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点整理及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点整理及练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点整理及练习一、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二、内容梗概全书共13篇,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依次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诗经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十三篇可分两大部分:前九篇谈“小学”和经史,以经典为主,力求点面结合;后四篇论子部和集部,以文体为中心,又做到点线结合。因此,经典常谈虽说不是“国学概论”,但只要细读全书,在深入经典文本的同时,又可以获得系统的国学常识。字(工具)
2、一一说文解字)第一经一一(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四书第七)史一一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子一一诸子第十集一一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三、作品特点作者接弃一味“尊经”“崇古”的旧习,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化。全书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篁不枝;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人门书。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四、分篇简介说文解字第一1
3、.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2 .从经典和别的字书里搜集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兼收籍文古文。3 .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4 .书中每字都有说解,还标注读音。5 .秦以前: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进而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秦以后:始皇时,文字统一为小篆,又形成隶书。汉末时,隶书由椭圆变为扁方,称作“汉隶”。魏晋之际,隶书变为“正书”;晋至唐朝,又称为“隶书”,称“汉隶”为“八分书”。晋代正书简化形成“行书”,晋代也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
4、”。周易第二本章从周易重要组成部分一一八卦说起,介绍了:五行八卦和生活密切相关,八卦真正的由来(筮法),解释八卦吉凶的辞为爻,卦爻的集合为周易,周易怎么成儒家经典的,周易怎么一步步登顶六经之首的,以及周易的民间发展。所以在周易第二朱先生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对周易内容的介绍上,而是追溯了周易的起源,梳理的周易的发展,可以说跳出了周易,高屋建令瓦。1.卜官将卦爻辞按着卦爻的顺序编辑起来,便成了周易这部书。6 .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家学说盛行,儒家受两派影响,对周易的卦爻辞作了种种新解释,借着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这种新解释的内容,便是所谓易传。7 .后世传说八卦、重卦、易传的创作者都是圣人,周易的诸多经
5、传也都出自圣人之手,使得易经成为儒家的传道书。在汉代,成为六经之首。尚书第三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1)记言大部分照说的话写下来;(2)中国的记言文是在记事文之先发展的。古代言文大概是合一的;说出的写下的都可以叫作“辞”。卜辞我们称为“辞”,尚书的大部分其实也是“辞”。2.尚书内容(1)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2)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号令多称为“誓”或“浩”,后人便用“誓”“诰”的名字来代表这一类。平时的号令叫“诰”,有关军事的叫“誓”。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君告臣的话多称为“命Q臣告君的话却似乎并无定名,偶然有称为“谟”,也有记事的,这些辞有的是当代史官所记,有的是后代史官
