按照规定专款专用。(十四)充实物资装备。

22、各级防指要按照“因地制宜、按需储备、分行业储备、统筹调拨”原则,督促指导相关成员单位和所在属地查清防汛抗旱物资储备情况,建立统一台账,确保必要时由防指统筹调拨使用。应急管理、水利、住建(城管)、交通运输、农业农村、能源、铁路、电力等部门汛前要对本行业防汛抗旱物资进行全面核查,向同级防办报送储备情况,同时加强物资装备的日常补充更新和维护保养。各地各部门在灾害高发易发的县(区)、乡镇地区,要配备卫星电话、北斗终端、救生衣、应急照明灯等必要的救援设备;在水工程现场要就近配备砂石、块石、编织袋、编织布等抢险物资。(十五)强化应急力量。各级防指要全面掌握辖区内可调用的防汛抗旱力量,建立和完善与人民解放军

23、、预备役部队、武装警察部队在抗洪抢险协同调用机制;充分发挥各类应急抢险救援队伍、涉水施工企业、社会应急力量在防汛抗旱抢险救灾中的积极作用;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组织转移、巡查防守和险情抢护,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十六)强化业务培训。各级防指要根据地方党政领导和防指领导调整实际,及时组织开展相关培训I,提升指挥决策和应急处置水平。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开展行业内相关业务培训工作。各级防办要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提高防汛抗旱业务能力。各地各有关部门可灵活采取编制简易手册、口袋本、短视频以及定向培训等接地气的工作方式,确保相关培训取得实效。五、做好防范应对(十七)加强风险排查。各地各有

24、关部门要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的要求,常态化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对发现的隐患问题建立整改清单,逐一进行销号管理。汛前,水利、自然资源、住建(城管)、交通运输、国资监管、监狱管理、铁路、电力等行业主管部门要全面开展本行业防汛隐患特别是工程安全度汛隐患的排查整治工作,并及时将行业内重大隐患问题报同级防指。需跨区域、多部门协调解决的隐患应及时报告当地党委、政府进行协调解决;当地党委、政府协调有困难需上级协调解决的,由当地党委、政府专题行文报上级党委、政府和上级防指,在整改完成前必须落实有效应急措施,切实消除隐患风险。(十八)加强会商研判。各级防指要加强组织部门联合会商研判,水利、自然

25、资源、交通运输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专项会商分析研判,认真分析洪旱和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的影响区域和程度,评估可能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城乡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产生的不利影响,科学部署防范应对措施。(十九)加强监测预报。各级水利、气象、水文、自然资源、住建(城管)部门应加强对暴雨、洪水、台风、旱情、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的监测,及时向同级防指报送信息,按权限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信息。气象部门要及时提供天气实况和气象预测预报,尤其是要做好短历时临近预报服务;水文部门要及时提供江河湖库水情预报,尤其是要做好超警洪水预报和防汛抗旱“3310”水文情势预报服务。(二十)加强预警叫应。预警发布部门要进

26、一步规范各类预警信息发布主体、对象和程序,充分运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等技术手段和新技术新设备新手段,及时发布预警,力求预警全覆盖、零死角、无盲区。各级防办要联合气象等部门精细化明确“631”风险预警短信接收人员和电话叫应人员,每年汛前更新调整服务对象名录,并建立“叫应”反馈核实制度,督促指导乡镇对“叫应”情况进行核实反馈。水利、水文部门要动态更新山洪灾害危险区管理清单,并推进中小河流预警水位确定应用,做好山洪灾害、中小河流洪水预警,推动完善相关预警叫应工作。(二十一)加强避险转移。各地要严格落实提前转移制度,严格按照转移对象、转移步骤、转移安置方式、转移责任“四个明确”要求,突出老弱病残

27、孕等重点人群以及沿河低洼地区、山洪危险区、地质灾害危险区、学校、农村偏远地区等重点区域,及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险转移安置,做到应转必转、应转早转、应转尽转;要强化施工工地营地、山区农家乐民宿及旅游景区等重点部位和流动人员转移避险,多渠道多手段传达预警信息和转移指令,落实属地和企业主体责任,抓好流动人员的转移避险措施;要加强被转移人员和救援人员安全管理,避免人员擅自返回造成伤亡。(二十二)加强应急指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应用信息化等新技术,提升指挥调度能力水平;尤其是强降雨过程中或已发生洪涝灾害时,要第一时间调度掌握汛情灾情,根据预案科学启动应急响应、严格落实响应行动,并督导地方做好防范应对工作

