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交流发言材料、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交流发言材料、心得体会.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交流发言材料、心得体会篇一3月18日至190,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湖南省长沙市和常德市考察调研,深入学校、企业、农田,察实情、谈发展、抓落实,意义重大深远。党员干部要在“湖南之行”中读懂“实干笃行”的精神密码,明信念、聚拼劲、融情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矢志奋斗,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实干笃行的背后是一心逐梦、此心不移的信念。追风赶月真停留,逐梦脚步在路上。党员干部要校准“信仰坐标”,让迈出的每一步都不偏离“航道”,让迈出的每一步都坚实有力,让迈出的每一步都朝着目标“更进一步”,以坚定且执着的信念乘风破浪。无论是扎根基层、不惧劳苦的黄文秀,还是在
2、绝壁上开凿天渠的黄大发,抑或是点亮孩子“求学梦”的“校长妈妈”张桂梅,他们坚守的模样、执着的追求刻画出“最美模样”,他们就是我们的“标杆”,是一心追梦的“强者”,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时光几经更迭,始终不改最初的本心。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把拳拳之心转化为用心干事、开拓进取的力量,不断开创新的业绩。实干络行的背后是敢想敢为、善作善成的拼劲。敢想敢为得有不怕难的“冲劲”,善作善成得有能制胜的“实招”,这些都需要在实践中磨砺而成,在经验的累积下习得。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涵养“自找苦吃”的品性,要有愿奋斗、能扛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拼搏奋进的火热实践中提自身之“能
3、”、蓄发展之“势”,做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赶考人”。此外,党员干部要善于学习,从“浩瀚书海”中汲取广阔的智慧,从“一字一句”的深意中领悟真理的“甜味”,在学和悟的结合下,真正做到学深悟透。学习的落点在于运用,如果总是“贪多”却“嚼不烂”,知识就无法完全被吸收,方法就无法熟练掌握。党员干部要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面对挑战“敢上”,面对困难“能战”,以不惧艰险的身姿打好“硬仗”。实干笃行的背后是真挚为民、始终如一的情怀。为民服务既要发扬实干精神,又要增强陨职之能,以真心对待群众,用真情为民服务,让“初心之花”在知责担责的行动中绽散发出“芬芳”,让“为民答卷”在积极肯干、全力以赴的态度
4、中书写出“高分”,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赢得群众的“好口碑”。党员干部不能只以“干了多少事”来衡量是否尽职尽责,还要以“办好多少事”来反思自己为民服务的质效,只有紧盯人民群众的“忧”和“盼”,才能有的放矢、找准落点,真正把事情办到群众的心坎上。党员干部要主动融入群众以“知民之忧”,要来到群众身边“听民之声”,还要以快速的行动“解民之忧”,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表任感和使命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让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Zr-扁一3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考察调研。村干部向总书记汇报了这些年当地农村基层缄负情况:村部的牌子减少了,要求村里开的证明
5、、给村里交办的事少了,村干部手机上的微信工作群也少了,基层干部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为老百姓服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明确要求为基层减负,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精兵简政,继续把这项工作抓下去。基层是党的执政根基,是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方针、路线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阵地”。继续抓好为基层减负工作,应该抓住作风建设这个关键,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让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将更多时间和精力为老百姓服务。找准病根对症下药,树军正确政绩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继续抓好为基层减负工作,需要坚持“破
6、”“立”并举,一方面,深挖形式主义现象产生的思想根源,进一步丰富整治形式主义的思路、途径、方法,在标本兼治、立足长远上下足功夫。另一方面,树牢“真抓实干、尽职担当”的政绩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事,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防止反弹常抓不懈,建强管用好机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表面,根源在思想。只有思想上高度重视,才能在行动中抓牢抓实。从另一个角度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之所以容易“反弹”,就在于有适宜滋生的土塌。因此,继续抓好为基层缄负工作,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为基层减负常态化机制、动态监测及效果评估机制、
7、反面典型案例通报曝光机制等制度办法,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让基层减负各项决策落到实处,促进为基层减负工作往深里走,不断提高基层减负工作水平。着眼干事树立形象,争当创业实干家。为基层减负,其实就是给实干者撑腰。基层干部就是“挑担人”,越是在担子重的时候,越要爱护“挑担人”当基层干部卸下沉重的包袱时,就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发挥自己的价值。因此,要不断巩固基层减负工作成果,引导基层干部把减负带来的获得感转化为干事创业、务实为民的动力,争当干事创业的行动派、实干家。广大基层干部应该珍惜减负成果,扑下身子当好“施工队长”,以工匠精神练就绣花功夫,精细施策、精准发力
8、,把各项工作做扎实、做到位,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善作善成,以务实创新的作为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篇三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中部地区发展取得的成效,对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中部地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特
9、别是上一次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召开5年来,中部区域经济总体平稳,在创新发展动能、产业基础、改革开放、社会事业、人民生活水平、绿色低碳转型等方面都取得了新成绩,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中部地区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党的二十大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作出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必须牢牢把握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定位,把中部地区放到整个国家版图中、放到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来思考,努力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
10、转化为发展优势,提升中部地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中作出更大贡献。为了奋力开创中部地区的新崛起,我们必须时刻铭记新时代的真理:高质量发展是关键。我们要以前瞻性的目光,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努力培养和壮大新的生产力。.在面向未来的道路上,我们要将高质量发展与重大发展战略紧密相连,更好地融入和支持新的发展格局。同时,我们要全面推进深层次的改革和高水平的开放,持续营造更有竞争力的内陆开放环境。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把中部地区崛起的蓝图变为现实,关键靠干、关键在落实。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加
11、强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加大支持力度,扛起主体责任,推动重点工作任务、重大改革事项落实落地。要大胆开拓、担当作为,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不断取得新成效,汇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篇四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部地区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其发展大有可为,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站在“更高起点”上,找准在全国发展大局中
