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仙居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docx(2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仙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1-2035年)规划文本规划图纸(报批稿)二。二二年一月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1第一条规划目的1第二条规划范围与面积1第三条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1第四条规划期限1第二章保护规划2第五条资源分级保护2第六条资源分类保护5第七条外围协调区保护6第八条分区设施控制管理7第九条分区活动控制与管理8第十条生态环境保护9第三章游赏规划10第十一条规划布局结构10第十二条生态容量10第十三条游人容量10第十四条发展规模预测10第十五条景区规划10第十六条特色景观与展示13第四章设施规划15第十七条道路交通规划15第十八条游览设施规划20第十九条基础设施规划21第五章居民点
2、协调发展规划25第二十条居民点调控类型25第二十一条居民点景观风貌规划25第二十二条经济发展引导规划26第六章国土空间规划协调27第二十三条土地利用规划协调27第七章近期实施规划28第二十四条近期实施重点28第八章附则29第二十五条规划文件29第二十六条规划解释权29第二十七条生效日期29第二十八条修编规定29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了加强仙居风景名胜区的严格保护和永续利用,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特修编本规划。第二条规划范围与面积1.仙居风景名胜区范围(见图1-1)北起下珠至叶宅的山脚线;西以十三都坑为界;南接仙居与温州市永嘉县界;东部南段以十三都坑及其支流东侧的山脊线为界,北段
3、以十八都坑西侧山脚线为界,由五大景区组成,(其中神仙居景区面积约为16.66平方公里、十三都景区面积约为11.19平方公里、公盂岩景区面积约为32.73平方公里、景星岩景区面积约为23.52平方公里、淡竹景区面积约为48.16平方公里),总面积132.26平方公里。2 .风景名胜区外围协调区面积约118.07平方公里。3 .规划批复后,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要及时向社会公开风景名胜区范围矢量坐标;同步开展风景名胜区勘界定标工作。第三条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仙居风景名胜区是以峰丛绝壁、幽谷飞瀑、溪流林滩、古村梯田为风景资源特色,以生态保护、科研科普、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4、。第四条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其中近期为20212025年,中期为20262030年,远期为20312035年。第二章保护规划第五条资源分级保护仙居风景名胜区总体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见图2-1),实行分区保护和差异化管控。相关共性保护措施如下:1 .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和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落实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动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0)24号)要求,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提高建设用地投资强度、降低亿元GDP占用土地面积。2 .坚决清理和处置闲置用地,加强“一户多宅”和历史遗留非法住宅综合整治。3 .凡是涉及与核心景域风光相关的重点项