28、;要根据预警发布和应急响应情况,制定有效的临灾安全管控措施,提前落实危险区群众避险转移、防洪排涝工程预排预泄、危险区域道路封闭、山区农家乐民宿关停等刚性措施,必要时在重点地区实施“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应急措施。(二十三)加强值班值守。各级防办要全面落实防汛值班值守的各项准备。完善值班保障,着力完善防汛值班工作环境、办公条件、业务应用系统的保障,着力提升值班人员业务能力。水利、自然资源、住建(城管)、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文旅、教育、气象、水文、电力、铁路等相关单位要加强行业防汛值班值守工作,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并落实具体的防汛值班制度。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值班值守纪律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9、,对因值班值守不到位酿成事故或造成不良影响的严肃追责。(二十四)加强工程调度。各级水利部门要做好权限范围内水工程防汛抗旱调度、应急水量调度工作,建立健全防洪排涝工程体系联合调度工作机制,严格督促落实调度命令执行,综合采取“拦、分、蓄、滞、排”等措施,最大程度发挥工程体系的防灾减灾效益。(二十五)加强信息报送。各级防指及有关成员单位要建立完善信息报送工作机制,确保常规信息按时报送、重要信息及时报送。按照”首报要快、续报要准、终报要全”的原则,加强洪涝突发险情灾情信息报送,不断提高信息报送效率,特别是洪涝突发险情灾情紧急信息必须在事发30分钟内电话报告,在事发2小时内书面报告事件发生及处置的具体情

30、况;重特大灾害必须在事发后30分钟内电话或书面报告,电话报告的必须在30分钟内报送书面信息;较大灾害每日至少续报一次,重特大灾害每日至少续报两次。(二十六)加强督促指导。各级防指及有关成员单位要针对防汛抗旱工作重点及薄弱环节,重点围绕防汛抗旱组织领导、责任落实、重大隐患整改、应急响应工作落实情况等开展督导检查工作,督促指导各地把各项防范应对措施认真落实到位,检查方式尽量灵活多样,不增加基层负担。(二十七)加强抢险救援。各地要坚持“靠前部署,就近保障”,针对高风险区域前置队伍和物资。预报有强降雨过程时,各类抢险救援队伍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发生灾情险情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迅速派出队伍、专家组等赴现场

31、指导抢险救援;发生较大灾情险情时,按照预案规定适时成立前方指挥部,先行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确保群众转移安全高效,工程险情及时处置。(二十八)加强救灾救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旦发生洪旱灾害,各地要切实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和灾后救助,及时报灾、查灾、核灾,及时发放生活救助物资,按照“有标识、有饭吃、有水喝、有床睡觉、有物资、有地方洗澡、有医护人员、有秩序、有台账、有心理疏导”十有标准确保受灾群众生活,适时开展洪旱灾害调查评估工作,科学制定恢复重建方案或规划,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修复、因灾倒损房重建等各项工作,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二十九)加强调查评估。灾害发生后,按照“以人为本、依法依规、实事求是、

32、科学严谨”和“统一领导、分工合作、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各级按程序启动灾害调查评估工作,形成调查评估报告,客观反映灾害发生机理、致灾原因以及防灾减灾和救援救助情况,分析存在教训和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针对性措施建议。(三十)加强宣传教育。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主动发声回应社会关切,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发布制度,统筹组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媒体渠道,及时报道洪旱灾害形势和险情灾情、重大抢险救援进展等信息,提升新闻发布时效;要做好防汛抗旱舆情监测、分析研判和热点引导,妥善处置负面舆情,对虚假报道及时予以回应,对不实信息迅速予以澄清,对恶意炒作、散布谣言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责,切实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广泛开展防汛抗旱法律法规和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宣传普及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等活动,以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等典型案例,广泛开展风险警示教育,不断提高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