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大赛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大赛方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附件12024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大赛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部署,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研,赛出高风格,赛出真水平,赛出基本功,充分发挥比赛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各地各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三全育人”体系建设,探索“岗课赛证”综合育人,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和课程思政要求,持续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和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推进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促进“能说会做善导”的“双师型”教师
2、成长,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践行能力、专业教学能力、数字素养水平、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技能成才。二、比赛内容重点考察教学团队(3-4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1 .教学内容。根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和相关文件要求,对接职业标准(规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契合层次定位,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公共基础课程内容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基础性、职业性、时代性,体现学科知识与行业(或职业)应用场景的融合。专业课程内容对接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鼓励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
3、需求设计模块化课程。结合教学实际融入科学精神、工程思维、创新意识和数字素养,注重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培育。2 .教学设计。依据国家教学标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针对参赛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生源分类施教、因材施教。合理运用平台、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杜绝各种形式主义。公共基础课根据学科特点选用恰当的教法学法;专业课程鼓励实施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情境化教学,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手脑并用。3 .教学实施。落实育人为本,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综合素养的培育;体现以学生为
4、中心教学,开展师生、生生有效互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推动深度学习,提高学生基于任务(项目)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教学过程真实数据,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专业课程倡导引入典型生产案例;实习实训应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岗位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教师规范操作、有效示教。按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要求规范选用教材,鼓励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和数字教材。中等职业学校执行手机“禁止带入课堂”的要求。4 .教学评价。聚焦教学目标达成,关注学生全面成长,重点考核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探索
5、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习行为的精准分析,个性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成效。5 .教学反思。深度思考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总结在更新教育理念、落实课程思政、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改进教学评价、运用信息技术、培育数字素养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做到设计理念、教学实施、育人成效的有机统一,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赋能的“大先生二三、比赛分组及参赛限额(一)比赛分组比赛设3个组别。参赛的模块、单元、专题、项目或任务等应为有关课程中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1.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内容应为公共基础课程(不含思想政治课)中不少