5、目如索道、游步道选线用地或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的建设项目、或在核心景区用地面积或者建筑面积IoOO平方米以上的建设项目等均应做保护专题论证,经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建设。4 .凡是位于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各类建设和活动均应符合国家生态环境主管部关于生态保护红线的相关技术规范规定。5 .规划批复后,风景名胜区开展新一轮总规修改或相关详细规划编制工作要严格落实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出台的关于自然保护地(含风景名胜区)整合和管控的相关政策,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风景资源保护与利用。1、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一一严格禁止建设范围)一级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包括北部公盂岩、景星岩、天柱岩、饭蒸岩、蝌蚪岩、西天门和
6、东天门等七处具有突出景观价值的峰丛、峰嶂和南部承担生物多样性保育的重要区域以及全域自然水体,规划面积约32.31平方公里。一级保护区保护措施:1 .严格保护地质遗迹和风景区原生态植被群落,除设置必需的步行道和相关设施外,严禁建设与风景游赏无关的基础设施,不得安排旅宿床位,严格限制机动交通工具进入本区。特别是淡竹以南山林保育地带,除危及生态系统完整性情况下采取必要的森林抚育等经营管理措施,严禁非法进入,要尽量保持生态系统自然演替完整的生态学过程。加强野生动植物物种调查和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建立森林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地理信息系统,对有害生物进行定点、定位、定时观测。2 .严格保护十七都坑、十三都坑
7、及其上游大源港及小源港等全域生态溪流的自然原真性,与水域相关的工程设施应以安全、生态为理念,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开展项目选址论证,经省级相关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建设。3 .对生态功能造成明显影响或坡度大于25度以上且质量等级特别低的永久基本农田规划要求将其退出,逐步退耕还林、还草或还湿地。4 .除满足国家特殊战略需要的有关活动外,原则上禁止开发性、生产性建设活动,包括列入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严格禁止类建设项目。5 .区内允许以下对生态功能不造成破坏的有限人为活动:1)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监测和执法,包括水文水资源监测和涉水违法事件的查处等,灾害风险监测、灾害防治活动。2)经依法批准的非破坏
8、性科学研究观测、标本采集。3)经依法批准的考古调查发掘和文物保护活动。4)本规划确定的的适度的参观旅游及相关的必要公共设施建设。5)必须且无法避让、符合县级以上国土空间规划的线性基础设施建设、防洪和供水设施建设与运行维护;已有的合法水利、交通运输等设施运行和维护。6)规划暂未考虑的,但又是符合上述活动的项目。2、二级保护区(严格限制建设范围)二级保护区主要包括北部景星岩、天柱岩、饭蒸岩、蝌蚪岩、西天门和东天门等一级保护区外围一定范围内的自然山林,与公盂岩共同构成自然山居画卷的公盂村及其周边梯田;以及南部括苍山自然保护区北侧生态缓冲区,面积约60.33平方公里。二级保护区保护措施:1 .要求以森
9、林保育为主,在北部峰丛、岩嶂地带除为保证森林植被正常生长进行人工干预外,禁止一切无序的砍伐;在南部生态缓冲区地带,严禁非法伐木、开垦等开发利用活动,培育具有较好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的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采摘、挖掘、移植、引种(包括采集标本)、出卖和收购区内珍稀濒危物种。2 .区内设施规模和建设风貌,除必要的服务设施建设外,严禁其它类型的开发和建设。3 .要加强道路交通管理,严格限制游览性交通以外的机动交通工具进入本区。4 .严格限制公盂村居民点的加建和扩建,保持传统建筑风貌、田园村庄肌理、民俗文化,村居建筑可进行更新与功能置换,提供旅游咨询或简餐服务。3、三级保护区(限制建
