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压强 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详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314691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 压强 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7 压强 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7 压强 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7 压强 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7 压强 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 压强 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 压强 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详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7压强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详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七课压强【学情分析】已有知识铺垫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的内容都是“力、经过对力的三要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二力平衡等相关知识较为系统的讲述,给压强的授课打下了较为良好的基础。在知识结构上具有连贯性,能较为直接的顺承。生活感知常态化压强运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对“压强”具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对本章的学习内容具有直观性的感受。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对本节课知识的讲述有辅助作用。抽象思维待提高虽在生活中感受颇丰,但本节课在接受压强这一概念对学生仍有一定障碍。学生对F、S等量并不具有直接的敏感度,有时候容易出现偏差。实验兴趣盎然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影响

2、压强大小的因素”,主要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贯穿课堂。据调查,在这一阶段,学生对动手实验抱有极高的热情,贴合学生兴趣发展的需要。适应多媒体教学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等新兴教学设备辅助教学。由于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小学阶段甚至幼儿园阶段学生就开始接触多媒体教学,学生对此种教学教学方法具有适应性。学生因此种方式而走神的可能性大大减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减少和增大压强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参与实验探究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通过实验研究以及公式推导初步理解物理研究问题中常用的科学方法

3、:控制变量法以及比值法。了解压强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了解改变压强大小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日常生活、生后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压强概念的建立过程。难点:比值法定义压强。【教学方法】讲授法本次课堂主要的以讲授法贯穿始终。尽量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叙述或描述教学内容和学习的有关信息,如压强的定义;同时,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加以解析、解释和论证,如科学的下实验结论;对本堂课

4、所得出的结论进行系统的分析,如课堂小结部分。讨论法本课的重点“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由学生围绕此目的相互研讨,最后每小组派一个代表回答此问题。实验法本堂课的主体是学生自主开展实验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练习法教师设置多道不同的题目反复巩固学生对这一公式的理解。【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师生互动教学意图前情回顾老师:同学们好,上课!上节课我们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了影响压力产生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大量实验表明,受力面积越小,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回顾旧知并由于知识不足,引出压强老师: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去判断一下,哪一

5、组受力效果更明显?同学:B,更明显。老师:老师用一个模型表示。老师:如果我在A上加一块C,哪一组受力效果更明显?同学:难以判断(议论纷纷)老师:这位同学说的有道理,现在有两个变量了,上节课的控制变量法已经没法用了。但,其实在本章的第一节中我们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我们当时利用比值法,去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判断速度的大小。讲授新课:得压强定义现在再回到这个图,我给同学们两组数据,你们去判断一下哪组受力效果更明显?同学:左边的更明显。老师:很好,不管同学们是用F/S还是S/F都能判断出左边的受力效果更明显。那在科学中为了便于大家探讨,我们就规定在涉及两个变量的问题上,统一用F/S,同时确定了一个

6、新的物理量:压强,用字母P表示。所以压强的公式用字母表示为:P=F/S。我们再看压强的单位。压力的单位是N,面积的单位是m2,所以压强的单位为N/m2o我们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上做的贡献,我们就用他的名字作为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pa,符号用Pa来表示,lpa=Nm20帕斯卡在1648年做了一个著名的裂桶实验,证明了液体的压强。下节课我们就要具体的学习这一内容,同学在下节课的探究中去找一下这个实验的模型。根据比值法,得出压强定义讲授新课:感知压强现在我们去感受一下这个Pa单位的大小。书本上告诉我们一个例子,一个西瓜籽平放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为20pa。那我们在举一个例子,两个鸡

