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质量发展、计量、标准化、认证检测监管和科技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11666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质量发展、计量、标准化、认证检测监管和科技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4年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质量发展、计量、标准化、认证检测监管和科技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24年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质量发展、计量、标准化、认证检测监管和科技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24年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质量发展、计量、标准化、认证检测监管和科技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24年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质量发展、计量、标准化、认证检测监管和科技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质量发展、计量、标准化、认证检测监管和科技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质量发展、计量、标准化、认证检测监管和科技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在全省市场监管系统质量发展、计量、标准化、认证检测监管和科技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2023年工作作个总结,就2024年工作任务作出安排部署。一、2023年质量发展、计量、标准化、认证检测监管和科技信息化工作卓有成效2023年,全省质量发展、计量、标准化、认证检测监管和科技信息化条线的同志们,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市场监管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质量强国、质量强省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加强质量发展、计量、标准化、认证检测监管和科技信息化各项工作,奋力推进质量强省建设,有力服务了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强化质量发展促进,推动质

2、量强省建设。一是优化质量工作制度机制。在全国率先出台质量强省建设纲要。省质量促进条例正式施行,“我省率先立法推进质量发展工作”入选省行政立法十件大事。建立质量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协调推进机制。迎接2023年中央质量督查考核。首次部署开展对各市党委政府的质量督察考核。持续开展质量强县(市、区)创建活动。开展2023年全省“质量月”系列活动,首次在“质量月”期间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质量基础设施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话会。围绕重要时间节点、社会热点等进行策划,创新开展质量主题宣传,营造了良好的质量氛围。宿州市政府印发进一步加强质量促进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争创质量强国标杆城市。二是实施质量提升行动。5部门联

3、合印发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方案,部署新一轮质量提升行动。聚焦主导产业,滚动实施138个“四个一”(一业一域、一园一品)质量提升项目,参与企业8492家,解决质量问题1021个。命名首批12个省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17个区域启动第二批示范区创建。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质量提升专题调研,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质量提升行动。发布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典型案例,召开现场推进会,推广X市“六个规范统一”做法,全省设立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站146个,服务企业4.6万家。开展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和消费品质量合格率统计调查,我省两项指标均位居全国第四。优化公共服务,我省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位居全

4、国第六。X市创新开展“质量强链助企赋能“行动,助力汽车零部件产业链质量提升,高分通过首批长三角质量提升示范试点项目验收。三是提升质量管理效能。推进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联合省总工会举办首届全省企业首席质量官职业技能竞赛,遴选发布首席质量官质量变革创新十大典型案例,受到市场监管总局通报表扬。联合省经信厅开展数字化质量管理创新与实践十大典型案例遴选发布活动,海螺集团同时入选全国典型案例。举办第四届省质量创新技能大赛,引导一大批企业开展质量创新、质量改进活动,提高质量管理水平。X市、X市、X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质量管理培训,引导企业导入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等先进管理模式,推动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

5、的新型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强化缺陷产品召回工作,全年实施召回182次,召回各类消费品138.08万件,均位居全国前三,全国消费品安全与召回技术工作组交流会在我省召开。四是培育质量品牌标杆。编制皖美品牌示范企业申报推荐指南,185家企业入选2023年皖美品牌示范企业。协助省发展改革委组织35家优秀企业参加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举办中国品牌日X特色活动,发布皖美品牌十大影响力事件,举办质量品牌知识竞赛和品牌故事大赛,组织优秀企业交流品牌培育经验。在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向第六届省政府质量奖获奖组织和个人颁奖。向省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报送省人民政府质量奖成效评估报告,省政府质量奖设立10年来,全省累

6、计投入质量奖励经费X亿元,撬动企业质量投入X亿元,产生效益X亿元。组织优秀企业参加中国质量(X)大会及“质量之光一一中国质量管理与质量创新成果展”。(二)强化标准引领,以标准化助力创新型省份建设。一是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更加紧密。印发省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工作方案,会同省科技厅共同立项实施省质量基础设施标准化专项项目22项,新批准筹建先进金属材料等4个省技术标准创新基地,X通用机械研究院获批国家标准验证点,7个项目获评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获评国家企业标准“领跑者”标准55项。二是产业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发布现代农业地方标准78项,6家单位获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批准建设29项省级农业