6、于12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6 .专业课程一组:参赛内容应为专业(技能)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参赛课程应为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技能方向课。7 .专业课程二组:参赛内容应为专业(技能)课程中不少于16学时连续、完整的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教学内容或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等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参赛内容中体现教师实操演示与指导的内容不少于8学时。(二)参赛限额1.公共基础课程组限总额的25%,最高限额4件。8 .专业技能课程一组限总额的50%,最高限额8件。9 .专业技能课程二组限总额的25%,最高限额5件。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内容不得出现课程的重复,专业课程一组和二组合并不得出现专业类的
7、重复。同时,按照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人社厅关于公布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果名单的通知(教职成2018)1112号)的学校数量和中职规模,郑州市、南阳市限报17件参赛作品;鹤壁市、济源市、各省直管县(市)、各省属中职学校限报6件参赛作品;其余省辖市限报12件参赛作品。凡举办市县、省属学校比赛的增加1个名额(依据举办比赛文件)。今后年度比赛名额,根据参赛情况和获奖情况予以增减。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获奖学校,增加1个参赛名额;获得全国教学大赛一等奖的等额增加参赛名额(不受组别限制)。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学校和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申报的专业课程一组及专业课程二组的参赛作品,尽量在省辖市、省直管
8、县(市)学校和省属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类中平均分布,同一专业类作品不超过3件。同一学校限报6件。四、比赛办法1.资格审核。各市县、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对所属教学团队提交的专业备案、课程设置、班级学生、教学任务安排、团队成员身份等情况进行资格审核,对教学团队成员进行政治审核,并进行参赛资格的统一公示(模板见附件1)。对参赛资格方面提出质疑的,由所在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负责核查、反馈;参赛资格方面存在问题的,取消参赛资格。10 内容审核。各校对参赛团队提交资料的内容进行思想性和科学性把关。参赛内容方面出现思想性问题和明显的科学性问题的,取消参赛资格。11 比赛组织。比赛采取先网络初评、后
9、组织决赛的方式进行。网络初评主要评审参赛材料,确定三等奖及入围决赛的教学团队。决赛环节教学团队在校内完成两段课堂教学展示拍摄,在决赛现场完成教学实施报告介绍及答辩。有关要求详见附2。12 公示与申诉。决赛结束后公示参赛团队获奖名单。公示期间大赛执委会接受实名书面形式投诉或异议反映。单位申诉须学校领队签字并写明联系人信息;个人申诉须实名签字并写明所在单位和联系方式。大赛执委会组织仲裁组调查核实。五、报名方式与要求1 .以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为单位组成代表队参加比赛。2 .各代表队公共基础课程组的参赛内容不能出现学科(课程)的重复;专业课程一组和二组合并统
10、计,不能出现专业类的重复。3 .每个教学团队由近3年内实际承担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结构合理,35岁以下(含)的教师不少于1人,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取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师不少于1人;专业课程组的教学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在50%以上;学校正式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可按要求参加专业课程组的比赛,数量不超过1名。4 .各市县、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可在本区域范围内跨校联合组建教学团队参赛,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不得混合组队参赛。按有关政策,纳入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教育部或所在省确立的其他结对关系的受援方职业院校教学团队,可引进1名援助方的职业院校教师作为团队成员
11、参赛。5 .近2年已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的教师不能报名参赛,学校不能以参赛过的公共基础课、同一专业大类的专业课程参加本年度比赛。6 .鼓励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主持人以及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教师报名参赛。各代表队中至少有一个参赛教学团队的主要成员来自国家级或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如有特殊情况需作说明)。7 .教学团队成员所在学校近3年内须实际开设了参赛的专业和课程,并有在校生。参赛教师须兼顾备赛与日常教学工作,不能脱岗备赛。8 .除参赛报名表参赛汇总表之外,参赛材料(含文件名及其属性)及决赛现场的展示答辩,不得泄露地区、学校名称及个人