6、追记。当代史官也许根据亲闻,后代史官便只能根据传闻了。(3)尚书,最早书名为书,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现存版本中真伪参半。诗经第四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计有“周南”“召南”等十五国风,共160篇,其中大部分为周代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共105篇,又分为“大雅”“小雅”。“大雅”31篇,用于诸侯
7、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宾宴享。“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现存共40篇。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它们与“风”“雅”“颂”(诗经根据所配乐曲的性质划分的三个种类)合称诗经的“六义二三礼第五三礼一一礼记周礼仪礼礼记内容:“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论之作;所述的礼制有实施的,也有理想的。礼记是一个广泛的名称。这些“记”里包含着礼古经的一部分。发展:礼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论之作。礼记是一个广泛的名称,这些“记”里包含着礼古经的一部分。汉代流传到现在的只有大戴记和小戴记。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小戴记大
8、戴是戴德;小戴是戴圣。春秋三传第六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三传:左传、公羊传、毅梁传三传就是对春秋的解读,公羊、毅梁两家全以解经为主,左氏却以叙事为主。左传汉代传为鲁国左丘明所作。我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特点就是文笔好。晋范宁评价左传,“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其文缓,其旨远”。四书第七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朱子给分成经一章,传十章,传是解释经的。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能够让读
9、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好古”“隅反”“择善”“困学”等,都是可以终身应用的。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战国策第八战国时期诸国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起,担负外交的策士开始受到重用。当时各国所重的是威势,策士所说原不外战争和诈谋:但要因人因地进言,广博的知识和微妙的机智都是不可少的。汉代刘向在汉初著名说客蒯通整理和润饰的基础上,把这些策士的说辞,编成了战国策。战国策文辞妙绝。把策士铺陈的伟丽,叱咤的雄豪,都传达了出来,那些曲折微妙的声口,也丝丝入扣,千载如生。史记汉书第九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
10、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该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
11、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汉书天文志由班昭弟子马续补写而成。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
12、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有八十万字。诸子第十春秋末年,周王室衰弱,礼崩乐坏,在这个大变动当中,一些才智之士”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这便是诸子之学,大部分可以称为“哲学”。诸子都出于职业的“士二“士”本是封建制度里贵族的末一级,但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士”成了有才能的人的通称。各学派代表: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墨子,道家老子、庄子,法家韩非子。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统于一尊
13、。诸子百家儒家创始人:孔子思想:他教学生读各种书、学各种功课之外,更注重人格的修养。他说为人要有真性情,要有同情心,能够推己及人,这所谓“直”“仁”“忠”“恕”;其他代表人:孟子,名轲,邹人。孟子说人性是善的。人都有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这便是仁义礼智等善端,只要能够加以扩充,便成善人。这些善端,又总称为“不忍人之心”。圣王本于“不忍人之心”,发为“不忍人之政”便是“仁政”、“王政”。荀子,名况,赵人。荀子说人性是恶的。性是生之本然,里面不但没有善端,还有争夺放纵等恶端。但是人有相当聪明才力,可以渐渐改善学好;积久了,习惯自然,再加上专一的工夫,可以到圣人的地步。所以善是人为的。墨家