7、标准化示范项目。X市大力推进X牛肉汤标准体系建设。推进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新兴产业领域参与国家标准制定,新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项目2个、国家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2个、国家智能制造标准应用试点项目4个,X市获批建设国家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统计分析点(新能源汽车)。1个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项目通过评估,2家单位获批承担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三是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标准化进程加快。联合省民政厅、省商务厅印发省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省气象局落实省气象业务数字化转型标准建设指南。X市牵头制定全国首个预算绩效管理地方标准。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标准

8、体系,加强乡村旅游、民宿经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等标准化建设。X市委关于“X标准”探索与实践的报告获得韩俊书记阅示。四是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加快建设。组建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标准制定工作,截至目前,我省单位共主导和参与制定环境保护国家标准40项、行业标准55项,发布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标准共49项。组建自然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绿色勘查技术规范等7项地方标准。发布省林草领域新型地方标准体系。开展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等强标宣贯培训。五是标准国际化能力持续提升。2023年我省共牵头制定11项国际标准,累计发布“一带一路”国际联盟标准27项。X工业大学表面科学与技

9、术领域专家张世宏教授荣获ISO杰出贡献奖,这是我国专家首次在该领域获得ISO总部颁发的奖项。六是标准化改革不断深化。2023年共主导、参与制订国家标准589项。新发布省地方标准358项,连续3年开展地方标准实施效果评估。联合16个部门印发推进团体标准化工作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3年在国家团体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公开团体标准747项。七是标准化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368人通过省标准化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累计达到1609人。开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度考核,推进企业标准总监培育。(三)强化计量技术基础,服务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计量能力建设。2023年底全省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达到3888项,全省覆盖强制检定

10、计量器具项目达到41项,计量器具强制检定能力大幅提升,X、X、X、X、X市及所辖县均完成建设目标。全省新立项和批准发布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33个、29个,发布总数达到189个,稳居长三角地区第二位。X、X、X、X等市局技术规范方面走在全省前列。在X召开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能力提升行动专题推进会,16个县级机构率先达到A级。二是推进产业计量工作。在全国率先出台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成立省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参与总局碳计量支撑发电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对策研究1项课题,立项、发布一批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省计量院筹建的国家新能源汽车储供能产品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高分通过总局验收

11、(全国第二),X市申报筹建国家机器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X市省半导体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批准筹建。三是加强民生计量工作。对眼镜制配场所、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和流通领域经营单位等开展计量专项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开展全省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综合整治行动,X、X等市局分别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开展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型式批准省级“双随机、一公开”计量监督检查,配合省教育厅强化全省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评议考核。诚信计量示范单位由894个增加到4533个,参与创建行业由12个增加至19个,组织编印省诚信计量典型案例汇编(2023年),X市1个案例入选全国诚信计量典型案例,X市在全省率先开展诚信计量优秀案例现场

12、交流。强化燃油加油机计量强制检定,全省备案加油站4458家,检定合格率99.96oX市局强化加油机计量监管成效突出,宿松、望江、岳西均查处了加油机计量作弊案件。四是推进计量改革创新。稳妥推进“二检合一”改革,指导省计量院和皖能集团联合申报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充换电设施),探索推进电动汽车充电桩在线监测。五是加强计量人才队伍建设。组织295人次参加全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传帮带”培训,联合省人社厅举办全省计量技术人员职业技能大赛,全省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总数达到13个,重新确认二级考评员113名,考试考核确定新二级考评员138名。(四)优化认证检测监管服务,强化技术支撑能力。一是聚焦重点产业补