10、设范围)三级保护区是除一、二保护区以外的风景名胜区用地,面积约39.62平方公里。三级保护区护措施:1 .加强道路交通管理,控制机动车辆对风景区的影响。2 .维持原有土地利用方式与形态,各项农业与经济用地的发展,遵照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实施,有序控制各项建设与设施,包括建设功能、建设规模、建设强度、建筑高度和形式等,并与风景环境相协调。3 .严禁将工业项目、城镇建设和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用地安排在景区、景点内,不得在风景区内安排有污染的工矿企业和有碍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农业生产用地,不得安排破坏生态环境的建设项目。4 .要落实村庄保护发展规划全覆盖。区内所有风景建设应遵循山水格局中山居、溪居画卷的景观序
11、列,不得破坏“群峰一梯田一古村”,以及“群峰一山林一古村一溪滩,的格局。区内的游览服务设施应尽量控制规模和建筑量,以石材、木头等为主要原材料,建筑形式上应与仙居民居做法相一致,并在色彩和保持与风景区内民居建筑和风景建筑的和谐。表2-1风景名胜区分级保护区一览表分级保护面积(km2)占总面积比例(%)备注一级保护区32.3124.43核心景区二级保护区60.3345.61一般景区分级保护面积(km2)占总面积比例(%)备注三级保护区39.6229.96132.26100.00第六条资源分类保护分为生态资源保护、自然水体保护、地质遗迹保护、古树名木保护、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保护六大层面。1、生
12、态资源保护严格遵循浙江仙居国家公园建设规划的生态资源保护要点,衔接仙居县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2015-2030年)和仙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按照生物多样性保护、动植物生境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水域景观环境保护等四大类开展具体保护措施。2、自然水域保护1 .规划近期一级保护区地表水环境质量要求优于I类标准;二级保护区水域水质达到或优于Il类标准;三级保护区水域水质达到Il类标准。远期,全域地表水环境质量优于I类标准。2 .风景名胜区内开展相关规划或项目选址论证报告编制,要严格落实涉水相关规定,落实水土流失防治和做好涉水游赏安全措施。3、地质遗迹保护
13、严格保护山景和水景等地质遗迹景观的原真性和完整性,重点保护各类山景的火山岩结构构造现象点、典型的地质剖面以及水体景观上游的生态环境等。4、古树名木保护1 .会同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对风景名胜区内古树名木摸底清查,逐一建档,划定保护范围,相应设置护栏与标牌说明,同步落实管护责任制。2 .对个别衰弱植株尽快采取相应复壮措施、防止病虫害。5、历史文化资源保护1 .按照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暂行规定,加强对表2-2内现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修缮。2 .摸查外围协调区历史文化资源本地,结合详细规划编制落实文物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管控要求。3 .加强西落寺遗址保护,原则上不得原址