14、创始人: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他们有主义。他们虽以帮人打仗为生,却反对侵略的打仗;他们只帮被侵略的弱小国家做防卫的工作。道家:老子和庄子:老子相传姓李名耳,楚国隐士。楚人是南方新兴的民族,受周文化的影响很少;他们往往有极新的思想。庄子名周,宋国人,他的思想却接近楚人。法家:韩非子他们中间有重势、重术、重法三派,而韩非子集其大成。他本是韩国的贵族,学于荀子。他采取荀学、老学和辩者的理论,创立他的一家言;他说势、术、法三者都是“帝王之具”,缺一不可。势的表现是赏罚:赏罚严,才可以推行法和术。因为人性穷竟是恶的。术是君主驾驭臣下的技巧。综核名实是一个例。君主能够兼用法、术、势,就可以一驭万,以静制动
15、,无为而治。有法家的学说,从实际政治出来,切于实用。中国后来的政治,大部分是受法家的学说支配的。阴阳家汉代所称的阴阳家便出于方土。古代术数注意于所谓“天人之际”,以为天道人事互相影响。战国末年有些人更将这种思想推行起来,并加以理论化,使它成为一贯的学说。这就是阴阳家。代表人物:骆ZGU衍。他研究“阴阳消息”,创为“五德终始”说。“五德”就是五行之德。五行是古代的信仰。骆衍以为五行是五种天然势力,所谓“德”。每一德,各有盛衰的循环。在它当运的时候,天道人事,都受它支配。等到它运尽而衰,为别一德所胜所克,别一德就继起当运。辞赋第十一屈原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的一个人。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屈原放
16、逐时所作。荀子的赋篇最早称“赋”。赋篇安排客主,问答成篇,开后来赋家的风气。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分赋为四类。东汉后班固作两都赋,张衡仿作二京赋,晋左思作三都赋。诗第十二从汉乐府写起,引出乐府诗,然后依次介绍汉献帝、魏晋交替时期五言诗的发展一一介绍晋代诗时着重介绍两位诗人:陶渊明、谢灵运一一齐武帝永明年间的“宫体”诗一一唐朝诗歌的发展,重点介绍李白、杜甫、韩愈一一唐晚期诗歌重点介绍杜牧、李商隐一一南宋诗重点介绍苏轼、黄庭坚,三大诗人:杨万里、范大成、陆游。诗的发展1 .乐府汉武帝立乐府,采集歌谣和乐谱,以备传习唱奏。这种种乐歌,后来称为“乐府诗二北宋郭茂倩收集汉乐府以下历代合乐的和不合乐的歌谣,作乐
17、府诗集。汉乐府以叙事为主,社会故事和风俗最多。直到汉末,一般文体都走向整炼一路,而成就最高的是文选所录的古诗十九首。2 .五言诗汉献帝建安年间,曹氏父子在五言诗上下功夫但真正奠定五言诗基础的是魏代的阮籍。正式成立了抒情的五言诗。3 .晋代诗渐渐排偶化、典故化,借古人及神仙抒写自己的怀抱,为后世所宗。融化老、庄的文句,抽象说理,所以钟蝶说像“道德论。这种诗千篇一律,没有“我但在这种影响下,却孕育了陶渊明和谢灵运两个大诗人。4 .宫体诗齐武帝永明年间(西元四八三一四九三),“声律说”大盛。诗文都力求谐调,远于语言的自然。这时的诗,一面讲究用典,一面讲究声律,不免侧重技巧的毛病。到了梁简文帝,又加新
18、变,专咏艳情,称为“宫体”,诗的境界更狭窄了。这种形式与题材的新变,一直影响到唐初的诗。这时候七言的乐歌渐渐发展。5 .唐诗唐初七言乐歌渐渐发展,谐调也逐渐完备,成立了律诗绝句,称为近体:不是谐调的诗,称为古体:又成立了古近体的七言诗。古体的五言诗也变了格调。初唐时候,大体上还继续着南朝的风气,辗转在艳情的圈子里。但是就在这时候,沈侄期、宋之间奠定了律诗的体制。李白更撇开了排偶和谐调,作他的七言乐府。但是真正继往开来的诗人是杜甫,而杜甫写“民间的实在痛苦,社会的实在问题,国家的实在状况,人生的实在希望与恐惧”,更给诗开辟了新世界。晚唐诗向来推李商隐、杜牧为大家。6 .宋诗宋代的诗专学李商隐;末
19、流只知道典故对偶,真成了诗玩意儿。王禹偶独学杜甫,开了新风气。欧阳修、梅尧臣接着发现了韩愈,起始了宋诗的散文化。南宋的三大诗家:杨万里为人有气节;他的诗常常变格调。范成大是个达官。他是个自然诗人,清新中兼有拗峭。陆游是个爱君爱国的诗人。文第十三本章还是以时间为顺序,从辞到文,介绍了文的发展历程,由辞到文,其中包括:卜辞、讼辞、春秋战国辩者的说辞、第一种私家著作论文、诸子百家之文、寓言、以春秋左氏传为代表的记事文、第一部由自己系统的史书史记、辞赋、佛典的翻译、群经的义疏、新体”古文“(散文)、语录、传奇、话本、八股文。本章包含内容很多,但是条理清晰,繁而不乱,正如朱自清的学生汪曾祺,所说:“朱先
20、生把好几百年的纷纭混杂的文学现象捋出了一个头绪,清清楚楚,一目了然。一通百通。朱先生把一部文学史真正读通了J主要内容:1.辞春秋时期列国外交的言语称为“辞”或“命”,又合称为“命”或“辞令”记言记事的辞之外,还有讼辞。战国时代,游说之风大盛。所以最重说辞。他们的说辞铺张局势,最重辩。2 .论语和诸子百家言文渐渐分离孔子开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从此也便有了第一种私家的著作论语。诸子书大概多是弟子们及后学者所记,著作越来越多,流传也越来越广。墨子大约也是弟子们所记。孟子据说是孟子晚年和他的弟子公孙丑、万章等编定的,可也是弟子们记言的体制。由对话而发展为独白,便是“论”。初期的论,言意浑括,老子可为代表