12、信息,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9 .参赛材料应为原创,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或其他法律纠纷,取消参赛资格,承担相关法律责任。涉及软件使用的,应保证为正版软件,鼓励使用国产软件。除教学团队事前特别声明外,大赛执委会拥有对参赛材料进行公益性共享、展示的权利。10 .各代表队应指定专人认真填写参赛报名表参赛汇总表区域性比赛情况统计表(附2、3、4),加盖公章后于2024年6月20日前寄送至协办单位,同时将电子稿发至指定邮箱,并在比赛网站按要求完成网上报名和作品上传工作,网址:(账号及密码另发),逾期视为自动放弃。六、其他1.各代表队、各职业学校要统筹做好20
13、24年教学能力比赛各项准备工作,有序组织校赛和省赛。2 .鼓励教学团队利用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https:VoCatiOna1.S)及接入该平台的其他平台开展实际教学。3 .欢迎社会各界对违背职业教育规律和客观实际、以虚假教学内容或虚假师生身份参赛等行为予以监督,一经核实,取消所在教学团队参赛资格以及所在代表队团体奖评奖资格(奖项评出后发现的,依规追回奖项),暂停该教学团队所在学校下一年的参赛资格,责成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依据有关规定严肃处理。4 .保证评审的公正性,在比赛各环节,参赛教师、学校或代表队不得出现以任何形式向比赛组织方、评审人员为参赛团队打招呼、打探消息等可能影响公平
14、公正的行为,违者视情节轻重和影响程度处理。附:1.参赛资格公示模板2 .参赛材料及现场决赛有关要求3 .参赛报名表4 .参赛汇总表5 .区域性比赛情况统计表6 .评分指标(含初赛和决赛)2024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大赛*(市县、学校)参赛团队信息公示依据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方案关于参赛资格的相关要求,*(市县、学校)教育局(学校)局对*(地区)*支参赛团队的参赛资格进行了审查,现公示如下:1.公共基础课程组(1)*学校*课程参赛团队该校实际开设了*专业并按规定备案。该校*专业实际存在*班,报名前该班学生*人。该校*班实际开设了*课程,该课程相关内容在近2年未参加全国职业院
15、校教学能力大赛。该校任课教师*、*、*、*近3年内实际承担了*课程或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近2年未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参赛教师*系*学校在职教师、教龄*年、职称*o参赛教师*(参照上一段体例,列举全部成员)(2)(其他参赛团队)2 .专业课程一组(1) *学校*专业类*专业*课程参赛团队该校实际开设了*专业并按规定备案。该校*专业实际存在*班,报名前该班学生*人。该校*班实际开设了*课程,该课程所属专业大类的相关内容在近2年未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该校任课教师*、*、*、*(含企业兼职教师)近3年内实际承担了*课程或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近2年未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参赛
16、教师*系*学校在职教师、教龄*年、*职称和/或*职业资格(是否“双师型”教师)。参赛教师*(参照上一段体例列举全部在职教师)。参赛教师*系*学校企业兼职教师,*职称和/或*职业资格。(2)(其他参赛团队)3 .专业课程二组参照专业课程一组列写公示信息。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即自*年*月*曰至*年*月*日,对以上信息的真实性和参赛资格有质疑的,请在公示期间将反馈意见发送到*邮箱,并电话联系*(电话号码)进行确认。*教育局(学校)*年*月*日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参赛材料及现场决赛有关要求一、参赛文档材料所有文档材料均要求规范、简明、完整、朴实,正文使用小四号字、1.5倍行距,禁
17、用以装饰为目的的图片或照片,以PDF格式提交,每个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一)教案教学团队根据提交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或部颁课程标准实施方案),选取该课程在一个学期中符合规定的教学内容,撰写实际使用的教案。教案应包括授课信息、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活动安排、课后反思等教学基本要素,要求设计合理、重点突出、前后衔接、规范完整、详略得当(其中课中教学活动安排占主要篇幅),体现具体的教学内容、活动及时间分配,能够有效指导教学实施,课后对授课实效、改革创新、存在不足及改进设想进行客观深入反思。原则上每份教案的教学时长不超过2学时,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以及有场地设备
18、特殊要求的实训教学内容可连续安排3-4学时。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的教案应符合真实项目、岗位实践教学实际。每次课的教案按序逐一标明序号,合并为一个文件提交。(二)教学实施报告教学团队针对本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研究和实践,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撰写1份教学实施报告。报告应总结参赛内容的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学生学习效果、反思改进措施等方面情况,突出重点和特色,体现创新举措和具体成效,可用图表加以佐证。中文字符在5000字以内(文末注明正文“中文字符统计数”),插入的图表应有针对性、有效性,文字清晰可见,图表合计不超过12张,单张图表原则上不超过半页。(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团队