14、重建,设立必要的围栏进行安全防护。文化遗迹的活化利用,需与文物主管部门协调,履行相应的报批程序。4 .定期清理环境,避免破败荒废景象出现。5 .加强对如净居寺、陈十四娘娘庙等从事宗教活动的寺庙场所应严格管理,不得擅自改变寺庙格局、私自搭建、拆除房屋,不得以宗教活动名义破坏建筑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寺庙改扩建或复建要根据国家、省宗教事务管理规定,需上报项目选址方案,经审批方可实施。6 .加强对区内传统村落的调查、发掘和考证,对符合相关保护类型认定标准的潜在保护对象应及时纳入保护名录,明确保护范围和要求,开展挂牌建档工作,并严格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相关规定进行保护。6、非物质文化整理、保护
15、与恢复要点1 .加强对风景名胜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宣传工作。2 .注重对风景名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环境的整体保护,积极培养、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 .鼓励、扶持结合旅游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衍生品,结合游览服务设施举办多种形式的非遗展示活动。第七条外围协调区保护外围协调区外围协调区总面积约为118.07平方公里。外围协调区具体保护要求如下:1 .该区域内应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全面开展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防止污染源点的产生。2 .严禁发展和布局对风景名胜区造成环境污染或景观污染的生产项目,控制已对风景区保护培育、游览利用和生态环境有不良影响的生活、生产的项目和内容,对严重者应进行整治或取缔。
16、3 .注重区内散落的自然村庄的整体风貌的协调和统一,宜突出自然生态特色和原生态的乡村文化。4 .村庄建筑景观风貌或悦榕庄、素园、圣禹民宿山庄等文旅建设项目应与风景区相协调,统一建筑形式、控制好村庄天际线和色彩,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风貌,同时应尽量避免现代建筑风格的引入。5 .对于风景区山顶往下俯视视野范围内的白塔镇规划建设区,尤其是神仙居度假区,建议编制与风景名胜区相关的风貌协调规划或城市设计,同时处理好风景区与高速、高铁和公路等交通要道的关系,做好景观美化工作。第八条分区设施控制管理按照分级保护的要求对风景名胜区内十种设施建设类型提出具体控制管理要求。表2-2分区设施控制与管理要求
17、一览表设施类型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m保护区1.道路交通索道等XOO机动车道、停车场XOO栈道OOO石砌步道OOO其它铺装OOO游览车停窕站XO2.餐饮饮食点O野餐点XOO餐厅XO3.住宿野营点XOO家庭客栈XOO小型宾馆XOO中型宾馆XOO大型宾馆XOO4.宣讲咨询展览馆O解说设施OO咨询点OO5.购物银行XXX商摊、小卖部OO商店OO6.卫生保健卫生救护站OOO医院XXX疗养院XXX7.管理设施行政管理设施XOO景点保护设施游客监控设施设施类型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环境监控设施8.游览设施风雨亭OOO休息椅竞OO景观小品OOO9.基础设施邮电所X多媒体信息亭OOO夜景照明设施OO应急
18、供电设施X传统农耕灌溉OO防洪设施给水设施消防山塘OOO排水管网垃圾站公厕防火通道消防站10.其它科教、纪念类设施OO节庆、乡土类设施OOO宗教设施OOO注:应该设置;。可以设置:可保留不宜设置;X禁止设置;一不适用第九条分区活动控制与管理各分区内人类活动的控制与管理要求见下表:表23分区活动控制与管理一览表活动类型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旅游活动L休闲散步2.登山OOO3.骑自行车游览OO4.古迹探访5.文化交流6.摄影、摄像OOO7.登高眺望OO8.采摘OO9.垂钓OIO.动植物观赏Il.游泳X12.野营露营XOO13.民俗节庆OO14.海滨休闲15.修养疗养XO16.文博展览OO济