21、;后来的墨经,韩非子储说的经,管子的经言,都是这体制。再进一步,便是恢张的论,庄子齐物论等篇以及荀子韩非子、管子的一部分,都是的。还有一种“寓言”,藉着神话或历史故事来抒论。庄子多用神话,韩非子多用历史故事:庄子有些神仙家言,韩非子是继承庄子的寓言而加以变化。战国游士的说辞也好用譬喻。譬喻成了风气;这开了后来辞赋的路。这种记言是直接的对话。由对话而发展为独白,便是“论”论是进步的体制,但还只以篇为单位,“书”的观念还没有。直到吕氏春秋,才成了第一部有系统的书。3 .记事文伴随着议论文的发展,记事文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左传只是记事,史记进一步描写人。4 .辞赋汉武帝时候,盛行辞赋。“骈文”或“骈体
22、”出于辞赋,句读整齐,对偶工丽。5 .散文梁昭明太子在文选里第一次提出“文”的标准用典故、有对偶、谐声调的抒情作品叫作“文”后来出现两种新文体,佛典的翻译与群经的义疏。不过没有人将这些当作“文”的。“文”只用来称“沉思翰藻”的作品。北周的苏绰是首先提倡复古,李谬等纷纷响应,唐初陈子昂提倡改革文体,韩愈继往开来倡导“古文运动”,宋代称为“散文”。6 .语录和传奇唐代又有两种新文体发展。一是语录,一是“传奇”,都是佛家的影响。语录起于禅宗。禅宗是革命的宗派,他们只说法而不著书。他们大胆地将师父们的话参用当时的口语记下来。后来称这种体制为语录。传奇是有结构的小说。从前只有杂录或琐记的小说,有结构的从
23、传奇起头。传奇记述艳情,也记述神怪;但将神怪人情化。这里面描写的人生,并非全是设想,大抵还是以亲切的观察作底子。这开了后来佳人才子和鬼狐仙侠等小说的先路。7 .话本到了宋代,又有“话本这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后来能将许多关联的故事组织起来,分为“章回”了。这是体制上一个大进步。8 .八股文明代八股文盛行,清桐城派声名大振。清末,梁启超先生的“新文体”可算登峰造极。胡适之先生提倡白话文,经过五四运动,白话文畅行。【课堂练习】1.请你阅读经典常谈的前五章,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说文解字是西汉许慎所作,书中既兼收小篆、籀文和“古文”,还分析偏旁,定出部首,并解释了书中每个字。B.商民族用甲骨
24、卜吉凶,周代有了筮法,作为卜法的辅助,以蓍草数目的奇偶来断定吉凶。C.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的历史尚书经历了战乱、流亡更迭,其伪作一直到清朝才被证实。D.歌谣可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乐歌是随着乐器唱,其中乐歌的节奏更规律化。【答案】A;【解析】许慎是东汉人。故选A项。2 .某同学读了经典常谈后,围绕整本书做了下面的选项,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这本书介绍了众多经典著作,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B.书中诗第十二论述了从汉武帝时期至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展现不同时期诗歌的特点和形式。C.本书着重介绍的史书有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论语等,这些史书涉
25、及纪传体、编年体等多种体裁。D.这本书对知识的讲解精辟,且通俗流畅,深入浅出,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答案】C;【解析】论语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并不是史书,C项说法有误。故选C项。3 .下面关于诸子第十的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教书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有教无类”。B.荀子说人性是善的,孟子说人性是恶的。C.庄子以为事物变化的最大公律是物极则反。处世接物,最好先从反面下手。D.墨子里只讲守的器械和方法,攻的方面,特意不讲。这是他们的“非攻”主义。【答案】B;【解析】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论,仁、义、礼、智就
26、是从性善发端的;荀子的与之相反,是“人性本恶论”,认为人本性“好利而恶害”。他说“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逸二4 .下面对经典常谈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书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等经史子集共十三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是介绍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B.在古代,“诗言志”中的“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者教化作用,人们用这样的观点去解读作品,如孔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C.“乐”在古代与“礼”并称,二者各自独立,具有教化作用。“乐”包括歌和舞,它教人平心静气,互相和爱,这样自然没有贪欲、捣乱、欺诈等事情。D.战国七雄中“秦”最强大,它