12、的“位子”,谋划发展新蓝图,不断激活自身发展潜力和活力,挺起中部“脊梁”,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书写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腾笼换鸟的思维,在推动科技创新中拓展产业转型好局面,为高质量发展留住青山。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而科技创新则是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面对当前全球经济结构和科技格局快速变化的大背景下,谁掌握科技创新的主动权,谁就能占据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都需要强大科技支撑。”为了构建“中部崛起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推动地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找准中部发展“新定位”,以“腾笼换鸟”的思维,实施创新
13、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的基础研究和创新优势,聚力打造“党建+科技人才+产业”模式,以党建引领科技人才工作提质增效,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提升科技创新“硬核力”中”破”出新空间,“立”出新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打造产业转型“好局面”,实现中部经济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为高质量发展“留住青山”。以放眼全局的境界,在融入重大战略中夯实区域崛起好基础,为高质量发展加油添彩。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如今,我国东西南北互济协同不断加深,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出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崭新局面。而中部地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其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核心地理区位
14、优势,对推动区域经济实现梯次发展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基于中部地区加速崛起的时代需要,以及其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性,主动对接其他区域发展战略、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要求。展望新征程,中部地区要深刻洞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时与势、危与机,以“放眼全局”的境界,构建“党建+战略”融合体系,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在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四大区域板块战略持续推进中强化中部地区的大通道格局,激发地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努力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不断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共同奏响区域协调发展的“协奏
15、曲”,。以登高望远的格局,在深化改革开放中营造近悦远来好环境,为高质量发展赢得未来。改革开放不仅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随着世界格局的深刻演变,在以国内为主的双循环背景之下,中部地区作为沿海的腹地、内陆的前沿,其区位优势不断显露出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部地区要抢抓时代机遇,以“登高望远”的格局,正确判断“时”与“势”,审“时”度“势”,清醒认识到新战略机遇期的内涵,走好新时代的改革开放之路。而无论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深化改革开放都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这不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更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沃土。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16、,改革开放也到了新的历史关头,挑战与机遇并存,中部地区要将党建融入优化营商环境各方面、全过程,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吸引要素、项目、资金集聚,让改革红利赋能中部地区,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扁力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先后考察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和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了解学校用好红色资源、坚持立德树人和当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情况。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力量已经成为竞相发展的核心力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人才这个“第一资源”。集中精力把该管的事管好
17、、该做的事做好,真正让发展新质生产力“第一资源”活起来,让高水平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得到最大限度释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集智献力。在人才引进上多下实功。各项事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求贤若渴、广纳英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方能把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引进来。必须在人才引进上多下实功,不走形式、走过场,用实际行动念好“实”字诀,持续推进人才的对外开放,打破地域、领域、专业的限制,以海纳百川的气派、开放包容的风格,更加积极主动地吸引各方人才。加快建立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充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既兼顾大环境,又注重个体差异,还掌握流动规律,不断完善人才发展平台的软硬件设施,使其更加符合新质生产力的
18、特点,更加符合优秀人才的心理预期,用拴心留才的良好氛围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展所能。在人才培育上多见真章。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和第一动力。人才的能力素质,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新质生产力发展。在人才培育上多见真章,才能让发展新质生产力“第一资源”活起来。要注重加强校企合作,推行“订单式培养“,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使得学校培养的实用性、针对性更强,能够有的放矢地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确保人才能够适应企业所需、发展所需。要深入分析研判产业优势和未来发展方向,秉持“缺什么学什么”原则,培养各方人才,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科技创新一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出一份力。要坚持使用是最好的培养,牢牢把握
19、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把各类人才凝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事业中,在实践锻炼中更好地开发和使用人才,让高水平人才有为更有位。在人才激励上多想办法。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在人才激励上多想办法,充分发挥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双重效应,对使得人才没有后顾之忧地创新创造颇有益处。因此,既要注重精神激励,多用事业感召,把事业作为吸引、激励、留住人才的关键,结合产业布局需要、企业发展实际,为人才搭建足够广阔且有发展空间的舞台,多为其创造领衔项目、承担课题的机会,让英雄有用武之地。又要注重物质激励,多用价值体现价值、财富回报财富,不仅从待遇上保障,推动科技创
20、新成果转化,使得利益分配更合理、股权分红更诱人,关注各类人才的“关键小事”,做好做细衣食住行,确保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让发展新质生产力“第一资源”活越来,就是要充分调动好“第一资源”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引进上下实功、培育上见真章、激励上想办法,使其更有地位、更有荣誉、更有干劲,在新征程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局八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对上一次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召开5年来的发展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中部区域经济总体平稳,创新发展动能不断增强,产业基础明显改善,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事业全