19、提交学校及时修订和实际使用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按照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教职成(2021)2号)和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年修订)有关要求制定或修订。公共基础课程组只需提交授课班级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跨校组建的教学团队,只需提交团队负责人所在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四)课程标准教学团队提交参赛班级教学实际使用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应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依据专业人才培
20、养方案的相关要求科学规范制定,明确课程性质与任务、课程目标与要求、课程结构与内容、学生考核与评价、教学实施与保障、授课进程与安排等。公共基础课应执行教育部2020年、2021年印发的相应课程标准,参赛团队须提交执行部颁课程标准的实施方案,对课标中未覆盖的部分(如基础模块的职场情境任务、拓展模块的具体内容、各模块的授课进程安排等)予以重点说明。在提交的课程标准(或实施方案)中,应另附参赛班级授课计划表(注明授课日期、学时)。(五)教材选用说明学校应落实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以及国家和地方关于教材管理的政策规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选好用好教材。教学团队提交的参赛课程教材选用说明须包括(但不限于):本
21、校教材选用组织机构及职责;本校教材选用程序及要求;本课程教材选用过程;本课程教学选用教材结果公示及备案情况;本课程教材使用及核查情况(遵照选用结果使用教材情况)。二、参赛视频材料教学团队按照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或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教学),每人录制1学时(具体时长与教案中的学时安排保持一致)的课堂教学视频。课堂教学应在实际教学场所,班级全体学生参加(实施分班教学需有说明)。课堂教学视频应呈现课程属性特质、反映团队成员教学风格。专业课程二组至少有2个视频呈现教师实操演示与教学指导。课堂实录视频须采用3机位全程连续录制,镜头固定,其中一个机位对准黑板和屏幕,另两个机位根据教学实际固定镜头位置,
22、须覆盖教室全景(1学时教学需要两个教学场所的,每个教学场所均须安放固定镜头,机位总数为3个)。3机位须同步录制,保证音视频准确同步。录课过程中拍摄及其他人员不在场,提交的视频从拍摄人员离场开始到拍摄人员停机为止(1学时之外的录制时长不超过2分钟)。所有机位拍摄的视频须保证音轨连续,不另行剪辑及配音,不加片头片尾、字幕注解。视频采用MP4格式封装,单个视频文件大小不超过500Mo每段视频文件以“教案序号+第几学时+教案页码+教学环节名称”来命名(其中教案页码以教案PDF文件顶部显示的页码为准),含教师实操演示与教学指导的视频文件以“教案序号+第几学时+教案页码+教学环节名称+实操起始时间n,m1
23、1-实操结束时间nm”来命名(实操起止时间可以多段,用“+”连接)。视频录制采用H.264/AVC编码格式压缩,动态比特率(码流)不低于1024Kbps,分辨率设定为1280*720,采用逐行扫描,帧速率为25帧/秒。音频采用AAC格式压缩,采样率48KHz,比特率(码流)128KbPS(恒定)。三、决赛程序决赛包括两个环节,一是课堂教学展示,教学团队在校内场所录制教学展示视频;二是综合素养展示,教学团队在决赛现场介绍实施报告、进行答辩。(一)课堂教学展示1 .展不准备进入决赛的教学团队自主选择校内教学展示场所,其场所应具备全景监控,满足全体学生参与的环境要求。执委会委托承办校通过网络检查参赛
24、校的校内教学展示场所。2 .展示实施教学团队按照统一要求,抽选两份不同的教案,自主选定教案中的展示内容(初赛视频已呈现的相关内容除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两段全体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视频录制(录制方式与初评提交的视频录制方式一致),两段教学视频合计12-16分钟,展示视频文件以“教案序号+教案页码+教学环节名称”(其中教案页码以教案PDF文件顶部显示的页码为准)来命名,限时上传到比赛官网平台。(二)综合素养展示综合素养展示在决赛现场集中进行。1 .展不准备教学团队按照现场决赛时间要求报到并熟悉决赛赛场环境,决赛前一天抽签决定比赛场次;决赛当天,教学团队抽签决定比赛顺序,并按要求进入备赛室和比赛室
25、。2 .展示实施进入比赛室后,首先由团队成员简要介绍教学实施报告的主要内容、创新特色,时间不超过8分钟;然后教学团队回避等待评委出题,返回后回答屏幕显示的4个问题,时间不超过10分钟。第1、2个问题由教学团队从题库中抽取,其中第1题涉及职业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式方法等在实践中的应用,第2题涉及教师数字素养方面内容;第3、4个问题由评委现场集体讨论提出,侧重参赛课程涉及的学科/专业教学问题或本专业领域生产实践问题及产业发展趋势问题等。教学团队成员每人至少独立回答1题,回答问题时,可以展示佐证资料;评委不作复述不能解读,可以追问。2024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大赛参赛报名表参赛
26、作品基本信息口中等职业教育组口高等职业教育组口公共基础课程组专业(技能)课程一组专业(技能)课程二组专业名称: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专业代码:原专业名称:原专业名称:原专业代码原专业代码课程名称作品名称(教学任务精确表述)课程总学时参赛学时授课班级人数参赛教师基本信息1学校(单位)全称姓名性别民族教龄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职务普通教师教研室负责人系(分院)负责人口校领导1寸照片(可使用电子版)职称口未定级口初级口中级口副高口正高职业资格口高级技师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历口大专及以下口本科口硕士口博土身份在职教师口企业兼职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拍摄视频名称参赛承诺与说明2本校本课程作品未在近2年全国职业院校