7、蛋大概几牛?学生:1N。老师:那我如果要把这个两个鸡蛋打破了做一个鸡蛋饼,那么它大概摊开多大面积,产生的压强才是Ipa。学生:InI2。老师:对,把这两个鸡蛋摊开在1m2的桌子上,它产生的压强就是Ipa,那我现在请同学再解释一下,这个IPa的物理含义是什么?学生:在m2的面积上,它受到的压力是IN老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对这个压强的单位已经有了一定的印象。举生活实例,丰富对压强的感知练习巩固老师:在七年级上册,我们学习了脚印长度和身高的关系;那今天我们去寻找一下脚印和压强的关系。老师:质量为60kg的人,每只脚接触地面的面积是196平方厘米。当他站在地面上时,脚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老师:请这位同

8、学分享一下你的解题过程。老师:用的也是p=FS这条公式,F找对了,把质量进行了转换,S也转化了单位,但是老师:对,就像这个同学说的我们是双脚站立,这个S应该乘以2。但单脚站立后压强变为了原来的,“2”倍。那如果再把这个面积缩小为原来的1/4,1/8等等,这个压强是,对,“扩大”为原来的4倍、8倍!所以那压力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和受力面积应该是呈反比关系。老师:那我如果还想增大压强有什么方法?学生:背重物。老师:那如果背的这个重物是自身体重的1倍、2倍、3倍等等,压强应该是,“增大”为原来的2倍、3倍、4倍。所以那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压强和压力应该是呈一次性正相关。运用压强的知识进行计算知识运用

9、老师:那其实在生活中时,人们往往为了自己的目的:有时候要增大压强,有时候要减小压强,而对物体进行一定的改造。我们来看书上P118页的这几幅图片,请同学们来说一下他们分别增大还是减少压强,又分别采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或减少压强的?老师:同学们都很好呀,找到了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分析出什么变什么不变,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判断。老师:那生活中还有别的例子吗?老师:对,我们可以发现不管在家中的厨房还是外面的交通等我们都可以找到压强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你们看生活中是不是处处有科学。那压强的知识除了运用在生活中,在救人的时候,能不能排上用场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有一个人在公园结冰的湖面上行走,压破冰面掉进了冰

10、窟窿,工作人员需要接近冰窟窿去营救他。旁边有长、宽都差不多的梯子和木板,为了救人,应该?选A的比1,B的比2,以此类推。老师:很好啊,我看大部分都选对了Q现在我们来一起分析这个例子。要保证安全救人,就要让压强变小,我们看到这个公式,如果要使得压强变小,要么减少压力,要么增大受力面积。在本题中压力其实就是自身的重力,如果带上工具,压力只能增大。所以如果要有效的减小压强只能通过增大受力面积。因此,答案就是Bo运用压强的知识,分析生活化的问题回顾引入老师:现在我们回到一开始就留给同学们的问题。那我们书本P117页的装置“泥马”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而减小压强,来帮助参赛者移动的。那如果让同学们自制“泥马

11、”,同学们会怎么改进,使之既能承受50kg左右的质量又能省力移动呢?回扣开头课堂小结老师:好,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压强的知识。压强的变化规律是: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反之,则越小。这节课我们又从定性走向了定量,掌握了压强的计算公式。最后又找到了生活中压强知识的具体应用。小结布置作业老师:最后留给我同学们一些课外探究。这个图片大家还记得吧,如何取C的值让它满足“二”这三个关系式。我们在本月的月底会举办一场“滩涂骑泥马”大赛,希望到时候能看到同学们带上自制的泥马在赛场上拼搏。老师:同学们,下课!课后练习巩固【板书设计】【教学资源】本节课借助多方资源,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教材:七年级下册课

12、本案例: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课件图片:网上搜索相关生活案例等基础设施:多媒体课件、激光笔等【教学反思】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探究来建立压强的概念,在探究中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感官体验:同眼睛看形变的大小、用脑去思考设计方案,用嘴交流探究自己的方案,用手进行实验。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经历小组讨论实验方案强化了对控制变量法、定义法的应用理解。课堂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关注对学生主动性的激发。重视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启发和点拨,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少部分同学易出现混淆重力与压力的概念,借助案例辨析。在具体题目中对压强公式中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判断存在偏差。例如,人站立时对地面受力面积的变化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