13、短板。招引国内知名整车检测机构招商检测、中国汽研入驻,鼓励国家机动车质检中心(上海)广德基地拓展建设二期项目,支持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检中心(X)转企改制。对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德国TUV莱茵集团等认证机构,促成与车企建立出口认证便捷咨询机制。二是优化技术服务供给。培育壮大认证检测服务业,新增检验检测机构56家,全省机构总数达1762家,包括国家质检中心26家、省质检中心81家,3.77万家组织获得认证证书13.7万张,居全国第7.联合省生态环境厅等部门在环境监测、食品检验等领域开展能力验证。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141”提升行动和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精准帮扶小微企业278

14、家,X、X市局通过提升检验检测服务,促进中药材、机床产业升级。三是推动认证检测行业治理规范。常态化开展认证检测机构监督检查,累计立案361件,罚没款448.36万元,2起案件移送公安机关。会同省生态环境厅、省公安厅开展环境监测和机动车检验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淮北市局建立机动车检验检测监管联合协作机制。会同省公安厅在全国率先开展虚假认证专项整治行动,有力打击一批认证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总局通报表扬。四是深化认证检测工作改革。下放自贸区内CCC免办审核发证工作权限,共受理CCC免办申请877件,货值6.5亿元。推动认证机构资质符合性省级现场核查试点在皖落地,共现场核(检)查认证机构23

15、家,报请总局撤销资质15家。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考核晋级。五是强化示范引领。承办全国质量认证系列宣传体验周活动启动仪式。评选第三批省质量认证示范区3个。X、X市局积极探索乡村民宿服务认证,X县开展乡村民宿服务认证示范县创建。(五)强化科技信息化支撑,服务监管效能提升。一是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成立省局科技创新委员会,召开全系统科技创新和认证检验检测高质量发展会议,首次获得总局科研成果奖(省特检院,三等奖),立项总局科技计划项目2项、省局科技计划项目41项、省质量基础设施标准化专项22项,3人入选总局科技创新委员会分委会、1人入选总局第一批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二是提升智慧监管能力

16、。开展市场监管部门整体数字化设计,系统规划政务服务、执法监管、运行管理等领域数字化应用场景21个,积极申报2023、2024年度信息化项目计划,扎实推进平台经济“三化”监管、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以及电子营业执照系统、审批许可系统升级改造等项目,为我省政务服务提供身份认证、企业信息推送等应用服务,进一步提高了政务服务效能。三是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省局与中国计量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积极配合做好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市场监管专项工作。省计量院与江汽集团、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合力打造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省质检院与国外机构共建新能源汽车高压零部件能效和安全性测试

17、实验室。省质标院持续推进与英国标准协会(BSI)的合作。四是重视舆情应对处置,建立舆情通报机制,舆情处置率达99.9%。有效化解央视率15”晚会曝光的“香精大米”、焦点访谈曝光的“问题手办”等舆情风险。五是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围绕“热爱科学崇尚科学”主题,扎实举办市场监管科技周活动,12部作品在总局和省科普比赛中获奖。(六)强化区域质量合作,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一是推进质量发展合作。联合沪苏浙赣市场监管局共同命名首批长三角质量提升示范试点项目,启动第二批项目建设。参与筹办全国“质量月”苏浙皖赣沪共同行动启动仪式,共同发布首席质量官评价规范地方标准和一批质量提升项目成果。二是推进计量合作。省

18、计量院和X、X等市积极参与长三角计量技术规范建设,新获批立项“沪苏浙皖”计量技术规范4个、发布3个,均占获批总数的1/3.在X市召开长三角计量一体化发展暨结对帮扶皖北八市产业计量建设工作推进会。三是推进标准化合作。牵头制定长大桥梁无人机巡检作业技术规程长三角区域地方标准。在X市组织召开2023年长三角标准化工作会议。市场监管总局同期在X召开2023年度长三角标准化工作新闻发布会。四是推进认证检测一体化监管。轮值推动长三角认证检测监管合作事项,联合开展“锂离子电池检测”等4个项目能力验证活动,联合发布长三角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典型案例,互派执法人员和技术专家开展联合监管。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19、,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不足:质量领域变革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还不多,数字化、信息化水平不高,企业落实质量主体责任的积极性还不高,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和科技信息化等质量基础设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服务支撑能力还不能做到全覆盖。我们要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二、2024年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今年年初召开的全省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传达和贯彻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市场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对2024年全省市场监管工作进行了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深入抓好贯彻落实。