27、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是否本校本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作品未在2022、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本人未在近2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口是口否以上填报作品信息、个人信息均真实无误口是口否参赛作品材料没有泄漏地区、学校名称口是否保证参赛作品无知识产权异议或其他法律纠纷口是否同意大赛执委会拥有对参赛作品进行公益性共享权利口是口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网址参加省级比赛获奖情况请确认以下情况是否符合比赛要求并提供佐证材料(提交电子资料,如班级花名册):口专业备案口实际招生课程开设口团队成员参与教学口授课班级全体学生参与拍摄个人签字(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盖章)日期:(省级教育
28、行政部门处室签署意见并盖章)日期:2024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大赛参赛汇总表市县(学校):中高职组别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名称课程名称作品名称(教学任务精确表述)学校名称(规范全称)有无创新教学团队成员双师型教师人数教学团队联系人联系电话填表人:联系电话:电子邮件:附件52024年河南省各市县(学校)教学能力大赛区域性比赛情况统计表市县(学校):联系人:联系电话:中职3高职本市、县学校数4开展校级比赛学校数校级比赛作品总数校级比赛参赛教师数市、县级比赛作品总数市、县级比赛参赛教师数市、县级比赛时间市、县级比赛地点市、县级比赛作品总数与“教育统计数据”存在出入的需说明具体情况市、县级比赛参赛
29、教师数2024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大赛评分指标(初赛)评价维度分值评价指标评价要点分值教学实施报告201.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设计科学合理1.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先进,落实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工学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学生认知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反映日常教学实际。2.课程结构以及参赛模块表述清晰,符合层次定位;课程模块化设计、教学模式与策略设计科学合理。42.教学实施以生为本,落实教学设计,教学有创新3 .按照教学设计实施教学,关注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针对学习和实践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突出学生中心,实行因材施教;专业课程要落实理实一体化,强调知行合一;针对不同生源特点,体现
30、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4 .教学策略有效、教学组织有序、教学环境真实、教学资源有用、教学互动深入、教学气氛生动,学生学有所得,全面关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行为。5 .在落实国家教学标准、推进“三教”改革、以生为本、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法学法、技术应用、教学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具有较大借鉴和推广价值。43.学生学习效果突出,与教学内容、活动关联性强6 .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的数据采集,围绕教学目标全面评价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及个体发展水平,反映学生核心素养或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综合素养的发展与提升情况。7 .学生学习成效应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紧密关联,真实有据。44.
31、教学反思深刻,改进举措针对性强、扎实有效8.总结在更新教育理念、落实课程思政、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改进教学评价、运用信息技术、培育数字素养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深入思考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的不足,改进措施针对性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4评价维度分值评价指标评价要点分值5.报告系统性强,行文规范、逻辑严谨、符合实际9 .全面真实、结构清晰、语言精练、逻辑严谨、有理有据、详略得当,充分体现教学团队对日常教学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10 .符合字数、图片要求。报告内容与其它文档材料、视频资料内容高度一致,关联紧密,不虚夸。4教案201.教学要素完整,版式规范,详略得