27、与六国对峙中,有人主张六国联合抗秦,叫作“合纵”,有的主张六国联合起来亲秦,张仪便是属于连横派。【答案】C;【解析】通过三礼第五中的“从来礼乐并称,但乐实在是礼的一部分;乐附属于礼,用来补助仪文的不足”可知,项中“乐在古代与礼并称有误,二者是各自独立的。5.学习经典常谈后,同学们对于传统文化经典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以下为同学们对于传统文化经典的论述,请找出其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A.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书中虽用鲁国纪元,所记的却是各国的事,所以也是我们第一部通史。B.朱熹最早将大学中庸论语春秋编在一起,后来这四部经典被称为“四书”。C.刘向编定的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古史,我们所谓的战国时
28、代,便是战国策记录的这一段时期。D.史记开创了“纪传体”的形式;汉书“断代述史”的创新深深影响了后世正史的写作。【答案】B;【解析】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称为“四书”,而不是春秋故选B6.下面有关经典常谈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书共13篇,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诗经史记等经典,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发展脉络。B.东汉许慎作了说文解字,书中搜集了小篆、籀文和“古文”,又分析C.易传中较有系统的是彖辞和象辞,彖辞断定一卦的涵义,象辞推演卦和爻的观念,这里面包含着多量的儒家伦理思想和政治哲学。D.孔安国将从孔子旧宅的中所得的书加以整理,发现比当时的通行本篇数要多。此处的书后来被称
29、为今文尚书。【答案】D;【解析】D.“今文尚书”有误,应为:古文尚书。故选D。7.小文根据经典常谈梳理了“古诗发展史”,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源头是歌谣。春秋时,太师们记录下三百多篇唱词,遗称“诗三百”,便是后来的诗经。B.汉武帝立乐府,采集歌谣和乐谱,以备传唱,这些乐歌,后称为“乐府诗”。汉乐府以叙事为主。C.魏晋时期,阮籍扩大诗的范围,正式成立抒情五言诗。陶渊明是将田园生活写在诗里的第一人。D.唐代谐调发展,律诗绝句称古体;不谐调的诗,称近体。李白用诗抒写时代,杜甫抒写自己生活。【答案】D;【解析】D.有误。唐代谐调发展,律诗绝句称称为近体,不谐调的诗称为古体,杜甫抒写时代。李白用
30、诗抒写自己生活。8.下列关于经典常谈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话本是“说话”的底本,四大名著都是从话本演化而来的。B.论语是私家著作,它不仅有孔子自己创作的部分,还包含了孔子的弟子们记录的孔子语录。C.“诗言志”是一句古话;“诗”这个字就是“言”“志”两个字合成的。但古代所谓“言志”和现在所谓“抒情”并不一样;那“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教化的。D.楚辞中离骚和九章的各篇,都是屈原放逐时候所作。他还作了九歌天问招魂等,这些都可以算是他的自叙传。【答案】C;【解析】A.“四大名著都是从话本演化而来的”表述不正确。结合原文“到了宋代,又有话本这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话本是说话的底本;说话略同后来的
31、说书,也是佛家的影响话本留存到现在的已经很少,但还足以见出后世的几部小说名著,如元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明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都是从话本演化出来的”可知,红楼梦不是从话本演化而来的;B.“它不仅有孔子自己创作的部分”表述不正确。结合原文“第一种私家著作是论语,却不是孔子自作而是他的弟子们记的他的说话。诸子书大概多是弟子们及后学者所记,自作的极少。论语以记言为主,所记的多是很简单的。孔子主张慎言,痛恨巧言和利口;他向弟子们说话,大概是很质直的,弟子们体念他的意思,也只简单的记”可知,论语没有孔子自己创作的部分;D.“他还作了九歌天问招魂等,这些都可以算是他的自叙传”表述不正确。结合“九章的各篇原是分立的,大约汉人才合在一起,给了“九章”的名字。这里面有些是屈原初次被放时作的,有些是二次被放时作的。差不多都是“上以讽谏,下以自慰”;引史事,用譬喻,也和离骚一样。离骚里记着屈原的世系和生辰,这几篇里也记着他放逐的时期和地域;这些都可以算是他的自叙传”可知,天问不算是他的自叙传。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