20、要准确把握质量发展、计量、标准化、认证检测监管和科技信息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努力把各个条线的工作推向更高水平。(一)支撑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强化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聚焦重点领域,打造先进制造业,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壮大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关键在质优。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生命线,是一个国家或区域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要创新质量激励政策,引导企业提高质量和品牌发展能力,锻造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要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产品、

21、零部件、原材料质量可靠性不高,以及质量基础设施服务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质量强链行动,以质量提升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要持续推进质量强县(市、区)创建验收工作,积极争创质量强国标杆城市,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标准是质量提升的基础,是产业发展的保障,也是国际竞争的焦点。要发挥标准在扩大内需中的引领作用,以标准撬动供给侧转型升级,以标准激发需求侧消费意愿。发挥标准在产业稳链中的耦合作用,加快产业链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标准研制,以标准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配套协作,提升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发挥标准在国际竞争中的规制作用,着力推动标准国际化跃升,以标准“走出去”助力技术

22、、产品、工程服务“走出去二(二)支撑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强化计量和认证检测的基础作用。计量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防建设、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展现代产业过程中,要以高质量发展计量需求为引领,进一步夯实计量基础,大力实施计量强基工程,深化计量改革,加强计量创新,完善计量体系,提升计量能力,强化计量监管,优化计量服务,不断夯实质量强省建设的计量基础,为提高质量水平提供科学、准确的测量数据。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作为高技术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是建设制造强省、科技强省、质量强省的重要支点。我们要不断强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监管工作,推动行业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规范化发展

23、,更好发挥认证认可检验检测“传递信任、服务发展”作用,有效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高起点发展。各地要充分认识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强化沟通协调,促进亩均效益评价向生产性服务业倾斜,加大对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领域重要企业和技术机构的招引力度,加强线索搜集,省局将全力支持各地的双招双引工作。(三)支撑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强化科技创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就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统筹发展和安全等方面作出任务安排,对市场监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更加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增加科技供给,更好支撑市场监管,助推高质量发展。在刚刚

24、召开的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省委书记韩俊强调,要加快建设科技强省,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坚决扛起在国家创新格局中勇担第一方阵的责任。我们要充分认清科技创新对于质量强省、科技强省建设的重要意义,认真梳理质量技术、质量管理、质量品牌、质量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加强企业全过程质量管理,推动质量管理数字化升级,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技术支撑。三、统筹协同,真抓实干,奋力推动2024年质量发展、计量、标准化、认证检测监管和科技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决

25、策部署,聚焦“三地一区”战略定位、“七个强省”奋斗目标,协同推进质量发展、计量、标准化、认证检测监管和科技信息化工作,为提升市场监管效能、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这五个条线的工作,刚才几个处长已经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我这里再突出强调几点:(一)要更好她发挥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要发挥质量强省建设协调推进领导机构作用,加强对全省质量发展的统筹调度,大力宣传和贯彻两纲要一条例。强化督察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完善质量工作督察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机制。突出工作创新、特点特色,继续开展质量强省建设督查激励工作,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要完善质量治理体系,继续开展质量

26、发展进党校、质量文化进高校活动,完善缺陷产品召回工作机制,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实现“召回一批产品,提升一个产业”的目标。加强质量教育和人才队伍建设,推进质量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工作。组织开展质量创新技能大赛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质量活动,营造浓厚的质量氛围。除了这些面上的工作,今年要突出三个方面:一是推进质量强企。以开展第七届省政府质量奖评选表彰为平台,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和未来产业中的质量创新企业为重点,培育一批质量强省建设领军企业。做好宣传动员工作,积极争创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持续开展皖美品牌示范企业创建工作,认定发布一批代表X新形象的自主品牌。突出中国品牌日、“质量月”等时间节点,举