19、会动经社活1.伐木X2.采药、挖根XXX3.开山采石、采矿挖沙XXX4.放牧XXX5.人工养殖、种植X6.抽取地卜水XXX7.商业活动O科研活动L采集标本2.科研性捶拓OO3.钻探XXX4.观测OOO5.科教摄影摄橡OOO管理活动1.标桩立界2,植树造林3.灾害防治4.引进外来树种X5.监测6.解说活动OO注:应该执行:。允许开展;有条件允许开展:X禁止开展:一不适用第十条生态环境保护1 .按照分级保护的要求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近期要求见表2-4o表2-4近期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表保护区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污水一级保护区优于I级优于I类优于0类标准全部达标处理二级保护区达到或优于
20、I级达到或优于Il类达到或优于1类标准达标处理三级保护区达到I级达到Il类达到1类标准达标处理2 .远期要求全区大气环境质量优于I级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优于I类标准;室外环境允许噪声级优于0类声环境功能区标准,辐射防护符合现行GB1887规定。3 .加强固体废物控制、大气环境治理、景域噪声控制、山林防火管控、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工作。4 .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相关规定,做好风景名胜区与省级、市、县水土保持规划的协调。规划近期结合仙居县幸福河湖工程,做好全域特别是十三都坑、十七都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人为防治。5 .完善风景区内部各项生态环境监测职能,在景区范围内安排固定的大气、水、声
21、音等监测点,保护自然生态资源,加强“智慧仙居”监测。第三章游赏规划第十一条规划布局结构规划形成“两片四区六带”的风景游赏结构。1 .两片:包括峰丛绝壁风貌片和淡竹生态保护片;2 .四区:包括饭蒸岩景区、东天门景区、景星岩景区和公盂景区;3 .六带:包括十三都景带、神仙居景带、雪洞景带、十八都景带、蝌蚪岩景带以及淡竹景带。第十二条生态容量仙居风景区内生态允许容量为105808人。第十三条游人容量仙居风景区日游人容量为35315人次(瞬时容量),年游人容量大于1024.12万人次。第十四条发展规模预测2035年规划期末,仙居风景区总游客量为380.69万人次。第十五条景区规划1、峰丛绝壁风貌片峰丛
22、绝壁风貌片以“峰丛绝壁、潭瀑秀水、古寺庙宇、田园村居”为特色,以风景游赏、康体健身、文化交流以及度假养生为主要功能,涉及神仙居景区、十三都景区、公盂景区和景星岩景区,细分为九大游赏区或带,面积约为84.10平方公里。充分利用仙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范围内文化内涵深厚、唐诗资源丰富的优势,在相关景区改造升级中强化唐诗文化的带动作用,做好文化遗迹的保护修复工作,将神仙居景区打造为浙东唐诗之路黄金旅游带中的核心景区。(1)东天门游赏区1 .规划以“奇峰异象”作为游赏主题。2 .重点保护现有山林植被与峰丛,突出展示双峦架日这一神奇景象。3 .因地制宜在山脚或山腰结合风景步道设置,多方位、多角度观赏“双峦架
23、日”奇峰异象景观。(2)景星岩游赏区1 .规划以“天上人间”作为游赏主题。2 .对现有建筑与服务设施进行提升改造,突出道教“清静无为”的境界。3 .开展露营观星象活动。(3)饭蒸岩游赏区1 .规划以“仙境”作为游赏主题。2 .结合饭蒸岩“险、奇、神”的特点,突出仙境主题。3 .充分挖掘其人文内涵,突出仙字文章。(4)公盂岩游赏区1 .规划以“仙境奇峰、世外桃园”作为游赏主题。2 .以公盂岩为核心联通苍山村、大坑头和公盂村,形成观光游赏环线。3 .植入当地民俗文化,开展爬山健身、艺术采风、户外运动等活动,丰富游览内容。4 .在游赏区西北部利用山峰开展户外探险活动,并与北侧雪洞景带岩岗区块结合,形
24、成联系两景区的游览支线。规划远期可进一步研究其他代步交通以解决竖向海拔高差。(5)十三都游赏带1 .规划以“山水画廊”作为游赏主题。2 .山上整合西庄、山头吾、大坑头等村落,进行统一风貌改造,结合沿线风光建成“山居画卷”体验廊道,开展登山揽胜、果林采摘、休闲度假体验。3 .山下整合石盟坪、下陈朱、尚仁、冯科头、下郑、下芦、林坑等村落,进行统一风貌改造,结合沿线风光建成“溪水田居”体验廊道,设置田园农耕、水上娱乐、山林拓展、沿溪绿道等项目,形成以小源港为轴心的小源港休闲游览带。(6)蝌蚪崖游赏带1 .规划以“人文探秘、溯溪探险”作为游赏主题。2 .以蝌蚪崖为核心景观资源,设置石文化展览馆,突出展