32、当1 .每份教案的任务目标、学时、授课时间与课程标准(某班的授课计划表)相一致,教学基本要素完整、简明,侧重体现具体教学内容及处理、教学活动及安排,详略得当。2 .若干课次的几份教案之间关联、衔接、有差异。教案与课程标准、视频资料关联紧密,高度一致。42.课程思政系统设计,有机融入,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3.落实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联系时代发展和社会生活,结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融入劳动教育、美育内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工匠精神、文化素质、创新意识、数字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43.学情分析精准聚焦,教学目标可评
33、可测4 .每份专业课教案客观分析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认知和实践能力、学习特点等,公共基础课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学习特点和专业特性,以信息手段和数据支撑详实反映学生整体情况与个体差异,准确预判教学难点。5 .教学目标具体清晰、相互关联、逐渐递进、重点突出、可评可测。44.教学内容科学严谨,教学策略运用恰当6 .教学内容对接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落实书证融通,有效支撑教学目标实现,内容选择科学严谨、容量适度,安排合理、衔接有序、结构清晰,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实习实训内容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匹配,强化核心技术技能训练。7 .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过程系统优化,流程环节构思得当,
34、技术应用预想合理,4评价维度分值评价指标评价要点分值方法手段设计恰当,评价考核科学有效,突出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情境化教学方式5.教学评价科学合理,课后反思真实深刻8 .关注教与学行为数据采集,针对目标要求开展教学与实践的考核与评价,应与前序的学情分析和后续的学习成效紧密关联。9 .每个教案的课后反思聚焦本次教学的授课实效、改革创新进行总结,针对不足的改进措施科学有效,并在下一次教学过程中得到落实,前后关联。4视频资料401.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1.落实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做到知行合一。结合课程特点挖掘思政元素,强调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122.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
35、体现以生为本2 .依据教案开展教学,课堂教学展示符合教案中相应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考核评价,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3 .教学内容清晰准确,教学活动安排合理,教学过程突出学生中心,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有效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73.课堂教学质量高、效果好,反映师生真实教学状态4 .教学过程系统优化,流程环节构思得当,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合理、逻辑清晰,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能说会做善导,学生乐学、学会,有效达成教学目标。5 .课堂教学展示呈现真实教学,教学场所真实朴实,师生服装符合日常教学状态,不刻意统一师生服装。6 .视频呈现全班学生上课,学生人
36、数与班级建制(或分班教学)一致,包含线上、线下学习的学生,分班教学在教案中能够找到相关说明。7 .专业课程二组作品至少有两段视频包含教师实操演示与教学指导。8 .视频画面稳定,光线适当,声音洪亮,图像与声音同步,无后期剪辑。视频画面7评价维度分值评价指标评价要点分值中无拍摄人员在场,教学场景真实,无刻意统一服装、明显摆拍表演等现象。视频文件命名符合规定。4.数字技术与教学方式方法运用恰当,体现深度学习9 .教学环境满足需求,教法学法运用恰当,数字技术运用适当,教学资源、设施设备提高教学与管理成效。10 .重视对学生素养的培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考核科学有效,体现过程性信息采集与评价。I1.
37、注重教学重难点和课堂生成性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互动深入有效,充分调动学生全面深度参与,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75.展示教师良好综合素养,展现团队优势12.教师谦堂教学态度认真、严谨规范、表述清晰、亲和力强、仪态自然,实训教学讲解和操作配合恰当,规范娴熟、示范有效,符合职业岗位要求,展现良好“双师”素养和团队优势、各有特色。7专业人才培养方案81.符合最新文件要求,科学规范制定1 .符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司函(2019)13号)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号)教育部关于印
38、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的通知(教职成(2021)2号)和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年修订)明确的相关要求。2 .落实部颁专业教学标准、专业实训条件建设标准、岗位实习标准;中职开足开齐公共基础课,按照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教材(2020)6号)的有关要求开设思政选修课程。32.坚持全面发展,体现培养特色,文本规范严谨3 .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4 .坚持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体现学校专业建设改革实践成果,课程内容及要求明确完整,教学进程安排合理,实施保障条件充分。3评价维度分值评价指标评价要点分值3.体现优