27、办质量品牌故事大赛等宣传推广活动,扩大X品牌知名度。二是推进质量强链。以“新三样”等三类产业为重点,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助力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发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等“工具箱”的支撑作用,强化产业链上下游的质量协同,推动质量管理数字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近期省局将印发1+N的省重点产业质量强链工作方案,首批围绕新能源汽车、光伏和新型储能、量子、人工智能四个产业开展质量强链工作。请各地结合本地产业分布,积极报名承担其他部分产业质量强链工作调研和方案起草工作。积极持续深化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高标准完成X市机床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地试点项目。

28、要继续滚动实施“四个一”质量提升行动,推进省级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创建,争创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和国家质量标准实验室。三是推进质量强县。持续开展质量强县(市、区)创建活动,推广质量强镇(乡)创建经验,积极争创质量强国标杆城市。在创建过程中,要推动地方党委、政府立足和发挥比较优势,树立鲜明质量发展导向,健全质量促进政策措施,优化质量治理,实施质量激励,夯实质量基础,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着力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二)要更好地发挥计量的基础作用。一是加强计量领域改革创新。要集全系统之力办好2024年“世界计量日”中国主场活动,加强与中科大以及量子测量

29、企业的沟通合作,实施“量子度量衡计划”,加快建设X量子计量科普创新基地。积极申请建设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充换电设施)。推广电动汽车充电桩实时监控、失准更换和监督抽查相结合的监管新模式,推进民用水表、燃气表强制检定“二检合一”改革。建设碳计量相关标准,开展关键共性、产品碳足迹计量技术研究,筹建碳计量中心。二是加强法制计量工作。加强统筹谋划、指导督导、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地方计量技术规范体系,2024年计划批准立项30个、审定发布20个。提高“双随机、一公开”计量监督抽查监管质量,部署开展计量标准及标准物质、授权机构注册计量师两项专项监督检查,

30、严厉打击计量欺诈违法行为,守牢民生计量监管底线。三是加快建设产业计量体系。围绕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新型储能等重点产业,力争新筹建1个国家级、2个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指导12家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的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采取合作共建模式建设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常态化开展“计量服务中小企业行”活动,推动企业计量能力提升。加强计量比对和专业计量技术委员建设,提升计量机构能力水平。(三)要更好地发挥标准化的创新引领作用。一是全力推进国家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建设。发挥省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作用,贯彻落实好试点工作方案,推进标准化创新试点项目,征集标准化创新发展典型案例,推动各部门做好标准化工作。二是优化新

31、型标准体系。清理复审地方标准,指导相关部门继续开展地方标准实施效果评估,进一步规范地方标准管理。评选团体标准优秀案例,引导社会团体制定先进标准。加强对市场主体制定标准的培育,发展一批标准创新型企业,争创更多企业标准领跑者。三是实施一批新兴产业标准稳链项目。聚焦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攻关制定关键环节技术标准,着力健全与产业链相协调配套的标准体系。发挥省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标准化平台作用,着力加强人工智能、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领域标准化创新。四是加强农业和服务业标准化。持续抓好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和人居环境标准化试点项目、国家和省两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化

32、专项行动。推进国家级服务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等试点项目建设。五是夯实标准化工作基础。开展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实施情况阶段性评估,完善纲要实施配套制度,组织修订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办法等规范性文件。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建设,推进企业标准总监制度和标准化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四)要更好地发挥认证检测的服务作用。一是提升合格评定便利贸易能力。持续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作,促进内外贸一体化。支持认证检测机构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合格评定结果国际互认,引导企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企业通过合格评定服务贸易便利化信息平台开展国际产品认证,加速产品出海。争取将X市列入CCC免办

33、“白名单企业”试点城市,优先支持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白名单”企业纳入CCC免办自我承诺便捷通道”,推动跨境贸易便捷高效。二是推进认证检测行业集约发展。创建国家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区,建立有进有出的省级质检中心动态管理机制,指导督促现有国家、省级质检中心提升服务能级,谋划申报新的国家质检中心,建设一批新的省质检中心。推动检验检测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指导支持国家铜铅锌及制品质检中心和国家印制电路板质检中心市场化改革,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三是优化认证检测技术服务供给。开展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引导检验检测机构围绕重点领域,拓展检验检测业务。着重为招商检测、中国汽研、