25、示以蝌蚪文为代表的待破解的原始文字或符号文化。3 .沿官坑溪设置溯溪游线,在必要节点设置滑索等项目,增加游赏趣味。(7)神仙居游赏带1 .景带北部入口区块规划以“奇峰仙山”作为游赏主题,重点展示特色山体景观和发展佛教文化。2 .景带南部区块规划以“秀水幽谷”作为游赏主题,发展养生文化为主。(8)雪洞游赏带1 .规划以“雪洞祈福、抱朴释梦”作为游赏主题。2 .北部依托幽谷两侧众多的风景资源,结合游览服务设施,开展康体健身、中医理疗、膳食强身、养生文化体验与交流等活动,建设太极坪、百草园等景点,形成以“养生、健体”为主题的文化休闲游览带。3 .南部增加抱朴书院、涤心池(洗涤心灵)、静思轩(静心思考
26、)、祈梦雪洞(祈福释梦)、悟心台(领悟内心)等一系列景点,构建“涤心一一静思一一祈梦一悟心”为主要心旅历程变化的主游线。同时.,利用当地特色植被,设置高山植物观赏区。(9)十八都游赏带1 .规划要求突出山水观光、休闲度假功能。2 .整合叶山、王山、柯西山等村落,进行统一风貌改造,结合沿线风光建成“山居画卷”体验廊道,开展山林农耕、户外拓展等活动。3 .整合街下、里坎头、丁步头、柯思、碗厂等村落,进行统一风貌改造,结合沿线风光建成“溪水田居”体验廊道,发展精品民宿等,促进农村旅游经济。2、淡竹生态保护片淡竹生态保护片以“植被溪瀑、田园溪居”为特色,以展示民俗风情、森林康养、户外探险、植被科普为主
27、要功能,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着重依托小源发展带状风景游赏空间即淡竹游赏带,面积约为48.16平方公里。(1)淡竹游赏带1 .规划延续上轮详规,形成一带串两片的规划结构。2 .淡竹生态溪居观光带围绕“逍遥溪居”进行活动策划,结合传统村居设置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建成功能齐备、风光绮丽的生态型溪居观光带;局部路段,可结合周边自然山林或滩林开展登山、溯溪活动。3 .朱沙坑森林探险区围绕“森林探险”进行活动策划,在朱砂坑村附近因地制宜设置森林探险活动项目,建成朱砂坑森林探险游赏区,突出展示区域内自然生态群落。4,淡竹民俗体验区围绕“民俗体验”进行活动策划,以开展乡村生活、民俗风情体验、生态农业观光为内容
28、。第十六条特色景观与展示风景名胜区的特色景观为地景与水景、植物景观和建筑风貌景观三类,展示主题可分生物多样性、地质遗迹、地域文化和环境教育四类进行,依托游客中心、宣传设施和游览场所向游客传达。综合性展览馆应结合仙居国家公园的规划建设,风景名胜区的解说展示方式分包含但不局限于标识牌系统和解说系统两种。第四章设施规划第十七条道路交通规划1、出入口设置规划确定仙居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主要出入口共5处,分为三大等级。其中,一级出入口1处,为仙居大景区出入口含景区大门;二级出入口2处,分别为西窿出入口、公盂出入口;三级出入口2处,分别为雪洞出入口、淡竹出入口,见表4-1。表4一1仙居风景区主要出入口规划一览
29、表名称区域保护等级控制景区功能备注神仙居入口外围协调区神仙居大景区为景区主大门,以形象展示,标识指引为主要功能。新建西髯入口外围协调区和三级保护区东天门、饭蒸岩、神仙居为饭蒸岩游赏区、神仙居游赏带、东天门游赏区的主要出入口,提供停车、游客集散、餐饮、小卖、住宿功能。扩建淡竹入口三级保护区蝌蚪崖、淡竹为淡竹景区主要出入口,提供停车、游客集散、餐饮、小卖功能。扩建公盂入口外围协调区公盂岩可通过公盂互通直接进入景区,为公盂岩景区主要出入口,提供停车、游客集散、餐饮、小卖、住宿功能。新建雪洞入口三级保护区景星岩、雪洞为雪洞和景星岩游赏区主要出入口,提供停车、游客集散、餐饮、小卖、住宿功能。新建2、车行
30、游览干道规划近期,车行道建设要求尽量集约化用地,采用人车分离形式,人行道可结合风景区游步道或绿道系统进行统筹考虑。除非必要,道路行道树设计建议尽量依托现有山林,以自然式为主,避免过于城市化。规划远期,可根据风景区实际发展需求,论证研究风景区新型绿色交通形式。(1)一级机动车道,具体规划内容见表4-2。表42级车行游览路规划一览表环线名称道路名称道路起讫点海拔(M)宽度(M)长度(KM)建设方式路面材料北环线白西线关后村一王户村100-20092.0拓宽柏油白西线延伸段王户村一石盟洋村北侧100-20094.3新建柏油白龙线石盟坤村北侧一泥岸村100-20097.5拓宽柏油泥昔线泥岸村一景区东南