39、化改进,明确多方参与5 .对应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落实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根据专业内涵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更新。6 .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参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课程标准(或实施方案)81.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1.公共基础课执行部颁课程标准;专业课贯彻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和实训条件建设标准、岗位实习标准。32.条目齐全完备,科学规范2 .主要条目齐全、完备,并附上一学年度某班授课计划表。3 .参赛内容为课程标准中的模块、单元、专题、项目或任务,符合连续完整、最少学时的要求,班级的授课计划表与课程标准的授课进程与安排相一致。33.具有时代特色,体现(学科
40、)技术领域发展4 .课程教学目标源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表述清晰、与时俱进。5 .按照一定逻辑建构课程模块,教学内容及要求表述完整。6 .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相关要求,考核评价科学合理。2教材选用说明41.符合国家关于教材使用相关规定和要求1.教材选用符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和要求,配套提供丰富、优质学习资源,鼓励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22.明确选用制度与机制及执行情况2 .明确本校教材选用组织机构及职责,选用程序及要求。3 .对参赛课程教材选用过程进行说明,提供参赛课程教学选用教材结果公示及备案情况。4 .提供参赛课程教材使用及核查情况(遵照选用结果使用教
41、材情况)。22024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大赛评分指标(决赛)评价维度分值评价指标评价要点分值教学实施报告汇报251.特色鲜明、成效显著1.报告介绍突出重点和特色,体现创新举措和具体成效,反思深刻,特色创新具有较大借鉴和推广价值,充分体现参赛团队日常教学中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探索。102.清晰严谨、重点突出2 .报告介绍语言简练、表述清晰、逻辑严谨、详略得当,教态自然,体现教师的基本素养。3 .报告介绍与初赛提交的文档材料、视频资料和决赛课堂教学展示片段关联紧密。83.聚焦主题、有理有据4.依据教学实施报告进行介绍,聚焦主题、观点准确、思路清晰、措施合理、成效可信,图表视频佐证有力。7教学展
42、示501.坚持立德树人,体现知行合一、德技并修要求1.落实立德树人,结合课程特点挖掘思政元素,强调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142.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体现以生为本2 .依据教案开展教学,课堂教学展示的任务内容、策略方法和教学情境等源于教案,符合教案中相应环节的教学实施安排,教学任务完整。3 .教学内容清晰准确,教学活动安排合理,教学过程突出学生中心,体现先进教职业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有效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93.课堂教学质量高、效果好,反映师生真实教学状态4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合理、逻辑清晰,重难点突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教
43、师能说会做善导,学生乐学、学会,有效达成薪学目标。5 .课堂教学展示呈现真实教学,教学场所真实朴实,师生服装符合日常教学状态;学生人数与班级建制(或分班教学安排后)一致,9评价维度分值评价指标评价要点分值包含线上、线下学习的学生,分班教学在教案中能够找到相关说明。6.视频文件命名符合规定,镜头稳定,不片面追求拍摄效果,光线适当,声音洪亮,图像与声音同步,无后期剪辑。4.数字技术与教学方式方法运用恰当,体现深度学习7 .教学环境满足需求,教学过程系统优化,教法学法运用恰当,流程环节构思得当,教学活动开展有序,数字技术运用适当,教学资源、设施设备提高教学与管理成效。8 .重视对学生素养的培育,促进
44、学生全面发展,注重教学重难点和课堂生成性问题的解决,教学互动深入有效、课堂氛围活跃,充分调动学生全面深度参与,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95.展示教师良好综合素养,展现团队优势9.教师课堂教学素养水平高,态度认真、严谨规范、教态自然、表述清晰、亲和力强、各有特色,实训教学讲解和操作配合恰当,规范娴熟、示范有效,符合职岗位要求,展现良好“双师”素养和团队优势。9答辩251.紧扣问题、论述全面,条理清晰、表达流畅1.回答问题应与参赛内容契合,针对性强、重点突出,避免答非所问、泛泛而谈。2.答辩言简意赅、逻辑严谨、表达流畅、信服力强,充分体现教师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改革研究水平。102.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水平高,教学实践有特色,真实可信3.对教育教学理念理解深刻,对教育教学方法研究深入,回答问题观点正确、描述事实清楚,能结合课程教学实际,例证充分有力、实践真实可信。10评价维度分值评价指标评价要点分值3.答辩自圆其说,与参赛材料一致性强4.答辩中陈述的观点、过程、方法等逻辑自洽,并与初赛、决赛所提交的其他材料以及教学实施报告汇报保持高度一致。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