34、上海汽检在皖建设新能源汽车检验检测项目做好服务,支持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检中心(X)转企改制。鼓励制造业头部企业、科研院所等加强认证检测领域应用研究和技术研发,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实验室技术能力,注册成立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开展社会化服务。四是强化认证检测行业监管,加强电动自行车、儿童用品、燃气灶具等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和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常压罐体、成品油检验检测机构监管,对自愿性认证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检查。发挥部门联动监管的机制优势,会同公安、生态环境等部门持续开展机动车检验、环境监测机构“双随机、一公开”部门联合监督抽查,开展食品、生态环境、建工建材等重点领域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活动。谋划

35、建设检验检测机构监管信息化平台,推动机构资质认定和后续监管无缝衔接,提升监管效能。(五)要更好地发挥科技信息化的保障作用。一是深化市场监管科技创新,扎实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专项,支持质量基础设施各领域的技术创新。继续实施省局科技计划项目,加大省重点研发计划和总局科技计划项目的储备和申报力度,争取获得更多更高层次科研项目。加大省科技奖和总局科研成果奖储备和申报力度,力争获得更多科技奖励。加强各级各类创新人才的招引、培养和使用,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围绕新兴产业战略部署和发展需求,加强市场监管领域科技创新的需求调研。积极申报总局

36、重点实验室,争取总局技术创新中心尽早挂牌运行、总局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尽早获批筹建。持续推进省新能源电动汽车高压零部件检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省压力管道安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力度。二是加快场景创新,稳步推进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省局将按照“十四五”规划和数字化设计,进一步完善登记注册、审批许可、“双随机一公开“日常监管、食品监管、行政处罚等信息系统,加快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平台经济“三化”监管、“互联网+市场监管”场景应用升级等信息化项目建设,加强与市、县沟通,动态听取意见建议,不断提升智慧监管水平。突出我省主导产业,聚焦中小微企业质量提升需求,积极争取建设省质量基础设施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广质量基础设施

37、“一站式”服务,助力质量强链行动。市县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在用好全国和省级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推进差异化监管系统建设和创新应用,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要扎实做好数据工程试点工作,发挥数据在智慧监管中的赋能、创新和带动作用。省局各处室和直属单位要根据省局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按照新体制、新范式要求,优化内部工作流程,强化政务信息化建设的统筹协调和单位间协同配合。三是提升科普和对外交流合作水平。加强科普基地建设,丰富科普展教资源,创作更多优秀科普作品,提升科普宣传效果。落实省局与中国计量大学战略合作协议和省局科创委座谈会精神,鼓励支持技术机构加强人员、项目、业务和信息交流,不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和竞争水平

38、。四是加强风险防控,扎实做好网络安全和舆情工作。要严格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加强重点时段、重点部位网络安全保障,扎实做好信息系统上云、等级保护、密码评估等工作,持续提升网络安全技防水平。要严格网络安全管理,健全值班、人员审查、权限审计、数据访问等制度,加强企业和公民个人信息保护,严防重要系统和数据失管失控。省局信息中心要加强网络安全工作指导和巡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省局网信办将加强网络安全检查,对问题突出的单位进行督办。全系统干部职工要强化舆情观念,熟悉掌握舆情应对的应知应会内容,扎实做好日常监管服务和舆情处置工作,第一时间化解矛盾、消除风险,防止重大舆情事件发生。(六)要更好地发挥对

39、外合作交流对我省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一是加快推进长三角质量合作一体化。推动质量基础设施、质量提升、品牌发展、质量监管等方面进一步互融互通、共建共享。支持X市在“一地六县”长三角省际毗邻区域开展产业质量提升合作。二是落实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全面深化长三角计量一体化发展的意见,积极参与建设长三角计量技术委员会,指导和推动“沪苏浙皖”计量技术规范制定工作,并申报立项一批新项目,组织开展好长三角计量比对、计量技术职业能力竞赛和产业计量技术创新挑战赛。落实沪苏浙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八市市场监管工作备忘录,力争新筹建1家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三是深化标准化区域协同和国际交流,加强国际标准协作平台和区域人才共享交流