31、侧山谷100-20098.1拓宽柏油泥昔线隧道/100-20091.5新建柏油下街线延伸段景区东南侧山谷-上洋村100-20099.5拓宽柏油下街线上坪村一关后村100-20097.0拓宽柏油南环线白龙线泥岸村一吴山后村100-200729.0拓宽柏油撩朱线吴山后村一泥岸村100-200712.0拓宽柏油(2)二级机动车道,具体规划内容见表4-3。表4一3二级车行游览路规划一览表道路名称道路起讫点海拔(M)宽度(M)长度(KM)备注路面材料淡竹山林风景道淡竹村一下芦村200-40062.0拓宽柏油雪洞山林风景道下塘村一溪迪村北侧200-40064.8拓宽柏油景星岩山林风景道下塘村一碗厂村200
32、-400610.0拓宽柏油3、步行游览路风景名胜区内部游步道分为三个层次风别为峰丛远眺型、山谷探幽型以及溪滩漫步型。上述游步道建设需做项目选址论证报告,其建设应避免对区域整体风貌产生影响,经风景名胜区专家评审论证后,方可进行建设。规划远期,可适时研究其他清洁型立体交通方式进行补充,加强各游赏区联动。(1)峰丛远眺型,具体规划内容见表4-4。表4-4峰丛远眺型游步道规划一览表所属景区序号道路起讫点海拔(M)宽度(M)长度(KM)备注路面材料饭蒸岩、神仙居、蝌蚪岩Ol饭蒸岩索道一饭蒸岩一犁冲岩一摩天峡谷600-8001.5-28.2部分新建石板+栈道02北海索道一南天门一南天门索道600-8001
33、.5-28.2部分新建石板+栈道雪洞01雪洞岩岗-公盂岩780-10001.5-23.5部分新建石板+栈道景星岩01景星岩一雪洞岩岗600-7801.5-24.1部分新建石板+栈道公盂岩01公盂村一公盂顶一岩岗700-10001.5-23.8部分新建石板02大坑头一苍山村一公盂村500-8001.5-28.4部分新建石板03公盂村周边600-10001.5-22.9新建石板+栈道合计39.1(2)山谷探幽型,具体规划内容见表4-5。表4-5山谷探幽型游步道规划一览表所属景区名称道路起讫点海拔(M)宽度(M)长度(KM)备注路面材料蝌蚪崖淡竹幽谷步道南天索道一淡竹群瀑淡竹民居一淡竹出入口130-
34、3201.5-21.6原有石板神仙居摩天峡谷步道西器出入口一摩天峡谷一北海索道170-601.5-22.2部分新建石板雪洞雪洞幽谷步道雪洞出入口一十七都坑一溪迪一雪洞200-3001.5-23.0部分新建石板雪洞一岩岗300-6001.520.8新建石板公盂岩公盂岩山林幽谷步道公盂出入口一前坑村一公盂村200-6001.5-26.8部分新建石板林坑一苍山村300-6201.5-22.0部分新建原始土路合计16.4(3)溪滩漫步型北环十三都坑一小源港一十八都坑、南环大源港一游溪,滨水步道环线设置于一级环岛一侧,宽度不小于L5m,作为独立的步行体系。4、立体交通规划多条立体交通设施见表4-6,规划
35、索道选线与建设严格按照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履行报批手续。表46立体交通规划一览表序号所属景区名称索道起讫点海拔(M)长度(KM)备注1饭蒸岩饭蒸岩索道神仙居禅文化中心西侧一饭蒸岩东侧山体1505821.30规划2神仙居北海索道飞天瀑一锯板岩2007301.02改造工锯板岩停机坪北海索道上站旁625-630/规划4蝌蚪岩南天索道大岩背北侧一官坑群瀑3008001.06改造5公盂岩公盂岩索道公盂出入口一公盂村东侧山体1666202.20规划6公盂岩停机坪公盂岩东侧700米方向山坡地660-665/规划7景星岩景星岩立体交通景星岩450700/改造5、索桥规划通过若干座索桥串联深谷,见表4-7o表4
36、7索桥规划一览表序号所属景区名称海拔(M)与地面垂直落差(M)长度(M)备注1蝌蚪岩1号索桥780100145现状南天二桥,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审批2蝌蚪岩2号索桥720130100现状如意桥,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审批3蝌蚪岩3号索桥65015086现状显胜桥,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审批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审批4蝌蚪岩4号索桥65080214现状飞象桥,由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审批6、交通设施规划1 .在西窿出入口、淡竹出入口、公盂出入口、雪洞出入口和俞坑和茅草山等地设置6处集中式停车场。2 .度假游览设施用地停车场结合周边村庄设置,每个停车场面积不大于3000平方米。其余一些景点可结合服务设施设置