21、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中部地区发展站到了更高起点上”。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一一这是中部地区在我国发展全局中的定位。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资源要素丰盈、市场潜力巨大、文化底蕴深厚,人口约占全国四分之一,经济总量近年来稳定在全国21%以o中部地区是缩小区域差距的突破之地,是扩大内需、提升开放水平最具潜力的区域,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有利于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部全面崛起,能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助于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为全国统筹
22、区域和城乡发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能够有力支撑全国新一轮全方位开发开放,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空间由沿海向内陆地区拓展,加快形成东中西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新局面。因此,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中部地区要全力撑起中国发展版图的“脊梁”,彰显历史的责任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要切实研究解决。”从外部环境看,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从国内来看,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
23、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国际循环存在干扰。中部地区人口多,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公共服务仍有不少短板。中部地区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对资源、劳动力要素和投资驱动依赖较重,产业升级、动能转换等难度更大,城镇化率依然偏低、质量不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仍待提高,制度性约束因素依然较多。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国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完备的供给优势、高素质劳动者众多的人才优势,促使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壮大,发展内生动力不断积聚,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依然保持不变。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正释放新动力、激发新活力,推进“一带一路”
24、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实施拓展了中部崛起的新空间,使中部崛起在我国新经济发展和新一轮全方位开发开放中迎来重大发展机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部地区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综合实力、内生动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到2035年,中部地区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产业整体迈向中高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康,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新
25、质生产力。中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教育科研资源,人才优势明显,产学研融通创新条件良好。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比重分别达27.3%和17.8%,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坚实的基础。要坚持先立后破,在不断对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的同时,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中部地区有广阔的纵深腹地和宽厚的产业基础,对产业梯度转移有很强的承接能力。因此,一方面要密切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对接,借助外力推动;另一方面要加强长江经济带的省际合作,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强化内生驱动力。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中部
26、地区要素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地理空间四通八达,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最具优势的枢纽区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良好试验田。因此,要率先在深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各种生产力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中取得实效;在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篇七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常德市考察,进入乡镇、走向基层,同基层干部、村民亲切交流。总书记重视基层、体恤民情,多次强调:“干部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并且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联的关系,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句句叮咛、满满期许,为年轻的年轻干部,解民困中真正走村入户雪无如果不了解村干部提供了干事创业的根本遵循
27、。作为一名刚出“校门”要带着信仰、使命和感情深入基层,在走实地、听民话、做到既入百姓“村门”,更入百姓“心门”。听民声、知民意,在家长里短中入百姓心门。痕,促膝交谈闻民声。作为刚迈入“村门”的年轻干部,情民意就开展工作,无异于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盲人摸象。为民服务就当以知民意为始。主动进入村民家中,在一杯茶的时间中聊出真情,在一盘棋的过程中问出真困,在门前屋后的忙碌中得出真意。要学习与群众说话的方式方法,少点“官话套话”,多用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接地气的“大土话”,把问题问到点子上,把话说到群众心坎里,不断提升与群众的共情力,从而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更好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求。走实
28、地、探实情,在望闻问切中入百姓心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年轻干部刚参加工作,进入村里,底数不清、情况不明,经常会遇到“有问题不敢问、被提问不会答、问情况说不出”的情况,久而久之就导致难事打不开局面、急事拿不出办法,最终成为村内事物的“局外人”,驻村工作的“门外汉”。作为年轻干部,要积极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基层摸清村情村况、学懂办事方法,将“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探求”。要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带着实际问题探实情,杜绝“依葫芦画瓢“,做到问题了然于胸、困难心中有数,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民困、办实事,在东奔西走中入百姓心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工作是否取得了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年轻干部当以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出实工谋实效为目标,立大志、担大任,努力将自身优势转化为破题胜势,用实干作风为百姓分忧、纾难、添暧。面对群众的难事要事,始终昂扬“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激情斗志,在为百姓破难题、谋要事中奋勇争先、埋头苦干,力争干一件成一件,真真切切地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