40、合作机制建设,开展“一带一路”联盟标准研究和应用,在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核聚变、动力电池领域加大国际标准的申报。开展重点领域长三角统一地方标准制定工作,推进长三角标准一体化。四是加强认证检测工作长三角一体化合作,持续开展长三角地区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促进验证结果跨区域采信。动态完善长三角地区认证检测专家库,实现专家资源共享。联合征集发布一批长三角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典型案例。同志们!新起点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市场监管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总局和省局党组工作要求,埋头苦干、奋勇争先,努力开创全省市场监管系统

41、质量发展、计量、标准化、认证检测监管和科技信息化工作新局面,为打造“三地一区”、建设“七个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推动形成旅游业新质生产力心得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旅游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对旅游需求的新变化、旅游供给的新特点、旅游产业体系的新格局,旅游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在理念层、制度层、应用层上深入思考、系统谋划、务实推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

42、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如何结合实际向“新”而行,进一步增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强调,“发展旅游业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202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

43、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系列重要论述,为旅游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别是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是综合性强的服务业,是与人民美好生活紧密相关的幸福产业,旅游领域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大众旅游出行和消费偏好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对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已经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面对旅游需求的新变化、旅游供给的新特点、旅游产业体系的新格局,旅游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在理念层、制度层、应用层上深入思考、系统谋划、务实推动。一是旅游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在提高思想认识,注重理念层次的推动。思想是行

44、动的先导,只有思想认识到位了,行动才能够自觉。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二这就要求自觉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首要任务,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新时代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课题,科学研判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与新要求,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对旅游发展模式、管理方式、经营形式等的深刻影响和颠覆性变革。全行业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不断加深对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核心标志等的认识,在推动旅游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中,

45、找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二是旅游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注重技术创新与推广,强化应用层次的推动。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力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生动鲜活的生产生活需求则是技术创新的源泉所在。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二三是旅游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在系统规划谋划,注重制度层次的推动。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项系统工程。习近

46、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二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细分门类多、涉及领域广,实现高质量发展所要求的动力转换、结构优化,需要强有力的协调机制和政策保障。这就要求进一步全面深化旅游领域改革,善于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强化规划引领和制度支撑,对照“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部署要求,落实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关于加强5G+智慧旅游协同创新发展的通知“数据要素X“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

47、等关于智慧旅游、数字旅游等的任务要求,适时研究出台专项的规划、制度和行业标准等,进一步细化科技赋能旅游业发展的路径,探索具有旅游领域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模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旅游领域的科技赋能、数字转型等,最终要落实到可触摸、可体验、可评价的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和旅游业态上。因此,要始终坚持旅游为民的发展导向,面向人民群众旅游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要求,做好旅游产品和服务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同时,要以应用为牵引,畅通游前决策、游中体验、游后评价等各个关键环节,构建“需求一应用一研发”的技术创新体系,提供更加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旅游新场景、新产品、新业态

48、,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旅游产品和服务需求,加快推动形成旅游业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专题学习研讨发言按照党委中心组学习安排,今天我们开展新质生产力专题研讨,今天专题研讨做主要发言的是X书记、X书记,下面由我先做研讨发言。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视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二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又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对历史发展规律和当今国际竞争形势的深刻把握,展现了我们党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的信心和决心。正确认识和把握以科技

49、创新为引擎和内生动力的新质生产力,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一、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核新质生产力的内核是“新”与“质工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是包容了全新质态要素的生产力,意味着生产力水平的跃升。“新”是指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生产力,是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标识的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为内涵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动能是创新。“质”是事物成为其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规定性,强调科技创新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发挥科技创新关键性根本性颠覆性作用,堪称生产力发展根本动力,是生产力质的飞跃。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看,生产力跃升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特别是在生产力构成中科技和文化因素发生质的突破、质的变革,必然引发形成新质生产力。智能化、数字化、复杂化、精细化的生产工具可以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以当代科技创新为主导、为动能,推动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核心技术变革而产生的生产力。因此,先进科学技术创新和掌握先进文化的人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