37、小型停车场。3 .在旅游高峰期,依托神仙居度假区游客服务中心,并在主要道路禁止货车通行,缓解各景区的道路和停车压力。4 .停车规模较大的停车场,建议采用立体停车场方式,集约用地。表4-8风景名胜区平峰期停车组织布局一览表序号名称小汽车停车位数(个)大巴车停车位数(个)备注2西毒入口王户、关后(外围协调区)1500100平峰期3淡竹入口官坑(十三都坑)800100平峰期4公盂入口碗厂(外围协调区)1300100平峰期5雪洞入口位于山背、上项1200100平峰期合计4800400备注,大巴车位包含景区接驳车位和旅行社大巴。表4-9风景名胜区高峰期停车组织布局一览表序号名称fti小汽车停车位数(个)
38、大巴车停车位数(个)停车用地(公顷)备注1神仙居游客服务中心区迎宾大道沿线6000高峰期7、道路及交通设施控制要求1 .游览路选线应随山就势,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不宜有过长的路段暴露于主要观景面。2 .步行路路面材料推荐使用自然环保材料。3 .风景名胜区内宜建设生态型停车场。4 .交通指示设施、指示标牌设计应注意与周围环境协调,体现地域特色。第十八条游览设施规划1、旅游集散基地神仙居集散基地区位于神仙居度假区,主要承担交通、集散、问询、餐饮、购物、娱乐、住宿等功能。2、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见表4-10)依托四大景区入口设置,需完成具体地块详细规划编制,经省级主管部门审批后,予以落实。表4
39、10风景区游客服务中心一览表名称面积(公顷)功能侧重备注西等入口17.0入大规模的交通集散功能为主,兼有停车、问询、餐饮和住宿功能。位于王户、关后,要求满足1600个停车位需求,由风景区内外两部分构成,其中风景区面积为4.7公顷。淡竹入口6.5主要承接西部自驾游的游客,提供停车、问询、集散、餐饮和住宿功能。位于官坑(十三都坑),要求满足900个停车位需求。公盂入口15大规模的交通集散功能为主,兼有停车、问询、餐饮和住宿功能。位于碗厂,属于风景区外围协调区,要求满足1400个停车位需求.雪洞入口10.5大规模的交通集散功能为主,兼有停车、问询、餐饮和住宿功能C位于山背、上项,要求满足1300个停
40、车位需求,3、旅游服务点共40个旅游服务点,分交通枢纽型、山居揽胜型和溪居游憩型,涉及用地约41.83公顷,具体内容详见规划说明书。1 .依托村庄提供住宿设置的服务点,后期需编制地块详细规划予以落实。2 .在保证风景不受影响、对总规规定的总量不突破的前提下,可就近因地制宜进行位置调整。4、旅游服务站在北部峰丛绝壁片的登山慢行路以及南部淡竹溪谷两侧的慢行路,宜因地制宜沿途设置以观景、休息、野外露营、补给和问询为主要功能简易的游览设施若干或包括与国家公园接轨的户外运动补给驿站。5、床位规模控制2035年,预测风景区床位数需求为3245床。具体安排见下表:表411风景区床位规模控制一览表序号名称床位
41、龈用地规模(公顷)档次备注1西番寺入口55517.0中高档新建,位于风景区外围2淡竹入口2506.5高档扩建3公盂入口40015中档新建4雪洞入口36010.5中档新建5西庄村服务点801.4低档新建6山头吾村服务点1001.4低档新建7大坑头村服务点500.8中档新建8叶山村服务点601.0中档新建9王山村服务点1001.6中档新建10柯西山村服务点1001.6中档新建11沙坑村服务点1201.3低档新建12雪洞避暑山庄1503.3高档新建13公盂村服务点50中档改建,传统村居功能置换14苍山村服务点1604.0高档新建15神仙居山庄1806.92中档新建16吴山后服务点1002.0低档新建17流水高山服务点1802.2中档新建18黄坦服务点1602.0低档新建19合计3245备注:上述服务设施用地内含停车场建设用地面积。第十九条基础设施规划1、给水工程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最大日用水量约为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